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座位號(在此卷上答題無效)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聯(lián)考試題含答案歷史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第Ⅰ至第4頁,第Ⅱ卷第4至第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忌⒁馐马棧?.答題前,考生務必在試題卷、答題卡規(guī)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姓名、座位號。2.答第1卷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3.答第Ⅱ卷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要求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卡區(qū)域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考試結束、務必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表1部分文獻關于夏啟即位不同情況的記載記載出處朝覲,訟獄者,不知益而之啟。曰:吾之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之君之子也。孟子《孟子》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劉向《戰(zhàn)國策》益讓帝禹之子啟。司馬遷《史記》據表1研究夏啟即位,可得出的結論是A.民心取向是啟取得王位的決定因素B.歷史文獻不能客觀敘述歷史事件C.古代歷史文獻的使用需要加以甄別D.文獻記載必須與考古發(fā)掘相印證2.表2古代部分學者對秦始皇的評價文獻作者記載《漢書》東漢班固并吞戰(zhàn)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妒酚洝肺鳚h司馬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柳宗元集》唐朝柳宗元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煜轮俗郧厥肌_@些評價,是基于秦始皇A.創(chuàng)立郡縣制并推而廣之B.秦統(tǒng)一后的制度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長治久安C.提出了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D.政治建樹對封建國家形態(tài)的深遠影響3.漢初統(tǒng)治者反思了秦朝“舉措太眾,刑罰太極”,因而“兵皆罷歸家”?!稘h書》記載:“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邀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薄熬熤X累百萬,貫朽而不可校?!巳俗詯鄱胤阜ā!边@一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行政制度革新完善B.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C.重農抑商政策逐漸松弛D.統(tǒng)治政策的合理調整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秦、晉等國在邊地設置郡縣。秦始皇廢封國,將郡縣制推向全國。漢武帝分境內為十三刺史部,簡稱“十三州”,刺史代表中央巡查郡縣。東漢時,刺史對所部郡縣官吏進行管理,州正式成為地方行政區(qū)。這一變化,反映出秦漢時期A.分封制退出了歷史舞臺B.監(jiān)察制度的制定和不斷完善C.中央對地方管理的加強D.官僚政治開始取代貴族政治5.學者閻步克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部族制度與華夏制度的劇烈碰撞,最終在北方地區(qū)激發(fā)出了新的變遷動力與演進契機”,并“孕育出了強勁的官僚制化運動……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边@一論述A.指出了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B.明確了隋唐興盛取決于“胡化”運動C.肯定了民族交融的積極作用D.反映了南方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更大6.表3東漢和曹魏時期統(tǒng)治階層社會成分的統(tǒng)計表時段大族小族平民合計數(shù)量百分比數(shù)量百分比數(shù)量百分比數(shù)量東漢(196~219)3829.01914.57456.5131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據表3內容可推知A.政府官員來源廣泛B.統(tǒng)治階層日趨固化C.軍閥割據局面形成D.選官制度日漸完善7.隋文帝建立新都大興城.皇宮、政府機構位于高坡之上,皇城“不設雜居”,使得“公私有辨,風俗齊整”;各區(qū)域有明確界線,使得“坊有墉(墻),墉有門,逮亡奸偽無所容足?!比莿澐譃?09坊和東、西兩市。大興城的布局設計反映出A.當時城市治安問題嚴重B.坊市界限已經被完全打破C.實用與安全并重的理念D.城市建設中突出民本思想8.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論》中指出:“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欢饨ㄖ?,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彼倪@一論述A.具有針砭時弊的現(xiàn)實意義B.推動了中央集權的加強C.說明郡縣與分封各有優(yōu)劣D.旨在彰顯秦朝歷史功績9.北宋出現(xiàn)了“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政治傳統(tǒng),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成為朝野的共識,宋神宗時期“出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原則:皇帝必須與士大夫‘共定國是’”。宋朝士大夫政治地位的提升A.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B.反映出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C.有利于以制度約束皇權D.根植于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穩(wěn)定性10.明清時期,長江下游的三吳地區(qū)賦稅苛重,然而“閭閻不困”。在松江、蘇州二府,棉作已經壓倒稻作,“邑之民業(yè),首藉棉布”;在嘉興、湖州二府,則是蠶桑壓倒稻作,“蠶或不登時,舉家輒哭”。這說明江南地區(qū)A.農產品商品化已經普及B.傳統(tǒng)經濟政策已被廢除C.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fā)展D.農業(yè)生產領域的新變化11.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與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合作修訂歷法、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深刻地認識到幾何學在數(shù)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當中的基礎作用。此外,利瑪竇還繪制并交付刊印《坤輿萬國全圖》等多幅世界地圖,具體介紹了全球地理知識。這些事件反映出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A.西學東漸對中國的影響B(tài).中國傳統(tǒng)科技已走向衰落C.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加強D.西學改變了國人思想認識12.有學者認為,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資本主義終于打入了封建主義禁錮著的神圣王國”,如果鴉片戰(zhàn)爭來的早一點,“我們中國就遠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難道為了‘抗拒’外國,寧肯讓我們中華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種不成?”這一論述A.揭示了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根源B.反映了西方科學技術的先進C.混淆了文明傳播與侵略本質D.指出了政體變革的必然趨勢13.關于洋務運動,一種觀點認為:“不加分析地以資本主義運動作為主要線索來考察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進程,籠統(tǒng)地說洋務運動反映了近代中國人民政治覺悟的迅速發(fā)展,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是難以令人首肯的?!毖髣者\動之所以不被“首肯”,主要是這一運動A.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B.阻礙了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C.凸顯了變革者的階級局限性D.遲滯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4.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國農商部新注冊的公司272個,較1914年8月前增加了126個;資本總額117434500元,較1914年8月前增加了76286295元。所涉及的行業(yè)眾多,尤以紡織業(yè)和面粉業(yè)發(fā)展最快。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產生B.輕紡工業(yè)獲得了獨立發(fā)展機會C.民族工業(yè)得到均衡發(fā)展D.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受益于時局變遷15.1941年4月,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頒布的《晉西北減租減息暫行條例》規(guī)定:“地租照原租額減收百分之二十五?!刂恋囟?,由承租人代付者,應于地租內扣除之;耕地之村款攤派,以村款攤派法行之?!馗碑a物一律歸承租人所有?!睋送浦?,這一條例的實行A.廢除了封建剝削土地制度B.徹底瓦解了農村社會結構C.鞏固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D.開辟了土地改革的新道路16.1956年元旦過后,北京市率先出現(xiàn)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熱潮。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公私合營大會,宣布35個工業(yè)行業(yè)的3900家工廠和42個商業(yè)行業(yè)的13973戶坐商,共17963戶全部被批準實行公私合營。這說明A.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已經完成B.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發(fā)生質變C.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制度業(yè)已建立D.資本家的經濟利益被完全剝奪17.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看到雅典人在希波戰(zhàn)爭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英雄氣概時說,雅典人一旦“擺脫了僭主的桎梏,他們就遠遠地超越了他們的鄰人……當他們被解放的時候,每一個人就都盡心竭力地為自己做事情了?!边@一論述意在說明A.僭主政治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B.民主政治激發(fā)了國家意識C.希波戰(zhàn)爭直接導致城邦制度覆滅D.民眾全力維護個人利益18.1531年,歐洲安特衛(wèi)普建立了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xiàn)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chuàng)辦了銀行。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的交易中心。這些說明當時歐洲A.商業(yè)經營方式發(fā)生了變化B.貿易中心發(fā)生了轉移C.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加緊對世界各地掠奪19.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眾議員由各州直選,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舉,議員上任后不再受州權的任意制約,各州不能隨意更換,議員津貼由國庫統(tǒng)一支付,國會重大決議不再需要各州做最后的決定,立法只須總統(tǒng)簽署后即生效。這反映出A.立法權獨立于州權B.國家發(fā)展的障礙已被徹底蕩滌C.聯(lián)邦制總統(tǒng)制確立D.權力結構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歷史試題第3頁(共6頁)

20.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帝國將《刑法典》確立為全國統(tǒng)一的法典,開始制訂全國統(tǒng)一的《民法典》,相繼通過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等,并在萊比錫建立了帝國法院,成為全帝國共同的最高法院。德國司法制度的建立A.體現(xiàn)了議會至上的原則B.反映出君主立憲政體的本質C.實現(xiàn)了法律的絕對公平1).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要求21.英國阿克萊特被稱為“工廠側之父”,1771年他與合伙人在水力紡紗廠里安置了多臺紡紗機,雇傭工人生產。工廠側將工人和生產資料集合在一一起,通過細致的分工和嚴格的紀律,讓工人操作機器,進行大批歌的生產。據此可推知,工廠制度A.導致國家治理模式的變化B.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C.實現(xiàn)了科學與技術的結合D.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22.英國作家狄更斯這樣描述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社會:“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這是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前面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边@一描述折射出A.英國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心地位B.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嚴重弊端C.現(xiàn)代主義文學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D.工人運動加速現(xiàn)存體制崩潰23.1871年4月成立的“保衛(wèi)巴黎和護理傷員婦女聯(lián)盟”要求性別平等、工資平等、婦女的主動離婚權、世俗指導(非牧師的)權和女孩的專業(yè)教育權等;婦女聯(lián)盟參與了幾個市政委員會,組織了合作工廠;“蒙馬特爾高地的紅色婦女”還參加國民自衛(wèi)隊,保衛(wèi)公社。據此可知,巴黎公社A.真正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B.取得反對男權主義斗爭的勝利C.激發(fā)了婦女革命意識D.確立了婦女的國家主人翁地位24.關于冷戰(zhàn)的起源,美國“正統(tǒng)派”認為是蘇聯(lián)為了尋求世界霸權,“修正派”認為是美國對蘇聯(lián)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后修正派”認為是美蘇領導人的實用主義政策以及雙方的一系列錯誤與誤解,“新后修正派”認為冷戰(zhàn)是蘇聯(lián)挑起的。這些分歧的產生主要是基于不同的A.階級立場B.史學方法C.研究視角D.宗教信仰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考生注意事項:請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25~27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8~29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37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吾宋制治,有縣令,有郡守,有轉運使,以大系小,絲牽繩聯(lián),總合于上。雖其地在萬里外,方數(shù)千里,擁兵百萬,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間,三尺豎子馳傳捧詔,詔而歸之京師,則解印趨走,惟恐不及?!颈彼巍刻K洵《嘉祐集》卷1材料二在中央,設立理藩院,與六部平行,主管邊疆民族事務,在清代前期理藩院還兼管中外交涉事宜,為使管理規(guī)范化,制訂并不斷修訂補充《理藩院則例》《回疆則例》等法規(guī),通令實施。在地方,在加強中央集權,保證政令統(tǒng)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采用適合當?shù)孛褡迳鐣慕y(tǒng)治體制,而不強求劃一。如東北三省為將軍制下的州縣、八旗并存制;內外蒙古為盟旗制;新疆為將軍轄下的伯克、州縣、札薩克。歷史試題第4頁(共6頁)

制;西藏以達賴和駐藏大臣協(xié)同管理噶廈政府制;西南地區(qū)改土歸流酌情保留土司制;臺灣為隸屬福建的府州縣制?!幾择R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北宋和清朝國家管理制度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和清朝國家管理制度的相同作用。(5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經濟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國的革命力量,它們是反對舊政治舊經濟舊文化的。這些舊東西是由兩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中國自己的半封建的政治經濟文化,另一部分是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而以后者為盟主。所有這些,都是壞東西,都是應該徹底破壞的。中國社會的新舊斗爭,就是人民大眾(各革命階級)的新勢力和帝國主義及封建階級的舊勢力之間的斗爭。這種新舊斗爭,即是革命和反革命的斗爭。這種斗爭的時間,從鴉片戰(zhàn)爭算起,已經整整一百年了;從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差不多三十年了。——引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根據材料,圍繞“新的政治力量”的革命斗爭(整體或局部)自行擬定一個具體論題,并運用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東印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zhèn)進行貿易。(東印度公司)總督及其臨時代理人有權制定合理的法律?!g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材料二1870年、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占比年份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年22%8%13%①10%—1913年15%11%13%8%4%注:①為1872年數(shù)據。-根據【德】庫欽斯基著,陳東旭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史研究》編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點并說明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世界貿易的變化。(4分歷史試題第5頁(共6頁)

(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2道歷史選考題中任選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28.[歷史——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制度從無到有、從單項突破到整體推進,形成了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xù)方針,推動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āng)統(tǒng)籌、權貢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xù)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目前,我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險參保人數(shù)從2012年7.88億人增加到10.3億人,失業(yè)保險參保人數(shù)從1.52億人增加到2.3億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shù)從1.9億人增加到2.8億人;60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參保率穩(wěn)定在99.99%以上??椌褪澜缟弦?guī)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牢牢守護著億萬人民的美好生活?!幾宰嫒纹健饵h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述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特點。(9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社會保障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原因。(6分)29.[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劉永坦,1936年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兩院”院士,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國縈難中萌生愛國心、強國志,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長成才。三次謝絕英國導師的挽留,毅然回國。他一生致力于我國雷達事業(yè)發(fā)展,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他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用于國家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yǎng),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動權的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力量,鑄就了捍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海洋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被評為“最美奮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他說:“只要國家有需求,我的前行就沒有終點?!薄幾詤蔷У取短て娇部莱纱蟮馈浛茖W家劉永坦》(1)根據材料,概括劉永坦對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貢獻。(7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以劉永坦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體現(xiàn)的時代精神。(8分)

歷史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答案CDDCCBCA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CDACCDCB題號1718192021222324答案BAADDBCC1.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早期國家。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部分文獻對夏啟即位的不同記載,到底哪一記載是真實的,需要對史料加以甄別,故C項正確。由題干材料信息“朝覲”“謳歌”“奪”“亡”可知A項錯誤。B項“不能”不符合客觀實際,排除。D項“必須”過于絕對化,故D項錯誤.2.D【解析】本題考查秦朝的建立與中央集權的鞏固。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對秦始皇的評價,秦始皇建立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并采取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措施,影響深遠,故D項正確。A項“創(chuàng)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故A項錯誤。秦朝速亡,故B項錯誤。C項是韓非子的觀點,排除。3.D【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統(tǒng)治政策。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漢初接受秦亡的教訓,采取“休養(yǎng)生息”政策,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故D項正確。A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體現(xiàn),故A項錯誤。漢初采取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思想),故B項錯誤。漢初經濟貧困,社會殘破,統(tǒng)治者采取抑制工商業(yè)者措施,故C項錯誤。4.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期推行了封國制,故A項錯誤??たh制不是監(jiān)察制度,故B項錯誤。D項是在秦朝,故D項錯誤。5.C【解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北方民族交融為隋唐重新統(tǒng)一和繁榮奠定了基礎,故C項正確。A項“客觀規(guī)律”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體現(xiàn),排除。B項“取決于”過于絕對化,故B項錯誤。D項“南方”與題干材料信息“北方”不符合,故D項錯誤。6.B【解析】本題考查漢魏時期選官制度。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東漢和曹魏時期統(tǒng)治階層的成分變化,即大族和小族遞增,平民出身遞減,由此可推斷出國家政權掌握在大貴族大地主手中,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魏實行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越來越注重出身,故A項錯誤。東漢末年,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過程中,形成了軍閥割據局面,故C項錯誤。漢魏時期選官由察舉制過渡到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更加注重門第,不利于人才選拔,故D項錯誤。7.C【解析】本題考查隋朝城市的發(fā)展。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隋文帝興建大興城,由“不設雜居”“明確界線”,“逮亡奸偽無所容足”,且皇宮、皇城、民居三個部分相對分開,可知大興城在設計上十分注重安全;“全城劃分為109坊和東、西兩市”表明實用性強,故C項正確。題干材料信息“逮亡奸偽無所容足”說明城市布局設計注重安全,并不是反映社會治安不好,故A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項中“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是宋代,故B項錯誤。“皇城”突出皇權至上,故D項錯誤。8.A【解析】本題考查唐朝中央集權的削弱。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出現(xiàn)王國問題,嚴重削弱中央集權,而郡縣制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再由題干材料中的時間“773-819年”可知,柳宗元時代面臨的社會問題是藩鎮(zhèn)割據嚴重削弱中央集權,他論述了分封制的弊端和郡縣制的優(yōu)點,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故A項正確。C項說法與材料意思不符,可排除。藩鎮(zhèn)割據形成后,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故B項錯誤。柳宗元處在藩鎮(zhèn)割據時代,憂思國家安危,他的論述直面“現(xiàn)實”問題,并不是為了彰顯秦朝的歷史功績,故D項錯誤。9.C【解析】本題考查北宋政治制度。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同治理國家,故B項錯誤。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調動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和糾正皇帝的過失,也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故C項正確。中央集權是指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A項說法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傳統(tǒng)政治制2022-2023學年九江十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

度主要是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但題干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北宋政治革新,故D項錯誤。10.D【解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農業(yè)生產。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農民種植棉花、植桑養(yǎng)蠶多于種植水稻,說明棉花、蠶桑收益大于水稻,經濟作物種植多于傳統(tǒng)農作物,反映農業(yè)生產領域出現(xiàn)了新變化,故D項正確。A項“普及”與材料信息和史實不符合,故A項錯誤。明清仍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信息不能體現(xiàn)雇傭關系,故C項錯誤。11.A【解析】本題考查明朝時期“西學東漸”。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明朝時西方自然科學傳入中國,由“徐光啟與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合作修訂歷法、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利瑪竇還繪制并交付刊印《坤輿萬國全圖》等多幅世界地圖,具體介紹了全球地理知識”等可知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處于傳統(tǒng)科技總結階段,出現(xiàn)一批著名科學家和科技總結性巨著,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信息體現(xiàn)的是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處于起步階段,“日益加強”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西方科技,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故D項錯誤12.C【解析】本題考查鴉片戰(zhàn)爭。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該學者片面強調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化的推動作用,但忽視了鴉片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根源是清政府統(tǒng)治的腐朽,故A項錯誤。該學者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但又拒絕抵抗英國侵略,B項說法與題干材料主旨不符合,故B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改革政治體制是維新變法運動,故D項錯誤。13.C【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對洋務運動的評價,認為洋務運動不能反映中國人民政治覺悟的發(fā)展,不能代表中國歷史前進的方向。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以“中體西用”作為指導思想,通過引進西方先進科技,鞏固清朝統(tǒng)治,故C項正確。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近代化,故A項錯誤。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近代民用工業(yè),故B項錯誤。在洋務運動期間,中國出現(xiàn)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受到洋務運動刺激和誘導的,故D項錯誤。14.D【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的春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這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再加上“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處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中國民族工業(yè)獲得了一次短暫的發(fā)展機會,故B項錯誤,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興起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故A項錯誤。C項說法不符舍史實,故排除。15.C【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抗戰(zhàn)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由題干材料信息“減收”“扣除”“副產物”可知農民負擔減輕了,收入增加了,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和抗日積極性,故C項正確。由“減租減息”可知是限制封建剝削,故A項錯誤。B項不符合實際,故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土地改革問題,故D項錯誤。16.B【解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改造。解題關鍵是理解“全行業(yè)公私合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家對資本主義私股的贖買改行“定息制度”,統(tǒng)一規(guī)定年息五厘,生產資料由國家統(tǒng)一調配使用,資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資本家身份行使職權,故B項正確,D項錯誤。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A項是1952年底,故A項錯誤。C項是改革開放時期,故C項錯誤。17.B【解析】本題考查古希臘民主政治。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雅典人在希波戰(zhàn)爭中的英勇表現(xiàn),由“每一個人就都盡心竭力地為自己做事情了”可知“擺脫了僭主的桎梏”的雅典人在戰(zhàn)斗中“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為保衛(wèi)城邦而戰(zhàn),故B項正確。僭主政治是專制統(tǒng)治,故A項錯誤。馬其頓滅亡了希臘,而不是波斯,故C項錯誤。希波戰(zhàn)爭是國家間的戰(zhàn)爭,“每一個人就都盡心竭力地為自己做事情了”,這說明雅典民眾為了打敗敵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絕非只是為了維護個人利益,故D項錯誤。18.A【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6―17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由題干材料信息“商品交易所”“糧食交易所”“綜合交易所”“銀行”“證券交易所”等可知,當時歐洲的商業(yè)經營方式出現(xiàn)了新變化,故A項正確。B項是新航路的影響,排除。C項是工業(yè)革命完成后,故C項錯誤。D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體現(xiàn),排除2022-2023學年九江十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

19.A【解析】本題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各州選舉的議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本州的利益,但由題干材料信息“不再”“津貼”“只須”可知議員不再為州的態(tài)度所左右,州也失去了對國會決策說三道四的權柄,從而斬斷了地方對中央的掣肘,國會立法權獲得了獨立,故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7年憲法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允許奴隸制的存在,故B項錯誤。1789年第一屆總統(tǒng)和國會選舉產生,聯(lián)邦制共和政體開始確立,故C項錯誤“分權與制衡”原則即三權分立原則,體現(xiàn)在國家權力中,故D項錯誤。20.D【解析】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德意志統(tǒng)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帝國進入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經濟迅速發(fā)展引起了階級結構的巨變,而統(tǒng)一、完整司法制度的建立,正是適應了當時帝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故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控制立法權,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德意志帝國建立統(tǒng)一、完整的司法制度,不能反映出君主立憲政體的本質,故B項錯誤。公平是相對的,任何司法制度都有待發(fā)展和完善,故C項錯誤。21.D【解析】本題考查工業(yè)革命。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國工廠制度,由材料中“集合”“細致”“嚴格”“大批量”等信息可推知,這些會極大提高生產效率,故D項正確。工廠制度是企業(yè)管理,故A項錯誤。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不在于機器和工廠,故B項錯誤。C項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故C項錯誤。22.B【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題干材料信息反映出工業(yè)革命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由“最壞”“黑暗”“失望”“一無所有”“地獄”可知當時社會上兩極分化嚴重,這可反映出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但A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體現(xiàn),故A項錯誤?,F(xiàn)代主義文學的出現(xiàn)跟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經濟大危機有關,故C項錯誤。D項“崩潰”不符合史實,排除。23.C【解析】本題考查巴黎公社。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巴黎公社時期婦女運動的開展,由材料信息“平等”“專業(yè)教育權”“參與”“組織”“參加”“保衛(wèi)”可見廣大婦女積極參加革命實踐活動,故C項正確。男權主義是男子在家庭、社會中的支配性特權,巴黎公社的婦女要求“性別平等、工資平等”等就是要求打破男子特權,但這些要求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故B項錯誤。因巴黎公社的失敗,婦女當家做主的愿望落空,故D項錯誤。24.C【解析】本題考查二戰(zhàn)后的國際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研究者的階級立場、研究視角甚至個人情感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