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心理學作業(yè)以及答案_第1頁
發(fā)展心理學作業(yè)以及答案_第2頁
發(fā)展心理學作業(yè)以及答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8中科院心理所《發(fā)展心理學》試題(20181124,深圳)擬題人:陸小英 學生姓名級得分:一、單項選擇題(402)(B)1.普萊爾研究兒童心理的方法。A.實驗法 B.觀察法 C.問卷法 訪談法(B)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學家的。A.霍爾 B.榮格 C.普萊爾 D.埃里克(A)3.在相同時間點,對不同年齡的被試進行研究的設計是 。A.橫斷設計 B.縱向設計C.聚合交叉設計 雙生子設計(A4.埃里克森認為3-6歲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矛盾 A.主動與內疚 B.勤奮與自卑 C.同一性與角色混亂親密與孤獨(D)5.埃里克森認為,在弗洛伊德的兩性期兒童應重點解決發(fā)展危機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奮-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D.親-孤獨(A皮亞杰認為,兒童不能從“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的妹妹,這是因為兒童不具備 能力。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遲模仿(B)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愛剝奪實驗中,證明 是嬰幼依戀發(fā)展的重要基礎。A.味覺 B.觸覺 C.視覺 D.聽覺(D)8.維果斯基提出,個體認知發(fā)展的機制A.同化 B.順應C.適應D.內化(C)9.“三ft實驗”用來論證兒童思維。A.象征性機能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觀點采擇能力(C在動作發(fā)展過程中雙生子爬梯說明在發(fā)展的重要性。A.遺傳 B.環(huán)境 C.成熟 D.同伴(C)11.吉布森等人用來研究兒童深度知覺的實驗A.三ft實驗B.類包含實驗C.視崖實驗D.照鏡子法(A)12.“兒童的游戲就是在復制人類祖先的行為,持該觀點心理學家。A.霍爾 B.彪勒 C.席-斯賓塞 D.格羅斯(C小明和小紅正在“過家家的游戲這是一種 A.功能性游戲 B.構造性游戲 C.象征性游戲 D.則性游戲(A)14.在兒童觀點采擇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中,兒童可以用社會準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斷事件,這說明其處于 階段。A.社會信息角色采擇 B.自我反省式觀點采擇C.相互性角色采擇 D.社會和習俗系統的角色替換(B)15.科爾伯格研究道德認知的方法。A.對偶故事 B.兩難故事 C.陌生情境 D.研究者評定(C假想觀眾”與“獨特”是個體發(fā)展的特征一。A.嬰兒期 B.幼兒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A)17.兒童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是在 。A.1-2歲 B.3-4歲 C.5-6歲 D.7-8(C)18.一個嬰兒既需求與母親接觸,又拒絕母親的愛撫,其戀類型是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遲緩型(D)19.下列關于嬰兒動作發(fā)展的排序,正確的是 。A.翻身→坐→抬頭→站立→行走B.抬頭→坐→翻身→站立→行走C.翻身→抬頭→坐→站立→行走D.抬頭→翻身→坐→站立→行走(D)20.對于14~22個月大的兒童來說,男孩喜歡玩小汽車類玩具,女孩喜歡玩娃娃和毛絨玩具。這種對玩具的選擇體現了兒童的 。A.性別認同 B.性別角色認同C.性別角色標準D.性別偏愛二、名詞解釋題(2041.客體永久性客體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是皮亞杰使用的術個體不能知覺到物體的存在,它們仍然是存在的。出生9個月之后,嬰兒才會繼續(xù)他們的尋找——在皮亞杰看們的頭腦中。這就是獲得客體永久性的開始。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發(fā)展。自我同一性力,自我恒定的目標和信仰。假想觀眾指青少年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觀眾來關注自己。他們認為其他人,特別是同伴一直在關注他們、評價他們并且對于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都很感興趣。這樣的信念導致了對自我意識的強調、對他人想法的過度關注和對于現實和想象情境中他人反應的預期。觀點采擇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三、簡答題(3061、簡述嬰兒依戀的發(fā)展。根據心理學家特別是鮑爾比(J.Bowlby)、安斯沃斯等立的,其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無差別(出生到3個月)差別的反映。嬰兒對所有人的人影幾乎都是一樣的,喜歡所有的人,喜歡聽到所有人的聲音、注視所有人的臉,看到人的臉或聽到人的聲音都會微笑,手舞足蹈。同時,所有的人對嬰兒的影響也是一樣的,他們與嬰兒的接觸,如抱他、對他說話,都恩能夠引起他高興、興奮,都能使他感到愉快、滿足。此時的嬰兒還未有對任何人(包括母親)的偏愛。有差別(3~6個月)對母親更為偏愛,對母親和其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煩請是不同的。這是的嬰兒在母親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學語、依偎、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員面前這些反應則要相對少一些,對陌生人這些反應就更少。但是此時依然有這些反應,嬰兒還不怯生。情感聯結(6個月到2歲)從6~7個月開始,嬰兒對母親的存在更加關切,特別愿意與母親在一起,與她在一起時特別高興,兒當她離開時則懼甚至哭泣、大喊大叫?;锇殛P系(2歲以后)2知道她愛自己,不會拋棄自己,并知道交往時應該考慮她的需要和興趣,據此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這時,嬰兒把母親作為一個交往的伙伴,并認識到她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交往時雙方都應考慮對方的需要,并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這時與母親的空間上的臨近性逐漸變得不那么重要。比如,當母親也需要干別的事情,要離開一段時間時,嬰兒會表現出能理解,而不是大聲哭鬧,他可以自己較快樂的在那兒玩或通過言語、目光與母親交談,相信一會兒母親肯定會回來。2、簡述幼兒游戲發(fā)展的特點。A、以主題游戲為主情境活動,有角色分工,投入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情緒,使游戲達到兒童游戲的高峰。B、運用與現實物相仿的代替物象征性游戲的重要特點是運用于不相干的事物代替現游戲。C、通過想象建構虛假游戲情境賴性更加減弱,而是通過想象虛構脫離真實的假裝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D、游戲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各種現實物的替代符號的創(chuàng)想和靈活運用以及人際矛盾的協調等。E、游戲的動機重在活動過程幼兒沉迷于游戲活動的過程,而不在乎游戲的結果。3、簡述童年期兒童同伴交往的特點。體中心階段、簡單相互作用階段、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步增加,互動的質量提高。在這個階段,兒童認知能力和語言技能的發(fā)展改變著同伴交互作用的性質。兒童現在互相交夠與商議游戲規(guī)則以決定游戲的建構。3)童年期。兒童進入小學,他們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和持久。4)青少年時期。在這個階段,同伴關系變得更為關鍵。對同伴文化的遵從明顯增加。4、簡述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為與環(huán)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里研究人的行為。理論的積極意義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特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他突破了舊以信息加工和強化相結合的觀點闡述了學習的過程和機制,并把社會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會學習理論開創(chuàng)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論與信息加工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認知的術語闡述了觀察學習的過程和作用,提出了替代強化、自我強化、三元交互、自我效能等概念,改變了傳統行為主義重刺激一反應,輕中樞過程的傾向,使解釋人的行為的參照點發(fā)生了重要的轉變。第二,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研究中,注重社會因素的提出了觀察學習、間接經驗、自我調節(jié)等概念,對學習心理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就避免了行為主義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把由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推廣到人當中的錯誤傾向,結論更加具有說服力。理論的局限與不足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該理論的各個部分較分散,如何將彼此關聯起來,構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起來的,但他忽視了兒童自身的發(fā)展階段會對觀察學習產生影響。獲得,但對于比較復雜的程序性知識,以及陳述性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形成缺乏說服力。但對人的內在動機、內心沖突、建構方式等因素沒做研究,這表明其理論本身仍然有較大的局限性。5、簡述性別角色的理論。性別角色)別差異而帶來的不同的心理特點或行為模式。男性與女性在姿勢、神態(tài)、聲調、舉止等許多方面各有不同的特點。在任性別角色行為連續(xù)體上的兩個極端上,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工的規(guī)范性期望和社會互動中與性別相關的規(guī)則。男女兩性具有的典型行為方式和心理特征。性別角色來自于性別認同,而性別認同又與性別生物學和社會化有關。性別認同自然是由性別生物因素決定的,但社會化也是重要的。某些生來性器官模糊的兒童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今天可以通過檢查染色體查明這種兒童的遺傳性別,但是在過去研究表明,這個決定如果發(fā)生在2歲半以前,不會產生心理問題,如果發(fā)生在以后則會造成嚴重問題。這表明社會化的這種人希望自己成為生物性別的異性。望和社會規(guī)范所要求于男女的行為模式,而且是男女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他人期望和社會規(guī)范實際表示出來的活動。性別角色定型則是指關于性別角色的抽象的簡單化的刻板看法,受傳統影響較大。它是現實的抽象和簡化,不一定適用于每社會上流行的性別偏見是以它為基礎的。與過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四、論述題。(共10分,每題10分)1.心理學家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主要有四個:派的心理學家的看法如下:A、遺傳因素決定心理發(fā)展(遺傳決定論)高爾頓——“遺傳性定律”?;魻枴耙粌蛇z傳勝過一頓的教育。”B、環(huán)境因素決定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決定論)華生——心理發(fā)展是環(huán)境塑造的結果洛克——白板說C、遺傳與環(huán)境共同決定心理發(fā)展(二因素論)D、通過社會學習獲得心理發(fā)展社會學習理論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該理論主張兒童為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學習和替代性強化。E、社會文化因素決定心理發(fā)展是社會文化歷史通過語言符號的中介而不斷內化的結果。F、心理發(fā)展的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皮亞杰認為智力的本質是適應,“智慧就是適應”,適應理論和建構學說:即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他還認而是起源于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的看法如下:A、心理發(fā)展的連續(xù)論B、心理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