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反對外國侵略戰(zhàn)爭_第1頁
近代史 反對外國侵略戰(zhàn)爭_第2頁
近代史 反對外國侵略戰(zhàn)爭_第3頁
近代史 反對外國侵略戰(zhàn)爭_第4頁
近代史 反對外國侵略戰(zhàn)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軍事侵略與迫簽的不平等條約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北京條約》(英國侵華軍全權專使額爾金:這些條約是“用手槍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保?、中法戰(zhàn)爭:《中法新約》4、中日甲午戰(zhàn)爭:《馬關條約》5、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丑條約》

每一次戰(zhàn)爭之后,列強都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攫取在中國的經濟、政治特權,劫掠中國的財富,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節(jié)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與世界:鴉片戰(zhàn)爭前夕,中國吏治腐敗,經濟落后,國防空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國封建社會出現(xiàn)全面危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攜工業(yè)革命的雄風,蒸蒸日上,在全球對外擴張,開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場。幅員遼闊,依舊在封建主義道路上徘徊并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古老中國,成為殖民主義者侵略擴張的新對象。英國對華鴉片貿易出超:即貿易順差,在對外貿易中,商品出口總額高于商品進口總額。入超:即貿易逆差,或叫貿易赤字,一定時期內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稱為入超。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閉關政策:鴉片戰(zhàn)爭前實行的嚴格限制對外交通和對外貿易的政策。18世紀前期,英國輸入中國的貨值常不及進口白銀的十分之一,在歐洲盛行重商主義、重視現(xiàn)金的時代,英人認為這是國家的巨大損失。及發(fā)現(xiàn)鴉片大有銷路,遂全力以赴英國對華的鴉片貿易時間乾隆初年嘉慶初年道光元年道光十五年鴉片輸入(箱/年)四百四千五千三萬1773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印度鴉片的專賣權,委諸港腳(country的音譯)商人,輸至中國鴉片激增,每箱售價漲至350兩。鴉片貿易的后果?鴉片貿易的罪惡馬克思指出:“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充實英國國庫?!泵绹嗣筛珩R利·馬丁在《論中國的政治、商業(yè)和社會》中說:“同鴉片貿易比較起來,奴隸貿易是仁慈的;我們沒有摧殘非洲人的肉體,因為我們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們的生命;我們沒有敗壞他們的品格,沒有腐蝕他們的思想,沒有扼殺他們的靈魂??墒区f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還折磨他們的肉體?!瘪R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說“在1830年以前,當中國人在對外貿易上經常是出超的時候,白銀是不斷地從印度、不列顛和美國向中國輸出的??墒菑?833年起,特別是1840年以來,由中國向印度輸出的白銀是這樣多,以致天朝帝國的銀元有枯竭的危險?!兵f片貿易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災難

1、打破了中國長期的對外貿易優(yōu)勢,由出超國變成入超國,白銀外流,國庫空虛。2、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影響了人民生活。3、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生產力。“京官中有十分之一、二;地方官中有十分之二、三吸食鴉片,至于胥吏更不可勝計”。4、腐蝕了清朝的統(tǒng)治機構,吏治更加腐敗。中國政府開始禁煙是否禁煙的爭論:弛禁派:取消鴉片禁令準其公開賣買,照藥材納稅,國內種植鴉片不予限制,國產鴉片多了,洋商無利可圖,外國鴉片即可不禁自絕。廣東士紳:“法令者,胥役之所藉以為利也,立法愈峻,則索賄愈多”,故絕不能禁煙,主張一面加重關稅,一面提倡種植嚴禁派:黃爵滋:沒有人吸,也就沒有人賣,故應嚴刑以懲吸食者。林則徐贊成黃爵滋林則徐林則徐:(1785~1850),清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37)進士。曾任湖廣總督等職。1839年以欽差大臣身份,前往廣東禁煙。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了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所譯資料,成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他還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zhàn),有效抵抗了英軍的侵略。鴉片戰(zhàn)爭后,被革職充軍伊犁。后被重新起用,1850年卒于潮州普寧縣。贈太子太傅,謚文忠。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虎門銷煙鴉片“迨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兵”“銀”是維護統(tǒng)治的兩大基石思考:問題1:如果沒有禁煙,鴉片戰(zhàn)爭是否可以避免?問題2:鴉片戰(zhàn)爭為什么會失???為什么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modernhistory)的起點?鴉片戰(zhàn)爭的經過

(1840.6-1842.8)英國稱之為“通商戰(zhàn)爭”第一階段:1840.6~1841.1,戰(zhàn)爭爆發(fā)到《穿鼻條約》的簽訂第二階段:1841.2~1841.5,從清政府對英宣戰(zhàn)到《廣州和約》的簽訂

第三階段:1841.6~1842.8,從英軍擴大侵略到《南京條約》的簽訂

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英國綜合國力強大。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英國已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處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生產力發(fā)達,制度先進,軍備優(yōu)良,戰(zhàn)爭準備充分。主觀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國處于封建社會末期,綜合國力衰弱,政治腐敗,經濟落后,軍備廢弛,真正領導者戰(zhàn)和不定,指揮者指揮不力,用人不當。優(yōu)柔寡斷、戰(zhàn)和不定的道光皇帝:雖自勵勤儉,但缺乏改革的魄力道光訊問英俘:英國距中國路程幾何?通中國有無旱路?“英夷”來華僅為牟利還是別有叵測居心?該國女王年甫22歲,何以推為一國之主?是否婚配?道光斷言:“蠻夷之國,犬羊之性,初未知禮義廉恥,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輕幼女,尚待擇配,則國非其國,意本不在保茲疆土。而其國權奸之屬,只知謀取私利,更不暇計其公家??v以橫恣之故,蹈成傾國之災,亦復罔知顧恤?!比绱耍坝⒁摹眮矸?,不過小事一樁,完全不必大驚小怪。對洋人的錯覺:裕謙:該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遠刺,夷人腰硬腿直,一擊便倒。汪仲洋:英夷之腿極長,青布裹纏,直立,不能跳躍騰跑;睛色碧,畏日光,卓午不敢睜視。對洋人需要的誤解:林則徐(諭英王書):”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睂ρ笕舜诘恼J識:夷人船堅炮利,但不相信洋人有運用的能力:林則徐:不知該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數(shù)丈,只能取勝外洋,破浪乘風,是其長技,惟不與之在洋接仗,其技即無所施。至內口則運轉不靈,一遇水淺沙膠,萬難轉動。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一場改變中國乃至亞洲命運的戰(zhàn)爭,一段百年后依然使人痛心的歷程中國人聽都沒聽過的西方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普魯士(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荷蘭,丹麥,瑞典等等,“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沒有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xiàn)在排隊而來?!保ò貤睢吨袊耸肪V》下卷)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取消“公行”實行自由貿易,增開通商口岸,即五口通商商定進出口貨物的關稅。(時人認為,既增加了關稅收入,又解決了廣東官吏的苛捐雜稅問題,我們的外交成功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2)1843年7月和10月,《南京條約》的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領事裁判權:中英民人糾紛由兩國官員共同審理,若英人有罪,由英國領事?lián)緡钪巫?,中國政府不得過問。(當時國人認為用夷人管理夷人,是最省事、最方便的辦法,是中國外交的勝利。)片面最惠國待遇:中國在將來給予其他國家任何權利時,“亦準英人一體均沾”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3)1844年7月3日,中美《望廈條約》允許美國兵船在中國各港口“巡查貿易”進一步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美國人與中國人或其他各國人在中國發(fā)生的一切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政府不得過問。(各通商口岸的西方人,從此成為中國政府不可觸動的特殊人士)美國可以在通商口岸建教堂、醫(yī)院協(xié)定關稅:清朝欲改變稅率,需征得所有締約國的同意。這對轉型中的中國經濟窒礙極大。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3)1844年10月24日,中法《黃埔條約》在通商的五口建造教堂和墳地,法國獲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傳教的權利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果1、社會性質:兩個根本變化:獨立——半殖民(主權)封建——半封建(社會形態(tài))2、階級關系變化:地主階級:因軍功而升遷的官僚地主;投資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資本家農民階級:貧農和雇農產業(yè)工人的出現(xiàn)3、社會矛盾的激化4、革命性質的變化:民族矛盾的變化及上升

蔣廷黻:軍事上的失敗還不是真正的失敗,失敗了以后卻不知失敗的理由,不圖變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被毀后的圓明園為了擴大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侵略權益,1854年,英國提出了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組成聯(lián)軍,攻陷廣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又稱英法聯(lián)軍之役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拒為由,率艦隊炮擊大沽。提督史榮椿率守軍還擊,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史榮椿戰(zhàn)死。1860年8月,英法聯(lián)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在北京通州八里橋迎戰(zhàn)英法聯(lián)軍失利。清咸豐帝、慈僖離京逃往承德。10月18日,英法聯(lián)軍占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英法聯(lián)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圓明園、清漪園等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訢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沙俄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中國賠償巨額賠款,喪失大片領土主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1)1858年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和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開辟更多的商埠,并且外國軍艦可以駛入長江和各通商口岸鴉片貿易合法化;中國海關由英國人“幫辦稅務”;改訂稅則,洋貨運銷內地,免征一切內地稅準許華工出國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條約內容(2)中俄條約1858年中俄《瑗暉條約》、《天津條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俄國侵占中國土地示意圖中法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是由法國侵略越南,并以越南為基地侵略中國而起的。1883年12月,法軍不宣而戰(zhàn),向駐扎在越南的中國軍隊發(fā)起進攻,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劉銘傳在臺灣率軍民堅決抵抗,老將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大敗法軍,但正在抗法戰(zhàn)爭大獲全勝的時候,清政府卻下令停戰(zhàn)撤兵,與法國訂立了《中法和約》,結果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中法戰(zhàn)爭中的法國遠東艦隊電飛宰相和戎慣,雷厲班師撤戰(zhàn)回。不使黃龍成痛飲,古今一轍使人哀。中法新約中國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中法兩國派員會同勘定中國和越南北圻邊界;同意在云南、廣西兩省的中越邊界指定兩處開埠通商;中國今后修鐵路,應與法國商辦。法國侵略勢力伸進我國云南和廣西,大大加深了我國西南邊疆的危機。中日甲午戰(zhàn)爭

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蓄謀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制定了旨在侵略中國,然后征服世界的“大陸政策”1887年,《征討清國策》,若日本戰(zhàn)勝,則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舟山群島和臺灣、澎湖列島以及長江兩岸之地都劃歸日本版圖,其余則分割成若干小國,分別受日本監(jiān)護。1894年,日本借口朝鮮發(fā)生東學黨起義,大舉派兵入朝,然后劫持朝鮮國王,并不宣而戰(zhàn),挑起了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史稱“甲午戰(zhàn)爭”。黃海海戰(zhàn)之后,日軍侵入中國領土,經過旅順保衛(wèi)戰(zhàn)、威海衛(wèi)保衛(wèi)戰(zhàn)之后,清政府接連失敗,走上了求和之路,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這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致遠艦及管帶鄧世昌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內河駛入上述各口岸;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任意設立工廠,產品運銷內地只按進口貨納稅,并準在內地設棧寄存。甲午戰(zhàn)爭的影響:洋務事業(yè)的夭折;維新變法運動的早產;頑固排外勢力的抬頭——與下層排外的義和團運動相結合。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0年爆發(fā)的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華勢力。帝國主義極為恐懼,多次脅迫清政府鎮(zhèn)壓義和團,5月,各國決定對華武裝干涉。

1900年6月,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統(tǒng)帥英、俄、德、法、美、日、意、澳八國聯(lián)軍2300多人由天津向北京進犯,遭到了清軍和義和團的英勇抵抗,帝國主義侵華勢力遭到了沉重打擊。但清政府的戰(zhàn)和不定及對義和團的出賣,最終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與英、俄、德、法、美、日、意、澳、西、比、荷11國簽訂了《辛丑條約》。這一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國聯(lián)軍侵華首領瓦德西八國聯(lián)軍穿過午門進入北京辛丑條約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賠款本息共計9.8億兩;清政府有鎮(zhèn)壓人民反帝的義務北京的使館區(qū)可駐軍隊,大沽到北京的防御措施全部摧毀把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辦理對外事宜。《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有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使中國的主權幾乎喪失殆盡。巨額賠款使財政本已拮據(jù)的清政府更加困難,于是更加殘酷的搜刮中國人民,中國人民陷入了更加苦難的深淵。使館區(qū)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拆毀炮臺,列強派兵把守戰(zhàn)略要地,等于解除了京畿的警備,侵略者可以隨時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也可以隨時出兵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扶植、收買代理人:辛酉政變

赫德與中國海關

2、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鎮(zhèn)壓太平天國鎮(zhèn)壓義和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三、經濟掠奪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辛亥革命前的廣州沙面租界四、文化滲透。文化帝國主義傳教士是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列強通過堅船利炮在中國攫取各種各樣的權益(尤其是巨額的賠款),正是這損失慘重的“歷史大出血”,才使得新中國的起步與現(xiàn)代化建設顯得格外的艱難。歷史無法割斷,歷史也就不應該忘記。第二節(jié)抵御外國武裝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民眾的反抗: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運動: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與瓜分中國圖謀的破產2、愛國官兵的抗爭(鄧世昌,聶士成等)一、屈辱下的抗爭

鴉片戰(zhàn)爭中為抵抗英國侵略軍而犧牲的中國士兵義和團揭貼神助拳,義和團,

只因鬼子鬧中原。

勸奉教,乃欺天,

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無倫,女鮮節(jié),

鬼子不是人所生。

如不信,仔細看,

鬼子眼晴都發(fā)藍。

不下雨,地發(fā)干,

全是教堂阻住天。

神爺怒,仙爺煩,

伊等下山把道傳。非是謠,非白蓮,

口頭咒語學真言。升黃表,焚香煙,

請來各等眾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

扶助人間把拳玩。

兵法易,勸學拳,

要滅鬼子不費難。

挑鐵道,把線砍,

旋再破壞大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

英美俄德哭連連,

一概鬼子都殺盡,

大清一統(tǒng)慶升平。在改良主義日趨沒落而革命高潮尚未到來的特定年代,義和團所代表的農民群眾充當了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角。他們以自發(fā)而又英勇無畏的反帝武裝暴動,振動了中國和世界。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動者和參與者,不論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均缺乏先進的武器。凝聚他們行動的是摻雜著濃厚迷信色彩的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