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tài)_第1頁
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tài)_第2頁
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tài)_第3頁
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tài)_第4頁
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tài)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講

故意犯罪過程中的停止形態(tài)故意犯罪過程中停止形態(tài)概述一、故意犯罪過程中停止形態(tài)概念和種類故意犯罪在其產(chǎn)生、發(fā)展和完成的過程與階段中,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狀態(tài)。一是犯罪完成形態(tài),即犯罪既遂形態(tài);二是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具體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種形態(tài)。二、故意犯罪過程中的未完成形態(tài)只存在于直接犯罪中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間接故意也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犯罪既遂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標準

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態(tài),它是指行為人所故意實施的危害行為已經(jīng)具備了某種具體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不能以是否達到犯罪目的或者是否發(fā)生犯罪結果作為犯罪既遂標準。二、犯罪既遂的類型(一)結果犯:法定結果是否出現(xiàn)(二)危險犯:危險程度是否達到法定要求(三)行為犯:行為是否達到法定程度(四)舉動犯:著手即構成犯罪舉動犯一般包括兩種構成情況,一是原為犯罪預備性質(zhì)的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完成形態(tài),如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參加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等。二是教唆煽動性質(zhì)的行為。如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傳授犯罪方法罪等。由于舉動犯是著手實行犯罪就構成既遂,所以其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三、既遂犯的處罰直接按照刑法分則有關具體犯罪條文規(guī)定的法定刑幅度處罰。主觀被迫停止主動放棄著手結束既遂預備未遂(徹底性)中止中止(徹底性)中止(有效性)犯罪預備一、犯罪預備的概念《刑法》第22條第1款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二、犯罪預備的特征(一)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犯罪預備主觀上必須出于犯罪的故意。(反映出犯罪分子的犯罪目的)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不同。后者只是單純的犯罪意圖思想流露。(二)客觀上實施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預備行為。準備工具,是指準備供著手實施犯罪所需要的一切物品。制造條件,是指除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有利于實行犯罪的種種預備行為。常見的有:尋找共同犯罪人,擬定犯罪計劃;掌握犯罪技能;窺測犯罪地點、環(huán)境,了解犯罪對象的活動情況;排除實行犯罪障礙;接近犯罪對象,司機著手實行犯罪等等。(三)行為人未著手實行犯罪(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qū)別)注意:這種停頓必須是徹底的而不是暫時的。否則前一次的預備行為已被后來的著手實行行為所吸收。(四)行為人未著手實施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與犯罪中止的根本區(qū)別。)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客觀原因:1.作案條件不成熟而未著手實行犯罪。2.因犯罪對象原因而未能著手。3.因第三者的制止而未能著手。主觀原因:行為人主觀上認識錯誤而未能著手實施。三、犯罪預備的處罰刑法第22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注意以下兩點:1.對預備犯的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可以”而不是“應當”。即對預備可以從寬處罰,也可以與既遂犯同等處罰。2.如果預備犯的犯罪預備行為本身可獨立構成犯罪的,一般不實行數(shù)罪并罪,而是按牽連犯原則擇一重罪處罰,如盜竊槍支、準備殺人,不以盜竊槍支罪與故意殺人罪并罰,因未著手實施殺人行為,只構成盜竊槍支罪。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之一。刑法第23條第1款規(guī)定:“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哂幸韵氯齻€特征:犯罪未遂(一)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區(qū)別于犯罪預備最顯著的特征)所謂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guī)范里具體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如何認定“已經(jīng)著手”,根據(jù)立法精神和司法實踐,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二)犯罪未得逞

1.結果犯,犯罪未得逞就是沒有發(fā)生法定的危害結果。2.行為犯,犯罪未得逞就是沒有完成法定危害行為。3.危險犯,犯罪未得逞就是沒有發(fā)生法定嚴重危險狀態(tài)。(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是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重要區(qū)別)。作為犯罪未遂特征之一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應理解為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及犯罪活動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常見的有:1.犯罪人自身的客觀原因。如行為人的能力、身體狀況、常識技巧、精神緊張等。2.犯罪人自身以外的客觀原因。如自然力的破壞、受害人的反抗和逃避、犯罪對象原因、環(huán)境時機等。3.犯罪人主觀上的認識錯誤。包括對犯罪對象、犯罪工具和手段、因果關系等的認識錯誤。二、犯罪未遂的種類(一)以犯罪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為標準,實行終了的未遂和未實行終了的未遂。1.實行終了的未遂2.未實行終了的未遂(二)根據(jù)行為人實施犯罪實際上能否達到既遂為標準,可將犯罪未遂分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1.能犯未遂2.不能犯未遂(1)工具不能犯未遂。(2)對象不能犯未遂。

三、犯罪未遂的處罰刑法第23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保?)主觀:惡性大?。?)客觀:危害結果、未遂種類(行為程度)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刑法第24條第1款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是犯罪中止?!狈缸镏兄?,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tài)。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自動放棄犯罪中止特征1.時間性:犯罪中止必須是發(fā)生在既遂之前的犯罪過程中,。2.自動性:自動放棄。這是犯罪中止的本質(zhì)特征,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和犯罪預備的根本區(qū)別。3.徹底性。(二)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特征指行為人的行為已經(jīng)實施到相當程度或者行為已經(jīng)實施完畢,在可能產(chǎn)生但尚未發(fā)生犯罪結果前行為人采取了積極措施,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這種結果發(fā)生的犯罪中止?!坝行浴保簾o效為犯罪既遂或犯罪未遂(三)對自動放棄重復侵害行為的定性三、犯罪中止的處罰刑法第24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痹诖嬖谕饨缫蛩馗蓴_情況下:(1)外界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