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單元階段檢測_第1頁
第七單元單元階段檢測_第2頁
第七單元單元階段檢測_第3頁
第七單元單元階段檢測_第4頁
第七單元單元階段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六、七單元階段檢測(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一、基礎鞏固(25分)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大段:仔細。切己:切身。丑:厭惡,憎恨。自文:自己寫文章。A.大段:仔細。切己:切身。丑:厭惡,憎恨。自文:自己寫文章。C.知不美之名之可力也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又也解析D項,自文:自然成文。答案D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若讀本數(shù)過隨其所見,筆之于書B.然小路面前有個物引著弊縱不讀書C.則其臣子極為贊美之語木受繩則直D.變而為院本化而為鳥解析第一個“則”表示判斷,那么;第二個“則”是連詞,表順承關系。A項,代詞;B項,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動詞,成為。答案C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為人欲引去B.其湮滅于假人而不盡見于后世者C.君子喻于義D.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例句與D項為判斷句。A項,被動句。B項,狀語后置句。C項,狀語后置句。答案D

⑴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項目名稱(分值)一模得分二模得分三模得分三次平均得分比例古文翻譯(10分)4.575.356%名句名篇默寫(5分)44.24.786%文學作品鑒賞(33分)18222060%語言表達運用(15分)11.261060.4%作文(60分)43454775%⑵針對結(jié)論,你給該校同學的復習建議是:答案(1)該校學生名句名篇默寫和作文題得分率較高,古文翻譯、文學作品鑒賞和語言表達運用題得分率較低。⑵提高主觀題的成績,要在古文翻譯、文學作品鑒賞和語言表達運用方面下功夫。四、作文(60分)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英國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一段著名的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xiàn)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會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币螅哼x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舅悸穼б坎牧现心贡闹魅藦哪贻p到成熟再到暮年,人生的理想一再縮小,但結(jié)果還是夢想落空。行將就木時他也曾大膽地想象:假如他年輕時先從改變自己做起,說不定隨著年齡的增大,可以改變家庭,改變國家,甚至改變世界。墓碑的主人沒有時間來驗證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確,但后來有很多人依舊重復著他的故事,也有些人在驗證著這位墓碑的主人最后的想法,且證明了他的想法的正確。于是,我們可以確定這樣一些立意:選擇好自己的近期目標,并努力去實現(xiàn);欲創(chuàng)大境界需要從小目標出發(fā);凡事需要選擇好切入口,從小處切入是一種做事的智慧;貪大求全弊端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下去等。4.下列各句中,與“決定目之為經(jīng)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若是上智圣人底資質(zhì)B.等之于書C.吾妻之蓑我者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解析B項,名詞作動詞。A項,名詞活用為形容詞;C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D項,名詞作狀語。答案B.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以嗜魚,故不受也A?[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子不治事臭愚人之所以為愚,基皆出于此乎J縱其父而還自系帚氣置杯厚則膠(相追之,乃其父也D?1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解析D項,竟,竟然。A項,因為/用、拿;B項,還是/大概;C項,句末語氣詞/兼詞“于此”。答案D.翻譯下列句子。(10分)⑴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懾,言語致失次第。(《求諫》)(5分)譯文:⑵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原君》)(5分)譯文:答案(1)近來看見前來奏事的人,大都心懷恐懼,以致語無倫次。⑵難道這些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其實貪圖安逸、厭惡勞苦,也還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二、閱讀鑒賞(50分)(一)課內(nèi)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題。求諫(節(jié)選)吳兢太宗威容儼聲,百僚進見者,皆失若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凈,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蔣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必懹^元年,太宗謂侍臣日:“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有匡救,善憑直言綬議,致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對日:“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羌,愚臣處不諱?朝,實愿髻其狂瞽?!碧诜Q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隹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多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求諫》)

7.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7.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C.實愿螯其狂瞽藉:借助。冀:希望。罄:竭盡。任:使用。藉:借助。冀:希望。罄:竭盡。任:使用。藉:借助。冀:希望。罄:竭盡。任:使用。D.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解析D項,“任”的意思是“由著,聽憑”。藉:借助。冀:希望。罄:竭盡。任:使用。答案D.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4分)[①皆失其舉措!①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I②吾”還也B?[②未得與項羽相見J①愚臣處不諱之朝J①愚臣處不諱之朝②哀民生之多艱D1②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解析A項,①代詞,他們;②語氣詞,表婉商語氣,還是。B項,①偏指一方,我;②副詞,互相。C項,都是助詞,的。D項,①介詞,因;②介詞,把。答案C.下列語句編成四組,均能表現(xiàn)太宗“求諫”的一項是()(4分)①欲自照,必須明鏡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③冀憑直言鰻議,致天下太平④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之心⑥公等亦須受人諫語A.②?④B.②③@C.①⑤⑥D(zhuǎn).①④?解析①是比喻句,體現(xiàn)不出“求諫”精神;④是大臣王珪的話;⑥是太宗希望大臣們也勇于納諫。排除這三句即可。答案B10,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須照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樣,皇帝要知道自己的過失,也必須依靠忠正之臣的諫錚。B.唐太宗以隋朝滅亡的史實為例,指出隋朝的滅亡雖然是隋煬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極言規(guī)諫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為魚和水的關系。在他看來,君臣都有正邪兩類,正主和邪臣的組合、正臣和邪主的組合,都不能使國家太平。D.唐太宗認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最后結(jié)果只能導致“天下喪亂”。為避免這種情況,大臣們應該“盡情極諫”。解析D項,“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現(xiàn)象”理解錯誤,原文是“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答案D11.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4分)譯文:⑵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5分)譯文:解析第⑴句翻譯的重點是“自賢”的“賢”和反問句式。第⑵句翻譯的重點是兩個反問句式。答案(1)國君如果自以為賢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敗的境地,怎么可能呢?⑵你們也要接受別人的規(guī)諫,怎能因為別人的話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護自己的短處而不采納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別人的規(guī)諫,又怎能規(guī)諫別人呢?(二)課外閱讀(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題。與荊南樂秀才書[宋]歐陽修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牛。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于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益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土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從相愛之私,或違舜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裝經(jīng)傳移此標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土。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師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夫時文雖日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①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齊肩于兩漢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在《易》之《困》日:“有言不信。”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毋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咀ⅰ竣傧容叄簩沸悴诺淖鸱Q。.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及門而矍贄:拿著禮物求見。B.而又辱之辱:辜負。C.或過稱其文字過稱:過分稱贊。D.不暇旗師窮經(jīng)就:跟從。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辱:謙詞,表示承蒙。答案B.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4分)(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然言出耐罪至A1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1至無所見畫猶不欲歸[是以徘徊不敢出外所為者[其言不為人所信也。?[吾其還也或因寄所托解析本題考查“以”“而”“其”“所”四個虛詞的用法和意義。A項,兩個“以”都是介詞,因為;B項,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zhuǎn)折;C項,代詞,自己/副詞,表商量的語氣,還是;D項,助詞,和介詞“為”一起表被動/代詞,與“托”構成所字結(jié)構。答案A.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作者對當時的應舉文字,頗有微詞,但樂生意欲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只能建議他“順時”而為。B.作者認為要作文,就應該學習古人,去除淺薄雕飾的文字與習氣,才能達到兩漢那樣文質(zhì)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qū)憰r文而遭毀譽,認為自己不值得樂生學習、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請求。D.本文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表達委婉;通過現(xiàn)身說法,運用對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對時文的不同看法。解析本題從顛倒事實的角度設誤,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作者并非因?qū)憰r文而遭毀譽;相反,以前因?qū)憰r文而遭到賞識和薦舉。答案C.用“產(chǎn)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4分)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蠢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聯(lián)系前后文,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標志詞,如“者”等,必要時可以直接憑意思和修辭等斷句。答案而涉獵書史悌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5分)譯文:⑵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己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5分)譯文:解析本題涉及一詞多義、同義詞連用和判斷句。第一句,“窮賤”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形容懇切的樣子。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斷句的標志。同時,要注意句子翻譯的正確與通順。答案(1)像我歐陽修這樣的,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己,哪里值得讓您懇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與同時代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獲得俸祿官位并謀取名譽,是順應時俗的緣故?!緟⒖甲g文】歐陽修叩首稟告秀才足下:前些時候,我乘船從江上往來,多次讓您屈尊過訪。又勞您送自己所作的詩文一編,并先以書信通報,作為登門訪我的見面禮。田秀才從西邊來,承蒙您寄信問候;后來,我家仆人從江陵府回夷陵縣,又帶來您的信。我是個獲罪的人,大家都厭棄我,而您卻如此以禮相待,我怎么擔當?shù)闷??您來了信,我沒來得及回復,本應因此斷絕往來,可是又勞您再次給我寫信;再次來信又沒有答復,就可以絕交了,可您還是來信。這是何等辛苦勞累呵!像我這樣的人,不過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罷了,怎能值得您懇切到這種程度呢?大概因為您勤學好問,急于為自己謀求進取才這樣的吧。然而承蒙您索取我所作的詩文,這恐怕是您誤聽了有關我的言過其實的傳聞了。我年少的時候,決心從進士的途徑被舉薦于官府,學習寫詩作賦,準備參加按規(guī)程舉行的科舉考試,共考了三次才中進士。因為與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識的很多,所以他們往往能說出我的名字,又因為大家相從游學,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過分夸贊我的文章。因此使您聽到我的虛名,便想看看我寫的詩文,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我年幼時,父親死了,家里貧困,貪求俸祿以供養(yǎng)母親,沒有時間跟隨老師窮究經(jīng)書,來學習圣人留傳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只是泛泛地瀏覽些書史,姑且追隨時俗作些所謂“時文”,那都是在經(jīng)傳中穿鑿剽竊,東拼西湊的,我認為這些時文輕浮淺薄,只擔心不受時人的歡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樣,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論。然而官府誤加采納,多次列名在眾人的前面。直到考中進士以來,自認為以前所寫的文章實在當不起官府的薦舉和長輩的賞識,這才開始大力改變過去的文風,希望在文章學問上有所建樹。然而文章一出便招來罪過,學問有成就了,自身卻蒙受羞辱,寫以前那樣的時文會得到榮譽,寫現(xiàn)在這種有獨立見解的文章卻遭受禍害,這真是效果鮮明呀。時文雖說輕浮纖巧,但要寫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歡時文而勉強去寫這種東西,因此,與同時代的人所寫的相比,更加不工巧,然而已經(jīng)足夠用來謀取官位俸祿和竊取名譽了,這都是因為能順應時俗的緣故。您現(xiàn)在正值少年之時,志氣遠大,正想在社會上博取榮譽,那么還不如順應時俗為好。天圣年間,天子下了詔書,告誡學者要去掉浮華的文風,從那以后風氣大變。現(xiàn)在士大夫所寫的文章,已文質(zhì)彬彬,有兩漢文章的遺風了。您去向他們學習,不僅足以順應時俗,博取榮譽,如果達到最佳境界,還能與兩漢名家比肩呢。像我這樣,以前所寫的東西已經(jīng)不值得學習,以后所寫的東西卻又千萬不能學,所以我遲疑著不敢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就是這個原因啊?!兑捉?jīng)》的《困》卦說:“有言不信?!边@是說,人在困境中,他說的話就不被人信任。我現(xiàn)在可以說是處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夠被您所取信呢?承蒙您多次來信,態(tài)度又是那樣的懇切,我不敢不予答復。希望明察。三、語言運用(15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