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秦兵馬俑(2-4節(jié)整合)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發(fā)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1.確立背景—秦的統(tǒng)一2.含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7.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積極消極3.形成根源—4.主要矛盾—君權與相權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皇帝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中央官制選官制監(jiān)察制文化專制6.主要特點:皇權至上5.基本內容及演變歷程①戰(zhàn)國萌芽②秦朝正式建立③兩漢鞏固④隋唐完善⑤北宋加強⑥元朝新發(fā)展⑦明朝空前強化⑧清朝達到頂峰經濟根源政治根源理論來源地理環(huán)境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史記·秦始皇本紀》自主學習(8分鐘)
1、閱讀課本8-11頁,在書上標注出
(1)秦滅六國的條件、過程、意義。
(2)秦開疆拓土的措施。
一、確立背景:秦的統(tǒng)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一.秦的統(tǒng)一(1)順應中國歷史統(tǒng)一的必然趨勢,人民渴望統(tǒng)一(2)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增強;(3)秦始皇個人的雄才大略;(4)靈活運用“遠交近攻”的對外戰(zhàn)略1.條件2.過程:1)統(tǒng)一王朝建立(BC221);2)擊匈奴,收河套3)鑿靈渠,平嶺南;4)修馳道,治西南,東到大海北至長城南到南海西到隴西人口達2000萬秦朝疆域靈渠湘水漓水3、南征越族今日靈渠之風采(1)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諸侯混戰(zhàn)局面,有利于社會的安定。(2)擴大了統(tǒng)一帝國的規(guī)模,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3.意義二.概念:專制主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指中央的決策方式,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至行使軍權、政權、財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是與民主政體相對立的概念指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中,全國軍政財大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從中央。中央集權:三、形成原因:(1)經濟根源——自然經濟的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來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證生產的進行。(2)社會根源——鞏固、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集權理論。(4)地理環(huán)境——中國屬于大河文明,自古以來以農業(yè)為主,屬于遼闊的精耕細作的經濟區(qū)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四、兩大矛盾:1)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jù)勢力的矛盾。2)皇權與相權矛盾(中央政府內部矛盾)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五、基本內容及演變歷程(重難點)(一)皇帝制度(二)地方行政制度(三)中央官制(四)選官制度(五)監(jiān)察制度(六)思想專制(必修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與發(fā)展“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p>
——《史記·秦始皇本紀》德高三皇,功蓋五帝
皇帝
始皇帝(一)皇帝制度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基本內容及演變表明了皇位世襲的特點(終生制)反映了皇帝獨尊的特點反映了皇權至上的特點
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卑竼柲?。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皇權的獨斷性、隨意性(一)皇帝制度1、名稱來源:“三皇”“五帝”2、特點:皇位世襲(權力不可轉移)皇帝獨尊(皇帝的命令為“詔”?;实鄣挠≌聻椤碍t”?;实圩苑Q為“朕”。,顯示皇帝權力的神圣)皇權至上(集行政權、司法權、軍事指揮權于一身,地位不可僭越)3、君臣關系:主子與奴才關系自主學習:1.閱讀教材P9、10、11、16完成學案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一欄相關知識梳理)2.概述秦朝郡縣制確立的原因、內容、特點及意義3.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異同(二)地方行政制度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基本內容及演變1.郡縣制原因: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中央集權;借鑒西周分封制的教訓。建立:
戰(zhàn)國時期開始出現(xiàn);秦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二)地方行政制度內容:1)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2)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道”4)特點: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郡縣長官皇帝任免;3)地方官員分工明確。(1)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2)促進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3)實行郡縣制,奠定了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4)郡縣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5)影響:貴族政治:是指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具有機能專業(yè)化、職務憑資格、行動按固定規(guī)章辦事、權力分等級等特點的系統(tǒng)行政管理制度。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異同與宗法制相聯(lián)系,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在國家統(tǒng)一條件下,按地域劃分分封諸侯王位世襲,擁有封地。諸侯國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官吏由皇帝或朝廷直接任免,不世襲,有俸祿,無封地穩(wěn)定秩序的同時易成為地方割據(jù)勢力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tǒng)一性質: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鞏固王權的統(tǒng)治;作用:一定時期內有利于統(tǒng)治的鞏固2、郡國并行:
西漢初年的地方統(tǒng)治體制是“郡國并行制”,王國名義上受朝廷節(jié)制,實際上與割據(jù)無異,候國相當于縣,封候享用租稅,無治民權,受所在郡監(jiān)督.出現(xiàn)地方勢力威脅中央的社會問題,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二)、地方行政制度
“推恩令”:
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tǒng)轄。結果王國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最終,“郡國并行”之制名存實亡,地方行政制度復歸為郡縣制;“附益之法”:漢武帝為進一步限制諸侯王而定,“諸侯唯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凡在諸侯國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不得進入中央例1.《隋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如下圖所示)這一體制A.吸取前朝教訓,否定了秦的郡縣制度B.鞏固專制統(tǒng)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王國相對獨立,直接威脅了專制皇權D.管理體系多樣,發(fā)展了中央集權制度C3.唐:唐后期在地方設藩鎮(zhèn),后來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4.宋:由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知州),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3.行省制度:元朝: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中央派出機構),直接對中央負責.其下設路、府、州、縣.是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二)、地方行政制度目的: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強化專制統(tǒng)治,歷代王朝在地方都作了重大調整、改革。元朝地方行政機構的制度行省制度常設地方行政機構行中書省行省的權責單列的行政區(qū)劃中書省直轄的”腹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黃河以北和內蒙古部分地區(qū))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區(qū)
行省制度建立的原則:元代通過加強層級間的監(jiān)督以及打破傳統(tǒng)"山川形便"區(qū)劃原則,實行犬牙交錯的政區(qū)劃分,令地方喪失完整的形勝之區(qū)和割據(jù)之勢,從而加大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度.例2.
元代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qū)被劃歸陜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門戶洞開……歸州,地處四川、河南二行省之間,卻隸屬于并不與之連界的湖廣行省;同是處于漢水上游漢中盆地的興元路和沔州,卻分屬四川、陜西行省。此種行政區(qū)劃不利于A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理B加強對地方的軍事控制C各民族之間經濟的交流D增強行政區(qū)的自然屬性與文化一體化的趨勢D元代的地方行政區(qū)劃采取“犬牙交錯”原則,將自然環(huán)境差異極大的地區(qū)拼成一個行省級單位,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勢呈南北狹長狀。此舉主要是為了A.遵守祖制實行地方分權B.“強干弱枝”抑制行省力量C.利用山川形勢制約地方勢力D.依據(jù)山川走勢分行省轄區(qū)
行省制度設置的意義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調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②對于鞏固和擴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治有極大意義。秦至元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5.我國歷史上行政區(qū)劃演變的趨勢一.縣級政區(qū)最為穩(wěn)定,高層政區(qū)變化最大;二.高層政區(qū)由虛入實,由非行政區(qū)逐步轉化為實質上的行政區(qū)域。歷史上的州(監(jiān)察區(qū)),道/方鎮(zhèn)(軍區(qū)),路(財政轉運區(qū)),行省(臨時派出機構),后來都逐漸成為一級正式區(qū)劃。5.地方行政制度演進的趨勢(特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管理。加強對地方官員的任免監(jiān)督和考核。
理想的中央與地方關系應呈現(xiàn)輕重相維的狀態(tài),既做到中央集權,又使地方有適度的分權,然而要保持這樣的平衡實屬不易,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矛盾始終存在。總體來看高度強化的中央集權緊緊控制地方。(三)中央官制的演變自主學習1.閱讀教材(P10、12-14)完成中央官制的演變一欄相關基礎知識的梳理2.概述秦至清中樞機構的設置與運作(用圖示呈現(xiàn))反映中國古代君相關系怎樣的發(fā)展趨勢?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基本內容及演變秦朝的官制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執(zhí)掌奏章下達召令監(jiān)察百官管理軍事1.秦-三公九卿制秦朝官僚機構示意圖特點:1)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三公九卿"分工嚴密,各司其職,而又互相牽制,最終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這在加強皇權統(tǒng)治的同時又能防止皇帝決策的失誤.2)充分體現(xiàn)出"家天下"的特點."九卿"中的奉常.宗正等官職就是為皇帝專設的,是為皇帝私家服務的.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中朝(內朝)外朝有事上報2.漢朝中央官制集權方式: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形成決策核心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由來:三省六部制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于三省制,各不同時期的統(tǒng)治者作過一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隋朝以前,自西漢至南北朝,基本沿襲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為加強中央集權,綜合前代各種制度,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設置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內史省是決策機構,長官叫內史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長官叫納言;尚書省是執(zhí)行機構,處理全國行政事務,長官叫尚書令,副長官叫左、右仆射。尚書省下設史、禮、兵、都官(后改為刑)、度支(后改為民)、工六部,各部長官為尚書,副長官為傳郎。三省的長官等于秦漢的宰相。把宰相之職一分為三,避免了權臣專權,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唐朝在隋朝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和補充。三省為中書、門下和尚書省。執(zhí)行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吏部3.唐朝政府機構示意圖政事堂(議政場所)決策審議尚書省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特點相權一分為三,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各部門分工、合作,監(jiān)督、牽制,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新集權方式: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職,以形成相互牽制。三省六部制的作用:①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的長官大都品級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它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歷朝基本上沿襲這種制度。三省六部制的消極作用: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惡性發(fā)展或朝政腐敗,權力失去制約與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喪失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積極作用。
唐代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與漢朝相比最大的變化在于唐朝中央機構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權,這樣唐朝中央機構就有三個宰相,而漢朝時只有一個宰相。可見唐代相權一分為三,宰相的權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最終擴大了皇權,保證了封建君主專制中心地位。三省六部制與三權分立的比較
不同點:1.設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為了加強皇權;三權分立制是為了防止專制獨裁和維護民主。
2分權內容:三省六部制是決策、審議、執(zhí)行;三權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
3分權部門:三省六部制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三權分立分國會、總統(tǒng)、最高法院。
4實質: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會皇權專制加強的表現(xiàn);三權分立是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制度。
相同點:形式上都是相互制約的
樞密院(西府)參知政事三司(度支,戶部、鹽鐵)(最高行政機構)(分行政權)皇帝二府中書門下(東府)(最高軍事機構)(分財權)4.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分軍權)樞密使"二府""三司"各自獨立,直接對皇帝負責,構成最高輔政機關宋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央:1.設樞密院,有調兵權但無統(tǒng)兵權,統(tǒng)兵權歸兵部
2.兵將分離,兵不識將、將無常兵
3.相權一分為三,皇權加強
4.強干弱枝、內外相制、守內虛外
意思是多數(shù)禁軍拱衛(wèi)中央鎮(zhèn)壓內亂,少數(shù)分散于地方防止少數(shù)民族入侵
5.禁軍統(tǒng)領一分為三
6。設參知政事,分割丞相行政權
7。設樞密使,分割丞相軍權
8.設三司使,分割丞相財政權
9.杯酒釋兵權,收回大將兵權,削弱節(jié)度使實權地方:1.設知州,管行政
2.設轉運使,管財政
3.設通判,監(jiān)察地方。官文需知州、通判聯(lián)合署名才能生效
4.為避免冤假錯案,死刑要上報中央復審科舉:1.糊名法,嚴格考試制度
2.考試等級增加,分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
3.增加錄取名額反正,總的變化就是:1.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2.重文輕武,防止武將亂政
3.守內虛外,消極防御少數(shù)民族,積極鎮(zhèn)壓人民反抗樞密院最高行政機構皇帝中書省最高軍事機構5.元代中央、地方政治制度腹里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區(qū))御史臺最高監(jiān)察機構行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黃河以北和內蒙古部分地區(qū))皇帝都察院六部內閣五軍都督府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揮使司(軍事)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6.明代中央地方政治制度中央地方
1.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明朝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
——內閣制度的形成(1)原因相權阻礙君主專制強化。②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①皇帝集皇權和相權于一身,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2)結果:“內閣”應運而生2.內閣的出現(xiàn)(1)內閣制度形成:(2)內閣制的特點①僅為皇權助理機構,無明顯職權范圍②沒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終不是明朝中央一級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不能正式統(tǒng)率百官,只是一個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③受宦官牽制(3)影響永樂初年形成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內閣首輔=宰相?議一議宰相與內閣首輔的區(qū)別內閣首輔不同于宰相,不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票擬票擬: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學士處理建議寫在紙上并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以進呈,這實際上就是代擬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納。
思考:票擬是否表示內閣學士擁有決策與執(zhí)行的權力?
否。票擬僅僅是提供意見,是否采納的權力仍在皇帝手中,執(zhí)行也并不是由內閣學士負責,而是傳達到六部等有關機構。內閣與宰相的區(qū)別(閣臣)其職務也只是承上啟下,發(fā)布命令而已……人們還是習慣地把他們看成宰相……但宰相與閣臣還有很大的不同……宰相具有執(zhí)行權,遇事都可奏而行之,甚至事畢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閣臣則只有遵從皇帝的旨意,擬出具體辦法,待皇帝批準后方可頒行。──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明朝的內閣制與西方近代的內閣制明朝的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無決策權。它加強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君主對全國的統(tǒng)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西方近代的內閣是權力民主的象征,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代表國家對議會負責。是政治民主監(jiān)督機制,有助于防止專制獨裁。7.清朝中樞機構皇帝議政王大巨會議軍國大事(1791年取消)內閣日常事務中央軍機處(內政外交軍國大計)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二
軍機處名不師古,而絲綸出納,職居密勿?!妵笥嫞璨豢倲?,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zhí)政之府矣。
材料三
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者,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奪(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軍機大臣)亦只供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問:根據(jù)以上材料分析軍機處設置的原因、特點及職責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露軍事機密。
特點簡(機構簡單)精(人員精干)速(有官無吏、辦事效率高)密(地處內廷)軍機處職責軍機大臣只能傳達皇帝旨意給中央部門和地方機構去執(zhí)行,是皇帝行使權力的機要部門。
為什么軍機處的設置,君主專制就達到了頂峰?秦朝:三公九卿制漢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
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特點和趨勢特點:中央機構日趨完善并形成嚴密的體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趨勢:君權加強,相權削弱,中央集權空前強化.國家公務員考試(四)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自主閱讀教材P14——15綜合歸納:中國古代選宮制度的演變五、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基本內容及演變1、世卿世祿制:貴族政治體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族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2、軍功授爵制:
秦國依據(jù)戰(zhàn)功的多少授予相應爵位,培養(yǎng)大批軍功地主,壯大了統(tǒng)治基礎3、察舉制:
漢代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初期重德才,后期重門第出生,導致世家地主形成并發(fā)展起來,削弱了中央集權。4、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最初看才德,后來越益看重家世,"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九品中正制的內容①先在各郡、各州設置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xiàn)任中央官員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②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準有三:家世(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對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評語,稱為"狀"。中正根據(jù)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類別卻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為卑品(下品)。
③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復核批準,然后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jù)。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xiāng)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
④中正評議人物照例3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隨時予以升品或降品。一個人的鄉(xiāng)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濁也往往隨之變動。為了提高中正的權威,政府還禁止被評者訴訟枉曲。但中正如定品違法,政府要追查其責任。
科舉5、科舉制:(1)隋到清的演變①隋朝:創(chuàng)立。隋文帝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隋煬帝始沒進士科,科舉制形成。②唐朝:完善。唐太宗增設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創(chuàng)設武科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地位③北宋: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北宋科舉分為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科目逐漸減少,進士科成為主要科目,考試實行糊名法,錄取名額增加。王安石改革科舉,廢明經,進士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培養(yǎng)變法人才。④明朝:明代的科舉,分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進行。開始實行八股取士,命題范圍為四書五經,答題模式固定,禁止發(fā)揮個人見解。八股取土鼓勵只知埋頭讀書,不講究實際學問的人,旨在為皇帝培養(yǎng)忠順的奴仆,束縛了思想,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⑤清朝:科舉制度的衰落。清朝前期承襲明代制度;1905年清政府制定了新學制,廢除科舉制。(2)特點:自由報考,分科考試,按成績取舍(3)影響:積極意義:①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和實施,削弱了地方豪強士族勢力,使封建官吏的選拔和任用權收歸中央,改變了白漢代以來以推薦為主的官吏選拔制度。②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③為庶族地主進入仕途開辟了道路,擴大封建政權統(tǒng)治基礎。④科舉制度把讀書,考試,做官聯(lián)系起來,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⑤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消極影響:
明清時實行八股取士,極大地束縛了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造性,壓制了科技的發(fā)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是中國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弊端的出現(xiàn)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極端強化的產物,并非考試制度本身。教育部紀念恢復高考30周年座談會在廣東舉行,指出“恢復高考是社會公平的重建”。
—《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1日第1版探究?比較高考與科舉制的異同同:采用公平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取的原則,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異:科舉主要是為國家和君王選撥官員和政治人才,是為社會政治服務。高考主要是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作為學生進入大學的一個門檻,不受政治的影響選官制度的演變趨勢1)主要標準方面由家世門第逐漸發(fā)展為才學;2)選拔方式由推選逐漸發(fā)展為公開考試;3)選舉形式逐漸制度化,體現(xiàn)出相對公平、公開、客觀的原則。4)封建社會后期,選官制度逐漸模式化,特別是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思想,束縛了人才的選拔。唐代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電梯設備租賃與維修一體化服務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版醫(yī)藥購銷合同范本-供方與需方質量優(yōu)先協(xié)議2篇
- 2025年物業(yè)公司物業(yè)項目維護與升級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4私人買賣房屋定金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場部保密制度執(zhí)行協(xié)議書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航空航天裝備共同投標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拆除施工安全責任與竣工驗收報告協(xié)議書4篇
- 2025年度環(huán)保設施投資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飲行業(yè)食材溯源配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石材開采與環(huán)保承包協(xié)議3篇
- 衡水市出租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區(qū)域科目考試題庫(全真題庫)
- 護理安全用氧培訓課件
- 《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課題報告
- 注冊電氣工程師公共基礎高數(shù)輔導課件
- 土方勞務分包合同中鐵十一局
- 乳腺導管原位癌
- 冷庫管道應急預案
- 司法考試必背大全(涵蓋所有法律考點)
- 公共部分裝修工程 施工組織設計
- 《學習教育重要論述》考試復習題庫(共250余題)
- 裝飾裝修施工及擔保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