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開發(fā)對漢代隴右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古代文學論文_第1頁
隴右開發(fā)對漢代隴右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古代文學論文_第2頁
隴右開發(fā)對漢代隴右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古代文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隴右開發(fā)對漢代隴右文學發(fā)展的影響,古代文學論文隴右具有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隴右先民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上古文化。與此相應,隴右上古文學的起始、發(fā)展也是很長遠的。但由于年代長遠及上古書寫記錄不便等原因,先秦時期保存至今的有關隴右的文學資料很少。但是從這些僅存的資料,我們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有一些遠古神話與隴右有一定聯(lián)絡;先秦詩歌的代表(詩經(jīng)〕中的個別篇章與隴東有關,還有一些詩篇產(chǎn)生于隴西。這些文學現(xiàn)象顯示了隴右古代文學最初發(fā)端時的歷史相貌。資料顯示,隴右文學真正進入繁榮是從漢朝、尤其是西漢對隴右的開發(fā)之后開場的。西漢后期,中原動亂,而社會安寧、物質豐裕的隴右,成了一批內(nèi)地文人避亂的目的地。他們流寓隴右后,不僅以獨具特色的文學創(chuàng)作豐富了隴右文學的內(nèi)容,還帶動了隴右本土作家的興起。這就是為什么直到東漢時期,隴右本土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才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了如王符、秦嘉、徐淑、趙壹這樣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那么,隴右的開發(fā)是怎樣影響漢代隴右文學的發(fā)展的呢?本文擬就這一問題作一討論。一、隴右的開發(fā)隴右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這里北接蒙古高原,西連西域,南通羌人聚居的河湟地區(qū),東依秦漢王朝都城所在的關中,是西部各地的中心和樞紐地區(qū)。西漢時期,隴右的河西地區(qū)被日益壯大的匈奴所占據(jù)。匈奴人以河西走廊和河套等地為基地,對隴西、北地等漢朝邊郡不斷侵擾,嚴重威脅著漢朝都城長安的安全。西漢建國初,國力較弱,只要靠和親政策保持與匈奴的關系。經(jīng)過幾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到武帝時,國力已經(jīng)大為加強。漢武帝為了打通西域交通和隔斷匈奴與羌人的聯(lián)絡,著力開發(fā)隴右的河西地區(qū)。其重要舉措一是筑城置郡,推行政令。馬邑之戰(zhàn)后,漢與匈奴的關系相當惡化。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于邊,不可勝數(shù)。元光二年六月,武帝派韓安國、王恢等率兵三十萬出塞,從此開啟了與匈奴長達四十年的戰(zhàn)爭。元狩二年,派將軍霍去病、公孫敖出北地二千馀里,過居延,斬首虜三萬馀級,擊潰了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渾邪王、休圖王。這年秋天,渾邪王率眾降漢。河西主權歸漢朝后,漢即集中氣力開發(fā)這一地區(qū)。元鼎二年,漢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國。元鼎六年,又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漢在討伐匈奴的戰(zhàn)爭中,逐步將河西四郡建置起來。除河西四郡外,漢朝還開拓了居延要塞,太初三年,遣光祿勛徐自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游擊將軍韓講將兵屯之。強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從此,匈奴主力被迫遠遁大漠,而河西走廊完全由漢人控制。漢朝為加強對今甘肅東南部氐族地區(qū)的統(tǒng)治,還于武帝初開置了武都郡。漢昭帝始元六年,又因邊塞闊遠,取天水、隴西、張掖郡各二縣置金城郡,還設置了安寧、天水、張掖、金城、北地等屬國,以安置少數(shù)民族歸降部落。酒泉等隴右六郡的建置,居延要塞的開拓和安寧等屬國的設置,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僅使隴右成為斷匈奴右臂的戰(zhàn)略基地,加強西漢的防御能力,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條件,同時,也促進了這一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如史書所講:孝武之世,圖制匈奴,患者兼從西國,結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開玉門,通四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單于失援,由是遠遁,而幕南無王庭。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馀,士馬強盛。其二,移民實邊,屯田隴右。這是漢竭力推行的又一戰(zhàn)略措施。西漢統(tǒng)治隴右初期,河西地區(qū)人口稀少,大量可耕之地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隴右八郡中,除隴西郡有少量漢民外,其余七郡的漢民基本上是通過屯田、駐兵等方式從內(nèi)地遷徙來的??v使隴西郡的漢民,主要部分也是從內(nèi)郡遷來的。前元十一年,漢文帝采取晁錯的建議,招募內(nèi)地郡縣奴婢、罪人和平民移居邊境地區(qū)。漢朝占領河西走廊以后,前后五次向這里移民。為東漢文弁冕也,豈以隗囂之事不終而少之?依附于隗囂的文人群體有二:一是隴右文人,如天水冀人周宗,隴西上邽人楊廣等。二是來自三輔地區(qū)的文士,如長安人谷恭,平陵人范逡,扶風人申屠剛、杜林,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等。這些文士中,不乏政治目光敏銳之士。王元(講隗囂〕建議他擁兵自重,稱霸河西: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北收西河、上郡,東收三輔之地,案秦舊跡,表里河山。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若計不及此,且畜養(yǎng)士馬,據(jù)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條分縷析,霸氣十足。河南開封人鄭眾,初習(公羊春秋〕,晚年轉而研究(左傳〕,并校(三統(tǒng)歷〕。歸附隗囂后,也屢次撰文表示出自個的政治見解。申屠剛,質性方直,常慕史鰍、汲黯之為人。隗囂歸附公孫述后,申屠剛作(講隗囂〕、(將歸于隗囂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二十二歲即西去追隨隗囂的扶風安陵人班彪,曾作(北征賦〕,自敘從長安投奔隗囂的行蹤,直抒一個動亂年代被迫離鄉(xiāng)遠遁的游子憂國憂民的感傷情懷,是兩漢述行詠懷類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該賦收入(昭明文選〕。又著(王命論〕以救時難。后來致力于(漢書〕的撰寫工作。他的后人班固、班昭、班超、班勇等,也都與西域結下不解之緣。漢和帝永元初,竇憲出擊匈奴,以班固為中護軍。竇憲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其文即出于班固之手。班勇亦揚名西域,曾協(xié)作(西域傳〕。班昭著有(西征賦〕,描寫西行的經(jīng)歷。除此之外,扶風平陵人方望,曾作(辭謝隗囂書〕,(漢文歸〕輯錄此文,引鐘惺評曰:豪杰之氣,不能自靜,逼出紙上。人王遵也以(諫隗囂謀殺來歙〕著名。伏波將軍馬援,與隗囂交往多年,曾作(上書言隗囂〕,勸其歸降劉秀。(漢文歸〕輯錄此文并引朱東觀評曰:伏波文章,極峭婉蘊藉之致,于西漢一種嚴整之氣,東京一種疏簡之勢,各有其美,而又自成一家,不復牽拘行墨,如炬波澹宕,舒卷萬端,已開晉人風味也。另外一篇(與隗囂將楊廣書〕,別開生面,亦為名作。馬援之外,還有京兆杜陵人杜篤。建初三年,車騎將軍馬防擊西羌,請篤為從事中郎,戰(zhàn)沒于射姑山。所著誄、書、贊、七言、女箴及雜文,凡十八篇。又著(明世論〕十五篇,可惜今已不存。他的(首陽山賦〕是一篇描寫隴右山川名勝的小賦,現(xiàn)存并非完篇。清嚴可均(全后漢文〕輯有此賦殘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杜篤集〕一卷,代表作是(吳漢誄〕、(論都賦〕。前文見(藝文類聚〕卷四十七,(文心雕龍誄碑〕以為杜篤之誄,有譽前代。陳留邊韻,曾任北地太守,也以文章知名,著詩、頌、碑、銘、書冊,凡十五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陳相(邊韻集〕一卷,久佚。今存文四篇。就在隗囂割據(jù)隴右之時,扶風平陵人竇融也開場經(jīng)營河西諸郡。建武五年,竇融入據(jù)金城,自稱河西大將軍,并作(與隗囂書〕,稱自兵起以來,轉相攻擊,城郭皆為丘墟,生人轉于溝壑。今其存者,非鋒刃之馀,則流亡之孤。迄今傷痍之體未愈,哭泣之聲尚聞。對悲慘現(xiàn)實的描寫,觸目驚心。光武王忠祿:隴右的開發(fā)與漢代隴右文學帝答書講:從天水來者寫將軍所讓隗囂書,痛入骨髓。畔臣見之,當股栗慚愧,忠臣則酸鼻流涕,義士則曠若發(fā)矇。(秦漢文鈔〕輯錄此文,題作(責讓隗囂書〕,又引陳古迂評:光武得以收復隴、蜀,皆由先得河西援,絕則勢孤矣。夫隗囂、竇融皆附光武者也。竇融本心向漢,而隗囂終叛,蓋融知天命之所屬而囂不知者也。在他被召回京師之前,云集其下的文人有扶風茂陵人孔奮,少從劉歆受(春秋左氏傳〕,歆稱之。馮翊云陽人王隆,曾為竇融左護軍,后為新汲令,能文章,所著詩、賦、銘、書凡二十六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王隆集〕二卷,(小學漢官篇〕等。漢朝在隴右建制酒泉等六郡,開拓居延要塞,并設置安寧等5個屬國,同時,移民屯墾,大力開發(fā),這對穩(wěn)固西北邊防、發(fā)展邊郡經(jīng)濟都有很大好處。這些政策的施行,使隴右發(fā)展成為一個社會環(huán)境相對安寧、物質生活相對富有的地區(qū)。又由于隴右遠離王朝統(tǒng)治的中心,西漢末年中原動亂時,這里仍保持著相對安寧的環(huán)境,所以,兩漢之際大亂之時,一些內(nèi)地文人紛紛流寓隴上。這些避亂隴右的中原文人,不僅在這里留下了很多頗具特色的文學作品,也帶動了隴右本土作家的興起。能夠講,漢代隴右文學的繁榮,他們功莫大焉。三、隴右文士的崛起秦、漢之前,隴右因處勢逼近羌胡而崇尚武功,所以,文化方面,沒什么值得記述的傳統(tǒng)。但在民間文學方面卻有例外,如(隴頭歌〕就是流傳于這里的一首優(yōu)秀民歌。隴頭流水的獨特意象傳入中原后,曾引起廣泛的關注,給南方詩壇一陣興奮,南方文人蕭繹、劉孝威、王褒及稍后的徐陵、陳叔寶等就有以此為題的詩歌。后世很多文人也都借隴頭流水抒發(fā)去國懷鄉(xiāng)之感。隴頭流水成為悲涼、愁苦、思鄉(xiāng)、離別等感情的象征。這一中國文學經(jīng)典意象的構成,隴右確有創(chuàng)始之功。但有文獻可考的隴右文人,最初多以軍功起家,文學不過是陪襯罷了。西漢隴右地區(qū)產(chǎn)生并保存的文學作品較少,只要李陵的一首詩歌和趙充國的幾篇散文。李陵善射,愛士卒。天漢二年秋,李陵與匈奴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漢聞,族陵母妻子。李陵著有(李陵集〕二卷,已散佚。(漢書蘇武傳〕載李陵騷體歌一首: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這首詩為他博得了不朽的文學聲譽。(文選〕載李陵(與蘇武詩〕三首。鐘嶸(詩品〕稱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李陵被以為是五言詩創(chuàng)始者之一。(文選〕及敦煌石室中還保存有李陵與蘇武往返信件若干,雖學者多以為偽作,但由此不難推想李陵的文學影響。趙充國是隴西上邽人,為人沉穩(wěn)有大概,少好將帥之節(jié)而學兵法,是漢宣帝麒麟閣所畫十一功臣之一。今存文六篇,華而不實(先零羌事對〕、(上述謝罪陳兵利害〕為名篇。政論文(上屯田奏〕、(上屯田狀〕、(復上屯田奏〕等,據(jù)實而論,條理清楚明晰,具有很強的講服力。(上屯田狀〕不僅對西漢,對后世西北邊疆的經(jīng)略,也有重大影響。章太炎(國故論衡〕中卷(文學七篇〕稱:漢世作奏,莫善乎趙充國,探籌而數(shù),辭無枝葉。除此之外,北地郡郁郅人李息,景帝和武帝時為將軍。(漢書藝文志〕著錄(李息賦〕九篇,亦為當時辭賦創(chuàng)作的名家。整體而言,西漢隴右文學無論作家數(shù)量還是著作,都為數(shù)較少。究其原因,除了地處邊地,也與秦崛起后,政治、文化中心的東移有關。而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頻繁侵擾,也影響了這一地區(qū)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隨著西漢對隴右的開發(fā),尤其隴右六郡、安寧等屬國的設置和移民屯田政策的施行,使這一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如史書所言:風俗頗殊,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當為天下饒。保邊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馬為務;酒禮之會,上下通焉。吏民相親。是以其俗風雨時節(jié),谷糴常賤,少盜賊,有和氣之應,賢于內(nèi)郡。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再加上西漢末年,因中原動亂而流寓隴右的內(nèi)地文士的帶動,隴右文學的繁榮指日可待。東漢時期,隴右地區(qū)的文學創(chuàng)作,獲得了可喜的成績,突出的標志在于,當時全國文壇盛行的詩、賦、文等文體在隴右都有不少作品產(chǎn)生,而且出現(xiàn)了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占有很高地位的作家和作品。安寧烏氏人梁竦好經(jīng)書,曾著書數(shù)篇,名曰(七序〕,班固稱: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該書早已失傳。唯存(悼騷賦〕一篇。據(jù)(后漢書梁統(tǒng)列傳〕附本傳記載,在東漢初年梁氏、竇氏兩大外戚家族相互傾軋中,梁竦受其兄之罪牽連,被放逐九真郡,他在歷江湖、濟沅湘之際,感悼于子胥、屈原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騷賦〕。此賦鋪陳諸多圣賢之士不被重用,以致國家敗亡的歷史悲劇,賦末結合對屈原的評價表示清楚了自個的人生觀,頗富文采。與梁竦(七序〕同樣值得稱道的,是東漢思想家、安寧臨涇人王符的(潛夫論〕。王符少好學,有志操,與名流馬融、竇章、張衡、崔瑗等關系很好,為人耿介不同于俗,志意蘊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馀篇,以譏當時失得,不欲章顯其名,故號曰(潛夫論〕。其指訐時短,討謫物情,足以觀見當時風政。華而不實(實邊篇〕為范曄(后漢書西羌傳〕襲用。(四庫全書總目〕稱:符書洞悉政體,似(昌言〕而明切過之;識別是非,似(論衡〕而醇正過之。清人劉熙載(藝概〕以為,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三家文,皆東京之矯矯者,(潛夫論〕醇厚,略近懂廣川。除此之外,武都人仇靖的(西狹頌〕,亦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構成了我們國家古代碑文書寫的固定格式,不僅在漢頌文學中有顯著地位,在我們國家碑銘文學的傳承和發(fā)展中亦影響深遠。比梁、王稍晚的,是涼州三明,即皇甫規(guī)〔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颎〔字紀明〕。兩漢之際,內(nèi)地文人向隴右流動,進而迅速帶動了這一地區(qū)的學術文化。涼州三明的出現(xiàn),顯示了這一發(fā)展的最初業(yè)績?;矢σ?guī),安寧朝那人。蔡邕(薦皇甫規(guī)表〕稱其少明經(jīng)術,堪稱一代名儒。所著賦、銘、碑、贊、禱文、吊、章表、教令、書、檄、箋記,凡二十七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皇甫規(guī)集〕五卷,今存十一篇,華而不實最著名的是(健康元年舉賢良方正對策〕。該文將官場的混亂比作市賈,假廉成貪,受賄賣爵,致使天下擾擾,從亂如歸。梁冀忿其刺己,以規(guī)為下。今存斷篇殘簡,尚有十九篇,賦作(扶蕖賦〕僅存殘句,缺乏以領略其梗概。文以(藝文類聚〕卷二十二所載(誡兄子書〕為代表。張奐長子是草圣張芝,有(文集〕五十卷。次子張昶,亦善草書,著作有(西岳華山堂闕銘〕、(龍山史記注〕等。武威姑臧人段颎,桓帝初年舉孝廉,后為中郎將,以軍功封列侯,拜破羌將軍。他的文章(后漢書〕本傳記載了兩篇,即(應詔上言討先零東羌術略〕、(復上言東羌事〕,均與戍邊有關。辯難質疑,議論滔滔。著書見(太尉集〕。除此之外,敦煌人侯瑾也是活動于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學者、作家,作(矯世論〕以譏切當時,作(應賓難〕以自寄。又按(漢紀〕撰中興以后行事,為(皇德傳〕三十篇,行于世。作雜文數(shù)十篇,多亡失。(侯瑾集〕二卷,也已亡佚。作為新的移民文化區(qū),東漢隴右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有全國影響的學術人物,這一地區(q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以漢文化為主的區(qū)域,實現(xiàn)了從文化邊荒之地到繁盛之區(qū)的轉變,代表人物有秦嘉、徐淑、趙壹等。隴西的秦嘉、徐淑是夫妻詩人。(玉臺新詠〕錄秦嘉五言(贈婦詩〕三首,四言(贈婦詩〕一首,(述婚詩〕二首。徐淑(答秦嘉詩〕一首。秦嘉(贈婦詩〕抒寫自個遠行前不能與妻子面別,以致憂思不解、惆悵難遣、顧戀難舍之情。語言平易,風格清麗,是東漢文人五言抒情詩成熟的標志,對五言詩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并有開啟魏晉詩風先河的意義。鐘嶸(詩品〕評曰:夫妻事既可傷,文亦凄然。二漢為五言者,不過數(shù)家,而婦人居二。徐淑敘別之作,亞于(團扇〕矣。今存贈答詩,除題為蘇武、李陵之擬作外,當以秦嘉夫婦之作為時代最早。他們夫婦除贈答詩以外,還有書信若干,也為人稱道。秦嘉(與妻徐淑書〕、(重報妻書〕是以前的漢代散文中所未曾出現(xiàn)過的,已開魏晉南北朝文學中經(jīng)??梢姷哪欠N日常性抒情性散文的先河。漢陽郡西縣人趙壹,為人恃才倨傲,雖仕不過計吏,但卻名動京師,著作(趙壹集〕,有賦、頌、箴、誄、書、論等十六篇。今存賦作四篇,華而不實(迅風賦〕、(解擯賦〕僅為殘句。(窮鳥賦〕以象征的手法表示出了自個的窘境和苦惱。(刺世嫉邪賦〕最為著名,揭露世態(tài),感慨甚深,是早期抒情小賦的名篇。劉熙載以為:讀之知為忼臟之士。惟徑直露骨。趙壹詩賦揭露黑暗、批判現(xiàn)實,流露出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和強烈的抗爭意識,具有典型的亂世文學的特征,漢代作家獨立的人格在這里再一次放射出光輝,后來建安文學梗概多氣、志深筆長的特點,已經(jīng)顯露端倪。趙壹(刺世嫉邪賦〕與班彪的(北征賦〕、班昭的(東征賦〕和蔡邕的(述行賦〕,將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樂府詩發(fā)展到頂峰,具體表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的價值觀、人生觀。這些作品對人的生命、命運及價值的重新發(fā)現(xiàn)、思考和追求,以及藝術上的日趨整飭華美,預示著一個文學自覺時代即將到來??傊瑵h在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