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背景下初高中歷史銜接_第1頁
雙減背景下初高中歷史銜接_第2頁
雙減背景下初高中歷史銜接_第3頁
雙減背景下初高中歷史銜接_第4頁
雙減背景下初高中歷史銜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高中歷史銜接雙減背景下雙減:《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前言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傮w要求工作原則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guī)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減輕家長負擔;堅持依法治理、標本兼治,嚴格執(zhí)行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guī)定,加強源頭治理、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堅持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強化政府統(tǒng)籌,落實部門職責,發(fā)揮學校主體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確家校社協同責任;堅持統(tǒng)籌推進、穩(wěn)步實施,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減輕學生過重學業(yè)負擔有關規(guī)定,對重點難點問題先行試點,積極推廣典型經驗,確保“雙減”工作平穩(wěn)有序??傮w要求工作目標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guī)范。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本質雙減”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半p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一、初中、高中歷史課程設置狀況分析:

歷史課程標準:“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1、課程目標的聯系與區(qū)別

(1)二者都強調三維目標(2)知識方面,初中主要從宏觀角度入手,注意歷史知識的時序性和基礎性;高中則更強調歷史知識的專題性、綜合性。

初、高中課標能力要求對照

初中課標的能力要求

高中課標的能力要求

正確計算歷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歷史想象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高中除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力方面差別也較大,初中主要在于識記、理解,尤其是識記層面;而高中要求則更多在于理解和應用層面。初中、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世界經濟史部分知識對照

初中知識與要求

高中知識與要求1.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和經濟政治體制上存在的嚴重弊端。3.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知道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蘇聯解體。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1)了解俄國國內戰(zhàn)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3)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初中、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世界經濟史部分知識對照

初中知識與要求

高中知識與要求1.簡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2.以“產業(yè)復興法”為例,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的作用。3.概述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4.簡述戰(zhàn)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jié)(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2)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課程結構、內容標準的聯系與區(qū)別

相同:初中歷史課程的知識內容,在高中課程中大都進行了相應的鏈接與拓展。區(qū)別:(1)課程體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題+時序的通史體例;現有初中歷史課程是與高中歷史新課程相脫節(jié)一、中國古代史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三)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四)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五)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六)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七)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八)科學技術

(九)思想文化

高中歷史新課程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高中采用了模塊+專題的體例。

(時序顛倒、跳躍性大,缺乏連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對學生的知識諸備也要求甚高。)

必修一政治史模塊

必修二經濟史模塊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模塊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5.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jié)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8.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1.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2.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4.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5.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7.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8.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2)在課程內容方面:

初中課程重中國史,輕世界史;高中中外歷史權重大致相當;

據統(tǒng)計,初中歷史課標中中國近現代史部分共有14個單元,65個知識點。

政治史40個知識點經濟史13個知識點

思想文化史12個知識點

初中歷史課程重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相對薄弱。高中歷史課標三足鼎立。二、新課程背景下師生狀況分析1、學生歷史學習狀況分析:初中階段歷史的基礎知識普遍較為薄弱(農村學校更嚴重);學生缺乏社會生活及經濟活動的體驗、感受;初中歷史學科長期被視為“冷門”、“副科”,(開卷考試);學生習慣于機械背誦,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2、高一歷史教師教學狀況分析:歷史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對初中課程及教材了解不夠;舊的教學觀念及習慣積重難返。三、初高中銜接的歷史教學策略1、認真研讀課標:(1)明確課標內容的主題——文明史“標準”規(guī)定必修課歷史(Ⅰ)“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歷史(Ⅱ)“著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歷史(Ⅲ)“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發(fā)展及其重要內容”。

必修一“標準”明確指出:“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主線是政治文明史,“標準”中的政治史就是圍繞這一主線而講述的。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歷史(Ⅰ)是以政治制度史為主。“標準”行文時,總是將政治制度排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之前。如歷史(Ⅰ)開頭即指出:“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本模塊結尾,又寫道,要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課標”要求了解以下政治制度:1、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包括形成、發(fā)展和影響)及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等)。(2)中國近代政治制度:太平天國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政治制度的變化等。(3)中國現代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等。2、外國的政治制度(1)外國古代政治制度:希臘民主制度、羅馬法律制度等。(2)外國近現代政治制度:歐美資產階級的代議制(含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責任內閣制和總統(tǒng)制、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制度等)、無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巴黎公社的制度、蘇俄和蘇聯的政治制度等)。(2)領悟內容標準的表述方式。一般由行為動詞和知識內容構成。行為動詞表明了學生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識記層次:了解、知道、列舉、簡述、講述等。理解層次:概述、認識、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應用層次: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表述方式:

1、識記層次:行為動詞+具體歷史史實

2、理解或應用層次:行為動詞+抽象的歷史認識

內容標準的基本表述方式:

例如:必修一·專題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3)列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3)依據課標的內容與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

課標內容要求(必修二專題一之第1課)

人民版教材

(第1版)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1、“神農”的傳說2、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3、“泰半之賦”4、沉重的力役5、貧者無立錐之地6、大禹和他的繼承人古代中國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1、起步早,世界領先

2、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經營規(guī)模小,精耕細作

4、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體(包括地主、農民及國有),土地兼并現象嚴重

5、生產條件簡陋(以鐵農具、牛耕為主)

6、農民賦役負擔沉重

7、重視水利興修

8、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2、了解初中歷史課標和教科書的要求和特點及學生初中學習狀況必修一專題一課標內容要求: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初中學過的知識:秦兼并六國的史實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統(tǒng)一國家建立的意義沒有學過的知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影響本課的知識目標可以敘寫為:

了解皇帝制度和郡縣制度建立的過程,說出中央和地方統(tǒng)治機構的主要職能及其特點,認識到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積極作用。3、要重視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

必修一專題一第4課課標要求:“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問題預習:

1、明初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2、明清內閣是如何演變的?

3、什么是清朝的軍機處?

4、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要講究教學策略(或導入設計、教學順序、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課后練習、單元總結等)

例如:課標知識與要求必修二專題三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1)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工農業(yè)生產總值我國50-70年代國民生產總值數據變化圖52年56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問題導思:1、50—70年代的發(fā)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歷史階段?請依照教材加以歸納。2、1949--1956年我國的工農業(yè)生產的趨勢如何?為什么?(1)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有何共同特點?其實質是什么?(2)經過三大改造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怎樣變化?三大改造又有哪些缺憾?3、1956--1966年我國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為什么?(1)請同學們快速根據課文,找出十年建設中的正確探索和失誤。(2)1956—1957年我國工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為什么?(3)1958—1960年工農業(yè)生產總值為什么呈下降趨勢?(4)這一時期是什么原因使黨中央犯了這樣的錯誤?(5)1960年以后為什么經濟出現上升趨勢?4、1966年以后工農業(yè)生產又出現了怎樣的態(tài)勢?為什么?5、從近三十年的風雨探索中,你得到什么啟示?(言之有理即可)我國20世紀50年代-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數據變化圖5、理清歷史知識體系,弄清歷史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增強通史意識。根據課標內容要求,中國古代君主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制度)的要點如下:

1、秦朝“形成”;

2、從漢到元的演變;

3、明清時期“加強”;

4、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6、注意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7、教學要盡量通俗易懂、深入淺出,8、加強材料的閱讀、理解和應用的訓練。

歷史新課程在學習能力方面強調“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新課標關于“教學活動建議”必修一:(3)收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圖片、資料,分成專題舉辦展覽或編寫紀實報道。(5)搜集有關史實,說明加強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必修二:(1)收集資料,列表勾勒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曲折歷程。(3)閱讀有關文學作品或觀看歷史影視資料片,增強對中國民族工業(yè)艱難發(fā)展的認識。(6)搜集資料,探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8)收集有關資料,并結合事實,就羅斯福新政對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作用進行討論。9、要加強專業(yè)進修10、立足于選定的版本,參照其他版本的優(yōu)點。并適當聯系相關學科的課程課時教學的教學策略(要注意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1.突破主干知識:各課以課標所列知識點為突破口,精講該知識的相關內容;爭取一課一個中心;

2.以問題式、體驗式為基本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注意歷史現象的聯系和比較,以及歷史材料的綜合運用;

4.注意學習方法的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