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_第1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_第2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_第3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_第4頁
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PAGE20-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_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第三次聯考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人們在學習中能否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獲得理想的效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學習目標不同,采取的閱讀模式也不同。大體而言,閱讀模式有知識型閱讀與研究型閱讀兩種。研究型閱讀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疑問式閱讀。在知識型閱讀階段,讀者往往將自己所閱讀的著作視為權威的看法與正確的結論,很少對它們提出疑問,對經典的作品與權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閱讀中就大不相同,懷疑是讀者面對所有著作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疑問式的閱讀對于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所有的學術研究不外乎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而發(fā)現問題又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而具有質疑的眼光又是發(fā)現問題的前提,可以說,提出問題是所有人在學術上取得進展的基礎。提出的問題如果一時解決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將它存起來,等遇到堅實的證據時再解決:腦子中有一批問題儲存著,這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學術財富。二是對比式閱讀。在知識型閱讀階段,由于要追求知識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讀者就必須精心挑選閱讀的對象,并將其作為權威的說法加以記憶,從而構成自己穩(wěn)定的知識譜系。但是這種閱讀習慣也容易形成盲從的缺陷。其實我們認識事物,經常都是在對比中進行的,研究型閱讀也是如此。例如對比東晉的郭象、支通與林希逸對《莊子·逍遙游》中“逍遙”的解釋,我們就會發(fā)現支遁的解釋比較接近莊子的本意,而郭象與林希逸的解釋則深受魏晉玄學與宋代理學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閱讀這類經典性的古籍時,研究者很少只讀一種本子,而是選擇幾種重要的權威注本,同時進行細讀以便進行對比,從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是聯想式閱讀。在知識型閱讀階段,由于記憶知識的需要,讀者常常將知識歸納成要點,然后努力將其納入自己的頭腦中.至于它們之間究竟有何聯系與同異,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慮范圍之內的,研究型閱讀則不然。一個從事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者讀書時不僅會常常想到自己的專業(yè),更重要的是還會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對象與問題。經常進行這種聯想式的閱讀,就會有效地訓練自己眼光的敏銳性與思維的鮮活性,從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盡管聯想式的閱讀不大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先天因素,但人們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我的先天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知識型閱讀與研究型閱讀相互結合,互為補充,人們需要弄清哪些領域需要研究型閱讀哪些領域又需要知識型閱讀,并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摘編自左東嶺《從知識型閱讀到研究型閱讀》)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讀者常將閱讀的著作視為權威的看法與正確的結論,這一般在知識型閱讀階段。B.研究型閱讀中,發(fā)現問題的前提是對閱讀對象持懷疑的態(tài)度,具備質疑的眼光。C.研究者在閱讀經典古籍時,選擇幾種權威注本進行細讀對比,一定會發(fā)現問題。D。研究型閱讀不僅歸納知識點,更關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異同,目的性較強.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為引導人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著重論述了研究型閱讀的三種主要方式。B。文章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閱讀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C.文章舉出郭象等人對“逍遙"解釋的例子,旨在證明學術觀點易受時代思潮影響.D。文章在論述知識型閱讀與研究型閱讀差別的基礎上,強調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知識型閱讀與研究型閱讀二者是一種互補關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這兩種閱讀方式缺一不可。B。提出問題是所有人在學術上取得進展的基礎,一個人一旦有了質疑能力就能在學術上取得進展。C。人們在閱讀時,要想獲得準確、可靠的知識,只有精選閱讀對象并將其作為權威說法加以記憶。D。聯想式閱讀會有效訓練自己眼光的敏銳性與思維的鮮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學普及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人類生產生活技術變革,科學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茖W技術的普及程度決定知識流動的效率,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科學素質成為當代人基本素養(yǎng)的一個標志,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隊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科學普及是一項打基礎的工程,要注重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思想的傳播,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增強公眾科學素質。(摘編自懷進鵬《共促科學素質建設,共創(chuàng)人類美好未來》)材料二中國北京首屆昆蟲藝術科普展開放首日,觀展人次就突破5000;重慶科技館人氣高漲,趣味科普實驗《無形的力與吹出來的科學》《給你點顏色看看和神奇的指紋》和《魔術背后的科學》場場爆滿……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全國多地的文化科普類場館深受廣大游客青睞,科普出游人流暴漲。在豐富多彩的科學普及活動中,科學、文化、藝術、旅游等元素交相輝映,打開了科學素質建設的廣闊空間。國慶科普游的火爆,一方面說明目前我國公眾的科普意識正在增強,科普氛圍日益濃厚,公眾對于科技知識的需求旺盛,需要有更多高質量的科普活動來滿足需求。另一方面,VR、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展大量舉辦,恰恰證明了我國的創(chuàng)新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摘編自譚敏《國慶科普游火爆說明了什么》)材料三今天,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識和信息加速流動、即時互換,既為在線教育和科學普及方式提供了便利,也給不良信息傳播和擴散提供了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和信息識別能力??茖W教育和科學普及應該得到學校以及青少年父母的認同:相對于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我國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的內容、形式還沒有建立起系統(tǒng)的科普標準體系。科學與社會、家庭與學校、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常態(tài)化溝通銜接也還遠遠不夠,難以激發(fā)起青少年的科學夢想.調查發(fā)現,畢業(yè)生從事科學職業(yè)的興趣在持續(xù)下降.科研院所學校有責任定期向社會公眾,以大家可理解的方式,介紹國內外前沿研究動態(tài),報告其取得的科技成就、研究進展和預算安排,闡明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公眾理解科學,爭取公眾支持科學。在科學教育和科學普及中,不僅要凸顯創(chuàng)新成果和創(chuàng)新人才,更要凸顯科學認知過程和可能的風險,普及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對于少數有爭議的科學議題,科學共同體要及早、積極和建設性地給予回應,引導社會公眾更多地關注科學家“普遍認同”的科學,而不是聚焦少數使公眾產生“恐懼”“誤解”或“偏見"的科學.中國已經成為科技大國,在全球科技發(fā)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發(fā)展的科技創(chuàng)新含量還不夠高,對人類的重大科學貢獻還不夠多,需要持續(xù)投入、夯實基礎,做好科學普及工作。(攜編自萬勁波《多措并舉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4。下列不屬于科學普及工作的一項是(3分)A.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采集月壤樣本回地球。B。主題為“科技以人為本”的科技活動周在全國展開.C。國際氣象日來臨之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D。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公眾開放。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只有不斷推動科學普及工作,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才能提高全民的創(chuàng)新能力,壯大科技創(chuàng)新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B.國慶期間科普出游人數的猛然增加,既顯示出公眾對科普活動的需求意識在增強,又表明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正逐步提高。C。人們通過新媒介和微傳播獲取科學知識,雖然方便快捷但因信息來源的開放多元,并不能使公眾理解科學,正確看待公共問題。D。互聯網的發(fā)展有利于在線教育和科學普及,但也給不良信息傳播和擴散提供了機會,這也是當前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原因。6。如何推進我國現階段的科學普及工作?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深藏在臘月里的鄉(xiāng)愁喬忠延時代進步滋生的鄉(xiāng)愁,不只是因為古樸的村落一個一個消失,就是村落依舊,漸行漸遠的民俗也是鞭笞著鄉(xiāng)愁快步趨近。記憶里的臘八是一碗熱騰騰的粥,臘八粥。誘人之處在于飯碗里的粥添加了豆子,或黃豆,或綠豆,或紅小豆,就是這些豆給臘八粥增加了不同尋常的味道.因為,平日的煮粥是舍不得放豆子的。小米、大米和各樣豆子放齊、文火慢煮,不多會兒便煮得香味滿屋.若是撩開門簾去抱一撲柴進來,瞬間香味就飄散到了院里、村巷。臘八的滋味四處彌漫,彌漫了數千年.以致今天的臘月,我通體仍繚繞著那久違的香味.臘八粥確實香,且是經得住咀嚼的那種香.香得任何粥無法比擬;都應該甘拜下風.小米粥、大米粥,不是不好,那是柔和的美味,臘八粥則不然,是粥最具筋骨??梢跃镁媒?,久久品,越嚼越品越有味道.而且,那味道進入體內便凝固為支撐肉身的脊骨,早上美美饕餮一碗下地填土,干到日落西山再回家,渾身還有勁頭沒有使完。好耐人消受的臘八粥,好耐人回味的臘八粥。臘八粥不是普通的粥,是祭祀神靈的美食。應源于古人的祭祀。古到何時?從《禮記》看周代已經很普遍。我則以為還要早些,早到帝堯那個時代。從《古詩源》里我讀到過《伊祁蠟辭》,辭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蔽翌I會那意思是,土返回原處,不要再流失;水馴順在溝壑,不要再泛濫;昆蟲少繁殖,不要再危害禾苗;草木長到沼澤里去,不要和人爭土地!伊祁是帝堯的姓氏,這透露出蠟祭在那時就已開始。古人的祭祀,不僅僅是蠟祭,還有臘祭。蠟祭是祭祀百神,從《伊祁蠟辭》能夠看出,是祭祀一切和農業(yè)耕種有關的神靈,要他們不要危害禾苗,讓人們五谷豐登。臘祭,則是祭祀自個祖先前輩.雖然現在無法獲得堯那時臘祭的文獻,但是《尚書》記載堯舜禪讓時,已經前往祖廟祭祀.由此延展,那時不會只有蠟祭,而不臘祭。那臘八祭祀何時形成?大約要追溯到秦時.那年頭將蠟祭和臘祭并歸為臘祭,祭祀的時間是冬至后的第3個戌日.頭一個戌日祭祀,恰好在十二月初八.緣此,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臘八祭祝也逐漸相沿成習。一碗臘八粥融匯的何止是米和豆子,而是滿蕩蕩的歷史風情.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了天,以這日為界,民間過年的準備工作進入了沖刺階段。此前也在準備,但是因為灶王爺居家,有些事是不能干的.比如說掃家,積攢一年的灰塵要徹底清除干凈,必須要把屋里所有的東西全部搬出去,才能將旮旮旯旯清潔得一塵不染.自然,灶王爺高居的灶閣上也要清掃。那還不驚擾了他老人家?驚擾別人還罷,驚擾了這位掌握生死命脈的大人還能有好果子吃?所以,一應大事,都必須安排在臘月二十三以后。時間緊迫,諸多大事要干,怎么辦?現在的辦法是倒計時,我看這不是當代的發(fā)明,而是對往日的繼承。灶王爺上天后,農家的日程這么編排:二十四,掃家泥爐子;二十五,搭伙做豆腐;二十六,殺豬割羊肉;二十七,宰只大公雞;二十八,上集買年畫;二十九,打酒蒸饅頭;三十是除夕,掃院子、軋餡子、貼對子,熬夜守歲笑嘻嘻.別看日程排得密密麻麻,緊緊湊湊,可有的事還是沒有列進去,做衣服就漏掉了。當然,也許不是漏掉,因為這活兒灶王爺上天之前也能做,勤快的主婦會提早動手,在最后的沖刺時段好干別的。不管在哪個時段做,反正過年時老老少少都要穿戴一新,那樣站在人前才風光體面,才像是新年新開端。在所有的年貨里,最亮眼的就是年畫。農家有話說,不去買啥,也要逛畫.看看,啥也不買,也要看著年畫,開開心。年畫是過年的精神補品??!這一張是個大公雞,請回去圖個大吉大利;這一張是個大石榴,請回去圖個多子多福;這一張是岳母刺字,請回去圖個精忠報國;這一張是舜耕歷山,請回去圖個孝感動天……在那個年代,沒有電影,沒有電視,鮮艷的年畫就是大伙兒最愛看的,一看便是一年,一年便濡染在年畫放射的思想境界。庭堂打掃干凈,這不就是除舊?四壁張貼新畫,這不就是布新?除舊布新,這不就是過年的精神內涵?如今,社會好了,物質多了,抹掉了平常和過年的差距.大年的聲望降格了,臘月也受到了牽連,往昔的無數趣味消失了,鄉(xiāng)愁也就悄然出現.不過,透過鄉(xiāng)愁,看到的卻是時代前進的步履。(節(jié)選自《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獲獎作品集》)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提到“時代進步滋生的鄉(xiāng)愁”,結尾又指出“透過鄉(xiāng)愁,看到的卻是時代前進的步履”。辯證的敘述和分析,使文章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B.文章寫臘八粥香味時,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如,夸張,“瞬間香味就飄散到了院里、村巷”;擬人,“香得任何粥無法比擬,都應該甘拜下風”。C.文中寫道,“灶王爺上了天”“驚擾了這位掌握生死命脈的大人”等語句,看似有著濃厚的迷信、宿命色彩,實則是為了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D.文中精選臘月兩個時間節(jié)點,不厭其煩地描寫過節(jié)的情形,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二者相比較,臘八更富有文化氣息,除塵購物更體現風俗習慣。8.結合文本內容,從形散和神聚兩方面具體分析文中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9.請結合本文內容,從民俗習慣、傳統(tǒng)文化、情感皈依三個角度中任選兩個闡述年畫“岳母刺字”蘊含的思想內涵。(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大父、父具相韓。良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至博浪沙中,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急甚。后十年,陳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行道遇沛公,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沛公入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集為虐沛公乃還軍霸上。項羽至鴻門,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軍,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說我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為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為壽,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關者,備它盜也。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zhàn)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笆汲计鹣纶?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良為留候。乃學道,欲輕舉。高帝崩,呂后德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強聽食.后六歲薨,謚曰文成侯。(節(jié)選自《漢書·張良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B。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C.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D.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实?贏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chuàng)“皇帝”作為華夏最高統(tǒng)治者的正式稱號。B。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封國君主的統(tǒng)稱。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C。薨,古代稱國君、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D。謚,古時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如齊宣王的“宣”,岳飛謚“武穆"等.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良國破家亡,以身許國。張良先人在韓官至相位,韓被秦國滅亡后,他不僅舍棄親人家業(yè),而且親自帶人刺殺秦王.B.張良思慮深遠,敢于直諫。追隨劉邦攻入咸陽后,面對劉邦、樊噲貪于安逸的做法,張良大膽勸諫,最終說服劉邦。C.張良義不獨存,救急解困。在項羽要進攻劉邦的關鍵時候,張良不僅拒絕了逃跑的好意,而且?guī)椭鷦罱獬>帧。張良勞苦功高,謙讓隱忍。在劉邦封功臣時,張良拒絕了三萬戶的爵位,求封留候。后來又學道家學說,想修煉成仙。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項伯夜馳至沛公軍,私見良,欲與俱去。(5分)(2)沛公與伯飲,為壽,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歸園田居(其二)陶淵明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①。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注:①輪鞅:指車馬。14。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復強調鄉(xiāng)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B?!耙巴夂比耸?與“虛室絕塵想”一外一內,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寫出了詩人擺脫官場和世俗束縛后輕松愉悅的心情。C.中間四句是以外在的“動"來寫鄉(xiāng)居生活內在的“靜”,寫出作者往來于田間,打理桑麻,雖孤獨但也快樂的隱居生活,D.這首詩語言質樸,語調悠然,敘述鄉(xiāng)居生活的日常片斷,在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15.陶淵明的鄉(xiāng)居生活總體說是平靜安寧的,但是他的心情也會有喜有憂,結合詩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詩經·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夫家受盡屈辱,命運悲慘??勺约旱募胰瞬坏焕斫?,還譏笑她.體現這一內容的兩句是:“,。"(2)《離騷》中表現屈原堅守前圣的美好品行,甘愿為正道而獻身的句子是:“,.”(3)《歸園田居(其一)》中透過“,”兩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閑適,有很多空閑時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9分)中國的語言文字存在數千年,被歷代中國人作為母語使用,已達的境地。()。有人斷言,中國未來的作家不太可能站得比唐詩更加高遠。因為唐朝的詩人一生都在為窮盡文字之美而專心致志今天繁雜的學問,讓作家們失去了對漢字純正而深刻的把握。知識的豐富恰恰讓作家們處于能解讀,卻不會創(chuàng)造的尷尬境地:能看透文章的,卻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厚;能體味到唐詩的美妙,卻寫不出美妙的唐詩.中國歷代文人對母語的創(chuàng)新不勝枚舉,唐詩寫乏了出現了宋詞,宋詞寫到盡頭出現了元曲.幾千年來,中國朝代更迭,政治體制變化無常,但是中國的人文精神卻從未改變,并隨時間推移愈發(fā)頑強。中國文人獨立的個性和品質經過幾千年的,深入骨髓,成為基因。但在當下,母語的創(chuàng)新卻,原因十分復雜,最根本的一條原因,或許是導致創(chuàng)作者價值取向出現了問題,以漢語言為母語的寫作者們失去了對母語的倚重和深入研究.17。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你的語言會暴露了你的身份,雖然你在天涯海角B。縱然你在天涯海角都改變不了你是中國人的事實C.縱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