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調查記錄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1.gif)
![死因調查記錄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2.gif)
![死因調查記錄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3.gif)
![死因調查記錄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4.gif)
![死因調查記錄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63d14b21b5ffc575e0c522d558c7514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死因調查
記錄2022/12/191死因調查范圍《死亡醫(yī)學證明書》根本死因復雜,難以與直接死因建立因果聯系,無法作出選擇或修飾歸類者?!端劳鲠t(yī)學證明書》僅填寫疾病的擬診、待排而未明確診斷者。2022/12/192
死因調查范圍《死亡醫(yī)學證明書》填寫呼吸衰竭、循環(huán)衰竭、中毒、感染、休克、昏迷、出血、胃出血等直接死因而未填根本死因者。《死亡醫(yī)學證明書》僅填“來院已死”、“死因不明”及“猝死”等而未填報根本死因者。2022/12/193死因調查記錄的重要性死因調查記錄是死因統(tǒng)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死因調查記錄是作出正確死因判斷的基礎。2022/12/195調查原則
醫(yī)療機構死亡者:以調查醫(yī)院病案記錄為主。
在家死亡者:以調查了解死者病情的家屬為主。
非正常死亡:可向公安部門、工作單位、居住地居委(村委)調查。
特定疾病:傳染病、腫瘤、精神病、孕產婦、嬰兒等死亡與專業(yè)機構核實。2022/12/196
死因調查方法(1)調查時,一定要找到對死者病情比較了解的家屬或知情的對象以便于取得真實的病情。調查時,首先要對調查對象說明來意,態(tài)度要和藹,可以用談家常方式以取得對方的合作而獲得全面資料。在獲悉死者生前曾就診于醫(yī)療單位時,盡可能去就醫(yī)單位查閱病史記錄,以核實死因,或根據病史作出推斷。2022/12/197死因調查方法(2)死者以往有過醫(yī)療單位所作的疾病診斷,目前所出現的癥狀體征符合以往疾病診斷者,即可直接作出死因診斷。如發(fā)現有與以往診斷無關的癥狀、病史或新病情時,必須根據目前病情另行作出死因推斷,而不應以既往的疾病診斷作為現在的死因結論。調查時應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fā),對主要病情作些啟示,但應盡量避免主觀性的誘導或暗示而造成病史失真。2022/12/198
調查信息的整理與書寫調查中,要求每一位調查者盡可能詳細的、具體的收集死者生前病史、癥狀、體征,查詢有關文字資料。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卻要在占有的大量資料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經過歸納概括,寫出簡要的調查記錄。要整理出病史中的陽性體征,主要臨床癥狀,寫清楚就診經過及診斷結果。用最精簡的醫(yī)學術語寫出調查記錄,即使達不到如此要求,也要將調查獲取的主要信息如實記錄下來。2022/12/1910死因調查記錄五要素:致死疾病全稱最高診斷單位發(fā)病診斷時間診斷依據現患慢性疾病2022/12/1912死因調查記錄
慢性疾病必須要記錄;死者經醫(yī)療機構診斷,生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病等慢性疾病,必須在死亡調查中給予記錄。2022/12/19142022/12/19152022/12/19162022/12/1917
調查案例記錄例1:長期慢性咳嗽約40余年,長期吸煙,與5年前就診于縣中心醫(yī)院,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作過X線透視。無其他疾病史。XXXX年12月31日起突然不??人裕饶撎?,氣急,送縣中心醫(yī)院急診醫(yī)治。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次年1月死于家中。2022/12/1918調查案例記錄例3:死者于1990年8月開始有咳嗽、喀痰等癥狀;2000年出現胸悶、氣喘,去市醫(yī)院看病,拍胸片檢查后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當時做了一些治療;后來一直在家療養(yǎng),吃些中藥。近3年有心慌、腿腫等現象。2006年8月胸悶難受,但未去醫(yī)院,8月20日去世。曾有吸煙史20年,每日煙量約10支。2022/12/1920調查案例記錄例4:死者患有高血壓病史10年,有反復胸悶、心悸史6年,病初至長寧區(qū)中心醫(yī)院就診,行心電圖等相關檢查,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房顫,此后長期服用擴冠脈、降血壓、抗心律失常藥物,近2-3年一般運動后即氣促,近1年出現浮腫,不規(guī)則服用利尿劑,死前2-3天出現少尿、全身浮腫,未就診,于2011年6月12日晨7:50分,家人發(fā)現其呼吸停止,雙側瞳孔散大、固定,大動脈搏動消失,死亡。2022/12/1921
調查案例記錄例6:
2009年3月死者的腳部傷口未愈,送往大場醫(yī)院測血糖診斷為Ⅱ型糖尿病,一直住院,后病情加重,腳部壞死,因Ⅱ型糖尿病并發(fā)癥在家中去世。2022/12/1923
調查案例記錄例7:患有高血壓病史25年,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診治,1992年10月份突感右側半身不遂,至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就診,經CT診斷為腦梗塞,常規(guī)治療后,家屬送往養(yǎng)老院生活,生活不能自理,近10年來,精神漸萎,食欲差,于2011年6月9日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養(yǎng)老院醫(yī)師經聽診肺部有濕啰音,臨床診斷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療無效,2011年6月15日死亡于養(yǎng)老院。2022/12/1924死亡原因引起死亡的原因從生物學表現可歸為兩類一類為生理性死亡,即老死(老衰)這是由于蛋白質的硬化導致組織器官不能維持新陳代謝,機體完全衰竭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終結。另一類為病理性死亡,即因各種嚴重疾病,使重要生命器官發(fā)生不可恢復的損害,或急性意外打擊而引起的死亡,如荒災、戰(zhàn)爭、地震、傳染病對人口死亡有很大影響,表現為病理性死亡。但這兩類死亡原因均受社會條件的制約;目前為止,由于生產力不夠發(fā)達,人類對很多疾病在醫(yī)學上還不能控制,生理性死亡極為少見。2022/12/1926最終為“死因不明”的推斷
從發(fā)病到死亡沒有醫(yī)務人員在場,未作尸體解剖,無法獲得死者的疾病史;死者屬高齡人群(≥80歲),臨死時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就診或病史無法獲得者;所有收集到的證據不足以推斷出死亡原因的情況;因下落不明等法院民事判決宣告死亡(失蹤人口);2022/12/1927最終為“死因不明”的推斷
來院已死,經調查無任何病史,臨死無典型臨床癥狀和體征者;公共場所死亡,法醫(yī)僅憑尸檢確定為猝死,家屬拒絕尸體解剖而無法明確死因;死于外地,因人口普查公安部門補報,現住戶家屬不知情或空關戶等原因,無法推斷死亡原因。2022/12/1928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古鎮(zhèn)改造磚運輸協議模板
- 服裝服飾運輸合同
- 農業(yè)抗旱物資運輸合同
- 學校建筑石材配送協議
- 產業(yè)基地自動扶梯裝修合同
- 文旅融合發(fā)展項目居間協議
- 丹陽六年級下數學試卷
- 橋梁液壓爬模專項施工方案
- 鐵路接觸網拆除施工方案
- 北海中學期末數學試卷
- 湖北省技能高考機械類模擬試題
- 高空作業(yè)安全方案及應急預案
- 蘇教版科學2023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教學設計及反思
- 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讀書)專題培訓課件
- 《發(fā)展?jié)h語(第二版)中級綜合(Ⅰ)》第11課+課件
- 新會中集:集裝箱ISO尺寸要求
- 化學品-泄露與擴散模型課件
- 漢語言文學論文6000字
-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課件
- 血液透析流程圖
- DB11∕T 1653-2019 供暖系統(tǒng)能耗指標體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