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民居解說詞_第1頁
夕佳山民居解說詞_第2頁
夕佳山民居解說詞_第3頁
夕佳山民居解說詞_第4頁
夕佳山民居解說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川南建筑藝術(shù)瑰寶一一夕佳山民居(解說詞)貴客盈門,鷺鳥翩飛,朝門大開一一熱忱歡迎各位佳賓來到夕佳山!夕佳山民居,位于江安縣夕佳山鎮(zhèn)境內(nèi),距江安縣城20公里,距宜賓市89公里,距瀘州市60公里。1988年,在民居建立民俗博物館;1991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居原是黃氏鄉(xiāng)紳的住宅。黃氏家族是入川的移民,黃氏《家譜》記載“吾族原籍湖北麻城縣孝感鄉(xiāng),地名火燒屋基居住。自明末入川……”。因其族望為江夏郡(今湖北省云夢縣東南),所以黃姓后裔都稱江夏黃氏。夕佳山黃家入川第一代叫黃應(yīng)江,在民居整整傳承了11代。民居歷經(jīng)近400年,前后四次較大規(guī)模的擴建修繕,形成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規(guī)模:占地面積10056平方米,建筑面積5217平方米,天井11個,房屋123間。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入川的第一代黃應(yīng)江在夕佳山選基建宅,奠定了民居的基礎(chǔ)。第二次修建由第八代黃學(xué)海主持,竣工于清咸豐己未年;這次修建使民居具備了基本規(guī)模。第三次修建是在光緒己丑年,由第十代黃中美主持(就是在他中了恩科舉人那一年)。第四次修建由第十一代黃鐵秋主持,竣工于民國十九年(1930年)。這一次修建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內(nèi)朝門兩邊的兩棟“洋樓”。黃家能夠在鄉(xiāng)野之中大興土木修建“洋樓”,在當(dāng)時肯定是驚世駭俗的。從兩棟“洋樓”,我們可以看出外來文化對鄉(xiāng)土文化的影響,黃家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包容,以及當(dāng)?shù)孛耧L(fēng)的開化。夕佳山民居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偶然中也有必然,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黃家在地方上口碑甚佳,社會形象不錯。其第九代孫黃希孟有論曰:“諺云讀書三代必發(fā),吾亦曰三代為善必發(fā)。”他有向善之心。《江安縣志》記載,黃家“先業(yè)予以富饒”,就是家業(yè)很大,很有錢財,但同時有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的家風(fēng)?!犊h志》記載,“江安自清迄民國,盜賊蜂起蟻聚,劫掠殆遍,中美家獨完”。按說治安混亂的時候,家大業(yè)大目標就大,但夕佳山民居在亂世未被驚擾,就是它的公眾影響力起作用了。二是解放以后,夕佳山民居未分給農(nóng)民,而是作為鄉(xiāng)政府駐地,后來建糧站,辦黨校,整座宅院一直都是公家使用著,直至成為文物保護單位。所以解放幾十年之后,房屋能夠基本保持原貌。這總算是為后人留下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民居幾經(jīng)修建而臻于完善,每次修建都將當(dāng)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如實地記錄在這個建筑檔案中,民居的營造、發(fā)展和完善過程,就是明末以來川南民間的一部社會史、風(fēng)俗史和文明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shù)價值和科學(xué)價值。夕佳山是風(fēng)水寶地。俗話說,墳打尖山屋打凹。意思是墳?zāi)挂獙χ筋^,房屋要對著山凹才吉利,夕佳山民居的大門正是對著前面那個特大的山凹。在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用來表示東南西北的方位。大家請看,前方左面那座山峰為“青龍”,右面那座山峰為“白虎”,房屋正對的那座山凹之中的小山丘為“朱雀”,民居后山為玄武。按風(fēng)水的說法,住宅應(yīng)當(dāng)前虛后實。因民居后山的“玄武”不足,靠山就不夠雄壯渾厚。風(fēng)水先生們提出兩種方案:一是壘土加高,一是植樹增勢。主人采納了后一個建議,清除原本的灌木雜樹,遍植樹形挺拔雄健的珍稀樹種楨楠。夕佳山因為培育風(fēng)水,而擁有了全省最大一片人工楨楠樹林,成林面積達80余畝。站在夕佳山鳥瞰山下,一座座小山巒,像一個個金元寶,郁郁蔥蔥,氣象萬千,謂之“千人拱首,萬寶來朝”。按勘輿學(xué)說,夕佳山的地形又叫“九蟹尋母”,何為“九蟹尋母”?因夕佳山像一只母螃蟹,山下的一個個小山巒又像一只只小螃蟹。黃氏家族曾有枚閑章,印文為“蟹山主人”,即可為證。民居壯“玄武”種植的大片楨楠林,經(jīng)過上百年的精心培育,長得蘊藉崢嶸,氣勢磅礴,屏障一般聳立于宅院后邊,雄健可堪依傍。溫暖濕潤、四季長青的自然環(huán)境,加上周圍100多畝成片的樹林,棲息著鷺絲鳥、金畫眉、白頭翁、斑鳩、打魚郎、布谷鳥、胡豆雀、黃老鴰、野雞等多種鳥類。特別是廣闊繁茂的樹林,為鷺絲鳥提供了一片天然的棲息地。春夏時節(jié),上萬只白鷺或藍天下展翅翱翔,或枝頭上追逐嬉戲,宛若白云浮動,十分美妙動人。這里素有“天然鷺鳥公園”之美稱,成為難得一見的景觀,因而中央電視臺《中國一絕》攝制組在此拍攝了專題片。這里是民居的外朝口。外朝門與里面內(nèi)朝門的朝向是不一致的,這是民居的一大特色。為什么不一致呢?因按勘輿學(xué)上講和民間的習(xí)俗,房屋的內(nèi)外朝門不能一致。如果朝向一致了,家中的錢財會流失出去,也會給主人帶來晦氣和厄運。所以人們習(xí)慣地稱這樣的建筑布局為“邪門歪道”與“旁門左道”。內(nèi)朝門叫“文魁門”。明清兩朝科舉制度以五經(jīng)取士,進京會試第一名稱經(jīng)魁乙稱文魁。文魁就是文章第一。這個名份,只有狀元才擔(dān)當(dāng)?shù)闷?。我們知道黃家最高的功名是恩科舉人,舉人只是行省授予的功名。在大門上懸掛文魁匾,應(yīng)當(dāng)是黃家后人出于對自己前輩的敬仰。據(jù)傳說“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間讀書人功名的神。他的朱筆只要點中了誰,誰就會中狀元,所以書香門第人家都十分敬重他,將其供奉在門楣上以示尊重。另外大門的左右兩邊還張掛著一副“日照朱門門迎三千客,云生紫府俯攬萬重山”的楹聯(lián)。楹聯(lián)的字里行間透露出了民居主人的不同凡響。文魁門平時是關(guān)閉著的,有紅白喜事或逢時過節(jié)才打開。平時,高貴的人從左朝門進出,低賤的人則從右朝門進出。文魁門前矗立著的這根高高的桅桿叫“雙斗桅桿”,也叫“文星斗”。因黃氏家族的第十代黃中美,在清光緒己丑年考取了“恩科舉人”,按封建特權(quán)規(guī)定在其門前樹立“雙斗桅桿”。雙斗桅桿標志一種身份和地位,大小官員經(jīng)過此地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跨過“文魁門”就是民居的前院壩。院壩的左右兩邊各有一眼水井。據(jù)說這兩眼水井是螃蟹的眼睛。民居建筑的主體坐南朝北,為懸山穿斗式小青瓦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呈三進四合院式組合排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居在不同平面上設(shè)置了眾多的“天井”一—多達11個,這是什么緣故呢?華夏民族有“穴居”的遺風(fēng),以后逐漸演變?yōu)樗暮显菏浇ㄖ奶炀?。以天井為中心的四合院,到了明清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它更多的向往和寄托一一“聚財”、“天降洪福”、“肥水不外流”、“四水歸堂”等。這就不難理解民居主人對“天井”的特別青睞了。民居的所有房屋,不是建筑在一個平面上,那樣會大挖大填;它建造在四個自然形成的臺基上,視覺上錯落有致、富于變化,同時這種高低起伏,又有效地解決了民居的通風(fēng)采光排水問題。民居平面布局靈活自然,空間變化有序。房屋高大寬敞,空間大、中、小結(jié)合,充滿自然情趣;布局合理,開合有序,主屬分明,功能齊全。民居建筑是以前院壩、前廳和堂屋的中心線為軸線向左右兩邊展開布局的。左面部分建有上客廳、西花園、后花園、書房、琴房、學(xué)館、戲臺、工字廳、中客廳;右面部分則建有下客廳、織布房、手工作坊、糧倉、馬房、轎房、伙房、繡樓、金庫和土牢。民居四角建有碉樓,這樣就構(gòu)成了一個功能齊備的完整的“小天地”。“崇左”是民居排列布局的一大特色,其中軸線亦是“貴賤線”,以此為界,左貴右賤。這從民居功能設(shè)置上就完全可以一目了然。左面為“祭祀?yún)^(qū)”、“生活區(qū)”和“娛樂區(qū)”,右面則為“勞作區(qū)”。其污水排放也講究“清”、“污”兩出一一左面“清”水不能流到右面,右面的污水更不能流到左面,各自排出,涇渭分明。石梯從形制上分:有如意踏跺式、垂帶踏道式和階梯踏道式;從級數(shù)上分:則有“三步梯”、“五步梯”、“七步梯”、“九步梯”之別。為什么梯步總為“奇”數(shù)呢?因為“奇”為“陽”,為“天”。民居前廳外“九步”梯,寓意為“步步高升”;而“九”又是一位數(shù)中最大的奇數(shù),即隱含“大吉大利”之意。前院壩的左右兩側(cè)是東、西巽,也稱“宴樂樓”,是婚喪嫁娶、逢時過節(jié)主人大擺筵席的地方。院壩左右兩邊的廂房之上是東、西藏書閣。閣樓往外延伸到連廊邊,下為人行道。之所以要將藏書閣建造在人行道上,是因為主人尊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緣故。即如今提倡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前院壩往里走,拾級而上,就到民居的前反。前廳是過廳、休息廳。正面的木板墻,是可以開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帶窗式隔門。平時用門栓杠起,只留中門敞開,供人進出。如遇人流量較大之時,則打開所有門扇就成了一個通暢的大廳。其正中四扇門帶窗隔門上雕刻著“漁樵耕讀”故事?!皾O”講的是漁翁捕魚的故事。這幅圖所表達的意境為遠處高山上洶涌的洪水傾瀉而下,近處提褲挽袖的漁翁正好從打漁罩內(nèi)捉到了一條偌大的魚,喜形于色地合不攏嘴大笑。這捕“漁”的故事在這里演變成了“年年有余(魚”的借托之意。“樵”講的是“伯牙撫琴”的故事。相傳俞伯牙是春秋戰(zhàn)國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出的絕妙琴聲許多人都不甚理解,而唯有樵夫鐘子期才能領(lǐng)會琴聲中的真諦。然而鐘子期卻英年早逝,伯牙得知后悲痛不已,稱“知音已絕,永不再續(xù)彈”,而當(dāng)場把琴摔碎了。這就是動人的“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告誡后人,知音難尋,要珍惜友誼?!案敝v的是大舜勸人農(nóng)耕的故事。畫面上用于耕田的不是牛而是大象,暗寓“萬象更新”?!白x”則講的是梁山伯、祝英臺在“尼山功書”時一往情深的場景。這四則故事,“漁”、“樵”強調(diào)的是“處世”、而“耕”、“讀”則是“立身”之本,深入淺出地反映了主人“耕讀傳家”的美德和處世立身的哲學(xué)。其他的門扇上,雕刻著一幅幅戲劇故事、吉祥圖案、民間傳說典故。如“終身吉祥如意”、“麒麟吐玉書”、“梅蘭菊竹”、“松竹梅”、“馬奔財鄉(xiāng)”、“團?!?、“長壽”、“連升三級”、“西鳳三?!?、“雙喜臨門”、“麒麟吐寶”、“福祿壽喜”、“萬?!薄ⅰ叭f喜”、“福山”、“壽海”以及精美的“暗八仙”等圖紋。前廳正面檐柱上的木雕撐拱,在前廳正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左右四根撐拱的中心鏤空雕飾物寓意為:蝙蝠含金箝一一福在眼前;野鹿含靈芝 奉祿如意;松鶴延年壽有余;獅子滾繡球歡天喜地。中間兩根撐拱是:犀牛望月一一含意為歡天;麟吐如意一一含意為喜地。這些都是美好愿望的象征,也是表達著當(dāng)年主人的精神寄托。前廳內(nèi)正中墻壁上,懸掛著清末劉光第所贈“龍光永榭”匾。劉光第是“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四川富順人。黃家第八代黃學(xué)海,作過巴縣、永寧(現(xiàn)敘永)、隆昌、富順等地教諭(教諭相當(dāng)于今天的教育局長。黃學(xué)海在富順任教諭期間,劉光第曾拜黃學(xué)海為師。匾下是玲瓏剔透的木雕雞冠罩。雞冠罩是房屋通道上的裝飾構(gòu)件。雞冠罩中為百鳥朝鳳圖,左右雕刻著魚躍龍門圖案,旁邊是野鹿含花和鹿鶴通泰圖。幾幅圖案用瓜和藤蔓串在一起,取自《詩經(jīng)?大雅》“綿綿瓜瓜失民之初生”之意,希望子孫綿延不斷,一代更比一代強。雞冠罩下面是五幅拱壽屏,屏是起間隔的作用,并增添景深,使庭院空間曲折有致。我們再抬頭仰望,屋頂是滿堂的花格菱形底瓦。民居的屋瓦均為雙層,即在接水的面瓦下邊,先鋪上這層花格菱形仰瓦。據(jù)傳,在清朝中期,底瓦并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白底中現(xiàn)灰黑菱形圖案,而是寫著一個個漢字,書寫的是《四書》、《五經(jīng)》中的內(nèi)容。是家中幼兒識字的啟蒙教材。這就是俗語所說的“望天書”,由此,可見黃家在對子孫啟蒙勸學(xué)的良苦用心。青瓦作為灰陶,容易風(fēng)化不耐久。那些字瓦維修起來太復(fù)雜,逐漸被菱形圖案所取代。字瓦在歲月的長河里逐漸磨滅殆盡,沒有能夠留下實物,是十分可惜的事情。民居內(nèi)的陳列展覽是根據(jù)黃氏家族入川的第十代 黃中美生活時期的原狀展示,是清末封建大家庭居家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前廳的右次間與稍間是客房。常言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客走旺家門。昔日的民居常常是貴客盈門,賓朋滿座。因而民居主人常年設(shè)有客房,接待絡(luò)繹不絕的來客??头抗灿?間,是客人休息娛樂的地方。客房內(nèi)有雕花床、書案、太師椅、八仙桌、大理石屏。民居的客人分兩種:一種是為常年都在此生活、學(xué)習(xí)、娛樂的人稱之為“常客”;一種是匆匆而來,住三兩天就走的謂之“過客”。墻壁上張掛著的一幅幅字畫點綴著房間,這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茶水廢,是提供茶水的地方。民居等級森嚴,不同等級的人,就使用不同等級的茶水與茶具。夕佳山民居建有三個客廳。分別是上客廳、中客廳和下客廳。不同的客人在不同的客廳接待。這是工客廳。下客廳是主人接待下等人的地方,也是與佃戶商談事宜與訂立契約的場所。室內(nèi)裝飾與布置簡樸實用。下客廳的左次間是長房孫輩房間。即黃中美的長子長孫房間。長子黃鐵秋共生育了三男六女,如今均健在,他們分別居住在新疆、西安、成都、西昌、宜賓等地。相鄰的是幺房孫輩房。黃中美有兩個兒子,大兒叫黃鐵秋,小兒叫黃雪香。黃雪香育有二男一女,但如今他們早已作古,這是他們昔日嬉戲與挑燈夜讀的樂園,也是他們憧憬美好未來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黃雪香的兩個兒子。大兒子黃道淵,在1947年出錢買了一個偽鄉(xiāng)長來當(dāng),因不到任職年齡而請人將《族譜》上的歲數(shù)改大。任職期間與土匪相勾結(jié),到解放時被槍斃了。小兒子黃書橋,是個浪蕩公子,不學(xué)無術(shù),連讀書也是請人讀,別人學(xué)知識,他得一紙文憑。替他讀書的人叫姜光謙,是江安縣留耕鎮(zhèn)人。因姜光謙有學(xué)問,解放后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任職于北京市民建中央?,F(xiàn)在參觀的是二少爺黃雪香夫婦的房間。黃雪香、字大榕,上世紀四十年代去世。黃雪香擅長修建、規(guī)劃建筑,夕佳山民居巧奪天工的布局與精雕細琢的雕刻藝術(shù)是和他分不開的。但黃雪香卻又是一個喜愛嫖賭的人,周圍的人給他取了一個渾名叫“黃五腳牛”。墻上掛著包弼臣的“春夏秋冬”木刻板。包弼臣是清朝同治年間的舉人,有“詩、書、畫”三絕之美譽,慈禧封他為“字妖”。黃家與他有姻親關(guān)系,所以對其作品進行收藏。堂屋是供奉祖宗牌位、舉行祭祀和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一般外人、閑雜人、女性特別是孕婦,是不許跨越堂屋門檻的(家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和拜堂的新娘除外)。家里只有年長的死者,才有資格在堂屋內(nèi)停放遺體。堂屋的大門,是傳統(tǒng)的“三抹六扇”雕花大門。這是入川移民修房造屋的特征之一。正中兩扇門上雕刻著“忠”、“孝”兩個篆字;旁邊四扇門雕刻的篆字是“?!?、“祿”、“壽”、“喜”,每個篆字的四邊都鑲嵌四只蝙蝠。蝙蝠的“蝠”字與“福”同音。門扇的中部,分別雕刻著琴、棋、書、畫、壽、喜圖案。門扇的裙板上雕刻“福運雙全”的圖案。堂屋正上方設(shè)置著神龕,神龕上供奉著“天地君親師位”牌位。牌位的書寫頗有講究,簡而言之,就是“天不頂天,地不離土,君不開口,親不閉目,師不離幣,位不離人”。祭祀臺上點著香燭、長明燈、供品以及銅磬等祭祀器物。每天早晚,主事的長者都要來向牌位祈禱。禱告時要敲打銅磬,一般是早晨敲三下,口中念“創(chuàng)業(yè)艱”;晚上敲四下,口中念“守業(yè)更難”。堂屋正梁上恭楷大書:“咸豐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立,木工曾備儒造;江夏應(yīng)江祖公八世孫學(xué)海同男希孟、希曾重建”。咸豐己未年,是公元1859年,距今已近150年。這是夕佳山民居第三次修繕的原始文字記載,是研究民居建筑史的第一手資料。堂屋房頂上塑著“山谷題留”的灰塑。因民居夕日的主人姓黃,所以將宋代大文學(xué)家、大詩人黃庭堅供奉在這堂屋脊頂上,外人一看就知這家姓黃,這是對祖宗的崇拜,也有炫耀之意。小青瓦風(fēng)格的民居屋脊上都有灰塑。如前廳屋脊上塑的是“三綱五常”圖案,下客廳塑的是“西游記”故事,中客廳塑的是“八仙過?!比宋飯D案。堂屋的左次間與稍間是民居最高長者黃中美夫婦的居室。黃中美,字蕓浦,生于1857年,卒于1922年。清光緒己丑年(公元1889年)中恩科舉人,候選知縣,歷任江安縣龍門書院山長,民國初任縣議事會會長。后居家不出,專研醫(yī)學(xué),精通岐黃。晚年撰成《醫(yī)罅芻言》、《斯道必由》、《醫(yī)案》等三部醫(yī)學(xué)著述傳世。書齋墻上掛著包弼臣的代表作《增修瀛洲閣記》。黃中美夫婦的臥室中的大床特別精美,其床為“半鋪牙床”,共有32只木腳著地,床上有23面鏡子著飾。鏡子一是起辟邪作用,二是取夫妻明凈如鏡,不能同床異夢。這張鎦金半鋪牙床,氣勢恢宏,畫面生動,造型優(yōu)美,雕刻內(nèi)容豐富。床的前面上部大彎門上雕刻著碩大的牡丹花,憨態(tài)可掬的貓,即為“耄耋之年”,兩只頭部朝上朝下的喜鵲,謂之“歡天喜地”,金瓜、石榴、佛手根根藤藤交錯謂之“根留百代”和“多子多?!保湓⒁馐鞘稚羁痰摹4采系窨讨r艷的荷花,花上站著鵪鶉鳥,謂之“安居樂業(yè)”。堂屋的左廂房是中客反,中客廳是主人接待中等客人的地方??蛷d門楣上掛著一塊“三鳳聯(lián)飛”的巨匾。這是由于黃氏子弟同年考取了三名秀才,當(dāng)時的知縣題贈這塊匾,以示祝賀和彰顯。廳內(nèi)裝飾與陳設(shè)雅致而舒適,與下客廳的樸實無華,形成了反差。廳的正方放置著一張涼床,涼床是人門休息的榻床。鴉片進入中國后,就成為鴉片煙鬼銷魂落魂的奪命床了。涼床的左右放置著大小不等的太師椅,從太師椅的大小和擺放位置,可以看出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這是黃中美空黃鐵秋夫婦的房間。黃鐵秋,字大椿,育有三男六女。在他50歲生日時,親朋好友對他的贊譽是“鐵秋先生,富而好禮學(xué),優(yōu)法政,更精醫(yī)理……”。他教子有方,傳家有道。其子女或是大學(xué)教授,或是醫(yī)生,都有較大作為。他在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主持了民居的第四次擴建,民居建筑終于至臻完善,成為今天舉世矚目的“國寶”。緊鄰大少爺夫婦房間的南廂房,便是典的閨房。為什么小姐的閨房在這里呢?因為這里十分僻靜,而且平時外人又不許進入此院,所以不為外人所窺視。如遇家中有紅白喜事時,只要檐廊上掛一幅長長的簾子就與之隔絕了?!梆B(yǎng)在深閨人未識”是對封建時代“足不出戶”的小姐們的真實描述,只有大戶人家的黃花閨女才有資格稱小姐。在封建社會評價女人的標準是與今天截然不同的。那時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尊崇“三綱五?!薄ⅰ叭龔乃牡隆薄男〗汩|房側(cè)進入正屋后檐河,有一條外人難以發(fā)現(xiàn)的通道直通繡樓。這條僻靜的巷道,是民居特有的女人通道。我們知道,宅院按社會家庭生活的交往關(guān)系,有一個由公共性到私人性的過渡。從入口公共性的部分,到半公共性部分,再到完全私秘性,民居形成一個有層次逐漸過渡的布局,而且別出心裁地修建了這條女人通道。這種專供女眷通行的通道,在中國民居中也是少見的。民居常有外人來往,家中女眷走這條專辟的特殊通道,以達到避開外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女眷在外人面前拋頭露面,起到內(nèi)外有別、男女有別的作用。北廂房有兩個房間,一間是禮佛室,一間是佛堂。禮佛室是拜佛之前洗手、整衣、靜心的休息室。這是因為心誠則靈,才能得到菩薩的庇護和保佑。禮佛室的旁邊為佛堂。佛堂是信佛者頂禮謨拜,乞求來生榮華富貴,以及與佛對話的地方。1988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親筆題寫了“佛堂”匾額和“善說不二法,否認第一因”的楹聯(lián),從而為民居的佛堂增輝不少。這雅致豁亮的過廳,因其形似漢字的“工”字,而得名叫工字反,工字廳是通往西花園的通道。在封閉的院落之中設(shè)置工字廳這樣的敞廳,以及天井、花園等,取得開敞而外實內(nèi)虛的效果,室內(nèi)室外、院內(nèi)院外空間因此交融,使人工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和諧而自然。民居內(nèi)有紅白喜事,請戲班子唱戲時,這里就成了觀戲廳。工字廳正前方高起的臺基,就是戲臺。戲臺和作為觀戲席的工字廳有分有合,有起有落,既實用,視覺上又有變化。“移影換形儼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達離合悲歡”,是對戲劇表演藝術(shù)精妙、凝煉的概括,作為戲臺楹聯(lián)十分貼切,讓人心領(lǐng)神會,一看便知這里就是戲劇的天地。戲臺口左右華板上的雕刻,一邊是《白蛇傳》中的“船舟借傘”,一邊是《西廂記》中的“鶯鶯聽琴”。人物形神皆備,栩栩如生。戲臺前的落地罩,雕刻有歷史故事,如“黃道州發(fā)兵”;有戲劇故事,如“別窯從軍”;有倡導(dǎo)孝道的箴言,如“羊有跪乳之恩、烏有反哺之義”;有的取材于唐詩,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杜牧的《清明》、張繼的《楓橋夜泊》等詩句;有采用諧音、象征手法表達美好意愿的傳統(tǒng)圖案,如“封侯持印”、“富貴白頭”、“路路通順”等等。這個落地罩創(chuàng)意獨特,別具匠心,雕刻手法精湛嫻熟;精細處精雕細琢,粗獷處則大刀闊斧,氣勢雄放。古建專家羅哲文等稱贊此落地罩的雕刻藝術(shù)為“集中國民間傳統(tǒng)木雕之精華為一體”。中央電視臺有名的《神州風(fēng)采》欄目,也曾對它作過詳細報道。戲臺一邊是化妝室,另一邊是道具室。最別致的,是戲臺后面明亮的圓門。室外的光線從門外進入。使圓門就像一輪滿月。明暗的對比,讓人意識外面別有天地。圓門如同一面鏡子放置那里,鏡子的正前方矗立著樹樁屏,恰似鏡中有景。因此中國古建專家組的羅哲文、單士元,鄭孝燮三位專家對民居給予高度評價,說民居布局合理,移步換景、一步一景、雕刻精美、文化內(nèi)涵豐富、保存完整。當(dāng)年,民居共建有三個花園:東花園、西花園、后花園。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西花園。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改西花園稱“怡園”和“沁園”。左面的怡園具有群植的南方園林特色,右面的沁園則具有孤植的北方園林風(fēng)格。這小中見大的布局,為民居的又一大特色。西花園的每一處景點,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比如,在榕樹之中栽上一棵棕樹,就是取《論語》“中而不堅,庸而不易”之句意。借棕樹和榕樹來反映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將楨楠樹與桂花樹栽植在一起,稱作“珍貴”再于其旁邊種上一株萬年青樹,就組成了“珍貴萬年”。又如將龍鳳竹植于園內(nèi)的佛手池旁,就暗寓了《增廣》之言一一“亭栽龍鳳竹,池養(yǎng)化龍魚”。上客廳,座落于西花園正中。環(huán)境清幽,建筑典雅,陳設(shè)考究。一邊為書房,一邊為琴房。這里的琴棋書畫,營造出高雅的氛圍。這樣的地方,主客聚談的內(nèi)容,顯然不是中客廳下客廳里那些關(guān)乎世俗的生產(chǎn)生活話題,這里可是主人陪客人吟詩作畫的大雅之堂。蟄,是黃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學(xué)館又名“私塾館”,俗稱“雞婆學(xué)堂”。因為私塾一般規(guī)模很小,一個先生幾個學(xué)生,好似一只母雞帶著一窩小雞。學(xué)館內(nèi)的神龕上供奉著孔子的牌位??鬃邮情_中國私人辦學(xué)先河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墻上掛著“孔子杏林講學(xué)圖”和包弼臣所書的《諸葛武侯訓(xùn)》。在學(xué)館任教的最后一位先生是彭秀才,是江安縣底蓬鎮(zhèn)人。學(xué)館門前有一株古老的黃桷蘭樹,這是剛辦學(xué)時栽下的?;ㄩ_時節(jié),滿園飄香,芳菲沁人,的確是一個讀書做學(xué)問的好地方。出學(xué)館往右走,我們來到了昔日的“棗園”。從前這園中有一棵偌大的棗樹,1990年因樹齡長而枯死。如今帶著遺憾而只留下“棗園”二字,昔日主人建棗園植棗樹是取其早登科、早及第、早生貴子、早發(fā)財之意。黃氏家族鼎盛時期擁有良田3600多石,租與佃戶居住的宅院有100多處,并在江安縣城的桂香街也購置了20多間房產(chǎn)。民居內(nèi)每日進餐者不下十桌人。黃氏家族幾代同堂,和睦而居,譽滿鄉(xiāng)里,傳為佳話。棗園旁邊的洋樓叫“西洋樓”,對面的樓叫“東洋樓”;同時兩棟樓也叫“宴樂樓”,是主人大擺筵席的地方??上攵?dāng)年主人在此樓中大擺筵席時是何等的氣派。民居前廳的左廂房是管事房,管事也叫管家,有大小之分、老少之別。昔日黃家的管事,一般都由自己所開辦的私塾學(xué)館培養(yǎng),從小就開始啟蒙教育,滿十三、四歲就開始做見習(xí)管事,此時就被稱為小管事,當(dāng)長到二十八、九,能獨擋一面時,經(jīng)主人考核合格后,才被正式任命為大管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居最后的管事王金華。此人十分精干,為人忠厚老實,但家境貧寒。主人看上了他,從小就入黃家的“雞婆學(xué)堂”讀書,后來當(dāng)上了小管事與大管事。由于他效忠主人,把本職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為此主人出錢為他娶了親,又特意獎了他三十石田地(折合二十畝左左)。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解放后,因此他被評為地主。地主的帽子扣了三十年,也正好對應(yīng)了他的三十石田地。據(jù)此人們給了個歇后語:王金華的地主一一揀來的。緊靠管事房的房間是儲物房。儲物房是主人儲存?zhèn)溆谩凹耶?dāng)”的地方,也是存放年貨的房間。儲物房在右面是傭人的居室。這里陳設(shè)比較簡樸,是傭人居住的地方。在川南,封建時代男仆分兩種,年長的叫“長年棒槌”,年幼的被稱為“蠻蠻”。女的呢?年長的叫“大娘”,年幼的被稱著“丫頭”。前廳的左次間是議事房,這里是商議和決定重大事情的地方,相當(dāng)于今天的會議室。據(jù)考證,當(dāng)年在此議論最多是是田地的買賣,佃戶租谷的增減,紅白喜事的操辦,迎來送往的接待,房屋家園的修繕等,也是管事等匯報工作與接受任務(wù)的場所。前廳的右?guī)渴撬幏亢驮\室,這是黃家的家庭藥鋪,是黃家懸壺濟世、鉆研醫(yī)學(xué)的地方。據(jù)《縣志》記載,第十代黃中美少年好學(xué),其詩詞歌賦受到省里管教育的長官瞿鴻璣的賞識。后來居家不出,專研醫(yī)學(xué)。他的父親黃希孟對醫(yī)學(xué)有一定研究,所以,研究醫(yī)學(xué)在他們黃家是有傳承的。黃中美的鉆研比他的父輩更進一步。博覽群書之后,他既領(lǐng)悟了中國醫(yī)學(xué)的博大精深,臨床實踐也每每得心應(yīng)手。他寫出了《醫(yī)罅芻言》、《斯道必由》、《醫(yī)案》三部著作傳世。其中《醫(yī)罅芻言》的自序和論文《論精白乳白血赤之源》,被收錄在民國十七年版的《江安縣志》第四卷中。黃氏家族所開設(shè)的藥鋪,有不成文的規(guī)定,無錢者求醫(yī),一般數(shù)額小的不收費。即使遇到家中的藥房配不完整的藥方,到別的地方抓藥都不會讓患者花錢。所以黃氏家族在當(dāng)?shù)刳A得了民心,同時也提高了醫(yī)技水平。黃家的坐堂醫(yī)生是出高價聘請的,其醫(yī)術(shù)十分高明。因主人自己平常不坐診,只有遇到地位高貴的人與患疑難病癥者才為病人診斷。繡樓是專供黃氏家族的女人刺繡、描紅的地方,也是她們游樂嬉戲的處所。“足不出戶”的規(guī)矩,制約了她們的活動空間。昔日民居的繡樓共三層。底層為吊腳樓,二層是存放繡品材料與成品的庫房,三層是小姐們描紅繡花的地方,是他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我們現(xiàn)將底層作為“影視館”陳列,二樓辟為“題詠館乙三樓作為繡房原狀陳列。這是影視館。多年遺世獨立、不為外界知曉的夕佳山民居,首先發(fā)現(xiàn)它的豐姿神韻的是電影藝術(shù)家。1985年,電影《草莽英雄》劇組為了尋找取景地,辛辛苦苦,跑遍川內(nèi)10多個縣市,竟不能找到一座滿意的清末風(fēng)格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