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_第1頁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_第2頁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_第3頁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_第4頁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

校準指南山西省交通基本建設工程質(zhì)量監(jiān)督站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

校準指南山西省交通基本建設工主要內(nèi)容計量基礎知識測量不確定度計量校準實施計量技術管理土工儀器儀器集料儀器設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現(xiàn)場檢測儀器其他常用儀器的檢查校準方法計量/校準管理主要內(nèi)容計量基礎知識土工儀器儀器校準方

定校

準土工電子天平,測力環(huán),百分表,高溫爐,分析天平土工篩,烘箱,液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電動擊實儀,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CBR測試裝置,比重瓶,杠桿壓力儀,承載板及測力裝置,表面振動壓實儀,自由膨脹率測定裝置集料電子天平,游標卡尺,壓力機,秒表標準篩,搖篩機,烘箱,規(guī)準儀,壓碎值試驗儀及金屬量筒,洛杉磯磨耗機及鋼球,容量筒,加速磨光機,擺式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李氏比重瓶,砂當量儀,細集料棱角性測定儀,葉輪攪拌機,測長儀及配件巖石壓力機,游標卡尺,電子天平電動切石機,砂輪磨平機,低溫試驗箱,烘箱,抽氣設備水泥電子天平,標準恒溫恒濕養(yǎng)護箱,電動抗折試驗機,恒應力壓力機,高溫爐透氣比表面積儀,負壓篩析儀,水泥凈漿攪拌機,標準稠度與凝結(jié)時間測定儀,雷氏夾,沸煮箱,膠砂攪拌機,振實臺,水泥膠砂流動度測試儀,量水器,試模水泥混凝土、砂漿千分表,壓力機,干縮養(yǎng)護箱,游標卡尺,鋼直尺標準養(yǎng)護室,水泥混凝土攪拌機,振動臺,抗折試驗夾具,坍落度儀,含氣量測定儀,混凝土貫入阻力儀,混凝土滲透儀,容量筒,劈裂試驗夾具,水泥砂漿攪拌機,水泥砂漿稠度儀,水泥砂漿分層度儀,比長儀,各類試模水、外加劑分析天平,壓力機酸度計,烘箱,混凝土貫入阻力儀,含氣量測定儀,陽極極化儀或鋼筋銹蝕測量儀,玻璃器皿量具無機結(jié)合料穩(wěn)定材料壓力機,電子天平,分析天平,高溫爐,應力環(huán),百分表電動擊實儀,路面材料強度儀,標準養(yǎng)護室,烘箱,電爐,負壓篩析儀,Blaine透氣儀,無側(cè)限試模瀝青電子天平,分析天平,標準溫度計,針入度標準針,真空減壓毛細管粘度計,秒表,恒溫水槽,薄膜烘箱自動針入度儀,烘箱,低溫延度儀,軟化點儀,閃點儀,標準粘度計,比重瓶,濾篩(),電極板,標準篩,電爐,冰箱瀝青混合料電子天平,馬歇爾穩(wěn)定度儀、恒溫水槽,壓力表瀝青混合料拌和機,馬歇爾自動擊實儀,車轍試驗機,烘箱,瀝青全自動抽提儀(或燃燒爐),標準篩,搖篩機,輪碾成型機,最大理論密度測定儀,真空負壓裝置,路面材料強度測試儀,紅外線測溫儀,探桿測溫儀,試模鋼筋(含接頭)萬能材料試驗機,游標卡尺彎曲裝置,標距打點機路基路面電子天平,全站儀(或經(jīng)緯儀、測距儀),水準儀,鋼尺環(huán)刀,灌砂筒,彎沉儀,直尺、連續(xù)式平整度測試儀,摩擦系數(shù)測試設備,構造深度測試儀,路面滲水儀,承載板,坡度尺地基基礎、基樁水準儀,壓力機,承載板及測試裝置,靜力觸探儀,動力觸探儀,基樁動測儀,超聲波檢測儀結(jié)構混凝土回彈儀,壓力機碳化深度測量裝置,鋼筋位置及保護層測定儀,非金屬超聲波檢測儀,裂縫測量裝置說

明校準器具(標準溫度計、標準砝碼、秒表、游標卡尺、通止規(guī)等)應依法檢定;校準目錄中的部分儀器設備或其中某個參數(shù)(如:力、位移等),如不具備校準條件或校準能力,應委托專業(yè)機構檢定/校準;沒有檢定規(guī)程和校準方法的儀器設備,實驗室可按照規(guī)定自行編寫校準方法進行校準或通過比對的方式進行確認。公路工程主要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檢定\校準分類表檢定校準土工電子天平,測力環(huán),百分表,高溫爐,類別

校準/檢查設備校準器具(物質(zhì))備注土工土工標準篩、電熱鼓風干燥箱、液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電動擊實儀、路面強度材料試驗儀、土工環(huán)刀、CBR試驗裝置電子天平(0~2000g/0.01g);電子秤(0~15kg/1g);電子秤(量程不小于200kg/0.1kg);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鋼直尺;(0~500mm/1mm);鋼卷尺(0~3m/1mm);四等標準量塊一組;橡膠硬度計;專用通止規(guī)(9.50mm~9.58mm);秒表(分度值0.1s);專用通止規(guī)(3±0.025、4±0.025、5±0.025、10±0.025)mm;標準溫度計(0~50℃/0.1℃);標準溫度計(分段滿足0~200℃/0.1℃);標準溫度計(0~400℃/2℃);標準溫度計(0~200℃/1℃);紅外線測溫儀(0~200℃/1℃);溫度巡檢儀(至少4個探頭/分度值0.1℃)。集料標準篩,針片狀規(guī)準儀,壓碎值試驗儀,洛杉磯磨耗試驗機,加速磨光機,砂當量儀,細集料棱角性(流動時間法)測定儀,容量筒電子天平(0~2000g/0.01g);電子秤(0~15kg/1g);電子秤或磅秤(0~50kg/5g);萬能角度尺(分度值2′);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游標卡尺(0~500mm/0.02mm);橡膠硬度計;鋼直尺(0~500mm/1mm);鋼卷尺(0~3m/1mm);秒表(分度值0.1s);轉(zhuǎn)速測定儀(0~9999r/min,分度值1r/min);手提拉力測試儀(不小于1000N/Ⅰ級精度);專用通止規(guī)(0.9~.1mm)。水泥及水泥混凝土、砂漿透氣比表面積儀,水泥負壓篩析儀,水泥凈漿攪拌機,量水器,水泥標準稠度與凝結(jié)時間測定儀,雷氏夾,雷氏沸煮箱,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水泥膠砂振實臺,水泥膠砂流動度測試儀,標準養(yǎng)護室,水泥混凝土振動臺,坍落度測定儀,混合式氣壓法含氣量測定儀,混凝土貫入阻力儀,水泥混凝土抗透儀,水泥砂漿攪拌機,水泥砂漿稠度儀,水泥砂漿分層度儀,水泥混凝土試模、砂漿試模電子天平(0~2000g/0.01g);分析天平(0~100g/0.0001g);電子秤(0~15kg/1g);電子秤或磅秤(0~50kg/5g);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鋼直尺(0~200mm/1mm);鋼直尺(0~1000mm/1mm);直角尺(0~300mm/1mm);鋼卷尺(0~3m/1mm);內(nèi)徑千分尺(0~250mm/0.01mm);高度尺(0~600mm/0.02mm);專用塞尺(攪拌機校準用1~4mm);轉(zhuǎn)速測定儀(0~3000r/min,精度1r/min);秒表(分度值0.1s);300g標準砝碼;標準量塊(直徑60mm厚14.7mm和15.3mm);移液管(10mL);容量瓶(100mL);刻度移液管(10mL/0.1mL);標準溫度計(0~50℃/0.1℃);標準濕度計;測振儀(二級精度);0級刀口直角尺及配套塞規(guī);0級刀口平尺及配套塞規(guī);鋼水平尺及塞尺;水泥細度標準樣;流動度標準樣。校準器具(物質(zhì))配置一覽表類別校準/檢查設備校準器具(物質(zhì))備注土工土工標準篩、電類別

校準/檢查設備校準器具(物質(zhì))備注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瀝青針入度儀,瀝青延度儀,瀝青軟化點儀,克利夫蘭開口杯閃點儀,瀝青標準粘度計,瀝青混合料拌和機,馬歇爾自動擊實儀,馬歇爾穩(wěn)定度儀,輪碾成型機,車轍試驗機,瀝青全自動抽提儀,馬歇爾試模,恒溫烘箱電子天平(0~2000g/0.01g);電子秤(0~15kg/1g);電子秤(量程不小于200kg/0.1kg);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鋼直尺;(0~500mm/1mm);鋼卷尺(0~3m/1mm);四等標準量塊一組;橡膠硬度計;專用通止規(guī)(9.50mm~9.58mm);秒表(分度值0.1s);專用通止規(guī)(3±0.025、4±0.025、5±0.025、10±0.025)mm;標準溫度計(0~50℃/0.1℃);標準溫度計(分段滿足0~200℃/0.1℃);標準溫度計(0~400℃/2℃);標準溫度計(0~200℃/1℃);紅外線測溫儀(0~200℃/1℃);標準瀝青混合料;溫度巡檢儀(至少4個探頭/分度值0.1℃)。其他灌砂筒,貝克曼梁彎沉儀,擺式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直尺,酸度計,玻璃器皿,工作溫度計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鋼直尺(0~1000mm/1.0mm);鋼直尺(0~500mm/1.0mm);鋼卷尺(0~5000mm/1mm);專用通止規(guī)(10±0.1mm,15±0.1mm);200g標準砝碼;電子天平(0~2000g/0.01g);電子天平(0~200g/0.001g);壓力標尺(0~5000g/1g含三角架);砝碼一套(M2級/g);橡膠硬度計;pH值標準物質(zhì)(鄰苯二甲酸氫鉀、混合磷酸鹽、硼砂);標準溫度計(0~50℃/0.1℃);標準溫度計(分段滿足0~200℃/0.1℃);標準溫度計(0~400℃/2℃);標準溫度計(0~200℃/1℃);恒溫裝置。工具設備電動脫模器,水泥混凝土攪拌機,水泥砂漿攪拌機,取芯機,環(huán)刀取土器。三用游標卡尺(0~300mm/0.02mm);秒表(分度值0.1s);電子秤或磅秤(0~50kg/5g);專用塞尺(1~4mm);轉(zhuǎn)速測定儀(0~9999r/min,分度值1r/min)。校準器具(物質(zhì))配置一覽表(續(xù)前頁)類別校準/檢查設備校準器具(物質(zhì))備注瀝青及瀝青針入度儀電熱鼓風干燥箱顯示器示值校準:從室溫開始設置控制器溫度值,以10℃的倍數(shù)為溫度級,每級溫度穩(wěn)定時間不少于30min,用標準溫度計測定電熱鼓風干燥箱內(nèi)部溫度并記錄,同時記錄數(shù)顯裝置溫度值,作出二者之間的對比曲線或建立電熱鼓風干燥箱數(shù)顯溫度值與標準溫度計讀數(shù)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溫度控制穩(wěn)定性校準:將電熱鼓風干燥箱溫度分段設置為65℃、105℃、175℃,待溫度穩(wěn)定后,三小時內(nèi)每小時隨機觀察一次讀數(shù),每次讀數(shù)偏差不超過設定值±3℃為溫度控制穩(wěn)定性合格。電熱鼓風干燥箱顯示器示值校準:從室溫開始設置控制器溫度值,以設定植(℃)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標準溫度計實測值(℃)1929415263748596105115126137147158166177188199208設定植(℃)203040506070809010011012液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圓錐儀下沉時間的校準:使用秒表,記錄所經(jīng)歷的時間,平行測定三次,取平均值。(5±0.1)s圓錐儀的質(zhì)量校準:用電子天平稱量圓錐的質(zhì)量,重復三次,取平均值。(76±0.2)g或(100±0.2)g圓錐儀角度校準:用萬能角度尺測量圓角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30±0.2)o圓錐儀錐尖磨損校準:新購圓錐儀后,用游標卡尺測量錐高,記錄初始高度,校準時使用同樣的方法實測錐高,計算錐尖磨損高度值,重復三次,取平均值。(≤0.3mm)下沉深度測量誤差校準:在0~22mm范圍內(nèi),設定5、10、15、20mm四個校準點,用標準量塊校準,每一點重復三次,取平均值。誤差計算公式為:誤差值=︱量測值-標準值︱/標準值×100%。(不大于2%)液塑限聯(lián)合測定儀圓錐儀下沉時間的校準:使用秒表,記錄所經(jīng)歷的圓錐儀角度校準也可以使用投影的原理用量角器進行測量圓錐儀角度校準也可以使用投影的原理用量角器進行測量電動擊實儀錘質(zhì)量校準:取下?lián)魧嶅N及導向桿放置在電子天平上準確稱量,調(diào)整其配重,使錘質(zhì)量準確至要求范圍。輕型(2500±5)g,重型(4500±9)g錘落高校準:將擊實錘提升至起始高度位置處,用鋼直尺測量出擊錘底部至落點處的垂直高度即擊實錘落高,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輕型(300±2)mm,重型(450±2)mm擊實錘錘頭直徑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擊實錘錘頭直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50±0.5)mm擊實錘體的側(cè)母線與擊實筒內(nèi)壁的間隙校準:將擊實儀的定位銷調(diào)整到使用大型擊實筒處,安裝好大型擊實筒,將擊實錘體手動調(diào)整到擊實過程下端位置,然后手動轉(zhuǎn)動擊實筒,每轉(zhuǎn)動120°用塞尺測量擊實錘體的側(cè)母線與擊實筒內(nèi)壁的間隙,共測量三次,其間隙均應在2mm~2.5mm范圍內(nèi);小型擊實筒校準采用相同的方法。電動擊實儀錘質(zhì)量校準:取下?lián)魧嶅N及導向桿放置在電子天平上準確間隙擊實筒擊實錘使用塞尺(0.02mm))間隙擊實筒擊實錘使用塞尺(0.02mm))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上升速率校準:將儀器升降臺調(diào)節(jié)至適當?shù)奈恢?、上升速率檔位設置為1mm/min,將百分表用支架、表夾等裝置固定,使表頭與上升盤接觸并調(diào)零,開啟上升按鈕,同時啟動秒表,當秒表顯示時間為5min時關閉上升按鈕,讀取百分表讀數(shù),計算上升速率,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蚣軝M梁、升降臺的水平度校準:將水平框尺分別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置于框架頂部,調(diào)節(jié)框架水平后,將水平尺以相同的方式放置在升降臺上,啟動上升按鈕,查看升降臺上升過程中是否水平,否則應進行維修處理。上升軸及貫入桿的豎直度校準:連接測力環(huán)、貫入桿,將上升臺升至與貫入桿接觸的位置,查看貫入桿與升降臺是否對中處于同一豎直線上,否則應予以維修處理。路面材料強度試驗儀上升速率校準:將儀器升降臺調(diào)節(jié)至適當?shù)奈恢肁=B可以使用A≠B維修AB橫梁測力環(huán)貫入桿箱體升降臺A=B可以使用A≠B維修AB橫梁測力環(huán)貫入桿箱體升降臺針片狀規(guī)準儀粒級(mm)4.75~9.59.5~1616~1919~26.526.5~31.531.5~37.5相應立柱間距(mm)17.1±0.930.6±1.242.0±254.6±369.6±482.8±5相應孔寬(mm)2.8±0.155.1±0.257.0±0.359.1±0.4511.6±0.5513.8±0.75相應的孔長(mm)17.1±0.930.6±1.242.0±254.6±369.6±482.8±5針片狀規(guī)準儀規(guī)格要求使用游標卡尺(量程不小于200mm,分度值0.02mm)校準即可。

針片狀規(guī)準儀粒級(mm)4.75~9.59.5~1616~1部位名

稱尺寸(mm)

試筒內(nèi)徑152±0.3厚度≥10壓柱壓頭直徑150±0.2底板上口內(nèi)徑172±0.5外徑182±0.5GB/T14685壓碎值試驗儀規(guī)格部位名

稱尺寸(mm)試筒內(nèi)徑150±0.3高度125~128厚度≥12壓柱壓頭直徑149±0.2壓桿直徑100~149壓柱總長100~110壓頭厚度≥25底板直徑200~220厚度6.4±0.2邊緣厚度10±0.2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壓碎值試驗儀規(guī)格壓碎值試驗儀用游標卡尺(量程不小于200mm,分度值0.02mm)和鋼直尺(量程不小于500mm,分度值1mm)進行校準符合上表要求即可。注意:金屬搗棒:直徑(10±1.0)mm,長(450~600)mm,端部加工成半球形。金屬筒:內(nèi)徑(112±0.2mm),高度(179.4±0.2mm),(JTGE42-2005壓碎值試驗。部位名稱尺寸(mm)試筒內(nèi)徑152±0.3厚度≥10壓洛杉磯磨耗試驗機自控程序與轉(zhuǎn)速校準:首先啟動電機運轉(zhuǎn)儀器查看計數(shù)器是否正確,然后停機,給計數(shù)器預置數(shù)值,啟動電機,到預置數(shù)值后能自動停機為合格;將計數(shù)器預置于500,開動電機,同時啟動秒表,轉(zhuǎn)動500轉(zhuǎn)停機時按下秒表,記錄轉(zhuǎn)動500轉(zhuǎn)所用時間,計算轉(zhuǎn)速,重復三遍,取平均值。(圓筒轉(zhuǎn)速為30~33r/min)圓筒尺寸校準:用鋼直尺測量圓筒外徑和外側(cè)長,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在開口處測量圓筒壁厚,計算圓筒內(nèi)徑和內(nèi)側(cè)長度。圓筒內(nèi)徑(710±5)mm,內(nèi)側(cè)長度(510±5)mm鋼球質(zhì)量、直徑校準:將鋼球洗凈烘干冷卻至室溫,用天平稱量每個鋼球質(zhì)量,同時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球直徑,每個球測量相互垂直的不同部位三點,取平均值。質(zhì)量為(390~445)g、直徑為(46.0~47.6)mm洛杉磯磨耗試驗機自控程序與轉(zhuǎn)速校準:首先啟動電機運轉(zhuǎn)儀器查看砂當量儀透明圓柱形試筒尺寸及刻度線校準:用游標卡尺量試筒的內(nèi)徑、外徑、高度及兩條刻度線距試筒底部距離,分別測三次,取平均值。外徑:40±0.5mm內(nèi)徑:32±0.25mm高度:420±0.25mm刻度線:n1=380mmn2=100mm配重活塞尺寸及配重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活塞的直徑、長度,用電子天平稱量配重塊的質(zhì)量,分別測三次,取平均值。桿長(440±0.25)mm,活塞底座直徑(25±0.1)mm,活塞配重(1000±5)g沖洗管尺寸:用游標卡尺測量沖洗管的內(nèi)徑和外徑,用專用通止規(guī)檢查流出口的孔徑,重復測三次,取平均值。外徑6±0.5mm;內(nèi)徑4±0.2mm;流出口孔徑(1±0.1)mm機械振蕩器振幅、頻率校準:人工將機械振蕩器推至最左端,對準振蕩器右邊緣在儀器平面上做一標記,然后將其推至最右端,用游標卡尺測量標記至振蕩器右邊緣間距離,即為振幅,頻率采用測速儀測定,重復測三次,取平均值。(振幅:203±1mm,頻率:180±2次/min),(注:可以采用人工記數(shù)的方法進行頻率校準)砂當量儀透明圓柱形試筒尺寸及刻度線校準:用游標卡尺量試筒的內(nèi)容量筒(容積升)規(guī)格型號容量筒尺寸(mm)筒壁厚度(mm)容量筒規(guī)格出處內(nèi)徑凈高1L108±1109±12.5JGJ/T70-20093L155±2160±22.5JTGE42-20055L186±2186±22.5GB/T50080-200210L205±2305±22.5JTGE42-200510L208±3294±52.0GB/T14685-200115L255±5295±53.0JTGE42-200520L355±5305±53.0JTGE42-200520L294±5294±53.0GB/T14685-200130L360±5294±54.0GB/T14685-2001容量筒技術一覽表容量筒容積校準:提前將容量筒、玻璃板和校準所要用到的水放到已經(jīng)恒溫的室內(nèi)(控制在20±2℃范圍內(nèi),至少12小時),稱取容量筒和玻璃板質(zhì)量;然后往容量筒內(nèi)裝滿水,同時記錄試驗用的水溫,用玻璃板緊貼筒口滑移排去多余的水和氣泡,擦干筒外壁水份后稱總質(zhì)量,重復上述步驟測定三次,計算容量筒容積,取平均值。10L及以下容量筒校準用感量1g的電子稱稱量,10L以上容量筒校準用感量5g的電子稱或磅秤稱量。

容量筒(容積升)規(guī)格型號容量筒尺寸(mm)筒壁厚度容量筒規(guī)格透氣比表面積儀漏氣檢查:在圓筒下端的錐體外部抹上一薄層活塞油脂或凡士林,并將圓筒插入壓力計上口端部,旋轉(zhuǎn)二周,使圓筒與壓力計嚴密接觸,然后用膠皮塞塞緊圓筒上口,抽氣使壓力計內(nèi)液面上升到上面刻度線,關閉活塞,觀察5分鐘,液面不下降,說明儀器不漏氣。粉料層體積的測定:將兩片濾紙沿筒壁放入透氣圓筒內(nèi),用直徑比透氣圓筒略小的送樣棒往下按直到濾紙平正地放到穿孔板上,然后裝滿水銀,用一薄玻璃板輕壓水銀表面,使水銀面與圓筒上口平齊,并保證在玻璃板和水銀表面之間沒有氣泡或空洞存在,然后倒出水銀,稱其質(zhì)量mA。從圓筒中取出一片濾紙,加入2.5~2.7g的標準粉(比表面積接近2800~4000cm2/g經(jīng)110℃±5℃烘干1小時,在干燥皿冷卻至室溫,準確值0.001g),再蓋上一片濾紙用搗器壓實,直到搗器的支承環(huán)與圓筒頂邊接觸為止。然后在圓筒上部空間加入水銀,同上方法使水銀與圓筒上口平齊,再倒出水銀,稱其質(zhì)量mB。試料層占有的體積用下式計算:

V=(mA-mB)/d(精確至0.001cm3)式中:V:試料層體積(cm3)

mA:圓筒內(nèi)未裝試料時,裝滿水銀時的重量(g),mB:圓筒內(nèi)裝有試料后,空余部分裝滿水銀時的重量(g),d:試驗溫度下水銀的密度(g/cm3)。以上操作進行三次,取平均值作為試料層體積值。透氣比表面積儀漏氣檢查:在圓筒下端的錐體外部抹上一薄層活塞油負壓篩析儀負壓校準:在篩析儀上安裝上試驗篩,并加上蓋子,打開儀器開關啟動儀器,調(diào)節(jié)加壓開關,查看儀器負壓能否達到4000~6000Pa,若達不到,應打開吸塵器,清理收集容器,同時查看密封是否完好。試驗篩修正系數(shù)校準:將水泥細度標準樣品烘干,在干燥器中冷卻后裝入干燥的密閉廣口瓶內(nèi),蓋上蓋子搖動2min,消除結(jié)塊。靜置2min后,用一根干燥潔凈的攪棒攪勻。稱取水泥細度標準樣品25g,精確到0.01g,測定其在試驗篩上的篩余百分數(shù)。每個試驗篩的標定應稱取兩個標準樣品連續(xù)進行,中間不得插入其它樣品試驗。兩個樣品結(jié)果的平均值為最終值,但當兩個樣品篩余結(jié)果相差大于0.3%時,應稱第三個樣品進行試驗,并取接近的兩個結(jié)果進行平均作為最終結(jié)果。試驗篩的修正系數(shù)按下式計算:

C=Fn/Ft式中:C:試驗篩修正系數(shù);Fn:標準樣品的篩余標準值(%);Ft:標準樣品在試驗篩上的篩余值(%)負壓篩析儀負壓校準:在篩析儀上安裝上試驗篩,并加上蓋子,打開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鍋尺寸校準:用內(nèi)徑千分尺在距鍋口50mm處的圓柱段測量攪拌鍋內(nèi)徑,每120o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深度尺測量攪拌鍋圓弧最低點至鍋口平面的距離,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內(nèi)徑(160±1)mm,深度(139±2)mm攪拌葉片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葉片總長度、有效長度、葉片寬度和葉片外沿直徑,分別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總長度:(165±1)mm,有效長度(110±2)mm,

總寬度(111.0~112.5)mm,外沿直徑(5.0~6.5)mm。葉片與攪拌鍋的工作間隙:人工運轉(zhuǎn)葉片,用專用塞尺檢測葉片與鍋壁之間的最小間隙是否為1.0~3.0mm,檢測點至少為不重復的6點,如果超出范圍,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葉片的上下位置來調(diào)節(jié),直到合格。程序控制:將控制器置于自動狀態(tài),啟動攪拌機,用秒表測量各階段所需時間,重復三遍,取平均值。低速(120±3)s,停(15±1)s,高速(120±3)s轉(zhuǎn)速測定:手動控制啟動攪拌機,分別在高速和低速下,采用轉(zhuǎn)速測定儀測定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轉(zhuǎn)速,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可以采用人工記數(shù)進行校準)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鍋尺寸校準:用內(nèi)徑千分尺在距鍋口50mm處160±1mm139±2mm間隙(2±1mm)202±1mm180±3mm間隙(3±1mm)160±1mm139±2mm間隙(2±1mm)202±1mm水泥標準稠度和凝結(jié)時間測定儀標準稠度試桿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標準稠度試桿的長度和直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有效長度(50±1)mm,直徑為(10±0.05)mm初凝、終凝試針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初凝、終凝試針的長度和直徑,重復三次,取平均值。長(50±1)mm,直徑為1.13±0.05)mm。終凝試針:長(30±1)mm,直徑為(1.13±0.05)mm,環(huán)形附件平面與針頭的距離為0.50mm滑動部分的總質(zhì)量校準:取下滑桿(包括指示標)分別裝上試桿、試針稱量滑動部分總質(zhì)量,重復三次,取平均值。(300±1)g圓模幾何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逐個測量試模上口內(nèi)徑、試模高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試模下口外徑(D)和厚度(a);用角度尺測量試模外壁與底邊的夾角(A)。計算底邊長(c),c=a/sinA,計算試模下口內(nèi)徑(d),d=D-2c,用同樣的方法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上口內(nèi)徑(65±0.5)mm,下口內(nèi)徑(75±0.5)mm,高(40±0.2)mm。試桿、試針垂直度校準:在滑動桿下端分別裝上試桿、試針,固定好后,在底座上放一玻璃片,取兩張白紙,中間夾一張復寫紙并放在玻璃片上。將試桿放下,使針頭與紙接觸,然后用手輕輕轉(zhuǎn)動試桿一周,此時針頭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圈。測量圓圈的直徑,扣除試針直徑后除以2即為試針的垂直度,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新制造的<1.0mm,使用中的試桿<2.0mm,試針<1.5mm。水泥標準稠度和凝結(jié)時間測定儀標準稠度試桿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試模試桿復寫紙試針圓圈的直徑減去試針直徑后除以2即為垂直度試模試桿復寫紙試針圓圈的直徑減去試針直徑后除以2即為垂雷氏夾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長度,沿指針長度方向取三點分別測量兩指針直徑,取平均值;環(huán)模的內(nèi)徑、高度、壁厚,繞周長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將游標卡尺固定在1mm處,看測量內(nèi)徑一端能否在雷氏夾環(huán)模開口縫通過,若不能通過為合格。(指針直徑:2.0±0.2mm,長度:150±1mm。環(huán)模內(nèi)徑:30±1mm,高度:30±1mm。壁厚:0.50±0.05mm,開口縫寬度不大于1mm)彈性限變校準:在雷式夾測定儀上測出雷式夾自由狀態(tài)下兩指針針尖間的距離A(應滿足(10±1)mm),然后將雷式夾一個指針的根部用金屬絲懸掛在雷式夾膨脹測定儀上,在另一個指針的根部掛上質(zhì)量為300g的砝碼,在左側(cè)標尺上讀數(shù)C,去掉砝碼后,再測一次兩指針的針尖距離B,重復三次,取平均值,B值與A值應相等。雷氏夾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長度,沿指針長度方向取三點分別測量300g砝碼xx2x=17.5±2.5mm,且當去掉砝碼后針尖的距離能恢復到砝碼前狀態(tài)即,為合格300g砝碼xx2x=17.5±2.5mm,且當去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攪拌鍋尺寸校準:用內(nèi)徑千分尺在距鍋口50mm處的圓柱段測量攪拌鍋內(nèi)徑,每120o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深度尺測定攪拌鍋圓弧最低點至鍋口平面的距離,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內(nèi)徑(202±1)mm,深度(180±3)mm,壁厚(1.5±0.5)mm攪拌葉片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葉片總寬、葉翅寬、葉翅厚和葉片總長,分別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葉片總寬135+0.63mm,葉翅寬(8±1)mm,葉翅厚(5±1)mm,葉片總長198mm攪拌葉片轉(zhuǎn)速校準:手動控制啟動攪拌機,分別在高速和低速下,采用轉(zhuǎn)速測量儀測定用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轉(zhuǎn)速,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低速:自轉(zhuǎn)轉(zhuǎn)速為(140±5)r/min,公轉(zhuǎn)轉(zhuǎn)速為(62±5)r/min;高速:自轉(zhuǎn)轉(zhuǎn)速為(285±10)r/min,公轉(zhuǎn)轉(zhuǎn)速為(125±10)r/min控制器程序校準:準確稱量一袋ISO砂后將其倒入砂桶,啟動自動工作程序,同時啟動秒表,記錄加砂時間及低速、停機、高速各階段所用時間,重復測試三次,取平均值。低速(30±1)s,同時自動加砂(30±1)s內(nèi)全部加完,高速(30±1)s,停機(90±1)s,再高速(60±1)s葉片與鍋底、鍋壁間隙校準:用專用塞尺檢查檢測葉片與鍋壁、鍋底之間的最小間隙是否在(3±1)mm之間,如果超出范圍,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葉片的上下位置來調(diào)整,直到滿足要求。(3±1)mm(圖示在前)行星式水泥膠砂攪拌機攪拌鍋尺寸校準:用內(nèi)徑千分尺在距鍋口50水泥膠砂振實臺振幅校準:將厚度為15.3mm的標準塊放在突頭與止動器之間時,凸輪應能自由轉(zhuǎn)動,并不接觸隨動輪;將厚度為14.7mm的標準塊放在突頭與止動器之間時,凸輪轉(zhuǎn)動應該會碰到隨動輪。振動頻率校準:啟動振實臺,同時用秒表計時,讀取振實臺振動60次的時間,同樣方法測量三次,取平均值。60次/(60±2)秒套??騼?nèi)部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套模長、寬、高及隔板厚度,各部位尺寸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長(160±0.1)mm、寬(132±0.4)mm、高(20±1)mm,隔板厚(6±0.1)mm自動控制器校準:開啟控制器啟動按鈕,檢查計數(shù)器是否靈活,控制器能否按照設定次數(shù)有效控制。水泥膠砂振實臺振幅校準:將厚度為15.3mm的標準塊放在突頭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儀圓盤桌面直徑、圓盤桌面和推桿總質(zhì)量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圓盤桌面直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電子稱稱量圓盤桌面和推桿總質(zhì)量,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直徑:(300±1)mm,

總質(zhì)量為(4.35±0.15)kg截錐圓模幾何尺寸校準:同水泥標準稠度儀圓模尺寸的校準。高度:60±0.5mm;上口內(nèi)徑:70±0.5mm;

下口內(nèi)徑:100±0.5mm;下口外徑:120±0.5mm。程序控制及跳動次數(shù)校準:開啟控制器啟動按鈕,同時按下秒表,檢查計數(shù)器是否靈活,跳動一個周期次數(shù)為25次,記錄跳動一個周期時間,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25

±1)s金屬棒尺寸校準:用鋼直尺測量金屬棒長度,用游標卡尺測量金屬棒直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直徑:20±0.5mm長度:200mm。流動度標準樣校準:把流動度試模放置在桌面中心,加料和搗實按GB/T2419-2005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用小刀由試模中間向兩側(cè)以接近水平的角度,刮去多余的試樣并抹平。拆模時,提取流動度試模要求很慢,豎直而不能扭動,以免標準樣粘附在試模上,拆模時間約為(10~30)s,如果有5g以上試樣粘附在試模上,試驗需重新做。測最大擴散直徑及與其垂直方向的直徑,以兩次的平均值表示流動度值,結(jié)果精確至1mm。試驗結(jié)束后,用小刀小心地把標準樣轉(zhuǎn)移至塑料布上,并稱質(zhì)量,標準樣質(zhì)量應在(610±5)g之間,在此質(zhì)量之外,說明搗實的太輕或太重,試驗應重做。同一次攪拌的標準樣混合物,流動度試驗應重復2次(試樣質(zhì)量在(610±5)g)。試驗前均需用潮濕棉布擦拭桌面和試模,重復試驗時將標準樣全部倒入鍋內(nèi),置于攪拌機上快轉(zhuǎn)15s,再進行流動度試驗。如果兩次流動度的試驗結(jié)果超過3mm時,則應該進行第三次試驗,取兩次相近的平均值結(jié)果。如果測得標準樣的流動度值與標準樣給定流動度相差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說明流動度測定儀的性能合格,否則為不合格,需重新安裝和校準。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儀圓盤桌面直徑、圓盤桌面和推桿總質(zhì)量校準:標準養(yǎng)護室控制器靈敏度檢查:溫濕度控制器能夠有效運行,溫度升到22℃應能控制降溫,到20℃時能停止;溫度降到18℃時應能控制升溫,到20℃時能停止。濕度低于95%時能控制加濕,達到設定值時能停止??刂破鱾鞲衅餍剩簩藴蕼囟扔?、標準濕度計置于測控傳感器探頭附近,每1小時記錄一次標準溫度計、標準濕度計讀數(shù),同時記錄溫濕度控制器上的數(shù)值,連續(xù)監(jiān)測2天,作出標準溫濕度計讀數(shù)與控制器顯示值的對比曲線或建立二者的數(shù)據(jù)對照比表,依此設定控制器數(shù)值。標準養(yǎng)護室溫濕度校準:預先在養(yǎng)護室內(nèi)大致設定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測點,養(yǎng)護室溫濕度穩(wěn)定后開始校準。校準時把標準溫度計、標準濕度計置于同一測點上,放置高度離地面約1米,放置時間不少于1小時,讀取標準溫度計、標準濕度計的溫度、濕度并記錄。然后換一個測點,如此反復直至五個測點全部校準完畢為一輪,每個測量值均為養(yǎng)護室的溫度及濕度測定值。標養(yǎng)室的溫度為(20±2)℃,相對濕度應大于95%標準養(yǎng)護室控制器靈敏度檢查:溫濕度控制器能夠有效運行,溫度升

北中南西東養(yǎng)護室

15342振實臺任一點溫度、濕度都必須滿足(20±2)℃,相對濕度大于95%要求各點振幅偏差不應超過平均值的15%

水泥混凝土振實臺振動臺面尺寸、平面度校準:用鋼卷尺測量振動臺面的尺寸,用鋼水平尺及塞尺檢查臺面的平面度,測量三處,取平均值。臺面尺寸偏差不應大于±5mm,臺面平面度誤差不應大于0.3mm振動振幅及振動頻率:用測振儀測振動臺空載時的振動頻率與振幅,測量時,應待振動臺振動平穩(wěn)后進行,測點布置在振動臺的四周邊,共4點(如圖所示),如不能同時測4點時,至少要同時測2點,先測1、2點,后側(cè)3、4點。四周測完后再測定空載時中心點的振動頻率與振幅,各點的振幅偏差不得超過平均值的15%,臺面中心點的振幅應為(0.5±0.02)mm,空載時振動頻率為(50±3)Hz試模固定的可靠性:將裝滿混凝土拌合物的試模放置在振動臺上予以固定,然后啟動振動臺,目測在振動成型過程中試模的固定情況,若試模無松動、無位移現(xiàn)象,則試模固定性良好。水泥混凝土振實臺振動臺面尺寸、平面度校準:用鋼卷尺測量振動臺含氣量測定儀量缽容積的校準:先稱量含氣量測定儀量缽及玻璃板(300mm×300mm)的總質(zhì)量m1,然后將量缽加滿水,測量水溫并記錄,用玻璃板沿量缽頂面平推,使量缽內(nèi)盛滿水而玻璃板下無氣泡,擦干缽體表面后連同玻璃板一起稱總質(zhì)量m2,兩次質(zhì)量差值(m2-m1)除以該溫度下水的密度即為量缽的容積。以上操作進行三次,取平均值。含氣量的校準:往量缽加滿水,并將校正管接在缽蓋下面的小龍頭端部,將缽蓋放在量缽上,用夾子夾緊,打開小龍頭,松開排氣閥,用注水器從小龍頭處加水至排氣閥出水口冒水為止,然后擰緊小龍頭和排氣閥,此時缽蓋和缽體之間的空隙被水充滿。用手泵向氣室充氣,使表壓稍大于0.1MPa,然后用微調(diào)閥調(diào)整表壓使其為0.1MPa。按下閥門桿1~2次,使氣室的壓力氣體進入量缽內(nèi),讀壓力表讀數(shù),此時壓力相當于含氣量0%。初始壓力刻度標定完后,將校正管接在小龍頭上端,通過校正管從量缽中吸水到量筒中,吸量為量缽的1%。當量筒中的水為量缽容積的1%時,關上小龍頭。打開排氣閥,使量缽內(nèi)壓力與大氣壓力平衡,再關上排氣閥,用手泵打壓,氣室壓力稍過初始壓力(0.1MPa)。調(diào)壓到表針指向初始壓力線,停5s,按閥門桿1~2次,待指針穩(wěn)定后讀數(shù),此讀數(shù)相當于含氣量1%。以同樣的方法可測得含氣量2%、3%、4%.....10%的壓力表讀數(shù)值,以上操作重復三次,求平均值。以壓力表讀數(shù)為橫坐標,含氣量為縱坐標,繪制含氣量與壓力表讀數(shù)的關系曲線,將此關系曲線貼在儀器上,并注明校準日期。含氣量測定儀量缽容積的校準:先稱量含氣量測定儀量缽及玻璃板(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水泥砂漿稠度儀錐體和滑桿總質(zhì)量校準:用天平稱錐體與滑桿的總質(zhì)量,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300±2)g試錐錐體尺寸校準:用高度尺測量錐體的高度,用游標卡尺測量錐體的直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高度(145±0.5)mm錐底直徑(75±0.5)mm盛樣容器尺寸校準:用三用游標卡尺測量盛樣容器高度和開口內(nèi)徑,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高度(180±0.5)mm開口內(nèi)徑(150±0.5)mm表盤刻度校準:調(diào)整齒條測桿使指針在刻度盤的零點,將高度尺量爪抬高到高度尺主尺刻度145mm以上。將高度尺立于適當?shù)钠脚_上,使高度尺量爪緊貼齒條測桿上端,記錄此時高度尺初讀數(shù),調(diào)整齒條測桿使下沉刻度盤顯示為1cm,移動高度尺量爪緊貼齒條測桿上端,記錄高度尺終讀數(shù),初讀數(shù)減去終讀數(shù)為測定值,依次類推,每1cm讀數(shù)一次,每次測定值偏差不得超過±0.5mm,全量程允許偏差也不得超過±0.5mm。水泥砂漿稠度儀錐體和滑桿總質(zhì)量校準:用天平稱錐體與滑桿的總質(zhì)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水泥混凝土等試模試模內(nèi)部尺寸校準:試模兩相對側(cè)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用游標卡尺在內(nèi)側(cè)板上沿對稱測量,立方體試模邊長在側(cè)板兩端分別測量,棱柱體試模長(用鋼直尺測量)在兩端側(cè)板的兩端測量,寬在兩邊側(cè)板兩端、中間分別測量;試模高度用深度尺測量,立方體試模高度在其每個邊中部測量,棱柱體試模高度端側(cè)板在中間測量,邊側(cè)板在兩端和中間取三個點測量。內(nèi)部尺寸誤差不應超出公稱尺寸的±0.2%,且不得超過±1mm;垂直度校準:垂直度應采用精度為0級刀口直角尺和塞規(guī)測量。試模側(cè)板各相鄰面的垂直度,應在其高度1/2處測量。側(cè)板與底板上表面的垂直度,應在側(cè)板長度方向1/2處測量。直角誤差不應大于0.3°平面度校準:平面度應采用精度為0級的刀口平尺和塞規(guī)進行測量,刀口平尺的長度,應大于立方體試模內(nèi)表面的對角線長度,在試模組裝前按封閉米字形布局進行測量。側(cè)板、端板、隔板的內(nèi)表面和底板上表面的平面度誤差為每100mm不應大于0.04mm,定位面的平面度誤差不應大于0.06mm組裝后縫隙校準:試模組裝后,用塞規(guī)測量試模各連接面的最大間隙。連接面的縫隙不得大于0.2mm,隔板與側(cè)板的縫隙不得大于0.4mm水泥混凝土等試模試模內(nèi)部尺寸校準:試模兩相對側(cè)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試模試塊側(cè)板端板隔板定位面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直接用試塊檢驗:試塊尺寸誤差不得超過公稱尺寸的±0.2%,且不得超過±1mm;直角誤差不應大于0.3°;平面度誤差為每100mm不應大于0.04mm。試模試塊側(cè)板端板隔板定位面還有一個簡單的辦法,直接用試塊檢驗瀝青針入度儀標準針、連桿及砝碼的質(zhì)量校準:用天平稱量,重復三次,取平均值。(100±0.05)g標準針與中心偏離度校準:將儀器放置平穩(wěn),調(diào)節(jié)儀器水平,把標準針插入針連桿下端并緊固,在底座上放置一玻璃片,取兩張白紙,中間夾一張復寫紙并放在玻璃片上,將針連桿放下,使針尖與紙剛好接觸,然后用手輕輕轉(zhuǎn)動一周,此時針頭在紙上劃出一個圓圈,用游標卡尺測量圓圈的直徑,其直徑的一半即為針與中心偏離度,重復三次,取平均值。最大允許值為2.0mm示值裝置校準:將標準針桿鎖定在適當位置,在基座和針桿之間分別放上1mm、5mm、10mm、20mm的標準量塊,調(diào)節(jié)升降裝置,使針桿與量塊頂部表面輕輕接觸,調(diào)整讀數(shù)為零,移去量塊,手托住標準針桿,啟動釋放裝置,使標準針桿與基座輕輕接觸,記錄儀器讀數(shù);重復三次,取平均值。若采用上述四個標準量塊校準超過誤差規(guī)定時,應加密校準點,并得到相應的修正因子。最大允許誤差為±0.1mm時控裝置校準:從針入度儀上取下標準針,將連桿鎖定,將釋放時間分別置于5s和60s兩檔,同時啟動秒表和釋放開關,當儀器顯示達到5s(或60s)的瞬間停止秒表,記錄秒表讀數(shù),重復進行三次,取平均值。最大允許誤差為±0.1s溫控器示值誤差校準:將標準溫度計與控制器探頭置于同一位置,以校準溫度為基準,自校準溫度-0.2℃開始(以0.1℃為級差至需要溫度+0.2℃,必要時可擴大校準范圍)設置控制器溫度值,每級溫度穩(wěn)定30min后,每10min讀取一次標準溫度計溫度值和顯示器溫度值,共讀取三次,取平均值;作出標準溫度計溫度值與控制器顯示溫度值之間的對比曲線或建立二者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瀝青針入度儀標準針、連桿及砝碼的質(zhì)量校準:用天平稱量,重復三

試桿復寫紙試針半徑即為偏離中心的差值,最大允許值為2.0mm復寫紙試針半徑即為偏離中心的差值,最大允許值為2.0m低溫延度儀長度測量裝置容許偏差:用鋼卷尺自0點起每隔250mm讀取一次測量裝置讀數(shù),直至全量程。全長及任一刻度到0點的允許偏差為5mm1.00±0.05cm/min速率校準:在起始點做標記,開始拉伸并按動秒表,20min時停止拉伸,用鋼直尺測量并記錄拉伸裝置移動距離,換算成速率,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5.00±0.25cm/min校準:在起始點做標記,開始拉伸并按動秒表,4min時停止拉伸,用鋼直尺測量并記錄拉伸裝置移動距離,換算成速率,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溫控器示值誤差校準:將標準溫度計與控制器探頭置于同一位置,以校準溫度為基準,自校準溫度-0.2℃開始(以0.1℃為級差至需要溫度+0.2℃,必要時可擴大校準范圍)設置控制器溫度值,每級溫度穩(wěn)定30min后,每10min讀取一次標準溫度計溫度值和顯示器溫度值,共讀取三次,取平均值;作出標準溫度計溫度值與控制器顯示溫度值之間的對比曲線或建立二者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溫度控制精度校準:按溫度誤差修正值準確調(diào)整控制溫度為5℃,待水浴溫度穩(wěn)定后,每10min分別測量水浴長度方向兩端和中間三點的溫度,共測量三次。同樣方法校準10℃、15℃、25℃三個溫度。

0.5℃試模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端模、側(cè)模厚度一次,試模組裝后用游標卡尺分別量取試模內(nèi)腔長、內(nèi)腔最窄處寬。低溫延度儀長度測量裝置容許偏差:用鋼卷尺自0點起每隔250m瀝青軟化點儀鋼球直徑及質(zhì)量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球直徑,用電子天平稱量鋼球質(zhì)量,分別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直徑9.50mm,質(zhì)量3.50±0.05g試樣環(huán)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試樣環(huán)上、下端內(nèi)徑及高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上端內(nèi)徑19.8±0.1mm,下端內(nèi)徑15.9±0.1mm,高6.4±0.1mm鋼球定位孔尺寸檢查:用專用通止規(guī)檢查鋼球定位孔的內(nèi)徑。

9.50+0.05~9.53+0.05mm支撐架距離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在兩試樣環(huán)下測量支撐架上試樣環(huán)底部到下支撐板的距離,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試樣環(huán)底部與下支撐板的距離應為(25.4±0.1)

mm,下支撐板距槽底應為(12.7~19.0)mm溫度示值誤差校準:在恒溫水浴槽中將標準溫度計與儀器傳感器探頭置于同一位置,在5℃~80℃(加熱介質(zhì)為蒸餾水)或80℃~157℃(加熱介質(zhì)為甘油)范圍內(nèi)均勻選取3個~6個測量點,當溫度達到測點溫度時,同時讀取標準溫度計讀數(shù)和儀器顯示溫度讀數(shù),各測點重復測量三次。作出標準溫度計溫度值與控制器顯示溫度值之間的對比曲線或建立二者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升溫速率校準:按JTJ052-T606試驗規(guī)程要求,玻璃杯加水,記錄起始水溫,啟動加熱設備同時開啟秒表,記錄時間3、8、13min時水的溫度,分別計算從第3min至第8min、第8min至第13min時的加熱速率,重復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5±0.5℃/min瀝青軟化點儀鋼球直徑及質(zhì)量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鋼球直徑,用電LΦD3×45°種類φD(mm)L(mm)甲

組通規(guī)101.44±0.01100±1止規(guī)101.76±0.01100±1乙

組通規(guī)152.20±0.02130±1止規(guī)152.60±0.02130±11、專用通規(guī)、止規(guī)應由硬化回火的不銹鋼制造,洛氏硬度為HRC58~HRC65;2、測量表面不得有銹跡、毛刺、黑斑、劃痕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優(yōu)于0.32μm;3、專用通規(guī)、止規(guī)的圓度、直線度優(yōu)于IT16級。LΦD3×45°種類φD(mm)L(mm)甲組通規(guī)1車轍試驗機試驗輪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檢測試驗輪的外徑、輪寬及橡膠層厚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外徑(200±4)mm,輪寬(50±1)mm,橡膠層厚度(15±1)mm試驗輪橡膠硬度校準:在20℃和60℃時,分別恒溫30min后,用橡膠硬度計垂直于橡膠輪外徑切線方向測量橡膠硬度,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20℃時為84±4,60℃時為78±2國際標準硬度試驗輪往返速率及行走距離校準:在室溫下啟動試驗機主機,試驗輪空運行數(shù)個行程,待試驗輪即將又運行至最左端時,同時啟動秒表,記錄在5min之內(nèi)試驗輪往返的碾壓次數(shù),計算運行速率;關閉試驗機主機,放下試驗輪,使之與試驗臺上平面保持10mm的直線距離,將滑動板手動移至最左端,對準試驗輪的中心線,在試驗臺側(cè)面做一標記,再將滑動板手動移至最右端,對準試驗輪的中心線,在試驗臺側(cè)面做一標記,用游標卡尺測量兩個標記之間的直線距離,即試驗輪行走距離。往返碾壓速率為(42±1)次/min,試驗輪行走距離為(230±10)mm加載裝置校準:恒溫室溫度達到60℃,試驗臺上放置一塊鋼板或試模底板,其上鋪上一張新的毫米方格紙,再鋪上復寫紙,施加規(guī)定的荷載后,在方格紙上得出輪壓面積;卸載后將電子稱置于加載輪下方(注意將電子稱墊起以保證加載后荷載輪和電子稱臺面的接觸),然后加載,稱取荷載總質(zhì)量,求出接觸壓強,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0.7±0.05MPa,施加的總荷重為78kg左右溫度控制裝置校準:將標準溫度計置于恒溫室內(nèi),均勻分布至少5個測點進行恒溫室內(nèi)60℃時溫度示值誤差的檢查,溫度穩(wěn)定30min后,每10分鐘觀測一次溫度計讀數(shù),計算兩者差值。(60±1)℃變形量裝置校準:在位移傳感器測頭和檢測平臺之間,放入標準值為1.00mm的標準量塊,記錄此時顯示窗口位移示值,然后取下1.00mm標準量塊,依此方法,分別放入標準值為2.00mm,3.00mm,5.00mm,10.00mm的標準量塊,分別記錄顯示窗口位移示值,按照此方法重復三次,分別計算五種規(guī)格的標準量塊對應的位移顯示示值的平均值,作為顯示示值;標準量塊的標準值與位移傳感器顯示值之差,即為位移傳感器位移示值誤差。誤差不得超過0.3%車轍試驗機試驗輪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檢測試驗輪的外徑、輪寬及鋼板、復寫紙、毫米格紙計算面積鋼板、電子稱稱取荷載總質(zhì)量計算接觸壓強0.7±0.05MPa鋼板、復寫紙、毫米格紙計算面積鋼板、電子稱稱取荷載總質(zhì)量計算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校準指南-課件瀝青抽提儀和燃燒爐最簡單的方法:空白標定/校準,采用自制已知配比的瀝青混合料,進行抽提試驗,重復進行三次,取平均值;分別計算油石比及礦料篩余百分率,特別是油石比的校準,采用此方法很有效。燃燒爐: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很有效,因為部分礦料可能經(jīng)過高溫而損失或粒徑變化,影響精度。油石比差值≤0.2,礦粉篩余百分率差值≤0.2。瀝青抽提儀和燃燒爐恒溫干燥箱顯示器示值校準:從室溫開始設置控制器溫度值,以10℃的倍數(shù)為溫度級,每級溫度穩(wěn)定時間不少于30min,用標準溫度計測定烘箱內(nèi)部溫度并記錄,同時記錄數(shù)顯裝置溫度值,作出二者之間的對比曲線或建立烘箱數(shù)顯溫度值與標準溫度計讀數(shù)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溫度控制穩(wěn)定性校準:將烘箱溫度分段設置為65℃、105℃、175℃,待溫度穩(wěn)定后,三小時內(nèi)每小時隨機觀察一次讀數(shù),每次讀數(shù)偏差不超過設定值±5℃為溫度控制穩(wěn)定性合格。溫度分布均勻性校準:測點布置:在烘箱工作室布置13個測點,工作室的幾何中心為中心點,中心點平面設置4個點,其余8個點設在8個角附近,試點距有加熱裝置一側(cè)約200mm,無加熱裝置一側(cè)約150mm。

溫度測量:設置烘箱溫度至使用溫度,待烘箱溫度穩(wěn)定30min,用溫度巡檢儀測量各測點的溫度,測量時將溫度巡檢儀探頭分別置于各測點,觀察10min左右,待各探頭讀數(shù)穩(wěn)定后分別記錄,各測點重復量測量三次,取平均值。不均勻度確定:計算13個測點的平均值,以此平均值為基準值,計算各測點溫度值與平均值之差,其差值的絕對值最大值即為不均勻度溫度值。

±5℃恒溫干燥箱顯示器示值校準:從室溫開始設置控制器溫度值,以10a·b·c·d·

I·j·L·k·F·e·o·g·h·溫度分布均勻性校準測點布置圖:計算13個測點的平均值,以此平均值為基準值,計算各測點溫度值與平均值之差,其差值的絕對值最大值即為不均勻度溫度值。

±5℃中心點平面5個點底部平面4個點上部平面4個點F·溫度分布均灌砂筒儲砂筒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儲砂筒內(nèi)徑,用鋼直尺測量儲砂筒深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通止規(guī)測量筒底中心開口直徑。標定罐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標定罐內(nèi)徑,用鋼直尺測量標定罐深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圓錐形漏斗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圓錐形漏斗下口內(nèi)徑,用鋼直尺在筒外測量圓錐形漏斗高度,每120°測量一次,共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專用通止規(guī)測量圓錐形漏斗上口內(nèi)徑。關鍵是標準砂的校準,在這里強調(diào)一下:砂的松方密度必須平行做3次試驗,取平均值,精確到0.001。灌砂筒的種類儲砂筒尺寸(mm)倒置圓錐形漏斗(mm)標定罐尺寸(mm)內(nèi)徑筒深筒底中心開口內(nèi)徑上口內(nèi)徑下口內(nèi)徑高內(nèi)徑深內(nèi)徑100100±1270±110±0.110±0.1100±190±1100±1150/200±1內(nèi)徑150150±1260±115±0.115±0.1150±190±1150±1150/200±1灌砂筒儲砂筒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儲砂筒內(nèi)徑,用鋼直尺測量貝克曼梁彎沉儀前后臂長度(杠桿比)校準,用鋼卷尺測量彎沉儀前后臂長,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計算杠桿比。前臂長2400mm或3600mm,后臂長1200或1800mm,杠桿比為2:1,比值誤差不大于0.002測頭尺寸:游標卡尺測測頭尺寸,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長50±0.5mm、100±1.0mm、150±1.5mm、200±2.0mm四種,寬度15±0.5mm,厚度10±0.5mm剛度校準:將彎沉儀置于檢測臺上,支軸至測頭懸空,將百分表放置于測頭上部前杠桿梁端面上,百分表歸零,然后把200g標準砝碼加在測頭上,記錄百分表讀數(shù),即為前臂杠桿撓度,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用同樣的方法測后臂杠桿的撓度。不大于0.1mm貝克曼梁彎沉儀前后臂長度(杠桿比)校準,用鋼卷尺測量彎沉儀前梁體測頭懸空地面百分表砝碼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撓度不大于0.1mm為合格梁體測頭懸空地面百分表砝碼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撓度不大于擺式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擺及擺的連接部分的總質(zhì)量校準:將擺式儀的擺及連接部分拆下來置于電子天平上稱其總質(zhì)量,稱量三次,取其平均值。(1500±30)g擺動中心距擺的重心距離校準:將連接螺母置于擺臂的遠端,將裝有滑溜塊的擺置于刀口上,找出平衡點,然后旋進或旋出平衡錘,直到擺殼邊部水平為止,并將平衡點作一記號,此平衡點即為擺的重心;然后用鋼直尺量出擺動中心至擺的重心的距離,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410±5)mm擺上橡膠片端部距擺動中心的距離校準:用鋼直尺量出擺上橡膠片端部距擺動中心的距離,并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調(diào)整止滑螺絲,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510±2)mm橡膠片的正向靜壓力校準:放松擺式儀滑溜塊固定螺母,并使兩螺母并緊,以保證滑溜塊能繞自身的軸轉(zhuǎn)動,而在軸上的竄動量不大于0.2mm。將壓力標尺平置于試驗臺上,調(diào)至指針指中,此時壓力標尺左右秤盤處于空載平衡狀態(tài)。把三腳架置于右側(cè)秤盤的后部,擺式儀放在三腳架上。用夾子將擺桿固定在立柱上,使滑溜塊橡膠片下端對準右秤盤中部并壓下(3~5)mm,以擺式儀與右秤盤保持接觸。在左秤盤中加1g質(zhì)量,使天平穩(wěn)定(此時天平指針指向右方),然后調(diào)節(jié)天平底座調(diào)節(jié)螺絲,使指針對準右方20mm,并注意應保持天平水準泡居中。在左側(cè)秤盤上加砝碼,使指針回零,則天平重新恢復平衡。清點左秤盤的砝碼,其總質(zhì)量應為(2863±64)g,此時橡膠片的正向靜壓力滿足要求。(22.2±0.5)N橡膠片的尺寸校準:用游標卡尺測量橡膠片的尺寸大小,每個橡膠片重復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用于測定路面抗滑值的橡膠片尺寸為:

76.2mm×25.4mm×6.35mm;用于測量加速磨光機試驗后弧形試件抗滑值的橡膠片的尺寸為:

31.5mm×25.4mm×6.35mm橡膠片硬度的校準:用橡膠硬度計測量橡膠片的硬度,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邵氏硬度55±5擺式摩擦系數(shù)測定儀擺及擺的連接部分的總質(zhì)量校準:將擺式儀的擺3米直尺直尺全長校準:用鋼卷尺測量直尺全長,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3000±10)mm直尺平面度校準:將直尺靠在保證沒有變形的玻璃板上,用0.6mm的塞尺在直尺的全長范圍內(nèi)進行檢查,如能通過,則不合格。

<0.6mm5.4塞尺刻度誤差校準: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2mm、4mm、6mm、8mm、10mm刻度處塞尺的厚度值,每一刻度重復測量三次,取平均值?!?.1mm。3米直尺直尺全長校準:用鋼卷尺測量直尺全長,重復測量三次,取酸度計pH標準溶液配置:使用有證標準物質(zhì)配制標準溶液,標準溶液配制和pH值參照標準物質(zhì)證書,標準溶液必須準確配置,不能使用配置時間較長或已變質(zhì)的標準溶液進行校準。pH7的校準:用標準溫度計測量pH7標準溶液的溫度,將儀器后面板的pH/mV轉(zhuǎn)換開關撥至pH檔,調(diào)節(jié)儀器板上的“溫度”旋鈕,使旋鈕上的刻度線對準待測溶液的溫度值。將電極置入pH7標準溶液中,調(diào)節(jié)“定位”旋鈕,直至屏幕上顯示設置溫度下的pH7值。(例如:pH7標準液在10℃的值為6.92pH,在15℃下的值為6.90pH...詳細見下表。)將電極從pH7標準液中取出,在蒸餾水中洗凈,用濾紙吸干電極上的水珠,(電極從一個溶液取出置入另一個溶液中前,都必須在蒸餾水中清洗并用濾紙吸干電極上的水珠)。pH4(pH9)的校準:用標準溫度計測量pH4(pH9)標準溶液的溫度,調(diào)節(jié)儀器板上的“溫度”旋鈕,使旋鈕上的刻度線對準待測溶液的溫度值,將電極置入pH4(pH9)標準溶液中,調(diào)節(jié)“斜率”旋鈕,直至屏幕顯示設置溫度下pH4(pH9)的值。(說明:如果待測溶液為酸性液體,請選用pH4標準溶液進行校準;

如果待測溶液為堿性液體,請選用pH9標準溶液進行校準。)“定位”及“斜率”旋鈕不得再旋動,否則必須重新校準。酸度計pH標準溶液配置:使用有證標準物質(zhì)配制標準溶液,標準溶溫度℃0.5mol鄰苯二甲酸氫鉀0.025mol混合磷酸鹽0.01mol硼砂04.016.989.4654.006.959.39104.006.929.33154.006.909.28204.006.889.23254.006.869.18304.016.859.14354.026.849.10404.036.849.07454.046.839.04504.066.839.02554.076.838.99604.096.848.97704.126.858.93804.166.868.89904.206.888.86954.226.898.84標準溶液的pH與溫度的對照表Ph=4Ph=7Ph=9溫度℃0.5mol鄰苯二甲酸氫鉀0.025mol混合磷酸鹽玻璃器皿容積及刻度校準:(容積不大于100mL的量具校準稱量時選用0.001g的電子天平;容積大于100mL的量具校準稱量時選用0.01g的電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的校準:將校準所要用的器具、蒸餾水等提前放到校準環(huán)境中恒溫;稱量已經(jīng)烘干并恒重的三角瓶質(zhì)量。往移液管或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至刻線處。將移液管或容量瓶中的蒸餾水定量放入已經(jīng)稱量過的三角瓶中,稱量三角瓶和蒸餾水的總質(zhì)量;同時用標準溫度計測量試驗用蒸餾水的溫度。根據(jù)校準所用蒸餾水質(zhì)量(m)和測定水溫所對應的K(t)值(見下表),計算所校準移液管或容量瓶在20

℃時的實際容量V20=m×K(t)。同樣方法測量三次,取平均值。滴定管的校準:將校準所要用的器具、蒸餾水等提前放到校準環(huán)境中恒溫;稱量已經(jīng)烘干并恒重的三角瓶質(zhì)量。往滴定管中加入蒸餾水至最上面的“0”刻線處,靜置2min后調(diào)整水面至“0”刻線處。按照滴定管的最大量程分成五等分,依次放出蒸餾水至三角瓶中,稱量每次放出的蒸餾水和三角瓶的總質(zhì)量;同時用標準溫度計測量校準用蒸餾水的溫度。采用相同方法確定所校準容積。同樣方法測量三次,取平均值。量筒的校準:將校準所要用的器具、蒸餾水等提前放到校準環(huán)境中恒溫;稱量已經(jīng)烘干并恒重的量筒質(zhì)量。按照量筒的最大量程分成五等份,依次加入蒸餾水至量筒對應的刻線處,稱量量筒和蒸餾水的總質(zhì)量;同時用標準溫度計測量試驗用蒸餾水的溫度。采用相同方法確定所校準容積,同樣方法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玻璃器皿容積及刻度校準:(容積不大于100mL的量具校準稱量容積(mL)容許誤差(mL)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

筒A級B級A級B級A級B級量入式量出式1±0.010±0.020±0.007±0.015±0.010±0.020——2±0.010±0.020±0.010±0.020±0.015±0.030——3——±0.015±0.030————5±0.010±0.020±0.015±0.030±0.020±0.040±0.05±0.1010±0.025±0.050±0.020±0.040±0.020±0.040±0.10±0.2015——±0.025±0.050————20——±0.030±0.060————25±0.04±0.08±0.030±0.060±0.03±0.06±0.25±0.5050±0.05±0.10±0.05±0.10±0.05±0.10±0.25±0.50100±0.10±0.20±0.08±0.16±0.10±0.20±0.5±1.0200————±0.15±0.30——250————±0.15±0.30±1.0±2.0500————±0.25±0.50±2.5±5.01000————±0.40±0.80±5.0±102000————±0.60±1.20±10±20常用玻璃器皿的容許誤差備注:玻璃器皿未標注級別的按B級處理容積(mL)容許誤差(mL)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A級B水溫t/℃0.00.10.20.30.40.50.60.70.80.9151.002081.002091.002101.002111.002131.002141.002151.002171.002181.00219161.002211.002221.002231.002251.002261.002281.002291.002301.002321.00233171.002351.002361.002381.002391.002411.002421.002441.002461.002471.00249181.002511.002521.002541.002551.002571.002581.002601.002621.002631.00265191.002671.002681.002701.002721.002741.002761.002771.002791.002811.00283201.002851.002871.002891.002911.002921.002941.002961.002981.003001.00302211.003041.003061.003081.003101.003121.003141.003151.003171.003191.00321221.003231.003251.003271.002391.003311.003331.003351.003371.003391.00341231.003441.003461.003481.003501.003521.003541.003561.003591.003611.00363241.003661.003681.003701.003721.003741.003761.003791.003811.003831.00386251.00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