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_第1頁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_第2頁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_第3頁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_第4頁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導工,往往需要舉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閱歷,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夢想大家熱愛!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1)

目的要求:

1.復習穩(wěn)定求曲線的方程的根本步驟;

2.通過教學,逐步提高學生求貢線的方程的才能,生動掌管解法步驟;

3.滲透“等價轉(zhuǎn)化”、“數(shù)形結合”、“整體”思想,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才能,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及嚴密性。

教學重點、難點:

方程的求法教學方法:講練結合、議論法

教學過程:

一、學點聚集:

1.曲線C的方程是f(x,y)=0(或方程f(x,y)=0的曲線是C)實質(zhì)是

①曲線C上任一點的坐標都是方程f(x,y)=0的解

②以方程f(x,y)=0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C上的點

2.求曲線方程的根本步驟

①建系設點;

②尋等列式;

③代換(坐標化);

④化簡;

⑤證明(若第四步為恒等變形,那么這一步驟可省略)

二、根基訓練題:

221.方程x-y=0的曲線是()

A.一條直線和一條雙曲線B.兩個點C.兩條直線D.以上都不對

2.如圖,曲線的方程是()

A.x?y?0B.x?y?0C.

xy?1D.

x?1y3.到原點距離為6的點的軌跡方程是。

4.到x軸的距離與其到y(tǒng)軸的距離之比為2的點的軌跡方程是。

三、例題講解:

例1:已知一條曲線在y軸右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A?2,0?的距離減去它到y(tǒng)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例2:已知P(1,3)過P作兩條彼此垂直的直線l

1、l2,它們分別和x軸、y軸交于B、C兩點,求線段BC的中點的軌跡方程。

2例3:已知曲線y=x+1和定點A(3,1),B為曲線上任一點,點P在線段AB上,且有BP∶PA=1∶2,當點B在曲線上運動時,求點P的軌跡方程。

穩(wěn)定練習:

1.長為4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x軸和y軸上滑動,求AB中點M的軌跡方程。

22.已知△ABC中,B(-2,0),C(2,0)頂點A在拋物線y=x+1移動,求△ABC的重心G的軌跡方程。

斟酌題:

已知B(-3,0),C(3,0)且三角形ABC中BC邊上的高為3,求三角形ABC的垂心H的軌跡方程。

小結:

1.用直接法求軌跡方程時,所求點得志的條件并不確定直接給出,需要留心分析才能找到。

2.用坐標轉(zhuǎn)移法求軌跡方程時要留神所求點和動點之間的聯(lián)系。

作業(yè):

蘇大練習第57頁例3,教材第72頁第3題、第7題。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能正確概述“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會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利用類比的方法推理二面角的有關概念,提升學識遷移的才能。

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空氣,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評價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進展。

二、教學重、難點

“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查看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多媒體表示以下一系列動畫如:

1.開啟書本的過程;

2.放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要根據(jù)需要使衛(wèi)星的軌道平面與地球的赤道平面成確定的角度;

3.修筑水壩時,為了使水壩堅忍耐久,須使水壩坡面與水平面成適當?shù)慕嵌?

引導學生說出書本的兩個面、水壩面與底面,衛(wèi)星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均是呈確定的角度關系,引出課題。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學生閱讀教材,同桌彼此議論,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平面角得出二面角的概念

平面角:平面角是從平面內(nèi)一點啟程的兩條射線(半直線)所組成的圖形。

二面角定義:從一條直線啟程的兩個半面所組成的圖形,叫作二面角。這條直線叫作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動畫演示)

(2)二面角的表示

(3)二面角的畫法

(PPT演示)

教師提問:一般地說,量角器只能測量“平面角”(指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相應地,我們把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均稱為空間角)那么,如何去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我們以往是如何度量某些角的?教師引導學生將空間角化為平面角.

教師總結:

(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

定義: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點為端點,在兩個面內(nèi)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三個主要特征:點在棱上、線在面內(nèi)、與棱垂直(動畫演示)

大?。憾娼堑拇笮】梢杂盟钠矫娼堑拇笮肀硎?。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①點P在棱上—定義法

②點P在一個半平面上—三垂線定理法

③點P在二面角內(nèi)—垂面法

(三)生生互動,穩(wěn)定提高

(四)生生互動,穩(wěn)定提高

1.判斷以下命題的真假:

(1)兩個相交平面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

(2)角的兩邊分別在二面角的兩個面內(nèi),那么這個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3)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2.作出一下面PAC和面ABC的平面角。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作業(yè):以正方體為模型請找出一個所成角度為四十五度的二面角,并證明。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學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管正弦函數(shù)的定義域、值域、周期性、(小)值、單調(diào)性、奇偶性;

(2)能純熟運用正弦函數(shù)的性質(zhì)解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正弦函數(shù)在R上的圖像,讓學生探索出正弦函數(shù)的性質(zhì);講解例題,總結方法,穩(wěn)定練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才能、探索歸納才能;讓學生體驗自身探索告成的喜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仰;使學生熟悉到轉(zhuǎn)化“沖突”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經(jīng);培養(yǎng)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弦函數(shù)的性質(zhì)。

難點:正弦函數(shù)的性質(zhì)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在數(shù)學一中已經(jīng)學過函數(shù),并掌管了議論一個函數(shù)性質(zhì)的幾個角度,你還記得有哪些嗎?在上一次課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正弦函數(shù)的y=sinx在R上圖像,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圖像一起議論一下它具有哪些性質(zhì)?

讓學生一邊看投影,一邊留心查看正弦曲線的圖像,并斟酌以下幾個問題:

(1)正弦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什么?

(2)正弦函數(shù)的值域是什么?

(3)它的最值處境如何?

(4)它的正負值區(qū)間如何分?

(5)?(x)=0的解集是多少?

師生一起歸納得出:

1.定義域:y=sinx的定義域為R

2.值域:引導回憶單位圓中的正弦函數(shù)線,結論:|sinx|≤1(有界性)

再看正弦函數(shù)線(圖象)驗證上述結論,所以y=sinx的值域為[-1,1]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的:

1、使理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zhì)定理及逆定理,掌管這兩個定理的關系并會用這兩個定理解決有關幾何問題。

2、了解線段垂直平分線的軌跡問題。

3、結合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動作、形象和抽象。

教學重點: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證明及運用。

教學難點: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性質(zhì)定理及逆定理的關系。

教學關鍵:

1、垂直平分線上全體的點和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到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的全體點都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教具:

投影儀及投影膠片。

教學過程:

一、提問

1、角平分線的性質(zhì)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樣做一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二、新課

1、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做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EF(請一名同學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點P,連結PA、PB量出PA=?,PB=?引導學生查看這兩個值有什么關系?

通過學生的查看、分析得出結果PA=PB,再取一點P試一試依舊有PA=PB,引導學生揣摩EF上的全體點和點A、點B的距離都相等,再請同學把這一結論表達成命題(用幻燈表示)。

定理: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這個命題,是我們通過作圖、查看、揣摩得到的`,還得在理論上加以證明是真命題才能做為定理。

已知:如圖,直線EF⊥AB,垂足為C,且AC=CB,點P在EF上

求證:PA=PB

如何證明PA=PB學生分析得出只要證RTΔPCA≌RTΔPCB

證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義)

在ΔPCA和ΔPCB中

∴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反過來,假設PA=PB,P1A=P1B,點P,P1在什么線上?

過P,P1做直線EF交AB于C,可證明ΔPAP1≌PB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頂角平分線

∴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zhì))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線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啟發(fā)學生表達)(用幻燈表示)。

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根據(jù)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線MN可以看作和兩點A、B的距離相等的全體點的集合。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以看作是和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全體點的集合。

三、舉例(用幻燈表示)

例:已知,如圖ΔABC中,邊AB,BC的垂直平分線相交于點P,求證:PA=PB=PC。

證明:∵點P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

∴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題PA=PC知點P在AC的垂直平分線上,所以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P,這點到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四、小結

正確的運用這兩個定理的關鍵是識別它們的條件與結論,加強證明前的分析,找出證明的途徑。定理的作用是可證明兩條線段相等或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掌管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及其幾何意義;

2.掌管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的重要性質(zhì)及運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可以處理有關長度、角度和垂直的問題;

4.掌管向量垂直的條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定義

教學難點: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的應用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向量共線定理向量與非零向量共線的充要條件是:有且只有一個非零實數(shù)λ,使=λ

課堂小結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