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模板2022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范文模板2022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活動興趣,在查看中提出問題,一起探究科學的機要。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夢想可以供給給大家舉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范文一:果實累累的季節(jié)
教學目標:
1、根據(jù)物體特征舉行簡樸分類
2、對植物的果實舉行分類
3、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了解果實的種類
教學要點:
這一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實。通過學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實。
學生打定果實,毛巾或餐巾紙。
教師打定小刀,盤子。
教學過程:
1.激發(fā)活動興趣
先評比上節(jié)課制作的樹葉書簽:小組內(nèi)評比,每個小組推舉2件好作品。
教師對優(yōu)秀作品舉行點評,并在“小科學家成果表示欄”里表示一個星期。
提出問題:植物都長有外形不同、顏色各異的葉子。除了葉子之外,樹上最常見的還有什么?
2.果實表示會
大家拿出自己帶來的果實,開一個表示會。
(1)果實都有不同的外形和顏色??吹降暮陀|摸到的果實外形一樣嗎?
(2)果實都有不同的味道,聞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樣嗎?
學生小組內(nèi)舉行查看。邊查看、邊議論、邊記錄。把查看到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3.趣味活動——找“星星”
選擇梨、蘋果等果實,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誰能找到“星星”,即種子的排列形式。
歸納果實的特征:
留神事項:
(1)使用小刀時要留神安好,既不能傷害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開的果實、餐巾紙等要實時清理;
(3)小刀、盤子、毛巾要實時清洗明凈。
4.分類:找果實
●把水果分一類,蔬菜分一類;
●把桔子分一類,蘋果分一類;
●根據(jù)能否生吃舉行分類;
●按照果實的顏色分類;
科學自助餐:馬鈴薯為什么不能加入果實大會。
拓展活動:采集植物的種子。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范文二:查看水生植物
科學概念:
1.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彌漫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理由。
2.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流程與方法:
1.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2.在查看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機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
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布局特點。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一、熟悉常見的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大量植物水中也生長著大量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
2.你課外調(diào)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熟悉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查看水葫蘆和金魚藻
1.查看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查看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查看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斟酌:把橡皮泥去掉,對比查看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機要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么察覺?這種海綿狀氣囊布局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的環(huán)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好像的布局?請課外持續(xù)探究。
三、對比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好像之處?(除了形態(tài)布局特征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四、對比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一致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的陸生植物的唯恩圖舉行對比,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說課稿范文三:查看水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多種感官熟悉水、并能在查看中察覺水的性質(zhì)。
(2)能用語言、文字描述查看水的結果。
(3)初步熟悉物體的方法,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4)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
2.學識與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zhì),學會做溶解測驗,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水能產(chǎn)生毛細現(xiàn)象,了解毛細現(xiàn)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3)了解水的外觀張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查看,崇敬事實,崇敬別人的觀法。
(2)熱愛研究與水有關的事情,容許與同學交流看法。
教學打定:
1.教師打定:
燒杯、滴管、蠟紙或錫紙(鋁箔),方糖(或食鹽)、木筷子、墨水、曲別針(或小釘子);醬油、牛奶、白醋、糖水(或鹽水)、雪碧、水六種液體及熱水等。
2.學生打定:
紙巾(或手紙)、硬幣、白紙、水杯、調(diào)料袋、塑料瓶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上一節(jié)課研究了生命離不開水,那么為什么生命離不開水呢?讓我們通過測驗,揭開它的奧秘。
2.揭題。
(二)自主學習:
1.查看水,描述水。
(1)請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儀器或身邊的可利用的物體,查看一杯水,你對這杯水有什么新的察覺。我們比一比,哪一組察覺的水的奧秘多,把你們的察覺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
(2)學生分組活動。
(3)教師激勵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樣的?當被水濺出來、灑出有什么現(xiàn)象?水滴在別的物體上,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當越來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時,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現(xiàn)象?幾滴水從空氣中落下時,呈現(xiàn)什么外形?……
(4)學生分組匯報交流。要求從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2.鑒別水。
(1)師出示六杯液體,請學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師介紹鑒別方法:“一看、二聞、三嘗”。不熟悉的物體不能隨意嘗,以防中毒。
(2)分組活動。
(3)匯報交流。
3.熟悉水的溶解現(xiàn)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來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變化?
(2)研究溶解。學生匯報后,教師強調(diào)同學們說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學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應用分外廣泛,它既有好處也有缺陷,說說生活中溶解的應用。
4.熟悉毛細現(xiàn)象。
(1)師演示測驗:窄紙巾的下部插入帶色的水中,先猜猜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再試試結果怎樣?
(2)學生分組測驗。
(3)匯報交流。
(4)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水往上爬的現(xiàn)象?
(5)師生共同小結:科學上把不沿著縫隙往上爬的現(xiàn)象叫做“毛細現(xiàn)象”。
5.熟悉水的外觀張力。
(1)師演示測驗:
往硬幣上滴水,大家共同數(shù)一數(shù),直到水溢出時,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從多個角度去查看水面,你能察覺什么?
(2)學生分組測驗。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北京貨運資格證考試70題
- 2025年郴州貨運資格證題庫及答案大全
- 四川省達州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度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 2024年標準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適用主體
- 2024年度停薪留職員工績效評估與激勵機制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停薪留職員工職業(yè)規(guī)劃與就業(yè)援助合同范本3篇
- 主題班會課件:如何面對考試焦慮
- 2024年新版物業(yè)貸款抵押3篇
- 2024年供氣合同樣本3篇
- 2024年“通辦”第二批指導目錄應用推廣合同3篇
- 中小學校園交通安全常識宣傳
- 商業(yè)攝影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范
- 松果體區(qū)腫瘤護理
- 《施工現(xiàn)場安全防護標準化防高墜篇》測試附有答案
- 血管瘤護理措施
- 智能穿戴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 公共場所的肺結核消毒措施
- 圓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 春節(jié)晚宴策劃方案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