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課件5章_第1頁
國際法課件5章_第2頁
國際法課件5章_第3頁
國際法課件5章_第4頁
國際法課件5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國際人權法國際人權的歷史發(fā)展國際人權憲章區(qū)域性人權公約國際人權標準的實施制度我國關于國際人權保護的立場第一節(jié)概述一、人權與國際人權法概念(一)人權的概念和特征一個人作為人所享有或應享有的基本權利特征:普遍性和平等性相對性特殊性與漸進性第一節(jié)概述

(二)人權的基本內容集體人權與個人人權

集體人權是某一集體的成員不能以個人的名義和身份主張,而只能以該集體的整體名義主張的權利,包括民族自決權、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等。個人人權,是指只能以個人的名義和身份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內容主要是關于每個人為實現(xiàn)其生存和發(fā)展以及人格之保護所必需的公民、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集體人權(1)自決權它是指在外國奴役和殖民統(tǒng)治下的民族,有權決定其政治地位及自由從事其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并擺脫殖民統(tǒng)治,建立民族國家的權利。(2)發(fā)展權是指所有國家和民族都有決定自由謀求他們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的權利。(3)和平權每個國家的人民享有和平與安全的權利,它對各國人民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項基本義務。(4)人類共同繼承財產(chǎn)權指人類對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外空及空間天體、南極以及歷史遺跡和遺址、珍稀動植物資源、文化傳統(tǒng)、科學進步等,享有共同占有和繼承的權利。任何國家和個人均不得據(jù)為己有或獨占。所有國家、民族或人民均享有從中受益的權利。(5)環(huán)境權個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1)生存權是指人民享有人身自由和人身安全權,即人民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權利。(2)自由權(3)人身保障權(4)平等權法律上的平等;民族、種族平等;男女平等(5)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權利與自由財產(chǎn)權;工作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參加文化生活權;(三)國際人權法國際人權法主要是指國家主體之間有關尊重、促進和保護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的總稱。國際人權法的淵源主要是國際條約、其次是國際習慣。國際人權法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人權的具體內容以及保證和促進尊重、遵守人權的原則、規(guī)則和制度。國際人權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國家是國際人權法的義務承擔者,即國家通過國際人權公約承擔尊重并保證公約所載之人權和基本自由的義務。二、國際人權法的歷史發(fā)展17、18世紀“天賦人權”;1776美國《獨立宣言》1789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國內法問題資產(chǎn)階級對外擴張,人權問題開始從國內領域進入國際關系領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屬于人權的某些方面受到國際上的重視,并被規(guī)定在國際公約中,國際聯(lián)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人權全面進入國際法領域《聯(lián)合國憲章》、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第一節(jié)概述《聯(lián)合國憲章》:第一次將人權列為國際法上的一項重要原則。

有關人權的條款是一般性規(guī)定,對會員國不能構成直接的法律義務,

《世界人權宣言》

三、國際人權保護與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原則二者是互相關聯(lián)的概念,它們的關系屬于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范疇。

1.人權與國家主權原則一些西方國家“人權高于主權”——人權原則與國家主權原則之間很難相互統(tǒng)一的,因此在二者產(chǎn)生矛盾時,就必須放棄后者而服從前者。中國國際法學者:國家不得以“維護國家主權”為由,對其違反國際法大規(guī)模、嚴重侵犯本國人或外國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行徑進行辯解;國家也不得打著“人權國際保護”的旗號,去干涉本質上屬于別國國內管轄之事項。既要尊重、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又要尊重國家主權獨立、主權平等原則。人權原則作為國際法個別領域的具體原則,必須符合和服從國際法的基本原則。2012年5月24日,美國國務院發(fā)表《2011年國別人權報告》,再次對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權狀況品頭論足,對中國人權事業(yè)歪曲指責,而對其自身糟糕的人權狀況卻熟視無睹、只字未提。為了讓世界人民了解美國真實的人權狀況,敦促美國反思其所作所為,特發(fā)表《2011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一、關于生命、財產(chǎn)和人身安全美國擁有強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可以對暴力犯罪進行有效的控制,但是美國社會卻長期充斥暴力犯罪,公民的生命、財產(chǎn)和人身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美國司法部2011年9月15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12歲及以上居民共經(jīng)歷了380萬起暴力犯罪,140萬起嚴重暴力犯罪,1480萬起財產(chǎn)犯罪和13.8萬起個人盜竊犯罪。犯罪率為每千人15起。(注1)美國多座城市和地區(qū)犯罪率激增。南部地區(qū)平均每10萬人經(jīng)歷暴力犯罪452起、財產(chǎn)犯罪3438.8起。(注2)2011年的頭四個星期中,舊金山的兇殺案就由2010年同期的5起增加到8起,奧克蘭由4起增加到11起。(注3)2011年的頭9個月,紐約市地鐵重大偷竊案從2010年的852起增加到1075起,增長了25%。(注4)底特律地區(qū)兇殺案件同比上升13.5%。(注5)2011年1月至10月,芝加哥共發(fā)生123924起重罪案。(注6)2011年1月播出的反校園暴力公益廣告顯示,2010年7月至12月,美國有600多萬學生遭遇過校園暴力。(注7)另據(jù)“家庭急救”組織的統(tǒng)計,美國約30%的十多歲的學生卷入校園暴力。(注8)美國將擁槍權置于公民生命和人身安全的保障之上,槍支管理松懈,槍支泛濫。美國民用槍支數(shù)量占全世界的35%至50%,平均100人擁有90支槍。(注9)蓋洛普民調機構2011年10月的調查發(fā)現(xiàn),47%的美國成年人自報擁有槍支,比一年前增加6個百分點,為1993年此項調查開展以來最高。52%的35-54歲中年人自報擁有槍支。美國南部成人擁槍率高達54%。(注10)《紐約時報》2011年11月14日報道,自1995年以來,僅在華盛頓州就有3300多名重罪犯和家庭暴力罪犯重新獲得了擁有槍支的權利,其中400多人又重新犯槍殺等罪行。美國槍支暴力和槍支致死率在發(fā)達國家中最高。美國《外交政策》2011年1月9日披露,美國每年3萬多人死于槍支暴力,20萬人因槍支暴力受傷。據(jù)美國司法部統(tǒng)計,2010年,在480760起搶劫犯罪、188380起強奸和性攻擊犯罪中,犯罪分子使用槍支的分別占29%和7%。(注11)2011年6月2日,亞利桑那州發(fā)生一起連環(huán)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1人受傷。(注12)在芝加哥,僅在6月3日晚至4日凌晨,就發(fā)生了10余起槍擊事件;(注13)在8月12日晚至13日凌晨,又發(fā)生5起槍擊事件,均有多人傷亡。(注14)在密歇根州、得克薩斯州、俄亥俄州、內華達州和南加州均發(fā)生過一人一次開槍射殺5人以上的槍殺事件(注15)。槍擊案頻發(fā),早已引起美國人民的不滿,每年都有很多抗議,要求政府嚴格管理民間槍支,但是美國政府對此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2.人權與不干涉內政原則“人道主義干涉”《奧本海國際法》:“如果一個國家犯有對本國人民施行殘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至否定他們的基本人權并且震駭人類的良知,那么,為人道而進行的干涉是法律所允許的?!甭?lián)合國1991和1992年作出的處理伊拉克、前南斯拉夫人權問題的安理會決議,1992年聯(lián)合國出兵索馬里的決議,都是出于人道主義的干涉。

第二節(jié)國際人權標準卡雷爾-瓦薩克提出了三代人權:1、第一代人權自由權,主要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2、第二代人權平等權,主要是社會權利、經(jīng)濟權利和文化權利。

3、第三代人權主要包括自決權、環(huán)境權和發(fā)展權。

一、國際人權憲章(一)《世界人權宣言》是聯(lián)合國制定的第一份關于人權的綱領性文件。本身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對世界人權發(fā)展意義重大(二)《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1.自決權和自然資源主權國際公約第一次將自決權規(guī)定為一項基本人權。

2、《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3、《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及其任意議定書

196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任擇議定書》

1989年《旨在廢除死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任擇議定書》(1)人民自決權和自然資源主權

(2)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經(jīng)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6--15條

(3)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27條集體人權不可分割第二節(jié)國際人權標準二、專門性人權文書(一)消除和防止種族歧視(二)廢止奴隸制及奴隸販賣(三)保護少數(shù)和處于不利境遇的人或居民中脆弱易受損害的人的人權

專門性公約防止并懲治滅絕種族和種族隔離罪

《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戰(zhàn)爭罪己危害人類罪不使用法定時效公約》2.廢除奴隸制和禁止強迫勞動

《關于修訂1926年國際禁奴公約的議定書》

《廢止奴隸制、奴隸販賣及類似奴隸制之制度與習俗補充公約》

《廢止強制勞動公約》3.禁止和消除歧視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4.婦女和兒童權利1952年《婦女政治權利公約》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及其議定書

5.非居住國公民和移徙者的權利

《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6.難民權利7.

被拘留或監(jiān)禁者的權利

《禁止酷刑公約》

及2002年任擇議定書8.發(fā)展與和平的權利

1986年《發(fā)展權利宣言》

1993年《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9.其他方面的人權

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滅絕種族滅絕種族行為殺害該團體的成員致使該團體的成員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嚴重傷害故意使該團體處于某種生活狀況下,以毀滅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該團體內的生育強迫轉移該團體的兒童至另一團體第二節(jié)國際人權標準三、區(qū)域性人權公約(一)歐洲地區(qū)《歐洲人權公約》最早的區(qū)域性人權公約,它只保障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二)美洲地區(qū)《美洲人權公約》

(三)非洲國家《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

第三節(jié)國際人權標準的實施機制

一、國際人權標準的國際實施(一)國際人權機構1.憲章機構專職性人權機構主要有:(1)人權理事會(2)特別程序(3)聯(lián)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及辦事處2.人權條約機構這類機構有10個

第三節(jié)國際人權標準的實施機制(二)報告與審議1.普遍定期審議確保普遍性、尊重平等地對待所有國家的方式,定期普遍審議每個國家履行人權義務和承諾情況的合作性機制。理事會將依據(jù)平等的通用參數(shù)及適用標準,公平地審議所有聯(lián)合國會員國的人權記錄。所有會員國都將在第一周期的4年內受到審議,每年審議48個國家。理事會的所有成員國都必須在其任期內接受審議。接受審議的第一批國家在公平地域分配基礎上從每個區(qū)域組中抽簽選出。除自愿要求以外,按這些國家的國名字母順序進行安排。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對中國人權普遍定期審議最后文件2009年06月11日正在日內瓦舉行的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第11次會議11日通過了對中國人權普遍定期審議最后文件。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古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代表在會上對中國發(fā)展人權取得的成果表示贊賞。在當天的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團長李保東首先表示,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第四輪會議2月9日對中國人權狀況進行審議并于2月11日順利通過中國人權審議報告之后,中國代表團以嚴肅和高度負責任的態(tài)度,認真研究了各國所提建議。李保東介紹了中國政府今年4月13日頒布的首份《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至2010年)》,以及為盡早批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創(chuàng)造條件、深化司法改革、在金融危機中繼續(xù)加大投入、加大減貧力度、確保所有人享有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等方面初步落實建議的情況和規(guī)劃。他還對中國在2月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審議時允予研究的建議作出了反饋。李保東指出,世界上沒有一國人權狀況是完美的。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正處在改革過程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在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道路上面臨許多國家難以想象的困難與挑戰(zhàn),但我們對中國人權事業(yè)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以開放、坦誠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參加人權狀況普遍定期審議并接受了各國提出的大部分建議,許多國家和非政府組織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中國落實有關建議的規(guī)劃和初步進展得到積極評價。阿聯(lián)酋、古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代表對中國發(fā)展人權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贊賞。古巴代表表示,中國落實有關建議是對人權的真正保障。他還說,中國有理由拒絕一些不符合事實、出于政治目的的建議。阿爾及利亞代表表示,中國提出科學發(fā)展觀,發(fā)展和諧社會,給人以深刻印象。沙特阿拉伯代表說,中國在人權理事會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發(fā)展人權的重要經(jīng)驗,有益于國際人權機制的發(fā)展。巴基斯坦代表說,中國提前實現(xiàn)千年發(fā)展的一些目標,值得其他國家學習。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關注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巴方對此表示贊賞。斯里蘭卡代表強調了中國在廢除農奴制、婦女解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區(qū)域自治政策值得學習。俄羅斯代表表示,中國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對世界擺脫經(jīng)濟危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李保東最后表示,中國歡迎善意的批評和建設性的建議,但堅決反對出于政治目的和偏見的攻擊和指責。他批駁了少數(shù)非政府組織對中國的一些不實指責。他強調說,“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是中國憲法原則,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各國在審議時提出的看法和建議。他表示相信,四年之后,當中國再次接受審議時,中國的國家人權報告將進一步展現(xiàn)令人振奮的人權進步成果。人權理事會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