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完整版附答案【培優(yōu)B卷】第一部分單選題(50題)1、唐代諫官隸屬門下省,職責是諫諍皇帝的過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將諫官從門下省獨立出來,職責變?yōu)榧m正宰相過錯。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與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立通判以牽制

B.設轉運使,將地方財政收入大權大部收歸中央

C.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把軍權掌握在皇帝手里

D.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答案】:D

2、明清之際,中國人逐漸沖破了“千生意,萬買賣,不如翻地塊”的重農傳統(tǒng)觀念,開始“求富于市”,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沖擊

D.民主啟蒙思想的影響

【答案】:A

3、教師在編制歷史高中試題時,要關注難度與區(qū)分度。為保證試題有較好的區(qū)分度,試題難度應控制的區(qū)間為(?)。

A.0.1~0.2

B.0.2~0.4

C.0.4~0.6

D.0.7~0.9

【答案】:C

4、20世紀50年代,我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頒布

B.擴大基層民主選舉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chuàng)立

D.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

【答案】:C

5、下列各項,作為中國奴隸制開始瓦解標志的是()。

A.使用鐵器和牛耕

B.魯國實行按畝收稅

C.商業(yè)繁榮,城市興起

D.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

【答案】:B

6、1949年4月簽訂的某條約規(guī)定:“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或數(shù)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與該條約直接相關的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關貿總協(xié)定

C.華沙條約組織

D.歐洲共同體

【答案】:A

7、6~15歲兒童用藥劑量折算是

A.成人劑量的1/2

B.成人劑量的1/5

C.成人劑量的1/8

D.成人劑量的1/4

E.成人劑量的2/3

【答案】:A

8、下列王朝中,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的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答案】:D

9、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申辯說:“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明你們、指責你們……我要讓你們知道,要是殺死像我這樣的人,那么對你們自己造成的損害將會超過對我的殘害?!边@段話表明蘇格拉底()。

A.維護公民生存權利

B.捍衛(wèi)思想自由原則

C.抗議雅典司法不公

D.反對貴族專權暴政

【答案】:B

10、《東京夢華錄》記載:“瓦舍中多有……飲食、剃剪、紙畫、今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边@反映的是宋代哪一社會現(xiàn)象()

A.民間技術精湛

B.都市生活豐富

C.社會分工精細

D.邊境貿易繁榮

【答案】:B

11、“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演繹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紛爭。諸侯國的出現(xiàn)。源于()。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

【答案】:D

12、某學者在研究宋代歷史時,對兩宋時期樞密使的人數(shù)進行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724名樞密使、樞密副使中,文臣為659人,約占總人數(shù)的91%。這說明()。

A.文臣更善于管理軍隊事務

B.兩宋時期缺乏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

C.鑒于五代藩鎮(zhèn)割據(jù)教訓,統(tǒng)治者用文臣壓制武將

D.宋朝不注重軍隊建設

【答案】:C

13、1960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聽到法國成功試驗原子彈的消息后高呼:“法國萬歲!從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強大了,更加驕傲了……”能夠和這一情景聯(lián)系起來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極格局最終形成

B.西歐國家的復興和兩極格局的削弱

C.歐共體形成和經濟全球化加強

D.西歐國家的衰落和美國霸權的穩(wěn)固

【答案】:B

14、有學者認為,在古代世界三個相隔遙遠的地區(qū),大約同一個時候,都開展著高度的哲學活動。這三個地區(qū)指的是()。

A.埃及、印度、羅馬

B.希臘、中國、印度

C.印度、中國、羅馬

D.埃及、中國、希臘

【答案】:B

15、有學者認為:“民主德國(東德)加入‘經互會’,除經濟上日益依附于蘇聯(lián)而外,在經濟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方面還是取得某種‘雙贏’的結果:資源匱乏的民主德國.能以少量的資金獲得發(fā)展經濟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絕大部分原料和能源來自蘇聯(lián)?!边@表明()。

A.“經互會”是區(qū)域經濟集團

B.“經互會”阻礙了民主德國的經濟現(xiàn)代化

C.民主德國與“經互會”經濟一體化

D.“經互會”成員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經濟互助

【答案】:C

16、下列選項中與《史記》《漢書》合稱“前四史”的是()。

A.《隋書》《周書》

B.《三國志》《后漢書》

C.《后漢書》《隋書》

D.《國語》《春秋》

【答案】:B

17、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初、家境較殷實的英國人可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18、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是()。

A.主要發(fā)生在輕工業(yè)

B.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

C.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D.科學家直接參與生產

【答案】:B

19、有學者認為,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后兩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改革開放,而第一次指的是()。

A.禁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答案】:C

20、1776年初,潘恩的《常識》在北美大地流行,其中寫道“現(xiàn)在是分手的時候了”。此處“分手”的含義是指()。

A.南部種植園主要分裂

B.印第安人要求自治

C.黑人要消除種族歧視

D.殖民地人民要獨立

【答案】:D

21、《傷寒》

A.原書9卷,81篇

B.全書10卷,22篇

C.全書3卷,25篇

D.全書8卷,73篇

E.全書10卷

【答案】:B

22、為統(tǒng)治龐大的國家,處理羅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區(qū)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糾紛,羅馬帝國最早形成的法律是()。

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民法大全》

【答案】:C

23、1912年,孫中山表示要以全力“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此話應出自()。

A.《民報》發(fā)刊詞

B.《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民國約法》

【答案】:B

24、“‘里根經濟學’針對經濟低迷采取的措施可以形容為‘四大支柱’,即大幅度減稅,削減聯(lián)邦政府開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取消不利于工商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章約束和嚴格控制通貨流量?!毕铝羞x項中與材料大意相符的是()。

A.社會供給平衡思想

B.貨幣學派思想

C.新保守主義思想

D.新自由主義思想

【答案】:C

25、據(jù)史料統(tǒng)計,1872—1890年間,進口棉紗的價格下降了1/4以上,如以1872年的進口棉紗價格為基數(shù),1886年進口棉紗的價格僅為它的66.9%。這一變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政府財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業(yè)迅速發(fā)展

C.自然經濟加速解體

D.階級矛盾空前尖銳

【答案】:C

26、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局面的條約是()。

A.《凡爾賽條約》

B.《四國條約》

C.《五國條約》

D.《九國條約》

【答案】:D

27、蘇格拉底認為:“用豆子抓鬮的辦法來選舉國家領導人是非常愚蠢的,沒有人愿意用這種辦法來雇傭一個舵手或者建筑師,或奏笛子的人。”蘇格拉底意在說明古代雅典民主制是()。

A.間接的民主

B.少數(shù)人的民主

C.不成熟的民主

D.實質上的專制

【答案】:C

28、抗戰(zhàn)時期,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稱:中國人已經做的和正在做的對侵略之卓越抵抗.以及他們對共同事業(yè)的貢獻,值得我們給予最充分的支援。他所說的“貢獻”是指()。

A.粉碎了日軍“西進南下”的計劃

B.阻止了日軍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攻勢

C.提供了亞太戰(zhàn)場所需的戰(zhàn)備物資

D.牽制了日軍在亞太戰(zhàn)場的相當力量

【答案】:D

29、抗戰(zhàn)時期,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稱:中國人已經做的和正在做的對侵略之卓越抵抗.以及他們對共同事業(yè)的貢獻,值得我們給予最充分的支援。他所說的“貢獻”是指()。

A.粉碎了日軍“西進南下”的計劃

B.阻止了日軍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攻勢

C.提供了亞太戰(zhàn)場所需的戰(zhàn)備物資

D.牽制了日軍在亞太戰(zhàn)場的相當力量

【答案】:D

30、山東、河南等地都發(fā)現(xiàn)有漢代的冶鐵遺址,其中河南鞏縣、鄭州的冶鐵遺址規(guī)模最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漢代的手工業(yè)中,冶鐵業(yè)占有重要地位

B.河南成為漢代的手工業(yè)中心

C.漢代鐵農具開始發(fā)展起來

D.漢代冶鐵業(yè)主要集中在山東地區(qū)

【答案】:A

31、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

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

B.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

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

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D

32、教師在編制歷史高中試題時,要關注難度與區(qū)分度。為保證試題有較好的區(qū)分度,試題難度應控制的區(qū)間為(?)。

A.0.1~0.2

B.0.2~0.4

C.0.4~0.6

D.0.7~0.9

【答案】:C

33、下列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答案】:A

34、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比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更快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其主要原因是()。

A.科學發(fā)明的大量涌現(xiàn)

B.各國政府重視工業(yè)生產

C.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D.國際經貿交流日益活躍

【答案】:C

35、英國詩人雪萊說:“我們全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臘?!边@句話強調的是()。

A.英國人與希臘人同宗同源

B.英國全盤繼承古希臘遺產

C.西方法律、文學與宗教聯(lián)系密切

D.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影響深遠

【答案】:D

36、“縣”作為我國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現(xiàn)于下列哪一時期()

A.商朝

B.西周

C.東周

D.秦朝

【答案】:C

37、唐詩句:“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痹娋渲械牟菔兄傅氖牵ǎ?。

A.農村的民間集市

B.城鎮(zhèn)的商業(yè)市場

C.買賣柴草的市場

D.都城的花草市場

【答案】:A

38、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jù),今余即來索,則地當歸我?!睂商m殖民者提出這一正義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繼光

B.鄭成功

C.徐驤

D.劉永福

【答案】:B

39、1932年,國民政府頒布《租佃暫行條例》,規(guī)定“繳租最高限度應不得超過當年正產物收獲額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預租和押金”。這表明當時國民政府()。

A.徹底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結構

B.以法律確認農民土地所有權

C.改造鄉(xiāng)村政策取得明顯成效

D.減輕農民負擔刺激生產發(fā)展

【答案】:D

40、容閎在《西學東漸記》中寫道:“戰(zhàn)爭之起……以此粗笨之農具,而能所向無敵,逐北追奔。如疾風掃秋葉……惡根買種于滿洲政府之政治?!彼f的“戰(zhàn)爭”指的是()。

A.天理教起義

B.白蓮教起義

C.太平天國運動

D.義和團運動

【答案】:C

41、周恩來總理在195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說:“朝鮮戰(zhàn)爭停止了,現(xiàn)在,印度支那戰(zhàn)爭同樣應該停止。”這次會議是()。

A.萬隆會議

B.海牙會議

C.日內瓦會議

D.聯(lián)合國大會

【答案】:C

42、下列中國古代王朝,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43、考古工作者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fā)現(xiàn)了50多種整齊劃一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刻畫符號。類似的符號還出現(xiàn)在河北、甘肅等地的歷史遺址中。這些符號()。

A.具有記事、傳達信息的特點

B.表明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

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

D.是原始人類無意義的涂鴉

【答案】:A

44、隋文帝時,以戶等為依據(jù)征調賦稅、力役,這一措施被稱為()。

A.租庸調制

B.均田制

C.輸籍之法

D.大索貌閱

【答案】:C

45、中國古代農業(yè)耕作方式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

A.刀耕火種

B.男耕女織

C.精耕細作

D.千耦其耘

【答案】:C

46、凡是對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有利的因素都是課程資源,它包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47、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規(guī)定,“凡直隸、山東、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貿易捕魚者,許令載五百石以下船只,往來行走”“外國貢船以內者,其所攜貨物予以免稅。西洋商船船鈔較東洋船鈔減十分之二?!睂Υ私忉屨_的是,康熙年間()。

A.一度開放對外貿易

B.廢除了海禁政策

C.對洋貨征稅一視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貿限制

【答案】:A

48、美國將軍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國的安全應放在集體行動的基礎之上……在我國歷史上,我們第一次了解到‘有限’戰(zhàn)爭的概念?!蔽闹小坝邢蕖睉?zhàn)爭指的是()。

A.海灣戰(zhàn)爭

B.波黑戰(zhàn)爭

C.朝鮮戰(zhàn)爭

D.越南戰(zhàn)爭

【答案】:C

49、唐代和宋代都有諫官。唐代諫官由宰相薦舉,主要評議皇帝得失;宋代諫官由皇帝選拔,主要評議宰相是非。這說明()。

A.唐代君主的權力不受制約

B.唐代以諫官削弱宰相的權力

C.宋代諫官向宰相和皇帝負責

D.宋代君主專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答案】:D

50、當代美國政治理論家羅伯特.達爾指出:“在民主國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強大,遠勝于普通公民,但他們還不是專制君主?!边@表明()。

A.民主國家難以避免君主專制

B.“主權在民”的觀念不斷強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權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權力受到制約

【答案】:D

第二部分多選題(50題)1、材料:某初中歷史教師劉某為新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準備教學設計。他的教學設計流程大體如下:首先.教師通過一段經過剪輯整理的視頻課件,介紹先秦時期的文字演變和當時人們對吞文現(xiàn)象的記錄.以此作為整節(jié)課的內容導入。其次。教師在學生閱讀有關內容的基礎上,延續(xù)導課時對古代文字的介紹,以模塊的形式對秦朝之前的文字演變、天文、歷法、醫(yī)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屈原的《離騷》與當時流行的鐘鼓音樂進行詳細講授。再次,教師要求全體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以本節(jié)課的一部分內容為題材準備課堂‘‘表演”,可以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情景再現(xiàn)”,也可以是對該部分內容的拓展。最后.通過課后練習題鞏固學生對本堂課內容中重點內容的記憶,同時布置下堂課的預習。問題:(1)你認為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恰當請說出你的理由。(2)結合本課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隋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時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答案】:(1)該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該教師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所選用的材料不夠全面.應該盡量覆蓋到本節(jié)課所要講述全部內容,使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概況有所了解。其次,該教師缺乏對課堂教學情境的靈活掌握和角色轉換。課程知識的講授不應局限于教師所設定的“按部就班”.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對于課程標準所要求掌握的內容務必講精講足.其他部分可以適當?shù)赜蓪W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習。最后,教師在重要內容的教授環(huán)節(jié),忽視學生的參與和其他教學手段的介入。(2)通過對先秦時期各項文化科技成就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燦爛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立志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而努力學習。

2、《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歷史必修1中對辛亥革命的教學要求是:“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毕旅媸悄辰處熤v授《辛亥革命》一課的教學片段:教師:1911年底.孫中山從海外回到國內。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會,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這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從此結束。孫中山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偉人。下面,請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談談孫中山在20世紀中國社會的巨變中所起的歷史作用。學生分小組討論5分鐘,各組代表發(fā)言5分鐘。最后,教師對討論進行總結。問題:(1)你認為在《辛亥革命》一課中安排這樣的討論主題是否得當請結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和課程內容體系說明理由。(10分)(2)教師擬定課堂討論的主題應考慮哪些主要因素(6分)

【答案】:(1)不得當?!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實驗)》對本課的要求是:“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該教師的討論主題“談談孫中山在20世紀中國社會的巨變中所起的歷史作用”是圍繞孫中山個人的影響進行的小組討論。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從課程內容體系來看,孫中山個人的歷史作用并非該課內容的重難點部分。不應該選為討論主題。(2)從主題自身的內容考慮:①注意主題內容的綜合性;②加強主題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即學科聯(lián)系;③注意主題的目標性,要符合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和課程內容體系,能夠完成課堂目標。從學生角度考慮:①注意主題的多角度和新穎性,使學生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人物從各個角度、種種聯(lián)系中進行分析、比較和辨別,捕捉其規(guī)律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②主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能力,既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又要保證學生認真思考后能夠解決這一主題。

3、(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2)課文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yōu)勢地位。在經濟恢復和發(fā)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逐漸走上了聯(lián)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lián)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使政治宿敵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在強制拆遷工業(yè)設備、賠償戰(zhàn)勝國的同時,又推動日本政府進行民主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這就為日本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獨特作用,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政策,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fā)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20世紀70年代開始,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同時,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要求: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答案】:一、導入新課(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關于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的視頻資料和信息)師:20世紀80一90年代,中國提出了多極化概念,國內學術界對多極化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豐碩的成果和共識。所謂“極”是指具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較強大的綜合實力.對國際事務具有較大影響的相對獨立的力量中心或國家集團。當一個國家的力量遙遙領先,遠遠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時,體系就是單極的。當兩個大國勢均力敵,它們處在高于其他大國的一個力量層次時。這樣的一個結構就是兩極結構。三個或三個以上大國或國家集團力量大致接近時,體系就呈現(xiàn)出多極化的狀態(tài)。關于多極化的理解,有三極論(美國歐洲東亞)、五極論(美日歐俄中),還有六極論(前五極加印度),還有人認為東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為一極。那么,這些說法到底哪一個更符合事實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來一起解決。二、講授新課師:請同學們迅速閱讀教材各子目標題.回答有哪幾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可能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生1:歐盟。生2:在亞洲還有中國和日本。(其他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師:大家請不要忘記,中國現(xiàn)在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各方面來看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行列.所以.請大家把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也算作是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教師通過課件介紹發(fā)展中國家的含義)師:在國際關系領域,發(fā)展中國家也被稱為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國家或南方國家,泛指亞非拉和其他地區(qū)原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tài)的民族,在獨立后所形成的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總和。這是二戰(zhàn)后逐步形成和發(fā)展壯大起來的一支新興力量。這些國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稱為“南方國家”。(教師將同學們分成三組,組成上述三個代表隊,分組自主研習教材對應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習成果并闡述該代表隊可能成為其中一極的理由)(學生按照分組認真準備需要展示的內容)教師:哪個代表隊首先來展示呀西歐隊:

4、材料:下面是初中某位歷史教師關于《三國鼎立》課堂教學內容所做的課堂小結:師:通過老師對本課內容的講解,誰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呢生:……師:安靜一下,大家可以舉手示意老師來發(fā)言。生: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xiàn)意味著封建國家的分裂,歷時四百多年的秦漢統(tǒng)一的局面結束了.因此是歷史的倒退。生:三國鼎立后,魏、蜀、吳都想成為.天下的主宰,為此統(tǒng)治者都重視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這相對于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社會經濟凋敝的局面而言,無疑是歷史的一大進步。況且,三國時期又出現(xiàn)了民族大融合.也是歷史進步的具體表現(xiàn)。師:大家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們能否可以綜合以上的內容,以辨證的角度來分析三國鼎立局面的歷史意義呢師:相對于秦漢統(tǒng)一局面而言,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倒退;相對于東漢末年社會大動蕩以致生產力嚴重破壞的局面而言,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進步;從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fā)展的角度來說,三國時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現(xiàn),無疑是歷史的進步。以上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請大家預習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問題:(1)對上述課堂小結進行分析。(2)教師在課堂小結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案】:(1)優(yōu)點:該教師在課堂結束環(huán)節(jié)以三國鼎立局面的時代意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分析這一歷史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以這種方式進行課堂小結,不僅有效地訓練了學生分析、表述歷史問題的能力.而且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辯證思維,這對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全面思考解決問題是十分有益的.不足:該課堂小結主要以教師和學生的口頭描述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書面內容,這樣做不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與復習,容易出現(xiàn)時間越久遺忘越多的情況.此外,該教師忽略了課堂上的習題演練和課后作業(yè)布置,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人為割裂,影響教學效果.(2)①教師要把課堂小結同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起來,盡量做到時間安排合理緊湊,在總結教學內容的同時.為課堂練習、作業(yè)布置、內容拓展等環(huán)節(jié)留下一定的時間.”②教師在總結知識內容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好方法、好思想滲透到小結內容中,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5、材料:青年教師在進行有關北伐戰(zhàn)爭的教學時,用課件展示《北伐誓師詞》: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保我平等。還我自由。實行主義,犧牲個人。有進無退,革命精神。嗟我將士,同心同德。然后帶領學生朗讀.接著講述北伐戰(zhàn)爭的具體經過。問題:(1)請評述該教師的教學行為。(2)根據(jù)上述《北伐誓師詞》設計兩個課堂提問,并寫出預設答案。

【答案】(1)該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北伐誓師詞》,并帶領學生朗讀的方式講述北伐戰(zhàn)爭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但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和引導,教師在展示課件后,并沒有設置問題,積極地進行引導.而是直接進行后面內容的講述。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不夠,師生間的互動不夠。(2)①誓詞中的“軍閥…‘本軍’’分別指什么預設

【答案】

“軍閥”是指北洋軍閥,“本軍”是指國民革命軍。②結合誓詞回答,北伐的目的是什么預設

【答案】:

打倒列強,除軍閥,統(tǒng)一全國。

6、材料:下面某教師在“輝煌隋唐文化”實錄:師.李白是唐朝詩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一生寫了大量的詩.1000多首流傳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誦《送孟浩然之廣陵》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師:你們知道黃鶴樓在何地嗎生:湖北武漢。師:這首詩描寫的什么呢生:送別朋友。師:第一句說明送別的地點。第二句說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去向。三四句描述場景,詩人目孤帆遠遠逝去,眼前只有通向天際的長江流水。整首詩意境開閹,情意綿綿。其中一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被后人評為千古麗句。問題:(1)你認為老師的課程講述是否恰當主要理由(2)歷史教師在講述文學史時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答案】:(1)該教師在講授的時候有失妥當。歷史學科具有綜合性,很容易和語文、地理等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輝煌的隋唐文化”一課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在綜合的時候,又不能失掉歷史的特性。講述文學史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文學歷史背景的探索。要講清楚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以及產生的影響。該教師把“輝煌的隋唐文化”講成了一堂語文課.而忽略了探討李白詩中如此開闊的意境是在唐朝開放豁達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下產生.教師在講述文學史時也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歷史學科的人文性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文學史中的歷史人物,自然會有值得學生學習的閃光點.而該教師忽略了這一點。教師講述文學史應該注意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形成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光輝的篇章,幫助學生通過學習相關詩歌,形成對祖國文學的自豪感。因此,該教師在講授文學史的時候.并未遵循歷史教學的規(guī)律.是不正確的。(2)①注意對文學歷史背景的探索。歷史新課標中對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要求“了解歷史的時序.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任何歷史的事物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背景。主觀上文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客觀上的社會因素。教師在講授的時候,要講清楚這一段歷史時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導致文學上會有這樣的特性,以及這樣的特性對于以后的歷史有什么樣的影響。②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我們仔細挖掘文學藝術史中展示出的人類普遍的愛。愛就是一種情感,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一個感情麻木的人是創(chuàng)作不了好的作品的。在學習文學作品時,可以把其中最動人心弦的篇章呈現(xiàn)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感受.通過深入評析,揭示其中蘊含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把學生的情感引入更高的境界。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歷史唯物史觀.需要形成一種關注勞動人民、欽佩杰出人物,為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學而自豪的情感。③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康人格。文學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在于很多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及其言行事跡,可以成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康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良好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心發(fā)掘,使歷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使學生走近歷史人物.融人歷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美德.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④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在文學藝術史教學過程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我們還可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古典名著讀后感評比、故事擂臺賽、歷史短劇表演和書法比賽等競賽類活動。通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更好地挖掘學生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利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和多元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增強歷史課的趣味性,還能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舞臺。

7、材料:下面是某教師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課中的課堂活動。活動主題:評選“三好改革家”?;顒舆^程:在梭倫、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位候選人中評選出一名“三好改革家”。教師發(fā)給學生有關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三組材料。學生分A、B、C、D四組,其中A組為評委組。另外B、C、D三組每組發(fā)一個改革家的材料。然后8、C、D三組根據(jù)教師所發(fā)材料和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討論和評選。B、C、D三組各由一名代表陳述推選的理由,并與其他兩組進行辯論。最后,由評委組宣布評選結果及理由?;顒釉u價:活動結束后.教師對各組的參與態(tài)度進行點評。問題:(1)上述歷史課堂活動存在什么問題(2)教師應如何設計歷史課堂活動的流程

【答案】:(1)課堂活動存在的問題:①課堂活動流程不全面。正確的課堂活動應該包含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從材料中來看,該課前部分只有教師準備的材料,學生的相關活動沒有體現(xiàn)。課后的總結及作業(yè)設計也沒有反映出來。②辯論所用材料是教師提供的,沒能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和搜集、分析資料能力。正確的辯論賽材料,應該根據(jù)辯題.正反雙方在課前各自從教材、歷史書籍、史學論文以及互聯(lián)網上查找與辯題相關的歷史信息資料,并整理分析。作為正反雙方辯題的論點和證據(jù),而不應該像上述歷史活動一樣由教師完全包辦。③教師點評內容不全面。上述歷史課堂活動中教師只對各組的參與態(tài)度進行點評。事實上,教師總結應該是全面的,要從辯論的內容、參與度、評委組的總結內容,以及該部分知識內容等方面進行總結。④學生參與度不夠。從流程上來看,沒能做到全流程的參與;從活動進行中來看,B、C、D三組各由一名代表陳述理由并進行辯論,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沒能很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不能積極進行思考,評委組在辯論全程沒有參與,只在最后進行總結,不利于該組的參與。(2)①選擇合適的歷史課堂活動。根據(jù)新課標要求、歷史課程內容、教師能力、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能力選擇最符合本堂課的歷史課堂活動。②根據(jù)所選擇的歷史課堂活動確定活動流程?;顒恿鞒桃獜恼n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進行設計,課前需要確定活動主題、搜集相關資料,如需要分組,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課中要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原則進行活動,活動結束后學生要進行發(fā)言交流,教師做最后總結點評。課后通過小結作業(yè)。進行總結知識、提升能力,對課堂活動進行整體反思。

8、材料一中國代表團的顧維鈞指出,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應直接歸還中國。中日關于山東的換文系因歐戰(zhàn)爆發(fā)所致,此次和會理應予以變更。當日本代表強調它所獲得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公平合理”時,顧維鈞當即反駁,“二十一條”是日本以武力威脅迫使袁世凱簽署的,這不能成為依據(jù)。日本侵略山東不僅違反國際法,更會危害亞洲和世界安全,這不是巴黎和會的本意。?——摘自王蕓生《六十年的中國與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連電告代表團:國內局勢緊張,人民要求拒簽,政府壓力極大,簽字一事請中國代表團自行決定。?——摘自《顧維鈞回憶錄》?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提出的要求和理由。(12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拒簽和約的原因。(4分)

【答案】:(1)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廢除中日兩國之前簽署的“二十一條”。理由:山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作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理應獲得合法權益;“二十一條”是日本借助武力脅迫袁世凱簽署的,違背條約簽訂應遵循的雙方自愿原則;日本侵略山東不僅違反國際法,而且威脅亞洲和世界安全。(2)原因: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無理拒絕;國內爆發(fā)五四運動,強烈要求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這是社會民意的要求;出于民族道義和歷史責任,中國代表團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捍衛(wèi)民族尊嚴。

9、梭倫改革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是調節(jié)各階層的政治權利。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貴族的寡頭專政,平民不僅無權議政,而且處于債務奴役的狀態(tài)。改革以后,貴族階級固然還是當政的階級,然而……從前實際上并無公民權利的平民,現(xiàn)在在公民大會中也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了?!櫆省断ED城邦制度》材料二梭倫還必須面對雄心勃勃的新貴——那些人來自平民家族,對所謂“好父親”集團的世襲貴族壟斷特權耿耿于懷?!?美)波默羅伊等《古希臘政治、社會和文化史》材料三(梭倫)仍然把保衛(wèi)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長老會議),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jiān)察人。它監(jiān)督最大多數(shù)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懲處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權力,無論是罰金或是判刑?!獊喞?/p>

【答案】:(1)措施:廢除債務奴隸制,讓這部分平民獲得人身自由;使他們能夠參加公民大會,獲得議政的權力:賦予他們選舉權(或表決權)。(2)階層:新興的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梭倫“緩釋”他們的“耿耿于懷”的措施:確立財產等級制度;設立四百人會議;部分司法權轉移到陪審法庭:最高決策權轉移到公民大會和四百人會議。(3)理由:擁護者:梭倫改革打破貴族對政權的壟斷,使平民獲得參與國家政權的權利(或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反對者:梭倫改革保留了貴族的一些特權(或貴族政治沒有徹底改變)。

10、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以下是某老師在備辛亥革命一課時,對辛亥革命思想基礎這一部分的教學設計。請在觀察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礎: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板書)師:“山雨欲來風滿樓”,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前,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傳和動員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廣泛傳播,他們向西方學習,提出的“三民主義”成為指導思想,同改良派論戰(zhàn),又一次掀起中國近代史上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使更多的人認識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必要性。師:(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并提出問題)三民主義是怎樣提出來的內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質如何學生: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先生將其宗旨概括為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其核心是民權主義。是當時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教師情景設置,把學生分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關材料進行論戰(zhàn))師:通過論戰(zhàn),使更多人沖破改良思想的束縛,投身革命,壯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為、梁啟超先生曾是戊戌變法的領袖、時代的弄潮兒,但在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的時候卻成了歷史發(fā)展的絆腳石。我們從康有為、梁啟超先生的行動上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學生:思想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1)該教師在講解這一板塊時運用的最典型、最特別的是哪種教學方法結合材料談談你對該教學方法的認識。(8分)(2)你覺得該教師在對這一板塊進行講解時的情景設置是否恰當請說明理由。(8分)

【答案】:(1)情境實踐教學法。情景實踐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之下,以歷史問題為主線,以師生深入歷史情景為前提,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特征的一種教學。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類的情境實踐教學法,將學生分為改良派和革命派.讓學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論戰(zhàn).在創(chuàng)設歷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動的特定背景下,學生通過這種心理活動的必然性充當歷史的“當事人”。去“導演”歷史。教師在適當時候進行引導,學生就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的重難點知識,材料中教師通過問題對學生的思考角度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對辛亥革命思想基礎的內涵有更好的理解。材料中學生能夠很好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并按照正確的思路進行積極思考。說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有興趣地參與課堂學習交流中,讓學生在如臨其境的感覺中,進行歷史的體驗和思維,激發(fā)求知欲和情感,培養(yǎng)各種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2)該教師的情景設置有欠妥當。首先。將學生分為兩派論戰(zhàn),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情境感。但該教師的做法僅進行了分組,并沒對論戰(zhàn)的背景和內容進行規(guī)范,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容易發(fā)揮過多,使得論戰(zhàn)的內容偏離原有方向。應限定論戰(zhàn)的三個范圍“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啟發(fā)性,論戰(zhàn)扮演完畢后應讓學生通過論戰(zhàn)思考結果如何,而不是老師直接總結。這里教師的總結也偏離了原來的主題: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因此該教師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師應限定內容范圍,對學生的情境設置進行指導,并在最后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論戰(zhàn)后群眾會站在哪一邊,引出接下來的授課內容。

11、材料:我們……受上帝恩惠的神圣羅馬教會的副主祭和樞機主教,代表教皇受特別異端法庭大法官的命令,反對全體基督教徒共和國內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異端罪惡.因為在1615年神圣的法庭里檢舉你,伽利略,七十歲,已故佛羅倫薩市民文欽卓.伽利略之子,認為太陽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是靜止的,大地也晝夜運行的許多謬說是真實的.還加以宣傳,你對你的一些學生宣傳了這種謬說,關于這種說法你和某些德國數(shù)學家通過信。你發(fā)表了名為《論太陽的黑點》的文字,在其中你把這一謬說當真實地加以敘述.因為你用自己的圣經注解來回答人們。根據(jù)教皇和最高的世界異端法庭各位樞機主教的命令,兩個原理——太陽的靜止和大地的運行——受到鑒定者的神學家的審查,即:“太陽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靜止的原理在哲學上是荒謬的、虛偽的而且形式上是異端的.因為它和《圣經》上所說的相矛盾?!薄按蟮夭皇鞘澜绲闹行亩也皇庆o止的,也是晝夜運行的原理,在哲學上也是荒謬和虛妄。在神學上至少是信仰的錯誤?!薄幾浴吨惺兰o史文獻》卷2問題:(1)閱讀材料并結合史實知識,指出羅馬天主教會審判伽利略的原因。(2)結合史實知識,談談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歷史意義。

【答案】:(1)羅馬天主教會審判伽利略的原因:①伽利略堅持的“日心說”與天主教會的“地心說”相矛盾,在理論上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構成挑戰(zhàn);②伽利略對“日心說”進行廣泛宣傳,用自己對<圣經>的注解回答問題,影響羅馬天主教會對當時人們思想的控制.(2)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歷史意義:①伽利略借助觀測工具對天體運行情況進行科學研究,其研究成果及求實的精神為之后的近代科學工作者做出表率,起到激勵作用;②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以出版物的形式予以傳播,啟迪當時人們對宇宙事物產生新的認識,推動科學探索活動向前進行。

12、材料一:中國人民不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就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摘編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二:從1960至1964年,共有14個亞非國家同中國正式建交,其中撒哈拉以南的獨立的非洲國家占12個?!幾詮堌M之《中國歷史新編》?材料三:1971年4月,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的決策,指示有關部門主動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隨后又親自會見他們?!捌古彝饨弧北粐H輿論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幾浴吨袊F(xiàn)代史綱要》?問題:(1)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政策的變化過程。(8分)(2)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說明開展“乒乓外交”的歷史背景。(8分)

【答案】:(1)①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逐步實行“一大片”政策,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政治經濟往來。③20世紀60年代,我國實行“兩個拳頭出擊”政策,同時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侵略擴張和霸權。④加世紀70年代,我國實行“一條線,一大片”政策。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緩和,蘇聯(lián)嚴重威脅中國安全,中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地位得到恢復。我國外交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視發(fā)展與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又注重發(fā)展同廣大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我國開始全面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2)①美國在1973年爆發(fā)中東石油危機后經濟發(fā)展陷入“滯脹”,在同蘇聯(lián)全球爭霸的競爭中處于守勢。②美國身陷越戰(zhàn)泥潭,實力被削弱,加上國內的反戰(zhàn)壓力,積極開展“均勢外交”。③蘇聯(lián)與中國交惡,蘇軍屯兵邊境,給中國造成極大壓力。④中國急欲改善和西方國家的關系,打破外部封鎖。

1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英國具有議會傳統(tǒng)。自13世紀開始,議會在王權集中及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職權,獨立性也不斷增強。……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君主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維持一種聯(lián)盟的狀態(tài)。他們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實現(xiàn)。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須有一個最高統(tǒng)治者,不然的話,在國內定要發(fā)生叛亂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內戰(zhàn)”.這正符合英國革命局勢的發(fā)展。到革命后期,英國整個民族認識到,議會掌握無所不包的權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需的。同時,一個賢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認為是人民的幸福。這種尊崇王室的心態(tài)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后來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關?!幾匀~·阿·科斯明斯基主編的《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材料二美國憲法是美國建國初期多元利益集團談判和妥協(xié)的結果:憲法所創(chuàng)立的也是一個利益談判和妥協(xié)的政治機制;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群體)因應不斷變化的歷史環(huán)境,利用依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lián)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xù)不停地談判和妥協(xié);談判和妥協(xié)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表現(xiàn)出一種“超穩(wěn)定性”。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跸!对瓌t與妥協(xié)》材料三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fā)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訂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以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為根據(jù),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是美國資產階級綱領性文件,被視為最早的《人權宣言》;1787年,美國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guī)定了美國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fā)表的《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和特權。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推動英國君主立憲的主要因素。(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概括美國憲法制定過程中“多元利益妥協(xié)”的表現(xiàn)。(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特點。

【答案】:(1)主要因素: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君主某種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啟蒙思想提供的理論依據(jù):英國民族的心理需求;“光榮革命”的推動等。(2)表現(xiàn):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制衡”機制?!岸嘣嫱讌f(xié)”表現(xiàn):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之間;大州和小州之間;南方和北方之間;參議院和眾議院之間;國會、總統(tǒng)和聯(lián)邦法院之間。(3)特點:通過立法確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議會民主制度;倡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原則。(4)雙方有可交換利益或矛盾可以調和;是平等協(xié)商下的共同讓步,是雙方真實妥協(xié)意愿下的謀求共識;是對對方利益的尊重與保護,實現(xiàn)利益整合;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轉型的平穩(wěn)進行,實現(xiàn)和平的政治;妥協(xié)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穩(wěn)轉型;妥協(xié)是雙方力量對比結果;妥協(xié)是一種藝術,是有原則的;體現(xiàn)的平等對話有助于民主政治的鞏固發(fā)展等。

14、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1933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農業(yè)調整法》,一方面控制農產品產量,從而提高農產品價格;另一方面,政府對縮減耕地、縮減產量的農民提供補貼。不久,國會又通過《農業(yè)調整法》的修正案,允許政府采用減少美元含金量等辦法,增加全國貨幣流通量和信用貸款數(shù)量。1933年6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工業(yè)復興法》,提高工人工資和工業(yè)品價格。在《國家工業(yè)復興法》的影響下,物價很快上漲。價格上升吸收了投放到市場的貨幣,增加了貨幣存量。貨幣存量的增加,導致名義收入的增加和就業(yè)人口的增加。這一增加,又進一步提高了物價。?——李世安《美國金融改革及其影響》?問題:(1)根據(jù)材料,概述這兩項法案所采取的相同的金融貨幣手段。(6分)(2)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上述兩項法案頒布的背景與影響。(10分)

【答案】:(1)金融貨幣手段:實行貨幣擴張政策,增加貨幣發(fā)行量,實行貨幣貶值;加強國家對金融的干預;國家通過政策提高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提高工農業(yè)產品的價格。(2)背景:美國處于經濟大危機時期,企業(yè)破產,失業(yè)人數(shù)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市場蕭條;工農產品生產過剩,物價下跌,城鎮(zhèn)居民和農民收入銳減。影響:促進了美國經濟的逐步恢復,確保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農民和工人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鞏固美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極權和對外擴張道路;美國廢除了金本位制度,拋棄了貨幣緊縮政策,實施貨幣擴張性政策,加速了舊的自由放任主義經濟政策的衰落,逐步確立了國家適度干預的經濟政策。

15、材料: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不能通其學……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堯舜道……要日強本節(jié)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思絕矣……胡日“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道家無為.又日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幾运抉R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問題:(1)根據(jù)材料概述各家學派的主要思想主張。(2)上述思想出現(xiàn)在什么時期這些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答案】:(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和“禮”。’墨家: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建立君主專制集權;變法革新。道家: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源。一切要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2)口述思想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代表人物如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道家:老子、莊子。

1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在學習“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教師先利用投影顯示新聞片段:據(jù)俄羅斯新聞網2005年6月8日報道,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羅斯最終告別了落后的農奴制。為了紀念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貢獻,俄羅斯政府于2005年6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旁邊豎立起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市長盧日科夫說:“今年,俄羅斯人民有幸經歷了本國歷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經過藝術家們的努力,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終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豎立他的塑像是為了向這位曾經解放了千百萬俄國農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終引領俄羅斯拋棄了落后的社會制度。”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在致辭中說:“亞歷山大二世不僅使俄羅斯擺脫了農奴制的桎梏.同時在國內也十分重視教育興國,創(chuàng)立了許多大學?!敝罗o后,阿列克謝二世親自為塑像進行了東正教封圣并主持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追悼彌撒。然后,教師引入新課:以上這則新聞告訴我們,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在俄國歷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那么,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改革為什么對俄國歷史產生了如此重要的影響呢讓我們進入本專題的歷史之中去尋求答案。請對此課堂導入進行評價,并說明課堂導入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評價:關于課堂的導入藝術應當把握的關鍵就是六個字:“凝神、點題、起興”??梢哉f,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在本案例中教師采用古今結合的導入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改革專題的現(xiàn)實意義,體現(xiàn)了本模塊教學的時代性原則。教師在講解中注意運用多種教學資源,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更好的投入到歷史教學中來。課堂導入的要求有:(1)趣味性;(2)新穎性;(3)啟發(fā)性;(4)藝術性;(5)簡短性。綜上所述,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導入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教無定法,新課導入也是這樣。因此我們在學習原有的導入方法的同時應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并積極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做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17、材料:在歷史課中,老師講授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給每個學生發(fā)一把小刀和一個橡皮,讓學生在橡皮上刻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誰刻得好。學生們很好奇,十分鐘后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刻的字進行點評。問題:(1)對教師的做法如何評價,說明理由。(2)歷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制作時應考慮哪些問題

【答案】:(1)該教師運用了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如臨其境的感覺中,進行歷史的體驗和思維,激發(fā)求知欲和情感,培養(yǎng)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不足之處:制作過程中師生關系沒有協(xié)調好。體驗式教學課上的環(huán)節(jié)、過程在具體教學中應是交叉進行或平行的,而并非單純的制作與體驗,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中,應將該課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穿插其中,制作完成的過程也是教學目標完成的過程,教師應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效果更佳。(2)在組織學生進行歷史制作時應注意.①情境的直觀性: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要直觀,有很強的歷史真實感,才能使學生有代入感.②啟發(fā)性:創(chuàng)設形式要新穎,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選擇的內容要有討論的價值,能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③過程的靈活性:課上的環(huán)節(jié)過程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是交叉進行或平行的。引導參與時情境創(chuàng)設可能就在其中,實踐探索的過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過程,重要的是要將這些環(huán)節(jié)靈活的融合,使學生“身臨其境”.④操作時做好安排:課前確定主題、搜集活字印刷術制作的資料;課上引導參與_÷情境創(chuàng)設。實踐探索成果交流;課后總結知識、提升能力。

18、材料:某教師在“抗日戰(zhàn)爭”的教學中,引用了一段日軍第59師團第54旅團第110大隊伍長富島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灣的沿海地帶生活的事情。我們如果見了男人的話,就抓過來毆打,殘酷地加以殺害。但是見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們哀求或反抗的話,就大罵她們‘混蛋.難道不知道為什么讓你們活下來嗎’于是拼命地打她們,以致用刺刀將她們殺死?!比缓?,教師問:這段材料能說明什么學生答道,說明日軍侵華暴行。教師補充說:這是親歷者的口述,是日軍暴行的有力證據(jù)。問題:(1)該教師引用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2)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選擇口述史料

【答案】:(1)教師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①教師選取能夠體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時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強歷史學科的現(xiàn)實感,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②教師引用日本老兵關于日軍侵華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發(fā)揮了述史生動形象的特征.營造了恰當?shù)恼n堂氛圍,使學生猶如親歷,有助于本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2)口述史料易出現(xiàn)主觀片面的問題。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價值,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人手進行甄別和取舍:①注意目標性原則,選擇能夠體現(xiàn)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口述史料。②注意思想性原則,注重所選口述史料呈現(xiàn)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取向。要選擇那些有助于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認識歷史的口述史料。③注意精選性原則,必須要選取反映歷史真實狀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④注意可行性原則,要充分貼合學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選取恰當、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

19、(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2)課文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yōu)勢地位。在經濟恢復和發(fā)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逐漸走上了聯(lián)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lián)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促使政治宿敵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在強制拆遷工業(yè)設備、賠償戰(zhàn)勝國的同時,又推動日本政府進行民主改革,以鏟除軍國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這就為日本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獨特作用,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政策,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入發(fā)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20世紀70年代開始,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同時,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要求: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和課文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答案】:一、導入新課(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關于世界多極化發(fā)展趨勢的視頻資料和信息)師:20世紀80一90年代,中國提出了多極化概念,國內學術界對多極化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豐碩的成果和共識。所謂“極”是指具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較強大的綜合實力.對國際事務具有較大影響的相對獨立的力量中心或國家集團。當一個國家的力量遙遙領先,遠遠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時,體系就是單極的。當兩個大國勢均力敵,它們處在高于其他大國的一個力量層次時。這樣的一個結構就是兩極結構。三個或三個以上大國或國家集團力量大致接近時,體系就呈現(xiàn)出多極化的狀態(tài)。關于多極化的理解,有三極論(美國歐洲東亞)、五極論(美日歐俄中),還有六極論(前五極加印度),還有人認為東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為一極。那么,這些說法到底哪一個更符合事實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來一起解決。二、講授新課師:請同學們迅速閱讀教材各子目標題.回答有哪幾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可能成為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生1:歐盟。生2:在亞洲還有中國和日本。(其他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師:大家請不要忘記,中國現(xiàn)在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各方面來看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的行列.所以.請大家把以中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也算作是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教師通過課件介紹發(fā)展中國家的含義)師:在國際關系領域,發(fā)展中國家也被稱為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國家或南方國家,泛指亞非拉和其他地區(qū)原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tài)的民族,在獨立后所形成的新興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總和。這是二戰(zhàn)后逐步形成和發(fā)展壯大起來的一支新興力量。這些國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稱為“南方國家”。(教師將同學們分成三組,組成上述三個代表隊,分組自主研習教材對應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習成果并闡述該代表隊可能成為其中一極的理由)(學生按照分組認真準備需要展示的內容)教師:哪個代表隊首先來展示呀西歐隊: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應星(1587一約1666年)青年時曾考取舉人,后來連續(xù)六次赴京參加進士考試,均名落孫山。45歲以后,面對明末流民遍地的現(xiàn)實,宋應星不再追求科舉功名,轉而探求“致富”之術。他全面搜集整理傳統(tǒng)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撰成《天工開物》一書,書名取“天工人其代之”“開物成務”之義。正如宋應星在該書的序言中所說,“是書與科舉功名毫無關系”,當時士大夫對這部書不屑一顧。后來乾隆時編《四庫全書》,不予收錄,民間因此更不敢印行。這部書在19世紀傳入歐洲后,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百科全書”,是我們今天探討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獻?!幾耘思恰端螒窃u傳》等材料二牛頓(1643—1722年)自幼喜歡鉆研科學。1687年,他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出版,闡述了其后被視作真理的物體運動三大定律。該書受到學術界的贊頌,很快銷售一空。同年,牛頓被選為國會議員,后被封為爵士,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和法國皇家學會會員。當時他被公認為活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英國有學識的人都把牛頓“奉為494f1的首領,承認他是他們的主帥和大師”。伏爾泰全面接受了牛頓的自然哲學,并與人合作發(fā)表一本關于牛頓力學體系的通俗著作。18世紀中期,牛頓的理論體系在歐洲各國得到廣泛的認可,對整個歐洲和世界的科學與哲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哉材匪梗窭卓恕杜nD傳》等(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宋應星、牛頓二人科技成果的特點及它們出現(xiàn)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運不同的原因。

【答案】:

【知識點】

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國的經濟——小農經濟;古代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科舉制(八股取士);經典力學;近代科學技術。(1)特點:傳統(tǒng)科技的集大成;多總結,少創(chuàng)造。長期實驗基礎上的理性探討;突破性的科學成果。背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發(fā)達;科舉失利后的發(fā)憤之作。科學沖破了中世紀神學的束縛:近代科學研究方法形成;長期從事科學研究。(2)原因:士大夫熱衷于科舉功名、輕視農業(yè)手工業(yè)活動;生產方式沒有質的變化;文化專制,重視科學的社會氛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方法。

21、材料:某校歷史教師在命制期末考試題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國朝設關之初,番舶入市者,僅二十余柁(艘)……舶長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懷遠驛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據(jù)此,該教師命制了一道單項選擇題:史載:“國朝設關之初,番舶入市者,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國朝”的經濟政策是:A.嚴禁通“番”B.限制外貿C.打擊走私D.杜絕外貿答案:B問題:(1)該題考查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各是什么(2)指出該題在命制技術上的合理性。

【答案】:(1)知識目標: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主要表現(xiàn),理解廣州十三行的內容和作用.能力目標:提高閱讀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①題型選擇恰當。針對清朝前期的經濟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這一需要理解的知識內容以及期末考試這一考試形式,選擇了材料閱讀選擇題這一題型,考查知識的同時考查相應能力.命制恰當。②難度合理。該試題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試題,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識遷移過來以解決新的問題的題目,并非單純考查記憶能力,這一考查難度符合期末考試目的。③題干史料選取精確、選項編制合理。選擇題是由題干和選項兩部分構成。該選擇題的題干表述明確.中心突出;史料選取精煉;根據(jù)史料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同時,選擇題中備選項的編制。尤其是干擾項的編制與答案具有似真性,與題干有一定聯(lián)系,與正確答案一樣具有吸引力。綜上,從選擇題題型、難度、題干和選項內容都能體現(xiàn)該題在命制技術上的合理性。

22、材料:19世紀末.維新志士首選近代報刊作為思想傳播工具,近代報業(yè)突飛猛進,形成國人辦報的第一次高潮,于短短幾十年間,至一百五十余種。20世紀初,近代報刊又以其復制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受到登上政治舞臺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青睞,迅速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沒有近代報刊這一文化新工具,就沒有晚清筆名文化的繁花似錦。晚清報人之所以習用筆名,是源于清政府的文化專制……在如此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辦報論政,所承擔的風險實在太大。因此報人發(fā)表文章時往往采用筆名,以避免因使用本名而引來的種種禍患。當然,晚清報人筆名興盛更為深刻的社會根源,在于清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社會變革力量的崛起……社會變革力量越強大,富有政治內涵的筆名就越多;反之,離經叛道的筆名越多,就越襯托晚清專制統(tǒng)治的日漸松弛與無奈。報人筆名的勃興……正是近代報刊特點和晚清時勢合力的結果……民治、民意、民偉等筆名也紛紛涌現(xiàn)?!幾浴豆P名與時代——晚清報人筆名》問題:(1)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說明晚清報人筆名興盛的原因。(2)材料中所列舉的筆名分別反映了怎樣的思想

【答案】:(1)①近代報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具有復制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為晚清筆名興盛提供了物質基礎。②清政府實行極為嚴酷的文化專制政策,報人為避免使用本名而引來的種種禍患,故使用筆名。③清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社會變革力量的崛起,使得更多有識之士使用筆名,參與政治活動。(2)“民治”反映了人們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實行民主共和、渴望民主的思想?!懊褚狻狈从沉巳藗冏杂杀磉_政治訴求、獲得民主權利的思想?!懊駛ァ狈从沉巳嗣袷峭苿由鐣兏锏闹饕α康乃枷?。

2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課堂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了解孔子、孟子與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貢獻:認識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及對當時和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觀看孔子教授學生的動畫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觀點。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觀點,增強感性認識。采取比較和啟發(fā)式教學等方法來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讓學生運用諸子百家的觀點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思考過程,用爭鳴來理解爭鳴。(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其對人類思想惠澤千年的影響;感受先哲關于做人、處事和治國的智慧。請評價該老師的教學目標。(16分)

【答案】:新課標倡導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這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lián)系、互為整體的。該教師對三維目標做了很具體的闡述。但在書寫方式和邏輯關系之間有所欠缺。首先在書寫格式上:該教師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出現(xiàn)了多次“讓學生、提高學生”等語句。其次,三維目標并未形成整體.邏輯性不強。針對該教師的問題,除了將“讓學生”等詞語去掉以外,將過程與方法改為:通過相關的寓言和成語故事來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觀點,通過比較、討論、探究教學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學說的特色和觀點。

24、(一)每一(簽字國)政府各自保證對與該政府作戰(zhàn)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zhàn)協(xié)定或協(xié)約?!?942年1月1日《聯(lián)合國家宣言》(1)這個宣言是在什么地方簽署的宣言中的三國同盟成員國指的是哪三個國家(6分)(2)這一宣言的簽署有哪些重要的意義(10分)

【答案】:(1)簽訂地點為華盛頓,三國同盟成員為德國、意大利和日本。(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反法西斯盟國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作戰(zhàn)的第一個共同綱領性文件。《聯(lián)合國家宣言》的發(fā)表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進程,為創(chuàng)建聯(lián)合國組織奠定了基礎。

25、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對下列文字中四個錯誤加以修正。中國古代成文法自戰(zhàn)國時代的《法典》開始,到秦漢時代都是按照儒家精神制訂的。中華法系形成的標志是《唐律》的制定和《唐律疏議》的撰寫。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形式是中華法系的鮮明特點。(4分)(2)英國法系特別注重法典的歷史延續(xù)性,例如:《權利法案》。請列舉該法系兩例具有恒久法律效力的其他成文法典名稱。(4分)(3)近代歐洲大陸各國的法律大多淵源于羅馬法。古羅馬法實行的法律訴訟制度和原則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4)結合下列材料和已有知識簡要分析羅馬法產生的歷史根源。(5分)材料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奴隸制大田莊在東羅馬帝國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貿易關系,是“溝通東西方的金橋”,成為繁榮的工商業(yè)中心。——《羅馬法論綱》

【答案】:(1)《法典》改成《法經》;儒家改成法家;形成改成成熟;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形式改成以禮入法、禮刑結合。(2)《大憲章》《人身保護法》《王位繼承法》等。(任寫出其中兩個即得全分)(3)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公開審判原則。(4)平民與貴族的斗爭、商業(yè)經濟發(fā)達、人口的流動和移民的增多等因素促使了法制的產生。

26、材料:某中學歷史教師在講授“洋務運動”一課時列出了三維目標,具體內容如下:知識與能力:了解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分析理解洋務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動和晚清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所給材料,挖掘其價值內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歷史地、辯證地、多維地評價和認識歷史事物的能力和意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洋務運動過程的描述,讓學生體會洋務運動起步和發(fā)展的艱難性;通過對甲午戰(zhàn)爭后洋務企業(yè)歸宿的介紹,讓學生明白洋務運動并沒有因為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而中止,而是不斷地深化;體會洋務運動時期中國的時代精英的遠見和局限.認識時代環(huán)境和歷史傳統(tǒng)對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阻礙,認識歷史人物在理想和實踐中的雙重性.問題:根據(jù)材料內容,請對該歷史教師設計的三維目標內容予以評價。

【答案】:材料中的三維目標包含的內容很多.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有洋務運動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在過程與方法層面提出了史料分析、情境理解、人物評價等多項歷史學科核心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上,既有對歷史的理解.又有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等,可以說是一個“萬花筒”式的課時教學目標。由于學生對相關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