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1第8課寡人之于國也一、實詞1.通假字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①“無”通“毋”,不要。②“頒”通“斑”,花白。③“涂”通“途”,道路。2.一詞多義①兇eq\b\lc\{\rc\(\a\vs4\al\co1(河內兇,兇多吉少,漢初匈奴兇黠,甫聞兇訊,緝拿元兇))②加eq\b\lc\{\rc\(\a\vs4\al\co1(鄰國之民不加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犧牲玉帛,弗敢加也))③勝eq\b\lc\{\rc\(\a\vs4\al\co1(驢不勝怒,蹄之,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④數eq\b\lc\{\rc\(\a\vs4\al\co1(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愿得補黑衣之數,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亦量,數罟不入洿池,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點撥①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不吉利的事/兇惡,殘暴/不幸,多指喪事/行兇作惡的人。②更/施加/放上/增加/夸大。③承受/盡/勝利/超過/優(yōu)美的。④幾,若干/數目、數量/命運/密/計算/屢次。3.古今異義①寡人之于國也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棄甲曳兵而走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請以戰(zhàn)喻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①古義: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今義:形影孤單的人。②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③古義:跑,文中指逃跑。今義:指一般的行走。④古義:請允許我。今義:常用于對方。⑤古義:則,那么。今義:常用作代詞,當“這”“這里”講。4.詞類活用①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樹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謹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①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著戰(zhàn)鼓。②名詞帶賓語“之”,作動詞,種植。句意是:(在住宅場地上)種上桑樹。③名詞帶賓語“帛”,作動詞,穿上。句意是:五十歲的人可以憑借它穿上絲織品的衣服。④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句意是: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⑤名詞受副詞“不”的修飾,作動詞,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二、虛詞1.或eq\b\lc\{\rc\(\a\vs4\al\co1(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所守或匪親,云霞明滅或可睹))2.以eq\b\lc\{\rc\(\a\vs4\al\co1(請以戰(zhàn)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斧斤以時入山林,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點撥1.有的人/有時/倘若/或許2.用/用,憑,拿/按照/認為三、句式1.非我也,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以無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撥1.……也,表判斷。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2.否定句,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句意是:沒有聽說過這種情況。3.“以”后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沒有饑餓了。四、名句積累1.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2.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五、課文理解1.孟子善用比喻,長于說理,善于雄辯,氣勢磅礴。你能以《寡人之于國也》為例說明嗎?點撥孟子善用比喻說理表現(xiàn)在用對方熟悉的事例設喻,啟發(fā)對方,使對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歡打仗,孟子就用戰(zhàn)爭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盡心”于國不比“鄰國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殺之”歸罪于武器的荒唐,說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統(tǒng)治者的虐政。文章讀起來氣勢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5段中闡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三組排偶句,提出了發(fā)展生產的三種措施,以及采取這些措施后所產生的效果。連用“不可勝……也”的句式,給人以吃不完、用不盡的感覺,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2.“五十步笑百步”說明了什么道理?點撥梁惠王自以為對于國家較他國國君盡心,自己的政策比鄰國好,鄰國之民會自動投奔他。可是,鄰國之民不見少,自己的國民不見增多。因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么會來“送死呢?”孟子以臨陣脫逃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風趣地說明,魏國的政策和鄰國的相差無幾,本質上講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鄰國。本體和喻體的貼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滿了邏輯的力量。3.本篇文章表現(xiàn)出了孟子怎樣的思想與主張?點撥首先,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zhàn)的,一句“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充分把這種思想表露了出來。其次,孟子認為應該讓利于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他認為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不知滿足地一味向民征斂相比只是“百步”與“五十步”的區(qū)別。進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地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雞豚狗彘之畜”。不僅如此,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饑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饑寒交迫的社會現(xiàn)實,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4.“仁政”思想在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點撥孟子認為梁惠王要想使國民“加多”,稱雄諸侯,必須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順民意,得民心,進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關注民生,休養(yǎng)生息,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生產,不征調百姓服役而耽誤生產時節(jié),不狂捕濫撈,不忽視時令伐木,牲畜不誤繁殖,不誤糧食播收,種桑養(yǎng)蠶織布,“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解除后顧之憂,百姓衣食安則心安,從而穩(wěn)定人心,鞏固政權。然后再興辦教育,使人人知廉恥,人人講禮儀,引人向善,傾心歸附。至此,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長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國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終圍繞仁民、富民、養(yǎng)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關系,體現(xiàn)出民為國本的思想。今天可作一些合理的引申:①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過與自然的交往性互動,使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雙贏”。②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③發(fā)展經濟,振興教育,加強教化,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并形成社會、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④實現(xiàn)天下安寧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條件之一。⑤民富才能國強,而民富的前提是休養(yǎng)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朱镕基總理談保持農村穩(wěn)定時說:“土地不能動,負擔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態(tài)度不能兇。”可謂說在點上,抓準了要害。一、中心主旨本文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對話,圍繞“民不加多”的問題展開討論,闡述了孟子的只有實行“仁政”,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在此基礎上施以儒家的教化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的不平等。二、寫作特色1.結構嚴謹。孟子的文章從表面看,鋪張揚厲,似乎散漫無紀,實則段落分明,層次井然,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可分割。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對每一部分的內容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體現(xiàn)了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2.善用比喻。孟子批評梁惠王治國不盡心是很尖銳的,但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通過一個寓言故事說理,既緩和了氣氛,文字顯得從容不迫,又達到了目的。3.氣勢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辯的氣勢,表現(xiàn)在語言上是使用整齊的排偶句式,如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暢談“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連用四組排偶句,音節(jié)鏗鏘,氣勢充沛。三、結構圖解寡人之于國也eq\b\lc\{\rc\(\a\vs4\al\co1(梁惠王問政:民不加多,\a\vs4\al(孟子議政)\b\lc\{\rc\(\a\vs4\al\co1(初步回答:五十步笑百步之喻——無望民多,\a\vs4\al(全面論述,王道仁政)\b\lc\{\rc\(\a\vs4\al\co1(正:使民加多\b\lc\{\rc\(\a\vs4\al\co1(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反:批判虐政——人死“罪歲”))))))四、古今對譯eq\f(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算是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饑荒)eq\f(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就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eq\f(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疾爨弴漠敊嗾撸瑳]有像我這樣)eq\f(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更少,我的百姓沒有更多,這是)eq\f(也?”,為什么呢?”)eq\b\lc\[\rc\(\a\vs4\al\co1(梁惠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國君,姓魏,名罃yīnɡ。,魏國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稱))eq\b\lc\\rc\(\a\vs4\al\co1(梁國,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國君對自己,的謙稱。于:對于。焉、耳、矣:均為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重))eq\b\lc\\rc\(\a\vs4\al\co1(語氣。河內:今河南境內黃河以北的地方。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東:黃河以東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黃河流經山西,省,自北而南,故稱山西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qū)為河東。第一個,“其”:代指河內。第二個“其”:代指河東。粟sù:谷子,脫殼后稱為小,米,也泛指谷類。然:這樣。察:考察。政:當權者。無如:沒有像……))eq\b\lc\\rc\(\a\vs4\al\co1(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民:百姓。加少:更少。))eq\b\lc\\rc\](\a\vs4\al\co1(加,更。古代人口少,為了增加勞力和擴充兵員,,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為好事。何也:為什么呢?))eq\f(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孟子回答說:“大王您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打仗來做比喻吧。)eq\f(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咚咚地敲著戰(zhàn)鼓,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戰(zhàn)爭開始了,士兵拋)eq\f(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棄鎧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士兵跑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跑五十步)eq\f(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停下來。拿逃跑五十步的行為取笑逃跑一百步的行為,)eq\f(則何如?”,那么怎么樣呢?”)eq\b\lc\[\rc\(\a\vs4\al\co1(好hào戰(zhàn):喜歡打仗。請:請允許我。第,一個“以”:用。喻:打比方,作說明。填然:咚))eq\b\lc\\rc\(\a\vs4\al\co1(咚地。填:擬聲詞,模擬鼓聲。然:形容詞詞尾。鼓:名詞用作))eq\b\lc\\rc\(\a\vs4\al\co1(動詞。之:沒有實在意義的襯字。兵:兵器、武器。刃:鋒刃。))eq\b\lc\\rc\(\a\vs4\al\co1(既:已經。接:接觸、交鋒。甲:鎧甲,古代的戰(zhàn)衣,上面綴有金))eq\b\lc\\rc\(\a\vs4\al\co1(屬片,可以保護身體。曳yè:拖著。走:跑,這里指逃跑?;颍?)eq\b\lc\\rc\](\a\vs4\al\co1(有的人。第二個“以”:用,憑,拿。,則:連詞,那么。何如:怎么樣。))eq\f(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梁惠王說:“不行,那些人只是沒有跑百步罷了,但這)eq\f(亦走也。”,也是逃跑呀。”)eq\f(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eq\f(多于鄰國也。,姓比鄰國多了。)eq\b\lc\[\rc\](\a\vs4\al\co1(如:如果。則:連詞,就。無:通“毋”,,不要。望:希望,想。于:比。))eq\f(“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不耽誤農業(yè)生產的季節(jié),糧食就吃不完;細網不進池塘)eq\f(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季節(jié)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完。)eq\f(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樣就可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eq\f(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沒有什么不滿。老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什么不滿,這就是王道)eq\f(之始也。,的開端了。)eq\b\lc\[\rc\(\a\vs4\al\co1(違:違背、違反,這里指耽誤。時:季節(jié)。谷:糧食的,統(tǒng)稱。勝:盡。數cù:密。罟ɡǔ:網。洿wū:))eq\b\lc\\rc\(\a\vs4\al\co1(深。斤:錛子,古代砍伐樹木的工具。以時:按一定的季節(jié)。養(yǎng),生:供ɡōnɡ養(yǎng)活著的人。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憾:遺))eq\b\lc\\rc\](\a\vs4\al\co1(憾。始:,開端。))eq\f(“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五畝住宅的場地,在上面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eq\f(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穿上絲織品的衣服了。雞、狗、豬的畜養(yǎng),不錯過它們繁殖)eq\f(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每戶百畝大的土地,不)eq\f(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錯過農業(yè)生產季節(jié),那么,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eq\f(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教給百姓聽,)eq\f(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了。七十歲)eq\f(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的人穿綢吃肉,百姓不挨餓不受凍,做到這樣卻不能使天下)eq\f(者,未之有也?!?百姓歸順的君王,不曾有過。)eq\b\lc\[\rc\(\a\vs4\al\co1(樹:動詞,種植。衣yì:動詞,穿。,帛:絲織品。豚tún:小豬。彘zhì:))eq\b\lc\\rc\(\a\vs4\al\co1(豬。畜xù:畜養(yǎng)。無:通“毋”,不要。奪:錯過。謹:謹慎,))eq\b\lc\\rc\(\a\vs4\al\co1(這里指認真從事。庠xiánɡ序:都是學校。商殷代叫序,周))eq\b\lc\\rc\(\a\vs4\al\co1(代叫庠。教:教化。申:反復陳述。孝悌tì:古代尊敬父母為))eq\b\lc\\rc\(\a\vs4\al\co1(“孝”,敬愛兄長為“悌”。義:道理。頒bān白:頭發(fā)花白。))eq\b\lc\\rc\(\a\vs4\al\co1(頒,通“斑”。負:背著東西。戴:頂著東西。黎民:百姓。))食:動詞,吃。然而:這樣(如此),卻。王(wànɡ):為王,使天下eq\b\lc\\rc\](\a\vs4\al\co1(百姓歸順。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未有之也”。))eq\f(“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諸侯、富貴人家的豬狗吃掉百姓吃的糧食卻無人制止,)eq\f(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路上有餓死的人卻不知道開倉賑濟,人餓死了,就說:‘不是我)eq\f(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的罪過,而是年成不好的緣故?!@種說法和殺死了人卻說)eq\b\lc\\rc\(\a\vs4\al\co1(食物。檢:制止、約束。涂:通“途”,道路。莩piǎo:也作“殍”,,餓死的人。發(fā):指打開糧倉,賑濟百姓。歲:年成。兵:兵器。))eq\b\lc\\rc\](\a\vs4\al\co1(罪:歸咎jiù、歸罪。斯:則、,那么。至:到,此指歸順。))(45分鐘,90分)一、基礎知識(15分,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數(cù)罟洿(kuā)池棄甲曳(yè)兵B.孝悌(tì)餓莩(fú)養(yǎng)生喪(sānɡ)死C.狗彘(zhì)雞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畜(chù)養(yǎng)請以戰(zhàn)喻(yù)答案C解析A項“洿”讀wū。B項“莩”讀piǎo。D項“畜”讀xù。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雞豚(豬)狗彘之畜/君子博學而日參省(省察)乎己B.棄甲曳(拖著)兵/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清楚)C.涂有餓莩(餓死的人)/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停止)D.數罟不入洿(深)池/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答案A解析豚:小豬。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寡人之于國也,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B.eq\b\lc\{\rc\(\a\vs4\al\co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C.eq\b\lc\{\rc\(\a\vs4\al\co1(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D.eq\b\lc\{\rc\(\a\vs4\al\co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答案B解析A項中前一“于”介詞,對;后一“于”介詞,從。C項前一“于”,介詞,與;后一“于”介詞,對。D項前一“于”,介詞,比;后一“于”介詞,對。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A.五畝之宅,樹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答案C解析C項和例句都是名詞作狀語,其余三項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樹,種植;王,稱王;水,游水。5.默寫。(1)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無罪歲,______________。答案(1)養(yǎng)生喪死無憾(2)黎民不饑不寒(3)斯天下之民至焉二、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6~9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點字的讀音釋義有誤的一項是(3分)()A.數罟不入洿池ɡǔ網B.雞豚狗彘之畜chù畜養(yǎng)C.申之以孝悌之義tì敬愛兄長D.然而不王者wànɡ為王,使天下百姓歸順答案B解析“畜”讀xù。7.下列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A.未之有也B.何以伐為C.奚以知其然也D.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答案D解析A、B、C三項為賓語前置句。D項為介賓短語后置句。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兩項是(3分)()A.“不違農時”的意思是:不錯過種莊稼的季節(jié)。語段中“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是說,種莊稼不誤季節(jié),打的糧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則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只是程度輕重不同。兩個都是成語,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B.“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其觀點是,注意保護生態(tài)平衡,資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完。這句的觀點與“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C.“王道之始也”中的“王”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的“王”讀音相同,但意思不同;“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中的“頒”通“斑”。D.語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運用了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組排偶句式,提出了發(fā)展生產的三種措施,這是“王道之始”;第二次使用四組排偶句式,則強調一手抓物質生產,另一手抓教育,這是“王道之成”。這其實就是孟子為梁惠王所開的治國良方。答案AD解析B項兩句的觀點不相同。C項“王”字讀音,前句為wánɡ,后句為wànɡ。9.翻譯下列文句。(6分)(1)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2)申之以孝悌之義。答案(1)這樣就可使百姓對生養(yǎng)死葬沒有什么不滿。(2)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教給百姓聽。三、課堂延伸(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催科①[明]江盈科為令之難,難于催科。催科與撫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濟。陽城③以拙蒙賞,蓋由古昔為然,今非其時矣!國家之需賦也,如枵腹④待食;窮民之輸將也,如挖腦出髓。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懾于黜罰,心計曰:“與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笔枪侍柫畈煌辏泛衾^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繼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稱貸耳;稱貸不得,有賣新絲、糶新谷耳;絲盡谷竭,有鬻產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賦可完,賦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嗚呼,竭澤而漁,明年無魚,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則應曰:“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爾民也。”余求其比擬,類駝醫(yī)然。昔有醫(y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huán)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腳躧⑤焉。駝者隨直,亦復隨死。其子欲鳴諸官,醫(yī)人曰:“我業(yè)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嗚呼!世之為令,但管錢糧完,不管百姓死,何以異于此醫(yī)也哉!夫醫(yī)而至于死人,不如聽其駝焉之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賦不盡完之為愈也。雖然,非仗明君躬節(jié)損之政,下寬恤之詔,即欲有司不為駝醫(yī),不殺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無論前代,即求如二祖時,比歲蠲⑥,比歲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選自《雪濤閣集》卷十四)注①催科:催辦繳納賦稅。②撫字:安撫體恤。③陽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減少。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催科與撫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濟濟:補益B.如是而后賦可完完:結束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請D.比歲蠲,比歲免比歲:連年答案B解析B項繳納(賦稅)。我們今天還會使用“完稅”一詞。A項從成語“無濟于事”可以推導“濟”有“補益、幫助”之意,帶入原文理解能通。C項“延”解釋為“延請”,出現(xiàn)在《桃花源記》“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D項比:連續(xù),接連。1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eq\b\lc\{\rc\(\a\vs4\al\co1(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B.eq\b\lc\{\rc\(\a\vs4\al\co1(陽城以拙蒙賞,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C.eq\b\lc\{\rc\(\a\vs4\al\co1(國家之需賦也,如枵腹待食,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D.eq\b\lc\{\rc\(\a\vs4\al\co1(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懾于黜罰,懷王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答案D解析D項于,被。A項“而”,前一句表假設,譯為如果;后一句表轉折關系,譯為“但是,卻”。B項“以”,前一句為介詞,因為;后一句為介詞,把。C項“之”,前一句為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后一句為定語后置的標志。1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催科”危害的一組是(3分)()①為令之難,難于催科②竭澤而漁,明年無魚③窮民之輸將也,如挖腦出髓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賦不盡完之為愈也⑤蓋由古昔為然,今非其時矣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答案C解析①講做官的難處,②③用比喻的形式說明催科的危害,⑥說的是催科使百姓賣妻、賣兒、賣女,自然也是危害。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用“駝醫(yī)”治死駝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擇手段催繳賦稅的危害,表達了作者對飽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駝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駝醫(yī)”告到了官府,“駝醫(yī)”辯白說,自己的職業(yè)是治療駝背,只負責使駝背變直,哪管病人的死活。C.負責催科的官吏,不顧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獄關押等手段催繳賦稅,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當時的催科與前代、二祖時相比照,認為催科過于嚴厲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責任在于朝廷,表達了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諷諫之意。答案B解析駝者的兒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駝背的醫(yī)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與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無若我何之百姓。(2)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爾民也。(3)非仗明君躬節(jié)損之政,下寬恤之詔,即欲有司不為駝醫(yī),不殺人,可得哉?答案(1)與其去得罪能夠讓我升官、讓我貶職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對我無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2)我只要讓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職責就算盡到了,我根本沒有辦法再想到你們這些老百姓啊。(3)如果不是仰賴賢明的君王,親自實踐節(jié)儉的政策,下達寬容體恤老百姓的詔令,而想要官吏不去當駝醫(yī),不殺人,做得到嗎?參考譯文當縣令的困難,莫過于向老百姓催稅。催稅和安撫體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礙,不能相互補益。唐代的陽城因為拙鈍而受到獎賞,這是在古代才能做到的?。】上缃駴]有這樣的時機。國家需要賦稅,就像空著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樣;而窮苦百姓繳納賦稅,就像是要挖他們的腦,抽他們的髓一樣。那些當官的人,前面迫于上級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職處罰,心中自我衡量,說:“與其去得罪能夠讓我升官、讓我貶職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對我無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彼?,發(fā)號施令出去,百姓若還不繳納賦稅,接著就是追趕、呼叫;追趕、呼叫后,百姓還不繳納,就是鞭打、刑罰,鞭打、刑罰后,百姓還不繳納,就是逮捕、囚禁了。于是老百姓只好去借貸;如果借不到錢,就只有出售新絲、糶賣新谷;新絲新谷賣完了,就只有典賣家產;又甚至,連家產都賣光了,就只好賣妻子、賣兒女了。成了這種樣子,然后賦稅就可以交納了,交完了賦稅而老百姓卻死了十分之七八?。“?,舀干湖水來抓魚,明年就沒魚可抓了,能不讓人心痛嗎?偶爾有責備他的人,他就回答說:“我只要讓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職責就算盡到了,我根本沒有辦法再想到你們這些老百姓啊!”我試著用比喻來形容這些人,他們大概類似“駝醫(yī)”吧。以前有一個醫(yī)生,自稱能治駝背,說:“無論背駝得像弓、像蝦那樣,還是像圓環(huán)那樣,請我去醫(yī)治,管保早晨治了,傍晚就能直。”有一個人相信了醫(yī)生的話,請醫(yī)生為自己治病。于是,醫(yī)生拿來兩片木板,把一片放在地下,讓駝背人躺在上面,又用另一片木板壓在駝背人身上,用腳使勁踏下。駝背人背倒是直了,人卻隨之死亡。駝背人的兒子要到官府去告他,醫(yī)生卻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戴河接待服務中心度公開招考3名事業(yè)編制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四川省彭州市2025年衛(wèi)生系統(tǒng)公開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二零二五年焊接材料產品召回與賠償合同3篇
- 吉林白山市江源區(qū)域外機關事業(yè)單位人才引進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廈門市思明區(qū)融媒體中心補充招考2名非在編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南京市高淳區(qū)所屬事業(yè)單位2025年下半年招考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美育中心教學秘書招考聘用2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北京中電飛華通信股份限公司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2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扎賚特旗度“綠色通道”引進20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服務重點客戶
- 工業(yè)濾芯行業(yè)利潤分析
- 2023年四川成都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生物試卷真題(答案詳解)
- 橋梁工程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測方案
- 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高最后階段
-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學業(yè)質量陽光指標調研生物試題
- 閱讀理解:如何找文章線索 課件
- 2024年廣西北部灣港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科技館改造室內裝修工程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1(全冊)同步練習匯總
- 朱熹文公世系通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