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談讀書》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3課《談讀書》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3課《談讀書》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3課《談讀書》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3課《談讀書》課件-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

13.1談讀書培根學習目標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歸納論證等方法的運用。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精辟的句子。腹有詩書氣自華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新課導入——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峨S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chuàng)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作者簡介《談讀書》選自《玫瑰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語言簡潔、文筆優(yōu)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英國本無隨筆,由于培根的示范,隨筆始在英國植根,后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很有特色的體裁之一,培根對此有開創(chuàng)之功。寫作背景議論文從論證的方式上看,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fā)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一般說來,批駁對方的論點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的荒謬的論點,然后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jù)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jù)是支撐論點的,論據(jù)駁倒了,論點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jù)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否則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點與論據(jù)之間列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即所持論據(jù)不能證明論戰(zhàn),其論點不能由論據(jù)推出。課外延伸——駁論文怡()情

統(tǒng)籌(

)藻(

)飾

狡黠(

)詰(

)難蒸餾(

)滯(

)礙

吹毛求疵(

)yíchóuzǎoxiájiéliúzhìcī讀清字音怡情:使心情愉快。文采藻飾:修飾文辭,使之富有文采。詰難:詰問,為難。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段語詞。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滯礙:不通暢。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解釋詞義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文章梳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第二部分(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而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惰、矯和學究。接著,論述讀書與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主要論述讀書的方法,指出對不同的書應采取不同的讀法。第三部分(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主要論述讀書的益處。1.讀書要有哪些好處呢?研讀課文怡情、傅彩和長才。2.讀書與經驗的關系是什么?經驗不讀書之不足,經驗范書中所示,互相補充。3.什么人才可讀書用書?用書的智慧從何而來?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叭珣{觀察得之”4.理解“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钡暮x。說說比喻說理的好處。研讀課文人要揚長避短,不斷進步,就要讀書明理,明智,不斷完善自己,努力趨于完美。生動深刻,通俗易懂。5.作者介紹哪些讀書的方法?并談一談你的看法。研讀課文①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對不同的書,要不同的讀。③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6.讀書會有哪些功效呢?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1.通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回答,文章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分別論證了什么觀點?試舉例說明。論證方法(1)比喻論證。例如,“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學習”,論證了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這樣寫,生動形象,通俗易懂。(2)對比論證。例如,文章開頭從正面論述了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面論述了讀書的三種偏向。正面與反面結合,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3)歸納論證。例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前六個分句具體論述了讀書的作用,最后分句對前面的論述內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礎上歸納并得出結論,這是歸納論證法。由于前面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最后得出的論斷就會更使人信服。1.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么內容?①讀書要與經驗互補;合作探究③要根據(jù)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讀書益處②要講究讀書的方法;本文精辟地論述了有關“讀書”的種種看法,包括讀書的正確目的、態(tài)度方法、價值等,對引導讀者多多讀書,學會用書,通過讀書來完善自我具有重要啟發(fā)意義。文章主旨《談讀書》語言風格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充分隨意的特點。語言特色一位同學讀了培根的《談讀書》,做了一則讀書筆記。請你參考①處畫線句,幫他在②③處分別填上一個句子來概括后文內容。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句式不限。①讀書價值頗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③_________________: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shù)則須咀嚼消化。課后作業(yè)②不同品性之人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亦有所不同;

③不同的書讀法亦不同課后作業(yè)——答案第1空:“狡黠”“無知”“明智”是形容人的品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