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白音諾爾說明書1000_第1頁
工學白音諾爾說明書1000_第2頁
工學白音諾爾說明書1000_第3頁
工學白音諾爾說明書1000_第4頁
工學白音諾爾說明書100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總論1.1 概述1.1.1礦區(qū)自然地理及經濟條件(1)礦區(qū)位置與交通條件白音諾爾鉛鋅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烏拉蘇木境內,距旗政府所在地林東鎮(zhèn)87km,有砂石路面公路相通,林東鎮(zhèn)距赤峰市272km,為柏油公路,集(寧)通(遼)鐵路經林東鎮(zhèn)并設車站。礦區(qū)地理坐標:東經118°51′30″~118°54′30″,北緯44°26′00″~44°27′30″。(2)礦區(qū)自然地理礦區(qū)附近人煙稀少,距最近村莊腰而嘎查13km,礦區(qū)內山巒起伏,次生林茂密,氣溫變化較大,冬季寒冷,夏季較涼爽,春秋多季風,元月平均氣溫-14.1℃,最低氣溫-39.6℃,七月份平均氣溫22.45℃,冰凍期從10月至翌年4月,最大凍土深度2.5m,平均年降雨量337.9mm,雨季多在6—8月。礦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3)區(qū)域經濟礦區(qū)內除磚石外,其糧食、蔬菜、日用品及設備、原材料等均需由林東及赤峰供應。1.1.2設計依據及主要設計基礎資料(1)白音諾爾鉛鋅礦于2002年2月28日印發(fā)的《關于開展內蒙古白音諾爾鉛鋅礦三期擴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書》。(2)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于1998年7月提交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白音諾爾鉛鋅礦二期采選廠擴建工程初步設計書》。(3)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于2000年4月提交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白音諾爾鉛鋅礦二期擴建南選廠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4)內蒙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院所提交的《白音諾爾鉛鋅礦南北礦帶勘探地質報告》。(5)現場調查收集的有關資料。(6)國家及地區(qū)有關設計規(guī)范及標準。1.2企業(yè)現狀采礦(1)礦山現狀礦山始建于1979年,規(guī)模50t/d。1982年擴建Ⅳ~Ⅷ礦體,1984~1987年擴建為300t/d。1988年礦山開發(fā)南礦帶Ⅲ號礦體,豎井開拓至950m中段,豎井φ4.5m,配有2號雙罐籠,井深105.3m。1992年10月礦山擴建為500t/d,93年達600t/d,其中南區(qū)500t/d,北區(qū)100t/d。礦山采用分段空場法和淺孔溜礦法采礦。98年底礦山進行二期工程改擴建設計,設計規(guī)模1500t/d,采用露天地下聯(lián)合開采,其中露采規(guī)模500t/d,地下開采1000t/d,露采服務年限6-7年。露天開采結束后,全部為地下開采,地下開采規(guī)模1500t/d,其中南礦帶1200t/d,北礦帶300t/d。設計采用豎井開拓,豎井提升系統(tǒng)采用罐籠——箕斗互為平衡提升的混合提升方案,該豎井承擔1500t/d礦石和300t/d廢石,人員材料和設備的提升任務?;旌暇仓睆溅?m,井底標高584m,箕斗提升高度491m,罐籠提升高度為473m,提升容器為7m3底卸式箕斗和雙層罐籠,罐籠底板面積3600×1600mm,提升機選用JKM3.25×4(I)C多繩摩擦式提升機,電機功率800KW。(2)采礦方法設計采用分段空場法和淺孔留礦法采礦。(3)坑內運輸南北礦帶中段采用ZK7-6/250電機車牽引12輛1.2~6礦車,廢石由ZK3-6/250電機車牽引10輛YFC0.7-6礦車組成。(4)坑內破碎由于采用底卸式箕斗提升,坑內650m階段設破碎站,裝備一臺1500×8000重型板式給礦機和900×1200破碎機,破碎機最大給礦粒度500mm,破碎后的最大排料粒度為250mm。(5)坑內排水坑內排水泵房設在850m水平,選用3臺150D-30×8型水泵,水泵主要工作參數為流量Q=155m3/h,揚程H=232m,功率N=180KW,正常涌水時,一臺工作、一臺檢修、一臺備用。選礦廠現狀白音諾爾鉛鋅礦現有兩座選礦廠,北選廠和南選廠,北選廠生產能力為150t/d、南選廠為二期工程擴建選廠,改造后生產能力達1500t/d。礦石破碎工藝為二段一閉路碎礦流程,磨礦工藝為一段閉路磨礦,浮選工藝為優(yōu)先浮選流程。其中鉛系統(tǒng):一次粗選,三次掃選,四次精選;鋅系統(tǒng):一次粗選,三次掃選,四次精選。浮選系統(tǒng)的產品方案為鉛精礦、鋅精礦。鉛精礦和鋅精礦均采用先濃縮再過濾兩段脫水流程。南選廠主要設備碎礦:PEF600×900顎式破碎機1臺,H4800圓錐破碎機1臺,2YA1548圓振動篩1臺,500×750顎式破碎機一臺,φ900圓錐破碎機一臺。磨礦:φ2100×3000格子型球磨機2臺、φ2100×3000溢流型球磨機1臺、φ2700×4000溢流型球磨機1臺、φ2000螺旋分級機2臺、φ1200雙螺分級機1臺、φ350水力旋流器8臺、φ1200×2400溢流型球磨機1臺、φ1500×3000溢流型球磨機1臺、φ150水力旋流器2臺(其中一臺備用)、φ250水力旋流器2臺(其中一臺備用)。浮選:BS—K8浮選機11臺、SF-4.0浮選機18臺、BS-K4浮選機18臺、SF-2.8浮選機22臺。脫水:φ9000高效濃縮機1臺,φ9000高效化改造濃縮機1臺、GW-20圓筒過濾機1臺,HTG—24陶瓷過濾機1臺。1.2.3供電現有電源是從距該礦選礦廠約34公里處的碧流臺變電所引66kv架空線路至選廠,導線LGJ-120,作為企業(yè)主電源。礦區(qū)內原有總降壓變電所一座,安裝2臺變壓器,一臺8000KVA、一臺3150KVA,變比66/10.5KV。用10KV電壓向礦區(qū)供電。礦區(qū)已設置一座2x700KW柴油發(fā)電機組,當正常電源發(fā)生故障時,柴油發(fā)電機主要供給井下水泵及提升機等用電。尾礦本次擴建前,礦山已進行了兩期建設,尾礦庫分為Ⅰ#、Ⅱ#兩庫址。Ⅰ#庫位于選礦廠東南約1.5km處,屬山谷型尾礦庫。尾礦初期壩為風化料堆筑;壩頂標高988m,壩底標高967m,壩高21m,內外壩坡分別為1:2,1:2.5,壩長400m。該庫設計總壩高為53m,其總庫容864萬m3,現尚有庫容約700萬m3。Ⅱ#庫作為備用庫址位于Ⅰ#尾礦庫東南側。與Ⅰ#庫毗鄰,該庫壩高50m時,形成庫容515萬m3。1.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則為了把白音諾爾鉛鋅礦設計并建成一個技術領先、設備先進、生產操作自動化、管理科學化、高效益的礦山企業(yè),根據白音諾爾鉛鋅礦的意見和要求,同時結合該礦的具體情況,本設計所遵循的主要指導思想和原則是:(1)用建設現代企業(yè)的模式,全面優(yōu)化工程設計方案,在著重抓好采、選主體專業(yè)技術和設備的先進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礦山現有設施及設備,以達到節(jié)省建設投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目的。(2)在北京院二期擴建形成的基礎上,以現保有儲量為依據,結合遠景,在工程設計中,采礦的主要控制工程和選礦的主要設備選型應留有余地。同時,經綜合技術經濟比較,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建設規(guī)模及主要建設方案,以增強企業(yè)發(fā)展后勁,實現規(guī)模經營,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3)各專業(yè)的工程設計,應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4)設備選型應先進可靠,選擇質量好、信譽高的設備制造廠家,嚴把質量關。(5)生活區(qū)和綜合辦公等方面,充分利用礦區(qū)已形成的衛(wèi)生、文教、通訊、商業(yè)等生活福利設施,以節(jié)省建設投資。(6)設計將認真貫徹國家有關少占農田及復墾、節(jié)約能源、節(jié)約水資源及環(huán)境保護等項方針、政策。1.4 地質資源1.4.1地質資源1972~1979年遼寧省第二地質大隊,內蒙112隊地質隊在礦區(qū)開展地質普查,1980年轉為詳查。并于1989年底提交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詳細普查地質報告》,1991~1994年,內蒙第三地質勘查院對北礦帶79-125線間的17、18、19號礦體群進行勘探。同時,對南礦帶73-97線1093-1000m標高1號礦體及0-57線1060-950m標高的2、3、3-4號礦體進行勘探。于1995年3月分別提交了《北礦帶17、18、19號礦脈群勘探地質報告》及南礦帶1號礦體(1093-1000m標高),2、3、3-4號礦體(1060-950m標高)儲量升級說明書,并于1995年6月內內蒙儲委批準。白音諾爾鉛鋅礦床屬淺成——超淺成巖漿巖與碳酸鹽巖接觸交代形成的矽卡巖型礦床。該礦床為一大型鉛鋅礦床,其礦體數量多、形態(tài)復雜,常成群成帶分布。依據地質因素及礦體分布特征,礦區(qū)劃分為南北兩個礦帶,南礦帶長1100m、寬200-400m,北礦帶長1300m、寬600m,相距400m。全區(qū)共探獲160余條礦體,其中北礦帶108條,南礦帶55條,北礦帶主要工業(yè)礦體有6條,編號為17、18、18-3、18-5、19及19-4號,南礦帶主要工業(yè)礦有7條,編號為1、1-1、2、3、3-1、3-2及3-4。礦體多呈脈狀,透鏡狀產出,總體走向NE,傾角50°~80°,主礦體長120~540m,斜深163~418m,礦體厚度0.7~35.66m。礦體頂、底板圍巖主要有流紋質凝灰熔巖、大理巖結晶灰?guī)r等,除風化帶、斷層破碎帶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外,礦巖均屬堅硬~半堅硬巖組、巖體中等完整。礦石中主要有益組份為Pb、Zn,伴生有益組份為Ag、Cd。1.4.2地質儲量詳查地質報告送審稿所計量的儲量經修正后,儲量總計:C+D級礦石量3246.18萬t,鉛金屬量715421.57t、鋅金屬量1773325.03t,鉛平均品位2.2%、鋅平均品位5.4%。1995年3月提交的北礦帶79-125勘探線17、18、19號礦脈群勘探地質報告及南礦帶1號礦體1093-1000m米標高,2、3、3-4號礦體1060-950標高儲量說明書,共探明B+C+D級礦石量1081萬t。鉛金屬量319244t,鋅金屬量814258t,鉛平均品位2.95%,鋅平均品位7.53%。截止2001年末,全區(qū)保有儲量為:B+C+D級礦石量15922990t鉛金屬量341072t,鋅金屬量975485t,鉛平均品位2.14%,鋅平均品位6.13%。1.4.3設計利用儲量本設計在礦床保有地質儲量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礦山生產期間礦體儲量發(fā)生負變的問題。依據礦山提供的各開采中段生產現狀資料,經與地質探礦資料對比分析、且參照南礦帶儲量升級工作范圍內升級前后礦體儲量變化情況(礦石量負變11.6%、Pb+Zn金屬量負變3.1%),設計確定全區(qū)各礦體儲量利用率為85%。經核算設計利用儲量為:B+C+D級礦石量13264118t,Pb金屬量290484t、Zn金屬量820559t,Pb平均品位2.19%、Zn平均品位6.19%。1.5擴建方案1.5.1企業(yè)組成本工程為采、選聯(lián)合企業(yè),其輔助公用設施包括總圖運輸、電力、自動化儀表及電信、給排水、采暖、通風及除塵、工業(yè)建筑和環(huán)境保護等。1.5.2工作制度企業(yè)采用連續(xù)工作制,采選車間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時。職能科室采用間斷工作制,每天一班,每班8小時。其他輔助車間工作制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1.5.3擴建規(guī)模及產品方案根據白音諾爾鉛鋅礦的設計委托以及設計所利用的地質儲量,采選擴建新增規(guī)模確定為1000t/d。礦山最終產品為鉛精礦和鋅精礦。1.5.4廠址根據目前礦區(qū)的總體布局,設計經多方案比較,確定的擴建采選廠址仍在南區(qū)。采礦工業(yè)場地設在1號礦體東側,采用平硐、主副井對南北礦帶進行聯(lián)合開拓。擴建的1000t/d選礦廠布置在現有選礦廠東側山坡上。1.5.5設計方案白音諾爾鉛鋅礦三期擴建工程規(guī)模為2500t/d,南選廠2002年6月擴建改造后,生產規(guī)模達到1500t/d。因此,本次可研僅針對南選廠進行新增1000t/d規(guī)模的工程設計。通過我院工程技術人員現場踏勘,在認真分析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所提交的工程設計報告的基礎上,經過全面的技術經濟論證,主要工程的設計方案具體如下:1.5.5.1采礦(1)開拓方式采用平硐、主副井開拓方案。即利用現有混合井為主井,提升礦石和廢石,主井附近新建副井,提升人員和材料。(2)采礦方法采用淺孔留礦法和分段采礦法采礦。(3)坑內運輸各中段礦石由ZK7-6/250電機車牽引12輛YCC1.2-6礦車運輸,其中1050m2號主運平硐運至選礦廠,其它各中段礦石運至主礦石溜井。各中段廢石由ZK3-6/250電機車牽引10輛YFC0.7-6礦車運輸,其中1050m1號主運平硐運至廢石場,其它各中段礦石運至主廢石溜井。(4)坑內通風單翼對角抽出式通風系統(tǒng)。由1號平硐,經副井進入各中段,污風由南北端部風井排出。(5)坑內供排水根據采礦要求,礦山改擴建后,坑內用水總量為750t/d,主供水管由主井送下,向階段巷道各用水點供水并設減壓閥減壓,使水壓減到滿足要求為止。本次設計仍采用接力排水,前期利用礦山現有設施,后期在600m中段新建水泵房,650m中段水通過泄水孔排至600m中段,經一段泵送至700m中段水泵房,并利用現有排水系統(tǒng)排出地表。1.5.5.2選礦在深入分析白音諾爾鉛鋅礦礦石特性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類似礦山成功的生產實踐,為了加大科技含量,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在選礦廠的主要生產工序,設計采用了目前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同時擴建規(guī)模確定為1000t/d,與二期擴建的1500t/d南選廠形成2500t/d生產規(guī)模。(1)破碎為了降低基建投資和生產成本,設計選用了國外先進的高效節(jié)能破碎設備.破碎工藝為三段一閉路碎礦流程(粗碎設在井下),破碎產品粒度12~0mm,簡化了流程并實現多碎少磨。(2)磨礦與浮選磨礦:采用一段閉路磨礦,磨礦細度為-0.074mm占75%。鉛中礦再磨,磨礦細度為-0.074mm占95%,鋅粗精礦再磨,磨礦細度為0.074mm占95%。浮選:根據現生產廠工藝流程及生產效果,本次設計采用優(yōu)先浮鉛再浮鋅的優(yōu)先浮選流程。其中鉛系統(tǒng):一次粗選,三次掃選,四次精選;鋅系統(tǒng):一次粗選,三次掃選,四次精選。浮選系統(tǒng)的產品方案為鉛精礦、鋅精礦。鉛精礦和鋅精礦均采用先濃縮再過濾兩段脫水流程。(3)脫水鉛精礦和鋅精礦均采用先濃縮再過濾兩段脫水流程。(4)設計工藝指標礦石處理量1000t/d原礦品位Pb1.81%Zn5.24%精礦品位Pb66.37%Zn47.684%尾礦品位Pb0.21%Zn0.41%鉛精礦產率2.4%鋅精礦產率10%鉛回收率88%鋅回收率91%鉛精礦量24t/d鋅精礦量100t/d尾礦鑒于礦山目前尾礦庫的實際情況,其Ⅰ#庫尚有庫容700萬m3,可供擴建后礦山(2500t/d)服務12.7年;Ⅱ#庫庫容515萬m3,可供礦山服務9.4年。兩庫合計庫容1215萬m3,可供礦山服務22.1年??梢詽M足設計尾礦堆存要求。兩座尾礦庫均為四等庫,其設計洪水標準均為200年一遇。Ⅰ#庫洪峰流量12.2m3/s,洪水總量4.9萬m3。二期設計的排水設施可以滿足排洪要求。故本次設計不再增設排洪設施。本次擴建中的尾礦輸送充分考慮對原有設施的利用,在原二期設計泵站毗鄰增設一泵房標高992.5,面積12×18m2。泵房內設備設計選擇兩臺(一備一用)LSGB150/1.6型立式水隔離泵(配套水泵的電機)用來輸送尾礦。從選廠至尾礦泵站自流輸送管DN250鑄石管一條,全長150米,自尾礦泵站至尾礦庫為DN175鑄石管和φ194×6無縫鋼管各一條,一備一用,全長分別為1800米。給排水(1)用水量總用水量:11092.73m3/d其中:生產用新水5261.66m3/d生活用新水350m3/d回用水3196.67m3/d循環(huán)水2284.4m3/d(2)礦山給水系統(tǒng)礦山現有的生產水源為3#、6#管井,總供水能力為2600m3/d,新建一座水源泵站,以滿足5611.66m3/d新水用量的需求。礦山以建生產高位水池兩座,容積分別為300m3和500m3,新建1000m3生產高位水池一座。(3)礦山排水系統(tǒng)①總排水量5386.66m3/d其中:生產排水4246.66m3/d礦區(qū)生活排水350m3/d損失水量790m3/d②排水生產排出的廢水進入尾礦庫,尾礦水返回利用進行處理。試、化驗室廢水經中和處理后排放。礦區(qū)生活污水進入化糞池處理后,排入附近的山溝。供電在選礦廠總降壓變電所將原3150KVA變壓器更換為10000KVA變壓器,適當更換原有高低壓側開關及互感器等。10kv配電室需增加5臺配出柜。其中南礦區(qū)空壓機站1個回路(另一電源從附近架空線路T接)、選廠4個回路,柜型保持原有開關柜柜型,以使新增柜和原有柜的整齊。負責采區(qū)及選廠區(qū)的配電、計量、控制、保護等。在南礦區(qū)空壓機站附建10KV配電室,負責為空壓機、卷揚機、井底水泵及采區(qū)用電等配電。經過計算,礦山用電負荷如下:安裝功率:7164kw同時工作功率:5492kw有功功率:3577kw無功功率:954kvar視在功率:3702kva功率因數:0.96年耗電量:19242910kwh1生產管理自動化為使生產管理及時、準確、高效,礦山設置微機生產管理系統(tǒng)網,將生產所需各種材料消耗、指標、產量及經濟效益等及時上網,在線分析,并將超前材料一并上報,給礦山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倛D運輸企業(yè)總平面布置以少占地、合理利用自然地形、便于生產和管理為基本原則。節(jié)能、環(huán)保、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安全(1)節(jié)能在礦山采掘方案的確定;礦山通風設備及排水方法的選擇;選礦流程結構的設計;產品方案和設備的選擇;廠房的布置及設備配置等方面,都從節(jié)能增效上選擇方案。(2)環(huán)保及工業(yè)衛(wèi)生礦山的污染物主要有采礦廢石、工業(yè)廢水、鍋爐灰渣和廢氣、以及采礦及選礦生產粉塵、有害氣體和噪聲。設計已按環(huán)保規(guī)定和要求,采取了相應處理措施,均達到了工業(yè)環(huán)保及工業(yè)衛(wèi)生要求。采礦坑內形成了健全的通風系統(tǒng),并加強采礦場局部通風和噴霧降塵措施。選礦廠各粉塵點均設有通風防塵及通風換氣設施,確保工作環(huán)境粉塵含量達標。礦部設有監(jiān)測室,派專人進行“三廢”的長期監(jiān)測,加強污染物排放的監(jiān)督及定期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3)職業(yè)安全工業(yè)場地內道路暢通,達到運輸及防火通道的標準,使消防車能靠近各建(構)筑物;按規(guī)定設置室內、外消防栓及消防管網;在生產崗位及行政、生活設施的有關部位設置消防器材和工具。建設進度本項目基建期主要取決于采礦井巷工程的施工進度。本著合理的安排施工順序,盡快施工、盡快投產的原則,設計確定基建期為2年。1.6投資估算及綜合經濟評價1.6.1投資估算投資范圍主要有豎井和各中斷開拓工程及輔助設施,破碎、磨浮、尾礦、供電、供水、采暖、總圖等設施。總投資估算 8138.9042萬元 其中:建筑工程 3892.1596萬元 占投資額為 47.82%設備購置 2226.0495萬元 占投資額為 27.35%安裝工程 523.9535萬元 占投資額為 6.43%工器具費 10.8244萬元 占投資額為 0.13%其他費用 1486.9171萬元 占投資額為 18.28%1.6.2綜合經濟評價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表2-1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一地質1地質儲量礦石量噸15922990平均品位:Pb%2.14Zn%6.13金屬量:Pb噸341072Zn"975485①南礦區(qū)地質儲量礦石量噸10942732平均品位:Pb%1.63Zn%5.36金屬量:Pb噸178425Zn"587043②北礦區(qū)地質儲量礦石量噸4267243平均品位:Pb%3.57Zn%8.26金屬量:Pb噸152395Zn"3526442設計利用儲量礦石量噸13264118平均品位:Pb%2.19Zn%6.19金屬量:Pb噸290484Zn"820559①南礦區(qū)設計利用儲量礦石量噸9557033平均品位:Pb%1.66Zn%5.39金屬量:Pb噸158498Zn"515411②北礦區(qū)設計利用儲量礦石量噸3707085平均品位:Pb%3.56Zn%8.23金屬量:Pb噸131986Zn"3051483擴建后采出礦石量礦石量噸12497153平均品位:Pb%2Zn%5金屬量:Pb噸225821Zn"654689①南礦區(qū)擴建后設計利用儲量礦石量噸9051359平均品位:Pb%1Zn%5金屬量:Pb噸120854Zn"410323②北礦區(qū)擴建后設計利用儲量礦石量噸3445794平均品位:Pb%3Zn%7金屬量:Pb噸104967Zn"2443654物理機械參數巖石硬度f8~12松散系數1.55巖石體重噸/米32.70礦石體重"3.47二采礦1開采方式地下開采2開拓方式豎井開拓3萬噸掘進比2404采礦損失率%145礦石貧化率%156平均品位:Pb%1.81Zn%5.247礦山規(guī)模:年采礦石量噸/日2500萬噸/年82.5其中:新增噸/日1000.0萬噸/年33.08工作制度天/年330班/天3小時/班89服務年限年15.010基建期年2.0三選礦1選礦工藝浮選2選廠規(guī)模噸/日2500其中:新增噸/日1000.03工作制度日/年330班/日3主廠房小時/班8碎礦"54產品方案Pb精礦、Zn精礦5浮選回收率:Pb精礦%88.00Zn精礦%91.006精礦品位:Pb精礦%66.40Zn精礦%47.70Pb精礦含Ag克/噸4427精礦產率:Pb精礦%2.4Zn精礦%108年產精礦量噸102300其中:Pb精礦"19800Zn精礦"825009年產金屬量:含量Pb噸13141含量Zn"39339含量Ag公斤8751四供電、供水1供電方式國家電網2新增總裝機容量Kw71643工作容量Kw5491.54有效電能Kw·h1924.2×1045綜合電耗指標Kw·h/t58.36供水方式管井7新增用水總量t/d11093其中:生產新水t/d5262生活用水"350回水"3197循環(huán)水"2284五總圖運輸1新增企業(yè)占地面積公頃22新增建筑面積米23498六企業(yè)定員1新增勞動定員人4002企業(yè)原有人數"2183七投資1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萬元8139其中:貸款"569770%企業(yè)自籌"244230%2利用原有固定資產"275803利用原有無形資產"1340.64新增生產流動資金"2500其中:貸款"175070%企業(yè)自籌"75030%八財務指標"1年產金屬量:含量Pb噸13141含量Zn"39339含量Ag公斤87512價格:含量Pb元/噸3480含量Zn"4360含量Ag元/公斤10003年銷售收入萬元22261銷售損失1.5%其中:含量Pb"4504.3含量Zn"16895含量Ag"8624營業(yè)外支出"805年總成本費用"13103.76銷售稅金"1801.17年利潤總額"7276.18年上繳所得稅"2401.19稅后利潤"4875.010全部貸款償還年限年3.6不含基建期內部收益率%15九新增1000t/d能力經濟指標1年出礦量萬噸33.02年銷售收入萬元8904.43年總成本費用"4869.04銷售稅金及附加"720.45營業(yè)外支出"32.06年銷售利潤"3283.07所得稅"1083.48稅后利潤"2199.69新增投資利潤率%21.010新增貸款償還期年2.811新增投資回收期"5.012內部收益率%25.0在我國的有色金屬礦山中,白音諾爾鉛鋅礦是一個較富的鉛、鋅多金屬礦山。其擴建投資8138.9042萬元,未包括基建期(2年)在內的貸款償還期3.6年,經濟效益較好,企業(yè)抗風險能力較強。白音諾爾鉛鋅礦供水、供電、交通、燃料等建設條件較好,地質勘探程度高、資源可靠、儲量大、礦體厚度較大,礦石可選性較好,屬易采易選礦石。因此,加快該項目的開發(fā)建設是十分必要的。2.技術經濟2.1綜合技術經濟指標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見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表2—1。2.2勞動與工資企業(yè)現有勞動定員2939人,其中采場765人,選廠418人,其它1476人。本次改擴建后,北礦帶采場需增加400人,選廠人數不變,只作內部調整,其它人員當中,與采選生產相關人員按1000人計。故改擴建后總人數為2583人。年人均工資按0.96萬元計,全礦年工資總額為2479.7萬元。2.3資金2.3.1固定資產投資①企業(yè)原由固定資產狀況本次改擴建利用企業(yè)現有固定資產總值27580萬元,無形及遞延資產1340.6萬元,總計28920.6萬元。企業(yè)現欠銀行長期借款12610.7萬元。本次新增固定資產狀況本次擴建1000噸日規(guī)模需要新增固定資產投資8138.9萬元,其中70%為銀行貸款,貸款額為5697萬元;貸款年利率為5.76%;30%為企業(yè)自籌,自籌額為2441.9萬元。新增投資形成固定資產6967.4萬元,固定資產形成率86%?;ㄆ跒?年,基建投資分兩年投入,第一年投入50%,第二年投入50%。擴建后企業(yè)資產狀況擴建后鉛鋅礦固定資產總值為34547.4萬元,無形及遞延資產總值為2512.1萬元。2.3.2生產流動資金企業(yè)原有流動資金6900萬元,其中短期借款2964萬元。擴建后新增流動資金2500萬元,新增部分70%為銀行貸款,貸款額為1750萬元;30%為企業(yè)自籌,自籌額為750萬元;擴建后生產流動資金總額為94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為4714萬元。2.4成本計算根據礦山生產流程計算年總成本費用為13103.7萬元,單位礦石分攤成本158.8元,其中:采礦成本:62.11元/噸選礦成本:45.33元/噸管理費用:33.7元/噸財務費用:3.03元/噸銷售費用:14.63元/噸年固定總成本5283.7萬元??偝杀举M用計算表表2—2序號項目年總成本單位成本備注(萬元/年)(元/噸)總成本費用13103.74158.882.5萬噸/年一采礦車間制造成本5124.162.111采礦直接成本3808.4946.162采礦車間制造費用1315.6115.95二選礦車間制造成本3739.6145.331選礦直接成本2894.5135.082選廠制造費用845.110.24三管理費用2782.6833.73四財務費用流動資金利息250.313.03五銷售費用1207.0414.63230元/噸金屬2.5經濟效果計算及分析靜態(tài)經濟效果計算(1).年出礦量82.5萬噸(2).入選品位Pb:1.81%Zn:5.24%(3).浮選回收率Pb:88%Zn:91%(4).精礦品位Pb:66.4%Zn:47.7%Ag:442克/噸(5).年產精礦量Pb精礦:19800噸Zn精礦:82500噸(6).年產金屬量含量鉛:13140.6噸含量鋅:39339.3噸含量銀:8750.6公斤(7).價格①含量鉛:3480元/噸②含量鋅:4360元/噸③含量銀:1000元/公斤(8).年銷售收入22260.9萬元(銷售損失按1.5%計)其中:含量鉛4504.3萬元含量鋅16894.6萬元含量銀862萬元(9).總成本費用13103.7萬元(10)營業(yè)外支出80.0萬元(11)銷售稅金1801.1萬元(12)銷售利潤7276.1萬元(13)所得稅2401.1萬元(14)稅后利潤4875萬元2.5.2動態(tài)經濟效果計算⑴逐年產品產量、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及利潤計算見表2—3至表2—6。企業(yè)在服務年限內共采出礦石1249.7萬噸,共產含量鉛19.9萬噸,含量鋅59.59萬噸,含量銀132.5噸。共創(chuàng)銷售收入33.7億元,共創(chuàng)利稅13.5億元。⑵貸款償還計算見表2—7。全部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償還期為3.6年(不含基建期)。⑶財務現金流量計算見表2—8。全部資產內部收益率為15%,基準收益率凈現值9667萬元。經濟效果分析盈虧平衡分析根據產值=成本+稅金+營業(yè)外支出計算企業(yè)盈虧平衡時年處理量為:X=(年固定成本+營業(yè)外支出)/(噸礦價值-噸礦稅收-噸礦變動成本)=(5283.7+80)/(269.8-21.83-94.8)=35萬噸而企業(yè)正常生產年限的年處理量為82.5萬噸,企業(yè)生產安全系數為2.4,說明企業(yè)虧損的風險不大。敏感性分析為預測有關因素對企業(yè)經濟效果的影響程度,現對有關因素作如下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計算表表2—9\經濟指標投資產值成本利潤因素每變化1%,變化幅度\(萬元)(萬元/年)(萬元/年)(萬元/年)利潤率變化(%)基本方案3706022261131044875---投資:+10%40766222611338946840.39+5%38913222611324647800.39產值:+5%37060233741312656063.00-3%37060215931309044373.00成本:+10%37060222611441439971.80+5%37060222611375944361.80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響企業(yè)最敏感的因素為產值,而影響產值的因素有產量、回收率、價格等;其次為成本。因此提醒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注意以上因素的管理與控制,以獲得預期的經濟效果。綜合評價鉛鋅礦生產系統(tǒng)通過改擴建工程,大幅度提高了企業(yè)的生產能力,降低了單位產品分攤成本。新增部分投資少,投資利潤率高,不僅在極短時間內收回新增投資,而且促進了整體投資回收能力、償債能力。企業(yè)改擴建后總體經濟效益好于從前,因此,改擴建方案可行。2.6.新增1000噸效益經濟評價勞動與工資全礦共需勞動定員550人,其中采場400人,選廠91人,礦部59人。年人均工資按0.96萬元計,全礦年工資總額528萬元。勞動定員匯總表表2—8部門全礦合計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服務人員全礦合計550151750414采礦車間40034393選礦車間913583礦部59982814占總人數百分比(%)1002.733.0991.642.55采場及后勤部分工人采用外包模式,采場只設部分有關管理技術人員,實行外包后企業(yè)實際人員總數為150人,其構成如下:外包后勞動定員匯總表表2—9部門全礦合計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工人服務人員全礦合計150151710414采礦車間10343選礦車間913583礦部49981814占總人數百分比(%)10010.0011.3369.339.33資金(1)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8138.9萬元,其中70%為銀行貸款,貸款額為5697萬元;貸款年利率為5.76%;30%為企業(yè)自籌,自籌額為萬元2480.7。基建投資形成固定資產6967.4萬元,固定資產形成率86%。基建期為2年,基建投資分兩年投入,第一年投入50%,第二年投入50%。(2)生產流動資金全部生產過程共需生產流動資金萬2500元,其中70%為銀行貸款,貸款額為1750萬元;30%由企業(yè)自籌,自籌額為750。成本計算根據礦山生產流程計算年總成本費用為4868.9萬元,單位礦石分攤成本147.5元,其中:采礦成本:61.46元/噸選礦成本:43.73元/噸管理費用:24.3元/噸財務費用:2.82元/噸銷售費用:14.63元/噸年固定總成本1744.1萬元??偝杀举M用計算表表2—2序號項目年總成本單位成本備注(萬元/年)(元/噸)總成本費用4868.92147.533萬噸/年一采礦車間制造成本2028.3161.461采礦直接成本1451.3743.982采礦車間制造費用576.9417.48二選礦車間制造成本1443.0443.731選礦直接成本1154.4634.982選廠制造費用288.588.74三管理費用821.8424.90四財務費用流動資金利息92.932.82五銷售費用482.814.63230元/噸金屬2.6.4經濟效果計算及分析靜態(tài)經濟效果計算(1).年出礦量33萬噸(2).入選品位Pb:1.81%Zn:5.24%(3).浮選回收率Pb:88%Zn:91%(4).精礦品位Pb:66.4%Zn:47.7%Ag:442克/噸(5).年產精礦量Pb精礦:7920噸Zn精礦:33000噸(6).年產金屬量含量鉛:5256噸含量鋅:15736噸含量銀:3500公斤(7).價格含量鉛:3480元/噸含量鋅:4360元/噸含量銀:1000元/公斤(8).年銷售收入8904.4萬元(銷售損失按1.5%計)其中:含量鉛1801.8萬元含量鋅6757.89萬元含量銀344.75萬元(9).總成本費用4869萬元(10)營業(yè)外支出32萬元(11)銷售稅金及附加720.4萬元(12)銷售利潤3283萬元(13)所得稅1083.4萬元(14)稅后利潤2199.6萬元(15)新增投資利潤率21%2.6.4.2動態(tài)經濟效果計算(1)逐年產品產量、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及利潤計算見表2—13至2—16。企業(yè)在服務年限內共采出礦石486.8萬噸,共產含量鉛7.75萬噸,含量鋅23.2萬噸,含量銀51.6噸。共創(chuàng)銷售收入13.1億元,共創(chuàng)利稅5.8億元。(2)貸款償還計算見表2—17。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償還期為2.8年(不含基建期)。(3)財務現金流量計算見表2—18。I=10%時凈現值為9843.9萬元,企業(yè)內部收益率為25%。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5年。3地質3.1概述礦區(qū)范圍內蒙白音諾爾鉛鋅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北西87km,行政區(qū)劃屬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鎮(zhèn)管轄。礦區(qū)地理座標:東經118°52′10″~118°53′41″,北緯44°26′27″~44°27′32″。礦區(qū)東西長2km、南北寬1.9km,面積3.8km2。礦區(qū)位于大興安嶺山脈西南端,山巒起伏,地形較為陡峻。最高海拔1724.30m(白音罕山),一般海拔200~300m,地勢由北西向南東逐漸變緩變低,屬中低山區(qū)。礦區(qū)氣候日夜溫差大,屬大陸性干旱至半干旱區(qū)。歷年最高氣溫36.8℃,最低-39.6℃,年平均氣溫3.6℃。每年9月中旬初霜,年累計平均無霜期95天,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中旬為降雪期,年平均降水量403.82mm,最大降水量622.1mm,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發(fā)量1700.95mm。年平均風速4.5m/s、最大20-28m/s,風季多在每年4月份。礦區(qū)北部有哈力黑河由西向東流過,正常流量2000~37000m3/d,最大可達11.25m3/s。干旱年份干枯。冬季河流封凍,凍土層深2.8m。礦區(qū)勘探史1971年,遼寧省區(qū)調二隊(現內蒙第二區(qū)域地質研究院)在該區(qū)開展地質工作,年底提交了普查簡報。同年遼寧省物探隊亦在該區(qū)開展了1/2000激電測量。1972~1979年,遼寧省第二地質大隊、內蒙古112地質隊(現均屬內蒙第二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院)在該區(qū)開展普查地質工作。1980年轉為詳查,于1989年底提交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烏拉蘇木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詳細普查地質報告》。該報告于1990年1月由原地礦部直屬單位管理局以地直發(fā)[1990]20號評審通過。1991—1994年,內蒙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院對本礦區(qū)北礦帶79~125勘探線間的17、18及19號礦脈群進行勘探;同時,對南礦帶73~97勘探線1093~1000m標高間1號礦體及0-57勘探線1060~950m標高間2、3、3-4號礦體進行勘探,于1995年3月份分別提交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北礦帶79~125勘探線17、18、19號礦脈群勘探地質報告》、《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南礦帶1號礦體(73~97勘探線1093~1000米標高)、2、3、3-4號礦體(0-57勘探線1060~950米標高)儲量升級說明書》,并于1995年6月由內蒙古自治區(qū)儲量委員會分別以內蒙儲決字(1995)7號、內蒙儲決字(1995)8號文予以批準。設計依據(1)、《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北礦帶79~125勘探線17、18、19號礦脈群勘探地質報告》(2)、《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南礦帶1號礦體(73~97勘探線1093~1000米標高)2、3、3-4號礦體(0-57勘探線1060~950米標高)儲量升級說明書》(3)、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院1998年8月編制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白音諾爾鉛鋅礦二期采選廠擴建工程初步設計書》(4)、礦山生產相關資料3.2礦區(qū)及礦床地質礦區(qū)地質礦區(qū)所處大地構造位置屬天山——內蒙中部——興安地槽褶皺區(qū)、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蘇尼特右旗晚華力西地槽褶皺帶、哲期——林西復向斜的北西翼。礦區(qū)位于白音諾爾——景峰北東向斷裂與白音諾爾——罕廟東西向斷裂交匯處。受區(qū)域構造控制,區(qū)內出露的地層、侵入巖、斷裂構造形跡均呈北東向展布。區(qū)內主要出露有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巖漿巖分布廣泛,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地質條件復雜、成礦條件優(yōu)越,目前區(qū)內發(fā)現的主要金屬礦種有銅、鉛、鋅、錫、銀、鐵等;非金屬礦產有石灰?guī)r、硅灰石等。地層區(qū)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主要有古生界二迭系下統(tǒng)黃崗梁組(P1h)、上統(tǒng)林西組(P2L1),中生界侏羅系上統(tǒng)滿克頭鄂博組(J3m)及第四系。二迭系下統(tǒng)黃崗梁組(P1h):出露于礦區(qū)東南部和中部,為一套淺變質海相砂泥質——碳酸鹽巖沉積建造,地層走向40~50°、傾向北西或南東、傾角70~90°。按巖性可劃分為上下二個巖性段:下段粉砂泥質板巖段(P1h1):出露于礦區(qū)東南及中部,礦區(qū)中部板巖構成白音諾爾背斜核部,出露寬400~600m,東南部板巖出露寬400m。巖性為斑點板巖、凝灰質粉砂質板巖、硅化泥質及千枚狀泥質板巖。上段大理巖段(P1h2):分布于礦區(qū)中部、上段板巖西側,與下伏巖層斷層接觸,構成白音諾爾背斜兩翼。南翼地表出露長2km,寬幾十米至150m;北翼地表出露長600m、寬400m,由西南向東北變窄,西南部份被火山巖覆蓋。該巖性段是本礦區(qū)南北礦段的主要控礦地層,巖性主要為白色厚層狀大理巖,夾灰至灰黑色結晶灰?guī)r和凝灰?guī)r。二迭系上統(tǒng)林西組(P2L1):與下伏巖層斷層接觸,分布于礦區(qū)西北部,地層走向40~50°、傾向北西、傾角陡。巖性為泥質或斑點板巖。上侏羅統(tǒng)滿克頭鄂博組(J3m):分布于礦區(qū)中部西段,由凝灰質礫巖、流紋質熔結凝灰?guī)r和安山巖組成。第四系(Q):分布于溝谷及坡麓地帶,由沖洪積砂礫、砂碎石、亞粘土等組成。構造礦區(qū)位于區(qū)域北東向、北西向、東西向斷裂分割包圍的特殊斷塊構造環(huán)境中,區(qū)內斷裂構造十分發(fā)育。(1)褶皺構造礦區(qū)整體為一背斜構造,其核部是黃崗梁組第一巖性段砂泥質板巖,兩翼為黃崗梁組第二巖性段大理巖。背斜軸長3km、總體走向45°,向南西傾伏,兩翼傾向分別為北西、南東,傾角75°~近直立,分別控制了南北礦帶。(2)斷裂構造按其走向可劃分為東西向、北東——北北東向、北西及近南北向四組斷裂。以北東及北西向斷裂較為發(fā)育,北東向斷裂對成巖成礦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東西向斷裂:主要有F24、F5、F1及控制北礦帶4-8、10、18號礦體的主體或復合斷裂。走向近東西、北或南傾、傾角中等至陡峭,為壓扭性斷裂。為本區(qū)控巖、控礦斷裂構造。北東向斷裂:共發(fā)現11條,主要表現為層間壓扭性活動特征,是區(qū)內重要的控巖、控礦構造,傾向北西、傾角較陡。該組斷裂中,與礦床關系較為密切的斷裂為18號斷裂——南緣斷裂及8號斷裂——北緣斷裂。上述兩大斷裂帶分別縱貫礦區(qū)南、北部,向北東、南西延出區(qū)外,寬幾十至幾百米。南緣斷裂傾向南東、北緣斷裂傾向北西,為南、北礦帶主要控礦構造,工業(yè)礦體多充填在兩大斷裂的次級斷裂內。北北東向斷裂:早期斷裂多被北東向斷裂疊加、晚期斷裂屬繼承性活動斷裂。礦區(qū)內僅發(fā)現一條成礦期后斷裂,編號為F8,其特征為:走向15°、傾向南東東、傾角80-85°,長大于300m、寬1-3m。早期為張扭性、晚期為壓扭性。該斷裂分布于北礦帶115~119勘探線,向北延伸至哈力黑河谷、切割了東西向(F10)斷裂。北西——北北西向斷裂:張扭性,被安山玢巖充填,切割破壞了礦體。區(qū)內發(fā)現8條,其中南礦帶F2、F4斷裂分別造成1、2號礦體的間斷空區(qū)及切斷3-4號礦體;北礦帶F7號斷裂分布于北礦帶露天采場西緣。近南北向斷裂:現發(fā)現4條,如F3、F27等。斷裂性質早期呈壓-扭性,晚期為張性,多被石英斑巖充填,傾向西或東,傾角陡,常截斷礦體。3.2.1.3巖漿巖礦區(qū)內侵入巖分布較廣,主要為燕山早期中酸性淺——超淺成侵入巖。巖性有石英閃長巖、流紋質凝灰熔巖、正長斑巖及晚期脈巖。石英閃長巖系列巖石主要以脈狀產出,成北東至北北東向分布,長幾十米至2公里,寬數米至數十米。閃長玢巖與碳酸鹽巖接觸帶及其附近,多形成矽卡巖并賦存有鉛鋅礦體;流紋質凝灰熔巖呈環(huán)狀分布于火山巖底部,或以不規(guī)則脈狀穿插于火山巖或早期地層中,在與碳酸鹽巖接觸帶及其附近可形成矽卡巖,并賦存鋅、錫、銅礦體;正長斑巖呈脈狀或巖墻狀侵入于火山巖及二迭系地層,在與大理巖或結晶灰?guī)r的接觸帶形成矽卡巖和礦體;晚期脈巖,在礦區(qū)內所見為成礦后脈巖,有石英斑巖、流紋巖,寬5——10米,長可達1000——2000米,常切割、破壞礦體。3.2.1.4圍巖蝕變礦區(qū)熱液接觸變質作用強烈,侵入巖體與板巖、凝灰?guī)r接觸帶附近常形成角巖,角巖外側有矽卡巖、鉛鋅礦體產出。礦區(qū)內圍巖蝕變很發(fā)育,主要為透灰石、石榴石及硅灰石矽卡巖化和鈉黝簾石化,其次為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碳酸巖化及硅化等。尤其以矽卡巖化與鉛鋅礦化最為密切。區(qū)內透灰石——鈣鐵輝石矽卡巖是鉛鋅礦體的主要載體。3.2.2礦體地質3.2.2.1礦床類型白音諾爾鉛鋅礦床屬淺成——超淺成巖漿巖與碳酸鹽巖接觸交代形成的矽卡巖型礦床。3礦體特征白音諾爾鉛鋅礦為一大型鉛鋅礦床。其礦體數量眾多、形態(tài)復雜、常成群成帶分布。依據地質因素及礦體分布特征,礦區(qū)劃分為南、北兩個礦帶。南礦帶長1100m、寬200-400m,北礦帶長1300m、寬600m。相距400m。全區(qū)共探獲160余條礦體,其中:北礦帶108條,南礦帶55條,北礦帶主要工業(yè)礦體有6條,編號為17、18、18-3、18-5、19及19-4號,其Pb+Zn金屬量占北礦帶總量的78.6%;南礦帶主要工業(yè)礦體有7條,編號為1、1-1、2、3、3-1、3-2及3-4,其Pb+Zn金屬量占南礦帶總量的82.7%。本區(qū)礦脈、礦帶及礦體嚴格受構造(NE向)、巖性及巖漿活動的控制,主要工業(yè)礦體均分布于閃長玢巖、流紋質晶屑凝灰熔巖、正長斑巖及下二疊統(tǒng)黃崗組碳酸鹽巖接觸交代形成的矽卡巖體內,礦體形態(tài)復雜多變,具分枝復合、尖滅再現、側向斜列等特點。礦體多呈脈狀、復雜脈狀及透鏡狀產出,總體走向NE、傾向NW或SE、傾角50~80°,主礦體走向長120~540m、斜深163~418m??傮w看,具有傾向延深大于走向沿長的特點。北礦帶礦體平均厚度0.7~13.3m、厚度變化系數80.89%~126.87%,Pb、Zn平均品位分別為3.51%、8.12%,品位變化系數,Pb:77.96~175%、Zn:81.29~116.07%;南礦帶礦體平均厚度4.67~35.66m、厚度變化系數47.6~127%,Pb平均品位1.62%、品位變化系數44~241%,Zn平均品位5.86%、品位變化系數62-174%。17號礦脈群:分布于99~115線間,長200m、寬20m,圈定礦體有17、17-1、17-2、17-3、17-4、17-5及17-6號,其中17號礦體為主礦體,其他小礦體分布于17號礦體上下盤。18號礦脈群:該脈群呈北東向樅貫整個勘探區(qū),即分布于79~125線。走向長450余米,主要集中于79~115線間,長350m。99線以東地段位于17號脈群下盤。共圈出12個礦體,編號分別為18、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8-10及18-11號。多呈平行脈展布。主礦體為18、18-3及18-5號,18-3號礦體位于18號礦體下盤,產于18號礦體群主體脈巖的下接觸帶,局部地段插入大理巖中。18-5號礦體是18號礦體在石英斑巖東側的延伸部分。19號礦脈群:該脈群位于18號脈群下盤,其間隔20-50m,最大80m左右。礦體埋深較大,尚未完全控制。共圈定11個礦體,編號為19、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及19-10。多呈平行脈分布。主礦體為19及19-4號礦體,19-4號礦體為19號礦體東延部分。1號礦體:位于南礦帶東部、F2斷層東側73~97勘探線間,為一條以鋅為主的鉛鋅礦體。分布標高1128~654m,礦體呈上寬下窄的楔形脈狀,分布于結晶灰?guī)r與角巖化粉砂質板巖界面的順層斷裂構造中。礦體走向NE、傾向SE、傾角60~80°。長240m,最大厚105m(含夾石)、最小2.2m,平均35.66m,最大延深430m、最小20m、平均183m,礦體連續(xù)性較好。1-1號礦體:為1號礦體沿走向、傾向被石英斑巖截切的延深,延長部分。分布于73~101勘探線間。其形態(tài)、產狀與1號礦體一致。2號礦體:分布于南礦帶中部29-57線間,賦存標高1116~726m。礦體呈較規(guī)則脈狀,近地表與3-4號礦體相距甚近,產狀較穩(wěn)定,走向NE、傾向SE、傾角73-88°。礦體長300m、斜深200-300m,最大厚37m、最小0.23m、平均11.78m。礦體連續(xù)性較好。3號礦體:分布于南礦帶5~29勘探線間,礦體沿走向、傾向變化均較大,常呈分枝、復合,膨脹、收縮現象。與3-1、3-2及3-3號礦體呈平行脈狀產出,沿走向及傾向局部相連。賦存標高1020~600m。礦體走向NE、傾向NW、傾角55-73°,礦體長200m、斜深80~480m,最大厚23.2m、最小0.29m,平均 10.05m。礦體連續(xù)性較差,總體受小型撓曲背斜西北翼斷裂裂隙控制。3-4號礦體:分布于南礦帶5-53勘探線間,長540m、賦存標高1126~590m,礦體呈較規(guī)則單脈產出,沿走向有分枝復合現象,形成長透鏡狀夾石。礦體較厚部位,向下呈分枝尖滅。礦體產狀較穩(wěn)定、走向NE、傾向NW、傾角57~76°。礦體斜深55~580m,最大厚12.98m、最小0.44m、平均5.27m。礦體連續(xù)性較好。主礦體礦體特征詳見表3-1。礦石特征(1)礦石礦物組成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次為黃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毒砂及微量含銀礦物(自然銀、銀金礦、輝銀礦等)、鉍礦物。脈石礦物以透輝石——鈣鐵輝石、石榴石為主,次為硅灰石、綠簾石、綠泥石、石英、方解石、符山石、角閃石等。(2)礦石結構構造礦石結構以半自形粒狀和他形粒狀結構為主,次為交代結構、包含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脈狀構造及角礫狀構造,其中以不同程度的浸染狀構造較為普遍。(3)礦石化學成份詳見表3-2、3-3、3-4。南礦帶礦石平均化學成份表表3-2礦石類型樣品個數平均化學成份(%)SiO2Fe2O3Al2O3TiO2MnOCaOMgOK2ONa2O方鉛礦閃鋅礦礦石626.526.584.690.123.2811.391.370.220.23閃鋅礦礦石638.8212.184.720.243.6818.612.550.140.28礦石類型樣品個數平均化學成份(%)P2O5SnAg(g/t)H2O+PbZnSCdCu方鉛礦閃鋅礦礦石60.090.02383.250.3413.2217.5111.560.0870.016閃鋅礦礦石60.120.0377.250.380.1310.606.220.0550.00南礦帶主要礦體微量元素含量表表3-3元素元素含量礦體號含量礦體WMnCaInGeBiSbFClCdCu10.61.57.05.01.91.484.70.050.0770.17<0.00123.00.87.5<1.03.80.366.60.0270.0060.0460.00532.02.010.0<1.03.91.33.50.0620.0170.0630.7414140202612183300.43.600.0220.00150.60北礦帶勘探區(qū)主礦體礦石化學全分析平均結果表表3-4礦體號樣品數礦石類型平均化學成份(%)SiO2Fe2O3Al2O3TiO2MnOCaOMgOK2ONa2O171鉛鋅礦石4.043.151.080.051.342.100.250.250.001鋅礦石40.0618.584.690.183.2121.430.770.180.23183鉛鋅礦石18.929.512.000.093.778.470.410.040.1018-32鉛鋅礦石38.5412.822.410.126.0827.130.590.060.1119-45鉛鋅礦石34.9117.201.010.084.6316.570.940.020.1219-51鋅礦石41.4717.291.590.064.5922.010.940.070.12勘探區(qū)11鉛鋅礦石38.4013.031.540.094.3614.970.680.051.142鋅礦石40.7717.943.140.123.9021.720.860.130.18礦體號樣品數礦石類型平均化學成份(%)P2O5SnAgg/tH2O+PbZnSCdCu171鉛鋅礦石0.070.013135.30.3414.0047.3025.920.2290.091鋅礦石0.120.0502.000.390.025.732.570.0300.00183鉛鋅礦石0.110.06096.070.1219.7121.9814.880.1060.0018-32鉛鋅礦石0.100.03038.200.053.053.872.660.0200.0019-45鉛鋅礦石0.100.03087.920.186.9110.686.910.0510.0219-51鋅礦石0.080.0202.600.760.024.962.880.0200.00勘探區(qū)11鉛鋅礦石0.100.04085.410.150.3415.8510.000.0770.022鋅礦石0.100.3502.300.580.025.352.730.0300.00(4)礦石類型按有用元素組合特點本礦床礦石工業(yè)類型可劃分為鉛鋅礦石、鋅礦石、鉛礦石及含銅鉛鋅礦石,其中以鉛鋅礦石為主。按礦石氧化程度,可劃分為氧化礦石(氧化率>30%)、混合礦石(氧化率10~38%)及原生礦石(氧化率<10%)。(5)有用元素Pb、Zn礦物特征礦石中主要有益組份為Pb、Zn,伴生有益組份為Ag、Cd。Pb、Zn主要以方鉛礦、閃鋅礦形式存在,總體上二者成正消長關系。閃鋅礦可形成獨立礦物或與方鉛礦組成鉛鋅礦石,顏色復雜深淺不一,以淺色為主,他形——半自形粒狀,粒徑一般0.01~0.3mm,部分黑色閃鋅礦可達3mm以上。多呈浸染狀、脈狀、斑雜狀分布,或與方鉛礦呈聚晶狀分布于脈石礦物晶隙間或裂隙間;方鉛礦與閃鋅礦密切共生,鉛灰色、自形——半自形立方體,粒徑一般0.05~1mm,最粗可達3mm。其集合體呈浸染狀、脈狀、斑點狀、斑雜狀分布于脈石礦物及閃鋅礦晶隙間或裂隙間,或包于閃鋅礦中。3.3礦區(qū)水文地質及開采技術條件礦區(qū)水文地質自然地理條件礦區(qū)位于大興安嶺西南端東側,屬中、低山區(q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白音烏拉山為區(qū)內最高點,海拔1724.3m。最低點哈力黑河谷,標高921m。當地侵蝕基準面960m。山頂基巖裸露。山坡坡度一般25~30°,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山間谷地地形開闊平坦,寬200~1300m,縱坡降0.01~0.02。區(qū)內沖溝不發(fā)育,多為線狀淺溝。近代洪積扇不發(fā)育。礦區(qū)地處分水嶺地帶,為區(qū)域地下水的補給區(qū)。礦區(qū)屬半干旱氣候區(qū)。據潔爾吐氣象站資料,平均年降水量413.72mm,年蒸發(fā)量1700mm。降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10月~翌年4月為凍結期。歷年最高氣溫36.8℃、最低-39.6℃,年平均氣溫3.6℃。區(qū)內主要地表水體為哈力黑河,由北向南東流經礦區(qū)北側。河床距采區(qū)400~500m。礦區(qū)以內的匯水面積44.3km2。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結冰,5~10月流量為2000~10000m3/d,干旱年份斷流。含水層及隔水層區(qū)內含水層主要為兩類,即:第四系孔隙含水層、基巖裂隙潛水層。第四系孔隙含水層:主要分布于河谷、沖溝地區(qū)。該含水層離礦體最近處300m,含水層總厚20~30m。其滲透系數為3.57~15.89m/d,單井涌水量542.5~1230.77m3/d。水位標高980~990m,年水位變幅1.5m左右。該含水層富水性強。是礦坑涌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其巖裂隙潛水:可分為侏羅系火山巖裂隙水及大理巖、結晶灰?guī)r巖熔裂隙水。其后者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含水層。大理巖、結晶灰?guī)r巖溶裂隙含水層呈兩條帶狀展布,帶寬100~425m,走向NE、NNE,由哈力黑河谷下部分別延伸到南、北礦帶。河谷底部及坡腳一帶巖溶較發(fā)育。溶洞和溶蝕現象發(fā)育的最低標高分別為894.75m和777.23m。最大溶洞高8.72m,大部分已被充填。充填物為紅色亞粘土含碎石、中細砂等。據ZK4水孔上段抽水資料q=4.563l/s·m,k=6.318m/d,可見其導水性很好。山坡地帶地表巖溶以溶隙為主,溶洞次之。溶洞和溶蝕現象最低標高分別為1000.39m和602.96m。7個見洞鉆孔中有4個孔位于礦床西端大理巖與火山巖接觸帶,3個孔位于北礦帶斷層附近。鉆孔所見最大洞高12.97m,被紅色亞粘土含碎石及大理巖粉末充填。抽水試驗表明q=0.056~0.698l/s.m,k=0.021~3.298m/d。由于火成巖體及巖脈的穿插,大理巖的連續(xù)性受到破壞,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坑內出現在大規(guī)模突水的可能性。切過大理巖的斷層破碎帶及受后期構造活動影響的石英斑巖脈是礦坑充水的主要通道??赡艿膶當鄬佑斜钡V帶的F8、F3、F10及南礦帶的F4、F19、F14及F22等。其中F8斷裂帶走向NNE、寬1~3m。北礦帶在1010m、950m開拓時都曾出現涌水(300-500m3/d)??v貫南北礦帶的石英斑巖脈受后期構造影響其導水性明顯,亦為主重要的導水通道。斷裂構造延伸至溝谷中與第四系孔隙水發(fā)生水力聯(lián)系。分布于礦區(qū)東部、南部及南、北礦帶間的二疊系板巖類為區(qū)內隔水層,其含水甚微,隔水良好。地下水位標高960~1125.21m,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Ca型水,次為HCO3-Ca、Na型水。礦化度,PH=6~8。水質良好。礦坑涌水量預測礦床充水因素主要為哈力黑河谷孔隙含水層和大氣降水。哈力黑河匯水面積較大、河谷孔隙含水層內賦存的靜儲量較多,該含水層構成了礦床充水的十分穩(wěn)定的補給來源。礦區(qū)植被發(fā)育,覆蓋率高,且地表廣泛分布有一定厚度的坡積物,故利于大氣降雨的均勻滲入。另外,如若采空區(qū)冒落發(fā)育至地表,也將構成降水及地表逕流的通道。預計全礦區(qū)正常涌水量為2281m3/d,最大涌水量5741m3/d。綜上所述,礦區(qū)地下水較豐富,主要類型為第四系孔隙含水層及大理巖、結晶灰?guī)r巖溶裂隙潛水層;礦床主要充水因素為分布于哈力黑河谷和支谷的第四系孔隙含水層及大氣降水;區(qū)內構造發(fā)育,尤其是成礦期后斷裂(如F8、F4)縱貫南、北礦帶并延伸至河谷地帶,成為礦床的主要導水通道;分布于礦區(qū)東部、南部及南北礦帶之間的二疊系板巖類,其含水甚微,透水極弱,為區(qū)內較好的隔水層。故應特別預防露天坑底蓄水下滲,或突然坍塌、積水灌注。另外,對豎井附近含水層及其斷裂構造應加強控制與監(jiān)察,防止下掘過程中發(fā)生突水。本區(qū)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復雜型。3.3.2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礦床工程地質根據巖石成因類型、堅硬程度及構造發(fā)育情況,區(qū)內巖石可劃分為:第四系松散軟弱巖組;二迭系板巖類半堅硬巖組;二迭系碳酸鹽巖類堅硬~半堅硬巖組;侏羅系火山巖類、脈巖類、鉛鋅礦與矽卡巖堅硬巖組及斷層破碎帶。①第四系松散軟弱巖組:巖石結構松散,厚2~39m,工程地質條件差。②二迭系板巖類半堅硬巖組:南礦帶分布于1號礦體南、北兩側,2-3號礦體東南部;北礦帶分布于85-129線礦體頂板。巖性為泥質板巖、砂質板巖及凝灰質板巖。厚30~60m,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尤以NNE、NW兩組節(jié)理最為發(fā)育。裂隙寬0.5~2cm,被泥質、砂質充填。強風化帶南礦帶厚2~5m、北礦帶厚26.86m;弱風化帶南礦帶厚38.42~52m、北礦帶厚4.9~41.79m??箟簭姸?18.6~214.6mpa。③二迭系碳酸鹽巖類堅硬——半堅硬巖組:主要分布于礦體頂、底板,厚20~100m。巖性為大理巖、結晶灰?guī)r。NNW、NW及NE向裂隙發(fā)育,寬1~3cm、裂隙率4.4~7.6%。區(qū)內巖溶較發(fā)育,以溶蝕現象為主??箟簭姸?3.64~198.0mpa。④侏羅系火山巖類堅硬巖組:主要分布于礦床西、西北部。巖性為流紋質凝灰熔巖、流紋質熔結凝灰?guī)r、凝灰質角礫巖,厚度大于600m。巖石堅硬,多處形成陡壁。NE、NNW向兩組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裂隙寬0.5~5cm、裂隙率7.6~8.2%,抗壓強度66.29~327.7mpa。⑤脈巖類堅硬巖組:分布于南、北礦帶,主要有閃長玢巖、石英斑巖、花崗斑巖、安山玢巖、正長斑巖、石英閃長巖,脈厚5~30m。除安山玢巖、長崗斑巖地表強烈風化外,其他均較堅硬。NNE、EW向裂隙發(fā)育,裂隙率2.1~8.7%。抗壓強度:閃長玢巖88.6~257.25mpa,石英斑巖77.13~108.0mpa。⑥鉛鋅礦與矽卡巖堅硬巖組:強風化帶深3~5m,弱風化帶深40~68.08m,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礦石抗壓強度258.23~325.60mpa,矽卡巖為155.9~209.5mpa。⑦斷層破碎帶:區(qū)內0.2~2m寬的小斷裂發(fā)育。經坑道統(tǒng)計,北礦帶平均每隔16m、南礦帶每隔14m即可見大小不等的斷層。該帶為軟弱層。礦體、轉巖穩(wěn)固性礦體頂、底板圍巖主要有流紋質凝灰熔巖、大理巖、結晶灰?guī)r、板巖、正長班巖、閃長玢巖及石英斑巖。除風化帶、斷層破碎帶、北礦帶79-89線火山巖與板巖、石英斑巖接觸帶巖石破碎、裂隙發(fā)育,工程地質條件較差外,其它巖石及礦石均屬堅硬~半堅硬巖組,巖體中等完整。礦、巖物理機械性質礦石體重:3.61t/m3(北礦帶)、3.47t/m3(南礦帶)巖石體重:2.70t/mt(礦山提供)3.4礦床地質勘探工作及評述礦床地質勘探工作本礦床詳查及勘探地質工作由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院于1980~1994年完成,1989年底,提交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烏拉蘇木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詳細普查地質報告》,詳查地質報告送審稿所計算的儲量經修正后全區(qū)儲量總計:C+D級礦石量3246.18萬t;鉛金屬量715421.57t;鋅金屬量1773325.03t;鉛平均品位2.2%;鋅平均品位5.46%詳查報告于1990年1月由原地礦部直屬單位管理局評審通過。1995年3月該院分別提交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北礦帶79~125勘探線17、18、19號礦脈群勘探地質報告》、《內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左旗白音諾爾鉛鋅礦區(qū)南礦帶1號礦體(73-97勘探線1093~1000米標高)、2、3、3-4號礦體(0-57勘探線1060~950米標高)儲量升級說明書》,于1995年6月分別獲內蒙儲委批準??碧狡陂g地質部門在南、北兩礦帶投入了大量工作,全區(qū)累計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有:1/2000、1/1000礦區(qū)地形地質測量8km2、14.125km2;槽探17361m3、淺井2984m、坑探2802m,地表鉆探272個、進尺99975.72m,坑內鉆20個、進尺2018.78m,小平硐897m;坑道地質編錄2784m;基本分析樣11108件、組合分析712件、小體重樣348件、大體重8件、選礦實驗樣4件、巖石力學試驗樣31組、水質全分析樣43件。根據主礦體規(guī)模、形態(tài)、產狀及賦存規(guī)律,礦床勘探類型劃分為第Ⅳ勘探類型??碧骄W度為:北礦帶以50×50m、南礦帶以25-50×50m網度坑、鉆結合探求B級儲量;50~60×100~120m鉆探網度探求C級儲量;C級儲量網度放稀一倍探求D級儲量。勘探手段為:地表采用槽探,淺部坑探為主輔之鉆探,深部采用鉆探手段??碧狡陂g,全區(qū)共探提表內礦體48條(其中北礦帶41條、南礦帶7條),主礦體13條(其中北礦帶6條、南礦帶7條)。儲量計算方法采用垂直斷面法。共探明B+C+D級表內地質儲量礦石量1081萬t,Pb金屬量319244t、Zn金屬量814258t,Pb平均品位2.95%、Zn平均品位7.53%??碧焦ぷ髟u述全礦區(qū)通過勘探和儲量升級工作,基本查明了區(qū)域成礦背景、礦區(qū)和礦床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礦帶分布特點,基本查明工作區(qū)域內礦體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賦存特點及特征;較詳細地研究了礦石類型、礦石物質組成、化學成份、礦石結構構造及有用組份的賦存狀態(tài)、嵌布特征與粒度,對礦石選冶加工技術性能亦做了較充分研究;基本探明了礦區(qū)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對環(huán)境地質條件亦作了相應論述;勘探類型的劃分、勘探網度的確定、勘探手段的選擇基本合理,儲量計算方法基本正確,儲量計算基本可靠。總之,本礦床工作區(qū)域內勘探程度基本上達到儲發(fā)[1995]38號“關于發(fā)布《調整規(guī)范要求,改革儲量審批的意見》的通知”中所規(guī)定的要求??碧焦ぷ魃写嬖谌缦聠栴}:①本礦床為矽卡巖型礦床,其成礦地質條件復雜,區(qū)內主干斷裂及次級斷裂構造甚為發(fā)育,且具多期、多組、相互疊加活動之特點,導致本礦床礦體形態(tài)復雜多變,具分枝復合、尖滅再現、側向斜列等特點。因而以目前的勘探網度尚不足以比較準確地控制、圈定礦體。剖面上,礦體的連接對比具明顯的多解性。②對工程地質的研究尚有不足,報告中未提供礦巖松散系數、安息角等參數。3.5礦區(qū)儲量工業(yè)指標內蒙冶金機械工業(yè)廳以內政(1992)冶金計字68號文下達了本礦床儲量計算工業(yè)指標。詳見表3-5。工業(yè)指標表3-5指標礦石類型Pb(%)Zn(%)可采厚度(m)夾石剔除厚度(m)邊界品位工業(yè)品位邊界品位工業(yè)品位混合礦石0.51.01.02.0≥1≥2硫化礦石0.50.70.71.0≥1≥23.5.2地質儲量本礦床勘探地質工作是在詳查工作基礎上分礦帶分階段進行的.北礦帶勘探工作現已結束,南礦帶2及3號礦脈群950m標高以上、1、1-1號礦體1000m標高以上地段經儲量升級工作后,其礦體控制程度基本達到勘探程度,儲量升級工作范圍以下地段其控制程度為詳查階段。目前,除南礦帶1、1-1號礦體外,南、北兩礦帶1000m標高以上礦體已基本采空。北礦帶現開拓至850m中段、南礦帶開拓至900m中段。南礦帶1、1-1號礦體1000m標高以上為露采范圍,現采至1040m臺階。經核算,截止于2001年末,區(qū)內保有地質儲量為B+C+D級礦石量15922990t,Pb金屬量341072t、Zn金屬量975485t,Pb平均品位2.14%、Zn平均品位6.13%。地質儲量詳見表3-6。設計利用儲量本設計在礦床保有地質儲量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礦山生產期間礦體儲量發(fā)生負變的問題。依據礦山提供的各開采中段生產現狀資料,經與地質探礦資料對比分析、且參照南礦帶儲量升級工作范圍內升級前后礦體儲量變化情況(礦石量負變11.6%、Pb+Zn金屬量負變3.1%),設計確定全區(qū)各礦體儲量利用率為85%。經核算設計利用儲量為:B+C+D級礦石量13264118t,Pb金屬量290484t、Zn金屬量820559t,Pb平均品位2.19%、Zn平均品位6.19%。設計利用儲量詳見表3-7、3-8、3-9。3.6基建、生產探礦及采樣基建探礦為滿足礦山擴建達產初期三級礦量之平衡,保證基建采掘進度計劃的實施,基建期需投入一定數量的基建探礦工程量?;ㄌ降V范圍布置在南礦帶850m中段、南北礦帶800m中段,基建探礦手段以坑探為主,輔之以坑內鉆探,坑探主要布設穿脈及開井工程。探礦網度為:穿脈間距25~30m、天井間距。50~60m??觾茹@探主要用于控制礦體傾斜方向的變化,網度為20~30m。核算基建探礦工程量:穿脈3400m、天井1200m、坑內鉆6100m。生產探礦為滿足礦山正常、持續(xù)生產及采礦貯備礦量對地質儲量升級的要求,為編制采掘進度計劃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每年需投入一定數量的生產探礦量。生產探礦手段及網度同基建探礦。估算生產探礦量為8250m/年。化驗分析基建及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