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52生姜飲_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姜飲_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221.1. 組成: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21.2. 功效:瘧病發(fā)渴。 221.3.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22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222. 相似度60%: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術(shù)湯 222.1. 組成:附子3枚(炮,去皮,破),白術(shù)4兩,生姜3兩(切),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 222.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22.3. 加:附子、白術(shù) 222.4. 減:草豆蔻、木通 222.5. 功效:傷寒8-9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喝,大便硬,小便自利者。 222.6. 來源:《傷寒論》。 223. 相似度60%:厚樸散 223.1. 組成:厚樸(去粗皮)1斤,生姜半斤(去粗皮,切,焙),大棗1升(去核,焙),甘草4兩。 223.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33.3. 加:厚樸 233.4. 減:草豆蔻、木通 233.5. 功效:干嘔。 233.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234. 相似度60%:厚樸散 234.1. 組成:厚樸(去粗皮,銼,姜汁浸1宿,炒)4兩,生姜2斤(凈洗,切片,熬干,炒令紫色),甘草(銼,炒)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6兩,草豆蔻(去皮,銼細(xì),炒)2兩。 234.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34.3. 加:厚樸、陳橘皮 234.4. 減:大棗、木通 234.5. 功效:嘔吐不食。 23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235. 相似度60%:草豆蔻散 235.1. 組成:草豆蔻(去皮,銼)8兩,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兩(炙,銼),陳橘皮(去白,焙)1兩。 235.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45.3. 加:陳橘皮 245.4. 減:大棗、木通 245.5. 功效:胃寒氣逆,嘔噦不止。 245.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246. 相似度60%:桂枝去芍藥湯 246.1.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姜3兩(切),大棗12枚(擘)。 246.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46.3. 加:桂枝 246.4. 減:草豆蔻、木通 246.5. 功效: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 246.6. 來源:《傷寒論》。 247. 相似度60%: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247.1. 組成:桂枝3兩,生姜3兩,甘草2兩,皂莢1挺,大棗12枚。 247.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47.3. 加:桂枝、皂莢 247.4. 減:草豆蔻、木通 257.5. 功效:肺痿吐涎沫不止。 257.6. 來源:《千金》卷十七。 258. 相似度60%: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258.1.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生姜3兩(切),大棗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258.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58.3. 加:桂枝、附子 258.4. 減:草豆蔻、木通 258.5. 功效: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微惡寒者。 258.6. 來源:《傷寒論》。 259. 相似度60%:桂枝加芍藥湯 259.1. 組成:桂枝3兩(去皮),芍藥6兩,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生姜3兩(切)。 259.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59.3. 加:桂枝、芍藥 259.4. 減:草豆蔻、木通 259.5. 功效: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shí)痛者,屬太陰也。煩,脈浮數(shù),無硬滿狀者;腹?jié)M寒下,或惡寒。 269.6. 來源:《傷寒論》。 2610. 相似度60%:桂枝加桂湯 2610.1. 組成:桂枝5兩(去皮),芍藥3兩,生姜3兩(切),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 2610.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610.3. 加:桂枝、芍藥 2610.4. 減:草豆蔻、木通 2610.5. 功效: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心者。 2610.6. 來源:《傷寒論》。 2611. 相似度60%:桂枝湯 2611.1. 組成:桂枝3兩(去皮),芍藥3兩,甘草2兩(炙),生姜3兩(切),大棗12枚(擘)。 2611.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611.3. 加:桂枝、芍藥 2611.4. 減:草豆蔻、木通 2611.5. 功效:外感風(fēng)寒,汗出惡風(fēng),頭痛發(fā)熱,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雜病、病后、妊娠、產(chǎn)后等見時(shí)發(fā)熱,自汗出,微惡風(fēng),屬營衛(wèi)不和者?,F(xiàn)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見上述癥狀者。 2711.6. 來源:《傷寒論》。 2712. 相似度60%:平氣湯 2712.1. 組成:甘草(銼)4兩,厚樸(去粗皮)4兩,干姜(刮凈、銼)2兩,生姜(去皮,切)半斤,大棗100枚。 2712.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712.3. 加:厚樸、干姜 2712.4. 減:草豆蔻、木通 2712.5. 功效:干嘔氣逆,飲食不下。 2712.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2713. 相似度60%:建脾湯 2713.1. 組成:生姜1斤(切片,青鹽3兩,研拌1宿,焙干),草豆蔻2兩,大麥糵2兩,陳橘皮2兩,甘草1兩。 2713.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713.3. 加:大麥糵、陳橘皮 2713.4. 減:大棗、木通 2713.5. 來源:《雞峰》卷十二。 2814. 相似度60%:人參湯 2814.1. 組成:生姜5兩,人參2兩,甘草2兩,大棗12枚。 2814.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814.3. 加:人參 2814.4. 減:草豆蔻、木通 2814.5. 功效:肺痿咳嗽,吐血,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不渴者。妊娠咳逆若傷寒咳。吐血。 2814.6. 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醫(y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chǎn)經(jīng)》。 2815. 相似度60%:三豆蔻飲子 2815.1. 組成:肉豆蔻1兩(銼),白豆蔻1兩(銼),草豆蔻2兩(銼),甘草1兩半(銼),生姜7兩。 2815.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815.3. 加:肉豆蔻、白豆蔻 2815.4. 減:大棗、木通 2815.5. 功效:脾胃受冷過多,胸膈痞悶,氣不舒暢,飲食之后,胸間噎塞,呼吸氣短,全不思食,面無顏色,日漸氣弱,遂成瘦怯者。 2815.6. 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五。 2816. 相似度60%:生姜湯 2916.1. 組成:生姜(細(xì)切絲)12兩,草豆蔻(去皮)4兩,甘草(生銼)半斤。 2916.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916.3. 減:大棗、木通 2916.4. 功效:胃有寒,氣逆嘔噦。 2916.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2917. 相似度60%:桂枝附子湯 2917.1. 組成:桂枝4兩(去皮),附子3枚(炮,去皮),生姜3兩(切),大棗12枚(擘),甘草2兩(炙)。 2917.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2917.3. 加:桂枝、附子 2917.4. 減:草豆蔻、木通 2917.5. 功效:傷寒8-9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惡寒發(fā)熱,四肢掣痛,難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臍下悸。 2917.6. 來源:《傷寒論》。 2918. 相似度60%:桂枝附子湯 2918.1. 組成:桂枝(去皮)四兩,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甘草(炙)二兩。 3018.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018.3. 加:桂枝、附子 3018.4. 減:草豆蔻、木通 3018.5. 功效:祛風(fēng)溫經(jīng),助陽化濕。主治傷寒八九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3018.6. 來源:《傷寒論》 3019. 相似度60%:越婢湯 3019.1.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姜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 3019.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019.3. 加:麻黃、石膏 3019.4. 減:草豆蔻、木通 3019.5. 功效:風(fēng)水惡風(fēng),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者。 3019.6. 來源:《金匱》卷中。 3020. 相似度60%:鐵刷湯 3020.1. 組成:半夏4兩,生姜4兩(與半夏同搗餅),訶子(炮,去核取肉)半兩,草豆蔻(去皮取仁)半兩,甘草半兩。 3020.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120.3. 加:半夏、訶子 3120.4. 減:大棗、木通 3120.5. 功效:胸膈滯氣,咽喉不利,不能下食。 3120.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四。 3121. 相似度60%:雙解飲子 3121.1. 組成:肉豆蔻2個(gè),草豆蔻2個(gè)(1個(gè)用水和面裹煨,1個(gè)生用),厚樸2寸(一半用生姜汁浸、炙,一半生用),甘草(大者)2兩(一半炙,一半生用),生姜2塊如棗大(1塊濕紙裹煨,1塊生用)。 3121.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121.3. 加:肉豆蔻、厚樸 3121.4. 減:大棗、木通 3121.5. 功效:瘧疾及脾虛食少。 3121.6. 來源:《醫(yī)學(xué)綱目》卷六引《局方》。 3122. 相似度60%:排膿湯 3122.1. 組成:甘草2兩,桔梗3兩,生姜1兩,大棗10枚。 3122.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122.3. 加:桔梗 3222.4. 減:草豆蔻、木通 3222.5. 功效:瘡癰,腸癰。 3222.6. 來源:《金匱》卷中。 3223. 相似度50%:桂枝加黃耆湯 3223.1. 組成:桂枝2兩,芍藥2兩,甘草2兩,生姜3兩,大棗12枚,黃耆2兩。 3223.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223.3. 加:桂枝、芍藥、黃耆 3223.4. 減:草豆蔻、木通 3223.5. 功效:黃汗之病,兩脛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黃疸,脈浮,而腹中和者。 3223.6. 來源:《金匱》卷中。 3224. 相似度50%:桂枝石膏湯 3224.1.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石膏1兩3錢。 3224.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224.3. 加:桂枝、芍藥、石膏 3224.4. 減:草豆蔻、木通 3224.5. 功效:熱病。 3324.6. 來源:《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3325. 相似度50%:柴胡湯 3325.1. 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陳皮1錢,甘草1錢,生姜1錢,大棗1枚。 3325.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325.3. 加:柴胡、黃芩、陳皮 3325.4. 減:草豆蔻、木通 3325.5. 功效:瘟疫里癥下后,續(xù)得盜汗,表有微邪者。內(nèi)無邪熱,猶未汗者。 3325.6. 來源:《瘟疫論》卷上。 3326. 相似度50%:大安散 3326.1. 組成:鱉甲1枚重2兩(好醋煮1時(shí)辰,令裙襕自脫而出,凈洗,別以醋煮,為粗末,取半兩凈者),大草果5枚(去皮),半夏5枚,生姜5塊(如大拇指大,連皮用),甘草5寸(炙),大棗5枚(去核)。 3326.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326.3. 加:鱉甲、大草果、半夏 3326.4. 減:草豆蔻、木通 3326.5. 功效:久瘧不瘥,不拘寒熱多少。 3326.6. 來源:《普濟(jì)方》卷二○○。 3327. 相似度50%:大棗湯 3427.1. 組成:大棗15枚,黃耆4兩,附子1枚,生姜2兩,麻黃5兩,甘草1尺。 3427.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427.3. 加:黃耆、附子、麻黃 3427.4. 減:草豆蔻、木通 3427.5. 功效:歷節(jié)疼痛。 3427.6. 來源:《千金》卷八。 3428. 相似度50%:淡竹茹湯 3428.1. 組成:生淡竹茹1升,麥門冬5合,甘草1兩,小麥5合,生姜3兩,大棗14枚。 3428.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428.3. 加:生淡竹茹、麥門冬、小麥 3428.4. 減:草豆蔻、木通 3428.5. 功效:產(chǎn)后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 3428.6. 來源:《千金》卷三。 3429. 相似度50%: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shù)湯 3429.1. 組成:桂枝、甘草、大棗、生姜,茯苓3兩,白術(shù)3兩。 3429.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529.3. 加:桂枝、茯苓、白術(shù) 3529.4. 減:草豆蔻、木通 3529.5. 功效: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3529.6. 來源:《金鑒》卷三十一。 3530. 相似度5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 3530.1. 組成:芍藥3兩,甘草2兩(炙),生姜(切)3兩,白術(shù)3兩,茯苓3兩,大棗12枚(擘)。 3530.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530.3. 加:芍藥、白術(shù)、茯苓 3530.4. 減:草豆蔻、木通 3530.5. 功效: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xiàng)強(qiáng)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3530.6. 來源:《傷寒論》。 3531. 相似度50%: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 3531.1. 組成:桂枝3兩(去皮),芍藥4兩,甘草2兩(炙),人參3兩,大棗12枚(擘),生姜4兩。 3531.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631.3. 加:桂枝、芍藥、人參 3631.4. 減:草豆蔻、木通 3631.5. 功效: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脈沉遲,或痹,或四肢拘攣、心下痞塞者。 3631.6. 來源:《傷寒論》。 3632. 相似度50%:浮萍石膏湯 3632.1. 組成:浮萍3錢,石膏3錢,杏仁3錢,甘草2錢(炙),生姜3錢,大棗3枚(擘)。 3632.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632.3. 加:浮萍、石膏、杏仁 3632.4. 減:草豆蔻、木通 3632.5. 功效:溫疫身痛,脈浮緊,煩躁喘促,無汗者;疫疹初起,太陽證之重者。 3632.6. 來源:《四圣懸樞》卷二。 3633. 相似度50%:桂枝加附子湯 3633.1. 組成:桂枝3兩(去皮),芍藥3兩,甘草3兩(炙),生姜3兩(切),大棗12枚(擘),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3633.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733.3. 加:桂枝、芍藥、附子 3733.4. 減:草豆蔻、木通 3733.5. 功效: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產(chǎn)后風(fēng)虛。 3733.6. 來源:《傷寒論》。 3734. 相似度50%:桂枝加當(dāng)歸芍藥湯 3734.1.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當(dāng)歸。 3734.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734.3. 加:桂枝、芍藥、當(dāng)歸 3734.4. 減:草豆蔻、木通 3734.5. 功效:腎瘧,令人灑灑,腰脊痛,宛轉(zhuǎn)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 3734.6. 來源:《此事難知》。 3735. 相似度50%:桂枝加大黃湯 3735.1. 組成:桂枝3兩(去皮),大黃2兩,芍藥6兩,生姜3兩,甘草2兩(炙),大棗12枚(擘)。 3735.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735.3. 加:桂枝、大黃、芍藥 3835.4. 減:草豆蔻、木通 3835.5. 功效:太陽表證未解,內(nèi)有實(shí)熱積滯,腹?jié)M實(shí)痛,大便不通。 3835.6. 來源:《傷寒論》。 3836. 相似度50%:浮萍湯 3836.1. 組成:浮萍3錢,丹皮3錢,芍藥3錢,甘草3錢(炙),生姜3錢,大棗3枚(擘)。 3836.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836.3. 加:浮萍、丹皮、芍藥 3836.4. 減:草豆蔻、木通 3836.5. 功效:太陽溫疫,發(fā)熱頭痛。 3836.6. 來源:《四圣懸樞》卷二。 3837. 相似度50%:浮萍黃芩湯 3837.1. 組成:浮萍3錢,黃芩1錢,杏仁2錢(泡,去皮尖),甘草2錢(炙),生姜3錢,大棗2枚。 3837.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837.3. 加:浮萍、黃芩、杏仁 3837.4. 減:草豆蔻、木通 3837.5. 功效:溫疫身痛脈緊,煩躁無汗。 3937.6. 來源:《治疫全書》卷五。 3938. 相似度50%:桂枝茯苓人參湯 3938.1. 組成:人參3錢,甘草2錢,茯苓3錢,桂枝3錢,生姜3錢,大棗3枚。 3938.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938.3. 加:人參、茯苓、桂枝 3938.4. 減:草豆蔻、木通 3938.5. 功效:產(chǎn)后陽虛郁冒。 3938.6. 來源:《四圣心源》卷十。 3939. 相似度50%:豆蔻湯 3939.1. 組成:草豆蔻(去皮)1兩半,桂(去粗皮)3分,生姜(去皮,切)3分,附子(炮裂,去臍皮)3分,甘草(炙,銼)半兩,丁香半兩。 3939.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3939.3. 加:桂、附子、丁香 3939.4. 減:大棗、木通 3939.5. 功效:胃虛冷嘔逆。 3939.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3940. 相似度50%:妙應(yīng)湯 4040.1. 組成:罌粟殼7個(gè)(劈破,1半生用,1半生蜜涂,炙微黃),烏梅3個(gè)(連核),甘草7小寸(1半生,1半炙),大棗7個(gè)(劈破),生姜7大片,慈白21莖(粗大者,小者倍之)。 4040.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040.3. 加:罌粟殼、烏梅、慈白 4040.4. 減:草豆蔻、木通 4040.5. 功效:赤白痢。 4040.6. 來源:《傳信適用方》卷二。 4041. 相似度50%:越婢加術(shù)湯 4041.1.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姜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白術(shù)4兩。 4041.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041.3. 加:麻黃、石膏、白術(shù) 4041.4. 減:草豆蔻、木通 4041.5. 功效:里水。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 4041.6. 來源:《金匱》卷中。 4042. 相似度50%:越婢加半夏湯 4042.1.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姜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半夏半升。 4142.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142.3. 加:麻黃、石膏、半夏 4142.4. 減:草豆蔻、木通 4142.5. 功效:肺脹。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4142.6. 來源:《金匱》卷上。 4143. 相似度50%:陽旦湯 4143.1. 組成:大棗12枚(擘),桂枝3兩,芍藥3兩,生姜3兩,甘草3兩(炙),黃芩2兩。 4143.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143.3. 加:桂枝、芍藥、黃芩 4143.4. 減:草豆蔻、木通 4143.5. 功效:中風(fēng)傷寒,脈浮,發(fā)熱往來,汗出惡風(fēng),項(xiàng)預(yù)強(qiáng),鼻鳴干嘔。 4143.6. 來源:《外臺》卷二引《古今錄驗(yàn)》。 4144. 相似度50%:瀉肝湯 4144.1. 組成:人參3兩,甘草3兩(炙),生姜5兩,黃芩2兩,半夏1升(洗),大棗14枚(擘)。 4144.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244.3. 加:人參、黃芩、半夏 4244.4. 減:草豆蔻、木通 4244.5. 功效:肝氣實(shí),目赤若黃,脅下急,小便難。 4244.6. 來源:《外臺》卷十六引《深師方》。 4245. 相似度50%:小建中湯 4245.1. 組成:桂枝3兩(去皮),甘草2兩(炙),大棗12個(gè)(擘),芍藥6兩,生姜3兩(切),膠飴1升。 4245.2. 原方對照:生姜1分,大棗1分,甘草(微炙)1分,草豆蔻(去皮)1分,木通1分。 4245.3. 加:桂枝、芍藥、膠飴 4245.4. 減:草豆蔻、木通 4245.5. 功效:中氣虛寒,營衛(wèi)不調(diào),陰陽不和,或土虛木乘所致的虛勞里急腹痛,心悸虛煩,衄血吐血、面色萎黃,遺精。再生障礙性貧血、功能性低熱等病,因如上所述者。 4245.6. 來源:《傷寒論》。 4246. 相似度50%:吳茱萸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虛擬現(xiàn)實(shí)技術(shù)在美妝個(gè)護(hù)行業(yè)的應(yīng)用探索-洞察分析
- 虛擬化內(nèi)存安全模型-洞察分析
- 2025年上外版三年級英語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巖溶地貌演化機(jī)制-第4篇-洞察分析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照明燈具OEM定制加工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5年上外版八年級科學(xué)下冊月考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打井工程環(huán)保設(shè)施建設(shè)及運(yùn)維合同4篇
- 銀行流程管理課程設(shè)計(jì)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防盜門定制銷售服務(wù)合同范本4篇
- 專升本英語閱讀理解50篇
- 施工單位值班人員安全交底和要求
- 中國保險(xiǎn)用戶需求趨勢洞察報(bào)告
- 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指南 星展銀行如何成為“全球最佳銀行”
- 中餐烹飪技法大全
- 靈芝孢子油減毒作用課件
- 現(xiàn)場工藝紀(jì)律檢查表
- 醫(yī)院品管圈與護(hù)理質(zhì)量持續(xù)改進(jìn)PDCA案例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發(fā)生率
- 新型電力系統(tǒng)研究
- 烘干廠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
- 法院服務(wù)外包投標(biāo)方案(技術(shù)標(biāo))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