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化學化學科普閱讀題練習題一、中考化學科普閱讀題1.閱讀下列短文:氫氧化鉀(化學式KOH)的性質與氫氧化鈉的性質相似。A.純凈的氫氧化鉀是白色固體;B.它極易溶解于水;C.氫氧化鉀固體露置于空氣中易吸水而潮解;D.氫氧化鉀固體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E)氫氧化鉀和硫酸銅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氫氧化銅。根據(jù)上面短文的內容,運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填空:(1)從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氫氧化鉀的物理性質為(填序號)—。⑵寫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與氫氧化鉀的化學性質有關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⑶根據(jù)氫氧化鉀的性質,你認為氫氧化鉀固體的保存方法應是—?!敬鸢浮?1)A、B、C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J+K2so4(3)密封保存【解析】(1)氫氧化鉀的顏色、狀態(tài)、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填:ABC.(2)氫氧化鉀和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碳酸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KOH+CO2=K2CO3+H2O;氫氧化鉀和硫酸銅反應能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鉀,化學方程式為:2KOH+CuSO4=Cu(OH)N+K2sO4.(3)因為氫氧化鉀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應該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2.閱讀下面科普短文:亞硝酸鹽廣泛存在于自然環(huán)境和我們的生活中。在糧食、豆類,蔬菜、肉類、蛋類等食物中,都可以檢測出一定量的亞硝酸鹽,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鹽,含量高的是莖葉類蔬菜、其次是根莖類蔬、然后是瓜類蔬菜,它們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鹽就會被分解為亞硝酸鹽。大劑量的亞硝酸鹽能夠將人體內血紅素中的鐵元素由+2價氧化為+3價,從而使其失去攜氧能力,引起全身組織缺氧,即產(chǎn)生亞硝酸鹽中毒。當體內+3價鐵血紅蛋白達到20%-40%就會出現(xiàn)缺氧癥狀,達到70%以上可導致死亡。亞硝酸鹽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使用,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對預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和許多國家都批準把亞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以防止食品腐敗,改進肉類顏色。亞硝酸鹽與肌肉中的乳酸作用會產(chǎn)生亞硝胺,亞硝胺不穩(wěn)定易分解產(chǎn)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與肌紅蛋白結合產(chǎn)生紅色的亞硝基肌紅蛋白,使肉制品產(chǎn)生穩(wěn)定的紅色。為了測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研究人員選用白菜進行了測定,實驗1溫度為20℃,實驗2溫度為13℃,實驗中分別取放置2、4、6、8、10、12、24小時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的紫紅色褪去,表示含有亞硝酸鹽,實驗記錄見表:時間/h2468101224實驗1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由稍褪色到褪色且速度逐漸加快實驗2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不褪色褪色且速度加快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高錳酸鉀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亞硝酸鹽使人體中毒的原因 。(3)下列有關亞硝酸鹽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鹽會被逐漸分解為亞硝酸鹽B溫度越低,熟蔬菜中亞硝酸鹽產(chǎn)生的速率越快C亞硝酸鹽與肌肉中的乳酸作用產(chǎn)生亞硝胺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D我國規(guī)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亞硝酸鹽(4)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你對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議是 ?!敬鸢浮縆MnO4它能將人體內血紅素中鐵元素由+2價氧化為+3價,從而使其失去攜氧能力,引起全身組織缺氧AC①低溫下貯存;②盡早食用【解析】【詳解】(1)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溶質是高錳酸鉀,溶劑是水;故填:KMnO4;(2)大劑量的亞硝酸鹽能夠將人體內血紅素中的鐵元素由+2價氧化為+3價,從而使其失去攜氧能力,引起全身組織缺氧,即產(chǎn)生亞硝酸鹽中毒;故填:它能將人體內血紅素中鐵元素由+2價氧化為+3價,從而使其失去攜氧能力,引起全身組織缺氧;(3)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鹽會被逐漸分解為亞硝酸鹽,故A正確;B.冰箱內蔬菜亞硝酸鹽含量低于常溫下亞硝酸鹽含量,則說明低溫保存剩菜能降低亞硝酸鹽含量,溫度越低,熟蔬菜中亞硝酸鹽產(chǎn)生的速率越慢,故B錯誤C.亞硝酸鹽與肌肉中的乳酸作用產(chǎn)生亞硝胺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故C正確;D.我國規(guī)定食品中可以按照國家標準添加適量的亞硝酸鹽做防腐劑,故D錯誤。故填:AC;(4)低溫保存剩菜能降低亞硝酸鹽含量,隨著時間的延長,飯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逐漸增加;故填:①低溫下貯存;②盡早食用。3.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鮮土豆中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每100g)蛋白質/g脂肪/g淀粉/g鈣/mg磷/mg維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開后發(fā)生褐變,用水浸泡能防止褐變,但會引起營養(yǎng)物質流失。用土豆片進行實驗,測得其食用品質、淀粉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隨浸泡時間的變化如下:項目評分■Omin■LOmii30tHii■6Dtntn項目評分■Omin■LOmii30tHii■6Dtntn硬度咬碎感粘結性彈性食用品質項目圖1:曼咆時間,min土豆變綠、發(fā)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就算是把變綠、發(fā)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還可以作為原料廣泛用于醫(yī)藥、化工、紡織、造紙等工業(yè)中。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表1中的“鈣”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2)由圖1可知:60min內,(填序號)。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無明顯變化C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粘結性、彈性分值均降低(3)由圖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與浸泡時間的關系是 。(4)變綠、發(fā)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A土豆是四大糧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變 D土豆開發(fā)應用的前景廣闊【答案】元素ABC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在研究范圍內,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隨浸泡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土豆變綠、發(fā)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B【解析】【分析】【詳解】(1)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所以表1中的“鈣”指的是元素;(2)A、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確;B、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無明顯變化,故B正確;C、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隨著浸泡時間的增加,粘結性、彈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確;(3)由圖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在研究范圍內,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降低;(4)由題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變綠、發(fā)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5)A、由題干“土豆是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可知,A正確;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錯誤;C、由題干“土豆切開后發(fā)生褐變,用水浸泡能防止褐變,但會引起營養(yǎng)物質流失?!笨芍?,C正確;D、由題干“除食用外,土豆還可以作為原料廣泛用于醫(yī)藥、化工、紡織、造紙等工業(yè)中。”可知D正確。故答案為:(1)元素;(2)ABC;(3)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在研究范圍內,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降低;(4)土豆變綠、發(fā)芽時,龍葵素含量顯著增高,而龍葵素多食可導致中毒;(5)B。4.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即使艷陽高照、天氣晴好,有時人們也會出現(xiàn)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癥狀。專家認為,這很可能與臭氧(O)有關。3臭氧原本是大氣中自然產(chǎn)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氣體,在常溫常壓下即可緩慢反應生成氧氣,當溫度達到165℃時迅速反應。絕大部分臭氧存在于離地面25公里左右處的大氣平流層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臭氧量往往隨緯度、季節(jié)和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天空中的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地表臭氧并非自然產(chǎn)生的,而是由石油產(chǎn)品(如汽油)等礦物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而形成的。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加速這一化學反應。地表空氣中的臭氧對人體極為有害,一些易于過敏的人長時間暴露在臭氧含量超過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上述不良癥狀。研究表明,空氣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會減弱3%。對于運動員來說,空氣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耐力和比賽成績。自2013年中國執(zhí)行新《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監(jiān)測6種污染物以來,臭氧便成為一些城市夏季空氣質量“超標日”的首要污染物。下圖為某地夏季某日晝時(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圖。2
時河/小時504O17-.,一只屁音時河/小時504O17-.,一只屁音6^lo.Qlo.alo.Hln.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臭氧的一條物理性質 。(2)寫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如上圖,某地夏季某日晝時,臭氧污染最嚴重的時間段是 (填序號)。A.8:00~10:00B.10:00~12:00C.12:00~14:00D.14:00~16:00(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 B.地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與天氣陰晴無關C.臭氧和氧氣可以在不同的條件下相互轉化D.空氣中臭氧濃度不同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⑸為了減少臭氧污染,請你向市民提出一條生活中可行的倡議?!敬鸢浮刻厥鈿馕?、氣體臭氧?二七,氧氣DACD少開車【解析】(1)由資料可知,臭氧是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氣體;(2)臭氧在165℃時迅速產(chǎn)生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臭氧上工氧氣;(3)由圖可知,臭氧在14點一16點時污染最為嚴重,故選D;(4)A、臭氧層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對生物的破壞,正確;B、由資料控制,臭氧在地表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與天氣的陰晴有關,錯誤;C、臭氧在溫度達到165℃時迅速產(chǎn)生氧氣,故正確;D、空氣中臭氧的濃度的多少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正確。故選ACD。(5)地表臭氧并非自然產(chǎn)生的,而是由石油產(chǎn)品(如汽油)等礦物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而形成的,故我們應該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少開私家車。5.閱讀下面的科普短文。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都需要水,關于它的傳聞有很多。傳聞1:自來水中有余氯,不能飲用。自來水從自來水廠到用戶家可能需要經(jīng)過幾十公里的管道,為了保證水質,必須在水里加入一些消毒劑以防止細菌滋生。最常用的消毒劑就是氯氣,此外還有氯胺和二氧化氯等。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余氯標準推算,如果氯全部來自于飲用水,則自來水中氯的允許含量為5mg/L。而根據(jù)我國《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水廠出廠水中余氯不得高于4mg/L。由于傳輸損失,管網(wǎng)末端用戶處的自來水中余氯含量遠低于允許上限。為維持消毒效果,國家規(guī)定管網(wǎng)末端自來水中余氯下限為0.05mg/L。傳聞2:煮過很多次的“千滾水”有毒。有研究對多次煮沸水中亞硝酸鹽情況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的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表1不同煮沸次數(shù)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mg/L)水樣類型亞硝酸鹽含量一次沸水0.0008二次沸水0.0020三次沸水0.0028人體長時間攝入超標的亞硝酸鹽,會增加患癌癥的可能性。但是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看到,即使三次煮沸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比我國天然礦泉水中亞硝酸鹽標準(0.1mg/L)還低不少。從飲用水健康的角度來看,相比對開水中亞硝酸鹽的憂慮,我們更應該注意如果不將水煮開,或者密封、儲存方法不當,飲用水中可能存在細菌污染的隱患。傳聞3:常喝“富氧水”能夠抗衰老。富氧水原是醫(yī)學界為了研究生物細胞厭氧性和好氧性的研究用水,是通過人為地往純凈水里充入更多的氧氣制成的。對于富氧水對健康的影響,學術界存在爭議。有研究認為若水中氧含量過高或常喝富氧水會加速氧化,使人體衰老。無論是吸氧還是喝氧,對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人們在“喝氧”的問題上應采取慎重態(tài)度,勿作非明智的選擇。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TOC\o"1-5"\h\z(1)為保證水質,可用的自來水消毒劑包括 。(2)判斷傳聞1真假,并說明理由: 。(3)依據(jù)文中數(shù)據(jù),煮沸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 。(4)傳聞3的資料中,反映出的氧氣性質有 。(5)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A.如果自來水中含氯量過低,水中細菌就可能超標B.因為“千滾水”含有亞硝酸鹽,所以有毒而不能飲用C.“富氧水”中富含氧氣,適合多喝【答案】氯氣、氯胺和二氧化氯假,用戶處的自來水中余氯含量遠低于允許上限煮沸次數(shù)越多,亞硝酸鹽含量越高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BC【解析】(1)由材料可知自來水消毒劑包括氯氣、氯胺和二氧化氯;(2)假的,因為用戶處的自來水中余氯含量遠低于允許上限;(3)由題中的表格可知,煮沸次數(shù)越多,亞硝酸鹽含量越高;(4)閱讀材料得,氧氣性質有可溶解在水中(或氧化性);(5)A、水中的消毒劑含量過少,細菌可能超標,正確;B、“千滾水”含有亞硝酸鹽,但亞硝酸鹽含量比我國天然礦泉水中亞硝酸鹽標準(0.1mg/L)還低不少,可以飲用,錯誤;C、“富氧水”對健康人都是弊多利少,錯誤。故選BC。6.閱讀下面科普短文。你吃過木糖醇口香糖嗎?木糖醇為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解時吸收大量熱,甜度與蔗糖相當。木糖醇廣泛存在于各種水果、蔬菜、谷類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將玉米芯、甘蔗渣等農作物進行深加工制得的。我國木糖醇生產(chǎn)工藝路線如下:原料玲水解玲中和玲…玲加氫、結晶玲包裝。其中原料水解時用硫酸做催化劑,再用碳酸鈣將硫酸除去。齲病是人類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其發(fā)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認為,牙菌斑中的細菌在代謝食物中糖類的過程中產(chǎn)生酸性物質,酸性物質可導致牙釉質溶解,進而形成齲病。牙菌斑pH變化可反映牙菌斑內產(chǎn)生酸性物質的情況。木糖醇不致齲且有防齲齒的作用。第三軍醫(yī)大學韓旭對木糖醇防齲過程進行了研究,部分內容如下。研究1:用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pH的變化0 10 -10 60時間加iin研究2:用蔗糖溶液涑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pH的變化研究2:用蔗糖溶液涑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pH的變化10卬3Q4fl511時間/min無口有據(jù)一一-含糖口香糖木桐穆口,香棘研究表明,飯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齲的作用,可以明顯降低患齲率。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木糖醇生產(chǎn)中用碳酸鈣將硫酸除去,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齲病的形成是 (填“酸性”或“堿性”)物質導致。(3)根據(jù)研究1,木糖醇不致齲的原因是 。(4)根據(jù)研究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5)下列有關木糖醇與蔗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A.甜度相當B.均能形成溶液C.分別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對牙菌斑酸性變化影響小于木糖醇【答案】CaCO3+H2sO4==CaSO4+H2O+CO#酸性木糖醇對牙菌斑pH的影響不大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較短時間內升高AB【解析】【分析】【詳解】(1)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H2SO4==CaSO,+H2O+COJ;(2)從短文中可知道:酸性物質可導致牙釉質溶解,進而形成齲病;(3)從研究1可看出木糖醇對牙菌斑pH的影響不大,故木糖醇不致齲;(4)根據(jù)研究2,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較短時間內升高;(5)A、從短文中可知道,木糖醇與蔗糖甜度相當,正確;B、木糖醇與蔗糖均易溶于水,故均能形成溶液,正確;C、從研究1可以看出,分別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對牙菌斑酸性變化影響遠大于木糖醇,錯誤;故選AB。7.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開展太空生命實驗,在特制玻璃毛細管中,分別放入14種蛋白質溶液,如痢疾桿菌、激酶、沙眼病毒等,其中我國有8種,這些新配制的蛋白質,要隨“神八”一起升空,必須盡量保持其新鮮度。則回答下列問題:(1)環(huán)境消毒是預防痢疾桿菌、沙眼病毒等傳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過氧乙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滅外泄病毒的主要原理是 。(2)酒泉發(fā)射基地在神八發(fā)射前幾小時前新配制蛋白質,同時要用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的過氧乙酸溶液共450g進行環(huán)境消毒消毒,則需要用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過氧乙酸溶液來配制。(3)沙眼病毒的直徑為0.3?0.5微米。常用的三種口罩過濾孔徑如下:①普通16層紗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單層無紡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專業(yè)口罩在0.1微米左右??蒲腥藛T在密閉的實驗室需要佩戴的口罩型號最好是 (填序號)??谡值淖饔檬沁^濾,由此你對過濾有何新的認識是 。【答案】過氧乙酸能使外泄病毒中蛋白質失去生理活性60③過濾不一定是固液分離或過濾實質上是大小顆粒分離的過程等。【解析】【分析】【詳解】(1)過氧乙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殺滅外泄病毒的主要原理是過氧乙酸能使外泄病毒中蛋白質失去生理活性。(2)設需要用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過氧乙酸溶液的質量為x貝口5%義x=2%義450gx=60g(3)由于沙眼病毒的直徑為0.3?0.5微米??蒲腥藛T在密閉的實驗室需要佩戴的口罩型號最好是N95??谡值淖饔檬沁^濾,因此過濾不一定是固液分離或過濾實質上是大小顆粒分離的過程等。8.閱讀下面科普短文。蘋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有健脾開胃、補心益氣的作用。常吃蘋果還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提高免疫力。表1某蘋果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每100g)營養(yǎng)成分糖類/g脂肪/g蛋白質/g維生素A/mg維生素C/mg鉀/g鈣/g鐵/mg含量16.210.170.26340.120.040.6食用蘋果時,應避免食用果核部分。因蘋果籽中含有氰苷,氰苷在人體中易轉化為劇毒物質氫氰酸(HCN)。蘋果加工時容易褐變,影響外觀、風味,還會造成營養(yǎng)流失。褐變主要是由于蘋果中的酚類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因此,對于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溫度對富士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相對活性的影響見圖)。研究發(fā)現(xiàn)檸檬酸能較好地抑制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7Q,相對活性//溫度/七依據(jù)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蘋果在加工中發(fā)生的褐變屬于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2)在日常食用蘋果時應避免食用果核,因為蘋果籽中的氰苷在人體內易轉化為劇毒物質(3)由圖1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是 。(4)加工蘋果時,加入 可以抑制蘋果的褐變。(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A蘋果營養(yǎng)豐富,適量食用有益健康B高膽固醇人群不宜食用蘋果C表1中的鉀指的是鉀元素D蘋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于蛋白質【答案】化學氫氰酸在0~80℃范圍內,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隨溫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檸檬酸AC【解析】【分析】【詳解】(1)褐變主要是由于蘋果中的酚類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2)在日常食用蘋果時應避免食用果核,因為蘋果籽中的氰苷在人體內易轉化為劇毒物質氫氰酸;(3)由圖1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是在0~80℃范圍內,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隨溫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4)研究發(fā)現(xiàn)檸檬酸能較好地抑制蘋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相對活性,故加工蘋果時,加入檸檬酸可以抑制蘋果的褐變;(5)A、蘋果營養(yǎng)豐富,適量食用有益健康,正確;B、常吃蘋果可以降低膽固醇,故高膽固醇人群可以食用蘋果,錯誤;C、表1中的鉀指的是鉀元素,正確;D、每100g蘋果中含有蛋白質0.26g也就是260mg,而含有維生素C4mg,故蘋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低于蛋白質,錯誤。故選A、C。9.我們將一個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的反應物叫做還原劑,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的產(chǎn)物叫做氧化產(chǎn)物;化合價降低的反應物叫做氧化劑,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得到的對應的生成物叫做還原產(chǎn)物。即將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室為監(jiān)測空氣中汞蒸氣的含量,往往懸掛涂有CuI的濾紙,根據(jù)濾紙是否變色或顏色發(fā)生變化所用去的時間來判斷空氣中的含汞量,其反應為:4CuI+Hg=Cu2HgI4+2Cu(1)以上反應中的Cu2HgI4為。A僅作氧化產(chǎn)物 B僅作還原產(chǎn)物C既是氧化產(chǎn)物又是還原產(chǎn)物(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化合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②分解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③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④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點燃(3)已知黑火藥燃燒發(fā)生的反應如下:S+3C+2KNO3 K2s+3CO2個+N2個。則在反應中氧化劑是 ,還原劑是 ?!敬鸢浮緼AS、KNO3C【解析】【詳解】(1)反應中的汞元素由0價變?yōu)?2價,化合價升高,則Cu2HgI4為僅作氧化產(chǎn)物,故選A。(2)①化合反應可能是氧化還原反應,例如氫氣在氧氣中燃燒;故選項錯誤;②分解反應可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例如碳酸分解;故選項錯誤;③置換反應中有一定元素化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家電清洗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范本模板
- 2025購房租賃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加盟合同模板
- 2025全面股權轉讓合同全面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獨立運行戶用風力發(fā)電機組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無損檢測儀器合作協(xié)議書
- 沙石取用施工方案
- 2025年民爆器材項目合作計劃書
- 伐樹專項施工方案
- (2025)入團考試題庫及答案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介紹-原理-結構-應用
- 車廂定做合同范文大全
- 《地質災害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 節(jié)能環(huán)保產(chǎn)品推廣與銷售代理協(xié)議
- 普通地質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臨沂大學
- 2024年長安汽車行測筆試題庫
- 2024年度一帶一路貿易促進與合作合同2篇
- 臨床試驗項目質量管理
- 鐵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企業(yè)運輸員培訓
- 五年(2020-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文言文閱讀(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