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7.16.1《赤壁賦》導(dǎo)學(xué)案班級:組別:姓名:學(xué)習(xí)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文賦特點。2、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運用提要鉤玄的方法整體把握文意和概括各段主要內(nèi)容,積累相關(guān)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3、結(jié)合課文注釋,緊扣上下文,能準確翻譯課文第一段,能用散文化語言描述所寫之景,并積累這段文言知識。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賦的相關(guān)知識。反復(fù)閱讀,提高語言感受能力。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jié)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領(lǐng)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培養(yǎng)學(xué)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重點難點1、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2、體會景、情、理有機結(jié)合的特點。學(xué)習(xí)過程一、知背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①,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賦,后人習(xí)慣稱前一篇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稱后一篇為《后赤壁賦》。[伴讀]①這兩位文壇奇才因為在朝輔政意識形態(tài)及文學(xué)風(fēng)格的迥然不同,導(dǎo)致個人是非恩怨不斷。好在二人在晚年能握手言和啊。這里所選的是前一篇。其實,蘇軾所游的并非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而是黃州的赤鼻磯②。作者在這里只是觸景生情,采用當(dāng)時的傳說,借題發(fā)揮,以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伴讀]②這個曾叫“赤鼻”的地方因蘇子而被譽為“文赤壁”,赤鼻之幸,黃州之幸!二、拓知識1.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是北宋一場有名的文字獄,蘇軾有志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變法革新派發(fā)生分歧,于是求為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對于新法實行中的一些疏弊,也“不敢默視”,后因“托事以諷”寫了一些與新法有關(guān)的詩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彈劾為“包藏禍心”“指斥乘輿”,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送交御史臺治罪,在獄中備受詬辱,幾乎被置于死地,后來經(jīng)多方(包括王安石)營救,被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受此牽連的有蘇轍、司馬光等多人。因御史臺又稱“烏臺”③,所以此次事件被稱為“烏臺詩案”。[伴讀]③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也戲指御史們都是烏鴉嘴,令人不禁莞爾。2.干支紀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紀年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復(fù)地搭配起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天干(10個)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個)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個循環(huán),故有“六十甲子”的說法。三、明文體賦賦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一種重要文體,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④賦萌生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明清。賦是漢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其時代精神的一種文學(xué)樣式。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并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內(nèi)容上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經(jīng)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作“文賦”。[伴讀]④有時間可以讀一讀如下名賦:左思《兩都賦》、張衡《二京賦》、杜牧《阿房宮賦》。四、理基礎(chǔ)1.記字音①壬戌之秋(rénxū) ②舉酒屬客(zhǔ)③少焉(shǎo) ④斗牛之間(dǒu)⑤馮虛御風(fēng)(píng) ⑥桂棹(zhào)⑦嫠婦(lí) ⑧愀然(qiǎo)⑨山川相繆(liáo) ⑩舳艫千里(zhúlú)旌旗蔽空(jīng) 釃酒臨江(shī)橫槊賦詩(shuò) 漁樵(qiáo)江渚(zhǔ) 麋鹿(mí)匏樽(páo) 蜉蝣(fúyóu)無盡藏(zàng) 枕藉(jiè)2.通假字(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馮”同“憑”,乘(2)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同“繚”,盤繞、圍繞3.古今異義(1)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失意的樣子;完全不知道的樣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義:指所思慕的人。今義:美貌的女子。4.一詞多義(1)歌①歌窈窕之章(唱)②歌曰“桂棹兮蘭槳……”(歌詞)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韻律)④詩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詩)(2)望①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②西望夏口(向遠處看)③日夜望將軍至(盼望)④德高望重(名望,聲望)⑤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希望,念頭)(3)如①縱一葦之所如(往)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如同,好像)③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表假設(shè),如果)④突如其來(形容詞詞尾,“……的樣子”)⑤自以為不如(及,比得上)(4)屬①舉酒屬客(勸請)②名屬教坊第一部(隸屬)③神情與蘇黃不屬(類似)④屬予作文以記之(同“囑”,囑托)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輩)⑥有情人終成眷屬(家屬,親屬)(5)于①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②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詞,在)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表被動)④強于百萬之師(介詞,比)⑤告之于帝(介詞,向)5.詞類活用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②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③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④歌窈窕之章(名詞用作動詞,吟誦)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⑥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⑦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⑧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⑨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⑩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6.文言句式①固一世之雄也判斷句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③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句④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句⑤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⑥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句⑦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7.積成語[語境呈現(xiàn)]①走進圖書館,我深深感到一個人的知識再多,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②人類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最怕棄之不用,聽任生銹。③我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聽著隱隱約約如泣如訴的鋼琴聲。④為什么這些人能夠高標獨具,遺世獨立,而沒有與時俯仰,同流合污呢?我們不能夠忽視我國古代教育中的完善的人格培養(yǎng)部分。⑤珍珠之歌隨波蕩漾,余音裊裊。⑥叛亂的三十萬大軍破城而入,京都不絕如縷。[釋義]①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比喻非常渺小。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限取用而不會使用完。③如泣如訴: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④遺世獨立:超自然獨自生活于現(xiàn)實社會之外。⑤余音裊裊: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⑥不絕如縷: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自主探究整體感知1.結(jié)構(gòu)圖示2.主旨歸納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的思想過程,表現(xiàn)了作者雖身處逆境卻仍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合作探究一、誦讀第1段,回答以下問題。eq\a\vs4\al(環(huán)節(jié)一梳理基礎(chǔ))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2)舉酒屬客________________(3)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4)白露橫江________________(5)凌萬頃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________________(7)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________________[明確](1)泛:漂浮。(2)屬:通“囑”,勸請。(3)歌:名詞用作動詞,歌唱。(4)白露:古今異義詞,白茫茫的水汽。(5)茫然:曠遠的樣子。(6)馮:通“憑”,乘。(7)獨立:古今異義詞,單獨地站立;羽:名詞作狀語,像長了翅膀似的。2.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譯文:(2)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譯文:(3)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譯文:(4)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譯文:[明確](1)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狀語后置句)(2)清風(fēng)緩緩吹來,江面上波瀾不興。(3)吟誦著“明月”詩里“窈窕”這一章。(4)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停留在斗宿、牛宿之間。(狀語后置句)eq\a\vs4\al(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文意)3.下列各組句子中都屬于描繪“七月既望”之夜赤壁景色的一組是()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④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⑤白露橫江,水光接天A.①④⑤ B.②③⑤C.①②④ D.②④⑤[明確]選D。①是游赤壁事件,③是作者在游赤壁時的活動。4.對這段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段以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風(fēng)清、水天相連的景象。B.作者寫自己在遼闊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蕩的太空中乘風(fēng)飛行,毫無阻礙簡直就要遠離人世,飄飄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C.“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边@幾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結(jié)構(gòu)上引出了后文的“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對話的情節(jié);二是為下文定下了一個得失兩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調(diào),并且與結(jié)尾相呼應(yīng)。D.本段展示了一種與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fēng)賞月的舒暢飄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明確]選D。D項“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錯,是以喜悅為主。二、誦讀第2段,回答以下問題。eq\a\vs4\al(環(huán)節(jié)一梳理基礎(chǔ))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__(2)擊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3)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________________[明確](1)而: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歌:名詞用作動詞,唱。(2)空明:形容詞用作名詞,月光下的清波。(3)美人:古今異義詞,文中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4)舞、泣: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guān)系,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后,后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采用兼語式的形式。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的“勞”,意思是“使……勞累”。6.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1)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譯文:(2)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譯文:(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譯文:[明確](1)客人中有位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定語后置句)(2)那簫聲嗚嗚咽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傾訴,余音悠長婉轉(zhuǎn),像細長的絲縷綿延不斷。(3)使?jié)摬卦谏顪Y里的蛟龍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傷心哭泣。eq\a\vs4\al(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文意)7.下列句子中屬于側(cè)面表現(xiàn)簫聲悲涼的一句是()A.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B.余音裊裊,不絕如縷C.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D.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明確]選C。A、B項屬于正面表現(xiàn),D項是作者的歌聲。8.對這段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客人的歌聲;第二層,寫作者的簫聲。B.本段營造了一種主客之間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C.本段的“喜”由主人“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這樣寫可為下層轉(zhuǎn)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D.本段的“悲”從客人悲涼的簫聲中體現(xiàn)。作者借助夸張、想象,運用精細的刻畫和生動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明確]選A。A項“第一層,寫客人的歌聲;第二層,寫作者的簫聲”錯,應(yīng)是“第一層,寫作者的歌聲;第二層,寫客人的簫聲”。三、誦讀第3段,回答以下問題。eq\a\vs4\al(環(huán)節(jié)一梳理基礎(chǔ))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正襟危坐而問客曰________________(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________________(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4)下江陵,順流而東也________________(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6)侶魚蝦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7)哀吾生之須臾________________(8)課內(nèi):①托遺響于悲風(fēng)________________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③月出于東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鏈接:①當(dāng)其欣于所遇(《蘭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②終期于盡(《蘭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③長于臣(《鴻門宴》)________________[明確](1)正: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2)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南。(3)西、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4)下、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攻占/東進。(5)漁、樵:名詞用作動詞,捕魚/砍柴。(6)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7)哀:形容詞用作動詞,哀嘆。(8)課內(nèi):①響:動詞用作名詞,聲音;于:介詞,在。②介詞,被;③介詞,從。鏈接:①介詞,對;②介詞,到;③介詞,比。10.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1)何為其然也?譯文:(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譯文:(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譯文:(4)而今安在哉?譯文:[明確](1)為什么簫聲這樣悲涼呢?(賓語前置句)(2)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判斷句)(3)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被動句、判斷句)(4)然而如今在哪里呢?(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的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的疑問句中,當(dāng)代詞作賓語時,賓語經(jīng)常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稱為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這種句式常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eq\a\vs4\al(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文意)11.下列各組句子中屬于“客悲”原因的一組是()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釃酒臨江,橫槊賦詩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④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⑤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⑥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明確]選D。②是寫曹操的英雄表現(xiàn),不是“客悲”原因,正是因為曹操的表現(xiàn),所以才發(fā)出了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悲嘆;④是描寫主客的行為,不是悲的原因;③⑤“蜉蝣與天地,滄海與一粟”“吾生須臾,長江無窮”對比,是短暫與永恒的對比,說明人的渺小,這是人生苦短之悲;⑥是無可奈何的心情在悲涼的秋風(fēng)中吹奏出來,是理想與現(xiàn)實對比,是壯志難酬之悲。12.對這段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聽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他感到“愀然”,憂愁凄愴,整理衣襟膽戰(zhàn)心驚地坐著。這里借主人之問,引出悲之所在。B.“客”之所以“悲”,在于觸景傷懷,有感于人生短暫。眼前之景,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詩句,進而聯(lián)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這么個“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有為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生命短暫、有志而無為者。C.本段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通過“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兩個英雄人物,是寫景;再由他們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議論;引出曹、周兩人,更見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抒情。D.本段寫“客”的回答,闡發(fā)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悲傷。雖然作者借客之口表達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揚這種悲觀的論調(diào),而是沿用賦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闡明萬物變與不變的道理,超脫于無益的悲觀,憑仗哲學(xué)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隨之而轉(zhuǎn)出了一個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與豪放風(fēng)格并不矛盾。[明確]選A。A項“整理衣襟膽戰(zhàn)心驚地坐著”,應(yīng)是“整理衣襟端正地坐著”,“?!痹谶@里就是“正”的意思,解釋為“端正”。四、誦讀第4、5段,回答以下問題。eq\a\vs4\al(環(huán)節(jié)一梳理基礎(chǔ))1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________________(2)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3)而吾與子之所共適________________(4)杯盤狼籍________________(5)不知東方之既白________________[明確](1)盈、虛:滿/缺。(2)曾:簡直、竟然。(3)適:舒適,引申為享有。(4)狼籍:凌亂。(5)白:形容詞用作動詞,發(fā)白、變亮。形容詞用作動詞文言文中,形容詞的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基本相同,經(jīng)常作句子的定語、狀語和補語,但不能帶賓語,如果帶了賓語,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動詞,即如果形容詞出現(xiàn)在代詞前面,就可以判斷它活用成了動詞。如果形容詞出現(xiàn)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之間又構(gòu)不成偏正關(guān)系,那么這個形容詞也活用為動詞。如:“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14.翻譯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點。(1)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譯文:(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譯文:[明確](1)那么萬物和我們都是永不消失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賓語前置句)(2)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們。(判斷句)eq\a\vs4\al(環(huán)節(jié)二分析文意)15.下列各組句子中屬于作者認為都在“變”的一組是()①逝者如斯②而未嘗往也③盈虛者如彼④而卒莫消長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明確]選A。①是作者認為水在不停地流去,在變化;③是作者認為月有圓缺,也在變化;②是作者認為水雖然流去,但沒有流逝,是不變的;④是作者認為月有圓缺,但沒有消減或增長,是不變的。16.對這兩段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以水、月作比,說明世界萬物和人生都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B.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不該取的不取,如“清風(fēng)明月”;該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C.蘇軾講完了道理,“客”聽了以后想通了,心中的悲意沒有了,心情又變得舒暢起來,于是客喜而笑,洗盞更酌,洗干凈酒杯重新斟上酒。D.文章的結(jié)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不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主”“客”實為一體,分別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積極和消極的心態(tài)。[明確]選B。B項,應(yīng)為:不該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該取的就取,如“清風(fēng)明月”。自我檢測一、基礎(chǔ)鞏固與語言運用(36分)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B.抱明月而長終C.而卒莫消長也 D.縱一葦之所如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A.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B.①徘徊于斗牛之間②得復(fù)見將軍于此C.①寄蜉蝣于天地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托遺響于悲風(fēng)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白露橫江B.挾飛仙以遨游C.凌萬頃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擊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潛蛟⑤泣孤舟之嫠婦⑥西望夏口⑦東望武昌⑧順流而東也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⑩侶魚蝦而友麋鹿?不知東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須臾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5.將下列各句按句式特點分類,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東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簫者⑤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6.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既望:過了望日之后,指農(nóng)歷十六日。既,已經(jīng)。望,農(nóng)歷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司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7.名句默寫(10分)(1)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xiàn)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把下面①~⑥六個句子重新排序填在文中橫線處,使之與上文一起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只填序號)(3分)我到南京后,才吃到水芹,香氣濃郁,比旱芹口感更好些。__________________①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到過蘄州,發(fā)現(xiàn)彼地芹菜味美。②蘇東坡被貶杭州時還發(fā)明過“東坡肉”。③他在仕途上是個倒霉的人,但奇怪的是,放逐江湖的政治災(zāi)難卻把他造就成了美食家。④于是,他就把老家的菜改良成了“蘄芹春鳩膾”,即今“東坡春鳩膾”是也。⑤也有稱水芹為楚芹者,因其過去多產(chǎn)于楚地,其中又以蘄州最為有名。⑥而他老家有道菜“春鳩膾”,其做法是用雪下芹菜的嫩芽,配以斑鳩肉絲炒熟。9.將下面的句子重組為一個單句,不能改變原意。(3分)蘇東坡的蓋世才華固然是使他讓無數(shù)后人崇拜和偏愛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與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則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愛的又一原因。答:10.請根據(jù)蘇軾《赤壁賦》中的名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寫一個場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語言生動;③不超過50個字。(3分)答:11.廣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語化,又要求語意連貫。請將下面一段文字改寫成廣播稿。(5分)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研究極廣,學(xué)術(shù)成就極高,著述頗豐,尤以豪放詞獨開一派。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答:二、閱讀提升(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后赤壁賦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赤壁賦: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兩篇賦。本文是第二篇。B.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蘇軾兩次游覽赤壁都是選擇了“望”這一天。C.馮夷: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D.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盡管蘇軾是一個曠達樂觀的人,但他還是在此賦中流露出了悲傷的心情。B.這篇賦以記游為主,描繪了冬夜赤壁凄涼可怕的景象,從而襯托出了作者無限傷感的心緒。C.蘇軾的前賦和后賦一比較,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后賦具有更濃厚的虛無色彩。D.此賦末尾寫了一個夢境,流露出作者暫且忘記現(xiàn)實,得到心靈愉悅的心情。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5分)譯文:(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5分)譯文:參考答案1.解析:選A?!榜T”通“憑”。2.解析:選D。D項,①表被動,引出動作的主動者。②介詞,引出對象,給。A、B、C項的“于”都是介詞“在”。3.解析:選B。A項,白露,古義:白茫茫的水氣。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B項,古今義均為“漫游,游歷”。C項,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或失意的樣子。D項,美人,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有隱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今義:美貌的女子。4.解析:選B。①⑧⑨均為名詞用作動詞,分別譯為“歌唱”“向東航行”“喝酒”;②⑥⑦均為名詞作狀語,分別譯為“像長了翅膀一樣”“向西”“向東”;③為形容詞用作名詞,譯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為使動用法,分別譯為“使……跳舞”“使……哭泣”;⑩為意動用法,譯為“以……為伴侶”“以……為朋友”;??為形容詞用作動詞,分別譯為“變白”“哀嘆”。5.解析:選A。①⑥判斷句,②⑤狀語后置句,③賓語前置句,④定語后置句,⑦被動句。6.解析:選C。“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7.答案:(1)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2)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3)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4)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5)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8.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zāi)芰?。六句話中要特別注意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使用,比如“于是”“也”“而”等。答案:⑤①⑥④②③9.答案:蘇東坡的儒雅與豪放、既富于正義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蓋世才華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無數(shù)后人崇拜和偏愛的又一原因。10.答案:白茫茫的露氣像輕紗一樣籠罩江面,月光映照遼闊的江水,水光遠接天邊,水天連成一片。11.答案:蘇軾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是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眉州現(xiàn)屬于四川省。蘇軾曾經(jīng)擔(dān)任杭州通判,后來因為所作的詩歌有諷刺朝廷的意思,被貶到黃州。蘇軾的研究很廣泛,學(xué)術(shù)成就也很高,著作豐富,特別是他寫的豪放詞開創(chuàng)了一個流派。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三蘇”。12.解析:選A?!敖裾弑∧骸北頃r間,不能斷開,排除B、D兩項?!盃钊纭辈荒軘嚅_,排除C項。故選A。13.解析:選B。蘇軾第一次游覽赤壁是在“既望”,即農(nóng)歷十六日。14.解析:選D。“流露出作者暫且忘記現(xiàn)實,得到心靈愉悅的心情”錯。15.答案:(1)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參考譯文: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本瓦@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傷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拉長聲音嘹亮地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一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蓿“パ?!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們船上飛過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7.16.1《赤壁賦》教學(xué)設(shè)計教材分析《赤壁賦》是語文必修上第七單元的一篇古文,本文屬于古代山水游記類散文,在寫景的同時,表達出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悟?!冻啾谫x》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學(xué)習(xí)本文,不僅能提高學(xué)生的文言閱讀能力,而且能提高學(xué)生的思想境界。教學(xué)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一、教學(xué)目標:1、了解文賦特點。2、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運用提要鉤玄的方法整體把握文意和概括各段主要內(nèi)容,積累相關(guān)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3、結(jié)合課文注釋,緊扣上下文,能準確翻譯課文第一段,能用散文化語言描述所寫之景,并積累這段文言知識。二、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賦的相關(guān)知識。反復(fù)閱讀,提高語言感受能力。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jié)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領(lǐng)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培養(yǎng)學(xué)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教學(xué)重難點1、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整體把握文章思想內(nèi)容。2、體會景、情、理有機結(jié)合的特點。課前準備本篇課文的教學(xué)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xué)生,他們已經(jīng)學(xué)過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但本文在文言字詞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學(xué)生要在課前預(yù)習(xí)中反復(fù)誦讀,提高文言閱讀能力。教學(xué)過程《赤壁賦》第一課時一、導(dǎo)入文本對于蘇軾,我們已經(jīng)不陌生,他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以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等膾炙人口。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偉大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開詞中豪放一派,對后代有深遠影響。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法被貶官,先后到杭州,密州等地任職。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諷諭詩中的詩句,誣陷他以詩誹謗朝廷,被捕下獄(烏臺詩案)。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1082年,蘇軾被貶黃州已經(jīng)兩年。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兩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二、解讀文本(一)聽朗讀課文。要求:1、注意字詞的讀音及斷句;2、說說你聽此文的初步感受。聽完朗讀,讓學(xué)生交流對《赤壁賦》有什么初步感受?在學(xué)生發(fā)表意見基礎(chǔ)上教師歸納:1、語言上有一種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2、寫景上有一種境界開闊飄飄欲仙的感覺。3、情感上是悲中有樂,樂中有悲。(二)研讀第一段1、默讀,要求疏通句意(略)。2、朗讀,赤壁之景到底怎樣,找出描寫赤壁之景的句子。明確: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萬頃之茫然3、請學(xué)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風(fēng)月無邊的赤壁秋景圖。清風(fēng)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風(fēng)月無邊,秋景如畫。板書:畫意--美4、“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清幽朦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詞句最能直接傳達這種泛舟秋江的心情?明確:“誦”、“歌”,表現(xiàn)出泛舟秋江賞美景的愉悅;“縱”有聽?wèi){、隨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無邊際的江水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于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弊髡邔懽约涸谶|闊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蕩的太空中乘風(fēng)飛行,毫無阻礙簡直就要遠離人世,飄飄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如此之美景使作者產(chǎn)生心曠神怡、羽化登仙之“詩情”。板書:詩情--樂。此一樂也――山水之樂、詩酒之樂5、朗讀第一段,要求讀出羽化登仙、飄然世外的歡快之情(三)研讀第二段1、朗讀,疏通句意。2、本段是過渡段。開頭繼上文寫泛舟時的歡樂心情,“于是飲酒樂甚”,古人抒發(fā)歡樂之情往往是飲酒賦詩,此處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寫照。作者不僅歌“窈窕之章”,還歌“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多數(shù)人認為,作者感情脈絡(luò)由喜轉(zhuǎn)悲,是從簫聲出現(xiàn)開始的。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筆法百篇》中說:“篇中所言,不過隨時行樂,惟‘美人’二字,則公真意所在。”問:你認為文中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簫聲,還是蘇軾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蘊含著悲意?討論后教師發(fā)表見解(供參考):美人,一般認為是君王,自己與君主天各一方,這就寫出了蘇軾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為大宋分憂,而自己卻遭受貶謫,理想無法實現(xiàn),所以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感嘆“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對天地自然界的浩渺的贊美引出對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這種悲情借客人簫聲的悲涼反映出來,“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泣孤舟之嫠婦”。蘇軾借助夸張,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簫那種低回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連讀者也不由得悲傷起來。3、朗讀:體會、揣摩蘇子在唱歌時流露的悲情。第二課時一、研讀第三段1、朗讀,先疏通句意。2、問:客因何而悲呢?明確:一悲英雄不在(板書):贊頌曹操的功業(yè)并不是主要的,“而今安在哉?”一句才是重點。就是這么個一世之雄,隨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是何等的黯然。這是客悲傷所在。3、問:客除了悲嘆英雄不在,還有何悲?(朗讀“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羨長江之無窮?!保O樵,作動詞,打魚、砍柴;侶、友為意動詞,以魚蝦為侶,以麇鹿為友),(“寄蜉蝣于天地,涉滄海之一粟。”――“蜉蝣與天地,滄海與一粟”對比,說明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蔽嵘汈Ш烷L江之無窮對比,說明人生短暫,如匆匆過客。)理想與現(xiàn)實之沖突的悲哀,此二悲也。二悲人生短暫,事業(yè)無成。(板書)二、研讀第四段1、朗讀第四段,疏通文意。2、問:面對客人的回答,蘇子是怎樣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明確:蘇子以明月江水作比,從“變與不變”的角度闡發(fā),說明世界的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就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物我無盡,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不變的。因此,用不著羨慕江水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板書:由情入理3、問:那蘇子認為該怎樣度過人生呢?明確: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江上之清風(fēng)有聲,山間之明月有色,江山無盡,天地?zé)o私,風(fēng)月長存,聲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正是用這種觀點看待萬事萬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脫。回歸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靜、氣氛清新的清風(fēng)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決了,心胸也隨之曠達超脫起來。第三課時一、復(fù)習(xí)回顧第二節(jié)課內(nèi)容,特別是蘇軾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問:怎樣理解作者在官場失意之時的“樂”情?明確:作者積極入仕,抱負遠大,但卻人生失意,在激烈競爭中屢遭貶謫,又因“烏臺詩案”下獄,險遭殺身之禍。后謫居黃州,倍感苦悶,但對生活卻從未失去信心,常借游賞山水之機,力求排遣郁悶心情。蘇軾的人生觀應(yīng)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dāng)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蘇軾對客做出的回答,也是對自己做出的回答,從容而大氣。人世間的一切榮辱、得失、憂樂甚至生死,已然置之于身外,回到大自然去吧,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可以尋得精神上的超脫。二、研讀第五段1、朗讀,疏通文意2、問:此時,客之心情如何變化?客喜而笑--感情一掃悲傷而變得開朗樂觀,杯盤狼籍--以杯盤的雜亂來反襯蘇子與客人內(nèi)心世界的舒坦、寧靜。3、由此,我們得出《赤壁賦》的感情線索是樂--悲--樂。問:那么,前后兩“樂”相同嗎?為什么?明確:第一階段的樂是一種偏重于感官的愉悅,美景使作者暫時忘憂,主觀上力圖避開內(nèi)心煩擾而獲得的暫時的陶醉;而在最后階段的樂,是一種達觀之樂,是對生命真諦、宇宙真諦大徹大悟之后的至樂,是一種勇于直面現(xiàn)實而經(jīng)過深刻體悟之后的樂。無可置疑的是,這后一種樂(審美體驗)遠比前一種更穩(wěn)定,更持久,更深刻。4、問:文中的“客”真有其人嗎?文中客和“我”對話,實質(zhì)是蘇軾讓從前的蘇子和現(xiàn)在的蘇子通過文章進行一場超時空的鏈接??偷幕卮?,正是蘇軾自己貶謫黃州后的苦悶與迷惘的寫照。在《念奴嬌》詞里不也說“人生如夢”嗎?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教學(xué)反思(略)
赤壁賦教案【教學(xué)目標】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提高理解文本分析能力。二、過程與方法:比較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后赤壁賦》。三、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了解蘇軾的思想,學(xué)習(xí)古人豁達樂觀的精神?!窘虒W(xué)重難點】一、學(xué)習(xí)和積累有關(guān)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知識。二、了解作者運筆自然,文辭優(yōu)美的寫作特色及語言運用的妙處。三、體會景、情、理三者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窘虒W(xué)過程】第一課時一、導(dǎo)語“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濃郁的豪情發(fā)酵,尖利的山風(fēng)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敝v解:這是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分析了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后,得出的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結(jié)論。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前《赤壁賦》這篇千古絕唱的獨特魅力。(齊讀)二、指導(dǎo)誦讀1.讀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動詞重讀;“哀吾生之須臾,慕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韻腳字重讀;“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疑問詞重讀。2.讀出氣勢。如“方其破荊州,下東陵,順流而東也,(停頓較小語速較快)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朔賦詩(語速舒緩)固一世之雄也,(停頓較大氣勢豪邁)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轉(zhuǎn)緩慢低沉)”3.讀出情感。如:“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何其樂也;“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何悲哉;“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而吾與子所共適”,何其曠達;“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又何其灑脫。指導(dǎo)學(xué)生體悟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舒緩輕重,為背誦做好準備。三、內(nèi)容簡析本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然后通過客人的洞簫吹奏極其幽怨的曲調(diào),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問答,文章的重點便轉(zhuǎn)移到人生態(tài)度問題的論辯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極情緒,同時也反映了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滿腔的悲憤寄寓在曠達的風(fēng)貌之下。這就是它成為名篇的原因之一。第一段,寫了什么?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清風(fēng)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在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蕩舟,把酒誦詩。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遺世”“羽化”之樂,不禁飄飄欲仙。為全文定下了一個悠揚和諧的基調(diào)。第二段,有什么變化?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簫聲起,悲意生。哀怨,愛慕,哭泣,申訴,潛龍舞,新婦泣,六個比喻,渲染簫聲的悲涼,主客觸景生情,由歡樂轉(zhuǎn)為悲涼,引起下文主客問答的議論。第三段,為什么而悲?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作者借主客問答的方式撫今追昔,抒發(fā)對天地人生的感觸??腿藦难矍暗拿髟隆⒔?、山川,想到曹操的詩。世間萬物,英雄豪杰,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fēng)流散盡。想到自己貶謫黃州,青春虛度不禁悲從中來。第四段,“我”為什么樂觀?寫作者丟開個人的愁懷,欣賞大自然美妙風(fēng)光和豁達開朗的心情,“蘇子”的回答,照應(yīng)文章寫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說明世界的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從變的角度看,天地萬物就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變;從不變的角度看,萬物和人類都是永久不變的,用不著羨慕無窮和明月的永不增減,也用不著哀嘆人生的短促,而應(yīng)保持曠達樂觀的態(tài)度。第五段,首尾的關(guān)系: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這個結(jié)尾意味深長,既照應(yīng)了開頭超然欲仙的快樂,又是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無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四、讀熟示范朗讀、齊讀全文、自由朗讀。第二課時一、提示,找出本篇中描寫“風(fēng)月”議論“風(fēng)月”的句子。(前人稱《赤壁賦》“以江山風(fēng)月作骨”“風(fēng)月”描寫之主景,抒情之觸媒,議論之載體。把握住這些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誦全賦之骨。)明確:描寫風(fēng)月:月出: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月影: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月照:明月……吾與子之所共適。月消: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議論風(fēng)月:客引曹孟德寫月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徒柙伦h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蘇子借月展開議論: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蘇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二、客之三悲,蘇子二論及議論層次的轉(zhuǎn)換。(主要目的是理清三四兩段層次,這兩段是背誦全文的難點所在,對文意作一些簡單討論,有助于在理解文意把握層次后背誦。)客主議論實為一體,反映蘇軾思想的兩個側(cè)面??椭挥晒牛ㄒ皇乐郏┙瘢ǘ癜苍冢v史對比生悲(英雄不存),一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吾生)感觸生悲(人生不永),一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xiàn)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脫世不得)。以上三悲都是從小我的觀點的出的。悲情層次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虛詞:“況吾與子……”之況。蘇子二論:“何羨”論(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共適”論(清風(fēng)、明月吾與子共適)。議論層次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虛詞:“且夫天地之間”之“且夫”。由此番議論可觀照蘇子內(nèi)心世界及自我超脫情懷。三、寫法鑒賞(結(jié)合學(xué)生作文的角度講解,提高寫作)蘇軾的《赤壁賦》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1.寫景、抒情、議論的緊密結(jié)合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含著人生哲理的藝術(shù)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chǔ)。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陳跡、感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也“不變”的哲理。2.優(yōu)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語言特色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潤孤舟之嫠婦?!睂⒊橄蠖灰鬃矫穆暻椋瑢懙镁唧w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傊白髡邤[脫了過去一些懷古賦和問答賦的寫作方法,而把寫游記散文的方法運用到賦中來了。借用這種方法,作者把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古與今,幻想與現(xiàn)實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這在前賦表現(xiàn)尤為突出。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遺世獨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簫,轉(zhuǎn)到樂極生悲,產(chǎn)生對英雄業(yè)跡的感嘆和人生短暫的悲哀,又由此推宕開去,以達觀的態(tài)度自我寬慰,確具行云流水之妙?!保R積高《賦史》)第三課時一、梳理讀本上的《后赤壁賦》并理清思路二、寫作背景學(xué)生介紹: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其實是諫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斷章取義地摘出詩句進行誣陷),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才免罪釋放。1082年,被貶黃州已經(jīng)兩年?!伴L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江城的一切,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這年四月,他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乘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三、比較分析蘇軾黃州時期的心路歷程(讀他這一時期的作品時,使學(xué)生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與哲理的思考)1.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我們能讀出什么?“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見景生情,壯懷激烈“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少年英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世偉業(yè)“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自嘆自怨,無奈虛度“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滄海一粟,人生虛無看蘇軾思想,積極樂觀還是消極悲觀?《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三詠赤壁”的第一篇,詞中包含著蘇軾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壯闊的江山與悠遠的歷史,小我的憂患顯得多么無足輕重!素來有“胡巢何足戀,鷹隼豈能容”那種施展抱負、展翅高飛的萬丈豪情;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訓(xùn)早就使他確立了經(jīng)時濟世、身體力行、造福民生的宏偉目標。所以,作者在這里體現(xiàn)更多的是儒家的濟世情懷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悶。2.從《前赤壁賦》中,我們可以讀出什么?山川美景,“羽化登仙”的山水之樂;簫聲悲戚,“客”發(fā)人生虛無之感慨,跌入現(xiàn)實人生的苦悶;“蘇子”論眼前水月,闡發(fā)“變”與“不變”的哲理,在曠達樂觀中得到解脫。稍晚的《前赤壁賦》,從樂到悲,又以樂作結(jié)。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縮影。老師解說:在難以忍耐的苦難環(huán)境中自得其樂,于“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當(dāng)中享受“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這種樂觀與灑脫,源于《莊子》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及齊物的自然觀點。人原本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生死與晝夜的變化是自然規(guī)律,生是人存在的一種形式,死是人存在的另一種形式,“物與我皆無盡也,又何羨乎”。蘇軾年少讀《莊子》時,就曾說過:“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他覺得《莊子》所講的道理,是自己一向心中所想的:“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人生所遇無不可”,“我生百世常隨緣”。蘇軾常拿起從《莊子》中獲得的思想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心靈,保持樂觀的情緒,應(yīng)對人生的坎坷?!肚俺啾谫x》中主人對客人的勸慰正是蘇軾用老莊思想與厄運抗爭的表現(xiàn)。3.從《后赤壁賦》中,我們可以讀書什么?山間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轉(zhuǎn)為峭拔。記敘、描寫為主,寫奇景以抒懷,更像一篇游記。詭異的道士化鶴的故事收束全文。這里面是什么思想?老師引導(dǎo):如果說,《前赤壁賦》以說理為主,說理談玄,議論風(fēng)生,寓悲憤于曠達;后賦則以記敘、描寫為主,寫奇景以抒懷,表現(xiàn)的是一種隨緣任性、清澈無渣的自然之境。詩人處處以自然本心對人處事,無有雜念二心,樂則樂,悲則悲,恐則恐,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止則止,一如江山景色,秋冬更迭,發(fā)乎自然,毫無刻意造作的人為痕跡?!皠澣婚L嘯”的詩人與“戛然長鳴”的孤鶴一樣,都是洗滌盡了世俗機心的自然之子,雖敏感于“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這種夢幻般的飛速變化,卻沒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悲嘆,物我合一,無所哀,無所羨??梢哉f蘇軾的豁達超脫更上一層。4.小結(jié)深化:除了儒、道思想,佛教的揭示人生與宇宙本質(zhì)的教義,對蘇軾也有極深的影響。蘇軾的朋友中有不少是和尚、道士,他也常出入寺、觀,獲得超越是非、榮辱、得失的人生了悟。在該期他的其它詩文中頗有體現(xiàn)??梢哉f正是佛、道思想使蘇軾走出了人生的低潮,使他變得更豁達樂觀??梢哉f這是他精神解脫的主線。但儒家思想是其基礎(chǔ),儒家入世進取的精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的處世原則都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烙印。四、作業(yè):隨筆《逆境中的超脫——我看蘇軾》【教學(xué)反思】如果僅就課文而言,學(xué)習(xí)起來是比較容易的,想要全面的了解蘇軾,使同學(xué)能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他在厄運中的奮爭及精神的救贖可能有點困難,但學(xué)生對這方面的知識的渴求及課后的反響使我覺得下再大的工夫也是值得的!
赤壁賦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找出自己翻譯不準和不會翻譯的文言字、詞、句,初步探究第一、二段的內(nèi)容?!镜谝徽n時】【學(xué)習(xí)目標】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及句式。2.能力目標:感悟詩人情感的變化,品味語言之美,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鑒技巧之。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引導(dǎo)學(xué)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他們在困境中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緦W(xué)習(xí)重難點】1.感悟詩人情感的變化,品味語言之美。2.體會景、情、理的交融,品鑒技巧之美。3.感悟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賞析哲學(xué)之美。【學(xué)習(xí)過程】一、1.注音:壬戌()桂棹()余音裊裊()幽壑()嫠婦()愀然()山川相繆()旌旗()釃酒()橫槊()舳艫千里()扁舟()匏樽()無盡藏()狼籍()枕藉()2.作者在這一段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抒情方式是什么?3.這段文字的表達技巧是什么?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4.作者怎樣描寫簫聲的?用原文語句回答即可。二、1.了解賦體,掌握特點賦是一種專事鋪敘的用韻散文,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講究文采,以鋪陳為能事。賦體經(jīng)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像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肚俺啾谫x》是散文和韻文的結(jié)合,既有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筆法。句式有長有短,既整齊又參差,同時又以賦的形式出現(xiàn),如通篇換了12次韻,以主客問答的形式表達作者的思想、主張,也采用了不少對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韻文的聲韻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可以說這是蘇軾對賦體的一個創(chuàng)新和突破。2.作者背景及解題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眉山(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成員。他是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中了進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受到排擠,后又因?qū)懺娭S刺而被以“誹謗新法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司馬光執(zhí)政時,盡廢新法,蘇軾也激烈反對。王安石、司馬光死后,他又因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傾軋而被一貶再貶,最后貶到了海南島,直到63歲遇赦北歸,第二年在常州病逝。在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里,蘇軾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號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論畫主張神似,擅長畫竹。在思想上,蘇軾博通經(jīng)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賈誼、諸葛亮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長期擔(dān)任地方官期間,在“仁政愛民”的思想指導(dǎo)下,做了許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愛陶淵明,喜讀《莊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經(jīng)歷了兩次沉重的打擊,對莊子的思想容易產(chǎn)生共鳴,表現(xiàn)在:一是曠達超脫,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極出世。這也是形成蘇軾世界觀復(fù)雜化、經(jīng)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關(guān)于烏臺詩案烏臺,漢書《朱博傳》記御史臺中有柏樹,野烏數(shù)千棲居其上,因稱御史臺為“烏臺”。元豐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臺的官吏奉命從汴京趕到湖州衙門,當(dāng)場逮捕了蘇軾,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從六月以來,權(quán)監(jiān)察御史里行(權(quán),代理;里行,見習(xí))何正臣、舒亶(dǎn),國子博士(教育管理機關(guān)和最高學(xué)府的官員)李宜,權(quán)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述彈劾蘇軾。他們摘出蘇軾的一些詩文認為是“譏諷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輿”(皇帝的代稱)?!盁o尊君之意,虧大忠之節(jié)”。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臺審理。這就是聞名于世的烏臺詩案。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才免罪釋放,被貶滿黃州團練副使。從“烏臺詩案”到流放黃州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失意訪惶,精神上孤獨苦悶。但是生性曠達的詩人在老莊佛禪和山水之樂中求得解脫,自號“東坡居士”,并寫了千古傳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這樣充滿哲學(xué)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3.研習(xí)課文:整體感知:通過朗誦,你對《赤壁賦》有什么感覺?(l)作者在這一段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抒情方式是什么?(2)這段文字的表達技巧是什么?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3)“一切景語皆情語”哪幾個動詞最能傳達詞人泛舟秋江的心情?(4)請展開想象,按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個秋江月夜圖景描述出來??梢源蚋垢澹部梢詳M個簡單的提綱。(5)這時的心情用什么字來概括?(6)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二段作者的心情是什么?(7)由樂到悲的第二層心境是通過什么來寫呢?(8)如何寫簫聲?用原文語句回答即可。(9)第二段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起了怎樣的作用?三、反思總結(jié)本節(jié)課作者感情在情景交融的手法下經(jīng)歷了由樂到悲的變化,請同學(xué)列出結(jié)構(gòu)圖。四、當(dāng)堂檢測本節(jié)課我們積累了重要的文言知識,了解了賦這種文體,品味了了語言,賞析了手法,望同學(xué)們課下復(fù)習(xí)鞏固并能學(xué)以致用,下面背誦第一、第二段。【第二課時】1.解釋下列詞的意義。七月既望()舉酒屬客()白露橫江()縱一葦之所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渺渺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的組織架構(gòu)設(shè)計
- 產(chǎn)品創(chuàng)意到市場成功之橋新產(chǎn)品的市場調(diào)研與分析
- 產(chǎn)品營銷策劃與實踐
- 管理團隊評估與發(fā)展方向
- 個人創(chuàng)業(yè)路演時的匯報制作策略
- 《基于機器學(xué)習(xí)的近視眼精準輔助診斷方法研究》
- 《幼兒園大班科學(xué)教育活動中幼兒學(xué)習(xí)品質(zhì)研究》
- 企業(yè)文化的長期發(fā)展策略研究
- 養(yǎng)老機構(gòu)與醫(yī)療機構(gòu)合作模式探討
- 《年輕護士自我概念與職業(yè)倦怠相關(guān)性研究》
- 2024年度技術(shù)開發(fā)合同違約處理3篇
- 辦公家具無償租賃合同
- 《基金營銷分析》課件
- 《家庭安全用電培訓(xùn)》課件
- 《AEFI有關(guān)法規(guī)要求》課件
- 頸部手術(shù)麻醉
- 人教版數(shù)學(xué)一年級上冊 前后上下左右專項練習(xí)題(試題)
- 農(nóng)民個人收入證明(5篇)
- 鋼結(jié)構(gòu)施工方案編制指南
- 中醫(yī)婦科疾病的治療(完美版)課件
- 英語演講技巧與實訓(xùn)學(xué)習(xí)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