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課件(50張)_第1頁
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課件(50張)_第2頁
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課件(50張)_第3頁
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課件(50張)_第4頁
2022-2023學年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課件(50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課程回顧:中古時期的歐洲1、中古時期的歐洲政治上呈現(xiàn)出什樣的特點?2、中古時期的歐洲經(jīng)濟上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額特征?3、中古時期的歐洲教會教權與世俗皇權的斗爭階段及標志性事件?4、中古時期的歐洲教會對人們思想的影響與控制5、中古時期的歐洲城市發(fā)展及自治的發(fā)展、作用及影響?6、拜占庭帝國是怎樣建立、發(fā)展,最終走向滅亡的?7、俄羅斯帝國的興起與擴張?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課程導入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中古時期的歐洲,那中古時期的亞洲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那我們接下來就來領略一下中古時期的亞洲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一)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qū)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一時期亞洲文明的風貌。

(二)課標分析中古時期的亞洲有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興起于公元7世紀,到8世紀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帝國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于小亞細亞,再度建立了統(tǒng)一東部地中海地區(qū)的帝國。南亞次大陸上先后興起笈國帝國和德里蘇丹國。東亞的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國家,但隨著莊園制的形成,日本進入以幕府為中心的武政治時代。受地理、歷史、宗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古時期的亞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封建文明。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三)教學目標1、通過歷史地圖和時間軸,梳理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笈國帝國和德里蘇丹國、日本、新羅等國家的興衰,分析影響國家興衰的因素,并探究其規(guī)律。2、通過材料分析,了解阿拉伯文明的內容,理解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3、歸納梳理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分析其影響,認識唐文化對東亞其他國家影響,認識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明的多樣性與交融性。(四)教學重難點

1、中世紀亞洲各國的興衰

2、阿拉伯文明、日本大化改新。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阿拉伯半島歐洲亞洲非洲赤道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紅波斯灣北回歸線海自然條件:炎熱干旱、絕大部分地區(qū)為草原與沙漠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利阿拉伯半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阿拉伯帝國1、帝國興衰

根據(jù)教材和右圖,梳理阿拉伯帝國的演變歷程,填充下面的示意圖中空白。7世紀初622年632年8世紀中1528年————創(chuàng)立被蒙古西征軍滅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東到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接黑海和里海南包整個半島在地圖上指出阿拉伯帝國全盛時期疆域的范圍。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8—9世紀鼎盛,10世紀衰落,1258年被蒙古西征軍滅西南尼羅河下游“大食國”,當時唯一與中國大唐相提并論的國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穆罕默德人物掃描

穆罕默德(約570-632)出生于麥加城,幼年喪失父母,12歲隨叔父的商隊來往于巴勒斯坦和敘利亞,見多識廣,25歲與麥加富孀結婚。此后,他潛心思考社會與人生問題,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耙了固m”意為“順從”,即順從和信仰真主阿拉;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是《古蘭經(jīng)》。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宇宙間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賜予的,只有生前服從安拉,死后才能進入天堂?!碧栒偃藗儭笆?zhàn)”信仰知識等等?!懊總€穆斯林是另一個穆斯林的兄弟(姊妹),所有穆斯林都是一族?!薄罢嬷髅钊藗儼妖S,以便讓富人窮人平等”伊斯蘭教義表達了哪些思想?伊斯蘭教的主要教義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610年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622年麥加傳教失敗622年帶領少數(shù)信徒,出走麥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領麥加。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圣地。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的雛形由此誕生。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穆罕默德的主要傳教活動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帝國形成中起什么作用?精神力量,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tǒng)一和帝國的形成。促成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伊斯蘭教的三大圣地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開齋節(jié)是伊斯蘭教重大節(jié)日,即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九月為齋月,穆斯林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食,白天不能吃飯喝水,稱為守齋。齋月結束的次日即行開齋,為開齋節(jié),并舉行會禮和慶?;顒?,也是中國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民族的共同節(jié)日。開齋節(jié)那天,身著節(jié)日盛裝,到清真寺做禮拜。人們走訪親友,互相饋贈禮品,互相祝福。齋月開齋節(jié)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阿拉伯帝國1、帝國興衰2、社會文明政治:經(jīng)濟:文化:輔助機構

政治、軍事、宗教政務令狀與文告收支哈里發(fā)宰相樞密院財政部政教合一,君主專制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繁榮,對外貿易發(fā)達完成課本P24的“學思之窗”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1)阿拉伯數(shù)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創(chuàng),因為阿拉伯人將這種數(shù)字改進并傳播到全世界,所以得名為阿拉伯數(shù)字。并創(chuàng)造了代數(shù)學醫(yī)學成就-西醫(yī)醫(yī)學家:拉齊斯──《天花與麻疹》和《醫(yī)學集成》伊本·西那──《醫(yī)典》──“醫(yī)學之王”阿拉伯醫(yī)學解剖圖《醫(yī)學集成》和《醫(yī)典》長期被歐洲醫(yī)學界奉為經(jīng)典文學成就《天方夜譚》,構思巧妙,情節(jié)曲折,語言優(yōu)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國譯為《天方夜譚》,該書深受各國人民喜愛,并對歐洲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稘O夫和魔鬼》《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伯達航海旅行記》是其中的名篇。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的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材料

伊斯蘭教也是一條強有力的紐帶,一條比基督教更有力得多的紐帶,因為它不僅是一種信仰,而且是社會的和政治的體系以及生活的總方法。如同語言為阿拉伯世界打下基礎一樣,宗教信仰也為伊斯蘭教文明提供了基礎。眾所周知,伊斯蘭教文明在征服后幾個世紀中,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帶有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帶有希臘-羅馬、波斯-美索不達亞米的行政、文化和科學各成分的綜合體。因此,它不僅僅是古代各種文化的拼湊,而是原有文明的新的綜合。它雖然來源不一,但卻明顯帶有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獨特印記。----(美)斯坦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阿拉伯文明的特點及伊斯蘭教在其發(fā)展中的作用。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阿拉伯帝國1、帝國興衰2、社會文明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政教合一,君主專制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繁榮,對外貿易發(fā)達多方面的成就突出,溝通、影響東西方文明,獨特的伊斯蘭教印記。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①政局穩(wěn)定,國家統(tǒng)一。②經(jīng)濟繁榮③哈里發(fā)重視知識、人才④吸收、融合了東西方優(yōu)秀文化。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1.一本歷史書中對某帝國有以下描述:“這帝國盛行伊斯蘭教,商人擁有能在逆風中航行的商船,從印度輸入米、棉及蔗糖,從唐帝國進口絲綢,首都巴格達因此成為當時世界重要的大都會?!贝说蹏钣锌赡苁牵ǎ〢.阿拉伯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C.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D.羅馬帝國【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國的相關史實。解題時緊扣“盛行伊斯蘭教”“首都巴格達”,據(jù)此可以直接判斷該帝國指的是阿拉伯帝國,回顧已學知識可知8世紀中期,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在征服和擴張的過程中,阿拉伯完成了向封建社會的轉化,定都巴格達,故選A。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2.下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按出現(xiàn)時間排序正確的是()。A.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B.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C.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D.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答案】B【解析】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這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CD;B.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帝國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紀地跨歐亞非的奴隸制帝國,羅馬于公元2世紀時成為地跨三洲的國家,拜占庭帝國基本繼承了原古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土,本身建立時就是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阿拉伯帝國于8世紀地跨歐亞非的封建制帝國。由此分析,B項符合題意。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3.小凌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時說:“這是個獨特的民族,它是戰(zhàn)爭狂徒,用戰(zhàn)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穆斯林的足跡從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shù)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边@個“獨特的民族”指的是()A.古代阿拉伯 B.古代埃及 C.古代羅馬 D.古代希臘【答案】A【解析】A.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用戰(zhàn)車把宗教傳播到西亞、北非等地”“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將東西方文化傳承、傳播,某種數(shù)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穆罕默德利用伊斯蘭教統(tǒng)一阿拉伯民族后,其后人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的使者,他們將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印度的阿拉伯數(shù)字傳入西方。故A符合題意;BCD.綜上,這三項均與題干不符合,故排除BCD。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4.阿拉伯帝國實行哈里發(fā)中央集權統(tǒng)治。哈里發(fā)為專制政體的最高首領,集政權、軍權和神權于一身,控制著中央到地方的軍政、稅收與宗教三大權力系統(tǒng)。地方設總督,但稅收與司法權直屬中央。由此可以了解阿拉伯帝國的社會形態(tài)處于()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答案】C【解析】C.根據(jù)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帝國建立于公元8世紀中葉,實行政教合一的哈里發(fā)中央集權統(tǒng)治,這符合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故C正確;ABD.據(jù)上,這三項均和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BD。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5.下圖反映了極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A.極盛時期的阿拉伯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B.阿拉伯帝國的建立者是穆罕默德C.阿拉伯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D.阿拉伯帝國在擴張過程中與中國唐朝軍隊有過正面交鋒【答案】B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7.列寧曾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lián)系?!边@個“歷史聯(lián)系”就是歷史現(xiàn)象中的因果關系。下列選項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答案】A【解析】A.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封閉保守狹隘,導致文明衰落,最終被歷史的大潮所淘汰,史實與結論相符;B.根據(jù)所學知識,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史實與結論不符合;C.中古西歐城市興起,在政治上城市成為西歐封建社會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與國王結盟,共同對付國內的封建大貴族,從而加速了國家的統(tǒng)一,史實與結論不符;D.馬可·波羅來華,是沿著“絲綢之路”東來的,“絲綢之路”是在張騫通西域之后開辟的,史實與結論不符合。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8.阿拉伯人被譽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下列史實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是①火藥和火藥武器經(jīng)阿拉伯人傳入歐洲②《馬可·波羅行紀》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③把0到9十個數(shù)字的計數(shù)法加以改造傳到歐洲④佛教產(chǎn)生后經(jīng)阿拉伯人向西傳入歐洲⑤中國的羅盤針經(jīng)阿拉伯人傳入歐洲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D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1、帝國興衰2、社會文明政治:經(jīng)濟:13世紀1453年16世紀17世紀14世紀

衰落興起發(fā)展滅拜占庭帝國地跨三洲政教合一,君主專制蘇丹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實行采邑分封,農(nóng)民承擔沉重財稅。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材料二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并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宋保軍《奧斯曼帝國與16世紀中期舊商路的貿易復興》材料一奧斯曼帝國發(fā)展的過程中,對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獸皮,還有地毯。拉丁商人經(jīng)常從小亞細亞南部的安塔利亞和西部的巴拉特(Balat)購買奧斯曼帝國生產(chǎn)的地毯,以銷往歐洲。礦產(chǎn)品也是奧斯曼帝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錫諾普在中古時期就以出產(chǎn)銅而聞名。鉛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銅也被賣給熱那亞人。金銀當然也在貿易之列。在出口金屬的同時,奧斯曼帝國也進口金屬,如鐵和錫,這些都是用于鑄造火炮必須的金屬。---張楚喬《奧斯曼帝國崛起研究——從文明交往角度探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奧斯曼帝國有東西方劑貿易中的作用。一方面,帝國一度成為東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心,另一方面,控制傳統(tǒng)東西方商路,征收重稅,一定程度阻礙東西方貿易,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拓展思考:同為伊斯蘭國家,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對待外來文化的方式上有何不同?阿拉伯帝國:對外來文化采取交流、吸收和融匯的方式,具有溝通東西、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使伊斯蘭文化內容更豐富。奧斯曼帝國:控制亞歐商路,對過往商旅強征苛捐雜稅,破壞地中海區(qū)域原來的商業(yè)秩序和環(huán)境,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融匯中華千年文化因子的東南亞古國南海絲路上的古國:印度越南東海絲路上的古國:朝鮮日本三、南亞與東亞國家4世紀:笈多帝國(印度教)13世紀:德里蘇丹王國(伊斯蘭教)1、中古時期的南亞地區(qū)先后建立了哪些國家?其主要宗教是什么?2、中古時期的東亞地區(qū)有過哪些國家?其國家管理有什么共同點?日本新羅越南中國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古代印度結合圖文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古代印度是怎樣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汲取中國“文化因子”?中國史籍對印度的最早記載見諸《史記·大宛傳》,唐朝初年,統(tǒng)一改稱為天竺。如《漢書》“從東南天竺國,可數(shù)千里,得蜀賈人市”。在印度人眼中,中華大地地處東方,是太陽初升之地,所以形象的稱謂:震旦。如《佛說灌頂經(jīng)》卷六載:“閻浮界內有震旦國?!?/p>

德里蘇丹國(1206-1526),是實行伊斯蘭教國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蘇丹既是國家元首,又是伊斯蘭教最高教長,集君權和神權于一身。德里蘇丹國時期,印度的穆斯林人數(shù)劇增,伊斯蘭教上升為與印度教并列的主要宗教。中央政府有36個部,還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統(tǒng)治體系,由穆斯林地方軍事貴族掌權。

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阿拉伯、波斯、突厥的語言、文化、生活方式和社會習俗大量傳進印度并且滲入土著的古老文化之中,奠定了現(xiàn)代南亞文化的基礎。古代印度

笈多帝國是印度人創(chuàng)建的一個大帝國,經(jīng)歷了約一百余年的政治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時期。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經(jīng)濟富庶、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為中心,經(jīng)濟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手工業(yè)的進步表現(xiàn)在煉鐵、棉紡織業(yè)和造船上。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另外,在梵文文學、繪畫、雕刻、建筑藝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笈多王朝控制著孟加拉和西印度沿海港口,對東南亞及中國的貿易主要是沿“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的。印度商人經(jīng)馬六甲海峽到達過中國的廣州進行貿易。

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古代日本

日本傳統(tǒng)文化無處不洋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文字、書法、服飾、錢幣、建筑、茶道、音樂......

唐代斗茶與日本茶道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读簳し錾鴤鳌粪l(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蹙S《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稘h書·地理志下》倭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亷煿抛⒁段郝浴窛h:倭奴國王金印,公元57年中國東漢光武帝賜(1784年在日本志賀島發(fā)現(xiàn))唐:遣唐使、仿唐大化革新明:倭寇——日本海商與海盜集團清: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現(xiàn)代:抗日戰(zhàn)爭

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讀者》雜志評論說:日本是中國的鬧鐘,時刻讓中國驚醒。歷史上“鬧鐘”鬧過了幾次,中國又有幾次驚醒?閱讀史料,探討歷史上的中日關系?!对词衔镎Z》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于日本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被認為是日本的《紅樓夢》。引用白居易的詩句90余處。古代日本:日出之國唐代長安城與日本奈良城

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源氏物語》

日本幕府時期的將軍

10世紀時,日本社會經(jīng)濟制度又一次發(fā)生重大改變,班田制經(jīng)濟逐漸被封建莊園經(jīng)濟取代,武士集團開始形成,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武士勇武尚義,絕對服從主君,重言諾,輕生命,勇于戰(zhàn)斗,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在二戰(zhàn)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當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戰(zhàn)爭的精神武器。12世紀末,武士集團控制了中央政權,天皇成為虛君,日本自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tǒng)治時期。19世紀中葉,幕府統(tǒng)治最終在倒幕戰(zhàn)爭中崩潰,天皇恢復最高權力。武士與幕府北海道本洲四國九洲公元1世紀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個小國公元3世紀中葉,大和興起大和興起的地方古代日本5世紀,大和統(tǒng)一日本公元6世紀下半葉開始,大和國出現(xiàn)統(tǒng)治危機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背景:國內: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非常先進。內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世襲貴族制,以才選官。(2)經(jīng)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大化改新開始標志: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影響: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北海道本洲四國九洲公元1世紀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個小國公元3世紀中葉,大和興起大和興起的地方古代日本5世紀,大和統(tǒng)一日本公元6世紀下半葉開始,大和國出現(xiàn)統(tǒng)治危機公元10世紀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莊園經(jīng)濟和武士集團興起12-19世紀,幕府統(tǒng)治: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材料……日本天皇離一個高度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當然首腦相差甚遠……他們(幕府)實際統(tǒng)治國家,為天皇選擇皇后,擔任行政和軍事的高級職務。而天皇則過著奢侈的隱居生活,既不治理朝政,也不與民眾接觸,…………他們(幕府)的權力始終只限于京都及其近郊。在日本其他地區(qū),地方封建主為控制盡可能多的土地而你爭我奪。結果,是大地主即“大名”的興起?!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幕府統(tǒng)治的特點天皇是名義的中央首腦,沒有實權幕府掌握實際的中央權力

藩國掌握實際的地方權力,造成封建分裂割據(jù)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材料東亞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xiàn)在使用漢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韓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受中華法系影響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地區(qū)的文化、地域相近區(qū)域。東亞文化圈的基本要素為漢字、中國式律令制度與農(nóng)工技藝、道教、中國化佛教(漢傳佛教)。這些要素給東亞諸國的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結構、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以深刻影響。--百度百科5-15世紀的中國經(jīng)歷了朝代?其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有哪些?對東亞其他國家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9.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中寫道:“在世界歷史上,很難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個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毕铝袑儆谠撁褡逶诠?世紀為汲取外國文明而采取的改革措施的是()A.實行貴族世襲制

B.將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C.設立“智慧官”

D.改穿漢服、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