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_第1頁
高考作文: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_第2頁
高考作文: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_第3頁
高考作文: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_第4頁
高考作文: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作文名師課堂:比喻論證法實戰(zhàn)運用(附:技法指津及范文借鑒)喻巧而理至【技法指津】比喻論證是一種借助于打比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化的論證方法。如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的“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朱熹的《觀書有感》,荀子的《勸學》,都是運用比喻論證的經典文本。由于比喻論證是以事或物喻理,因此,只需找準比喻事物和所論道理之間的相似點,立論就能鮮明、貼切,相關道理也易于為讀者所接受。例如談論“一人先進和眾人先進”這個問題,可以這樣打比方:“正像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一樣,在一個單位里,光有一兩個人先進,也難以改變整個單位的面貌?!薄耙豢脴洹焙汀耙蝗讼冗M”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比喻事物和論述的道理之間,卻有著相似之處。運用比喻論證時,可采用連續(xù)設喻的方式。以魯迅的《拿來主義》為例,作者在論述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時,緊緊扣住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這個比喻,先正面立論:“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接著剖析三種錯誤傾向,連續(xù)用了“孱頭”“昏蛋”“廢物”三個喻體——“孱頭”“昏蛋”比喻采取全盤否定態(tài)度的虛無主義者,“廢物”則比喻全盤享受的復古主義者。這一連串比喻十分生動,把深奧的理論問題闡釋得何其明了、深透!請看這篇《把香蕉掰直的人》:柏林墻倒塌的時候,據說正在柏林訪問的赫希曼接受了一次手術。從麻醉中蘇醒的他,跟醫(yī)生開起了玩笑:“香蕉為什么是彎的?”醫(yī)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自己給出了答案:“因為沒人去叢林里干涉它,把它掰直?!焙芏嗳丝赡軙堰@個問答看成一個冷笑話,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個隱喻:香蕉之所以能自由地成長為彎的,是因為“沒人去叢林里干涉它”;而人,其實是一種非常熱衷于干涉外物的生物。物各有性,水并不會因為自身的淡而去責怪鹽的咸,但人卻難免從自我出發(fā),以自我的標準為尺度去衡量和評價他人,以自我的喜好為標桿去要求他人。把香蕉掰直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是很有成就感的功業(yè)。比如那些一心要讓孩子“長大后就成為自己”的熱心的家長,比如用千人一面的模板去塑造孩童的教育者,他們都不過是在叢林中掰直香蕉的無聊之人罷了。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或者說會斷然拒絕承認這一點。這篇犀利深刻的雜文,矛頭直指那些一心想著“把香蕉掰直的人”。所謂“把香蕉掰直的人”,實際是用來隱喻那些以自我的標準、喜好強行改變他人意志的人。文章開篇借一個饒有意趣的故事豎起靶子,主體部分先“破”后“立”,加以論述。全文“破”有辣味,“立”有溫度,不但行文中合理地取譬設喻,而且全篇的觀點、自擬的標題等都顯豁地體現著比喻藝術。【范文借鑒】做一個特立獨行的面團我想成為薩岡口中的面團:“我是一個可塑的面團,但我拒絕任何模子?!蔽腋卸髅娣蹖ξ业某删?,敬重搟面杖對我的捶打,可更重要的是,我是我自己?!窘栌米骷业拿裕鲎约旱挠^點:“我是我自己。”】家庭如面粉,給我生命,卻不能束縛我的未來。父母常常暢想未來,希望我有一份安穩(wěn)的工作、一個老實的丈夫,然后安安穩(wěn)穩(wěn)地度過一生,最后歸于墓里。然而這樣的我如同肯德基的雞,若生是為了抵達一眼便能看到頭的死,那不如不生。劉瑜說:“生是為了見識,而不是活著。”我正是該“騎馬倚斜橋”的少年,怎能被困在繭中?我該破繭,我將化蝶,我該鮮衣怒馬,我該青云直上!【本段論證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錯位,指出家庭(父母)理想中的“我”的未來,并不是“我”想要的?!膀T馬倚斜橋”引用韋莊詞句,作者瀟灑不羈的形象躍然紙上。破繭,化蝶,鮮衣怒馬,青云直上,連續(xù)用典,論證了應“活出自我”。】社會就是一根搟面杖,捶打著我,然而也存在著我無法茍同的要求,即所謂“成年人的規(guī)則”。人往往適應了社會規(guī)則,卻說自己征服了社會。正如社會賦予我考生身份,我卻無法認同所謂的答題模板。索爾仁尼琴在考卷上無數次批判古拉格群島,屈原已拒絕再投江,海子思忖還要臥軌多少次。只要引用兩句周國平、林清玄的名言入卷,一批批克隆的應試作文即宣告誕生。然后,為了適應社會賦予的某種角色,人們投機取巧丟了自己,把理想放在閣樓中任其腐爛,卻把蠅營狗茍稱作社會、生活本身,實際是唐突了社會,扭曲了生活……我不愿與這樣庸碌的愚人同流合污,我想在堅守自我的前提下,與社會共舞,強大到讓這個社會因我而變得更加美好?!颈径握撟C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錯位,“搟面杖”的比喻形象貼切。作者冷靜審視社會,拿正在進行的考試作類比,表達大膽且頗有說服力;進而虛擬走上社會后迷失自我的情景;最后表明自己的立場與追求?!咳欢谧非髠€性的同時,我也深沉地愛著家庭,敬著社會,要與它們共同烹調一道絕世佳肴?!居申U述自己與家庭、社會的錯位,過渡到論證“我”如何與家庭、社會共處?!课易阅赣H腹中而來,也將如面團與面粉般與家庭親密無間。家書中寫滿的期待與盼望,無法改變我心中的志向,卻送上了親情的濃湯,繪出一幅烏鳥互哺的畫卷,激勵我扶搖直上,帶著整個家庭的期盼去往更美的地方。【表明與家庭的親密關系,情理交融。個別用語欠準確,如“烏鳥互哺”。】社會則如恩師,佑我成長。若我的國、我的社會吹響號角,我輩將迎難而上,心之所向是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向往文天祥“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的愛國情懷;我中意孔子雖“累累若喪家犬”,卻仍寫出如“日月不可逾”的治國篇章;我要提升自己,堅定愛國之初心,為服務社會書寫宏偉的篇章!【以自己敬佩的兩位歷史人物為例,表明自己與社會的理想關系:與社會共處,提升自我,為服務社會書寫宏偉篇章?!课以干缑鎴F,特立獨行,既與面粉親密無間,又在捶打中堅持本心。【末段呼應標題和第一段,點出自己與家庭、社會的密切關系,緊緊扣住了題意?!勘疚臉祟}運用比喻,新穎別致,觀點鮮明。首段引用的名句“我是一個可塑的面團,但我拒絕任何模子”,出自法國女作家弗朗索瓦茲·薩岡的《你好,憂愁》,標題《做一個特立獨行的面團》即源于此。該題目是文章的一大亮點??偡挚偧鎸舆M的論證結構,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嚴謹。主體部分“面團、面粉與搟面杖”的比喻論證,和多處用典論證,使文章既有感染力,又充滿說理的力量。當然,由于考場倉促成文,文章難免有些瑕疵,如個別用詞不是很貼切。【例題演練】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提起流行,人們往往會把它與眼下正走紅的網絡歌曲、“快餐文學”、20世紀90年代后涌現出的風云人物等一批新興概念聯(lián)系起來。而說到永恒,人們大多會想起《紅樓夢》《白毛女》等昔日的流行、如今的經典。那么,流行與永恒,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從流行走向永恒,其中的路程又有多長呢?【優(yōu)秀作文】流行與永恒在繁華的都市,閃爍的街燈下,你會為那深夜的一縷星光而駐足嗎?在搖滾的震撼、音響的喧囂下,你會為池邊的一聲蛙鳴而傾心嗎?在絲綢的裝飾、卡通的點綴下,你會為家中角落里遮風擋雨的舊布窗簾而感到溫馨嗎?流行與永恒,成為生活的齒輪,推動著生活步伐的行進?!玖脸鲇^點——“流行與永恒”“推動著生活步伐的行進”?!苛餍惺鞘㈤_在枝頭的花,隨季節(jié)而變遷;永恒就是泥下的根,亙古不變地履行著它的本職。變遷的花雖有一時之艷容,卻經不起時間的流逝;深埋的根須雖不起眼,卻是靈魂深處最撥人心弦的動力。如果生活在一個萬物變遷不息的花花世界,那么你一定會心疲力竭,因為你的心需要一處停泊的港灣,一處屏息凝神以體會生活真諦的角落,那便有賴于永恒的力量,那便是你的心靈之源。就像小時候上幼兒園擦嘴的方布手帕,和時尚的絲巾放在一起,簡直無法比較。但掂在手里,你會發(fā)現方布手帕的分量之重,它雖然樸素、陳舊,所承載的卻是永恒的美好回憶……【本段側重于闡說“永恒”的價值】我說永恒是根須,其力量不可磨滅,但沒有花的笑容,誰又知道它的功勞之大呢?【承上啟下】流行是永恒的外套,沒有這件外套,一切永恒就可能變得黯然失色、缺少活力。假若生活在一個毫無活力與生機的世界,那么你一定會心如死水,因為你的心需要一種歡樂的點綴,一種變遷的色素來調和單調的生活,那便需要借助流行的魅力,那便是豐富你的心靈之花。就像從小用到現在的儲蓄罐,如果給它漆上一層防銹油,再用水粉隨意地抹上幾筆,那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必能使它保存得更為長久……【轉談“流行”的魅力】所以我想說,我無意否定什么,也無須否定什么,這是流行與永恒的必然矛盾。但聰明的人們,一定會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魚和熊掌有時是可以兼得的。小時候的方布手帕、儲蓄罐,現在的絲巾,一個都不能少,它們都是寶。就像一株開出艷花的樹,它的花和根都在啊,很多人只一味地歌頌花或感嘆根,卻很少站在更遠的角度審視兩者完美的結合,一種看似矛盾實則和諧的美?!揪C合起來作論述】當你漫步在燈光閃爍的街市時,請不要忘記駐足望一眼頭頂的寒星;當你置身在搖滾的震撼中時,請不要忘記留意池塘深處的那一聲蛙鳴;當你對絢麗的絲巾愛不釋手時,請不要忘記摸一下家中角落里那塊粗糙卻又溫馨的窗簾布……本文作者對“流行與永恒”的認識非常明確,那就是它們雖存在矛盾,但“聰明的人們,一定會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魚和熊掌有時是可以兼得的”。難得的是,作者為了說明這一道理,自出機杼地運用了比喻說理——用盛開在枝頭的花、泥下的根之間的關系來類比“流行與永恒”,有效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此外,全文結構上照應嚴謹,行文則優(yōu)美灑脫。一個高中生能形成這樣的理念,寫出這樣的文章,著實讓人贊賞?!炯挤ㄑ由臁勘扔髡撟C中作比喻的事物,有時往往是故事、傳說、藝術形象等,可以是虛構的東西;但虛構并非胡編亂造,而必須是概括的或反映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