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讀《被討厭的勇氣》1、幸福并不遠,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氣為什么不是《原則》今天開始我們要一起來讀一本新書了,在之前我選書的時候,本來是打算解讀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里歐的《原則》,畢竟這本書可是今年最火的書,沒有之一。很多同學也是對它充滿了期待,而且解讀《原則》對于我們頻道的曝光量來說也很有好處。但是在我滿心歡喜看完之后,我只能感嘆,華爾街大神離我這樣市井小民的生活實在是太遠了,它并沒有給我被一下子擊穿的感覺。我深深的體會到知易行難啊,我很難參照達利歐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行為,進而改變我的生活。我這樣講并非是說《原則》不好,而是可能因為我自己等級太低了吧。也許需要過段時間我才有這個能力去把握它,所以我非常遺憾的把它放回到了書架上。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對我來說與《原則》完全不同的地方在于,這本書在我們中國并沒有多大的名氣,但在讀完之后卻讓我大呼過癮,確實是受益良多啊。一本16萬字的小書,每一頁都有能擊碎我的文字被我勾畫出來,每一頁都被我滿滿的作上了標記。這本書直白到不可思議的告訴我,從此刻開始你就可以發(fā)生改變,進而獲得自由得到幸福,而且它確實做到了?!侗挥憛挼挠職狻愤@本書的副標題叫做“自我啟發(fā)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是一位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說到心理學,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夢的解析》的出版標志著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成形。再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學的同學會知道創(chuàng)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的卡爾.榮格。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阿德勒,他與弗洛伊德和榮格并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阿德勒的成長歷程其實挺坎坷的,從小就體弱多病,個子很小,駝背,還是個學渣。矮矬窮就占了兩樣。雖然家里經(jīng)濟條件還算不錯,但是長輩們經(jīng)常都拿他與長得又高又帥的哥哥做比較,這讓他很自卑。而且小阿德勒運氣還很差,兩次被車撞,5歲的時候還得了肺炎差點就掛了。就是這樣一個身體不好,運氣不好,學習也不好的小朋友后來成功逆襲。努力學習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生病,他就立志當醫(yī)生,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后來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賞識,跟著他學習了九年,成為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維也納精神分析協(xié)會的核心成員。但是他們兩個之間并不一直都是相親相愛的師徒關系。阿德勒是學派內(nèi)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心理學體系的人,他覺得弗洛伊德把什么都和性沖動聯(lián)系在一起實在是太扯了,于是連發(fā)三篇論文把昔日的老師批判了一番,然后帶著一些追隨者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了個體心理學,終成一代大師。所以啊,阿德勒他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本身就是一部激動人心的逆襲教材,這段經(jīng)歷也自然催生出了自己的心理學理論。弗洛伊德認為的人的命運是被我們的生物本能所決定,而阿德勒則強調社會因素對于人們的影響,他認為我們每個人并非被本能,被過去所禁錮,我們完全可以重新定義過去,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獲得想要的人生和幸福。阿德勒自己曾經(jīng)說“將來也許沒有人會想起我的名字,但沒關系,因為阿德勒學派本身被遺忘就意味著我們的思想已經(jīng)從一門學問變成了人們共同的感覺”。確實,他影響了之后的很多思想者。像是因全球暢銷書《人性的弱點》和《美好的人生》而聞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就曾評價阿德勒是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而且在他的著作當中也體現(xiàn)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再有,像是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也有許多內(nèi)容與阿德勒的思想很接近。所以,在時間維度上離我們很遠的阿德勒,他的思想其實是非常的超前,觀點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學習之后用來指導現(xiàn)在的我們,一點問題都沒有。心理學與哲學的碰撞不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并非是阿德勒自己寫的,但是這本書比他自己所寫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帶給我了更多的沖擊。其中有兩點原因,分別來源于這本書的兩位日本作者。第一位岸見一郎,他本來是一位哲學家,對于“幸福到底是什么”這個話題的探求,一直都是哲學的一個中心主題,他自己常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一次他聽到阿德勒心理學的演講,臺上的講師說到:“聽了我今天的話的人,從此刻就能獲得幸福?!碑敃r岸見一郎就和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一樣覺得不可思議,進而產(chǎn)生了反感。但這同時這也讓岸見一郎對阿德勒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他同時學習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便是阿德勒心理學在通過岸見一郎的哲學濾鏡之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思想。所以書副標題才會叫阿德勒的哲學課,而不是心理學課。我們一聽到哲學會覺得很難懂,岸見一郎說,哲學用只有專家才能看得懂的語言來表述這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哲學的真正意義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對知識追求的過程。去了解事物以及獲得知識的過程非常重要,而最終能否達到知的狀態(tài),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在現(xiàn)代,我們之所以能了解一本書也沒有留下的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因為柏拉圖所寫的對話錄,但柏拉圖也不僅僅是記錄下老師的話就完了,而正是因為他正確的理解了蘇格拉底的話,蘇格拉底的思想才能流傳到今天。而岸見一郎就是阿德勒的柏拉圖。就是他對于阿德勒思想理解之后的精彩表達,帶給了我比看阿德勒自己寫的書更多的沖擊。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呢是來自這本書的第二作者,古賀史健。他是一名自由作家。他的長項是對話體的寫作。所以《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采用了一個青年與一個哲人對話的方式寫的。整本書就是一位缺乏自信,并且煩惱不已的青年帶著一肚子的抱怨和疑惑,來到了哲人的面前,經(jīng)過5個夜晚,5次深入的對話,最終讓青年豁然開朗的故事。禪師與青年的相遇,在被大規(guī)模惡搞之前是很有意思的。青年有困惑,闡釋有智慧。只說故事太淺,只講道理太深,于是禪師和青年恰到好處的相遇了,在一場關于人生問題的大討論當中,完成了智慧的傳承。岸見一郎說自己要做阿德勒的柏拉圖,而古賀史健說要做岸見一郎的柏拉圖。他用擅長的對話體的方式,把高深的心理學和哲學問題結合貼近生活的例子,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讓讀者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那個在哲人面前沒大沒小,不斷抱怨、質疑和聲討的年輕人,其實就是捧著書本的我們自己。掙脫三個束縛阿德勒的思想孕育了很多現(xiàn)代心理學流派的種子,比如說認為發(fā)生什么事不重要,我們怎么看待這些事才重要的認知流派,比如說關于人的潛能和價值的人本主義學派,還有把愛、勝任感和控制感作為人類基本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反正就是林林種種吧。但是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主題,也是這本書給我收貨最大的是對于自我的解放。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時常感覺人生諸多不幸,萬事諸多無奈,經(jīng)常幻想著換一種活法??墒且坏┱娴囊淖冇种荒荛L嘆一口氣說,我又能怎么辦呢?生活給了我們各種各樣的束縛,從表面上來看,這些束縛來自時間上的,金錢上的,人際關系上的,而實際上這些束縛只來自于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阿德勒就是試圖把我們從這種束縛中給解救出來,讓我們重拾心靈的自由。在這本書的推薦序當中,為我們總結了他要幫我們掙脫的三個束縛。第一個束縛來自于我們的過去。從弗洛伊德開始,很多心理學家都相信人就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的產(chǎn)物,甚至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過去的經(jīng)歷塑造了現(xiàn)在的自己,這非常容易理解。我們過去的經(jīng)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的人生??墒前⒌吕諈s說,重要的根本就不是過去,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過去。而我們對于過去的看法,是可以被我們的主觀所改變的。所以,像是有人說,我現(xiàn)在不相信愛情是因為我在過去的感情中受到了傷害。我孤僻的性格是因為小時候父母不愿意與我溝通,而且他們還經(jīng)常打我。我不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是因為父母離異給我?guī)砹撕艽蟮膫?。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很熟悉?我們經(jīng)常這樣對自己說,過去的經(jīng)歷造就了現(xiàn)在的我,過去已成事實,所以我現(xiàn)在難以改變。而這些論調都是被阿德勒所否定的決定論。他所推崇的是摒棄決定論和原因輪,相信目的論。繼續(xù)說下去,會有很多令你一時難以接受的觀點。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說你與別人意見不一致,進而發(fā)生了爭吵,這使你異常的憤怒,最后你破口大罵。事后自己也知道罵人是不對的。但是因為我被憤怒支配了,所以才做出了這樣過激的行為。而在阿德勒看來,并非如此。你先有了要震懾對方的目的,而憤怒的情緒是你要達到這個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憤怒不是原因,而是為了達到目的而捏造出來的手段。再有你可能因為害羞也好,自卑也好,一與女生說話你就臉紅,所以你沒有辦法和女生自如的交流。這樣一說,原因是自卑,結果是沒法交流。但是阿德勒卻說,你是先有了不與女生交流的目的,所以才制造出了害羞臉紅的表現(xiàn)以及自卑的情緒。是不是難以理解?聽上去簡直就是胡說八道。是的,我第一次讀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至于阿德勒為什么會這么說,以及用這樣的方式看待問題之后如何獲得心靈自由呢?后面的節(jié)目中我再慢慢和您說。第二個束縛是來自于人際關系??吹竭@本書的書名的時候你感到疑惑嗎?在這個人人都與你說要討好他人,要掌握說話的藝術,要讓周圍的人都認可你的社會當中,阿德勒卻告訴我們,不要擔心被別人討厭,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獲得自由。其實我們許多的心理困擾都來源于社會或者是他人的評價。而正是這樣的評價體系才造成了人們的驕傲或者自卑。而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際關系大概是我愛你,與你無關,你討厭我,也與我無關。他甚至還說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用愛的名義,對周圍的人進行著錯誤的干預甚至是控制。比如說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阿德勒甚至說父母既不能批評孩子,也不能鼓勵孩子。書中告訴我們,每個人的課題都是獨立并且是分離開的,我怎么愛你,是我的課題,而你接不接受我的愛,是你的課題,與我無關。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課題,過自己的人生,那人際關系中就沒有這么多的糾結與煩惱。第三個束縛來自于未來。這一點倒不難理解。很多人的目標遠大,覺得有朝一日我出人頭地,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了。那么我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開始。而現(xiàn)在的生活不能稱之為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當我們這么想的時候,我們就把現(xiàn)在貶低成了實現(xiàn)未來的工具。但其實,現(xiàn)在才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正所謂“當你急著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jīng)不喜歡現(xiàn)在了?!比松窃诿恳粋€瞬間不停旋轉起舞的連續(xù)的剎那。在舞蹈當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終會跳到哪里誰都不知道。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常常會驚訝,已經(jīng)到這里了嗎?但其實,我們不停舞動的每一個瞬間就已經(jīng)構成了完整的人生。阿德勒的心理學,就這樣把我們自己從過去,從人際關系和未來當中解放出來??墒窃姜z成功以后呢?以前我們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會,而阿德勒卻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當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后,卻會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正如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我們獲得了自由也就意味著我們再也沒有任何的借口,所有的責任全全部部都在我們自己的肩上。而擁有自由,承擔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nèi)松鷨栴}的最終解藥。你有勇氣與耐心嗎?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我們一起來讀《被討厭的勇氣》,不過請相信我,這一點都不輕松。這本書與我們之前讀的書都不一樣。因為我再怎么深入的解讀它,都也不過只能觸及皮毛罷了?;蛟S我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向你推薦他,喚起你對他的興趣,你很有必要把這本書買回來自己好好的看一看,看完之后還要把他放到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經(jīng)常的翻一翻。他其中的頗多觀點異常的顛覆,甚至會讓我們心生不爽,而在顛覆之后,想要運用其中的思想真正的改變我們的生活,絕對不會是三言兩語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確實可以馬上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心靈自由。但是想要真正的理解阿德勒,把他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的每個地方,那絕非易事。岸見一郎說這可是需要相當于自身歲數(shù)一半的時間。比如我,今年30歲,那我需要用15年,也就是我45歲的時候才能完全學會。我很樂意聽到岸見一郎這么說,因為我知道能夠輕而易舉得到的,必然是虛假的幻想。我曾經(jīng)說我不相信人生有什么捷徑,腳下這條看得見的,蜿蜒漫長的道路多半就是我們想要的所謂捷徑。不知道,你可否有這個耐心和勇氣?那就讓我們帶上自己的苦惱、疑惑與好奇,與書中的這位青年一起,去叩開哲人書屋的大門。當我們再從這間書屋中走出來的時候,你舉目四望,會感覺滿目清涼,世界也會變得美好許多。解讀《被討厭的勇氣》2、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前情回顧《被討厭的勇氣》中的思想來源于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學三巨頭之一,個體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經(jīng)歷了坎坷的童年之后成功的逆襲。阿德勒堅定的相信我們完全有能力掙脫本能和過去的禁錮,不斷自我完善從而獲得自由和幸福?!侗挥憛挼挠職狻返淖髡呤前兑娨焕膳c古賀史健。岸見一郎是哲學家,阿德勒的思想經(jīng)過他的哲學濾鏡之后再解讀呈現(xiàn)出來,讓我能更能接受之余,也帶給了我更多的震撼。古賀史健是一名作家,他擅長對話體寫作。把阿德勒與岸見一郎心理學和哲學思想融入到貼近生活的各種事例當中,讓每位讀者都變成了書中那位坐在哲人面前,滿身困惑的青年。《被討厭的勇氣》將為我們擺脫來自三個方面的束縛。第一個束縛來自過去。我們經(jīng)歷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賦予過去什么樣的意義,現(xiàn)在的我并不是由過去的經(jīng)歷所決定的,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可以好好把握現(xiàn)在。第二個束縛來自人際關系。我們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活,這個道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知易行難,我們需要被討厭的勇氣。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人生本就是每一個不停旋轉起舞的剎那瞬間所組成的。在舞蹈當中,跳舞就是本身的目的,最終會跳到哪里誰都不知道。而這每一個瞬間就已經(jīng)構成了我們完整的人生。當我們從過去、人際關系和未來當中解放出來之后呢?你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獲得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所有逃避的借口。與自由相伴的是責任,而承擔這份責任需要莫大的勇氣。勇氣就是阿德勒思想的關鍵詞。我們一起讀的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不會是一件輕松簡單的事情。岸見一郎說,想要真正的掌握阿德勒的思想需要付出自己年齡一半的時間,我們需要勇氣也需要耐心。打開書本吧。世界是簡單的“世界極其的簡單,每個人都可以改變,人人都能獲得幸?!薄G嗄暝诼犃苏苋说倪@番主張之后,覺得不過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罷了,于是就找到了哲人理論。青年說,世界是簡單的?或許只有在小孩子的眼里是這樣吧,他們沒有物質的壓力,父母的呵護擋下了世間的丑惡,讓他們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墒侨艘坏╅L大,就有了諸多的牽絆。工作、家庭一切都是。就連小時候無法理解的歧視和戰(zhàn)爭或者階級之類的社會問題也讓人無法回避。如果說在宗教盛行的時代那還好辦,神的旨意就是真理,就是一切,人們只需要遵從就好?,F(xiàn)在宗教失去了力量,人們不再有任何可以信賴的東西,大家都只為了自己而活,這就是所謂的現(xiàn)代社會,茅盾橫生,一片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先生怎么會主張,世界極其簡單呢?哲人說,復雜混亂的并不是世界,是你把世界看復雜了。我們并非住在客觀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你所看到的世界與我看到的不同,與任何人看到的都不同。你喝過井水嗎?井水的溫度是恒定的,常年都在18度,這是一個很客觀的數(shù)字。但是你夏天喝井水感覺涼爽,而冬天喝則感覺溫潤。這并非是環(huán)境變化造成的錯覺,井水的溫度18度是事實,而冷暖的感受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實?,F(xiàn)在在你眼中的世界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發(fā)生了變化,那世界就將歸于簡單。因為問題從來都不在于世界,而只在于你。也許,你是在透過墨鏡看世界,所看到的當然變暗。你要做的是摘掉眼鏡,而不是去抱怨黑暗。不過,拿掉眼鏡之后的世界太過耀眼,你依然還能正視它嗎?你有這種勇氣嗎?問題只在于此。目的論青年說,先生把問題推到了自我改變上,好吧。人們確實都期待改變,但是為什么大家都期待呢?那正是因為絕大部分人都無法改變。年輕人接著說:我有一個朋友,多年以來躲在自己的家里從不出門,他也很希望出去過一個正常人的生活,他很想改變。但是一旦踏出房間,馬上就會心慌氣短,手腳顫抖。這應該是一種神經(jīng)癥狀。造成這樣的原因可能是與父母關系不和,或許是在學校、在職場受挫留下了心靈創(chuàng)傷。反正不管怎樣,某種原因,所以他無法到外面去。這樣的情況先生要如何讓他改變呢?哲人聽了之后說,其實你就是想說,你的朋友因為過去的某種原因,導致他沒法到外面去。換言之你認為現(xiàn)在的結果是由過去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一味的關注過去的原因,用原因去解釋事物,那我們得出的結論無非就是,我們的現(xiàn)在甚至未來全部都是由過去的事情決定的,而且就是無法改變的。如果你真的這樣想的話,那么你的朋友就再也走不出去了。而我要告訴你的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立場是今天的結果與過去毫無關系。我從來不考慮過去的原因,而是考慮現(xiàn)在我要達到的目的。對于你的朋友來講的話,他并不是因為不安而無法走出去的。事情正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他是先有了不出去的目的,之后才制造出了不安或者恐懼的情緒。我并不是說他裝病,他的手腳顫抖,胸悶氣短都是真的。但是這些癥狀都是為了達到不出去的目的而被制造出來的。年輕人剛才所說的關于他朋友的問題叫做原因論,今天的果必然有昨日的因。而哲人說的那些呢,在阿德勒心理學當中叫做目的論。他否定了心靈創(chuàng)傷,這一點是具有跨時代的創(chuàng)新意義的。弗洛伊德認為過去所受到的傷害也就是心靈創(chuàng)傷,是造成現(xiàn)在不幸的罪魁禍首。我們的情緒我們的行為習慣,都可以從過去找到原因。絕大部分人都深信這樣的因果關系。而阿德勒卻說,任何經(jīng)歷本身并不是一個人成功或者失敗的根本原因,我們也并非因為經(jīng)歷中所受到的傷害而永遠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找到那些符合現(xiàn)在目的因素。這一句話非常的重要,我們會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找到那些符合現(xiàn)在目的的因素。什么呢意思呢?我舉個例子你簡單的體會一下。假如你小時候父母離異了,如果你現(xiàn)在個人的婚姻生活也不盡如人意,那么你會從小時候的記憶當中找到什么呢?父母的離異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使得我也不能融入到家庭生活,所以才會不幸福。那如果現(xiàn)在你的個人婚姻生活過得很美滿呢?那你所找到的因素則會變成,因為我小時候沒有得到溫暖的家庭生活,所以我才如此渴望,也倍感珍惜。你看,我們是先有了現(xiàn)在要好好對我的愛人,或者我要放棄我的愛人的這個目的,才到過去的經(jīng)歷當中尋找原因,生活的現(xiàn)狀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以,過去發(fā)生的一切只不過就是客觀事實,這就如同18度的井水一樣,另一方面,對過去的冷暖感知是“現(xiàn)在”的主觀感覺。無論過去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他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意義,全部都是我們自己賦予的。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只有否定過去決定現(xiàn)在,那我們才能從內(nèi)心的最深處接受自己可以改變這件事情。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那會永遠止步不前,而如果我們相信目的論,那么馬上就可以實現(xiàn)改變。哲人接著對青年說,假若你的朋友認為“自己是因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無法適應社會”,那說明他內(nèi)心本來就有促使他這樣認為的目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不出門。如果一直閉門不出,父母會非常擔心,這就可以讓父母不斷的關注自己,而且還可以得到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顧。另一方面,一旦走出房間,自己就會淪為無人關注的“大多數(shù)”,成為茫茫人海中非常平凡的一員,沒人會像之前那樣的重視自己。這些都是閉居者常有的心理。你朋友心有不滿,而且也并不幸福,但是他確實是按照目的在采取行動。而且不僅僅是他,我們大家都是在為了某種目的而活著,這就是目的論。憤怒是被捏造出來的哲人的這番話并沒能說服青年,青年又拿出了自己剛剛經(jīng)歷的一個事情來質問哲人。昨天下午,我在咖啡店看書,服務員不小心把咖啡灑到我的衣服上了。那是我剛剛狠下心買的新衣服。我沒忍住大發(fā)雷霆,要知道我平時從來都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的。但是唯獨昨天,我確實失態(tài)了。您看,這明顯是因為我過于憤怒的原因導致我忘記了自我吧?這用目的論怎么能說得通呢?哲人說:你是先有了要發(fā)火的目的,以此震懾犯錯的服務員。因此你捏造了憤怒的情緒來作為相應的手段。你的憤怒真的是不假思索的嗎?那假如你在盛怒之下,你手里有把刀,你會直接刺向對方嗎?如果你覺得我這樣說太過極端的話,那么我們說個故事:有一天母親和女兒正在大聲的爭吵。正在這個時候,電話鈴響起了,打電話過來的是母親單位的領導。母親馬上變得彬彬有禮,客客氣氣的交談了5分鐘之后,掛了電話又繼續(xù)憤怒的訓斥女兒。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合情合理對吧?通過這件事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憤怒,不過是一種可收可放的手段罷了。母親并不是因為怒不可遏而大發(fā)雷霆,他只是為了達到震懾女兒的目的,所以采用了憤怒的情緒。“目的論”就是如此。當我們擯棄了原因論,相信了目的論之后,青年的那位朋友就可以走出房間,而青年自己在認為發(fā)脾氣不好的前提下可以自如的收斂起自己的憤怒。改變,就在這一刻立即發(fā)生。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選擇關于改變的話題,我們更進一步,阿德勒說,能夠愉快的接納目前的自己是向好改變的前提,更是感知幸福的關鍵。重要的不是我們被命運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好好的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我們時常都會想,我能成為誰誰誰就好了,我能像王思聰一樣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就好了,我能像吳彥祖一樣長得這么帥就好了。進而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感嘆自己的不幸。其實,我們之所以想變成誰誰誰,就是阿德勒所說的,我們一味的關注“被給予了什么”。其實,我們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好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因為就算我們一味的關注自己父母的財富不如王健林,關注自己的相貌不如吳彥祖,抱怨這些生來就不幸的事情,這對于改變現(xiàn)實一點幫助都沒有。我們已經(jīng)成為了今天的樣子,高矮胖瘦美丑,在幸福或者不幸的家庭中成長至今,這些都沒有關系。比方說個子矮確實是客觀的劣勢,但是是悲觀還是樂觀的對待它,把它看成是對我們永遠的傷害,還是賦予前進的力量,都是現(xiàn)在我們自己的選擇。對此,哲人放出了一句狠話他說:“現(xiàn)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并不是因為你生來不幸。”這一句讓人難以相信的話,要怎么理解呢?在古希臘哲學當中有個說法叫做“無人想作惡”。在行為上惡的人很多,偷竊,詐騙,搶劫都是。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罪犯,都沒有因為純粹的想去做壞事兒而做壞事兒的。他們的犯罪行為內(nèi)在邏輯只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好處。換言之就是因為對自己有好處,所以選擇了作惡。這很容易理解吧?哲人所說的我們自己選擇了不幸的意思,是因為我們認為“不幸”本身對現(xiàn)在的自己是有好處的,所以才選擇不斷的去感嘆和抱怨不幸。那不幸對我們會有什么好處呢?其實,當我們抱怨沒有生在富裕家庭的時候,我們也在坦然接受自己的貧窮。當我們抱怨長相不如人的時候,也正在為自己的追求而不可得找到了完美的退路。當看到別人開豪車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抱怨說這樣的車,你出生的時候買不起,那這輩子都買不起了。當網(wǎng)友們見到李誕和他漂亮女朋友的恩愛照片的時候,很多人并沒有佩服這個年輕人的優(yōu)秀,而是在嘲諷這個長得難看的小子上輩子是不是拯救了世界。他們的抱怨是真的,而他們的不幸也真的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自己要出生在什么樣的國家、時代、有什么樣的父母,這都不是自己能選擇的。而且這些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我們確實會不滿也會對別人心生羨慕。但是事情不可以到此為止。再次強調問題不在于過去而在于現(xiàn)在。我們默默下了不改變的決心現(xiàn)在之后的行為就都是我們自己的責任了,無論是繼續(xù)和之前一樣的承受貧窮和丑陋還是重新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都只在于我們自己了。用目的論的觀點來看,我們絕大部分人只會抱怨難以改變,是因為我們自己暗暗的下了“不改變”的決心。為什么?這有什么好處呢?因為盡管原來的生活方式不方便、不開心、不自由,但是我們大概還是會覺得一直這樣不改變會很輕松。不是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很輕松嗎?如果一直保持現(xiàn)在的我,那么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都可以根據(jù)經(jīng)驗進行推測,可謂是輕車熟路般的狀態(tài)。即使遇到點狀況也能夠想辦法對付過去。因為那已經(jīng)是我們長時間的一種習慣了。而另一方面,如果我選擇新改變,選擇新的生活方式的話,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會遇到什么問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眼前的事情。未來變得難以預測,生活也因此充滿了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前方等著自己。想到這里,我們就不自覺的退回了舒適區(qū)。也就是說,即使人們有各種各樣的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加輕松,也更加安心。這就再次回到關鍵詞,勇氣。改變生活方式需要莫大的勇氣。面對變化所產(chǎn)生的不安,與不變化帶來的不滿,沒有勇氣的人一定都選擇了后者。獲得時間、金錢和機會都從勇氣開始再舉個例子:哲人有一位朋友,他有一個夢想是成為小說家,但是他卻總也寫不出作品。他說是因為自己的工作太忙,所以沒時間寫小說,有小說比賽他也沒有辦法去參加。但是真的如此嗎?事實上,他是想通過不去比賽這種方式來保留一種“如果我做的話我也可以”的可能性。不想被別人評價,更不愿意去面對被別人差評的現(xiàn)實。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永遠活在“只要我有時間我也可以,只要環(huán)境具備我也可以”的可能性當中。等到5年10年過去了,他又會用自己已經(jīng)不再年輕之類的借口來安慰自己。聽說你想推掉所有的酒桌應酬,戒了煙,保持一項運動,換來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活。聽說你受夠了領導的壓迫,想要去那個想很多年的地方看看,不負詩和遠方。聽說你不安于早九晚五,沒有盡頭,希望渺茫的工作,想要拼搏一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生命中的另外一種可能性。你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和愿望,但是,你有改變的勇氣和追求幸福的勇氣嗎?上面的愿望最后就都變成了: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我就能更加健康。如果我有錢的話,我就能不負詩和遠方。如果我有機會的話,我就去嘗試另外一種可能性。其實這一切都和時間、金錢、機會無關,只與勇氣有關?;蛘哒f,獲得更多的時間、金錢和機會也都是從擁有勇氣開始的??偨Y說到這里,我們也該梳理一下本期節(jié)目了。首先,世界并不復雜,我們之所以看到的世界如此混沌,是因為我們的主觀作用。人生也并不復雜,是我們自己把他弄復雜了,因此幸福很難獲得。其次,阿德勒教我們立足于目的論,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我們不是受過去支配的,所有你現(xiàn)在自以為的原因,都是你為達到心中目的而采用的手段。相信目的論是為了讓我們深深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無法改變,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斷的在下“不要改變”的決心。我們?nèi)狈x擇新生活的勇氣,也就缺乏了幸福的勇氣,所以我們才會不幸。雖然這些話說出來極其的嚴厲,但也是非常的簡單。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我們要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只有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么多了,可能有很多內(nèi)容你無法接受,可能你還是有很多的疑惑,又或者你是感覺被一口濃濃的雞湯給嗆到了,心生厭煩。不管怎樣,學習阿德勒都不會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你需要自己打開書,或者打開我的音頻文案。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還是那句話,我只能幫你讀書,而不能替代你思考。解讀《被討厭的勇氣》3、一切煩惱都源于人際關系本期節(jié)目的文案有7500字,我大約會用28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前情回顧哲人的基本主張是“世界極其簡單、每個人都可以改變,并且人人都能獲得幸?!?、我們感覺世界一片混沌是因為我們自己把世界看復雜了。井水常年18度,但夏天喝時感覺的清涼,冬天喝時感覺的溫潤。我們身處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生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當中。2、阿德勒讓我們摒棄原因論,相信目的論。禁錮我們的并不是過去。我們都會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找尋那些符合現(xiàn)在目的的因素。過去所呈現(xiàn)的意義都是現(xiàn)在的我們所賦予的,我們沒有必要去考慮過去的原因,只需要關心現(xiàn)在的目的,那么改變就能從此刻發(fā)生。3、如果自覺難以改變,那是因為自己不斷的在下不改變的決心。因為面對變化所產(chǎn)生的不安,以及不變化所帶來的不滿的時候,沒有勇氣的人都選擇了繼續(xù)承受后者。4、我們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親手選擇的。當我們抱怨沒有生在富裕家庭的時候,我們就在坦然接受自己的貧窮,當我們抱怨長相不如人的時候,也正在為自己的追求而不可得找到了完美的退路。我們?nèi)狈x擇新生活的勇氣,也就失去了幸福的勇氣,所以我們才會不幸。一切決定的力量都來源于此時此刻的我們自己。青年自上次的談話一個星期之后,如約來到哲人的書屋。青年帶來了新的問題,哲人將在青年面前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徹底的解剖開來。討厭自己是在逃避人際關系青年與哲人說:在上一次的談話中,先生說能夠愉快的接納自己,是向好改變的前提,也是獲取幸福的關鍵。但是我實在是找不到喜歡自己的理由,我沒有自信,對一切都持悲觀態(tài)度,還非常注重別人的看法,生活像是在演戲,很不自然。另外我的身材和長相都沒有令我滿意的。我討厭自己,這用您說的目的論如何解釋呢?難道討厭自己也是為了某種目的?這對我自己有什么好處呢?哲人說,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不要喜歡自己的決心?!迸e個別人的例子吧。有一位女學生曾向我求助,她有臉紅恐懼癥,一和人說話就害羞臉紅。她說一旦治好了就去和自己的男神表白。言下之意就是為了追求愛情,就先要治好病。但是我的判斷并非如此,事實是她自己需要臉紅的癥狀。對她來說最害怕的事情并非是臉紅本身,而是被自己喜歡的男孩拒絕帶來的打擊和自我否定。但是只要臉紅的癥狀存在,那他就可以用男神不和我交往是因為我的臉紅恐懼癥這個借口,來實現(xiàn)自我逃避。而且還可以活在如果治好了臉紅我也可以追到男神的幻想之中。女孩的臉紅,是自己所找的借口。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常見的。像是學生會想如果我考上了更好的大學人生就一定會一片光明。上班的職員會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選擇這個行當?shù)脑捨覒摃泻芎玫氖杖?。但是,即使這些愿望真的實現(xiàn)了,人生就真的如我們所想的一樣一帆風順?其實,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現(xiàn)在的自己,不管結果如何,先讓自己樹立起向前邁進的勇氣。而青年所提出的疑惑,為什么會討厭自己,為什么只盯著自己的缺點,其實他與臉紅的女孩是一樣的,都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到傷害。而他們的目的自然就是避免這樣的受傷。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變成一個死死盯著自己缺點的人,盡量不要涉入人際關系當中。萬一真的遭到了拒絕也一樣的以此安慰自己,因為我是有這樣的缺點才會被別人拒絕,只要我沒有這個缺點別人也會喜歡我的。所以這樣一來,這些缺點,對于自己來說是有著不可替代的好處的。青年被哲人的這番話給震住了,因為他洞見了自己一直以來不愿面對的真相。在阿德勒看來,想在人際關系當中不受傷是不可能的事情,別人必然會傷害到你,你也會傷害到別人。他甚至斷言說,一個人所有的煩惱全全部部都來源于人際關系。一切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我們來做一個極端想象,如果宇宙中只有你一個人,你會感覺到孤獨嗎?答案是根本不會。因為只有一個人的話,孤獨的概念都不存在。它來源不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而是感覺自己被他人、社會或想象中的共同體所疏遠才會孤獨。要體會孤獨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才行。人,只有在社會關系當中才能稱之為人。那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的話,你會感覺到煩惱嗎?我們可能覺得除了人際關系之外的煩惱,還有從個體內(nèi)心中自發(fā)的苦悶,而阿德勒認為這種所謂的“內(nèi)部煩惱”根本就不存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的話,一切的是非對錯,善惡美丑都由他說了算,在沒有參照,沒有比較的前提下,甚至就連病痛、死亡都不能稱之為煩惱。阿德勒說,一切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舉個貼近生活例子,據(jù)說阿德勒的身高只有1米55,他也曾苦悶于此。但是1米55的身高真的存在什么客觀上的劣勢嗎?你笑我個子矮夠不著高處的東西,我還笑你個子高進門要彎腰呢。比如說1米7的身高在南方就是中等身材,而在北方就是屬于比較矮的,高還是矮,取決于我們與周圍人的比較,那同樣的,富有和貧窮,卓越與平凡這些概念也全部都來源于比較。阿德勒曾經(jīng)羞愧于自己的身高,這就是比較的結果。在客觀上并沒有劣勢的情況下,主觀上就產(chǎn)生了自卑感。也就是說,困擾我們的自卑感并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個子高可以解釋成很有震懾力,個子矮也同樣也可以解釋成讓別人輕松、富有親和力。主觀的最大優(yōu)點就在于可以自由的選擇,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重新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始終都在我們自己手上。過去無法改變,但是過去的意義是現(xiàn)在賦予的??陀^確實無法改變,但是主觀是可以對客觀進行解釋。自卑與超越我在之前提到了阿德勒的那本代表作《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自卑感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他說自卑感是人類文化的基礎,人人都想要超越,想要擺脫這種自卑感。所以書名叫自卑與超越是相當?shù)脑诶?。為什么會說自卑感是人類文化的基礎呢?正是自卑感在推動著我們進步。我們可能會認為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者,像是馬云這樣的企業(yè)家,劉德華這樣的大明星,或者梅西C羅這樣的足球大師,他們肯定不會有自卑感。阿德勒斷言說自卑感人人都有,在個體心理學當中自卑感不是一個貶義詞,并不是一種不好的心態(tài),他只是一個中性詞而已。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彌補這種自卑感,去追求讓自己感覺更好的優(yōu)越感。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理解成是希望進步,或者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狀態(tài)。所以不管是馬云,梅西還是劉德華,他們都一定身處這個狀態(tài)當中。就像是小孩子都要學走路,學說話,嘗試著與周圍的人溝通一樣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追求。而且一個人追求什么樣的優(yōu)越感跟他個人的自卑感有關。阿德勒舉了個例子,比方說很多醫(yī)生小時候經(jīng)歷了家人的死亡之后,就產(chǎn)生了一種自卑感,認為人生不安全。而為了彌補這樣的自卑感選擇了當醫(yī)生去和死亡對抗,借此來實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感。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優(yōu)越感并不是一個非常清晰的目標,很多人呢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獲得怎樣的優(yōu)越感,只能是慢慢摸索。追求富足的生活也好,向往心靈的自由也罷。你采取怎樣的辦法彌補自卑感實現(xiàn)優(yōu)越感,就體現(xiàn)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阿德勒的說法就體現(xiàn)了你的人生態(tài)度。在個體心理學看來,自卑感就像是一個在背后提供推力的發(fā)動機,優(yōu)越感就像是一個在前面牽引著你的火車頭,二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動力。自卑情結但是自卑感一旦過了頭,那它所提供的就不再是推動力了。人開始變得消極,認為自己一無是處。這就不再是阿德勒口中的自卑感,而是叫做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才是我們之前日常所說的自卑感,是一種負面的情緒。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做借口來使用的消極的狀態(tài)。啥意思呢?就像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很多人的抱怨,我因為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或者我因為長的不漂亮所以沒有幸福的婚姻。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揚因為A所以做不到B的理論就是一種典型的自卑情結。我們曾以為這樣的學歷與成功,長相與婚姻之間是存在著因果關系的。但阿德勒把它稱之為外部因果律。意思就是我們總是把本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事情解釋成有著重大的聯(lián)系。在我們的社會上,擁有高學歷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似乎就是一種社會現(xiàn)實啊。但是阿德勒要指出的問題在于我們?nèi)绾稳ッ鎸@種社會現(xiàn)象。如果抱著對此堅信無比的態(tài)度,那我們就不單單是不能成功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就不想成功了。如果對自己的學歷是擁有自卑感,那么這會促使我們?nèi)浹a自己欠缺的地方,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但是一旦對自己的學歷有了自卑情結,那么我們就不會在為了改變而犧牲玩樂和休閑的時間去努力,也就拿不出改變生活方式的勇氣,即便對現(xiàn)在的生活狀況不滿,也還是更愿意維持現(xiàn)狀。甚至還會用“如果我有高學歷我也很容易成功”之類的話來暗示自己。意思就是我只不過是被低學歷給埋沒了而已,其實真正的我是非常優(yōu)秀的。說到這里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想自己,對照著自省一下了。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的時候,哪些時候是激發(fā)了我們的自卑感讓我們逆流而上,而又有哪些時候我們用自卑情結給自己找了個借口,放任自己的墮落呢?優(yōu)越情結自卑情結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會出現(xiàn)另外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叫做“優(yōu)越情結”。反正在阿德勒這里,帶情結兩個字的都不是好詞兒。當一個人即沒有勇氣通過努力和成長去改變自己,又沒法接受無能的自己的時候。這個人就會用更加簡單方便的辦法來進行補償。他會表現(xiàn)的自己很優(yōu)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之中。一句話就是,越自負的人其實越自卑。比方說虛張聲勢,像是有的人大力的宣揚自己是權利的擁有者,他可能確實是一位領導,也可以是知名人士,他們通過宣揚自己的權利來顯示自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存在。還有虛報履歷或者過度追求名牌服飾都是屬于具有優(yōu)越情結的特點。借助外部的力量來抬高自己的人,終究是活在他人的價值觀之中,他過的是別人的人生。雖然我不懂時尚,但是10根手指全部帶滿戒指的人,與其說他是審美有問題,不如說他是強烈的自卑情結。還有,那些驕傲于自我功績的人,整天只談自己曾經(jīng)的輝煌業(yè)績的人,依然稱之為優(yōu)越情結,這樣的人恐怕同學們身邊都有。那你可能會問,驕傲于自己的功績是因為他過去確實很優(yōu)秀啊,這應該不算是虛假的優(yōu)越感吧?但阿德勒說,一個人但凡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自卑。因為如果真正的擁有自信的人是不會自大的。這樣做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秀,他擔心如果不這么做,周圍的人可能就會不認可自己。關于優(yōu)越情結最后還有一個較為復雜的例子。稱之為夸耀不幸。就是說那些津津樂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長史中各種不幸的人。他們借助自己的不幸來顯示自己的特別。在生病的時候,受傷的時候,失戀難過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利用它把自己變成特別的存在。更進一步是以自己的不幸當做武器,用來支配周圍的朋友、親人以及那些關心自己的人。其實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弱者是擁有非常大的特權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嬰兒,小嬰兒就是通過自己的弱勢來支配大人,并且還不受任何人的支配。而夸耀和利用自己不幸的人,不就是巨嬰嗎?當我們把不幸當做武器的時候,那我們就會永遠都需要不幸,不幸也就會與我們始終相伴。自己的人生無需與他人競爭剛才我們說,我們在自卑感的推動之下不斷的追求優(yōu)越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有點是,這里所說的追求優(yōu)越性,并不與他人的競爭。我們想象一個場景,在同一個平面上,即有人走在前面,也有人走在后面。雖然行走的速度各不相同,但始終都是在一個平面上。追求優(yōu)越性是對于自我的超越,而不是要比別人高出一等。我曾經(jīng)也在節(jié)目中提到過我們都習慣與周圍人的進行比較,這總是讓我們患得患失。像是一個乞丐不會嫉妒馬化騰這個月多賺了幾個億,但是隔壁的乞丐今天多要到了1塊錢就會讓他心生不爽。阿德勒也說,良好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只來自與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較。我們與所有人都同在一個社會,也同在一個平面之上。盡管性別、年齡、外貌,甚至是知識、能力、經(jīng)驗都不一樣,雖然不同但是平等。這些所謂的不同并不關乎善惡優(yōu)劣。有些人確實能力強,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但是我們都走在一個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并不是為了與誰競爭,價值只在于不斷的自我超越。如果我們只想做自己的話,那么就請從勝負競爭當中全身而退,因為競爭意識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阻礙。只要有競爭就一定有勝負。你會不斷的想,小明上了名牌大學,小剛進了大企業(yè),小軍找了這么漂亮的一個女朋友,而我自己確是這個鬼樣子。當我們和別人相比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那個比我好,或者我比這個好的想法,而自卑情結或者優(yōu)越情結也就隨之而來。這個時候對我們而言,其他所有人就都成了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只要身處競爭之中,即便我現(xiàn)在不是敗者,將來我也不想成為敗者,那我一刻都不能安心,為了不敗我必須一直獲勝。之所以很多人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卻依然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在他們眼中,整個世界到處都是自己的敵人。但是實際上,別人真的會這么關注我們嗎?會時時刻刻的盯著我們,虎視眈眈的尋找攻擊我們的機會嗎?根本就不是。哲人說,我有一位年輕的朋友,他少年的時候總是長時間的對著鏡子精致的打扮自己。于是他的奶奶跟他說:“你這么臭美干嘛?其實在意你的臉的就只有你自己?!睆哪侵?,他就活的輕松了許多。我們總會注意到自己的臉上長出了些許斑點,總覺得自己腿太粗腰太圓,發(fā)型不是很得體。而殘酷的事實卻是,我們對于別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這么重要,我們可能會因為衣服搭配得不好而尷尬一整天,但是別人壓根就不會注意到。甚至就算是我們在大街上倒立,也不會有幾個人正眼看我們一下。所以,從競爭中退出來,我們眼中的競爭對手都將變成伙伴,我們也無需生活在猜忌之中,環(huán)境將變的安全與舒適,人際關系的煩惱也會大大的減少。權力之爭在我們重新認識人際關系的過程當中,有一點是哲人特別指出的,是權力之爭。我們經(jīng)常因意見不一致而與別人發(fā)生爭執(zhí),其實爭執(zhí)一開始也許是對錯之爭,可是爭來爭去最后都變成了權力之爭。最終我們只不過是想通過獲勝來證明自己的力量。我們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認為自己是多么的正確,都不要以此去責難對方。在人際關系當中,一旦確信“我是對的”,那么很容易步入權力之爭的陷阱。也就是說“我是對的”這種堅信就意味著“對方是錯的”,最終就會演變成“所以應該聽我”的權力之爭。原本主張的對錯與勝負是沒有一點關系的。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對的,那么無論對方持什么樣的意見都應該無所謂。但是很多人就是試圖讓對方屈服。而還有很多人把承認自己的錯誤等同于承認失敗。因為有競爭意識,不想失敗,所以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結果就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其實承認錯誤,表示歉意,退出權力之爭,這一切根本也都不叫做失敗。再次強調,追求優(yōu)越性并不是通過戰(zhàn)勝他人來完成的,摘掉競爭的眼鏡之后才能專注于自我的完善??偨Y說了這么多,不知道您接收到了多少的有效信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覺得價值濃度很高,我自己在寫文案的時候也是在反復的閱讀,反復的思考。最后我們梳理下今天說到的內(nèi)容:1、能夠愉快的接納自己,是改變的前提,也是獲取幸福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自身的缺點,進而討厭自己,其實背后的動機是妥協(xié)、是不想改變,也是在逃避人際關系。2、人一切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的話,他并不會感受到孤獨,他的一切想法都是真理。我們常常受困于那些所謂的客觀事實,比方說相貌,身高,甚至是出身和學歷。但是這些煩惱都源于與其他人的比較。盡管這些客觀事實無法改變,但我們隨時都可以對其進行重新的解釋。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永遠都在我們自己手里,從未旁落。3、在個體心理學當中,自卑感并非是種貶義,它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正是因為我們想擺脫自卑感,追求優(yōu)越感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人人都有自卑感,因為我們都希望進步,都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狀態(tài)。4、我們需要警惕的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結。長時間以來,我們總把本沒有因果關系的事情給聯(lián)系起來,因為長的不好看,所以婚姻不幸福。因為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永遠都可以找到各種理由給自己開脫,這樣一來就變成了我們主動放棄了幸福與成功。自卑感會促使我們彌補自己的缺陷,而自卑情結則會讓我們有用不完的借口,放任自己的墮落。5、優(yōu)越情結,當一個人即沒有勇氣去改變,也沒有勇氣接受自己無能的時候,那他就會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補償,讓自己沉浸在虛假的優(yōu)越之中。有的人變得很自負,不斷的借助外部力量抬高自己。有的人不停炫耀自己曾經(jīng)的功績,希望以此獲得他人的尊重。甚至有的人不斷的夸耀自己的不幸,像嬰兒一樣用自己的弱勢來支配周圍的人,成為巨嬰。6、自己的人生無需與他人競爭,人與人之間有諸多的不同,外貌、能力、經(jīng)驗。雖然不同但是平等。我們都行走在同一個平面上,確實有人走在前面,但卻沒有人是走在我們上面。競爭意識會讓我們在意勝負,進而把所有人都變成敵人。很多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依然感受不到幸福,是因為他們身陷在無休無止的競爭當中。7、請小心自己掉入權力之爭的陷阱,不管我們認為自己是多么正確,都不要以此去責難他人。我是對的,很快就會演變成你是錯的,所以你要聽我的。對錯與勝負本沒有關系,但是很多人都試圖讓別人臣服于自己的對。即便我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也沒有什么不好,退出權力之爭并不是羞恥,執(zhí)迷于它才是失敗。解讀《被討厭的勇氣》4、原來你一直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哲人的主張是世界極其簡單,每個人都可以改變,并且人人都能獲得幸福。1、我們自覺世界混沌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井水常年18度,但是夏天喝感覺清涼,冬天感覺溫潤。我們同時生活在客觀世界與自己的主觀世界當中。2、阿德勒倡導目的論。我們都會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找到符合現(xiàn)在目的的因素。過去的意義是現(xiàn)在的自己所賦予的。不要被原因論、被過去所禁錮。3、能夠愉快的接納自己是自我改變的前提,也是獲取幸福的關鍵。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其實是逃避人際關系的借口。4、人的一切煩惱全部都來源于人際關系,哪怕是那些所謂的客觀事實,相貌、身高、出身、學歷。對于這些的不滿都來源與他人的比較??陀^事實雖無能立即改變,但我們可以對其重新解釋。5、自卑感是個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他指代一種希望進步,不斷追求理想中自己的狀態(tài)。自卑感是好事兒,但是自卑情結與優(yōu)越情結就是我們要小心的。自卑感會促使我們進步,而自卑情結則會讓我們放任自己的墮落。而當一個人即沒有勇氣去改變,也沒有勇氣接納自己的無能,那他就會陷入到優(yōu)越情結當中,表面上越自負的人,其實內(nèi)心中越自卑。6、自己的人生無需與他人競爭,所有人都在一個平面上行走,盡管有人走得比我們快,但絕沒有一個人走在我們上面。想明白這個道理,生活會變得異常的輕松。如果我們堅信自己是對的,那對方持怎么樣的觀點其實都沒有關系,我們別用自己的對去責難他人。對錯與勝負無關,不要陷入權力之爭。人生三大課題青年與哲人第二個夜晚的談話是圍繞著“人際關系”展開的。關于這一次對話,上期節(jié)目并沒有說完,我們今天就繼續(xù)。在阿德勒看來,我們需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課題,就是那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人際關系。他們分別是: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戀愛課題。這三個課題的復雜程度可以說是層層遞進的。第一、工作課題。不管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必須要與他人進行協(xié)作。哪怕你是一個人在家里寫東西的作者,也依然需要編輯、圖書印制和書店一系列人員的協(xié)作,這項工作才能成立。工作上的人際關系可以說門檻最低。因為大家都是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被捆綁在了一起,就算是不投緣但也必須合作。像是同事這樣的關系,在下班或者轉行之后很容易就變成沒有關系了。如果在這個課題上出現(xiàn)了問題,有人拒絕勞動或者不想上班,其實是為了逃避工作方面的人際關系。比方說應聘被拒絕,或者在工作中遭遇重大失敗,開始討厭上班。其實這些事情并非是討厭工作本身,而是討厭因為工作受到他人的批評和指責,被貼上沒有能力之類的標簽,更討厭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第二、交友課題。因為沒有了工作關系那樣的強制力,所以交友關系相對來說難以開始和發(fā)展。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在學?;蛘吖纠铮敁碛羞@樣場合的時候,構建關系其實相對容易。像我現(xiàn)在的朋友,基本都是原來的同學和現(xiàn)在的同事。但是要在學校和職場之外交到朋友,就比較困難。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又有多少可以稱得上知己的朋友呢?哲人說,他自己上高中的時候每天都是獨處,自己埋頭學習,并沒有朋友。而母親還因此去找老師談話,但是他的老師卻說,不用擔心,他是不需要朋友的人。老師的這番話反倒是給了哲人極大的勇氣。有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但真的如此嗎?熟人或者朋友的數(shù)量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價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關系的距離和深度。看來在哲人的價值體系當中,工作是必須的,不工作是在逃避工作課題,而朋友呢?其實很多人對于一個人的生活也是自得其樂,只要他們自己的內(nèi)心接受,依然可以平靜快樂的生活,并不影響幸福感。那我們隨時都可以交到好朋友嗎?哲人的回答是,當然可以。只要你改變了,周圍也會改變。不要等著別人發(fā)生變化,而是由你自己勇敢的邁出第一步。這聽起來有點追求異性的意思,不過也確實。拿出追女孩的行動力去交朋友,怎么會搞不定呢?只是對方值不值得成為我們的朋友。第三、愛的課題。從朋友到確定戀愛關系,很多在朋友之間被允許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許了。起碼不能再和其他的異性多來少去吧,不然戀人就會吃醋。像這樣距離近了,關系也深了。但是阿德勒卻完全不同意這樣束縛對方的做法,盡管在我們看來會有不忠的嫌疑。阿德勒說,當人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愛。就是既沒有自卑感,也無需炫耀優(yōu)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那如果想要束縛對方、支配對方,這就不再可能保持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也就不再是愛了。愛的課題分為戀愛關系和親子關系兩個階段的。因為戀人或者夫妻關系如果難以繼續(xù)還可以選擇分開,但親子關系則做不到了。如果說戀愛關系是浪漫的紅線,那么親子關系就是堅固的鎖鏈,而我們自己手中又只有一把小小的剪刀。親子關系的困難就在這里。哲人給我們的答案就是不能逃避,即便最終發(fā)展成需要用剪刀剪斷,再此之前也要去直面問題。人生的謊言如果我們回避人生的課題,阿德勒用了個很嚴厲的詞語“人生的謊言”。假如我們討厭張三這個人,我們總是說因為張三身上有讓人無法容忍的缺點。但其實并非如此,沒錯,目的論。我們先有了要討厭張三的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這個目的的缺點。如果想一想與戀人分手時候的情況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我們不喜歡對方了,那么對方的任何言行都會讓我們生氣。吃飯的方式讓我們不滿意,在家里散漫的姿態(tài)令我們生厭,甚至他睡覺時候的呼吸聲都讓我們不高興,盡管幾個月之前還不是這樣的。其實對方并沒有任何的改變,只是我們自己的目的變了而已。所以,一旦我們產(chǎn)生想要討厭對方的想法,就一定能找到對方的缺點,即使對方是一個圣人君子,我們也能夠輕而易舉的找到討厭他的理由。我們要告訴自己,不要設立這些種種借口來回避人生課題,我們要戳穿“人生的謊言”。那照這么說,我還不能討厭別人了?當然不是,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思緒,分清楚哪些是我們?yōu)榱擞憛捤业降睦碛?,而哪些又是真正令你無法原諒的錯誤。至于這段關系是要繼續(xù),還是就此結束,權利還是在我們自己手里的。把責任轉嫁給別人,通過歸咎于他人或者環(huán)境來回避自己人生的課題。就像我們之前聊到的患臉紅恐懼癥的女孩一樣,對自己撒謊,對周圍的人撒謊。而不去想是自己決定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必須要自己承擔責任和后果。阿德勒的這個觀點聽上去確實挺殘酷的。阿德勒并不用善惡來區(qū)分人生課題或者是人生謊言,我們需要談的既不是善惡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僅僅只是“勇氣”的問題。又回到了之前節(jié)目中所提到的一句話“關鍵不在于被給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給予的東西”。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我們是用自己的手來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我們有這個力量,也需要這樣做的勇氣。哲人與青年第二個夜晚的談話到此也就結束了。話題從一切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開始,到需要有勇氣選擇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結束。其中涉及了自卑感、自卑情結、不與他人競爭、人生三大課題以及人生的謊言這一些尖銳的話題。自由第三個夜晚的談話,青年將在哲人的啟發(fā)當中進一步的體會自己與他人的人際關系。他們的話題從自由開始。究竟怎么才能得到自由呢?一提到自由,很多人都會想到金錢。有一句話說“貨幣就是被鑄造的自由”想想還是蠻有道理的哈。有了足夠的錢,就再也不用看單位領導的臉色了,班也不用上了,想干嘛干嘛,那我不就是自由了嗎?我們的社會夸大了對金錢的渴望,那對于金錢所能換來的幸福也同樣是被夸大了。哲人說,就算擁有了巨額的財富,但是卻找不到愛人,沒有真正的朋友,家庭也不和睦,而這些煩惱靠金錢并不能消除,擁有物質財富這并非是真正的自由。巨額的財富到底能不能帶來自由,我不知道。暫時我是沒辦法獲得花不完的錢,那我們就暫且相信哲人所說的吧。那既然所有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那令我們感覺不自由的,那些束縛也同樣來自于他人。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阿德勒告訴我們,請放下對于認可的追求。比如說是父母,長輩,朋友,同事或者是領導。我們想要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就不得不聽從他們的建議。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都有這樣被認可的欲望?像是書中的青年,就因為沒有從事父母希望的工作,與父母的關系不愉快而倍感苦惱。我們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為長輩們的催婚,匆匆的結婚生子。為了得到領導的認可,加班熬夜,飯桌擋酒,領導的一句肯定比自己的身體健康還要重要。這一切不自由的選擇,都是對于他人認可的追求,是在滿足別人的期待。我們?yōu)槭裁捶且玫絼e人的認可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通過別人的表揚能消除我們的自卑感,增加自信心。那我們來舉個例子想想吧,假如在單位,地上有垃圾你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里。但是周圍的人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或者就算注意到了也沒有人肯定你的行為,那你還會繼續(xù)這樣做嗎?很多同學都會說,這樣的小事兒無需他人表揚,這是我們內(nèi)心中自然的善惡。我看到垃圾還是會撿的。那好,這個厲害關系或許太輕了,那你在想。如果你撿到了1千塊錢。上交給了單位,單位找到了丟錢的同事歸還了這筆錢,但是沒有任何人表揚你的行為,丟錢的人也沒有表達對你的感謝。下次撿到錢你還會交給單位嗎?如果是撿到一萬呢?十萬呢?其中的沖突是不是就激烈了很多?本來拾金不昧與別人的感謝和表揚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是我們做了好事兒沒有得到贊譽就會覺得像是吃虧了一樣。做了好事能夠受到表揚,做了錯事應該受到懲罰。阿德勒是嚴厲的批評了這樣的賞罰式教育。因為這會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沒人表揚,我就不去做好事了。如果沒人懲罰,我也可以去做壞事。因為神在看著,所以要積德行善,那如果沒有神了,就可以無惡不作嗎?上帝不獎勵好孩子我曾經(jīng)在彩蛋的節(jié)目里講過一個故事,叫做“上帝不獎勵好孩子”。話說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主持兒童電臺,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有一天,一位叫做愛麗絲的6歲小女孩問他說:“我是一個好孩子,但是我弟弟是一個壞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我們9點上床睡覺,我每次都聽話,可是弟弟總哭鬧,總是在得到一個蘋果之后才上床。我也想要蘋果,可是父母卻不給我。為什么壞孩子可以得到蘋果,而作為好孩子的我卻得不到呢?”這個問題難住了心理學家,他真誠的說,我很抱歉,現(xiàn)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知道答案了,我會第一時間告訴你的。一晃三年過去了,有天晚上,心理學家去參加一個婚禮?;槎Y上緊張的新郎把本該戴在新娘右手的戒指戴到了左手上,神父聰明的解圍說:“孩子,她的左手已經(jīng)完美無瑕了,你還是戴在她的右手吧。”心理學家聽了這句話之后,回到電臺,叫停了所有的節(jié)目,呼叫愛麗絲的名字,他說:“愛麗絲,你在嗎?你記得三年前的問題嗎?很抱歉你已經(jīng)9歲了我才有答案。希望你不要再為壞孩子得到蘋果而耿耿于懷,因為壞孩子得到了蘋果,而你得到了上帝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更好的自己。”在猶太教的教義當中有這么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人生的話,那誰還會為我們自己而活呢?”其實上述的一切都是為了說明,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一味的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就是活在別人的人生當中。講到這里,青年反駁哲人說,你這簡直就是一種要顛覆社會的論調啊,我們都有要別人認可自己的欲望。但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首先自己要先認可別人。而通過這樣互相的認可,我們才建立起了所謂的社會啊。為什么人們都想在工作當中出人頭地?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地位和名譽?這不就是一種希望被社會整體認可的欲望嗎?哲人說:那得到了認可之后就真的幸福了嗎?獲得了社會地位的人就一定感到自由嗎?要獲得別人的認可,手段無非就是滿足別人的期待,你覺得怎么好我就怎么來。但是如果工作的目標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那工作應該會變得相當痛苦吧。哲人接著說:你可能會感到意外,事實上,來我這里接受心理輔導的人幾乎沒有任性的人,絕大大部分人都是煩惱于要滿足別人的期待,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課題分離阿德勒的觀點,并非是叫我們做一個任性自私的人,并不是讓我們旁若無人的肆意橫行。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我們追求認同,一味的滿足別人的期待,按照別人眼中的認可來決定自己的選擇。那么這些選擇的后果是由誰來承擔呢?滿足父母的期待,選擇不喜歡的工作,那今后早九晚五哭喪著臉去上班的人是誰呢?滿足長輩的期待,草草結婚生子,與一個自己不愛的人走完余生,今后在家庭關系中備受煎熬的人是誰呢?滿足領導的期待,加班、熬夜、應酬,今后承擔身體病痛的人又是誰呢?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那么這就是誰的課題。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與誰結婚何時結婚也是我們自己的課題,在努力工作與保持身體健康當中找到那個平衡點更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自己的課題自己做主。基本上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所干涉。這應該算是網(wǎng)上“關你屁事兒和關我屁事兒”的終極形態(tài)。也是本書我最喜歡最受用的觀點。課題分離。這個概念不難理解吧?再重復一次。誰承擔某種選擇的結果,那就是誰的課題。把我們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分離開來,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對于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也無需理會,僅此而已。怎么樣?課題分離是不是聽起來干凈利落,但是仔細想想還是難以執(zhí)行下去。像這樣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嚴格的劃清界限的生存方式,在倫理和道德上能說得通嗎?別人因為擔心自己而伸出的援手也粗暴的推開說不許干涉我,這不是踐踏別人的好意嗎?還有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要如何處理呢?學習明顯是孩子自己的課題,那作為父母的在孩子不學習的時候難道放任不管嗎?這些疑問在課題分離的觀點之下要如何解釋呢?關于課題分離的展開,以及第三個夜晚哲人與青年的其他談話,我會在下期節(jié)目為你分享??偨Y1、我們需要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課題,有三個:工作課題、我們不管從事什么樣工作都要與他人發(fā)生協(xié)作,當我們逃避工作課題的時候,并非是單純的不想上班,而是逃避工作當中的人際關系。交友課題,朋友并非越多越好,數(shù)量其實沒有多大的價值,關系的距離和深度才是需要我們思考的。愛的課題,當感覺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愛,這是一種既不自卑也無需炫耀的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愛的課題分為戀愛關系和親子關系。一個是浪漫的紅線,一個是堅固的鎖鏈。就算我們要結束愛的關系,在此之前也一定要直面問題。2、人生的謊言,不要把責任轉嫁給他人,通過歸咎與他人或者環(huán)境來回避自己人生的課題,是我們自己決定了生活方式,那就要承擔責任和后果。我們有這個力量,也需要有這樣做的勇氣。3、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當中,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做了好事應該受到獎賞,而做了壞事就要受到懲罰。因為神再看,所以我們要積德行善,但是如果沒有神,世人就可以無惡不作嗎?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一味的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就是活在別人的人生當中。4、課題分離,對于某種選擇,誰為這個選擇的最終結果負責,那這就是誰的課題。干涉甚至負擔別人的課題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沉重而痛苦。丟開別人的課題,并且拒絕別人的干涉,我們的人生會變得異常的輕松。解讀《被討厭的勇氣》5、自由就是“關你屁事”本期節(jié)目的文案有6600字,我大約會用25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前情回顧我們先簡單的回顧一下,哲人與青年第三個夜晚的談話之前都說了些什么,講到了兩個話題:1、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既然所有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那些讓我們感覺不自由的束縛也同樣來源于他人。絕大多數(shù)人都有想要得到別人認可的欲望,需要在別人的認可當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種種不自由的選擇背后,其實我們已經(jīng)活在了他人的期待當中。我們從小到大都覺得做了好事兒就應該受到表揚,干了壞事兒就要接受懲罰。但這會造成錯誤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沒有人表揚就不去做好事兒了,沒有人懲罰我也可以去做壞事兒。請堅定的的告訴自己,我是為了自己而活。我無需滿足別人的期待,別人也無需滿足我的期待。2、課題分離。當我們?yōu)榱藵M足他人的期待,做下了不自由的選擇之后,選擇的結果是誰在承擔呢?當然是我們自己,那么由誰承擔選擇的結果,這個課題就是誰的。自己的課題自己做主。基本上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是因為我們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所干涉。所以請做到課題分離,人生會變得異常輕松。課題分離的這個概念非常的清晰明了,但是這樣類似于網(wǎng)上“關你屁事兒和關我屁事兒”的頂配版論調,真的能夠實踐的下去嗎?上期節(jié)目的結尾我們留下了幾個對于課題分離的質疑。父母與孩子,學習是孩子的課題,那當孩子不愿意學習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放任不管嗎?對于別人對自己善意伸出的援手難道也粗暴的推開說不要干涉我嗎?這不是踐踏別人的好意嗎?父母與孩子的課題分離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課題分離。孩子不愛學習,最終對此承擔后果的還是孩子自己。就算父母再怎么背負孩子的課題,他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個人,作為父母,我們沒有辦法替他上大學,找工作,替他結婚生子過完一生,甚至就連單純的陪伴一生都做不到。同樣的,孩子也并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的。哲人說:世上的父母總是說“為你著想”之類的話。但是,父母的行為有時候明顯是在滿足自己的面子、虛榮或者是支配欲望。而孩子能觀察到其中的欺騙性,也會因此反抗。面對孩子自己的學習課題,并不是要父母放任不管。所謂放任,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阿德勒的主張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礎上加以守護,需要建立一種互相信賴的關系,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幫助和鼓勵。那就學習而言,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他自己的課題,他要為此承擔所有后果,并且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隨時都準備好給予幫助。有這樣一句諺語:我們可以把馬兒帶到水邊,但是卻不能強迫馬兒喝水。如果沒有激發(fā)出孩子自主學習的愿望,對他強硬的施加干涉,那么必然遭遇強烈的反抗,很常見的青春期叛逆少年都是這樣的情況。問題孩子的5個階段在這本書的續(xù)作,也就是勇氣兩部曲的第二部《幸福的勇氣》當中,哲人就把問題孩子的行為分成了5各階段。其實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后都隱藏著某種目的。我簡單的說一下,算是對節(jié)目的擴展。第一階段,稱贊的需求。孩子的目的是獲得表揚,他們并非是在做好事兒,只不過是在做能夠獲得表揚的事情。他們的世界觀是沒有表揚就不做好事兒或者沒有懲罰就做壞事兒。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尋求別人的認可。第二階段,引起關注。如果孩子沒有辦法獲得表揚,那么更進一步,我得不到表揚也沒有關系,反正我要與眾不同。于是,他們開始通過干壞事兒來引起關注。比起自己被無視,被批評要好得多。第三個階段,權力斗爭。就是反抗,開始謾罵挑釁父母或者老師,有的脾氣暴躁,行為粗魯,甚至去抽煙、盜竊,肆意破壞規(guī)矩。這已經(jīng)是典型的問題孩子了。他們就是要通過不順從來發(fā)起權利斗爭,以此來證明自己,獲得特別的優(yōu)越感。第四個階段,復仇。如果當所有人都對我失望,都不愛我的話,那索性就來憎恨我吧。進入復仇階段的孩子不會受到任何人的稱贊了,周圍正常的同學朋友也開始敬而遠之,他們漸漸陷入孤立的境地。但他們依然通過被憎恨來與其他人保持一種聯(lián)系。讓其他人在憎恨的情緒當中關注自己。他們的目標也許并不是做壞事兒,而是不斷的做你討厭的事情。他們通過傷害自己或者貶低自己的價值來控訴說我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父母自然會十分擔心并且萬分痛心,而這樣對孩子來說,復仇就成功了。第五個階段,證明無能。當周圍的人對自己憎恨都沒有的時候,自己已經(jīng)沒有辦法成為特別的存在了。那么他會用行動告訴所有人,不要再對我有所期待,因為我很無能,放棄我,不要再管我。到了這個時候,父母、老師越想去管他,他們就會用越極端的方式證明自己的無能。要改變他們將非常的困難。在沒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課題需要自己承擔責任的時候,對孩子的賞罰教育,會讓孩子只想要別人的表揚,不斷的尋求他人的關注。如果對他們強硬的加以干涉,則會激起孩子權利斗爭的欲望,進而讓其進入復仇的階段。所以,即便是父母與子女這般親密的關系也同樣要劃清界限,正因為是家人,才更有必要有意識的去分離課題。更有必要讓孩子承擔起自己的課題。拒絕別人對自己的干涉那當我們作為孩子的時候,如果父母對我們強加干涉呢?比如說對我們的工作選擇或者戀愛對象激烈的反對,父親大發(fā)雷霆,母親痛哭流涕,甚至要和你斷絕親子關系呢。哲人竟然說,你根本就不用在意。關于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而別人如何評價我們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我們根本就無法左右。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的視線,所以才會不斷的尋求認可,把本應該是別人的課題看成自己的課題。之前提到那位奶奶所說的“在意你臉的其實只有你自己”。這句話其實一語道破了課題分離的核心??吹侥隳樀乃嗽趺聪?,那是別人的課題,我們無法左右。雖然這樣說,我們從理性上確實可以接受,但是從感性上還是覺得這樣的論調太冷酷無情。應用題—“上司的刁難”哲人又舉了個例子說,假設你正苦惱于公司的人際關系。有一個毫不講理的上司一遇到事情就對你大發(fā)雷霆。無論你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他的認可。那你該怎么樣呢?首先,我們明確工作的目的并非是用來討領導的歡心。如果上司無理由的討厭我們,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去迎合他。如果我們覺得上司疏遠就無法工作的話,那就是人生的謊言。像這樣說的人只是搬出上司來做“干不好工作”的借口,就像是患臉紅恐懼癥的女孩一樣,是我們自己需要一個討厭上司的存在。如果我們以目的論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那就是因為我不想工作,所以制造出了一個討厭的上司,或者是因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無能,進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投資合同:甲方投資乙方公司的投資金額、股權比例等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包車保險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版地下綜合管廊安全防護質量保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30萬噸礦砂船船舶維修保養(yǎng)及配件供應長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專業(yè)環(huán)保印刷保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網(wǎng)絡直播平臺運營與分成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環(huán)保搬運承包項目合同3篇
- 解除2025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衍生品開發(fā)及銷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服裝品牌管理公司員工勞動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中國高純生鐵行業(yè)政策、市場規(guī)模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語試題匯編:完形填空(學生版)
- 2025年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各街道辦事處招聘9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中試部培訓資料
- 硝化棉是天然纖維素硝化棉制造行業(yè)分析報告
- 央視網(wǎng)2025亞冬會營銷方案
- 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豎式計算題100道
- 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全套教學課件
- 屋頂分布式光伏發(fā)電項目施工重點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 胃鏡下超聲穿刺護理配合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基礎練(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