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基礎知識(32第三章第二節(jié))_第1頁
導游基礎知識(32第三章第二節(jié))_第2頁
導游基礎知識(32第三章第二節(jié))_第3頁
導游基礎知識(32第三章第二節(jié))_第4頁
導游基礎知識(32第三章第二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中國的四大宗教第二節(jié)佛教

(一)佛教的創(chuàng)立佛教約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6世紀。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創(chuàng)立的時間最早。創(chuàng)始人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佛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即“釋迦族的圣人”)。釋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約與中國孔子同時。他是古印度迦毗[pí]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凈飯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相傳他誕生于藍毗尼花園。一、佛教簡史

(一)佛教的創(chuàng)立釋迦牟尼長大后深感人間的苦惱,所以29歲時出家苦修6年。35歲時他發(fā)覺苦行并不是達到解脫之路,于是棄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打坐,靜思人生真諦,終于在一天晚上大徹大悟而成道。得道后,他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弘揚佛教。傳教45年后,80歲時在拘尸那迦圓寂(涅槃)。釋迦牟尼出生地藍毗尼花園(今尼泊爾境內)、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轉法輪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是舉世聞名的佛祖四大圣跡。一、佛教簡史

(二)佛教在印度境內的發(fā)展佛教在其發(fā)祥地印度的發(fā)展,從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2世紀,大約有1800年的歷史,大致可分四個時期、三個600年。初600年為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中600年為大乘佛教時期;后600年為密乘佛教時期。一、佛教簡史

1.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公元前6世紀—公元1世紀中葉)這一時期前200年為原始佛教階段,后400年為部派佛教階段。前200年為釋迦牟尼創(chuàng)教及其弟子傳教階段。釋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們有過多次集會,對原始佛教教義、戒律發(fā)生爭議。后分裂為兩大派系:其中堅持傳統(tǒng)的一派稱為上座部佛教;主張改革的一派稱為大眾部佛教。一、佛教簡史

2.大乘佛教時期(公元1世紀中葉—7世紀)這一階段從大眾部演化而成的大乘佛教在印度急劇發(fā)展,教化地區(qū)亦隨之擴張。原上座部佛教被貶稱為小乘佛教(“乘”原為“車輛”之意)。大乘佛教認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為羅漢、菩薩、佛三級,修行的最終目的在于成佛。該教派弘揚菩薩和“菩薩行”(即寓自我解脫于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踐行之中)。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體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佛,即佛祖釋迦牟尼。其教義重自我解脫,修行的最高果位為羅漢?!靶〕恕痹瓰榇蟪朔鸾虒ζ涞馁H稱,近代學者習慣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稱呼,但已不具有褒貶之意。一、佛教簡史

3.密乘佛教時期(7世紀—12世紀)這一階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統(tǒng)治和主導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別吸收婆羅門——印度教及民間信仰諸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態(tài)。它已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儀軌、世俗信仰為特征。密宗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故名密教。相對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稱為顯宗(顯教)、即受應身佛釋迦牟尼所說種種經(jīng)典的傳授。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國境。一、佛教簡史

(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傳播1.佛教在世界的傳播從世界范圍來說,佛教的傳播分為三條路線:(1)北傳佛教從古印度向北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以大乘佛教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經(jīng)典主要屬于漢語,亦稱漢語系佛教。一、佛教簡史

(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傳播(2)南傳佛教從古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云南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為主。其經(jīng)典主要屬巴利語,亦稱巴利語系佛教。一、佛教簡史

(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傳播(3)藏傳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與藏區(qū)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傳于中國的藏、蒙、裕固、納西等民族地區(qū)以及不丹、錫金、尼泊爾、蒙古和俄羅斯的布里亞特等國家和地區(qū)。近年來,在歐美地區(qū)也流傳很廣。它的經(jīng)典屬于藏語,故亦稱藏語系佛教。一、佛教簡史

2.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中國佛教包容了北傳佛教、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體系,全面繼承了印度三個時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國,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經(jīng)典也都在中國??梢哉f,佛教誕生在印度,發(fā)展在中國。(1)漢族地區(qū)佛教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jīng)》,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史稱這一佛教初傳歷史標志為“伊存授經(jīng)”。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譯傳、創(chuàng)造和融合三個階段。一、佛教簡史

兩漢之際、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譯傳階段。中國先后譯出大量的佛教經(jīng)典,研究佛教的風氣成為一時之盛。

隋唐兩代是中國佛教的創(chuàng)造階段和鼎盛時期。

宋元明清四朝中國佛教處于融合階段。這一階段從教派上說,主要流行禪宗和凈土宗,其他各宗逐漸衰落。禪宗是純粹中國化的佛教,它以覺悟眾生心性的本源(佛性)為主旨。禪宗奉菩提達摩為初祖,五祖弘忍創(chuàng)建“東山法門”,為禪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

臨濟、溈[wéi]仰、曹洞、云門、法眼五家,合稱禪門五宗。禪宗是是我國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久遠、對中國文化思想影響最廣泛的宗派。一、佛教簡史

(2)云南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和保山等地州,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眾信仰。信教人數(shù)約70余萬人。上座部佛教傳入云南有兩條路線:西雙版納的小乘佛教受泰國佛教的影響較大德宏地區(qū)的小乘佛教受緬甸佛教的影響較大一、佛教簡史(3)藏傳佛教佛教沒有傳入西藏以前,藏民信本原始的苯教。藏傳佛教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兩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紀中葉到9世紀中葉的200年間為前弘期;10世紀衣葉到15世紀初的500年間為后弘期。

咒術性、對喇嘛異常的尊崇、活佛轉世思想和宗教與政治的結合,是藏傳佛教的四個特色?;罘疝D世制度為藏傳佛教所特有。所謂“活佛”系漢族稱謂,藏語為“朱古”,意謂神佛化現(xiàn)的肉身。一、佛教簡史(3)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現(xiàn)在有四大教派,即:寧瑪派(因該派僧人穿戴紅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稱紅教)、薩迦派(因該派寺院圍墻涂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紋,俗稱花教)、噶[gá]舉派(因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和格魯派(因該派僧人戴黃色桃形僧帽,俗稱黃教)。格魯派(黃教)是15世紀初宗喀巴創(chuàng)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達賴和班禪兩大活佛轉世系統(tǒng)。由于明清兩朝的冊封、扶持,格魯派成為藏區(qū)執(zhí)掌政權的教派,勢力最大。上述藏傳佛教四派加上當?shù)卦甲诮瘫浇?因該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稱黑教),合稱西藏五大教派。一、佛教簡史

“四諦”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認的基礎教義。所謂“諦’即“真理”的意思。四諦”亦稱“四圣諦”,即苦、集、滅、道???、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質及形成的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二、佛教的教義(一)苦諦苦諦是把社會人生判定為“苦”,全無幸福歡樂可言。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種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種分類法),還有108種煩惱。(二)集諦集諦是對造成痛苦與煩惱原因的分析,大體可概括為“五陰聚合說”、“十二因緣說”,和“業(yè)報輪回說”等。(三)滅諦提出了佛教出世間的最高理想——涅槃?!澳鶚劇笔氰笪牡囊糇g,意作“滅度”、“圓寂”等。涅槃的根本特點是達到熄滅一切“煩惱”、超越時空、超越生死輪回的境界。二、佛教的教義(四)道諦即解脫之路,通向涅槃之路。被總結為“八正道”,從身、口、意三個方面規(guī)范佛徒的日常思想行為。再簡要一又被歸納為戒、定、慧“三學”。但后世佛教世俗化的結果,佛徒大都傾向用簡便的方法求解脫(如禪宗、凈土宗)?!爸T法無我”、“諸行無?!奔啊澳芗澎o”,被稱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當代中國佛教界將佛教的宗旨歸納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二、佛教的教義

三藏經(jīng):經(jīng)藏、律藏、論藏佛教的旗幟或佛像的胸間,往往有“卍”(或“卐”)的標記,表示吉祥萬德。佛教的標志也往往以法輪表示。因為佛之法論如車輪輾轉可摧破眾生煩惱。三、佛教的經(jīng)典和標記

(一)佛

所謂佛,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一)佛1.三身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2.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

3.三世佛(又名豎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二)菩薩所謂菩薩,即指自覺、覺他者。寺院中常見的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又分別組合為“三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四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又稱“四大菩薩”)和“五大士”(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大勢至)。

文殊師利菩薩——相傳其道場在山西五臺山;

普賢菩薩——相傳其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觀世音菩薩——相傳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

地藏菩薩——相傳其道場在安徽九華山。

大勢至菩薩——相傳其道場在江蘇南通的狼山。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三)羅漢全稱為阿羅漢,即自覺者。稱已滅盡一切煩惱、應受天人供養(yǎng)者。他們永遠進入涅槃不再生死輪回,并弘揚佛法。寺院中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還有民間傳說的濟公也列在羅漢之中。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三)羅漢1.十六羅漢據(jù)玄奘譯《法住記》,釋迎牟尼令十六羅漢常住人間普濟眾生。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三)羅漢2.十八羅漢由十六羅漢發(fā)展而來。唐五代時張玄、貫休二和尚,在十六羅漢后加畫兩個羅漢,而后蘇武又作《贊十八羅漢》、《十八羅漢頌》,故宋以后寺院大多供奉十八羅漢。其中前十六羅漢與“十六羅漢”同;另外兩名,說法不一:一說是賓度羅跋羅度和阇[shé]《法住記》作者慶友;一說是迦葉、軍屠缽嘆;一說是慶友和《法住記》的譯者玄奘,一說是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一說是降龍和伏虎;一說是摩耶夫人和彌勒。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三)羅漢3.五百羅漢四、佛教供奉的對象4.濟公南宋僧人道濟,俗名李心遠,世稱濟公。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如癡如狂,被稱為“濟癲僧”、“濟癲”。相傳濟公為羅漢轉世,但去羅漢堂報到已晚,加上份不高,只得站在過道里,甚至只能蹲坐在梁上,一般被供在羅漢堂。四、佛教供奉的對象(四)護法天神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佛教供奉的對象(四)護法天神韋馱四、佛教供奉的對象(四)護法天神二王尊四、佛教供奉的對象(四)護法天神伽藍神關羽四、佛教供奉的對象(一)合掌這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禮節(jié)。亦稱合十。左右合掌,十指并攏,置于胸前,以表由衷的敬意。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二)繞佛圍繞佛而右轉,即順時針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表示對佛的尊敬。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三)五體投地也稱五輪投地?!拔弩w”(或稱五輪)指兩肘,兩膝和頭。五、中國的佛教禮儀(四)常用的稱謂1.一般有“四眾弟子”、“出家四眾”、“出家五眾”、“七眾”之稱。2.對水平較高的僧人,則根據(jù)具體情況稱“法師”、“經(jīng)師”、“論師”、“律師”、“三藏法師”、“大師”、“高僧”。3.還有以職務相稱,如住持(方丈)、監(jiān)院(當家和尚)等。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五)常見的佛事1.水陸法會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五)常見的佛事2.眾姓道場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五)常見的佛事3.增福延壽道場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五)常見的佛事4.焰口施食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五)常見的佛事5.懺法五、中國的佛教禮儀(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廡殿式:共五條脊,形式比歇山式要簡單,但是其地位卻比較高,只有宮殿,陵寢或皇家御準才能使用,故宮的太和殿是全國地位最高的建筑,就是這種廡殿式屋頂。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歇山式

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1.山門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2.鐘樓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3.鼓樓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4.天王殿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5.大雄寶殿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6.東西配殿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7.法堂(亦稱講堂)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8.羅漢堂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9.方丈室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一)漢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10.藏經(jīng)樓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1.三論宗祖庭棲霞寺(位于江蘇南京攝山)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2.三臺宗祖庭國清寺(位于浙江天臺山),玉泉寺(在湖北當陽)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3.華嚴宗(賢首宗)祖庭華嚴寺(位于陜西西安長安縣),草堂寺(位于陜西戶縣)。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4.法相宗(慈恩宗)祖庭慈恩寺(位于陜西西安),興教寺(位于陜西西安長安縣)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5.律宗(南山宗)祖庭大明寺(位于江蘇揚州),隆昌寺(位于江蘇句容寶華山)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6.密宗(真言宗)祖庭大興善寺(位于陜西西安),青龍寺(位于陜西西安)。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7.凈土宗(蓮宗)祖庭東林寺(位于江西廬山),玄中寺(在山西交城西北石壁山中),香積寺(位西長安縣)。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二)漢地佛教八宗祖庭8.禪宗共同祖庭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五祖寺(又名東山寺,在湖北黃梅東山),南華禪寺(在廣東韶關)。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三)漢地佛教其他重要名寺1.法門寺六、中國的佛教寺院(三)漢地佛教其他重要名寺2.白馬寺六、中國的佛教寺院(四)著名藏傳佛教寺院1.藏傳佛教格魯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