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譯文_第1頁
《呂氏春秋》譯文_第2頁
《呂氏春秋》譯文_第3頁
《呂氏春秋》譯文_第4頁
《呂氏春秋》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7]《呂氏春秋》原文及譯注莊子行于山中,見木甚美,長大,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出于山,及邑,舍故人之家。故人喜,具酒肉,令豎子為殺鴈饗之。豎子請曰“其一鴈能鳴,一鴈不能鳴,請奚殺?”主人之公曰“桑 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天年,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以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于材、不材之間。材、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免乎累。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禾為量,而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此神農(nóng)、黃帝之所法。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成則毀,大則衰,廉則剉,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多智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呂氏春秋·必己)【譯文】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取它。莊子問他們這是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xiàn)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于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蛇,隨時勢而變化,而不肯專為一物;時而上,時而下,以順應自然為準則,在萬物的原始狀態(tài)中漫游,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役使,那么怎么會遭到災禍呢?這就是神農(nóng)、黃帝所取法的處世原則。至于萬物之情,人倫相傳之道,就不是這樣了。成功了就會毀壞,強大了就會衰微,鋒利了就會缺損,尊貴了就會受到傾覆,直了就會彎曲,聚合了就會分荊平王有臣曰費無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為建取妻于秦而美,無忌勸王奪。王已奪之,而疏太子。無忌王曰『晉之霸也,近于諸夏,而荊僻也,故不能與爭。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惡之曰『建與連尹將以方城外反』王曰『已為我子矣,又尚奚求?』對曰『以妻事怨且自以為猶宋也齊晉又輔之將以害荊其事已宛國人說之無忌又欲殺之謂令]集矣』王信之,使執(zhí)連尹。太子建出 。左尹宛曰『我賤人]宛曰『令尹欲飲酒于子之家』]宛欲飲令尹酒』又謂]子常曰『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來辱,我且何以給待之?』無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門,令尹至,必觀之,已,因以為酬』及饗日,惟門左右而寘甲兵焉。無忌因謂令尹曰:宛,殺之。國人宛將殺令尹,甲在門矣』令尹使人視之,信,遂『吾幾禍令尹。怨,動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謂令尹曰『夫無忌,荊之讒人也,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殺眾不辜,以興大謗,患幾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圖』乃殺費無忌,盡滅其族,以說其國。動而不論其義,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滅其族,費無忌之謂乎!(《呂氏春秋·慎行)【譯文】楚平王有個大臣叫費無忌,嫉恨太子建,還想除掉太子。平王從秦國給太子建娶了個妻子,長得很美,費無忌勸平王把她奪過來,平王就照他說的做了,從而疏遠了太子。費無忌勸平王說才一年,費無忌就誣陷他說于我國了,他們已經(jīng)謀劃好了戴他,費喜歡兵甲,你將兵甲布置在門口,令尹到了,看過后一定會酬勞你的【注釋】楚國官名,這里指伍奢,即伍子胥的父親。楚國城名,處在要塞位置。楚國官名。楚國官名,是掌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職。倕,至巧也。人不愛倕之指,而愛己之指,有之利故也。人不愛昆山之玉、江漢之珠,而愛己一蒼璧小璣,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達乎性命之情也。不達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師者之愛子也,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聾者之養(yǎng)嬰兒也,方雷而窺之于堂;有殊弗知慎非其所謂是,此之謂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禍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國,必殘必亡。夫死殃殘亡,非《呂氏春秋·)【譯文】倕是最手巧的人了??墒侨藗儾粣圩o倕的手指,而是愛護自己的手指,這是因為自己的手指對自己有所幫助的緣故;人們不愛護昆山的寶玉、江漢的明珠,卻愛護自己的一塊成色不高的寶石、一顆形狀不圓的小珠子,這是因為自己的東西才對自己有用的緣故?,F(xiàn)在,我的生命歸我所有,給我?guī)淼暮锰幰埠芏?。從貴賤方面來說,即使地位高到做天子,也不能夠和它相比;從輕重方面來說,即使富裕到擁有天下,也不能和它交換;從安危方面來說,一旦有一天失去了它,就一生再也不能得到。這三個方面,是有道行的人小心的地方。有雖然小心但反而損害了他但卻免不了讓他枕在谷糠上;這就像聾子養(yǎng)育嬰兒,正在打雷的時候卻讓他在堂屋里向外觀望。這比起不知道小心的人又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道小心的人,對生死存亡、可以不可以,從來沒有辨別清楚。沒辨別清楚的人,他們所說的正確不一定是正確的,他們所謂的錯誤也未必是錯誤的。這就叫非常糊涂。像這樣的人是上天降禍的對象。用這種態(tài)度修身,必定死亡,必定遭禍;用這種態(tài)度治理國家,必定衰敗,必定滅亡。這種死亡、衰敗和滅亡不是自動找上門來的,而是糊涂招來的。長壽也常常是這樣。所以有道行的人,不察看導致的結果,而察看引起它的原因,那么達到結果就是不可遏制的了。這個道理不能不徹底理解。小臣,文王、武王師呂望、周公旦,齊桓公師管夷吾,晉文公師咎犯、隨會,秦穆公師百里奚、公孫枝,楚莊王師孫叔敖、沈尹巫,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句踐師范蠡、大夫種。此十圣人六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呂氏春秋·)【譯文】神農(nóng)拜悉諸為師,黃帝拜大撓為師,帝顓頊拜伯夷父為師,帝嚳拜伯招為師,帝堯拜子州支父為師,帝舜拜許隨會為師,秦穆公拜百里奚、公孫枝為師,楚莊王拜孫叔敖、沈尹巫為師,吳王闔閭拜伍子胥、文之儀為師,越王勾踐拜范蠡、大夫位種為師。這十個圣人、六個賢人,沒有不尊重老師的?,F(xiàn)在的人,尊貴沒有達到帝的地位,智慧沒有達到圣人的水平,卻要不尊重老師,怎么能達到帝、圣的境界呢?這正是五帝絕跡、三代不再現(xiàn)的原因。不能學者: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從師淺而欲學之深也。草木雞狗牛馬,不可譙詬遇之,譙詬遇之,則亦譙詬報人,又況乎達師與道術之言乎?故不能學者:遇師則不中,用心則不專,好之則不深,就業(yè)則不疾,辯論則不審,教人則不精;于師慍,懷于俗,羈神于世;矜勢好尤,故湛于巧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問事則前后相悖,·【譯文】牛馬不能用粗暴的行為對待它們,粗暴地對待它們,它們也會粗暴地報復人,又何況是精通教學的老師和道術的講授呢?所以,不善于學習的人,對待老師不忠實,用心不專一,愛好不深入,學習不努力,辯論起來分不清是非,教育人不精深。對老師怨恨,安于世俗,在眼前雜事上花費精力;依仗權勢為非作歹,因此沉迷于耍弄奸巧計謀,迷戀微小的利益;在嗜欲上惑亂,處理事情前后矛盾;作文章觀點雜亂不一致,即使簡單也會有相反之處。分散的東西不能綜合起來,綜合的東西不能分析,重大的事來臨卻不能承受,這是不善于學習的人的毛病。五員亡,荊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鄭曰《呂氏春秋·)【譯文】伍員出逃,楚國急忙緝拿他。他登上了太行山望著鄭國說員的人,賜予執(zhí)圭的爵位,給予萬擔的俸祿,賞給千鎰的黃金。過去伍子胥過江,我尚且不捉取他領賞,現(xiàn)在我要您的千金寶劍做什么呢?”伍員到了吳國,派人到江邊尋找老人,無法找到了。伍員每次吃飯一定要祭告老人,祝辭說名字不可得知,身影不可看見,這只有江上老人能做得到??!《呂氏春秋異寶》譯文古代的人不是沒有寶物,只是他們看作寶物的東西與今人不同。孫叔敖病了,臨死的時候告誡他的兒子說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饒的土地。楚國和越國之間有個寢丘,這個地方土地貧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懼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災祥。所以,能夠長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這塊土地了的土地賜給他的兒子,但是孫叔敖的兒子謝絕了,請求賜給寢丘,所以這塊土地至今沒有被他人占有。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東西當作自己所喜愛的東西,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千假如現(xiàn)在把百金和黃米飯團擺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黃米飯團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擺在鄙陋無知的人面前,鄙陋無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關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擺在賢人面前,賢人一定聽取至理名言了。他們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東本就越珍貴;他們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東西就越粗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今周室既滅,而天子已絕。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殘,不得休息,今之世當之矣。故當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則于四海之內(nèi)、山谷之中、僻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與不知也。諸眾齊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禮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禮必知,然后其智能可盡。解在乎勝書之說周公,可謂能聽矣;齊桓公之見小臣稷、魏文侯之見田子方《呂氏春秋·)【譯文】君主賢明,世道太平,那么賢德之人就處在上位;君主不賢明,世道混亂,那么賢德之人就處在下位?,F(xiàn)在,當今之世,要尋找有道之人,就要到四海邊、山谷中和偏遠幽靜的地方,這樣或許還能找到他們。有了這樣的人,那么想要什么不能得到?想做什么不能成功?姜太公在滋泉釣魚,是因為遇到了紂當天子的時代。周文王得到了他一個不知道求賢。對于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待了解他們,就可使用他們;不用以禮相待,就可命令他們。對待有道之人,則一定要有禮貌,一定要知遇他們,然后,他們才肯盡其聰明才智來輔佐你。這個道理體現(xiàn)在勝書勸說周公這件事上①。周公可以說是能傾聽別人意見的人了。這個道理還體現(xiàn)在齊桓公去見小臣稷②、魏文侯去見段干木上③。這些君主都可以說是能禮賢下士的了?!咀⑨尅縿贂f周公事見《精諭》篇。齊桓公見小臣稷事見《下賢》篇。魏文侯見段干木事見《下賢》篇。賤,交相為恃,然后皆得其樂《呂氏春秋·)【譯文】裂了,火苗竄了出來,向上燒著了屋梁,可是燕子和麻雀卻安然自若,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不知道災禍將要降在一個國家里結黨營私,歡樂自得,從而危害自己的國家。他們離灶上的煙囪很近,可是卻始終不知道,他們與燕子麻雀的見識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說至,因見惠王。告人曰《呂氏春秋·)【譯文】墨家有個叫田鳩的,想進見秦惠王,在秦國呆了三年都沒能夠見到。有個門客把這情況告訴了楚王,他就去見楚王。楚王很喜歡他,給了他將軍的符節(jié)讓他到秦國去。他到了秦國,才以此見到了惠王。他告訴別人說況。時機也是這樣。有商湯、武王那樣的賢德而沒有夏桀、商紂無道那樣的時機,就不可能成就王業(yè);有夏桀、商紂無道那樣的時機,而沒有商湯、武王那樣的賢德,也不可能成就王業(yè)。在圣人看來,人事和時機的關系,就好像步行時身與影不可分離一樣。所以,有道之士在沒有遇到時機的時候,之所以到處隱匿藏伏,只不過是為了等待時機。時機一到,有的人從平民一躍而成為天子,有的人從千乘的諸侯起家而取得天下,有的人從地位卑賤的身份一躍而成為輔佐三王的大臣,有的人身為一名普通百姓卻可對擁有萬乘軍車的君主進行報復。所以圣人所重視的,只是時機。水凍得正堅固時,后稷不會去耕種;后稷耕種,一定要等待春暖花開的時候。所以一個人即使擁有聰明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時機,就不可能建功立業(yè)。當樹葉正長得繁茂的時節(jié),一天到晚采摘它,也采摘不光;等到秋霜一落,林中的樹葉就都凋零了。做事情的難易,不在于事情的大小,而在于必須掌握好時機。昔荊龔王與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荊師敗,龔王傷。臨戰(zhàn),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谷操黍酒而進之。子反叱而適足以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呂氏春秋·)【譯文】從前,楚龔王和晉厲公在鄢陵交戰(zhàn),楚軍戰(zhàn)敗,龔王負傷。臨戰(zhàn)時,司馬子反渴了,要找水和。童仆陽谷拿一碗停下來后,楚龔王想重新組織戰(zhàn)斗,要商討作戰(zhàn)計劃,派人去叫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借口心痛沒有去。楚龔王乘車來看他,一進入軍帳,聞到酒氣就回去了。楚龔王說而司馬又醉成了這個樣子。他這是忘記了楚國的社稷,而不顧恤我的部屬。我沒有人相與作戰(zhàn)了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呂氏春秋·)【譯文】【注釋】①車牙:車輪的外圈。車輔:夾于車輪外圈兩旁之木。昌國君將五國之兵以攻齊。齊使觸子將,以迎天下之兵于濟上。齊王欲戰(zhàn),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不戰(zhàn),必 若類,掘若壟』觸子苦之,欲齊軍之敗。于是以天下兵戰(zhàn),戰(zhàn)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觸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達子又帥其余卒,以軍于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于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呂氏春秋·權勛)【譯文】昌國君樂毅率領五個國家的軍隊去攻打齊國。齊國派觸子為將,在濟水邊迎戰(zhàn)各國諸侯的軍隊。齊王急著想開能給你們金錢?。軍與燕軍交戰(zhàn),結果被打得大敗。達子陣亡,齊王逃到了莒。燕國人追趕敗逃的齊兵進入齊國國都,在美唐你爭我奪搶走了齊國很多金錢①。這就是貪圖小利反而失去大利的事例??!【注釋】①美唐:齊國金庫。有道之士固驕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驕有道之士,日以相驕,奚時相得?若儒、墨之議與齊、荊之服矣。賢主則不然,士雖驕之,而己愈禮之,士安得不歸之?士所歸,天下從之,帝。帝也者,天下之適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貴為天子而不驕倨,富有天下而不騁夸,卑為布衣而不瘁攝,貧無衣食而不憂懾,狠乎其誠自有也,覺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與陰陽化也, 乎其心之堅固也,空空乎其不為巧故也迷乎其志氣之遠也,昏乎其深而不測也,確乎其節(jié)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假乎其輕俗誹譽也,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此之謂至貴。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師,去其帝王之色,則近可得之矣《呂氏春秋·下賢)【譯文】他剛毅堅強,節(jié)操高尚;他做事謹慎,不肯自以為是;他光明正大,恥于運用智巧;他胸襟寬廣,輕視世俗的誹謗和贊譽。他以天為法則,以德為品行,以道為根本。他隨萬物變化而無所終極。他的精氣充滿天地而不衰竭,他的精神覆蓋宇宙而沒有邊界。他所擁有的道,沒有誰知道它何時開始,沒有誰知道它何時終結,沒有誰知道它的門徑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開端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來源是什么。道大至無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這就是最珍貴的東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們當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們當老師。如果能夠去掉帝王的尊貴神態(tài),那就差不多能夠和他們交朋友、以他們?yōu)槔蠋熈?。昔趙宣孟將上之絳,見骫桑之下,有餓人臥不能起者,宣孟止車,為之下食,蠲而餔之,再咽而后能視?!汉我悦麨?!臣骫桑下之餓人也《呂氏春秋·)【譯文】給他東西吃。宣孟連續(xù)喂了他幾次,他一點一點咽下食物,漫漫地才睜開了眼睛。宣孟問他家有老母,想把這些肉留給她吃枚錢,就離開了。過了兩年,晉靈公要殺宣孟,就在房子里埋伏了兵士等待著宣孟的到來,然后把宣孟請來飲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藏伏的殺機,酒喝到一半就起身離開了。晉靈公命令房子里的伏兵立即去追殺宣孟。有一個士兵跑得很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對宣孟說是得以活命。這就是古書上所說的“恩德再微也無所謂小”的意思?。≮w宣孟對一個普通士兵施恩德,尚且能使自己活命,更何況對萬人施恩德呢!所以《詩經(jīng)》上說”①作為一位人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愛憐賢士呢?賢士是很難了解到的,只有廣泛尋求才可能得到。廣泛尋求就能無所遺漏?!咀⑨尅竣賰稍姺謩e見于《周南·免置》和《大雅·文王》。張儀,魏氏余子也,將西游于秦,過東周??陀姓Z之于昭文君者曰而相之。張儀所德于天下者,無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過萬乘也,令秦惠王師之,逢澤之會,魏王嘗為御,韓王為右,名號至今不忘,此張儀之力也《呂氏春秋·)【譯文】張儀是魏國大夫的庶子,將要向西到秦國去游說,路過東周。有一個門客告訴周昭文君說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資助旅費。張儀到了秦國,在那兒呆了一段時間,秦惠王很喜歡他,任命他為相國。張儀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沒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個只擁有千輛兵車的小國,但是張儀尊重它超過了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他讓秦惠王以昭文君為師。秦國在逢澤盟會諸侯的時候,秦王讓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讓韓王當周昭文君車右,昭文君的名號至今沒有被忘掉,這都是靠的張儀的力量啊!惠盎見宋康王??低貂拮泠惭栽弧秴问洗呵镯槪咀g文】惠盎謁見宋康王??低跻贿叾迥_一邊咳嗽,急促地說道的想法,但還沒有愛您利您的心。我這里有一種法術:能使天下的男男女女無不愉快地愛您利您。這就勝過了勇敢有力,在四種法術中位居于首。大王您難道無意于這種法術嗎?”康王說就是孔丘、墨翟的品德呀!孔丘、墨翟沒有領土,卻能像當君主一樣得到尊榮;沒有官職,卻能像當官長一樣受到尊敬。天下的男男女女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抬起腳跟盼望他們,希望他們平安順利?,F(xiàn)在大王您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如果真有這樣的志向,那么四境之內(nèi)都能得到您的好處了,您就能遠遠勝過孔丘、墨翟了無話可答。惠盎快步走了出去。宋康王對左右的人說而他的心還可以說服,這是惠盎因宋王之所好而加以引導的結果。能因勢利導,那么貧賤可以勝富貴、弱小可以制強大了。鮑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與定齊國,以公子糾為必立。召忽曰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糾所。公子糾外物則固難必。雖然,管子之慮近之矣。若是而猶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呂氏春秋·)【譯文】鮑叔、管仲、召忽三個人彼此很要好,想共同來安定齊國。他們認為公子糾一定能繼承君位。召忽說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召忽到公子糾那里。身外的事物本來就很難預料①。盡管如此,管子的謀慮還是近于妥善的。如果這樣做了事情還不能萬全,那大概是天意吧!但人為的努力總算是盡到了。【注釋】①原文為“公子糾外物則固難必(從俞樾、陳奇猷說《呂氏春秋·)【譯文】船和車開始出現(xiàn)以后,過了三代人們才感到習慣。開始做善事怎么可能容易呢?所以聽信愚民之言,沒有什么事情辦好。事業(yè)之所以成功,全在于君主的賢明啊。魏國攻打中山國,樂羊為將。樂羊已經(jīng)攻占了中山國,回來向搬進來兩只箱子。文侯讓樂羊看,箱里的書信全都是非難攻打中山國一事的。樂羊?qū)④娹D(zhuǎn)身快步退下,向北面連拜【注釋】①主書:官名,主管文書。②原文為“而不可與莫為(從陶鴻慶說。楚之邊邑曰卑梁,其處女與吳之邊邑處女桑于境上,戲而傷卑梁之處女。卑梁人操其傷子以讓吳人,吳人吳王夷昧聞之怒,使人舉兵侵楚之邊邑,克夷而后去之。吳、楚以此大隆。吳公子光又率師與楚人戰(zhàn)于雞父,大敗楚人,獲其帥潘子臣、小惟子、陳夏嚙,又反伐郢,得荊平王之夫人以歸,實為雞父之戰(zhàn)。凡持國,太上知始,其次知終,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國必危,身必窮。孝經(jīng)曰《呂氏春秋·)【譯文】楚國有個邊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吳國邊境城邑的姑娘同在邊境上采桑葉,游戲時,吳國的姑娘弄傷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帶著受傷的姑娘去責備吳國人。吳國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惱火,殺死吳人走了。吳國人去卑梁報復,把那個卑梁人全家都殺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①,說擊吳人,把吳人老幼全都殺死了。吳王夷昧聽到這件事后很生氣,派人領兵入侵楚國的邊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離去。吳國和楚國因此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沖突。吳國公子光又率領軍隊在雞父和楚國人交戰(zhàn),大敗楚軍,俘獲了楚軍的主帥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陳國的大夫夏嚙。又接著攻打郢都,獲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這就是雞父之戰(zhàn)。凡是主持國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開始時的情勢,其次是要預見到事情的結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發(fā)展的經(jīng)過。著三點【注釋】①原文為“卑梁公怒”。楚僭稱王,故守邑大夫都稱公。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猶大匠之為宮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數(shù)矣。故小臣、呂尚聽,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聽,而天下知齊、秦之霸也;豈特驥遠哉?《呂氏春秋·)【譯文】走遠路的人依靠的是良馬,稱霸稱王的人依靠的是賢人。伊尹、呂尚、管夷吾、百里奚,這些人就是成就霸王之業(yè)這是保住國家、建立功名的途徑,不得不這樣啊。這就好像大工匠建造宮室,量一量大小就知道要用多少木料,估量一下工程的大小尺寸就知道要用多少人。因此,小臣伊尹、呂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殷、周要成就王業(yè)了;管夷吾、百里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要成就霸業(yè)了。他們豈止是船和良馬呢!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勢也。王也者,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者廢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賢于多者,則知無敵矣。知無敵則似類嫌疑之道遠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子不使庶 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庭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適 無別則宗族亂。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呂氏春秋·慎勢)【譯文】地位尊貴的,教化就能被接受;威嚴樹立了,奸邪就能止息。這是治理人的原則。所以,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對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發(fā)號施令就容易,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對大夫之家發(fā)號施令就容易,用大夫之家對一個人發(fā)號施令就容易。如果反過來,即便是堯、舜也不能行其德化①。諸侯都不愿意臣服于人,可是卻不得不這樣。君王的地位如果不利,那么怎么能輕易地使諸侯臣服呢?權衡輕重,審察大小,多分封建立諸侯國,是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有利。所謂王,就是權勢。所謂王,就是權勢無人能抗衡。權勢有人抗衡,那么王位就要被廢棄了。知道小可以超過大、少可以勝過多的人,就知道怎樣才能使得無人與己抗衡。知道怎樣才能使得無人與己抗衡,那么比擬僭越的事就會遠遠地離開了。所以,先王的法度是:立天子不讓諸侯僭越,立諸侯不讓大夫僭越,立嫡子不讓庶子僭越。僭越就會產(chǎn)生爭奪,爭奪就會產(chǎn)生混亂。因此,諸侯喪失了爵位,那么天下就會混亂;大夫沒有等級,那么朝廷就會混亂;妻妾不加區(qū)分,那么家庭就會混亂;嫡子庶子沒有區(qū)別,那么宗族就會混亂。慎子說兔子在奔跑,上百個人都會去追捕。不是一只兔子夠一百個人分,而是這只兔子還未定歸屬。由于歸屬未定,就是堯而是這些兔子的歸屬已經(jīng)確定。歸屬已經(jīng)確定,即使粗俗的人也不去爭奪【注釋】①原文為“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前四字畢沅認為當是“嘗試反此”。從之。《呂氏春秋·)【譯文】晉襄公派人向周朝說康公于是部署兵車士卒,嚴陣以待。晉國果然讓祭祀的隊伍領頭,趁機派楊子率領十二萬士兵緊隨其后,從棘津渡水,偷襲聊阮、梁、蠻氏,消滅了這三個國家。這就是實際和名稱不相符。這種情況是圣人所能明察到的,萇弘就審察清楚了。所以,根據(jù)言語不足以決斷一件小事,只有懂得言語之所指的人才可以決斷事情。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呂氏春秋·)【譯文】宓子賤去治理亶父,擔心魯君聽信他人讒言,從而使自己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將要辭行的時候,向魯君請求派兩個親信官員,同他一起到亶父去。亶父的官員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同來的官員書寫。他們剛要書寫,宓宓子賤說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決定了就辦吧!每五年向我匯報一次治理的大要就行了子墨子游公上過于越。公上過語墨子之義,越王說之,謂公上過曰而受其國,是以義翟也,義翟何必越,雖于中國亦可《呂氏春秋·)【譯文】墨子讓公上過到越國游說,公上過敘述了墨子的主張,越王很高興,對公上過說如果越王聽從我的言論,實行我的主張,我將測量自己的身體而穿衣,估量自己的肚腹而吃飯,和客民一樣,不敢要求做官;如果越王不聽從我的言論,不實行我的主張,即使把整個越國都給我,我也沒有什么用。越王不聽從我的言論,不實行我的主張,我卻接受他的國家,這就是拿原則做交易。拿原則做交易,何必到越國去?即使在中原與秦國的鄉(xiāng)野之人相距也太遠了。說通而化奮,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識,豈必以嚴罰厚賞哉?嚴罰厚賞,此衰世之政也《呂氏春秋·)【譯文】治理天下和國家,不如用德,不如行義。用德用義,不靠賞賜人民就會向善,不靠刑罰邪惡就能制止。這是神農(nóng)、黃帝的為政之道。用德用義,那么四海的廣大,長江黃河的流水,都不能抵御;華山的高大,會稽山的險峻,都不能阻攔;闔廬的教化,孫武、吳起的軍隊,都不能抵擋。所以古代稱王的人,他們的道德彌漫天地之間,充溢四海之內(nèi),東西南北,直達日月能夠照耀的地方;像天一樣覆蓋著萬物,像地一樣承載著萬物,無論喜歡的還是厭惡的都不藏匿其道德。他們恬淡質(zhì)樸,處事公正,小民們也都同他們一樣,小民們與君主一起公正處事,卻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這就叫順應了天性。君主的教化改變了小民們的面貌和習俗,自己卻不知道受到了教化,這就叫順應了人情。所以古代的人自身隱沒了,卻功績卓著;形體淹滅了,卻名聲顯揚,學說通行而教化大興。好處遍于天下,而人民并不能察覺,哪里一定要用嚴刑重賞呢?嚴刑重賞,這是衰落社會的為政之道。寧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于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于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腹勚瑩崞淦椭衷?人也。%·)【譯文】寧戚在車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傷,就拍擊著牛角大聲唱起歌來?;腹牭礁杪暫螅瑩崦约旱能嚪虻氖秩绾伟仓脤幤??;腹n給他衣服帽子,準備接見他。寧戚進見齊桓公,用如何治理國家的話勸說桓公。第二天又進見齊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勸說桓公?;腹芨吲d,準備任用他。群臣勸諫他說況,是擔心他有小毛病。因為一個人的小毛病而丟掉他的大優(yōu)點,這是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賢士的原因齊攻宋,燕王使張魁將燕兵以從焉,齊王殺之。燕王聞之,泣數(shù)行而下,召有司而告之曰『是何也?』對曰而不毀,舉矣而不踣,其唯有道者乎《呂氏春秋·)【譯文】齊國攻打宋國,燕王派張魁率領燕國士兵跟著齊軍一起前往攻宋,齊王殺了張魁。燕王聽到這消息,眼淚一行行落下來。他召來有關官員告訴他說時這就是后來齊國之所以在濟水一帶被燕王打敗的原因,齊國由于這次大敗而變得很虛弱。七十余座城被攻克,如果“要想毀壞它,必須將它重疊起來;要想摔倒它,比先將它高舉起來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欒盈,欒盈有罪于晉,晉誅羊舌虎,叔向為之奴而朡。祈奚曰得免焉。學豈可以已哉?類多若此《呂氏春秋·)【譯文】叔向的弟弟羊舌虎與欒盈交好,欒盈在晉國犯了罪,晉國就殺了羊舌虎,叔向也因為這個被沒入官府為奴,戴使人綿于患難;如今祈奚論說先王的美德,而叔向也因此得以免于危難。學習怎么能夠停止呢?很多事情都像上述情形一樣。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皆歸,俱至,爭先入公家。管仲捍弓射公子小白,中鉤。鮑叔御,公子小白僵。管子以為小《呂氏春秋·)【譯文】齊襄公即位,厭惡公孫無知,收回了他的俸祿。公孫無知很不高興,殺死了齊襄公。公子糾逃到魯國,公子小爭先入主朝廷。管仲開弓射公子小白,射中了衣帶鉤。鮑叔牙讓公子小白仰面倒下去。管仲以為公子小白死了,告了國君。鮑叔牙機智地對付管仲射來的箭,讓公子小白仰面倒下,他用起智來像箭一樣快啊!威則不足以禁也,其利不利則不足以勸也,故賢主必使其威利無敵,故以禁則必止,以勸則必為。威利敵,而憂苦民、行可知者王;威利無敵,而以行不知者亡。小弱而不可知,則強大疑之矣。人之情不能愛其所疑,小弱而大不愛則無以存。故不可知之道,王者行之廢,強大行之危,小弱行之滅《呂氏春秋·)【譯文】強大不一定能夠稱王天下,稱王天下卻必須要強大。稱王天下的人靠什么成功的呢?靠的是他的威勢和財富。如果不強大,那么他的威勢就不能成為威勢,他的財富也就算不上財富。威勢不能成為威勢,就不足以禁止人們?yōu)閻?;財富算不上財富,就不足以鼓勵人們向善。因此,賢明的君主一定要自己的威勢和財富無可匹敵。這樣,用以除惡,就一定會令行禁止;用以揚善,就一定會有人響應。威勢與財富相當而又能關心百姓疾苦,那么,言行誠信可知的人就能在天下稱王;威勢和財富無可匹敵,但言行不可察知的人卻會滅亡。國家弱小而其所作所為又讓人捉摸不透的,強大的國家就會猜疑它了。不愛自己有所猜疑的人,這是人之常情。國家弱小而又不為大國喜愛,那就弱小的國家這么去做就會滅亡。荊文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夢,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年不聽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為葆,吉。今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 年不聽朝。王之罪當笞』王曰『不谷免衣襁 而齒于諸侯,愿請變更而無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廢也。王不受笞,是廢先王之令也。臣寧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諾引席,王伏。葆申束細荊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謂『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聞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淵,請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過也。葆申何罪?』王乃變更,召葆申,殺茹黃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荊國兼國三十九。令荊國廣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極言之功也《呂氏春秋·直諫)【譯文】楚文王得到茹黃的狗和宛路的箭,就用它們到云夢去打獵,三個月都不回來。得到丹地的美女,就沉湎在淫欲中,整整一年不上朝聽政。葆申說齊攻宋,宋王使人候齊寇之所至。使者還,曰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齊寇近矣,國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狂而以行賞罰,此戴氏之所以絕也《呂氏春秋·)【譯文】齊國攻打宋國,宋王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么地方。派去的人回來說“齊寇已經(jīng)臨近了,國人都已經(jīng)恐慌了”左右近臣都對宋王說“這就是所謂‘肉自己招致蟲害’?。{著宋國的強大、齊兵的虛弱,怎么可能這樣?”于是宋王大怒,屈殺了先前派去偵察的人。接著又派人去察看,派去的人的回報仍與前一個人的一樣,宋王又一次大怒仍屈殺了他。這樣的事接連發(fā)生了多次。后來又派人去察看,這剩 軍確實已經(jīng)臨近了,國人確實已經(jīng)恐慌了。所派的這人在路上遇到了他的哥哥。他哥哥對他說“國家已經(jīng)十分危險了,你還要到哪里去?”弟弟說“去替君主察看齊寇。想不到齊寇已經(jīng)離得這么近,國人已經(jīng)這么恐慌?,F(xiàn)在私自擔心的是,先前察看齊軍動靜的人都是因為回報齊軍迫近而被屈殺的。如今我回報真情是死,不回報真情也是一死。這該如何是好呢?”他哥哥說“如果回報真情,你會比國破后被殺的人先死,比逃跑的人先逃跑”于是被派去的人回報宋王說“根本沒看到齊軍在哪里,國人也非常安定”宋王十分高興。左右近臣都說“可見先前被殺的人是該殺的了”宋王就賜給這個人很多金錢。齊兵一到,宋王自己跳上車,急急忙忙逃命去了,這個人得以遷居他國,生活非常富裕。登上高山往下看,就會覺得牛像羊一樣,羊像小豬一樣。牛其實不像羊那樣小,羊其實也不像小豬那樣小,之所以覺得它們?nèi)绱?,是因為觀察它們時所站的地勢不對。如果因?qū)εQ蜻@樣小而發(fā)怒,這種人可算是頭等的狂夫了。在狂顛中施行賞罰,這正是宋國滅亡的原因?!秴问洗呵铩ぃ咀g文】秦小主夫人任用奄變,很多賢能的人心中不快,隱匿不出;百姓也都郁悶怨恨,指責君主。公子連當時流亡在魏國,聽到這件事后,想趁機入主秦國。于是借助于臣子們和百姓到鄭所這個要塞去。右主然把守這個要塞,不放他于是公子連與士卒一起回來,到了雍城,包圍了小主夫人,小主夫人自殺了。公子連被立為國君,這就是獻公。獻公怨恨右主然,想重重處罰他;感激菌改,想優(yōu)厚地賞賜他。監(jiān)突爭諫說如果這么做了,大臣們就會競相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們放進來,這對您不利荊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策,聞于國,莊王見而問焉。對曰《呂氏春秋【譯文】楚國有個善于相面的人,他的判斷沒有過失誤,聞名全國。楚莊王召見他,問起他這件事,他回答說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詳察人們的朋友。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順老人,尊敬兄長,為人忠厚、恭謹,那么,這樣的平民家里一定會日益富足,自身一定會日益顯榮,這是所謂的吉人。觀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誠可靠,品德高尚,樂善好施,那么他就會每日有所進益,官職也會日益得到升遷,這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賢能,侍從多是忠良,君主有過失都爭相勸諫,這樣的君主,他的國家就會日益安定,自身就會日益尊貴,天下就會日益敬服,這是所謂的吉主。我并不能給人看相,而是能觀察人們的朋友啊他說得好,于是加緊收羅賢士,日夜堅持不懈,從而稱霸于天下。所以賢明的君主時常召見有各種技藝的人,并不只是把他們收為己有就罷手了,而是要用他們成就大業(yè)。事情不論大小,道理本來就是相通的。馳騁射獵,鷹飛犬逐,這些事賢明的君主不是不做,而是做了能使智力日有進益。不肖的君主這樣做,卻會使腦筋越發(fā)昏惑。古書上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物多類然而不然,故亡國僇民無已。夫草有莘有藟,獨食之則殺人,合而食之則益壽;萬堇不殺。漆淖水淖,合兩淖則為蹇,濕之則為干;金柔錫柔,合兩柔則為剛,燔之則為氏春秋·)【譯文】推知呢?小的方形跟大的方形相似,小馬跟大馬相似,小聰明與大聰明卻不可等同。魯人有公孫綽者,告人曰《呂氏春秋·)【譯文】魯國有個叫公孫綽的人,告訴別人說而不能在大處起作用,只能對局部起作用,而不能對全局起作用。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敗。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乎大理也《呂氏春秋·)【譯文】高陽應將將要建造房屋,木匠答復說《呂氏春秋·)【譯文】就人臣的常情來說,不能為自己所怨恨的君主盡忠竭力;就君主的常情來說,也不能喜愛自己的所責怪的臣下。這是造成上下誤解,產(chǎn)生分歧的原因。所以賢明的君主慎重對待小事,以表明自己的愛憎。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其狀●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屬于大,似無勇而未可恐狼,執(zhí)固橫敢而不可辱害,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南面稱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jié)物甚高而細利弗賴,耳目%《呂氏春秋·)【譯文】士人不偏私、不結黨,溫柔而又剛強,清虛而又充實。他們看上去光明磊落而不刁滑乖巧。他們超然脫俗,好不受污辱、傷害。遭遇患難能夠守義不失,南面稱王也不輕狂驕傲。一旦君臨天下就準備征服海外,行事高瞻遠矚而不貪圖小利。視聽超塵絕俗可以安定社會,不屈從富貴也不屏棄貧賤。德行尊重道理而恥于耍奸弄巧。胸懷寬廣不詆毀他人而心志非常高遠,難用外物打動而決不妄自屈節(jié)。這些就是國士的儀表風范。細大賤貴,交相為贊,然后皆得其所樂《呂氏春秋·)【譯文】煙囪破裂,房梁起火,燕雀卻仍然面不改色,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它們不知道災禍將延及自身?。∵@不是很愚蠢嗎?做臣子的,能避免燕雀這種見識的人太少了!那些做臣子的人,增進他們的爵祿富貴,父子兄弟在國中結當營私,一副副怡然自得的樣子,他們以此危害國家。他們離煙囪近了,但始終察覺不到,這與燕雀的見識沒有什么些話說的就是上述情況。因而,局部的安定,一定要靠全局的安定;全局的安定,也一定要靠局部的安定。全局和局部、尊貴和卑賤互相協(xié)助,然后才能各得其樂。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國也,有不聞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見也。勿已乎,則隰朋可也《呂氏春秋·)【譯文】管仲有病,齊桓公前去詢問他,說呢?”桓公說堯以天下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曰《呂氏春秋【譯文】堯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回答說不拿天下來妨害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給他。曲失其宜,雖有彭祖,猶不能為也。其于物也,不可得之為欲,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民人怨謗,又樹大讎;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胸中欺詐;德義之緩,邪利之急。身以困窮,雖后悔之,尚將奚及?巧佞之近,端直之遠,國家大危,悔前之過,猶不可反。聞言而驚,不得所由。百病怒起,亂難時至。以此君人,為身大憂。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呂氏春秋·)【譯文】世俗的君主缺少適度的感情,因此一做事就導致失敗。他們的耳朵不可滿足,眼睛不可滿足,嘴巴不可滿足,結果是全身浮腫,筋骨僵硬遲滯,血脈阻塞不通,九竅空虛,喪失了正常的機能。到了這種地步,即使是彭祖也無能為力了。他們對于外物。不能得到的想要得到,不能滿足的渴求滿足,嚴重喪失了生命的本來意義。百姓會怨恨和責罵他們,又等于樹立了大仇敵。他們的意志精神容易動搖,變化快,不堅定;他們炫耀自己的權勢,好耍弄智謀,內(nèi)心藏著欺詐;他們對于德義漫不經(jīng)心,對于邪利急切追求。結果自身弄得走投無路,雖然那時后悔這樣做,那又能怎么樣呢?他們親近奸詐的人,疏遠正直的人,到了國家非常危急的時候,再后悔以前的過錯,就為時已晚了。于是聽到自己即將滅亡的言論就驚恐起來,卻還不知道為何會有這種后果。于是各種疾病突然爆發(fā),叛亂不斷發(fā)生。用這種做法統(tǒng)治人民,造成自身的巨大憂患。以至耳朵聽到美聲不覺得愉快,眼睛看到美色不覺得高興,嘴嘗到美味不覺得香甜,這和死了沒有什么兩樣。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故為師之務,在于勝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呂氏春秋·)【譯文】凡是進行說教,應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進行生硬的說教。當今的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而生硬地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用石頭讓他沉下去,這就像救治病人卻反倒給他喝毒藥,使得世道越來越亂、不肖的君主越發(fā)昏惑的情形從此就出現(xiàn)了。所以當老師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義。事理明辨了,道義確立了,那么老師的地位就尊貴了,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慢待他們了。上至天子朝見他也受之無愧。凡是相遇,會合到一起,相互間的和諧不可強求。如果丟掉事理放棄道義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卻想要別人尊敬他,不也太難了嗎?所以老師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義,然后才能尊貴起來。騾之肝病則止,不得則死殺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殺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殺白騾,取肝以與陽城胥渠。處無幾何,趙興兵而攻翟。廣門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獲甲首。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呂氏春秋·)【譯文】【注釋】①趙簡子:春秋晉國卿,名鞅,又名志父,也叫趙孟。越王苦會稽之恥,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吳。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靡曼,耳不聽鐘鼓。三年苦身勞力,焦唇干肺。內(nèi)親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來其心。有甘 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身親耕而食,妻親織而衣。味禁珍,衣禁襲,色禁二。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漬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屬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與吳徼天下之衷。今吳、越之國,相與俱殘,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與吳王接頸交臂而僨,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內(nèi)量吾國不足以傷吳,外事之諸侯不能害之,則孤將棄國家,釋群臣,服劍臂刃,變?nèi)菝?,易名姓,?zhí)箕帚而臣事之,以與吳王爭一旦之死。孤雖知要領不屬,首足異處,四枝布裂,為天下戮,孤之志必將出焉”于是異日果與吳戰(zhàn)于五湖,吳師大敗,遂大圍王宮,城門不守,禽夫差,戮吳相,殘吳二年而霸,此先順民心也《呂氏春秋·順民)【譯文】越王為會稽山戰(zhàn)敗的恥辱而痛苦,想要深得民心以求得和吳國死戰(zhàn),就身體不安于枕席,吃飯不嘗豐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聽鐘鼓音樂。三年里,煎熬身體,耗費精力,唇焦肺干。在內(nèi)親近群臣,在下供養(yǎng)百姓,用以招徠他們的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夠分的話,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進江里,和人民共同享用它。自身親自種來吃,妻子親自織來穿。吃的禁止珍異,穿的禁止過分,色彩禁止使用兩種以上。時常外出,跟著車子,載著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當中染病的、困難的、臉色憂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親自喂他們。于是聚集各位大夫,告訴他們說天死去,我和吳王接頸交臂而死,這是我的最大愿望。如果這樣做不行,從國內(nèi)估量我國不足以傷害吳國,對外聯(lián)絡諸侯不能損害它,那么我就將放棄國家、離開群臣,帶著劍,拿著刀,改變?nèi)菝?,更換姓名,草著簸箕、掃帚去臣事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吳王決一死。我雖然知道這樣會腰身和脖竟頸不相連、頭腳異處、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實現(xiàn)擒獲夫差,殺死吳相。消滅吳國二年以后就稱霸了。這是首先順應民心?。∫匀〈?,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請以其弟姊妻之,代君許諾。弟姊已往,所以善代者乃萬故。馬郡宜馬,代君以善馬奉襄子,襄子謁于代君而請觴之,馬郡盡,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數(shù)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涂地。舞,盡桑從者。因以代君之車迎其妻,其妻遙聞之狀,磨笄以自刺,故趙氏至今‘者操兵以有刺笄之證與“反斗”之號《呂氏春秋·)【譯文】姐嫁給他,代君表示同意。趙襄子的姐姐嫁過去以后,趙襄子更是萬般討好代君。代國產(chǎn)馬,代君就以良馬回贈趙襄子。不久,襄子去謁見代君,請求會飲于馬郡盡處的邊塞。襄子事先讓數(shù)百名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用羽毛做的舞具里,并準備了一個盛酒用的大金斗。代君到了以后,等酒喝到興致正濃的時候,斟酒的人翻過大金斗猛擊代君,一下就砸爛了代君的腦袋,腦漿流了一地。跳舞的人也都從舞具中取出兵器,殺光了代君的全部隨從。于是襄子就用代君的車子去接他的妻子,代君的妻子在遠處得到這個消息,就在路上磨尖了插發(fā)的簪子,自刺而死。所以趙國這個地方至今還有“刺笄山”和“反斗”的名號,可以證明這事。陳有惡人焉,曰敦洽讎糜,雄顙廣顏,色如浹赪,垂眼臨鼻,長肘而盭。陳侯見而甚說之,外使治其國,內(nèi)使制其身。楚合諸侯,陳侯病不能往,使敦洽讎糜往謝焉。楚王怪其名而先見之??陀羞M狀有惡其名言有惡狀,伐陳,三月然后喪。惡足以駭人,言足以喪國,而友之足于陳侯而無上也,至于亡而友不衰。夫不宜遇而遇者則必廢,宜遇而不遇者,此國之所以亂,世之所以衰也。天下之民,其苦愁勞務從此生。凡舉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國必殘亡,群妒大至,身必死殃,年得至七十、九十猶尚幸。賢圣之后,反而殃民,是以賊其身,豈能獨哉?《呂氏春秋·)【譯文】陳國有一個面貌丑陋的人,名字叫敦洽讎糜,尖頂寬額,面色黑紅,眼睛下垂,幾乎接近鼻子,胳膊很長,大腿向兩側彎曲。陳侯見了以后卻十分喜歡他,對外讓他治理國家,對內(nèi)讓他管理自己的飲食起居。楚王盟會諸侯,陳侯有病不能前往,于是派敦洽讎糜去向楚王表示歉意。楚王覺得這個名字很奇怪,就最先接見他。他進去以后,楚王見到他的怪模樣,覺得比他的名字更可惡;聽他說話,覺得比他的模樣又更可惡。楚王很生氣,會合眾大夫,有意侮辱我。有意侮辱人而又不明智,這樣的人不可不受到攻伐【注釋】范耕研認為原文“宜遇而不遇者”后應有“則必亡”三字。陳侯為舜之苗裔,所以這樣說。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也。人為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呂氏春秋·)【譯文】武王的軍隊到了鮪水。殷派膠鬲來偵察周師,武王會見了他。膠鬲說【注釋】①西伯:這里指武王。西伯本來是紂封文王的稱號。文王死后,武王繼承其封號。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y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矣《呂氏春秋·)【譯文】楚國人想偷襲宋國,派人先去測量澭水的深淺做好標志。澭水突然暴漲,楚國人不知道,仍然照著舊標志在深夜中涉渡。結果淹死了一千多人,三軍驚嘩,就像都市中的房屋倒塌一樣,原先做標志的時候本是可以渡過去的,現(xiàn)在水位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上漲得多了,楚國人卻仍然照著舊標志渡河,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啊?,F(xiàn)在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就有些像這種情況。他所處的時代已經(jīng)與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適應了,卻還說“這是古代帝王的法古代帝王的法度而不進行變革就會發(fā)生謬誤。出現(xiàn)謬誤和混亂,是不能保住國家的。社會變遷了,時代發(fā)展了,變法是合時宜的。這就好比良醫(yī)治病,病情千變?nèi)f化,藥也要千變?nèi)f化。如果病情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而藥卻沒有變,本來可以長壽的人,如今就會變成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動,變法的人要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沒有錯誤的事了。管仲有疾?;腹鶈栔?『愿君之遠易牙、豎刀、常之巫、慊寡人,猶尚可疑邪?』管仲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苛病起,朝不肅。居三年,公曰至公所。公曰『常之巫從中出曰「公將以某日薨」易牙、豎刀、常之巫相與作亂,塞宮門,筑高墻,不通人,故無所得』公慨焉嘆涕出公子啟方以書社四十下曰『嗟乎!圣人之所見,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面目以見仲父乎?』蒙袂而絕乎壽宮。蟲流出于戶,上蓋以楊門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聽管仲之言也?;腹禽p難而惡管子也,無由接見也。無由接,固 其忠言,而愛其所尊貴也《呂氏春秋·知接)【譯文】個婦人翻墻進入宮內(nèi),到了桓公那里。桓公說【注釋】①書社:古制二十五家為一書社。②原文為“三月不葬·僖公十七年》和《史記·齊世家》的記載不符。當為“三月不殯,九月不《韓非子·十過》“三月不收”?!豆茏印そ洹贰捌咴拢ó斪魅拢┎粩?,九月葬”亦可證。公子沓相周,申向說之而戰(zhàn)。公子沓訾之曰公子年二十而相,見老者而使之戰(zhàn),請問孰病哉?』公子沓無以應。戰(zhàn)者,不習也;使人戰(zhàn)者,嚴駔也。意者恭節(jié)而人猶戰(zhàn),任不在貴者矣。故人雖時有自失者,猶無以易恭節(jié)。自失不足以難,以嚴駔則可《呂氏春秋·)【譯文】公子沓任周的相國,申向去向他游說,申向見到公子沓時渾身發(fā)抖。公子沓譏諷他說使他渾身發(fā)抖,請問這是誰的過錯?”公子沓無話回答。發(fā)抖是因為不習慣見尊貴者,使人發(fā)抖是因為態(tài)度嚴厲驕橫。如果尊貴者態(tài)度謙恭,進見的人仍然發(fā)抖,責任就不在尊貴者身上了。所以,別人雖說時常有犯過失的,但自己還是不能改變謙恭待人的態(tài)度。別人犯過失不足以責難,用嚴厲驕橫的態(tài)度待人則應該責難。楚莊王使文無畏于齊,過于宋,不先假道。還反,華元言于宋昭公曰《呂氏春秋·)【譯文】楚莊王派文無畏出使齊國,要從宋國經(jīng)過,卻沒有事先借道。等他返回的時候,宋元對宋昭公說今有良醫(yī)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萬也。故賢者之致功名也,必乎良醫(yī),而君人者不知疾求,豈不過哉?今夫塞者,勇力、時日、卜筮、禱祠無事焉,善者必勝。立功名亦然,要在得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疾病妖厲去矣。故曰堯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呂氏春秋·)【譯文】如今這里有一個好醫(yī)生,給十個人治病治好了九個,那么求他治病的人就會很多。賢能的人為君主建立功名,勇力、時機、占卜、禱告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沒有用的,技藝高的就一定獲勝。建立功名也是這樣,關鍵在于得到賢人。魏文侯以卜子夏為師,與田子方交友,對段干木以禮相待,就使國家太平、自身安逸。天下賢明的君主,難道一定得勞身、費心嗎?抓住關鍵的東西就行了。霜雪雨露應時而來,萬物就會生長了,人民就會安樂了,疾病與妖孽也就會遠離人們。所以人們說到堯的儀容,說他的衣服寬大下垂,這是說他很少有政務啊!吳王夫差將伐齊,子胥曰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壤交通屬,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吳、越之勢不兩立。越之于吳也,譬若心腹之疾也,雖無作,其傷深而在內(nèi)也。夫齊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無傷也。今釋越而伐齊,譬之猶懼虎而刺 涫ぶ 浜蠡嘉囪搿!惶 讎涸唬骸翰豢傘> 踔 釧 圓恍杏諫瞎 擼 ?、??。?躒舴テ攵 ぶ 閆潯 粵俳 靨 櫻 薔 躋瘓俁 焦 玻 踔 畋匭杏諫瞎 !環(huán)蠆鉅暈 唬 惶 玉闃 裕 錳 讎褐 ?。子耖捇:『天?鑫庖櫻 蚴咕 跽蕉?。天交亡吴覚羊使? 跽蕉 皇??!環(huán)蠆畈惶 W玉懔叫牳嘖甓 鲇諭ⅲ 唬骸亨島酰∥獬 厴 < ??!環(huán)蠆钚聳Ψテ耄 詘 輳 蟀芷朧Γ 炊 鎰玉?。子胥?澇唬骸河耄∥嵐駁靡荒懇允釉餃酥 胛庖玻俊荒俗隕?。废婎乃取茷c磯髦 衿淠浚 胖 牛 唬骸號 釉餃酥 胛乙??’堗] 輳 獎ㄎ猓 釁涔 涫潰 鵪瀋琊ⅲ 鈉諉恚 蠆釕砦 ?。废婎?澇唬骸核勒呷纈兄 玻 岷蚊嬉約玉閿詰叵攏俊荒宋獛兌悅懊嫠饋7蚧嘉粗粒蠆篩嬉玻換技戎粒渲藜耙?。故废娾?#61234;于子胥也,不若勿知《呂氏春秋·知化)【譯文】吳王夫差要討伐齊國,伍子胥說果進攻齊國并戰(zhàn)勝它,然后移兵直壓晉國邊境,晉國一定會俯首聽命。這是君王一舉而收服兩個國家?。∵@樣,君王的命令一定會在中原各國得到推行胥過了幾年,越人報復吳國,攻破了吳國的國都,滅絕了吳國的世系,搗毀了吳國的社稷,夷平了吳國的宗廟,夫差本于昏君,禍患到來之前無法使他明白禍患將會來到;禍患到來以后,即使他們明白過來,也來不及了。所以夫差臨死時才知道他有愧于伍子胥,這時才知道還不如不知道的好。何謂反諸己也?適耳目,節(jié)嗜欲,釋智鄭デ曬剩 我夂鯚o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故知一,則應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時之,遠方來賓,不可塞也。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則復歸於樸,嗜欲易足,取養(yǎng)節(jié)薄,不可得也。離世自樂,中情潔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懼,嚴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則可動作當務,與時周旋,不可極也。舉錯以數(shù),取與遵理,不可惑也。言無遺者,集肌膚不可革也。讒人困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