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0課西學東漸導學案【考試大綱】維新思想【課標要求】(1)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2)了解19世紀后半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主張,認識當時中國社會各階層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應?!菊n標解讀】課標解讀:了解林則徐等人開眼看世界的背景、主張和意義,比較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思想變化,體會新思想的特點。理解體用之爭的實質,把握其理論特征、評價及意義;探究中體西用觀點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了解維新派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評價其意義,探究其產生的多重因素?!净A知識整合】一.開眼看世界1.背景:(1)鴉片戰(zhàn)爭前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日益加劇,中西方聯(lián)系加強。(2)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進中國人開始以新的眼光審視世界。2.概況:(1)林則徐:設立譯館,組織編譯外國報刊和《》,還編譯了《》一書,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是近代中國“”。(2)魏源:編寫《》一書,明確提出“”的思想主張。3.意義:“”的思想發(fā)展成一股社會思潮。從此,為抵御外侮、謀求國家獨立自強而探究、學習西方,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二.體用之爭1.焦點:圍繞是否要變革救世的問題。2.概況(1)洋務派:倡行“,”的文化主張。在維護固有制度和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才能“自強”、“求富”。(2)頑固派:反對“”、“師事夷人”,主張維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早期維新派: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通過奏疏、著述進一步闡明中西文化的體用關系,斥責的守舊言行,熱忱為拓展前進道路。3.評價:(1)沖擊了傳統(tǒng)“”的保守觀念,為在中國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2)局限于要不要學習西方的層面。三.早期維新派覺醒1.原因: 的結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反思,洋務派不可能救亡圖存,對西方的有了新的認識。2.表現(xiàn):提出 、實行 的要求。3.影響:對當時知識分子把思想注意力從 轉移到 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四.維新思潮興起1.背景:①經濟:初步發(fā)展;②文化:知識的增長;③政治:危機加深, 階級形成。2.內容⑴康有為:撰寫了《》、《》等著作,把西學中的有關與相融合,托古改制,傳播西學,為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jù)。⑵梁啟超:宣傳思想,用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強調育人才,開學校,變。⑶譚嗣同:以資產階級、的觀念,批判、宗法制度及,倡導。⑷嚴復:是系統(tǒng)地將近代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的人,借用進化論“,”的原理,闡明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3.論戰(zhàn)⑴論戰(zhàn)雙方:維新派與、。⑵論戰(zhàn)內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要不要、實行,要不要、提倡、改革等方面。⑶影響:維新思想得到傳播,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疽族e提醒】1.因為抵抗派和洋務派不屬于同一個政治派別,所以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錯誤。抵抗派和洋務派同屬于地主階級的政治派別,但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主要是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斗爭。2.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完全相同。錯誤。兩派都屬于地主階級的政治派別,在維護清朝統(tǒng)治這一根本問題上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在于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方式,頑固派主張原封不動,排斥外國文化;洋務派則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3.維新派與洋務派在學習西方問題上不盡相同,其根源在于是否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錯誤。二者在學習西方問題上的主要差別在于是否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別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4.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二者根本對立。錯誤。維新派與革命派雖然具體主張不同,但都屬于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追求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窘庾x與點撥】材料一康有為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將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儒學正統(tǒng)的古文經典斥為偽書,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者恪守祖訓、反對變法的理論基礎。他還在《孔子改制考》一書中,宣稱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思考(1)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有何特點?為什么?材料二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李鴻章、翁同龢、榮祿等人,奉光緒帝的命令,在總理衙門接見康有為,詢問有關變法事項。頑固派重臣榮祿氣勢洶洶地教訓康有為說:“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康有為回答:“祖宗之法是用來治理祖宗之地的。今天祖宗之地都保不住了,祖宗之法還有什么用?就拿總理衙門來說,祖宗之法里并沒有,是最近這幾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設的。時代變了,祖宗之法非變不可!”榮祿被駁得啞口無言。思考(2)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的實質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歸納總結】一、19世紀至20世紀初中國主流思想的演進(1)“睜眼看世界”:鴉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開了向西方學習的先河,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2)早期維新思想: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早期維新思想應運而生,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3)康梁維新思想:19世紀90年代,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的傳播,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積極宣傳維新思想的同時,與頑固派進行了激烈的思想論戰(zhàn),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客觀上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會成立后,孫中山將“建立民國”確立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共同奮斗的目標,經過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zhàn),大大進促了民主思想的傳播。二、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思想特點1.抵抗派思想的特點(1)以“向西方學習”為核心,以學習西方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為主要內容。(2)以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探索為主,啟迪人們探索新知和重新認識世界。(3)有著深刻的時代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其思想從總體上仍屬“經世致用”的封建思想體系。他們不敢觸及封建制度,其活動的基點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2.洋務派思想的特點(1)洋務派繼承和發(fā)展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3)未意識到中國傳統(tǒng)封建體制的落后,在不改變舊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注定要失敗。3.維新派思想的特點(1)早期維新思想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體的改革主張,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沒有付諸實踐。(2)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①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②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活動,最終推動戊戌變法的爆發(fā)。【真題演練】1.(2023·全國卷Ⅰ)1898年,梁啟超等聯(lián)合百余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聞啟超等此舉,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謠言,幾被毆擊”。這一事件的發(fā)生表明()A.廢八股斷送讀書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C.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極為保守D.新舊學之間矛盾不可調和2.(2023·安徽高考)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寫道:“康有為以為望變法于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有不從國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這說明()A.康梁意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B.戊戌變法沒有借鑒外國經驗C.康梁認為變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變法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3.(2023·重慶高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蔭進呈咸豐皇帝一書:“其書版在京,如蒙皇上許有可采,請飭重為刊印。使親王大臣家置一編,并令宗親八旗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贝藭芸爝M入清朝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該書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國圖志》C.《天演論》D.《資政新篇》4.(2023·福建高考)1900年張之洞《勸學篇》出版英譯本。英國媒體稱,這標志著“長期以來習慣于孔夫子的陳詞濫調下變得死氣沉沉的中國人,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評論認為《勸學篇》()A.順應時代潮流B.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國未來之路D.主張拋棄孔夫子中國才能覺醒5.(2023·天津高考)“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鄙鲜鲅哉搼斒?)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批評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批評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批評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批評6.(2023·天津文綜·2)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fā)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央,地球本來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边@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維新變法B.鼓勵人們向西方學習C.宣傳科學救國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觀念7.(2023·浙江文綜·T15)清末某官員談到鐵路修建時說:“內開未盡之地寶,外收已虧之利權。是鐵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見,而國之利因之。利國之大端,則征兵轉餉是矣?!边@一言論的含義是()A.“求富”“自強”B.“師夷長技”C.“中體西用” D.“民生主義”8.(2023·北京文綜·T16)《海國圖志》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外來詞匯,如“西業(yè)”(參議院)、“里勃里先好司”(眾議院)、“勃列西領”(總統(tǒng))等。結合所學判斷,該書()A.主要內容是介紹西方政治體制 B.對西方政治體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國要學習西方代議制度 D.為戊戌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9.(2023·新課標全國卷Ⅱ)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涤袨樵谧嘧h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10.(2023·天津高考)19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鴻章在為格致書院所出考題中,曾問到西方測溫、測熱、測電的方法,問到西方平弧三角與《周髀算經》的關系,問到西方關于64種化學物質在中國語言為何物……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A.開始開眼看世界B.堅持“中體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關注西方科技11.(2023·海南高考)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qū)“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革命為何物”。這一現(xiàn)象反映當時()A.革命派尚未開展救亡運動B.上海的社會風氣相對保守C.廢除帝制成為社會的共識D.改良仍然是社會主流思潮【基礎鞏固訓練】1.(2023·沈陽質檢)“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必然會在舊有的軌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漢人士大夫還會繼續(xù)沉淪,不會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也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局?!鄙鲜霾牧蠈Α斑@場革命”的認識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觀B.全球史觀C.革命史觀D.社會史觀2.1842年,魏源在其編成的《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就其主旨而言,重點在于()A.介紹西方歷史地理 B.改革清朝富國之策C.了解世界政治概況 D.學習西方軍事技術3.(2023·漳州質檢)魏源的《海國圖志》說:“機房織造不用手足,其機動以火煙,可代人力。以羊毛與棉花紡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鋸V推貿易之法,有火輪船航河駛海,不待風水。用火車往來,一時可行百有八十里。”這表明《海國圖志》()A.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傳播B.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誕生C.改變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社會現(xiàn)狀D.有利于打破閉塞自大的思想藩籬4.(2023·鹽城期中)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認為清代學術思潮是“以復古為解放”。下列可以佐證該觀點的是()A.李鴻章主張“中體西用”B.康有為撰寫《孔子改制考》C.袁世凱倡導“尊孔復古”D.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5.(2023·菏澤模擬)“他一方面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號,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轉向傳統(tǒng)觀念求助。他以資本主義近代化為目標,力圖沖破封建體制,但又難以擺脫封建羈絆?!蔽闹忻枋龅摹八睂儆谥袊?)A.地主階級抵抗派 B.地主階級洋務派C.資產階級維新派 D.資產階級革命派6.(2023·徐州質檢)從“中體西用”到“托古改制”,從“三民主義”到“民主科學”,造成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強的侵略和西學的涌入C.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型D.知識分子的思想漸趨激進7.(2023·濟寧模擬)“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軍國大政,君秉其權,轉餉度支,民肩其任。無論籌費若干,議院定之,庶民從之,縱征賦過重,民無怨咨?”該觀點()A.反映了洋務派的核心主張B.表達出改革中國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們的普遍愿望D.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指導8.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這位思想家主張()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9.甲午一戰(zhàn),天朝再敗于東鄰維新之島國日本,舉國深感恥痛,中國知識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覺上又進一層。(金耀基《文化自覺、全球化與中國現(xiàn)代性之構建》)。當時“中國知識精英”的著力點是()A.經濟的現(xiàn)代化B.器物的現(xiàn)代化C.制度的現(xiàn)代化D.精神的現(xiàn)代化10.被譽為洋務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燾認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自強?!边@表明他()A.主張“中體西用”B.未超越洋務派對西學的一般認識C.認為造船、制器不重要D.認識到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11.(2023·珠海調研)1875年,郭嵩燾奏稱:“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其強,又末中之一節(jié)也……將謂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轉弱為強,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边@一認識()A.是中體西用論的具體表述B.對洋務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頑固派的政治主張D.奠定了維新變法的思想基礎12.(2023·汕頭質檢)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國內,敗給日本和拳亂的災難性后果使統(tǒng)治集團認識到,繼續(xù)阻止改革將是徒勞無益的。其后十年之內發(fā)動的頗具朝氣的現(xiàn)代化運動,引進了新觀念。”這里所講的“新觀念”是指()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體西用C.立憲代議 D.三民主義13.(2023·惠州調研)“儒教之所最缺點者,在專為君說法,而不為民說法。”持有此主張的是()A.李贄B.林則徐C.張之洞D.梁啟超14.(廣東省六校2023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12)歷史學家蕭功秦在《危機中的變革》一書中指出:“中國近代歷史劇變的基本分界線,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戰(zhàn)爭”。下列最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A.中國割地賠款、喪權辱國B.近代民族工業(yè)開始產生C.開啟了制度變革的探索歷程D.開始出現(xiàn)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15.士大夫們把晚清同治帝在位時期(1862-1874年)稱為“同治中興”。對此西方學者評論:“只能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較低層次的復興,是一種浮于外表的現(xiàn)代化姿態(tài)?!边@是因為該時期的現(xiàn)代化()A.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B.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C.沒有沖破自然經濟的束縛D.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變革16.學者馮兆基認為:“清末改良派倡導的是民權而不是民主,康有為、嚴復和黃遵憲等人都提倡民權,反對民主。梁啟超也刻意分辨民權、民主之別……梁氏的新民說,乃是現(xiàn)代國家公民的意思。公民為國家服務,主要不是為爭取個人自由與利益。”材料反映了清末()A.維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強調個體的尊嚴權利B.梁啟超眼中的民主忽視國家的整體利益C.維新派對民主的多元理解D.民主是立憲政體的核心思想17.婦女地位的變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氣的折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古今圖書集成》統(tǒng)計的烈女節(jié)婦人數(shù)唐代宋代明代51人267人36000人明清統(tǒng)治者基于維護自身業(yè)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斷強化對婦女守節(jié)的推崇和提倡?!秲扔枴?、《古今列女傳》、《規(guī)范》等所謂女教讀物鋪天蓋地,明清帝王都曾下過不少諸如此類的詔書、制文。民間那密布的貞節(jié)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節(jié)一生、甚至殉夫從死的婦女大量的涌現(xiàn)。——方圓《淺論我國古代女子之社會地位》(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從唐代至明代烈女節(jié)婦人數(shù)變化的趨勢,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xiàn)這種趨勢的原因。(6分)材料二1898年6月,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經正女學在上海誕生。1907年,清政府頒布了中國第一個女學章程,女子教育初步獲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國已有公私女子學堂308所,女學生總數(shù)多達14054人。1905年,上海、廣州等城市婦女開展了抵制美貨的反美愛國運動,要求美國廢除歧視華人舊約,反對虐待華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權(收回列強從中國攫取的鐵路修筑權和礦山開采權)運動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會為滬杭甬鐵路收回商辦作出了重要貢獻。武昌起義爆發(fā)后,19歲的女子吳淑卿與黎元洪據(jù)理力爭,要求從軍北征,最后終于獲得批準,招募了一支數(shù)百人的女子軍,在漢口和南京同清軍作戰(zhàn)。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發(fā)起組織下,“女子參政同盟會”成立,為女性參政而斗爭,唐群英率領會員五次向參議院遞交請愿書,要求女子參政。(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解讀近代中國婦女權利及地位發(fā)展的表現(xiàn)。(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18.(18分)中國歷代思想家對民的關注,以及民與國家關系的認識不斷發(fā)展。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思想主張孔子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凡兼人者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试唬阂缘录嫒苏咄酰粤嫒苏呷?,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1)歸納材料一的治國主張。(2分)結合所學簡述其影響。(2分)材料二“仆誠賴天之靈,偶有見于良知之學,以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則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薄跏厝省锻蹶柮魅?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陽明提出的經世濟民方案的核心內容,(2分)并分析他強調該核心內容的政治背景。(2分)材料三然則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夫吾國言新法數(shù)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則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粢越袢罩竦隆⒚裰?、民力,吾知雖有賢君相,而亦無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啟超《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許多人以為中國不適用民主政府,因為人民知識程度太低。我不信有這話,……人民是民國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個目標來,象(像)坐汽車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種專門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識程度雖低,只要說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話來,就無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孫中山文集·關于民主政治》(3)據(jù)材料三概括梁啟超、孫中山關于國民素質與實現(xiàn)民主政治關系的主張。(4分)材料四至于三綱五常,為中國之大教,足下謂西夷無之矣,然考之則不然。東西律例,以法為宗。今按法國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條云:“凡一切子女,無論其人何等年歲,須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順之心……?!钡诙僖皇龡l云:“凡為婦者,應為其夫者所管屬?!薄?891年康有為《與朱一新論學書》李大釗認為中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學所以不能實現(xiàn),是由于封建倫理道德的嚴重束縛所致?!瓕τ诓缓蠒r宜的舊道德,“雖冒毀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摘編自《中國近代史教程》(4)根據(jù)材料四指出康有為、李大釗對于儒家思想的觀點有何不同。(4分)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者政治理想的一致性。(2分)第20課西學東漸導學案參考答案【解讀與點撥】(1)答案特點:借助經學的外衣和孔子的權威,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因:①客觀因素:中國傳統(tǒng)思想根基深厚,影響深遠,康有為“托古改制”可以減少變法的阻力。②主觀因素:中國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保守性,沒有自己鮮明的旗幟。③個人因素:康有為的出身、經歷、地位,尤其是他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在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必將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2)答案①事件:維新派與頑固派的論戰(zhàn)。②實質:資本主義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③影響:使維新思想沖破重重阻撓頑強地傳播開來,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菊骖}演練】1.解題提示:①定時空:1898年。②抓關鍵:“梁啟超等聯(lián)合百余舉人上書,請廢八股取士之制”“參加會試的近萬名舉人”反對,說明科舉改制缺乏社會基礎。答案:B2.解題提示:①明考點:戊戌政變。②抓關鍵:“《戊戌政變記》”“以喚起國民之議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以待他日之用”。答案:A3.解題提示:抓關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可知該書的核心是探求抵御西方侵略的方法。答案:B4.解題提示:①定時空:1900年。②抓關鍵:張之洞《勸學篇》;“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答案:A5.解題提示:抓關鍵:“不知政治之本原”“僅摭拾泰西皮毛”。答案:D6.【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歷史史料,解讀歷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來,中國人大都認為“天圓地方”,中國處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國”。鴉片戰(zhàn)爭,驚醒了中國人的迷夢,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解世界,摒棄“天朝”觀念,學習西方。本題材料“中國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勸導中國人放棄天朝觀念。7.【解題指南】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解答關鍵:有效獲取材料信息?!窘馕觥窟xA。材料中闡述鐵路之利時指出“首在利民”,而“利民”最后有利于“征兵轉餉”,可見材料表達的觀點應該是洋務運動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以實現(xiàn)“求富”“自強”。8.【解題指南】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進步思潮。解答的關鍵是結合《海國圖志》的時代背景進行正確評價。【解析】選B?!逗鴪D志》是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所作,編輯此書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它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等史地知識,但魏源“師夷”思想的實質,仍屬于封建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思想范疇。9.B[解析]

本題以維新派的易服主張為切入點,旨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早期維新思想家和康有為都主張易服,兩人的根本主張是建立資產階級議會制度,所以此舉的目的是為政治改革服務,故答案為B10.【解析】19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鴻章所出的考題內容涉及西方科技,故D項符合。A項“開始開眼看世界”的時間應為鴉片戰(zhàn)爭后,代表人物是林則徐;B項“中體”在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C項“普遍接受西式教育”,在題干中沒有體現(xiàn),也不符合史實。【答案】D11.【解析】革命派此時已經開始革命運動,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上海是最早開放城市,B項說法明顯錯誤;材料中“積極討論光緒帝之存廢問題”說明對改革和革命的意見不一,故C項錯誤;“尚不知革命為何物”說明當時革命思潮不占據(jù)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項正確?!敬鸢浮緿【基礎鞏固訓練】1.[解析]近代化(現(xiàn)代化)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向近代工業(yè)社會轉變的歷史,從“假如沒有這場革命……中國必然會在舊有的軌道上徐徐而行”可知A項與題干相符,故A項正確。全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fā)展到整體的歷史,與題干無關,故B項錯誤。革命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通過不斷的革命斗爭推動社會演進的歷史,與題干無關,故C項錯誤。社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件的歷史,與題干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A2.答案D。解析“師夷長技”指的是學習西方的長處,“制夷”指的是抵抗西方侵略,戰(zhàn)勝敵人,由此可知重點在于學習西方軍事技術。3.解析:選D材料表明《海國圖志》看到西方科學技術的進步性,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閉塞自大的思想藩籬,故D項正確;《海國圖志》學習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層次,故A項錯誤;促進近代民族工業(yè)誕生的是洋務運動,故B項錯誤;改變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社會現(xiàn)狀應是西方列強入侵,清政府被動對外開放通商口岸,故C項錯誤。4.解析:選B題中“以復古為解放”意為利用古代文化來促進近代思想解放,“中體西用”注重古代文化政治,而沒有促進近代思想解放的內容,故A項錯誤;康有為思想的特點即托古改制,故B項正確;袁世凱復古是為了恢復帝制,與題干中“以復古為解放”不符,故C項錯誤;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是用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沒有復古的內容,故D項錯誤。5.解析:選C結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號”表明其主張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務派只是在技術層面上學習西方,故A、B兩項錯誤;結合兩方面信息可以判斷其為資產階級維新派,故C項正確;“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轉向傳統(tǒng)觀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徹底,與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項錯誤。6.解析:選C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強侵略和西學涌入,僅僅反映出外部的變化,故A、B兩項錯誤;近代西學地位不斷提高,中學地位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也有內部近代中國對西方認識的不斷深入,即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逐步轉型,故C項正確;知識分子的思想漸趨激進,僅僅反映出內部的變化,故D項錯誤。7.解析:選B從材料信息“軍國大政,君秉其權”“籌費若干,議院定之”可以看出該觀點主張君主立憲,改良政治,故B項正確;洋務派核心主張是中體西用,并未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故A項錯誤;C項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實際,故C項錯誤;該觀點主張改良,與革命派主張并不一致,故D項錯誤。8.答案B。解析解題關鍵是理解“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的含義。從材料可以看出這位思想家主張變法,實現(xiàn)民權自由,但卻反對革命,可知其為維新派代表。9.答案C。解析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動維新變法運動,旨在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以圖挽救民族危亡,發(fā)展資本主義。10.答案D。解析郭嵩燾的觀點是:西方國家在國家建設方面,把政治制度建設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發(fā)展經濟。同時強調軍事科技的發(fā)展,以保證國家的強大。所以,材料表明郭嵩燾強調的是西方強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正確答案為D。本題的解題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切勿一看到題干中的“洋務派第一流人才”就直接去選A。11.【解析】材料強調西洋立國本末相輔得以富強,洋務運動只學習了其“末”,而沒有學習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無法達到強國的目標。郭嵩燾主張本末皆學,這是對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突破,正確答案為B。題中材料反對“中體西用”,排除A項;頑固派反對學習西方,與郭嵩燾觀點相反,排除C項;維新變法的思想基礎是康有為奠定的,排除D項。【答案】B12.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歷程的理解。根據(jù)“敗給日本其后十年之內發(fā)動現(xiàn)代化運動”指的應該是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張君主立憲制。答案:C13.解析:選D。材料意思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著眼于其為君服務而非為民服務,即沒有反映民主,可知該主張者在宣傳民主思想,故選D項。14.解析:根據(jù)所學,A、B、D與甲午戰(zhàn)爭無關,A項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割地賠款、喪權辱國;B項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業(yè)和洋務企業(yè)影響,近代民族工業(yè)產生;D項鴉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思想家開始掀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本題選C項,甲午戰(zhàn)爭后列強加緊對華侵略,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等開啟了制度變革的探索歷程。答案:C15.【解析】選B。同治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被鎮(zhèn)壓,中外關系暫時緩和。此時的現(xiàn)代化主要是指洋務運動,由于“中體西用”的局限,洋務運動只限于學習西方先進自然技術的層面,因而是片面的、淺層次的?!爸畜w西用”的思想繼承了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并結合中國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