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短文兩篇》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7課《短文兩篇》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7課《短文兩篇》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7課《短文兩篇》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7課《短文兩篇》教案-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短文兩篇》教學設計《陋室銘》教學目標: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通過朗讀和背誦,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享受文章的韻律美;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座右銘。)大家寫這些座右銘是有什么用的呢?(用來激勵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銘”里面的內容應該是激勵警戒自己。(ppt課件展示“座右銘”的含義,提醒學生注意“銘”)其實“銘”最早是我們古代的一種文體。除了有我們今天的“激勵警戒”之意外還可以稱述功德。一般是銘刻在器物之上。銘的一大特點是要用韻。(ppt課件展示“銘”的文體知識,“用韻”二字加色標注,引起學生注意。)吟詠誦讀感韻律自由朗讀:要求讀音正確,停頓正確。提示:陋(lòu)室德馨(xīn)苔(tái)痕調(tiáo)素琴案牘(dú)展示朗讀,師生點評。范讀跟讀,讀出韻味。銘是韻文,讓學生找出韻腳:名、靈、馨、青、丁、經、形、亭,韻腳要讀得清晰、響亮。提示:前四句是鋪墊,讀后稍作停頓,再緩緩讀出“斯是”兩句;“苔痕”兩句寫環(huán)境,要讀得有點陶醉感;下面六句寫陋室中的生活圖景,讀時須一事一頓;“往來”句、“無絲竹”兩句為虛筆,虛筆讀得輕一些,有自得之味;“南陽”兩句讀后,要做一停頓,以制造懸念,然后用肯定的語氣讀末兩句。默讀課文,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理解文意,質疑問難,互相解惑,教師相機解答。(1)一詞多義之無絲竹之亂耳(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2)詞類活用①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②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③無案牘之勞形(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④苔痕上階綠(方位名詞作動詞,長到)鑒賞品味話陋室這是誰的屋子?——劉禹錫。這屋子簡陋嗎?——“斯是陋室”據老師所知,劉禹錫住的房子確實簡陋,昨天請同學們查閱本文的背景資料,有沒有同學知道?請同學們補充背景資料。明確:劉禹錫因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guī)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珊椭葜h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徳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huán)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蹦俏恢h見其仍然悠閑自樂,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劉禹錫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還不簡陋嗎?所以文中說“斯是陋室”,但文末卻說“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這是為什么?明確:“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樣表現“陋室不陋”的呢?明確:(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幼…h(huán)境優(yōu)雅。(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人風雅。“鴻儒”、“白丁”各做何解釋?(博學之人和無學問的人)(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钋槿じ哐沤z竹指什么?這是什么修辭?(音樂,借代)案牘指什么?(官府的官文)。為什么作者不喜歡音樂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歡調琴嗎?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學生討論,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時自己所彈奏的高雅音樂,而絲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們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所聽的庸俗之音。)此句的背后隱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呢?(對奢靡生活和官場的厭惡之情。)4.“陋室”已然“不陋”,最后三句是否可以刪去呢?明確:不能。此處以古代賢人類比——揚雄德重不論室簡、諸葛亮才高不論室陋,說明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德操與才能。諸葛亮自不必說,同學們都了解其大智慧。揚雄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后人評價“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揚雄”。李白曾有詩“朝憶相如臺,夜夢子云亭”。贊曰:“廬雖簡,人可懷天下,有名主三顧茅廬,諸葛名垂宇內;亭雖陋,人不近權臣,作四賦屢諫其主,揚雄文行后世?!弊詈笠痪湟每鬃拥脑?,擲地有聲,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何陋之有”,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一句,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照應“惟吾徳馨”,結構更見縝密。小結: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巴小钡膶ο笫恰笆摇?,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志趣。四、嘗試寫作,拓展遷移1.為進一步體會中國文人那種超脫紅塵的寧靜和寵辱不驚的恬靜坦然,可推薦學生閱讀以下篇目:陶淵明的《飲酒》、梁實秋的《雅舍》、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2.仿寫一篇銘。示例一:交友銘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則靈。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難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處事有默契??梢酝?,共患難。無爭吵之亂耳,無猜忌之勞形。戰(zhàn)國廉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示例二:奧運銘國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參與就行。斯是奧運,眾星如云。隊員現絕技,教練出奇兵。場上爭金牌,場下敘友情??梢云萍o錄,論輸贏。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東方雄獅怒,西方蒼鷹鳴。國人云:看我奧運。五、板書設計陋室銘設喻引題山水陋室仙龍德馨陋室不陋環(huán)境幽雅交往風雅情趣高雅古賢自喻反問點題托物言志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愛蓮說》教學目標:了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出的高潔志趣。學習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教學過程:一、導語歷代文人墨客贊頌蓮花的詩句很多。如宋代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盡了西湖六月蓮花盛開之態(tài),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他在南康做郡守時曾劈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撲面。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說》。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題目、作者)了解作者,熟悉文體1.了解作者。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謚號元,北宋哲學家,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于論說文的范疇。它往往帶有某些雜文雜感的性質。可以說明或敘述事物,也可以議論和抒發(fā)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朗讀課文,分類積累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和難解的詞句。2.讀準下面的字音。頤(yí)蕃(fán)淤(yū)濯(zhuó)漣(lián)褻(xiè)鮮(xiǎn)3.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指出這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4.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1)古今異義亭亭凈植(古義:豎立;今義:種植)(2)一詞多義之水陸草木之花(結構助詞,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際意義)遠香遠益清(遠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遠遠地)清濯清漣而不妖(形容詞,清澈)香遠益清(形容詞,清幽)(3)詞類活用①不蔓不枝(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生枝莖)②香遠益清(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4)文言句式①省略句。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詞“于”)②判斷句。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表判斷)理解內容,把握寫法1、討論點撥(1)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課件演示)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結合蓮花圖談)(課件演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huán)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2、你認為蓮花有哪些高尚品質明確: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tài)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風度氣質:“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3、引導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愛蓮花,不僅因為喜愛它的外形,更因為它是一種人格的化身,聯系第二段看,是哪種人的化身?(課件演示)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正,令人敬重(清高)。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現手法?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明確:蓮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漣而不媚于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4、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1)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課件演示)明確: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澳档ぶ異?,宜乎眾矣?!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的強烈諷刺。(3)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明確:襯托手法以菊花正襯,以牡丹反襯。結語請學生總結中心思想。寫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借物(蓮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點必須與志的特點相通。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映襯(用甲事物來陪襯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說的一面分外鮮明,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