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復習大綱_第1頁
西方哲學復習大綱_第2頁
西方哲學復習大綱_第3頁
西方哲學復習大綱_第4頁
西方哲學復習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71.愛利亞學派的重要性:愛利亞學派是早期希臘哲學中最重要的哲學流派,其重要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愛利亞學派開始轉變哲學研究的重心,變本原的追溯為存在的探討,從而為本體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他們首次使用了邏輯論證方法,為哲學思想的表述確定了基本的話語方式,最終演變?yōu)檎麄€西方哲學主要的表達方式。2。經(jīng)院哲學:所謂“經(jīng)院哲學”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國的宮廷學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區(qū)的附屬學校發(fā)展起來的基督教哲學。這些學校是研究神學和哲學的中心,學校的教師和學者被稱為經(jīng)院學者,故他們的哲學就被稱為經(jīng)院哲學。經(jīng)院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共相和殊相、一般與個別之間的關系問題.與教父哲學不同,經(jīng)院哲學在總體上已經(jīng)不再以創(chuàng)立教義、制訂神學內容為己任,而是要從理論上論證、闡釋教義,化解圣經(jīng)或教父哲學中所包含的一些不協(xié)調因素,使神學進一步系統(tǒng)化、理論化.通常我們可以把經(jīng)院哲學劃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經(jīng)院哲學仍然是奧古斯丁和新柏拉圖主義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期,中期是經(jīng)院哲學的繁榮時期,亞里士多德逐漸成為哲學的最大權威,晚期是被看作異端的唯名論盛行的時期,經(jīng)院哲學式的理性主義從此一蹶不振。3。邏各斯:邏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闡述是赫拉克利特對于哲學的一大歷史功績,對他本人的哲學和后來思想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作為運動變化的尺度,亦即我們所說的規(guī)律,就使知識有了確定性.早期希臘自然哲學從樸素的辯證法出發(fā),斷定自然萬物均處在運動變化之中。然而,如果一切都處在運動變化之中,知識就沒有立足的依據(jù)。另一方面,由于邏各斯的介入,亦使赫拉克利特的哲學具有了某種二元式的結構:始終處于生滅變化之中的自然萬物,和永恒不變的邏各斯。這些在后來的巴門尼德、阿那克薩戈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中,都有或明或暗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在后來西方哲學、神學和科學的發(fā)展過程中,邏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邏輯”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5。近代哲學的基本特點:1。堅決反對經(jīng)院哲學;鮮明的理性主義精神;強烈的實用主義精神;本體論轉向了認識論;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的對立;神學的不徹底性.6。美德即知識: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哲學觀點。蘇格拉底終生探討美德的本性,把道德倫理問題歸結為一個知識問題,提出“美德即知識”這個著名的命題。首先,知識是美德的基礎。蘇格拉底認為正義等品質是神分給每個人的,人人都潛在地具有德性。知識不是感性的知識。不是對具體道德行為的意見,而是對德性的概括性、理性之把握,是—種理念的知識,善的知識.因此假如潛在于人自身的德性沒有知識和理性的指導,就不能是善的、有益的,只能是有害的。知識就是德性,無知即是惡。其次,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美德是可教的、可傳授的。這個命題把道德建立在理性知識的基礎上,使道德成為科學的對象,奠定了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基礎.然而蘇格拉底把道德與知識絕對地等同起來,忽視了兩者的差別,這是錯誤的。因為由知識到道德的現(xiàn)實轉化還需要與人的意志相結合,正如亞里士多德所批評的那樣,蘇格拉底把德性當成-種知識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拋棄了心靈的非邏輯的、感性的一面,亦即拋棄了欲望和習慣。7.批判哲學的含義: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第一版序言中,康德解釋了“批判"的含義:所謂“批判"不是對書本或者理論學說的批評或駁斥,而是對理性之認識能力的“分析"。亦即根據(jù)理性具有普遍必然的科學知識例如數(shù)學和物理學—-這是康德時代公認的兩門科學,對理性的一般認識能力進行分析,其目的是最終確定形而上學的命運。因此,所謂“批判"也就是對理性的分析和考察.在康德看來,以往的形而上學錯就錯在它們通常只是武斷地論定,當它們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理論教條時,沒有去考察一下我們的理性究竟有沒有這樣的認識能力.與這種“獨斷論”不同,康德主張在對事物下判斷之前,先來分析我們的認識能力,進而提出我們的認識能力是有范圍的。康德對理性認識能力的批判是其哲學思想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他對理性的全部領域進行了考察,從而形成了由三大批判組成的“批判哲學”,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8唯名論:唯名論否認共相具有客觀實在性﹐認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個別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實的存在。認為沒有離開人的思想意識和個別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共相”(一般),只有個別事物才是真實存在的;“共相"只是人用來表示個別事物的名詞或概念.(第94頁)9.四假相說:即“種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場假相”和“劇場假相".是英國近代哲學家培根對包括經(jīng)院哲學在內的認識障礙和偏見的概括.“種族假相”是人類天生就有的偏見,它是由于人們總傾向于以主觀感覺為尺度,把自己的感覺、意志和感情灌輸?shù)綄κ挛锏恼J識中而造成的?!岸囱傧唷敝改硞€人由于所受教語、與人的交往等方面的局限而造成的認識上的片面性.“市場假相”是由于人們在交往個語言上用語不當,不能正確表達思想而造成的假相?!皠黾傧唷笔侵该つ啃叛鰴嗤?、崇拜歷史上與現(xiàn)存的各種哲學體系而造成的認識上的停滯。培根認為,這四種假相是妨礙人們正確認識自然界的大敵,是科學發(fā)展的障礙。他號召人們以堅定的決心肅清各種“假相”的影響,使人類“理智完全得到解放和刷新”,以期獲得關于事物的全面正確的認識。培根的“四假相”說從先天和后天、語言邏輯以及傳統(tǒng)、權威的影響方面揭示了人的認識之所以有錯誤的原因,有益于幫助人們自覺克服各種偏見,使認識得到健全的發(fā)展。10。阿那克薩哥拉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貢獻:在希臘哲學史上,阿那克薩戈拉憑借自己的哲學活動和哲學思想贏得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的光輝業(yè)績可以概括為三個“第一”。首先,他第一次把哲學從外邦帶到希臘本土,使這朵智慧之花在雅典的沃土中大放異彩,結出豐碩之果,產(chǎn)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其次,他第一次明確而公開地把精神性的東西──“努斯”或“理智”作為本原,從而為后來的哲學革命奠定了基礎。最后,他第一次把看不見的物質元素“種子”作為本原,使自然哲學對事物內部結構的探討更加深入。11.唯理論與經(jīng)驗論的主要分歧:圍繞著認識的來源和基礎、真理的標準、認識的方法論等問題,哲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形成了兩大對立的派別,亦即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兩者的理論分歧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問題。一般說來經(jīng)驗論者認為認識來源于感覺經(jīng)驗,一切知識必須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上,唯理論者則主張認識來源于天賦觀念,知識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其次是真理的標準問題。一般說來,經(jīng)驗論者認為,知識的真理性就在于它能夠與認識對象相符合,至少可以被還原為經(jīng)驗;而唯理論者則認為,知識的真理性乃在于清楚明白、無可懷疑,亦即具有自明性和不矛盾性。最后是認識的方法問題。一般說來,經(jīng)驗論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經(jīng)驗的歸納方法,而唯理論者則主張從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fā),經(jīng)過理性的演繹方法,推導出結論。我們之所以在說明經(jīng)驗論與唯理論之間的分歧時反復強調“一般說來”,是因為實際上既不存在“純粹的"經(jīng)驗論者,也不存在“純粹的"唯理論者,哲學家們的思想往往是非常復雜的,例如經(jīng)驗論者的思想中有唯理論的因素,唯理論者的思想中也帶有經(jīng)驗論的痕跡。另外,這一時期的哲學家雖然有派別之爭,但是他們的根本目標都是為了追求知識,探索真理,更何況他們還有共同的對手,那就是盡管已經(jīng)衰敗但卻仍然不肯自行退出歷史舞臺的經(jīng)院哲學.12.斯多亞學派的特點:與晚期希臘的其他學派相比,斯多亞學派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它起源于東方希臘主義國家,代表人物基本上不是出生于希臘本土;二是與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人物關系密切,曾經(jīng)成為晚期希臘和羅馬時期的官方哲學;三是晚期希臘哲學中延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一個派別。13.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區(qū)別: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確堪稱人類的導師,不過這兩位“人類導師”的哲學雖然有相同或相近的一面,但區(qū)別卻是主要的。概括而言,他們之間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基本風格不同。柏拉圖是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他狂熱追求恒真、至善、盡美,并企圖以此服務于政治,匡正現(xiàn)實。亞里士多德則是理智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也追求崇高與至善,但懂得最好不等于最可行的道理,因而以平和的中道為標準,且盡量不介入政治。二是知識背景不同。柏拉圖由于貶低處在動變狀態(tài)的感性事物,對自然領域諸學科的知識吸收不夠,只對數(shù)學感興趣,并以此為其哲學的知識背景。亞里士多德則非常注意吸收各門學科的成果,對自然領域的事情尤其感興趣,以生物學作為自己哲學的知識背景。三是治學方法不同。柏拉圖繼承并發(fā)展了蘇格拉底的問答法,熱衷于論戰(zhàn)性的討論,是典型的辯證法家。亞里士多德則以探索性的分析見長,在分析中澄清問題,論證觀點,發(fā)現(xiàn)真理。四是崇尚的境界不同.柏拉圖雖然重視邏輯推理和思辨作用,但把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視為一種直覺的、感悟的迷狂,從而消解了理性與非理性、思辨與神秘、理智與情感的界限.亞里士多德則自始至終崇尚理智的思辨活動,把思想對自身的思想看成靈魂的最高功能和人生的最大快樂.正因為亞里士多德堅持的是徹底的理性主義,否定了神秘的直覺和頓悟,所以在迷信色彩比較濃重的希臘晚期和中世紀早期,他的影響遠遠不如柏拉圖(當然還有其他原因).14??档碌母绨啄崾礁锩涸谡J識論問題上,康德主張“調和”經(jīng)驗論與唯理論。他一方面同意經(jīng)驗論的原則--一切知識都必須來源于經(jīng)驗,另一方面亦贊同唯理論對經(jīng)驗論的批評—-對科學知識來說僅有經(jīng)驗是不夠的,它們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但是這樣一來,我們便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如果知識必須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知識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識有普遍必然性,它就必須是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上.康德用一句話把這個難題擺了出來:我們如何能夠先天地經(jīng)驗對象?在康德哲學中,“先天的”與“后天的”是一對基本概念?!昂筇斓摹币饧磫渭兘?jīng)驗的,就知識而言表現(xiàn)為個別、偶然和相對的.“先天的”意即獨立于經(jīng)驗而且是經(jīng)驗的先決條件,就知識而言表現(xiàn)為普遍和必然的,康德因而也稱之為“客觀的”。顯然,如若我們承認普遍必然性的科學知識是存在的,它就必須同時具有經(jīng)驗和先天這兩方面的因素,然而看起來后天的經(jīng)驗與先天的因素卻是水火不相容的。那么,我們如何能夠先天地經(jīng)驗對象?如果按照形而上學關于知識的傳統(tǒng)觀念,亦即知識必須符合對象才能成為真實可靠的知識,我們永遠也不可能證明科學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因為我們既無法說明外部事物及其屬性如何能夠挪到意識之中來,更不能證明必須建立在經(jīng)驗基礎上的知識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深入思考,康德形成了一種奇特的觀念:既然當年哥白尼可以把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系顛倒過來,設想不是太陽圍繞著地球轉,而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從而提出了“日心說”假說,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凑者@個思路考察知識問題呢?換言之,如果知識必須符合對象這條路走不通,我們不妨像哥白尼那樣換一個角度,把知識與對象之間的關系顛倒過來,看一看讓對象符合知識亦即主體固有的認識形式會有什么結果。在康德看來,問題由此便得到了完滿的解決:一方面,我們的知識的確必須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但是另一方面,進行認識活動的主體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認識形式,由于這些認識形式在經(jīng)驗之先并且作為經(jīng)驗的條件而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因而便使知識具有了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換言之,經(jīng)驗為知識提供材料,而主體則為知識提供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識就其內容而言是經(jīng)驗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則是先天的??茖W知識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證明。這就是被人們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康德哲學革命。15.水: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他看來,水是萬物統(tǒng)一的基礎和原因,萬物從水產(chǎn)生又復歸于水,世界萬物形形色色、千變萬化,唯有水是不生不滅的。泰勒斯關于水是世界本原的論斷,是古希臘哲學史上第一個哲學命題。這個命題體現(xiàn)了一種嶄新的精神,即排除了那種借助于擬人化的、幻想的方式去說明自然現(xiàn)象的傳統(tǒng)的神話形式,力圖以理性思維對宇宙萬物的根源作出理論上的概括。這就意味著一種新的意識形態(tài)-—哲學的誕生。自此以后,古希臘的哲學家們沿著這條道路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本原論,逐漸加深了人們對宇宙本原以及思維與存在關系的認識.16。教父哲學:基督教會中一批或多或少具有哲學修養(yǎng)的信徒借用希臘哲學,尤其是新柏拉圖主義和斯多亞學派的哲學,在理論上論證和捍衛(wèi)基督教信仰。這些人或奔走傳教,或著書立說,力圖使基督教的信仰與哲學的理性統(tǒng)一起來。通過他們的活動,基督教第一次有了相對統(tǒng)一和完整的教義,因而他們被教會尊為“教父”,即教會的父親,他們的思想就被稱為“教父哲學”。教父哲學是基督教哲學的第一個歷史形態(tài)。教父哲學大約發(fā)端于2世紀,終結于6世紀。根據(jù)教父們活動的區(qū)域和使用的語言,后人把他們劃分為“希臘教父”和“拉丁教父”。17。四根說: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恩培多克勒說明世界本原的學說。他用物質的元素來解釋宇宙萬物,并且主張這種元素是“多’而不是“一"。但是這種元素的種類是有限的。他提出生化萬物的四個根:火、水、土、氣,宇宙萬物就是由這四個根形成的。這四種元素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就形成了各種性質不同的東西。他還認為,由于萬物都是由四種元素形成的,所以常人的所謂產(chǎn)生和消滅不過是這四種元素的結合和分離.由四種元素聚合成—個事物,而后這個事物又分解為四種元素.正是這四種元素的結合和分離使事物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但是他還認為,作為事物之根的元素本身卻是不變的,它們不能互相轉化不能互相產(chǎn)生,也不會消滅,它們是永恒不變動的。使這些元素結合成分離的力量是“愛”和“恨”。四根說雖然樸素直觀,但比早期唯物主義以—種個別的、具體的物質為世界本原的思想前進了一步,并且為原子唯物主義提供了思想材料.18.奧康剃刀:西歐中世紀哲學家奧康,在同正統(tǒng)經(jīng)院哲學唯實論斗爭時提出的一個原則,即“思維經(jīng)濟原則”。正統(tǒng)經(jīng)院哲學家依據(jù)實在論觀點,提出了無數(shù)的“實體形式"、“本質”、“隱蔽的質”之類的東西,把它們加于事物的一切現(xiàn)象之上,認為這就是對事物的科學解釋。奧康認為所有這些東西,都是無用的廢物,浪費人們的時間和精力,妨礙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因此,他要求剃掉這些無用的廢物。他的名言是:“能以較少者完成的事情若以較多者去做即是徒勞的”.后人把這個認識論原則形象地稱為“奧康剃刀”。奧康及其弟子們試圖用這把剃刀剃掉一切妨礙人們正確認識的正統(tǒng)而又繁瑣的經(jīng)院哲學觀點,把目光轉向對事物的經(jīng)驗認識與具體研究。19基督教走上理論化道路進而造就出基督教哲學這種獨特理論形態(tài)的原因:基督教在產(chǎn)生之初并不是一種理論的體系,不是一種哲學,而毋寧說是一種宗教的實踐運動。然而,種種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卻促使基督教最終采取了理論的形式,造就出基督教哲學這種獨特的理論形態(tài)。最深刻的原因無疑是新生的宗教自身理論建設的需要?;浇坍a(chǎn)生之初,既沒有統(tǒng)一的經(jīng)典,也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雖然基督教接受了猶太教的經(jīng)典舊約,新約的部分內容,如保羅書信和幾部福音,當時已廣泛流傳,但各地教會對它們的理解卻不盡相同。公元之初的幾個世紀是基督教內部派別林立的世紀?,F(xiàn)實要求基督教對自身的教義作出理論的反思,以理論的統(tǒng)一來促進實踐的統(tǒng)一,而這種反思當然只能采取哲學的方式.或者換句話說,基督教正是借助哲學的反思,才真正地達到了自我意識。除了上述內在的原因之外,一系列外在的原因也迫使基督教走上了理論化的道路。首先,在基督教誕生的年代里,哲學依然是羅馬帝國社會上層人士所喜愛的意識形態(tài)?;浇虨榱双@得這些上層人士的諒解、理解、支持乃至皈依,竭力宣揚自己與哲學的一致。早期教父所提出的“真哲學即真宗教,真宗教即真哲學”這一口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這種形勢下,基督教接過古希臘哲學的一些術語、詞句和學說來論證和闡述自己的信仰,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其次,羅馬帝國社會的長期動蕩,導致哲學從理論向實踐轉型,使倫理學成為哲學關注的中心,靈魂的安寧成為哲學的最高目標,與神的交往也成為許多哲學家喜聞樂見的主題。在一定的意義上說,古希臘哲學在這些同樣為宗教所關注的問題上的探討,也已經(jīng)為基督教與哲學之間的對話和交融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再次,基督教產(chǎn)生之初,立刻就遭遇到以哲學理性為代表的強大的希臘羅馬文化。晚期希臘哲學無論是出自傳統(tǒng)的多神論立場,還是出自哲學的理性立場,都不免對基督教的信仰進行口誅筆伐,而基督教也自覺到自己是當世思潮的競爭者之一,因而積極地為自己的生存權利而辯護和斗爭.顯而易見,在與哲學的這種斗爭中,哲學自身的詞句無疑是基督教所能利用的最佳武器。最后,基督教形成的時代,也是羅馬帝國各種新興宗教競相產(chǎn)生的時代,諾斯替教、摩尼教、摩泰教等都曾一度成為基督教的有力競爭對手,基督教內部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異端。也可以說,基督教最初幾個世紀的歷史就是與異教、異端論戰(zhàn)的歷史,這種論戰(zhàn)的需要也同樣促進了基督教的哲學化。20.智者:所謂“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識有才之士,例如“七賢”。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紀時,“智者"一詞則專指一批收費授徒、重點教授修辭學和論辯術并以此為職業(yè)的教師。他們沒有完整的思想體系,而只是在理論上有著某種共同的傾向,也沒有固定的場所,而主要游歷于雅典的周圍,重實際而輕理論,研究的主要是社會與人方面的知識,而不是自然方面的知識,主張知識要為人生的實際目的而服務,這也是智者派對希臘哲學的一個貢獻;比較注重修辭學、邏輯學和認識論的研究而輕視本體論,和大多數(shù)希臘哲學學派不同,他們不注意哲學理論的建構;早期的智者派具有自發(fā)的唯物主義傾向,但由于其固有的相對主義導致了濃厚的懷疑主義和不可知論的色彩,進而最后發(fā)展到詭辯論。21.托馬斯·阿奎那如何證明上帝存在及其主要特點:證明上帝的存在,是托馬斯神哲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托馬斯認為,上帝的本質已經(jīng)包含著存在,但這只是一個信仰的事實,對于理性來說卻不是一個自明的真理,對此必須加以證明.不過,像安瑟爾謨那樣從純粹概念推論出存在是不符合邏輯的.上帝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但上帝本身是我們無法認識的,因而對上帝不能作先天的證明,而只能做后天的證明,即從結果去證明原因,從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去證明上帝的存在。在《神學大全》中,托馬斯一共提出了五種證明:1事物的任何運動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個運動引起的,推論下去,最后必然追溯到一個不受其他事物推動的第一推動者。2任何事物都以另一事物為動力因,因此,必然有一個最初的動力因。3任何事物都是從其他事物獲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由此推論下去,必定有一種東西,它自身就是必然的,同時又能賦予其他事物以必然性和存在的理由。4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良好、真實、高貴等品性,其標準就在于它們與最好、最真實、最高貴的東西接近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必然有一種東西,作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美性的原因。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和諧的,有秩序的,仿佛是有目的的安排。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受到某一個有知識和智慧的存在者的指揮.綜合上述推論,就可以得出一個必然的結論,即上帝是存在的。托馬斯證明上帝存在的五種途徑雖然明顯不同,卻表現(xiàn)出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線索。首先,它們都是從一個具體的可確認的感性現(xiàn)實出發(fā),并由此在本質上與所有喜歡以內部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的真正奧古斯丁式證明區(qū)別開來。其次,它們在根本上都運用了因果律。因果律作為理性的要素被附加在經(jīng)驗的要素上。再次,所有五種途徑都是以一個按等級制的方式建構的世界為前提條件的,以至于只要在世界中以經(jīng)驗的方式確認一種現(xiàn)實,就足以從它出發(fā)憑借相應的剖析必然地踏上通往上帝的道路。最后,這五種證明方式都是首先以哲學的方式確立一個最高的原因或者存在,即“第一推動者”、“第一原因"、“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原因”、“最完善的原因”、“最高的智慧",然后把它們神化,直接與超越現(xiàn)象世界的上帝等同起來。在托馬斯看來,只有當我們藉助某種世界之上的存在者和活動者來解釋這個世界的存在和活動時,我們才能完備無遺地理解這個世界。托馬斯也就由此完成了對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改造,借助亞里士多德哲學確認了基督教的上帝,從而亦使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不再威脅基督教的信仰,也使基督教的神學表現(xiàn)為一種具有哲理的思想體系。22。我思故我在: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的哲學命題。笛卡爾提倡理性,以懷疑為武器反對封建神學和經(jīng)院哲學,主張在認識之前要把過去所接受的一切觀念都提到理性面前來審查,進行一番普遍的懷疑,以找出“清楚明白"的觀念作為立論的出發(fā)點。他在懷疑了一切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個不能再懷疑的東西,即“我在懷疑”。而懷疑乃是—種思想狀態(tài),因此“我在思想”是確定無疑的。既然在思想必然有思想的主體或承擔者-—“自我”的存在,于是,他得出“我思故我在"這一非常確定的真理?!拔宜脊饰以凇笔撬⒄軐W體系的第一塊基石。笛卡爾從思想活動中推論出思想的主體,并把這一“命題”當作認識的基礎,從而使主體性原則得到凸顯,同時這一命題也深刻地體現(xiàn)了從封建主義哲學向資產(chǎn)階級哲學的轉變,把原來以上帝為權威看待一切變?yōu)橐浴拔业乃枷搿比タ创磺?最高的權威是人和人的理性,反映了法國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的進步的要求。23.晚期的希臘哲學為什么沒有宏大的體系且具有強烈的倫理化傾向:這一時期無論哪一派哲學都是以倫理學為核心來結構理論的,都是以靈魂安寧或生活幸福為主要目標,而且缺乏前人那種學以致知的思辨風格。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劇變的反映.城邦制的瓦解,馬其頓人和羅馬人的政權交替,造成了劇烈的社會動蕩與融合,生活于其中的人們普遍渴望和平安寧的生活.其次是學術發(fā)展的結果。隨著亞歷山大里亞城文化地位的確立和人們視野的開闊,這一時期的學術研究逐漸朝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幾何學、天文學、生物學、地理學、文學等領域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逐步脫離哲學而分化出去,一時間不可能再出現(xiàn)柏拉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