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件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課件】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件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課件】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件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課件】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件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課件】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課件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材料1:

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多樣性的具體表現(xiàn)是構成人類的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多樣化。文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象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chǎn),應當從當代人和子孫后代的利益考慮予以承認和肯定?!?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材料2: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生機盎然。歷史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對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tài)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yōu)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暯剑o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講話第二單元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前言材料:

世界古文明的發(fā)源地,如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等,均位于地理條件優(yōu)越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區(qū)。其中兩河流域位于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波斯灣的北部,該平原是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擊而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不太多,因為這里是熱帶沙漠氣候,但這里有灌溉水源,因此孕育了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90%以上的國土為沙漠所覆蓋,只有尼羅河流域像一條綠色的緞帶從南到北貫穿其間。在極端干旱的環(huán)境中,尼羅河泛濫的水資源不僅提供了生產(chǎn)、生活所需要的水,還將上游大量的營養(yǎng)土帶到埃及,從而產(chǎn)生了古埃及的農(nóng)耕文明?!獜垖?、張純成《淺述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文明》前言

文明的形成都發(fā)生于一定的地域內,即地域的地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區(qū)內文明的產(chǎn)生。而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類所創(chuàng)造出的文化景觀也是不同的。但是,在我們強調自然環(huán)境對文明產(chǎn)生的基礎作用時,也不能忽視人的能動作用。由于各地的人們采用了不同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形成了不同發(fā)展程度的文明、民族心理素質以至社會制度。

當然,文明的形成絕不是由某個單一因素或幾個因素決定的,而是受到一系列因素的綜合影響。文化是在特定的時空中發(fā)展的歷史產(chǎn)物,存在時代和地域的差異性。自然地理環(huán)境及其相應的生產(chǎn)方式,帶來了人類生活的多樣性,進而影響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如黃河流域的中華文化、兩河流域的西亞文化、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化等。正是因為不同地區(qū)在自然環(huán)境和物質資料、生產(chǎn)方式上的差異、生活方式的多樣化,方才造就這多樣的世界文化,而多樣的文化也同時記錄著各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特殊性。第3課古代西亞、非洲文化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1、單位符號材料1:

約從公元前3300年開始,最早的蘇美爾書吏出于商業(yè)上的目的,開始使用書寫文字來標記商品包襄的內容、主人的名字,并且把這些信息在單子上分類列出。他們用骨棒和中空的蘆葦稈做筆,在泥板上刻畫出象形文字,用圖畫形式表現(xiàn)書寫的內容。到公元前3000年,他們已能夠用楔形的符號——就是我們所說的楔形文字,來表述圖畫內容的主要特征。有的楔形符號代表整個詞語,但其他一些符號代表構成詞語的單個語音。……考古學家們已發(fā)掘出數(shù)萬塊蘇美爾泥板,上面刻有文學作品和有關商業(yè)貿(mào)易的記載。這些泥板已被送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供研究。——斯波德克《全球通史》材料2:

阿卡德人在蘇美爾楔形文字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阿卡德楔形文字,并將它傳遍巴比倫尼亞?!浪鞑贿_米亞的楔形文字對周邊民族的影響很大。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人,在蘇美爾楔形文字的影響下創(chuàng)立了埃蘭楔形文字。居住在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創(chuàng)立了赫梯楔形文字?!ㄋ谷艘矂?chuàng)立了自己的楔形文字?!獓楦豆糯鱽喌男ㄐ挝淖帧芬弧⒛喟迳系挠∮洠汗糯鱽單幕?/p>

作為語言固化的體現(xiàn),文字極大地擴展了人類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時空。據(jù)考古,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的楔形文字已有三千余年歷史,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經(jīng)歷了由簡到繁、再到簡的過程,記載了涵蓋經(jīng)濟、宗教、政治、文學、法律、醫(yī)學、教育等內容,并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種族的遷徙,對周邊民族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從而一度成為西亞地區(qū)廣泛使用的文字書寫系統(tǒng)。其中,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便先后根據(jù)本土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了些許修改。1、單位符號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材料1:

死亡,是神與人不可逾越的界限。當吉爾伽美什意識到生命的渺小而想去珍惜、追尋時——不論他有什么樣強悍的神性——說明他確是一位凡人。當然他更是一位英雄,承載著百姓期望,踏上了探求生命之謎的路途,不論成敗。吉爾伽美什走向尋求長生不死的道路,但無果而終。他從水底深淵中取得了草藥,卻被一條蛇偷食:“他回來一看,這里只有蛇蛻的皮?!薄觳┘s《史詩<吉爾伽美什>的人本英雄觀》材料2:這個完整的故事直接借用了史詩《吉爾伽美什》。后者的順序恰恰如此!按照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我們就會看到,圣經(jīng)故事的源頭毫無疑問正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洪水故事傳統(tǒng)?!永铩·倫茨伯格《<吉爾伽美什>洪水故事觀照下的圣經(jīng)洪水故事》2、文明載體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隨著楔形文字的成熟,其記錄的文字內容也變得越發(fā)復雜。據(jù)考古統(tǒng)計,泥板文書中既包括商業(yè)和行政記錄,也存有少部分包括神話、史詩、詩歌、故事、格言以及歷史性的記錄等在內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楔形文字構成的文書的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為《吉爾伽美什》——

作為目前世界文學中已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一部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其內容古老豐厚,匯集了古代兩河流域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體現(xiàn)了古巴比倫人們樸素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展示了人類的進取精神,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古代西亞文學的代表。2、文明載體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3、秩序保障材料1:

蘇美爾人及其后繼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濫的影響。北部地區(qū)的大雨加上扎格羅斯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上的積雪,常常引起特大洪水,洪水不是充滿灌溉溝渠,而是毀壞了農(nóng)田。在蘇美爾人眼里,他們的洪水之神尼諾塔不是一位慈善的神,而是一位惡毒的神。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中,??梢姷竭@樣的詞句:猖獗的洪水啊,沒人能和它對抗,它使蒼天動搖,使大地顫抖……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對每年洪水泛濫的恐懼,加之永遠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脅,使蘇美爾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無依無靠地面對著許多無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蘇美爾人的詩寫道:“只有人,他的壽命不會很長,無論他做什么,只是一場虛無?!泵浪鞑贿_米亞人的人生觀帶有恐懼和悲觀的色彩,這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的不安全?!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1)原因透析:從地理上看,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雖擁有澆灌的肥沃原野,但美索不達米亞存在氣候惡劣、河流泛濫等不受控因素。此外,兩河流域地形開放、四面敞開,容易遭受外敵入侵和騷擾,再加上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和迦勒底人等各民族相互爭奪和相互繼承,該地區(qū)的民族矛盾尖銳,現(xiàn)實生活動蕩,民眾缺乏生存的安全感。因而,為保護當?shù)厝嗣竦纳拓敭a(chǎn),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得以誕生。為應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確定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不安全感,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進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漢謨拉比法典》應運而生。3、秩序保障材料2:

兩河流域由于地處東西方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必經(jīng)之地;地理上,地形開放,無險可守,經(jīng)常受到外敵的入侵和騷擾;在內部,民族矛盾重重,沖突不斷,不同的民族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大舞臺上來去匆匆,現(xiàn)實生活急劇動蕩?!w克仁《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及原因探析》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3、秩序保障材料:

(漢謨拉比)法典包括三個部分:序言、282條法律條文和跋文。序言中有國王為全體臣民確立“正義與幸?!钡娜A美辭句,但他所列舉的事情是些國王對神廟的“善行”糧食充積于神倉、宏大神廟的建立、舉行隆重的祭典等等。跋文重復頌揚自己如何關心臣民的幸福,自稱為“正義之王”,并號召大家一起詛咒那些膽敢損壞載有“神圣法律”的罪魁。法典內容包括:刑法、兵役法、親屬法、財產(chǎn)法、繼承法及債務法等,也有關于公社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及奴隸制度的條文,為法典所特別注意的是保護大奴隸主——包括大地主、房產(chǎn)主、僧侶、大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利益。——李季谷《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古代巴比倫王國》一、泥板上的印記:古代西亞文化(2)成果使然:《漢謨拉比法典》為古代巴比倫王國第一王朝的漢謨拉比在位期間所頒布,由序言、正文和跋(bá)三部分組成,涉及司法、刑法、公民權利義務法、田寶不動產(chǎn)法、借貸和管理法、婚姻法、繼承收養(yǎng)法、傷害賠償法、奴隸買賣法等內容,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時期的社會狀況,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當然,這部法典仍帶有明顯的神權色彩與階級屬性。3、秩序保障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1、先天的條件材料1:

古代埃及的地理范圍與現(xiàn)代埃及大體相同:它北臨地中海,南部與努比亞(即今天的蘇丹)接壤,而東部和西部則遍布著廣袤的沙漠。著名古典作家希羅多德曾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正如中國文明起源于黃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起源于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那樣,埃及文明起源于一條沿尼羅河兩岸分布的充滿生機的綠色狹長地帶?!ね墩撟匀画h(huán)境對古代埃及文化的影響》材料2:尼羅河流域土地肥沃,給人類提供了大量農(nóng)業(yè)財富;不僅如此,尼羅河年復一年地在夏季數(shù)月定期泛濫,并總是在不誤作物茁壯成長的季節(jié)退潮。因而,埃及人感到大自然是可以預測的和寬厚仁慈的。此外,由于尼羅河谷受到沙漠和紅海的環(huán)抱,埃及相對說來不易受到外族入侵的威脅。……從各方面來說,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確實有理由把埃及稱為“尼羅河的贈禮”?!评铡だ睢だ瓲柗虻取妒澜缥拿魇罚ㄉ希范?、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盡管地理環(huán)境不是決定文化差異的唯一因素,但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自然條件優(yōu)越,尼羅河河水定期泛濫,便于掌握自然規(guī)律,進而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加上尼羅河谷兩側的沙漠、河流上游的大瀑布以及北部的地中海形成了自然屏障,古埃及得以免受外來入侵。

因此此,尼羅河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促使古埃及成為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大河流域國家。在這一背景下,古埃及文化也得以繁榮發(fā)展。1、先天的條件材料3:

在埃及有記載的5000年歷史中,前2500年通常都是在本土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國王的統(tǒng)治大約始于公元前3100年,其間除了少數(shù)例外,持續(xù)了將近2600年,那是一段史無前例的有著政治和文化的連續(xù)性的時期?!~克爾·伍德《追尋文明的起源》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2、文明的記錄材料1:

公元前3100年前不久,他們有了一種叫作“象形文字”的文字體系?!淖执_實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的效能,同時顯然是埃及古代政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即南北埃及的統(tǒng)一的先決條件?!评铡だ睢だ瓲柗虻取妒澜缥拿魇罚ㄉ希凡牧?:

數(shù)百年來,蘇美爾人和埃及人一直都在黏土上寫字。……但是黏土板很重,既不好存貯,也不便攜帶,這使得它能存貯的信息非常有限。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名埃及史官發(fā)現(xiàn),可以在紙莎草上寫字?!容^起來,紙張就容易攜帶得多。信息可以卷起來,掖在衣服或口袋里。尼羅河流域的官僚統(tǒng)治者住得比較分散,南北之間的溝通就需要用這種簡便方式來完成;如果一個信使需要背著三四十斤重的黏土從尼羅河上游走到下游,可想而知會有多么不便?!K珊·鮑爾《古代世界史》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1)書寫:

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便創(chuàng)立了被稱為“象形文字”的書寫體,以莎草紙作為書寫原料。這一做法與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泥板書寫相比更加便于攜帶和傳送,對政府進行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也起到積極作用。之后,莎草紙這一書寫原料還通過傳播而為古希臘和古羅馬所采用。2、文明的記錄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2、文明的記錄材料:

古埃及人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短暫的,地下世界是永恒的。他們苦心追求永恒的世界,所以,他們重視來世甚于今世。古埃及人寧愿不惜一切代價,用優(yōu)質石材建筑高大的陵墓或壯麗的神廟,而用粗制的泥磚和木料建筑宮殿、居室。這就是為什么埃及的陵墓與神廟紀念性建筑物往往被保存下來,但卻難以見到王宮和民宅等一般建筑物。古埃及人為了追求“永恒”世界,他們在人死亡之后,都要把尸體制成木乃伊,甚至動物的尸體也要制成木乃伊,以便長久保存?!獎⑽涅i、令狐若明《論古埃及文明的特性》(2)宗教思想:尼羅河流域的優(yōu)越地理條件,在滿足早期古埃及人對物質要求的同時,也促使他們在精神上的追求與思考。自此,宗教開始出現(xiàn),古埃及人對死亡以及有關肉體和靈魂的問題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法老也將其作為一種支配國家管理的手段。換言之,宗教思想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人民生活各個領域中都產(chǎn)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2、文明的記錄材料:

金字塔在埃及語中的意思是“上升之地”,……毫無疑問,所有文明都通過建造這種大型公共象征物來證明他們統(tǒng)治大眾的合理性。還有什么能夠讓國王的真實權力受到更多敬畏呢?不過,金字塔不僅僅是威權主義建筑的早期表現(xiàn)。現(xiàn)在,學者們相信,在埃及金字塔之中,死去的國王是太陽神的化身?!@是埃及人想象力的典型特征——以物質形式呈現(xiàn)不朽觀念。在冬季的吉薩,人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陽光刺破云層,光輝呈金字塔形灑向大地:這是太陽的光芒形成的天堂之梯,“聰敏英明的國王可以由此升華為不朽的星辰”?!~克爾·伍德《追尋文明的起源》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3)建筑、木乃伊、數(shù)學、醫(yī)學及其他:

為契合靈魂不朽的精神追求和生死觀念,體現(xiàn)國王統(tǒng)治的合法性,埃及法老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修建金字塔和神廟,發(fā)明與制作木乃伊的技術。其中,金字塔可以稱為古埃及中央集權制的產(chǎn)物,最為著名的建筑代表為胡夫金字塔。此外,在修建金字塔的過程中,古埃及人既追求藝術性,也要求精確度,如金字塔的內外建構便蘊含著大量的數(shù)學原理,包括圓周率、勾股定理等。同時,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過程中還積累了大量的解剖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狀況、器官及其功能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這些均為醫(yī)學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2、文明的記錄二、尼羅河的饋贈:古代埃及文化3、內在的聯(lián)系材料:

埃及則憑借著豐厚的農(nóng)產(chǎn)品及團結的人民使自己的文明較早地走向成熟,這充分揭示了埃及文明具有一種寬容和融和的傾向。就埃及文明而言,它能夠容納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流派,并把它們編織在一起,這一特征最終導致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埃及文明缺乏展現(xiàn)沖突的哲學派系,而對于古代人類來說這種缺憾卻是完全能夠容忍的?!ね墩撟匀画h(huán)境對古代埃及文化的影響》

尼羅河谷地這一充滿對稱性、均衡性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不僅體現(xiàn)在埃及人的內心深處,也促進構成了寬容和融合的埃及文化。換言之,埃及所在地區(qū)的各種自然力驅使其世界觀和宗教觀的形成,而地形、地貌的一致性致使的人文性的發(fā)展。三、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材料1:

西方人通常不分青紅皂白地看不起拜占庭希臘人,卻對穆斯林往往較為尊敬和畏懼。在這方面他們也許是有道理的,因為伊斯蘭在其鼎盛時期確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雖然它組織較為松散,但它借助于一種偉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這種多民族的聯(lián)合是伊斯蘭文化的一個界標,它不僅造就了一個出類拔萃的多元的社會,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著許多獨創(chuàng)發(fā)現(xiàn)和成就的卓越的遺產(chǎn)?!评铡だ睢だ瓲柗虻取妒澜缥拿魇贰凡牧?:

故事小說是阿拉伯文學寶庫中一枝瑰麗的花朵。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就是典型代表。它以波斯的《一千個故事》為基礎,吸收了印度、希伯來、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間故事,于10世紀前半葉形成初稿,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不斷補充和完善,直到16世紀,才最后定型,成為分夜講述的連環(huán)故事記,從而才有了《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天方夜譚》有童話、寓言、傳奇、軼事以及歷險、戀愛和歷史故事等,生動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國等東方各國人民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和社會制度。——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1、燦爛的成果三、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1)背景:

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隨后基本實現(xiàn)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自7世紀中期開始,阿拉伯人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和北非的廣大地區(qū)。到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了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而通過不斷擴張、廣泛吸收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多元燦爛的阿拉伯文化終究形成。(2)概況:

阿拉伯的文學兼容并蓄,廣泛吸收和融合了東西方各種文化的精華。此外,阿拉伯人在數(shù)學、天文學、醫(yī)學等科學領域上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印度的數(shù)字為阿拉伯人所吸取,“阿拉伯數(shù)字”得以在全世界廣泛傳播。伊本·穆薩編著了《積分和方程計算法》,將代數(shù)學發(fā)展為獨立學科。而白塔尼證明了發(fā)生日環(huán)食的可能性,伊本·西那的《醫(yī)典》則是一部醫(yī)學全書,長期作為歐洲醫(yī)學的標準教科書。1、燦爛的成果三、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2、歷史的意義材料1:

伊斯蘭文明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之一阿拉伯半島?!雿u地幾個古老文明的中間,非常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融合。半島的西邊跨過紅海和西奈半島與洲的大國埃及相鄰,北部與巴勒斯坦和敘利亞接近。從半島的東北方向延伸過去,就是古的兩河流域;跨過東邊的海洋,是亞洲的大國印度?!R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2:

巴格達的地勢,適于做一個航運中心,便于與當時所認識的全世界進行充分的聯(lián)系。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zhàn)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袌錾嫌袕闹袊\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qū)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评帧はL帷栋⒗ㄊ贰啡?、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材料3:

到1125年,指南針開始被應用于航海,顯然是來中國的阿拉伯商人學會使用這種儀器,并將其傳入歐洲的?!?51年,被帶到撒馬爾罕的中國戰(zhàn)俘將造紙術傳給阿立伯人,阿拉伯人又將它傳入敘利亞、埃及和摩洛哥?!袊€栽培了許多水果和植物。它們通常由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這些水果和植物包括菊花、山茶花、杜鵑花、茶香玫瑰翠菊、檸檬、柑橘等;柑橘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還被稱為“中國蘋果”。——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4:

根據(jù)1249年的阿拉伯文獻,埃及阿尤布朝的國務大臣奧姆萊主持了穆斯林國家第一次的火藥制造。在阿尤布(1172—1249)蘇丹的統(tǒng)治下,埃及完成了將硝用于配制火藥、制造火器的初步試驗,火藥確實在1225—1248年之間傳入阿拉伯國家。——冷東《中國火藥和火器在亞洲的傳播和演進》2、歷史的意義三、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材料5:

阿拔斯王朝對獲得其他社會的知識給予了官方支持,他們邀請外國學者來到巴格達宮廷,贊助把希臘語、拉丁語和梵語的文學和科學作品翻譯成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到公元10世紀,穆斯林和猶太人、基督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的翻譯家已經(jīng)為穆斯林獲得外國的知識準備了大量圖書?!咎乩R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材料6:8世紀中葉到13世紀初這一時期,說阿拉伯話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舉起者。古代科學和哲學的重新發(fā)現(xiàn),修訂增補,承先啟后,這些工作,都要歸功于他們?!L帷栋⒗喪贰凡牧?:

西方對阿拉伯世界武力入侵和文化滲透的同時,也在客觀上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西方近現(xiàn)代文明、文化價值觀念帶進這一地區(qū),促使這一地區(qū)的先進知識分子對本民族、本地區(qū)長期落后、停滯的現(xiàn)象進行反思,表示不滿,從而決心進行社會改良,爭取民族獨立、平等、自由、民主?!蹂邸督⒗褡逯髁x形成研究(1798-1918)——以西歐政治思想的影響為視角》2、歷史的意義三、聯(lián)通東西方的結晶: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的集合體,其文化兼容并蓄,既借鑒吸取當時各地區(qū)優(yōu)秀文化的成果,對其他地區(qū)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進程也起到推動作用,進而形成雙向互動的局面。此外,中國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等發(fā)明均是由阿拉伯人接受再傳播到西方,這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傊⒗幕扔袞|方文化的韻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氣質,是東西方文化的綜合和創(chuàng)新,其具有媒介東西、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

當然,隨著近代西方列強占領阿拉伯世界的廣大地區(qū),阿拉伯傳統(tǒng)社會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西方價值觀念的挑戰(zhàn)和沖擊。2、歷史的意義后記材料1:

(一)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屬性,歷來如此,一向如此,今后也如此,不會消失;(二)近代以后,由于西方的優(yōu)勢和霸權的擴張,文明的多樣性受到挑戰(zhàn),然而,隨著世界現(xiàn)代化進程深入發(fā)展,許多國家取得成功,各種文明在現(xiàn)代化成功的過程中恢復了自信,找到了自我,文明的多樣性再次煥發(fā)新生。在這種形勢下,各種文明面臨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貢獻,這是一個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X乘旦《文明的多樣性與現(xiàn)代化的未來》材料2:

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姹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后記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的阿拉伯文化,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在當代世界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文明多元化與民族多樣化即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特點。正是多樣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交融,人類才得以形成多樣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信仰思想以及文化藝術成果,進而才成就了人類生活的豐富性和當今世界的多彩和燦爛。而在今天,承認文明間的差異,是時代發(fā)展、文明進步的必要認知。我們不僅要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文明,更應該對所有的文化抱有敬意、尊重、包容之心,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人類文化的賡續(xù)。

雖然古代西亞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皆以河流為發(fā)祥地,但由于在地理環(huán)境、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古代西亞文明是一種城市文明,抗爭悲觀、注重現(xiàn)世;古代埃及文明則是一種帝國文明,自信樂觀、注重來世。另外,由于兩河流域在國家形成初期即為多變的政治狀況,故民眾擁有較多自由,商業(yè)較為發(fā)達;而受尼羅河河水定期泛濫的影響,古埃及則更容易形成統(tǒng)一的集權體制,始終以農(nóng)業(yè)為主。補充1:古代西亞文明與古代埃及文明的區(qū)分材料:

埃及文明的類型與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類型形成對照,是一種帝國文明而非城市文明。這一文明之所以頗為穩(wěn)固且延續(xù)很長時間,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環(huán)境。埃及是一個長時間處于同一王朝統(tǒng)治下的統(tǒng)一的大河流域國家。……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不同,沒有因不時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萬花筒似的帝國更換?!<拔拿魇欠€(wěn)定而保守的。此外,它還是一個自信而樂觀的文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與每年會爆發(fā)毀滅性的、不可預測的洪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不同,尼羅河是一條溫和的可預測的大河。雖然美索不達米亞人將他們的洪水之神視為冷酷無情的惡神,但埃及人卻把他們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來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喜神?!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補充2:充分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形成原因:(1)人類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狀況,是文化多樣性形成的根本決定因素。(2)人類認識水平的逐漸提高,為民族文化多樣性形成提供了基礎。(3)不同地域文化形態(tài)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是文化多樣性得以形成的時代動因。2、歷史意義:(1)增強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樣性就越豐富,文化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強。(2)維護文化生態(tài)平衡。保護文化多樣性是對文化差異性的尊重,是維護文化生態(tài)平衡的必要前提。(3)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未來世界是不同民族共存的世界,多元文化有利于化解沖突。3、面臨的威脅:(1)世界存在的文化霸權。文化霸權主義持續(xù)擴展,文化多樣性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