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白皮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yè)
桑根白皮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yè)
桑根白皮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yè)
桑根白皮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yè)
桑根白皮湯-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yè)
已閱讀5頁(yè),還剩18頁(yè)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PAGE23桑根白皮湯_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桑根白皮湯_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11.1. 組成: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11.2. 功效: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 111.3.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11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112. 相似度80%:黑豆飲 112.1. 組成:黑豆3升,檳榔(煨)7枚,桑根白皮(炙)2兩,生姜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1兩。 112.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12.3. 加:郁李仁 112.4. 功效:一切風(fēng)毒,腳氣軟腳。 112.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一。 113. 相似度75%:黑豆湯 113.1. 組成:黑豆1升半(淘洗),檳榔(銼)5枚,桑根白皮(銼,炒)1升。 113.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13.3. 減:生姜 113.4. 功效:腳氣。小便少,四肢腫。 113.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124. 相似度75%:檳榔湯 124.1. 組成:檳榔7枚(煨,銼),黑豆(小者,炒)2升,桑根白皮(炙,銼)2兩,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半兩。 124.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24.3. 加:郁李仁 124.4. 減:生姜 124.5. 功效:柔風(fēng),四肢不能收攝;并風(fēng)毒腳氣,行履不得。 12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 125. 相似度75%:檳榔湯 125.1. 組成:檳榔(銼)2兩,桑根白皮3兩,黑豆半升。 125.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25.3. 減:生姜 125.4. 功效: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 125.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126. 相似度50%:半夏湯 126.1. 組成:半夏1升(洗),生姜1斤,桂心6兩,檳榔2兩(末)。 126.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36.3. 加:半夏、桂心 136.4. 減:桑根白皮、黑豆 136.5. 功效: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 136.6. 來源:《外臺(tái)》卷七引《廣濟(jì)方》。 137. 相似度50%:檳榔散 137.1. 組成:檳榔2兩,桑根白皮3分(銼),蕪荑仁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137.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37.3. 加:蕪荑仁、陳橘皮 137.4. 減:黑豆、生姜 137.5. 功效:寸白蟲。 137.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七。 138. 相似度50%:檳榔湯 138.1. 組成:檳榔4枚(極大者),檳榔8枚(小者)。 138.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38.3. 減:桑根白皮、黑豆、生姜 138.4. 功效:音聲塞閉。 148.5. 來源:《千金》卷十三。 149. 相似度50%:檳榔湯 149.1. 組成:檳榔7枚(碎),生姜3兩,橘皮2兩,杏仁30枚(去皮尖)。 149.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49.3. 加:橘皮、杏仁 149.4. 減:桑根白皮、黑豆 149.5. 功效:諸腳氣,定時(shí)候間腹?jié)M,不能食者。 149.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四五。 1410. 相似度50%:赤小豆煎 1410.1. 組成:赤小豆2升半,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桑根白皮(鐵)1兩,生姜(切)1兩半。 1410.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410.3. 加:赤小豆、杏仁 1410.4. 減:檳榔、黑豆 1410.5. 功效:腳氣。 141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1411. 相似度50%:赤小豆湯 1511.1. 組成:赤小豆半合,桑根白皮半兩,紫蘇莖葉1兩,檳榔半兩。 1511.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511.3. 加:赤小豆、紫蘇莖葉 1511.4. 減:黑豆、生姜 1511.5. 功效:傷寒后腳膝腫滿氣急,大便秘澀。 151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1512. 相似度50%:醋石榴飲子 1512.1. 組成:醋石榴皮1枚(銼),生姜1兩(折碎),青州棗14枚(掰,去核),黑豆2合。 1512.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512.3. 加:醋石榴皮、青州棗 1512.4. 減:桑根白皮、檳榔 1512.5. 功效:中風(fēng)不得語(yǔ)。 1512.6. 來源:《圣惠》卷十九。 1513. 相似度50%:大豆桑白皮湯 1513.1. 組成:大豆2大升,桑根白皮1握(切),檳榔2-7枚(劈),茯苓2兩(切)。 1513.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613.3. 加:大豆、茯苓 1613.4. 減:黑豆、生姜 1613.5. 功效:腳氣遍身腫。 1613.6. 來源:方出《外臺(tái)》卷十九引《崔氏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 1614. 相似度50%:豆姜湯 1614.1. 組成:黑豆1合(揀擇緊者,拭令凈),生姜半兩。 1614.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614.3. 減:桑根白皮、檳榔 1614.4. 功效:霍亂吐利,心煩壯熱?;魜y后,煩躁臥不安。 1614.5.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1615. 相似度50%:附子散 1615.1. 組成:黑豆1合(揀令凈),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別搗為細(xì)末),生姜1兩(切,與豆同炒,豆熟為度)。 1615.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615.3. 加:附子 1615.4. 減:桑根白皮、檳榔 1615.5. 功效:風(fēng)毒攻注頭目,痛不可忍者。 1715.6.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見《普濟(jì)方》卷四十四。 1716. 相似度50%:白術(shù)豬肚粥 1716.1. 組成:白術(shù)2兩,檳榔1枚,生姜(切,炒)1兩半。 1716.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716.3. 加:白術(shù) 1716.4. 減:桑根白皮、黑豆 1716.5. 功效:婦人腹脅血癖氣痛,沖頭面熻熻,嘔吐酸水,四肢煩熱腹脹;脾胃氣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虛脹,大便泄瀉不爽。 1716.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1717. 相似度50%:甘豆散 1717.1. 組成:黑豆3升,生姜3兩(炒),甘草1寸。 1717.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717.3. 加:甘草 1717.4. 減:桑根白皮、檳榔 1717.5. 功效:難產(chǎn)3日,子母不相見。 1717.6. 來源:《產(chǎn)寶諸方》。 1718. 相似度50%:豬肚粥 1818.1. 組成:白術(shù)2兩,檳榔1枚,生姜1兩半(切,炒)。 1818.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818.3. 加:白術(shù) 1818.4. 減:桑根白皮、黑豆 1818.5. 功效:婦人腹脅血癖痛,氣沖頭面(火翕)(火翕),嘔吐酸水,四肢煩熱,腹脹。 1818.6. 來源:《壽親養(yǎng)老》卷二。 1819. 相似度50%:黑豆湯 1819.1. 組成:黑豆(搗碎)半升,生姜(細(xì)切)4兩。 1819.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819.3. 減:桑根白皮、檳榔 1819.4. 功效:婦人妊娠,子死腹中。 1819.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九。 1820. 相似度50%:解表湯 1820.1. 組成:甘草(炙,銼)2兩,生姜2兩半,黑豆2合。 1820.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820.3. 加:甘草 1920.4. 減:桑根白皮、檳榔 1920.5. 功效:初得傷寒時(shí)氣,壯熱頭痛。 1920.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1921. 相似度50%:木瓜煎 1921.1. 組成:吳萸1錢2分,木瓜2錢5分,檳榔5錢,生姜。 1921.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921.3. 加:吳萸、木瓜 1921.4. 減:桑根白皮、黑豆 1921.5. 功效:腳氣沖心,悶亂不識(shí)人。 1921.6. 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三。 1922. 相似度50%:桑白皮散 1922.1. 組成:桑根白皮半兩,酸石榴皮半兩,蕪荑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生姜1分,檳榔(末)2錢。 1922.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1922.3. 加:酸石榴皮、蕪荑、厚樸 1922.4. 減:黑豆 1922.5. 功效:諸蟲心痛,每發(fā),連臍腹刺痛,多吐涎沫。 2022.6. 來源:《圣惠》卷四十三。 2023. 相似度50%:桑白皮湯 2023.1. 組成:桑根白皮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檳榔(生,銼)3兩。 2023.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023.3. 加:杏仁 2023.4. 減:黑豆、生姜 2023.5. 功效:腳氣胕腫。 2023.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2024. 相似度50%:桑根白皮湯 2024.1. 組成:桑根白皮(切)2升,桂1尺,生姜3顆,人參1兩。 2024.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024.3. 加:桂、人參 2024.4. 減:檳榔、黑豆 2024.5. 功效:脾胃水,面目手足跗腫,胃管堅(jiān)大滿,短氣,不能動(dòng)搖。 2024.6. 來源:《醫(yī)心方》卷十引張仲景方。 2025. 相似度50%:桑皮接骨丹 2025.1. 組成:桑根白皮(東引者)4兩,柘桑根皮(向東者)4兩,香油4兩,生姜2兩。 2125.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125.3. 加:柘桑根皮、香油 2125.4. 減:檳榔、黑豆 2125.5. 功效:折傷。 2125.6. 來源:《吳氏醫(yī)方匯編》。 2126. 相似度50%:神效烏頭煎 2126.1. 組成:生烏頭5斤(以河水浸3日,不住換水),黑豆1斗(凈淘),生姜半斤。 2126.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126.3. 加:生烏頭 2126.4. 減:桑根白皮、檳榔 2126.5. 功效:一切風(fēng)。 2126.6. 來源:《圣惠》卷二十五。 2127. 相似度50%:四生散 2127.1. 組成:罌粟殼(去萼蒂赤頰,半生半炙)、黑豆1合(半生半炙)、甘草(半生半炙)、生姜(半生半炙)。 2127.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227.3. 加:罌粟殼、甘草 2227.4. 減:桑根白皮、檳榔 2227.5. 功效:下痢。 2227.6. 來源:《得效》卷十二。 2228. 相似度50%:四圣散 2228.1. 組成:檳榔(雞心者,半生半炒)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桑根白皮(銼,炒)3分,木香半兩。 2228.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228.3. 加:青橘皮、木香 2228.4. 減:黑豆、生姜 2228.5. 功效:腳氣上攻,心胸痞悶。 2228.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2229. 相似度50%:仙靈散 2229.1. 組成:常山2錢,甘草錢半,檳榔2個(gè),黑豆49粒。 2229.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229.3. 加:常山、甘草 2229.4. 減:桑根白皮、生姜 2329.5. 功效:一切瘧疾。 2329.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九七。 2330. 相似度50%:薏苡根散 2330.1. 組成:薏苡根、木香、檳榔、黑豆。 2330.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330.3. 加:薏苡根、木香 2330.4. 減:桑根白皮、生姜 2330.5. 功效:水腫。 2330.6. 來源:《赤水玄珠》卷五。 2331. 相似度50%:甘草飲 2331.1. 組成:甘草半兩(半炙半生),黑豆100粒(半炒半生),生姜半兩(半煨半生),烏梅肉1枚(半炒半生)。 2331.2. 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 2331.3. 加:甘草、烏梅肉 2331.4. 減:桑根白皮、檳榔 2331.5. 功效:暴患熱嗽。 2331.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24原方組成: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功效: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相似度80%:黑豆飲組成:黑豆3升,檳榔(煨)7枚,桑根白皮(炙)2兩,生姜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1兩。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郁李仁功效:一切風(fēng)毒,腳氣軟腳。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一。相似度75%:黑豆湯組成:黑豆1升半(淘洗),檳榔(銼)5枚,桑根白皮(銼,炒)1升。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減:生姜功效:腳氣。小便少,四肢腫。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相似度75%:檳榔湯組成:檳榔7枚(煨,銼),黑豆(小者,炒)2升,桑根白皮(炙,銼)2兩,郁李仁(去皮尖,微炒)半兩。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郁李仁減:生姜功效:柔風(fēng),四肢不能收攝;并風(fēng)毒腳氣,行履不得。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七。相似度75%:檳榔湯組成:檳榔(銼)2兩,桑根白皮3兩,黑豆半升。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減:生姜功效:濕毒腳氣,腫滿,小便少。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相似度50%:半夏湯組成:半夏1升(洗),生姜1斤,桂心6兩,檳榔2兩(末)。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半夏、桂心減:桑根白皮、黑豆功效: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來源:《外臺(tái)》卷七引《廣濟(jì)方》。相似度50%:檳榔散組成:檳榔2兩,桑根白皮3分(銼),蕪荑仁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蕪荑仁、陳橘皮減:黑豆、生姜功效:寸白蟲。來源:《圣惠》卷五十七。相似度50%:檳榔湯組成:檳榔4枚(極大者),檳榔8枚(小者)。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減:桑根白皮、黑豆、生姜功效:音聲塞閉。來源:《千金》卷十三。相似度50%:檳榔湯組成:檳榔7枚(碎),生姜3兩,橘皮2兩,杏仁30枚(去皮尖)。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橘皮、杏仁減:桑根白皮、黑豆功效:諸腳氣,定時(shí)候間腹?jié)M,不能食者。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四五。相似度50%:赤小豆煎組成:赤小豆2升半,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桑根白皮(鐵)1兩,生姜(切)1兩半。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赤小豆、杏仁減:檳榔、黑豆功效:腳氣。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相似度50%:赤小豆湯組成:赤小豆半合,桑根白皮半兩,紫蘇莖葉1兩,檳榔半兩。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赤小豆、紫蘇莖葉減:黑豆、生姜功效:傷寒后腳膝腫滿氣急,大便秘澀。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相似度50%:醋石榴飲子組成:醋石榴皮1枚(銼),生姜1兩(折碎),青州棗14枚(掰,去核),黑豆2合。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醋石榴皮、青州棗減:桑根白皮、檳榔功效:中風(fēng)不得語(yǔ)。來源:《圣惠》卷十九。相似度50%:大豆桑白皮湯組成:大豆2大升,桑根白皮1握(切),檳榔2-7枚(劈),茯苓2兩(切)。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加:大豆、茯苓減:黑豆、生姜功效:腳氣遍身腫。來源:方出《外臺(tái)》卷十九引《崔氏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二四四。相似度50%:豆姜湯組成:黑豆1合(揀擇緊者,拭令凈),生姜半兩。原方對(duì)照:桑根白皮1兩,檳榔5枚(銼),黑豆半升,生姜(洗,切,焙)半兩。減:桑根白皮、檳榔功效:霍亂吐利,心煩壯熱。霍亂后,煩躁臥不安。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四十。相似度5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yè)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kù)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