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_第1頁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_第2頁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_第3頁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_第4頁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夏咸淳(溫州市劉伯溫文化研究中心,浙江溫州325003)一、謀臣與學士明代開國名臣劉基自元明之際以迄當代六七百年間,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其事跡聲望流播朝野士庶黎民百姓之間。[1]對他的歷史定位和學術評價也有許多看法說法,不盡相同,間或相左??v觀明人的評論,大多聚集于他的政治軍事謀略,被論者譽為商朝伊尹、周朝呂尚、西漢張良、蜀漢諸葛亮,甚至認為“殷周以來,一人而已”[2]9。在歷代開國謀臣中,被推崇到這樣的高度,可謂鳳毛麟角。劉基生長于元季,其非凡的志向、學識和才氣早有顯露,《明史》本傳稱,“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傳也?!暗谠└瘮≌谓y(tǒng)治下,久沉下僚,備受壓抑,有才不伸。直到五十歲(1360年),他與宋濂、章溢、葉?。ㄊ贩Q浙東四先生)同赴金陵,響應朱元璋招聘并被賞識重用,其政治軍事才略始得施展,大放光彩。十余年間,密陳時務十八策,進獻逐個掃滅群雄策略,輔佐太祖推翻蒙元統(tǒng)治,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繼而為朱明新朝謀劃長治久安之策,制定歷法、律令、科舉等典章制度,”于是海宇清而綱常復,儒術重而道學崇,斟酌百王以大備一代之制”[2]19。劉基對國家和時代的主要政治貢獻在于:“贊襄廟謀,運籌帷幄”[2]11"宏謨偉略,輔翼興運”[2]7?!斑\”者,國運、世運、時運也,機遇也。劉基遇上實,還有茶葉,莫不味苦,有的甚至比別處的品種更苦。又由植物推及蟲魚,蜜蜂采花作蜜,味亦苦,尤奇者,溪澗中“斑文小魚”,食之,“味苦而微辛”。如此物物相推,層層鋪敘,便烘托出章氏山居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然后筆鋒一轉,從苦的一面說到樂的一面。先承上說物性雖苦,卻樂于生存此山苦寒環(huán)境中,“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而且長勢旺盛,“莫不族布而羅生焉“。再由物之習性而推及人的內(nèi)心世界,主人章溢先生偏偏樂居此苦寒之山,還發(fā)出一番高論,“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他心甘情愿吃苦,自覺地接受環(huán)境的磨練,踐行孟子的教導,“天之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劉基與章溢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非常了解章先生和他隱居地匡山的地形、草木、野蜂、小魚,體察物情和人情精細入微,故成此一篇清深峻拔之作。其他如《活水源記》《友梅軒記》《松風閣記》《菜窩說》《賣柑者言》等,以及《郁離子》諸多名篇佳制,精彩紛呈,各有特色,而善于類推、類比是其共性。劉基的世界觀力持變化的觀點,認為“天下之物,無不能變化也”,“天地生物,各稟氣以成形,人亦物之一也,物能化,人奚不能化?”學問是人做的,學問豈能不變?從縱向看,古今不同,學問有時代性;從橫向看,學人各異,學問有獨創(chuàng)性。以時代論,夏商周三代向來為古人稱道,視作理想的治世,而在劉基看來,三代治道政跡,其所遵路徑軌轍,并非全是后王法前王,亦步亦趨。不僅三代,以后歷朝歷代,其政治典章制度皆隨時代的變化而修定,行之既久,必有損壞而生弊端。后代承襲其弊,乃圖矯之救之,制定新的制度,以適應時代的新變化?!跋闹兄?,殷承其敝,而救之以至質(zhì)。殷之政尚質(zhì),周承其敝,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茍法,以箝天下,天下苦之。而漢承之以寬大,守之以寧一?!敝灰芤驎r改制,對癥下藥,各種制度弊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天下之病有不痛者,鮮矣?!盵5]17所論符合社會政治制度發(fā)展變化的某些規(guī)律,且含辯證思想。萬歷間文學革新家袁宏道論文學新變也提出相近的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基的先見之明。因此,后世歷代明主賢臣若能因時變法,因時制法,并正確施行堅決貫徹,也可臻于治平之世,無須言必稱三代。此之謂“變通”,“達節(jié)”(因時順勢、通權達變的品格)。劉基有詩云:“圣人有達節(jié),變通亦何常。禹湯不同跡,萬古有明王?!盵5]311孔子對夏商周典章制度重在因襲繼承,而輕變革創(chuàng)新°《論語?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彼^“損益”,只是加加減減修修補補而已,只是量的增減而非質(zhì)的改變??鬃赢斖碇芏Y崩樂壞之衰世,提出重因而輕革的政治主張,也和特定時代的劇變有一定關系。不過劉基還是從正面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并謙和含蓄地對孔子的言論提出了責疑和批評。以學者作家個體創(chuàng)造性而論,劉基也非??粗?,詩云:”即事在自得,強歌非正音。所以春草句,聲價重兼金。若人千載下,遺響邈難尋。凄涼一池塘,賴爾得至今。……"[21325晉宋間詩人謝靈運任永嘉郡(今浙江溫州)僅一周年,作《登池上樓》,留下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元末東南沿海大亂,劉基于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奔亡于峻嶺盤谷之間,自臺州抵溫州。見樓臺池塘仍在,風景凄然,百感交集,賞嘆“春草”名句聲價千金,遺響難尋,指出謝靈運的詩歌創(chuàng)作妙諦在于“自得”二字。這也是一切妙詩妙文、學術經(jīng)典流傳不朽的根本原因。當《郁離子》問世時,讀之者無不為其思想之新穎,內(nèi)容之恢宏,批評之辛辣,文章之奇麗,而感到驚駭。明初吳從善序云:“中乎要會,不襲履陳腐,”“近世以來,未有如《郁離子》之善也”。六七百年過去了,對劉基這部大書,還是常讀常新,其書所以能保持常青的活力,正在于其間洋溢著永不凋謝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者非常珍惜這種精神,感嘆謝詩名句千載難遇,又嘆息伯牙破琴絕弦,嵇康《廣陵散》絕,從此不聞絕調(diào),“伯牙骨朽今幾年,叔夜廣陵無續(xù)弦,絕倫之藝不常有,得心應手非人傳”[111301,留下無盡的歷史悵惘和哀傷。四、明理與致用宋代理學是我國學術思想史發(fā)展的具有標志性特征的重要歷史階段,理或天理是理學的最高哲學范疇。宋儒對于理的解釋并不一致,而以北宋二程(程顆、程頤)和南宋朱熹為準繩。程朱并稱,朱熹集南北宋理學之大成。程朱都認為,理是宇宙的本源、根本,未有天地即有此理,理生天地,理生萬物,故稱天理。元代學術承接宋代理學余波,學者多尊程朱,或宗象山(陸九淵)心學。朱子地位日漸隆盛,仁宗元佑間恢復科舉,詔定朱熹《四書集注》作為考試科目。劉基生當其時,不能不受影響,早年曾受教于名儒處州錄事鄭原善,“聞濂洛心法”[2]31。由于身困下僚,屢遭政治打擊,目擊時艱,經(jīng)過痛苦反思,認識到“天理論”的謬誤,與現(xiàn)實悖反,與民心背離,終于走出其怪圈迷團,乃從尋尋常常事事物物中尋繹事物之本然、原理、規(guī)律性。遂由“天理觀”轉向“物理觀”。劉基談天談地,也討論鬼神,但罕言“天理”,他談“理”常與“物”相聯(lián),如“究吾知而通物理”“物理相通,不可誣也”也講“天人之理”,所指乃天人感應相互關系之理,而非宋儒鼓吹的“天理”。劉基否定“天理論”,但沒有全盤否定對宋元學術思想發(fā)展和人們精神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的宋代理學,也吸收了其中某些合理因素,予以改造而為當世之用。他繼承了宋儒的理性精神,言事論學好窮理推理?!队綦x子》中有一篇集中談論物理的短文,題目就叫《論物理》,僅二百余字,言簡意賅,言近指遠。作者從自然界和人世間選出十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以為事例,推究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原因,其中奧理。例如由江海潮汐可推知天地呼吸之理,由琴弦協(xié)奏可推知同聲相應(共鳴)之理,由人體的脈象搏動可推知天象氣象變化之理,等等。要之,不管物理多么深奧,通過各種觀測的手段、工具,人的智能,特別是憑借《易》理這一洞察天人的大智慧,是可以測之思之而得之的。解釋者對十事中的多個條目均作了認真查考,確切解釋,唯釋“巫祝“、“吹蠱”欠當而不合此文本意。按,“吹蠱”,《文選》卷二八《苦熱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崩钌谱ⅲ骸按敌M,即飛蠱也?!庇忠櫼巴酢遁浀刂尽吩唬骸敖蠑?shù)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其家絕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焙沃^“畜蠱”?蠱為毒蟲,可以人工培養(yǎng),其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為蠱”。蠱能害人甚則斃命,“小人因而造之“。醫(yī)者則取之制為藥方,以治人疾病,以毒攻毒,相伏以類。說見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二《蟲部》。查《漢語大字典》“蠱”字本義是“一種人工培養(yǎng)的毒蟲?!吨芏Y?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蠱。'"與李時珍之說正相吻合?!队綦x子》的解釋云:“蠱,用符咒害人的一種邪術?!贝四艘炅x,若將“符咒”改為“毒蟲”,則還其本義To劉基通陰陽術數(shù)之學。對天地間稀奇古怪的事物,神秘現(xiàn)象和玄幽見聞,也感興趣,勤于思考,力求揭示其中真相,昭告世人,開智慧,啟愚蒙。他以為巫祝之輩所施巫術并非都是騙人惑眾的迷信魔法,若深究之,在迷障幻象背后,也蘊含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原始巫術尤其如此?!拔鬃V聿粺o“,“不無”,解說極有分寸。劉基對“吹蠱”之術一定做過考察研究,竟發(fā)現(xiàn)其中還有與昆蟲學、醫(yī)藥學的科技知識和南方地區(qū)流行的巫蠱民俗。我們也因此對劉基學問之博洽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文最后結論是:“觀其著,以知微,察其顯,而見隱,此格物致知之要道也。不研其情,不索其故,梏于耳目而止,非知天人者矣?!边@段話簡括地表述了劉基認識論的基本要義?!案裎镏轮馈保赫J識由耳目可感知的顯著表象而察見事物的本質(zhì)和內(nèi)在聯(lián)系。認識主體不可受限于止步于耳目所能感知的東西,必須由表及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研其情”一一事物的真象,實際情況,“索其故”一一事物的所以然,內(nèi)在原因和規(guī)律性。他指出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和規(guī)律,感性與理性的特點和關系,還高瞻遠矚指明,認識的最高境界終極目標在于“知天人”。六七百年前能提出如此完整、深刻、精辟的認識論,非常了不起!劉基關于認識論的資料散見于各篇,非限于此一則,需要全面搜集,深入研究。學以致用,是劉基一生辛勤治學,終成大學問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队綦x子》內(nèi)容龐雜,牢籠萬匯,徐一夔之序云,”其言詳于正己、慎微、修紀、遠利、尚誠、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懿,明乎吉兇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此也僅舉數(shù)端而已,難以一一羅列。敘事言理,以寓言為主,文學性很強,就內(nèi)容而論,仍屬經(jīng)世致用之書。平生所專注潛研的天文、歷法、術數(shù)、兵、農(nóng)、醫(yī)諸學,多與實用之學有關。他強調(diào)“學成而以措諸用“,反對把學問作為沽名釣譽博取功名利祿的工具,對世俗“弟子上者華而鮮實,下者習字畫以資刀筆,官司應酬,縻粟之外,無他用心”非常不滿。他引導學習者應在老師的教育下,加強學習,開拓視野,吸收廣泛的知識。他引用友人興辦義學的沙班子的話,“搜羅天人,究極古今,旁通物情,達其智也。”[11]67培養(yǎng)通才,學者型人才,一切優(yōu)秀人才,必須如此,這也是劉基對育才、治學的一貫思想,亦夫子自道也。元代學風樸實少文,主實用而遠虛浮,此與漠北習俗及統(tǒng)治者的倡導有關。和劉基、宋濂同時的著名學者浙江龍泉人葉子奇嘗謂“元朝起自漠北,風俗渾厚質(zhì)樸”[12]59。學者尚之,遂成一種風氣,文化潮流。筆者屢引《元史》諸傳,稱元初名臣劉秉忠、竇默、王恂等,“通天人之學,而明于術數(shù)事功”,“以致夫彌綸之用”,“而成一代之治”。又稱郝經(jīng)“為人尚氣節(jié),為學務有用”,阿拉伯人瞻思“博極群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西域儒學大師伯顏師圣,“蓋其為學,專事講解,而務真知力踐,不屑事舉子詞章,而必期措諸實用“。又特地稱引好友、同宦、同鄉(xiāng)王祎關于對大科學家郭守敬的高度評價,贊美其“獨能任其絕學(指天象、術數(shù)、水利等事功實用之學),精神心術之所及,度越古人遠甚,用能成一代之制,而示百王之法”[13]57?58。郭守敬是將學問特別是科學技術“措諸實用”的古今典范,偉大先驅(qū)。在諸多杰出學者感染下,在有元一代學風滋潤下,劉基學術風格形成鮮明的致用特點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劉基講學術之用,常常是和“民用”“日用”"百姓日用''分不開的。是其民本思想烙在學術研究上的深刻印記。是否可以說,劉基已經(jīng)有了“學術為民”的意識呢?他從政為官時刻把黎民百姓掛在心上,“視民如兒,無反厥好”,“治民奚先?字之以慈”,“如農(nóng)植苗,蚤夜孜孜”[111167,并制為《官箴》三篇以告誡各級官僚。他著書立說,研究學問,也多反映民眾的實際訴求,下層的困苦情緒,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略和對策。論者謂“公以天下蒼生休戚為憂喜”[2]31,“將以五味之藏飯斯民于饑頓顛踣者也”劉基知識面廣,學問深邃,生活歷練曲折豐富,加之文學修養(yǎng)文學功力厚實,臨文下筆,舉凡歷史典故、地理山川、風俗神話、草木蟲魚、奇獸怪鳥,名物紛然雜陳,與之俱下,沛然莫之能御,或借古喻今,或卮言流溢,遂形成浩瀚森蔚、奇詭奧博,而又蠲潔清勁、暢達鮮妍多樣而統(tǒng)一的文風,作為大家,其所蘊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又不掩其個性特質(zhì)。以今人讀之,不免覺得艱深不易懂。若掃除文字障礙,了解古今文化的差異,就好讀多了,因而認識到劉基著作所論經(jīng)國濟民之策,兵農(nóng)醫(yī)之學,所講種種有趣的故事,大都切合當日世事、百姓日用,讀來但覺新鮮,并無陳腐之感。傳統(tǒng)儒者每言“通經(jīng)致用”,其所謂“用”,不離儒家經(jīng)傳,旨在以經(jīng)義為思想理論指導,實施修齊治平的政治大綱。偶爾也談及“百姓日用”,仍著眼于引導學者在日常生活、起居酬酢、人際交往中體悟儒道、“天理”。朱熹解說得明白:“動靜語默,日用之間,無非天理[14]597這些關于“致用”“日用”的說教同劉基的“民用”說和元代諸家的“措諸實用”說相去甚遠,不可混為一談。劉基學必措諸用的治學品格與其民本思想結合在一起,因之獲得更豐饒的源泉和更大的創(chuàng)新活力,成為元明之際大時代最杰出的學者。戰(zhàn)爭勝利之本和偉力在人民,學術榮茂之本和活力又何嘗不在人民。從劉基誕生之日算起,距今已有710年,然而先生精神不死,隨著研究之深入與普及,其學術思想將逐漸綻放出璀璨光彩,作為學問家的劉基也將日益受到學界廣泛的關注。了把握住元明之際國家民族由亂求治、由弱圖強、由衰思興的歷史機遇,順應時代潮流、百姓愿望,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智能才略,遂成一代杰出的謀略家,登上歷代“智謀名臣”的殿堂,而與伊尹、呂尚、張良、諸葛幾位“帝師”“人豪”并肩齊名。這不僅是劉基個人的榮幸,也是古今謀略家群體的尊榮。對于歷史上那些善于運用深謀運猷、文韜武略,在政治、軍事、外交、經(jīng)濟、文化、學術諸領域,取得一方面或幾方面突出成績,尤其是在歷史轉折時期作出廓清寰宇、平治天下巨大貢獻的豪杰之士,古人常把他們叫做“謀臣”“策士''“智囊”,我們統(tǒng)稱之為謀略家,其職能頗類似當今所謂“智庫”。衡量一國統(tǒng)治者賢明與否,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真心實意地尊重、任用智謀之臣。在有識之士看來,兩軍對壘,兩國相爭,國家的強弱盛衰,人民的安危泰否,歸根到底,是智力、智謀、智能的角逐。晚明新思潮代表人物李贄論智謀名臣:“歷觀今古,嬴氏興而六國之謀臣盡走咸陽”;“漢興,陳平之謀居多,平非惟有定天下之勛,亦且有安社稷之烈”[3]343。秦之所以勝,是因為六國之謀臣盡為收攬,漢之所以興,也因為張良、陳平等謀臣得到信任重用。因此,李贄得出結論:“由此觀之,創(chuàng)業(yè)中興之主,所用所養(yǎng),皆可知矣。予以為智謀之士可貴也。”[3]343李贄還特別指出,“創(chuàng)業(yè)中興之主”,對智謀之士不但要重用,還要厚養(yǎng),“用”與“養(yǎng)”并重,不可偏廢,所謂養(yǎng)兵十年,用在一時也。人主往往只講用,不重養(yǎng),因而不得盡其用,竭其才。養(yǎng)包括培養(yǎng)、護育及給予優(yōu)厚待遇。繼李贄之后,晚明另一位名士馮夢龍也極其推崇智慧、智謀、智略、智囊,認為歷朝興亡成敗皆緣于智愚兩端,在其名著《智囊》一書自序中亮出主要論點:“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明太祖)智?!盵4]1明代崇智思潮的流變由微而顯、由細而壯,元明之際潮起一線,劉基啟其濫觴,及至萬歷以來,洪波涌起,壯闊奇麗,當時文化精英大都受到浸潤滋養(yǎng)。陶鑄、造就一個優(yōu)秀的謀略家必須具備各種條件,可貴的品格、素質(zhì),諸如崇高的社會理想,堅貞的政治操守,靈活機敏的智慧,廣博精湛的學問,等等。衡之劉基,這些條件都已具備。他遭遇元末亂世,志在濟蒼生,安天下,再造太平文明盛世,迎來萬物熙熙的“陽春”。他性格剛直,慷慨持大節(jié),得到物論高度評價,尤其為李贄所稱道,以為張良不之及?!肮屑烧咧?,以太直故;晚而上(明太祖)之顧寢薄,以剛故。其不肯為子房之和光同塵,曲己藏身,明矣。此其人品識見,實居留侯之前?!盵3]16劉基具大智慧,所著奇書《郁離子》,其實也是一部“智書”,字里行間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是智慧的寶庫,值得深入開掘研發(fā)?!队綦x子》直接論智之處甚多,且突出“大智”。何謂大智慧?劉基謂,“故智而能愚,則天下之智莫加焉”,“故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5]220。劉基具大學問,在當世和后代都深受論者贊賞。徐一夔評說:“公學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盵5]245吳從善評說:“闡天地之隱,發(fā)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盵5]247再旁參其他諸家評論,我們可以認定劉基是古代學人所希冀和追求的“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一位大學者了。成為一個謀略家的充足條件,非僅此四項,還有其他,此在劉基是很突出的。其中學問一點,用以觀察評議劉基的歷史定位和文化貢獻十分重要。劉基一生扮演了雙重社會角色,一是謀略家,一是學問家。謀略和學問猶如兩翼和雙輪,使他騰飛更高,驅(qū)馳更遠,而成一代勛臣,名世文宗。對劉基而言,謀略與學問是成就其奇功偉業(yè)的兩項基本條件,立足之本,不可或缺。倘使但有謀略而少學問根基素養(yǎng),未免淺薄,難成大器;又若空懷學問而不能用為國策方略,施諸軍政教化,也是遺憾。劉基一肩擔當謀略家與學問家的重任,兼擅文韜武略之才之美,對此明人早有評鷺。嘉靖間禮部尚書李本既稱其“豪雄”“運籌定策,應機料敵”,又贊其“儒碩”“呈華炫奇,開新啟昧“。歷觀開國佐命之臣,“兼此二長,世不恒有,其惟我國朝誠意伯劉公者其人乎!”[2]25謀略和學問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輝。劉基這位大謀略家和大學問家的出現(xiàn),反映了我國每當在歷史發(fā)生重大轉折時代,比如周秦之際、漢魏之際、隋唐之際、元明之際,就會涌起推尊奇謀、崇尚智略的思潮。劉基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歷史的一面鏡子。今天我們重讀劉基,仍然要把握住謀略(豪雄)、學問(儒碩)兩大關節(jié)點,重新認識其人,社會角色和歷史地位,進而窺測元季學術風氣和文化潮流。本文著重探討劉基作為一個學探三才之奧、識達萬物之情的學者所具大家風范,學術創(chuàng)構的總體特征,諸如博采精醞、會通開新、明理致用。至于知識構成、學術體系、思想核心、淵源傳承等一系列學術問題,尚待后續(xù)研究。二、博采與精醞我們閱讀劉基著作,仿佛走進一座宏偉奇麗的知識殿堂,讀《郁離子》尤其讓人驚異,仿佛就是一部《博物志》。劉基弟子徐一夔序稱:“牢籠萬匯”“辨博奇詭”。劉基有豐富的社會知識,通曉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教育、哲學、宗教、藝術等等,又涉足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諸多自然學科,甚至對鬼神、巫祝之類神怪魔幻現(xiàn)象也頗關注。他對草木鳥獸蟲魚特別感興趣,對農(nóng)田水利耕作技術,對醫(yī)典醫(yī)史醫(yī)術醫(yī)方也有研究。宣德年間翰林侍讀學士李時敏稱劉基博學多聞:“先生自少穎敏,既長,于書無所不讀,凡天文地理、陰陽卜筮、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獵。"[2]13劉基的知識學問不盡取自書本,還有來自親見親聞親歷包括民間經(jīng)驗。劉基的學問不僅博洽,而且專精?!队綦x子》中有一名篇叫《靈丘丈人》,講的是一戶人家養(yǎng)蜂采蜜的故事,真實生動,雖然是一則寓言,卻包含養(yǎng)蜂的專門知識。我國養(yǎng)蜂的歷史據(jù)稱自周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有關文字記載自晉宋以來屢見于不鮮,大都零碎分散。及至元代,有了比較集中完整的記錄,其中以元司農(nóng)司官修《農(nóng)桑輯要》(1273)、王禎撰《農(nóng)書》(1313)、魯明善撰《農(nóng)桑衣食撮要》(1314)三大農(nóng)書較為翔實。三書所載養(yǎng)蜂技術互有異同,各有側重。官修《農(nóng)桑輯要》刊于元初,“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政府編撰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指導書”。卷七“蜜蜂”條記述蜂房的制作、保潔;蜂蜜的留與取;供水法,置水一盆,供蜂吸飲,“不致渴損”;蜂王處置法,根據(jù)蜂王的多少強弱,決定保留或摘去。[7]275實事直錄,簡明扼要,可考可法。王著《農(nóng)書》養(yǎng)蜂部分多抄錄《輯要》。也有補充,如“及于家院,掃除蛛網(wǎng),及關防山蜂、土蜂,不使相傷”云云,防止害蟲侵入諸事,為《輯要》所未載。又補充養(yǎng)蜂產(chǎn)業(yè)可以獲利?!坝惺震B(yǎng)分息百窠者,不必他求,而可致富也”[8]。魯著《農(nóng)桑衣食撮要》重點記“十月割蜜”一事,征實細致。劉基精通農(nóng)學,應讀過以上三部農(nóng)學名著,熟知養(yǎng)蜂諸事,如蜂房制作,窗戶啟閉,取蜜留余,蜂王配置,害蟲殺滅等,都被采用寫入《靈丘丈人》一文中。不是簡單摘抄,而是經(jīng)過精心結撰的文學創(chuàng)作。此文敘事周密園到,對農(nóng)書漏載或以為可以省略而不載者,均作了不少補充和縫合,如制作蜂箱選用良材,剔除朽爛木料,擺放箱子分清疏密新舊、方位朝向,組合有定數(shù),司者有定人。因之,蜜蜂住所安適無害,可防烈日寒冰,飄風淋雨,以及蛛蠹、眥蜉、土蜂、蠅豹各種蟲害,充分體現(xiàn)了靈丘丈人養(yǎng)蜂用心精細,經(jīng)營得法。農(nóng)書載害蟲,或示“蛛網(wǎng)”“山蜂”“土蜂”,或以“他物”籠統(tǒng)指一切害蟲。劉基記丈人在世蟲害少,僅提四種(其中“土蜂”與農(nóng)書重出)。及其子繼承養(yǎng)蜂業(yè),不但蟲害頻出,鳥害、獸害也發(fā)生了,什么“站蜥,,,,蟋蟻,,呀,“鶉帽”“狐貍”呀,都橫行不禁,白日昏夜肆意為虐。父子對照鮮明,還平添了許多知識性、趣味性。本文寫情細致入微。主人公靈丘丈人以養(yǎng)蜂為生,與蜂蜜為伴,對蜂群的生活起居、生息繁殖、溫飽饑寒都關懷備至,無微不至,養(yǎng)蜂如養(yǎng)兒孫,一片赤子之心。其性格、心理特點,都是通過他本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經(jīng)營活動、辦事作風以及行為結果和影響表現(xiàn)出來的,沒有一句直披其心腑。這體現(xiàn)了中國紀傳文學寫情的傳統(tǒng)藝術方法,而與西方文學不惜以大段文字縷陳人物心理活動的方式迥異。又本文寓意深刻警策。全篇中心詞是“善養(yǎng)”二字,以養(yǎng)蜂比喻養(yǎng)民,表明了劉基念茲在茲的民本政治觀,并借陶朱公之口鄭重向“為國有民”的統(tǒng)治者提出告誡,“可以鑒矣”。這篇寓言故事固然帶有想象虛構的成分,非據(jù)某件或幾件具體的實事直錄、拼接。它有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有民間養(yǎng)蜂產(chǎn)業(yè)活動、作者豐富的農(nóng)學和昆蟲學知識為依據(jù);僅就養(yǎng)蜂知識技術而言,劉基所知堪比農(nóng)書作者了,以至引起當今中國古代農(nóng)學史專家的注意,將此文作為農(nóng)業(yè)科技史料而予引證。周堯先生據(jù)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東漢延熹年間姜岐,“隱居以畜蜂豕為事,教授者滿于天下,營業(yè)者三百余人“o據(jù)此推測,我國“在一千八百年前養(yǎng)蜂已經(jīng)成為一門的學問和新興的事業(yè)了“。接著便提到《靈丘丈人》一文,“其實,養(yǎng)蜂作為專業(yè)的事還可推到兩千年前,明劉基《郁離子》中詳細記載了戰(zhàn)國(應作春秋)時期靈丘丈人養(yǎng)蜂獲利的情形”[10]174。寓言畢竟是寓言,不是實際存在的真人真事,但在別具眼光的農(nóng)學史家看來,卻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科技價值,也證實了劉基學問的淵博。三、會通與開新知識和學問如山如海,無盡藏,無涯際,又互相聯(lián)結連貫,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有所謂“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云,更加凸顯知識信息的互聯(lián)互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像劉基這樣的大學問家,其知識結構也如網(wǎng)絡,是成體系的。他博通古今,窮究天地人三才,涉獵九流百家,知識非常龐雜,但絕非雜亂無章,如一大塊雜物堆積場。他求知治學重視、善于會通。會通一本書,一科目;會通各家各派,諸事諸物;會通天人之際,古今之變,而成一家之言。孔子著《春秋》,記事簡略,而大義隱微,其體例有“比事之書”,就是將相關同類的歷史事件并列記載,不加褒貶。如果讀者不細心玩味,便不知經(jīng)旨微言大義。劉基十四歲入郡學,“師授《春秋》”,很早即精熟此書,“默識無遺,辯決疑義,出人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