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四校2022-2023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四校2022-2023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四校2022-2023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四校2022-2023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四校2022-2023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試卷(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一、現代文閱讀(共31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材料一: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的。典籍記載,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曾經發(fā)明文字。倉頡的傳說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廣為流傳,他被奉為創(chuàng)造漢字的神,尊稱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區(qū)的濮陽南樂、開封、魯山、虞城、洛寧、新鄭等地,還可以看到倉頡廟、倉頡祠、倉頡造字臺、倉頡墓冢等遺存。關于倉頡其人,我們已不可確知。不過,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肯定經過了一個由無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zhèn)洌s定俗成,逐步系統化的過程。文字系統的形成不可能由一個人或一個時代來完成。我們推測,大約在黃帝時期,可能確實存在過史官倉頡這樣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獨自創(chuàng)造了文字,卻可能是最初對文字萌芽進行整理和傳播的代表性人物。歷史上對文字最早進行規(guī)范化整理的人還有李斯。他身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倉頡篇》字書,曾輔助秦始皇統一文字。歷史上最早把古漢字作為知識體系進行全面解說的是東漢的許慎。從文字學史的角度看,東漢的許慎所撰寫的《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魯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書”及張倉所獻《春秋左氏傳》中的字,大概是晚周民間的別體字。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要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要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要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在叫文字學。從前學問限于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小學入手;現在學問的范圍是廣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還得從文字學入手?!墩f文解字》既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解釋古代漢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總結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有關經學、小學的研究成果,進而探究漢字字源,并根據漢字的構形特征從理論上加以闡發(fā)的經典性文字學著作。自《說文解字》問世以來,歷代都有學者致力于漢字的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字學?!墩f文解字》最大的發(fā)明是對“六書”的闡述,即造字和用字的六個條例。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是造字的條例。五是“轉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首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如代名詞,“予”“彼”等。假借本因有音無字,但以后本來有字的也借用別的字,所以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本義的少,引申義的多,一字數義,便是這樣來的。除了傳世字書《說文解字》之外,中國文字學的發(fā)展還得益于考古發(fā)現的出土資料。據統計,目前海內外刊布的各種殷墟時期的著錄刻辭甲骨已達90000余片,歷代出土的相當于殷墟時期的青銅器銘文多達6500多件。以這些甲骨文、金文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號,是我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古漢字系統。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鑒夏代文明的基礎上形成的。商代文字當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時期尤其是從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發(fā)展的跡象。那時候,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時人大多是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見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鑄在青銅器上。今所見殷墟時期的單字字目已達4100余個,可釋字目在1340多個。這些存活著的古漢字多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蟲、魚之類的基本字,它們是漢字的基礎,后世通過它們又不斷地孽乳出新字。秦以后,在文字學發(fā)展上更多地表現為書體的演變。秦滅六國,此時天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許慎《說文解字·序》載,“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合者……皆取史籍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這是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文字改革,也是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文字規(guī)范。秦始皇用小篆統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文字學里一般把自甲骨文至小篆的漢字演變稱為古文字階段,而隸書以后的文字稱為今文字階段?!半`變”成了漢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漢初還有草書,從隸書變化,更為簡便。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眾急于將漢字進一步簡化和書寫便捷化的愿望,但由于字體較難辨認而不能廣泛使用,隸書方整,去了挑筆,又變?yōu)椤罢龝薄x代也稱為“楷書”。正書本也是扁方的,到陳、隋的時候,漸漸變方了。到了唐代,又漸漸變長了,這是為了好看。正書簡化,便成“行書”,起于晉代。大概正書不免于拘,草書不免于放,行書介乎兩者之間,最為適用。但現在還通用著正書,而輔以行、草。一方面卻提倡民間的“簡筆字”,將正書、行書再行簡化;這也還是求應用便利的緣故。(選自朱自清《經典常談·〈說文解字〉第一》,有刪改)材料二:漢字由于是一種意符音符文字,具有結構復雜、異體眾多和容易發(fā)生訛變等特點,在生活實踐中和文化傳播過程中,對于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總結有三:一、漢字形體存在簡化趨勢。作為一種表意文字,在數千年的使用過程中,漢字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自然演變過程,簡化的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變圖形為符號,刪減多余和重復的偏旁,用筆畫簡單的字體代替筆畫復雜的字體,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等。在歷史上,漢字的簡化主要是民間自發(fā)進行的。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視文字改革工作,一方面積極為漢字拼音化做準備,一方面對現行漢字進行了以簡化字形、精簡字體為主的大規(guī)模的整理工作。二、漢字形體趨向規(guī)范化。早期的漢字形體沒有一定之規(guī),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異體現象也相當嚴重。漢字在簡化的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著規(guī)范化。漢字規(guī)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當然,個體也可能影響漢字的規(guī)范化,例如撰寫《說文解字》的許慎。三、漢字形體存在形聲化趨勢。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會意字,形聲字所占的比例僅為20%,到了許慎《說文解字》,形聲字已占80%,今天漢字中的形聲字所占比例更高達90%以上??梢钥闯鰸h字的發(fā)展存在一個形聲化的過程??梢姡瑵h字是一種與時俱進、能適應現代化要求的、不斷自我調整的文字。(摘編自徐光春《漢字文化》)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于造字條例,轉注和假借屬于用字條例,它們共同組成了“六書”體系。B.現代漢語一字多義中人們多取用引申義的現象,主要是由原來很多字有音無形,假借其他同音字表義所致。C.秦以前古文字階段,漢字的產生和發(fā)展處于無序狀態(tài),秦以后今文字階段,漢字沿簡易方向進行書體演變。D.漢字異體眾多、結構復雜,因此用簡單筆畫替代復雜筆畫的字體能實現漢字形體規(guī)范化,避免訛變現象。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如果我們想要學習、研究古漢字體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漢字的起源,《說文解字》應是重要的參考書目。B.殷商文明吸收、借鑒夏代文明,因為文字發(fā)展具有傳承性,也因為夏代文字載體的門類非常豐富。C.漢字字體的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不同階段的變化除了人們使用便利外,還有的是為了美觀。D.漢字字體演變的過程可概括為: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這是漢字的主要字體,此外還有草書和行書兩種輔助字體。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范疇的一項是(3分)A.編寫《漢字簡化方案》B.秦相李斯主持“書同文”C.武則天造一個“曌”字D.秀才識字讀半邊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文本一:又見荷塘月色吳兆民①今晚上,我終于來到了清華園的荷塘,可是來遲了,已不見滿塘的荷花荷葉。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尋當年朱自清的足跡,也不能不說是非常愜意的事。②荷塘邊隨風飄拂的楊柳,有好些一定目睹過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樣子就是對故人的懷念吧?;椟S的路燈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讓人覺著塘中漂動著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今晚雖不是滿月,但它的清輝似乎不減當年,把眼前的荷塘盡情傾灑。③荷塘上雖然不見了荷花,但讓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為朱自清已將它牢牢根植于人們的頭腦里,我已活生生移植其于荷塘上??窗桑@滿塘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不是荷花嗎?那層層疊疊鋪展在那里的不是荷葉嗎?月光正像當時那樣流瀉在荷花荷葉上,微風在那里吹拂,依然將那清新的荷香彌散。④前面是石拱橋了。站在橋邊向荷塘對面望去,近春園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⑤我沿著塘邊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幾盞溫和的路燈緊貼荷塘小路亮著,倒映在水里的顯出一束束昏黃,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邊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樹,黑壓壓一路綿延。荷塘那邊,月亮透過擺動著的高大樹枝不時瞟我一眼。⑥眼前的蓮橋把狹長的荷塘分成兩半,稀疏的殘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幾許凄涼。走過蓮橋,拐過小彎,我走進了近春園遺址深處,置身高高的白楊樹下。眼前一片開闊地平展展的,月光輕灑,充滿空靈,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葉。前面豎立著一塊碑石,記載著近春園歷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在靜靜地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細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樣邈遠、透亮而圣潔,讓人的心胸霎時跟著坦蕩起來。極目遠望,未見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帶遠山,恐是讓長高了的樹木遮住了吧。⑦數十年前那個夜晚,朱自清獨自一人來到這月下荷塘,一腔心緒凝結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這里傾瀉,一生操守在這里坦白!要清潔,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從;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樸樸素素的人,做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風血雨的歲月,有多少人經受不住磨難變節(jié)了,經受不住誘惑茍且了,經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表白,說不上莊嚴,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沒有哪一個要求你去這樣做,也沒有哪一個監(jiān)督你去這樣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覺、意志、風范。你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不領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尊嚴和大義的人。也許有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因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類。⑧這樣想著的時候,陣陣清寒和陰森不知從何方向我襲來,又想到這遺址就是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而殃及近春園使之成為“荒島”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只好回轉到有路燈的荷塘邊。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⑨我在荷塘邊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綠色聚光在不停旋掃。畢竟是現代文明社會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殘荷,總是不能釋懷。⑩社會發(fā)展了,人還要不要操守?融入現代文明,民族還要不要氣節(jié)?現實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雖是舊時代知識分子,尚且堅守操節(jié),潔身自好,成為一代楷模。就是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凈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作為領受現代文明熏陶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自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代文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jié)?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不斷溫習、時時記取那份富有藝術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深情告白,是回復我們人本性的一劑良藥。?荷塘上的清風在月光輝映下吹拂著我,不斷清理著我的思緒。我下意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色,可我的內心卻歷盡滄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雖然不見先人踽踽獨行的風采,卻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文本二:兆民把朱自清先生視為一生的風范和楷模,還有更充分的自白,是他的《自清軒語》。他有了新居,戶型不大,沒有書房,妻子便將鍋灶移到墻院,騰出廚房辟為書室,請書畫家黃澍老先生賜“自清軒”字幅。將“自清軒”作齋名,黃澍不解,問“怎么叫‘自清軒’呢?”他答:“為人處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要清操自守;素來敬重朱自清先生的道德文章,要清白做人;平日里讀書作文,要文風清新:合三為一,曰‘自清軒’?!保◤埿∶鳌蹲志湟娬媲椤x吳兆民新書〈又見荷塘月色〉》)5.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開篇寫來到朱自清曾走過的荷塘,但已不見滿塘的荷花荷葉,意在表達深深的遺憾之情,為全文奠定了感傷的基調。B.文章從作者懷著渴望已久的心情追尋朱自清的足跡寫起,接著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后聯系史實,贊揚了先生高潔傲岸的人格。C.文中作者細致地描寫了月下荷塘的動人景象,不經意間回應了經典作品,也寫出了荷塘的滄桑變化,增添了歷史厚重感。D.文章結尾,作者觸景生情,既表達出對故人深切的懷念,又透露出對在險惡環(huán)境里變節(jié)投降的無恥文人的憎惡與批判。6.下列對文本一、文本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荷塘月色》多用比喻和通感,而文本一多用白描和想象,同樣使作品情景交融,意趣橫生,體現出作者文學創(chuàng)作上積極的探索精神。B.文本一中作者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賦予了筆下荷塘動靜相生的月夜景象,并且多處使用對比的技巧,創(chuàng)造了藝術審美空間。C.文本一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多種表達方式,使文章娓娓道來,又具有文學色彩,既感人至深,又令人警醒。D.文本一、二中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辭,豐富了文章內容,傳達出作者對朱自清人格的敬重,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可謂字句見真情。7.文本一中加點的兩個詞語“根植”“移植”可否互換呢?請結合文本加以說明。(4分)8.文本一以“又見荷塘月色”為題,由文本二出處可知作者的新書亦以其為名,試分析此題目有哪些豐富的含意?(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與默寫(32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動靜以禮。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xiāng)黨高其義?;傅蹠r,中常侍徐璜、左館等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fā)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閑居玩古,不交當世。感東方(朔)《答客難》及揚雄、班固之徒設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韙其是而矯其非,作《釋誨》以戒厲云爾。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補河平長。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貽誤后學,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辟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禍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用,邕恨其言少從,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狀異于恒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邕乃止。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jié)!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獄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時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選自《后漢書?蔡邕列傳》)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B.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C.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D.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建寧”和下文的“熹平”,指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元代以前,一個皇帝可能有多個年號。明清時期,一個皇帝基本就用一個年號,所以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永樂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B.遷,古代的官職調動,包括升級、降級、轉調三種,一般指升級,文中的“遷”即升級。C.黥、刖,古代五刑中的兩種。前者是在面部刺字,是較輕的一種;后者是斷足或斬腳趾的酷刑。D.搢紳,把笏板插在帶間,引申指士大夫。是以裝束代指身份,類似的如“紈绔”“白衣”“青衫”“五陵年少”等。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蔡邕謹遵孝悌之道。母親去世后,他就在墳墓旁搭建草舍住下;和叔父、堂弟同住,不斤斤計較,三代之間不分財產,深得當地百姓稱贊。B.蔡邕堪稱儒生的楷模。因經書年代久遠,多有訛誤,蔡邕在靈帝的支持下修訂《六經》;熹平石經建成,一時間觀習者如堵。C.蔡邕善鼓琴,且明于去就?;傅蹠r,他因善鼓琴被征召入朝,卻稱病躲避,半途而歸;后遇董卓禮遇,為報知己之恩多在宴會上為其鼓琴助興。D.蔡邕城府不深。董卓被殺后,他在王允家做客,不知不覺中提及董卓不禁嘆息變色,結果惹怒王允而被治罪,最終死在獄中。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2)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乃偃蹇者,致禍不旋踵矣?!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3~14題。江上吟(節(jié)選)李白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去蜀杜甫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世事已黃發(fā),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相比于不乘黃鶴便不能遠行的“仙人”,詩人李白更愿意成為一名“??汀?。B.李詩將屈原辭賦比作日月,將楚王臺榭比作山丘,贊頌了二者長久的生命力。C.從杜詩前四句可知,詩人于兵荒馬亂之時離開蜀地前往瀟湘地區(qū),實屬無奈。D.杜詩最后兩句故作反語,看似是詩人的自我寬慰,實則是對“大臣”的諷刺。14.兩位詩人“隨白鷗”的原因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_______________”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2)古代對人的稱呼大有講究,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的以字稱人,而“_______________”一句則以小名稱人,從中我們可以讀出京口當地百姓對于該人物的親切與自豪之感。(3)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給月亮定位。(4)《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共用了三個“山”字。這三句含有“山”字的詞句的含意截然不同,其中“_______________”以高山不能阻止流水,比喻主和派終難阻止抗敵復國力量的發(fā)展。(5)荀子《勸學》連用多個比喻,通過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四組比喻,說明“___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6)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yǎng)。三、課內基礎知識(本題共7小題,21分)1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A蹩腳(bié)檄文(xí)殘羹冷灸(zhì)腦髓(suí)B孱頭(càn)玄虛(xuán)混混沌沌(hùn)散落(sàn)C諦唱(tí)斂裾(jū)蓊蓊郁郁(wěng)雋永(juàn)D坍圮(qǐ)剝蝕(shí)冠冕堂皇(guān)熨帖(yù)17.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錯誤的一組是(3分)A.少無適俗韻(氣質、情致)我欲因之夢吳越(通過)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十立者(稍微)杯盤狼籍(凌亂)金就礪則利(磨礪)山不厭高(滿足)艱難苦恨繁霜鬢(苦難憤恨)風流儒雅亦吾師(形容文學作品超逸佳妙)崢嶸歲月稠(奮勇爭先)不得中顧私(指內心)洵美且異(誠然、實在)其賢不如孔子(才德優(yōu)秀)D.淥水蕩漾清猿啼(清澈)秋月春風等閑度(無端;平白地)凌萬頃之茫然:(迷茫的樣子)越長城之限(門檻)18.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3分)A.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隨手)彼童子之師(天上的仙人或侍奉神仙的小童)喚渠朝餐歇半霎(溝渠)官冗從,懷倥傯(事情紛繁促迫)B.靜女其孌(美好)秧根未牢蒔未匝(布滿、遍及)何時可掇(拾取、摘?。釙徇h人村(迷蒙隱約的樣子)C.元嘉草草(輕率)行人弓箭各在腰(行走的人)奚獨父之誅焉(誅殺)潦倒新停濁酒杯(剛剛)D.通籍后,俸去書來(失去官職)其遠古刻盡漫失(模糊或缺失)而神明自得(像神仙一樣)悵寥廓(指宇宙高遠遼闊)19.下列詞語解釋全都錯誤的一項是(3分)A.百年多病獨登臺(晚年)如聽仙樂耳暫明(暫時)委身為賈人婦(委屈自己)逸興遄飛(迅速)B.憔悴損(損害、傷害)駑馬十駕(一天的行程)第見風帆沙鳥(只見)正襟危坐而問客曰(端坐)C.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看得遠)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將要)曲終收撥當心畫(小心翼翼)盛筵難再(再次)去來江口守空船(語氣助詞)所賴君子見機(機會)卻坐促弦弦轉急(轉變)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養(yǎng)息)20.下列詞類活用分類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蒼山負雪,明燭天南②崖限當道者③而老可以問幼④襟三江而帶五湖⑤亟屋除田,以復地力⑥雄州霧列,俊采星馳⑦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⑧孔子師郯子、萇弘A.①⑤/②⑥/③⑧/④⑦B.①⑤/②⑥/③⑦/④⑧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②/⑤⑥/③⑦/④⑧21.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全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3分)A.丈人甚苦暴露儼驂騑于上路B.至于泰安白露橫江,水光接天C.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吾嘗終日而思矣D.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幸后之人與我同志22.下列選項中的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眼。如《師說》中的“師襄”,“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yè)。B.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巴┏且ω居洝币浴巴┏恰睒嗣髯约核鶎傥膶W流派。C.古代漢語中有些與走路有關的詞語,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鯉趨而過庭”的“趨”,是小步快走,表示對長輩的恭敬;“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兩腳的距離。D.“一片神鴉社鼓”中“社鼓”指社日祭祀天神的鼓聲。社日是古代農民祭祀天神的節(jié)日。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唐代詩人王駕有《社日》一詩,主要是描繪社日的歡樂場面。四、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脫而未能,欲排遣反戲謔,使蘇軾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于是,___________,初無定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tài)度,反對___________和裝飾雕琢,并把這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無怪乎在古今詩人中,就只有陶淵明最合蘇軾的標準了。只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淵明,才是蘇軾所愿___________的對象。終唐之世,陶詩并不顯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視。直到蘇軾這里,才被抬高到獨一無二的地步。蘇軾發(fā)現了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著。盡管蘇軾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時時流露出___________的“樂觀”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其中總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無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歡蘇軾,他們都感受到蘇軾這一套對當時的社會秩序具有潛在的破壞性。2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筆走龍蛇

虛張聲勢

奉為圭臬

隨遇而安B.筆走龍蛇

矯揉造作

頂禮膜拜

隨波逐流C.行云流水

矯揉造作

頂禮膜拜

隨遇而安D.行云流水

虛張聲勢

奉為圭臬

隨波逐流2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蘇軾發(fā)現了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B.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C.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是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D.蘇軾發(fā)現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表達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五、寫作(60分)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學習古詩詞,我們知道蘇軾遭遇“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但黃州也是他精神突圍之地;學習《我與地壇》,我們了解到史鐵生在最美的年齡雙腿截癱,然而他的作品成為苦難之上開出的花朵;現實生活中,我們遭遇地震,我們遭受疫情,卻也感受到眾志成城,多難興邦……有人說逆境會使人沉淪,有人說順境才有利于發(fā)展;有人說逆境可出人才,也有人說順境更易成功。身處當今時代,正值青春的你讀了上述材料,會有怎樣的觸動呢?請結合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年級語文答案1.A(3分)解析:B項根據原文“假借本因有音無字,但以后本來有字的也借用別的字。所以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本義的少,引申義的多,一字數義,便是這樣來的”可推知,造成一字數義中多用引申義的主要原因是“但以后本來有字的也借用別的字”。C項“秦以前古文字階段,漢字的產生和發(fā)展處于無序狀態(tài)”于文無據。D項用簡單筆畫替代復雜筆畫的字體實現的是漢字形體簡化,而不是規(guī)范化。2.B(3分)解析:B項“也因為夏代文字載體的門類非常豐富”時間有誤,原文為“而且在殷墟時期尤其是從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發(fā)展的跡象。那時候,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那時候”指“殷墟時期”,所以“文字載體的門類非常豐富”的時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3.C(3分)解析:根據原文內容,“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指漢字形體具有簡化、規(guī)范化和形聲化的趨勢,A項直接與漢字簡化有關,B項與規(guī)范化有關,D項與形聲化有關,而C項“武則天造一個‘曌’字”僅是因一己之私,顯然與漢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三個特點都不相關。4.(6分)答案①首先由倉頡造字的傳說引入,提出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②然后詳細介紹了許慎的《說文解字》,從該書的內容、體例、六書等方面強調了其在文字發(fā)展史上的重大意義。③接著介紹了出土資料對文字學發(fā)展的作用,并分析了這些古文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④最后指出,自從秦以后文字學的發(fā)展更多是書體的演變。(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5.B(3分)解析:A項中“為全文奠定了感傷的基調”錯,文章中有對荷塘月色的動人描述,有對朱自清先生高尚品格的由衷贊揚,有對現代人、現代文明的深沉思考,全文并非“感傷的基調”。C項“不經意間回應了經典作品”錯,作者是有意識地回應《荷塘月色》,是向經典作品致敬。D項“又透露出對在險惡環(huán)境里變節(jié)投降的無恥文人的憎惡與批判”錯,于文無據。6.C(3分)解析:文本一沒有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7.(4分)不可互換,①根植,扎根之意,是說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優(yōu)美的景色已在讀者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移植,轉移栽植,是說作者通過聯想想象將《荷塘月色》中的意象、意境遷移到眼前。(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8.(6分)①表明所寫內容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緊密相關;②說明《荷塘月色》一文對作者產生了深遠影響;③暗示作者要像朱自清先生那樣,追求高潔的品行、獨立的人格和民族氣節(jié)。(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9.B(3分)解析:“遂非”是動賓短語,中間不斷開,排除AD;“東奔”的地點“兗州”,兩詞中間不停頓,排除CD。譯文:對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格剛烈而堅持錯誤,終究難以成功。我想向東投奔兗州,如果道路太遠,不易達到,暫且逃到山東看看,怎么樣?”10.D(3分)解析:“五陵年少”是以居住之地代稱。11.C(3分)解析:“為報知己之恩”有誤。12.(8分)(1)翻譯:①蔡邕生性極為孝順。母親久病(在床)三年,蔡邕假如不是因為夏冬節(jié)令變換,一直連衣襟和腰帶也不曾松解一下,七十天也沒有躺下睡過覺。得分點:篤,副詞甚,十分;未嘗,未曾;寢寐,睡臥,躺下睡覺;旬,十天。(每點1分,共4分)董卓非常生氣,罵道:“我有能力滅人宗族,蔡邕竟然放縱驕傲,招來禍患也不過轉足之間(短時間)的事而已?!钡梅贮c:詈,罵;族,名詞作動詞,滅族;偃蹇,驕傲、傲慢;致禍,招來禍患。(每點1分,共4分)【參考譯文】蔡邕字伯喈,是陳留郡圉縣人。(他)年輕時博學多才,尊奉太傅胡廣為師。喜好辭章、數術和天文,并擅長彈奏美妙的音樂。蔡邕生性極為孝順。母親久病(在床)三年,蔡邕假如不是因為夏冬節(jié)令變換,一直連衣襟和腰帶也不曾松解一下,七十天也沒有躺下睡過覺。母親去世后。(蔡邕)就在墳墓旁搭建草舍住下,或動或靜都嚴格按照禮法。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之間都沒有分家剖產,鄉(xiāng)親們都很敬重這種義舉。漢桓帝的時候,中常侍徐璜、左館等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稟告皇帝?;实勖铌惲籼囟酱?蔡邕)并遣送(他進京)。蔡邕迫不得已,走到偃師縣(的時候),便稱自己生病又回到了家中。他閑居在家摩玩古物,不和世人交往。(蔡邕)有感于東方朔的《答客難》以及楊雄、班固這一類人在文章中的自問自答,于是思考文中不同人物的言論,肯定其中正確的立場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著述《釋誨》一文來告誡和勉勵自己。建寧三年。(蔡邕)被征召到司徒橋玄府。橋玄對他很敬重。后來出府外補為河平縣縣長。又被征召擔任郎中,在東觀??眻D書。(后來)又晉升為議郎。蔡邕認為經籍距離圣人的年代久遠,文字有很多謬誤,而淺陋的儒生牽強附會,貽誤后世的讀書人。熹平四年,奏請校訂并改正《六經》中的謬誤文字。漢靈帝批準了他的請求,蔡邕于是就親自用朱砂(將經文)書寫在石碑上,讓石工雕刻好立在太學門外。這時后輩的儒者和學生,都將碑刻上的文字當作典范。石碑剛剛立起時,前來觀瞻、臨摹的人,所乘坐的車子每天有一千多輛,塞滿了周圍的大街小巷。中平六年,漢靈帝去世,董卓擔任司空,聽說蔡邕名氣大,征召他,(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非常生氣,罵道:“我有能力滅人宗族,蔡邕竟然放縱驕傲,招來禍患也不過轉足之間(短時間)的事而已?!庇旨绷钪菘ふ髡俨嚏叩礁?,蔡邕不得已,到任,代理祭酒,很受敬重??己斯倮舫煽儍?yōu)等,補任侍御史,又特任持書御史,升任為尚書。三天之內,遍歷三臺。董卓看重蔡邕的才能學問,給他的待遇非常優(yōu)厚,每次舉行宴會,往往令蔡邕彈琴助興,蔡邕也常常有省察匡正補益之意??墒嵌慷鄤傘棺杂茫嚏哌z憾自己的話很少(被董卓)采納,對堂弟蔡谷說:“董公性情倔強而堅持錯誤的做法,終究難成大事啊。我想向東逃奔到兗州,如果道路遙遠不易抵達,暫且逃到崤山以東地區(qū)以等待時機,怎么樣?”蔡谷說:“你的容貌與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觀看你的人圍聚成群。用這種方式隱藏自己,不是很難嗎?”蔡邕于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等到董卓被殺,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而嘆息,神情也有些激動。王允勃然大怒,大聲呵斥蔡邕說:“董卓是國家大賊,幾乎推翻了漢朝。你作為王室的臣子,應同懷憤怒,但你卻不忘他的私人恩情,而忘掉大節(jié)(關系國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現在上天殺了有罪之人,你反而為他悲傷哀痛,難道不是與他一起叛逆嗎?”立即逮捕了(他),交廷尉來判(他)的罪。蔡邕承認自己存罪,請求刺面斷腳(饒一條命),使他能繼續(xù)修成漢史。士大夫大多憐憫他,援救他,但都未能達到好的效果。蔡邕最后死在獄中。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