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的形成課件_第1頁
膽囊結石的形成課件_第2頁
膽囊結石的形成課件_第3頁
膽囊結石的形成課件_第4頁
膽囊結石的形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膽囊結石形成與飲食習慣膽囊結石形成與飲食習慣一、膽囊的解剖與生理功能2-一、膽囊的解剖與生理功能2-(一)膽囊解剖膽囊貼于肝臟前緣,恰與左右半肝分界一致,長約5~8cm,寬為3~5cm,容量30~60ml。膽囊分為底、體、頸、管四部分。頸部凸出,呈漏斗狀,又稱hartman袋,膽囊結石易嵌頓于此。膽囊管長2~3cm,直徑0.3cm,與肝總管匯合成膽總管。3-(一)膽囊解剖3-4-4-5-5-6-6-(二)膽囊的生理功能1.膽汁的濃縮和貯存:粘膜有強吸水和電解質的作用,吸收水分的速率每小時為本容積的10-30%。2.膽囊的收縮:膽汁的排出,其受體液因素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3.膽囊的分泌功能:分泌粘液性蛋白質,每日約20ml,保護粘膜。5.膽囊的免疫功能。4.膽囊對膽管內流體壓力影響。7-(二)膽囊1.膽汁的濃縮和貯存:粘膜有強吸水和電解質的作用,二、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及發(fā)病機制8-二、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及發(fā)病機制8-(一)流行病學

1.年齡:最小年齡36天,我國報道3歲,最大92歲,高發(fā)與低發(fā)的分界線為40歲。

老年人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可達20%主要原因:①膽汁酸7-α羥化酶活性隨年齡增長而表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膽汁酸也減少。②老年人膽囊收縮功能滯緩。9-(一)流行病學9-

2.性別:

男:女=1:2,主要表現(xiàn)為膽固醇結石的性別差異,膽色素結石無差別.

原因:①雌激素可降低膽流,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降低膽汁酸合成和分泌→總膽汁酸和鵝去氧膽酸↓②雌激素能降低膽汁酸合成酶活性→過飽和膽汁③孕酮降低膽囊動力→膽汁淤滯10-2.性別:10-3.職業(yè)、肥胖與膽結石城市人群>農村人群;干部>工人;腦力勞動者>輕體力勞動者>重體力勞動者肥胖者是正常人群的3倍(肥胖人體內膽固醇合成與肥胖程度呈直線相關)。11-3.職業(yè)、肥胖與膽結石11-4.種族、環(huán)境、民族差異與膽結石

①美國黑人膽結石發(fā)病率最低,白人次之,印第安人是全世界膽結石發(fā)病率最高人群(為48.6%,成年婦女為73%);黑人婦女為4.5%。我國北京、上海、西北、華北發(fā)病率較高。

②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即稱為“富貴病”與進食精制糧食、高膽固醇食物和靜止的生活方式有關。西歐、北美、澳大利亞消耗食物熱量多→結石↑,非洲許多地方飲食熱量少→結石少。我國正在增多。12-4.種族、環(huán)境、民族差異與膽結石12-

5.生育與遺傳因素

妊娠可促進膽石形成,而且孕次與膽石病存在相關。

原因:①孕期雌激素↑→膽汁成分發(fā)生變化。②膽囊排空滯緩。③體重變化→膽汁成分變化→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促進膽固醇結晶的形成。13-5.生育與遺傳因素13-(二)膽囊結石的發(fā)病機制:膽囊結石中70-80%為膽固醇結石,確切形成機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形成“成石性膽汁”;1968年,Admirand和Small首先提出,應用物理、化學的相互平衡理論,將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三者的關系用三角座標來闡明。在這個等邊三角形內找到了膽汁膽固醇以“微膠?!毙纬扇芙獾膮^(qū)域(正常膽汁在ABC曲線范圍內),在此區(qū)域外,膽汁中的“微膠?!辈蛔阋允鼓懝檀既咳芙?,膽汁呈過飽和狀態(tài)→析出膽固醇結晶。但近年來有人發(fā)現(xiàn),肝膽汁的過飽和程度遠比膽囊膽汁高,但并不形成膽固醇結石。因此提出成石膽汁必須同時具備2個條件:

①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②膽汁中成核因子異常。14-(二)膽囊結石的發(fā)病機制:14-15-15-2.促成核因子的存在:膽囊膽汁中存在促/抗成核因子,并且兩種因子力量相對平衡。研究證明:膽固醇結石患者中的膽囊膽汁中的糖蛋白組分有明顯縮短人工模擬膽汁的成核時間的作用,同時還發(fā)現(xiàn)膽囊粘蛋白和鈣也有明顯的促進成核作用,是膽汁中重要的促成核因子。16-2.促成核因子的存在:16-3.膽囊功能異常①膽囊粘膜功能異常

A.粘膜對水、電解質的吸收異常→提高了膽固醇的“微膠?!比芙舛?,同時減少了磷脂膽固醇“泡”的穩(wěn)定性,從而促使膽固醇成核;

B.膽固醇結石核心常含鈣,正常膽囊粘膜吸收50%的膽汁鈣,從而降低膽汁游離鈣的濃度,如吸收↓→膽汁鈣過飽和→鈣鹽沉淀;

C.膽囊粘膜分泌過量的粘蛋白。②膽囊收縮功能異?!懼谀懩覂葴魰r間長→形成膽固醇單水結晶機會↑。③膽汁淤積和膽泥形成。17-3.膽囊功能異常17-(三)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機制:(略)18-(三)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機制:(略)18-三、膽囊結石與飲食習慣

膽囊結石的發(fā)病原因尚不十分確切,目前已知與飲食習慣有較密切的關系,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預防膽囊結石有幫助19-三、膽囊結石與飲食習慣19-1.不宜高脂飲食:①特別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腦肝腎及蛋黃等)→血液、膽汁中膽固醇↑→膽囊結石;②肥胖→不愛運動→膽囊肌張力↓→排空延緩→膽汁淤積→結石。20-1.不宜高脂飲食:20-2.不宜低脂飲食:

低脂飲食→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膽汁缺乏、營養(yǎng)不良(蛋白質、脂肪↓)→膽紅素水解增加→膽色素結石(老年膽結石患者半數(shù)為單純素食者)正常人膽固醇與膽汁中的膽鹽、卵磷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不易形成結石析出(膽鹽+卵磷脂:膽固醇=12:1)這個比例縮小,就有極大可能患結石。長期素食的老年人→卵磷脂攝入↓或肝臟合成↓→比例↓→結石另素食者植物纖維成分↑(腸道)→膽汁酸的重吸收↓→膽鹽濃度↓→比例↓→結石素食者vitA、vitE攝入↓或缺乏→膽囊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21-2.不宜低脂飲食:21-3.不宜過甜過酸:過甜食物、精致大米、白面→刺激胰島素β細胞分泌胰島素→膽固醇↑→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狀態(tài)→結石;過甜→糖分↑→轉化為脂肪→發(fā)胖→結石;酸味食物(楊梅、山楂、蘋果、醋等)→進入十二指腸→刺激十二指腸分泌胰島素→膽囊收縮→誘發(fā)膽絞痛。22-3.不宜過甜過酸:22-4.飲食習慣合理

暴飲暴食、饑一頓飽一頓→導致膽道功能紊亂不吃早餐等→膽汁長期貯存在膽囊內形成淤積→膽固醇在膽囊內沉積→結石23-4.飲食習慣合理23-5.多吃水果蔬菜: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對77090名年齡37-64歲美國護士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患膽結石的危險,與吃水果、蔬菜最少的相比,那些吃得最多的女性患結石的慨率要低21%。

24-5.多吃水果蔬菜:24-6.不宜經(jīng)常酗酒長期飲酒→肝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等病變→膽汁排空受阻淤積→結石誘因之一7.切忌飲水過少身體缺水→血液粘稠、膽汁淤積→容易結石25-6.不宜經(jīng)常酗酒25-8.提倡經(jīng)常喝茶

美國癌癥研究所得一項研究顯示,女士在六個月內每天至少喝一杯茶→膽結石形成危險低27%,膽囊癌風險低44%,膽道癌危險減低35%。男士喝茶也有類似作用,但比例沒有女士高。26-8.提倡經(jīng)常喝茶26-四、膽囊結石的治療方法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內科治療27-四、膽囊結石的治療方法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內科治療27-外科治療:1.體外震波碎石術2.接觸性溶石術3.經(jīng)皮膽囊取石術4.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小切口膽囊切除術6.化學性膽囊切除術7.保單取石術28-外科治療:28-謝謝29-謝謝29-膽囊結石形成與飲食習慣膽囊結石形成與飲食習慣一、膽囊的解剖與生理功能31-一、膽囊的解剖與生理功能2-(一)膽囊解剖膽囊貼于肝臟前緣,恰與左右半肝分界一致,長約5~8cm,寬為3~5cm,容量30~60ml。膽囊分為底、體、頸、管四部分。頸部凸出,呈漏斗狀,又稱hartman袋,膽囊結石易嵌頓于此。膽囊管長2~3cm,直徑0.3cm,與肝總管匯合成膽總管。32-(一)膽囊解剖3-33-4-34-5-35-6-(二)膽囊的生理功能1.膽汁的濃縮和貯存:粘膜有強吸水和電解質的作用,吸收水分的速率每小時為本容積的10-30%。2.膽囊的收縮:膽汁的排出,其受體液因素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3.膽囊的分泌功能:分泌粘液性蛋白質,每日約20ml,保護粘膜。5.膽囊的免疫功能。4.膽囊對膽管內流體壓力影響。36-(二)膽囊1.膽汁的濃縮和貯存:粘膜有強吸水和電解質的作用,二、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及發(fā)病機制37-二、膽囊結石的流行病學及發(fā)病機制8-(一)流行病學

1.年齡:最小年齡36天,我國報道3歲,最大92歲,高發(fā)與低發(fā)的分界線為40歲。

老年人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可達20%主要原因:①膽汁酸7-α羥化酶活性隨年齡增長而表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膽汁酸也減少。②老年人膽囊收縮功能滯緩。38-(一)流行病學9-

2.性別:

男:女=1:2,主要表現(xiàn)為膽固醇結石的性別差異,膽色素結石無差別.

原因:①雌激素可降低膽流,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降低膽汁酸合成和分泌→總膽汁酸和鵝去氧膽酸↓②雌激素能降低膽汁酸合成酶活性→過飽和膽汁③孕酮降低膽囊動力→膽汁淤滯39-2.性別:10-3.職業(yè)、肥胖與膽結石城市人群>農村人群;干部>工人;腦力勞動者>輕體力勞動者>重體力勞動者肥胖者是正常人群的3倍(肥胖人體內膽固醇合成與肥胖程度呈直線相關)。40-3.職業(yè)、肥胖與膽結石11-4.種族、環(huán)境、民族差異與膽結石

①美國黑人膽結石發(fā)病率最低,白人次之,印第安人是全世界膽結石發(fā)病率最高人群(為48.6%,成年婦女為73%);黑人婦女為4.5%。我國北京、上海、西北、華北發(fā)病率較高。

②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即稱為“富貴病”與進食精制糧食、高膽固醇食物和靜止的生活方式有關。西歐、北美、澳大利亞消耗食物熱量多→結石↑,非洲許多地方飲食熱量少→結石少。我國正在增多。41-4.種族、環(huán)境、民族差異與膽結石12-

5.生育與遺傳因素

妊娠可促進膽石形成,而且孕次與膽石病存在相關。

原因:①孕期雌激素↑→膽汁成分發(fā)生變化。②膽囊排空滯緩。③體重變化→膽汁成分變化→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促進膽固醇結晶的形成。42-5.生育與遺傳因素13-(二)膽囊結石的發(fā)病機制:膽囊結石中70-80%為膽固醇結石,確切形成機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形成“成石性膽汁”;1968年,Admirand和Small首先提出,應用物理、化學的相互平衡理論,將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三者的關系用三角座標來闡明。在這個等邊三角形內找到了膽汁膽固醇以“微膠?!毙纬扇芙獾膮^(qū)域(正常膽汁在ABC曲線范圍內),在此區(qū)域外,膽汁中的“微膠?!辈蛔阋允鼓懝檀既咳芙?,膽汁呈過飽和狀態(tài)→析出膽固醇結晶。但近年來有人發(fā)現(xiàn),肝膽汁的過飽和程度遠比膽囊膽汁高,但并不形成膽固醇結石。因此提出成石膽汁必須同時具備2個條件:

①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②膽汁中成核因子異常。43-(二)膽囊結石的發(fā)病機制:14-44-15-2.促成核因子的存在:膽囊膽汁中存在促/抗成核因子,并且兩種因子力量相對平衡。研究證明:膽固醇結石患者中的膽囊膽汁中的糖蛋白組分有明顯縮短人工模擬膽汁的成核時間的作用,同時還發(fā)現(xiàn)膽囊粘蛋白和鈣也有明顯的促進成核作用,是膽汁中重要的促成核因子。45-2.促成核因子的存在:16-3.膽囊功能異常①膽囊粘膜功能異常

A.粘膜對水、電解質的吸收異?!岣吡四懝檀嫉摹拔⒛z粒”溶解度,同時減少了磷脂膽固醇“泡”的穩(wěn)定性,從而促使膽固醇成核;

B.膽固醇結石核心常含鈣,正常膽囊粘膜吸收50%的膽汁鈣,從而降低膽汁游離鈣的濃度,如吸收↓→膽汁鈣過飽和→鈣鹽沉淀;

C.膽囊粘膜分泌過量的粘蛋白。②膽囊收縮功能異常→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長→形成膽固醇單水結晶機會↑。③膽汁淤積和膽泥形成。46-3.膽囊功能異常17-(三)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機制:(略)47-(三)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機制:(略)18-三、膽囊結石與飲食習慣

膽囊結石的發(fā)病原因尚不十分確切,目前已知與飲食習慣有較密切的關系,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預防膽囊結石有幫助48-三、膽囊結石與飲食習慣19-1.不宜高脂飲食:①特別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腦肝腎及蛋黃等)→血液、膽汁中膽固醇↑→膽囊結石;②肥胖→不愛運動→膽囊肌張力↓→排空延緩→膽汁淤積→結石。49-1.不宜高脂飲食:20-2.不宜低脂飲食:

低脂飲食→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膽汁缺乏、營養(yǎng)不良(蛋白質、脂肪↓)→膽紅素水解增加→膽色素結石(老年膽結石患者半數(shù)為單純素食者)正常人膽固醇與膽汁中的膽鹽、卵磷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溶解,不易形成結石析出(膽鹽+卵磷脂:膽固醇=12:1)這個比例縮小,就有極大可能患結石。長期素食的老年人→卵磷脂攝入↓或肝臟合成↓→比例↓→結石另素食者植物纖維成分↑(腸道)→膽汁酸的重吸收↓→膽鹽濃度↓→比例↓→結石素食者vitA、vitE攝入↓或缺乏→膽囊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導致膽固醇沉積→形成結石。50-2.不宜低脂飲食:21-3.不宜過甜過酸:過甜食物、精致大米、白面→刺激胰島素β細胞分泌胰島素→膽固醇↑→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狀態(tài)→結石;過甜→糖分↑→轉化為脂肪→發(fā)胖→結石;酸味食物(楊梅、山楂、蘋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