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如何識別?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_第1頁
大豆霜霉病如何識別?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_第2頁
大豆霜霉病如何識別?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3-大豆霜霉病如何識別?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大豆霜霉病在我國各大豆產區(qū)均有發(fā)生,東北、華北及大豆生育期氣候冷涼地區(qū)發(fā)生較多,尤以黑龍江、吉林更為嚴峻。普通發(fā)病率10%~30%,減產6%~15%,種子被害率10%左右,嚴峻的能夠達到26%以上,大豆含油量降低2.7%~7.5%。那么大豆霜霉病如何識別?大豆霜霉病防治辦法是什么?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大豆霜霉病癥狀及危害

1、大豆幼苗受害癥狀:大豆幼苗發(fā)病,從一對真葉基部現(xiàn)褪綠斑塊,沿主脈、側脈擴展,展現(xiàn)淡黃色的大斑塊。當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狀物。病葉轉黃變褐而干涸,造成植株萎縮矮化,葉片凋萎早落,重者早期死亡。

2、大豆葉片受害癥狀:大豆成株期葉片發(fā)病,密生圓形或不正規(guī)形的黃綠色小斑點,后漸變成褐色,周圍呈深褐色,大小為2~3毫米,因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病健交界顯然。葉背的病斑上,產生灰白色霉狀物,后變?yōu)榛疑虻仙?。病斑可愈合成較大的斑點,引起葉片早期大量脫落。

3、大豆豆莢受害癥狀:外部癥狀不顯然,但剝開豆莢,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絲層。

二、大豆霜霉病傳揚途徑和發(fā)病緣由

大豆霜霉病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種子上或病葉殘體中越冬,其次年環(huán)境條件相宜時孢子隨種子發(fā)芽而萌發(fā),產生游動孢子,從寄主胚軸侵入,進入生長點,向全株擴散成為系統(tǒng)侵染病害。隨后病組織上產生大量孢子囊,由風雨、氣流傳揚。孢子囊萌發(fā)產生芽管后從氣孔侵入寄主,在細胞間隙擴散,再形成孢囊梗和孢子囊,如此舉行多次再侵染。結莢后,病株內的菌絲利用莖和果柄的髓部侵入莢內,引起豆粒發(fā)病,并在豆粒上形成菌絲和卵孢子。

1、大豆霜霉病在高于30℃或低于10℃時不發(fā)病,不能形成孢子。卵孢子形成適溫15~20℃。孢子囊形成的適溫是10~25℃。

2、溫度20~22℃和高濕利于病害進展。低溫、多雨或陰天、露大發(fā)病多且重。

3、大豆種子帶菌率高不僅苗期病重,也為成株期發(fā)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嚴峻發(fā)病。大豆田連作,土溫低、土壤濕度大,發(fā)病重。

三、大豆霜霉病防治辦法

1、選用抗病品種,大豆田采取2年以上輪作。

2、大豆合理密植,科學管理水分,在心得后準時清理病殘體,深翻土壤,削減病菌源。

3、大豆種子在播種前用種子分量0.5%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用種子分量0.3%的70%敵克松、0.3%的80%乙膦鋁或0.3%的35%瑞毒霉拌種。

4、在大豆霜霉病發(fā)病初期噴施藥劑防治,藥劑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每隔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