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及寫作方法_第1頁
宋詞及寫作方法_第2頁
宋詞及寫作方法_第3頁
宋詞及寫作方法_第4頁
宋詞及寫作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宋詞及寫作方法宋詞及寫作方法宋詞及寫作方法宋詞及寫作方法編制僅供參考審核批準生效日期地址:電話:傳真:郵編:宋詞及寫作方法一、詞和詞牌(一)什么是詞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馀”。由于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句數(shù)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也是一定的。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diào);(3)長調(diào)。有人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這種分法未必科學,但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二)詞牌的來歷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關(guān)于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于民間,有的來自于宮廷或官方。(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独颂陨场吩伒氖抢颂陨常陡┳印吩佉?,《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lián)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分別。1、單調(diào)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不過是長短句罷了。2、雙調(diào)的詞可以是小令、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雙調(diào)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后(或上下)兩闋。兩闋的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數(shù)、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著兩段歌詞。字數(shù)、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3、三疊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是四段,僅《鶯啼序》一調(diào)。不再詳述!二、正體和變體(一)正體和變體,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一樣,但是字數(shù)、句數(shù)、句讀、押韻等方面卻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詞牌有正體和變體之分。如《卜算子》:《卜算子》四十四字雙調(diào)。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正體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恫匪阕印匪巍ぬK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恫匪阕印匪巍り懹误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褡凅w(一)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例:《卜算子》宋·嚴蕊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卜算子》宋·楊冠清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fā)無遺恨。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褡凅w(三)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卜算子》宋·石孝友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yīng)難見也難,后會無憑據(jù)。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yīng)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褡凅w(四)下闋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卜算子》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褡凅w(五)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恫匪阕印匪巍ば旄┨焐俜N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褡凅w(六)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下闋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卜算子》宋·杜安世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yīng)更、多于淚。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褡凅w(七)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闋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闋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眉峰碧》宋·無名氏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鎮(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窬C述:上下闋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并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闋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闋末句變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體總共變化組合為36種。據(jù)《唐宋詞學大辭典》,《卜算子》有變體30余種。但是眾多的體,只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正體和變體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qū)別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別名。(二)同調(diào)異名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镀兴_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恫匪阕印酚置度痹聮焓柰贰栋俪邩恰贰冻爝b》《眉峰碧》等。賀鑄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chuàng)別名的詞人,很多詞牌的多數(shù)別名都是賀鑄創(chuàng)造的,這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在寫詞時,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別名。(三)同名異調(diào)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的詞牌名一樣,可是格式迥然不同!這屬于同名異調(diào)。例如:《如夢令》和《阮郎歸》都有一個別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謝池春》都有一個別名叫《賣花聲》。這樣的情況還有許多。三、填詞(一)依聲填詞細分為二種: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屬此!2、詞人不會作曲,但是能聽懂曲調(diào),按曲調(diào)填詞,又稱“按簫填詞”。蘇軾、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ǘ┮谰涮钤~詞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詞。陸游、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shù)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填出來的作品和依聲填詞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來的,現(xiàn)在按詞譜填詞屬此。(三)自度曲和自過腔通曉音律的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diào),這叫做自度曲,有時也叫自度腔。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他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故詞集中常見有“自度曲”。一般說來凡是自度曲,至少都應(yīng)當注明這個曲子的宮調(diào),或者在詞序中說明。自過腔和自度曲的含義是不同的?!斑^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diào)過入另一腔調(diào),念奴嬌的腔調(diào)稍變,即可另外題一個調(diào)名曰湘月。但這僅是歌曲腔調(diào)的改動,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后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只能以詞調(diào)的句格同異為類別,無法從句法相同的兩首詞中區(qū)別其腔調(diào)之不同。念奴嬌和湘月,永遇樂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的角度來看,湘月即念奴嬌,消息即永遇樂。至于二者之間,腔調(diào)不同,卻不能從字句中看得出來。自過腔既然不是創(chuàng)調(diào),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詞人還是把自過腔編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時候仍把自過腔作為自度曲的。四、詞的平仄規(guī)律。詞的平仄句法是有規(guī)律的,但是又比律詩復雜許多。(一)“句”與“豆”詞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詞的特點之一。1、一字豆介紹詞譜時,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是一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于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和律詩中的律句是不一樣的。例如:辛棄疾《沁園春》“正驚湍直下”應(yīng)該讀成“正——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2、三字豆還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本褪巧先滤?,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處瀟——瀟雨歇?!比侄钩S秘破狡健⒇曝破?、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規(guī)律。介紹詩律時我們談?wù)撨^律詩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樣,詞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的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和罕見拗句。常見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于少見詞牌(特別是長調(diào)),而且是該詞調(diào)的特征性句子。1、一字句律句:平仄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薄垛O頭鳳》上下闋末句可以看作疊用的三個一字句“仄、仄、仄。”。2、二字句律句:平平、平仄。少見拗句:仄仄。罕見拗句:仄平“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1)用“平平”的例如《南鄉(xiāng)子》上下闋第四句:《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2)用“平仄”的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ǎ常┯行┰~調(diào)下闋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這時的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滿庭芳》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薄端鞎越恰废麻犑拙洹埃ㄆ剑┢狡截曝啤笨梢宰兂伞埃ㄆ剑┴?、平仄仄?!薄柏曝啤币惨娪谶@句?!肚邎@春》下闋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3、三字句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1)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捌狡截啤焙汀捌截曝啤蓖梢宰兺ā#ǎ玻┺志洹柏破截啤蓖梢蕴鎿Q“平(仄)仄”?!柏曝曝啤蓖梢杂谩柏破截啤薄ⅰ捌截曝啤钡茸兺?。(3)“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闋首句可以用。例如:林逋《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江頭潮已平。(4)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鷓鴣天》等。在小令里,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diào)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記: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短K幕遮》、《祝英臺近》等。(仄)(仄)仄,(仄)平仄?!断嘁姎g》、《滿江紅》等。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仄仄平,仄仄平?!堕L相思》。(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diào)歌頭》、《六州歌頭》一字豆領(lǐng)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闋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4、四字句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1)律句和“特種律”句律句常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來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認為這是一種“特種律”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的《詩詞格律》等有關(guān)書籍上的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是經(jīng)過嚴格的校對,這些所謂的“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牌用16首作品校對,90%以上的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則99%以上的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對結(jié)果,古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shù)句子因語法要求必須用“仄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律”!六字句情況也大致相同?。ǎ玻┏R娹志洌浩截曝破健兑粎不ā飞舷麻牭箶?shù)第三句。仄仄仄平《沁園春》第三句。平仄平仄《永遇樂》第三句。平平仄平《太常引》上下闋末句。(3)少見拗句:仄平仄平《沁園春》第三句。仄仄平仄《雨霖鈴》第三句。平仄仄仄《沁園春》第一句。(3)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diào)是見不到的。史達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5、五字句(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常見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里本句第一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少見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聲。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時可以互換,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應(yīng)變化。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樣,有所謂的“特種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例如:《如夢令》三十三字單調(diào),仄韻。別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無夢令》等。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例句:《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注:四個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六字句標注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2)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念奴嬌》下闋第一句。(平)平(仄)仄平仄《念奴嬌》上下闋末句。(平)平(仄)仄仄仄《水調(diào)歌頭》上闋第三句,下闋第四句。(3)少見拗句:(平)平(仄)平(平)仄《齊天樂》上闋第二句,下闋首句。(仄)仄(平)平仄平《一萼紅》下闋倒數(shù)第二句。(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于罕見拗句。7、七字句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擴展,所以變化基本相同。(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2)常見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里本句第三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3)少見拗句:(平)平(仄)仄(平)仄仄《西河》第三段首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式。(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面已經(jīng)介紹。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8、八字句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絕對的。9、九字句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三字豆加六字律句或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最常見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0、十字句一般比較少見,《摸魚兒》上下闋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1、十一字句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七字、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調(diào)歌頭》的上下闋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三)詞的拗救。詞的拗救和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的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yīng)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不能算作“出律”的。五、入聲、上聲代替平聲的問題古人寫詞時常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使用,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確實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補救辦法,并非常規(guī)。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入聲和上聲仍然是作仄聲的。至于為什么有人認為入聲和上聲代替平聲很常見,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格律專家”(首推龍榆生)把古人的話曲解并當成不可違反的理論。六、詞的押韻和對仗(一)、詞的押韻和對仗和律詩一樣,詞也講究押韻,平聲、入聲單用,上聲去聲通用。由于有許多詞牌,所以詞的押韻和律詩有些不同,有的詞牌必須用平聲韻,有的必須用仄聲韻,還有的是平仄韻交替押韻。某詞牌規(guī)定用平聲韻,就不能用仄聲韻;規(guī)定用仄聲韻,就不能用平聲韻。除非有另一體。同時用平聲韻和仄聲韻的詞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平仄韻同部,另一種是平仄韻不同部。同部的。例:《西江月》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韻腳“蟬、年、片、前、邊、見”都是同部的。例:《菩薩蠻》唐·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韻腳“碧、愁、急、亭”是不同部的。入聲韻獨立性很強,有些詞牌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滿江紅》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聲和去聲韻。(二)詞的對仗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也有自由的。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闋的前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是很少見的。(實際上,西江月這兩句也有少數(shù)的詞人沒有用對仗)一般用對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園春》上闋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闋頭兩句。再如《滿江紅》上闋第五六句,下闋第六七句。凡是前后句字數(shù)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對仗是完全自由的。詞的對仗,有兩點與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第二,詞的對仗允許同字相對。七、詞譜的制定(一)例作的選擇制定詞譜,先要選例作。例作的選擇直接影響到詞譜的準確性。一般應(yīng)選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統(tǒng)治者重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