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_第1頁
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_第2頁
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_第3頁
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_第4頁
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搖滾吧,新聞外國媒體在華新聞實踐中微博的功能

一引言新傳播技術的出現不可避免地對傳統(tǒng)媒體提出挑戰(zhàn),尤其是在新聞報道與制作這一領域(Deuze&Marjoribanks,2009),新的媒介技術將改變所有傳統(tǒng)媒體的工作方式(Lievrouw,2002)。在我們這個網絡結構的社會,互聯網的集中性增長已經產生了許多有關新聞生產與消費的應用問題(Alqudsi-ghabra,Al-Bannai,T.,&Al-Bahrani,2011;Mitchelstein&Boczkowski,2010)。很多研究者也已經討論過網絡新聞是否將替代或消滅印刷媒體(Ahlers,2006;Althaus&Tewksbury,2000;Dutta-Bergman,2004;Gentzkow,2007;Kaye&Johnson,2003;Newell,Pilotta,&Thomas,2008),網絡是否可以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網絡上的個人可以構建一個繼立法、行政、司法、新聞媒體之后的“第五權力”(Dutton,2009;Tewksbury&Rittenberg,2009;Garett,2009;Baum&Groeling,2008),媒體的數字化是否已經影響了新聞事業(yè)的標準和實踐(Deuze,2003,2005;Lewis,Kaufhold,&Lasorsa,2010;Phillipsetal.,2009;Philips,2010),等等。Twitter(推特),一個開始于2006年的微型博客服務,隨著個人用戶的不斷增長,已經越來越多地加入新聞報道當中。近幾年,很多學者已經從不同的視角分析過這個問題。例如:新聞實踐(Lasorsaetal.,2012),可信度認知(Morrisetal.,2012),新聞報道和新聞內容(Papacharissi&Oliveira,2011;Hermida,2010;Farhi,2009;Burns,2010)。Hermida和Burns都建議用一種方式理解新聞工作和新聞記者是如何被數字媒體(如推特)影響的,因為新聞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包圍式”的報道,它可以無處不在,片斷化,同時需要讀者與記者之間互動的集體嘗試(Lasorsaetal.,2012)。中國類似推特的平臺——于2009年正式推出的微博,已經成為近幾年中國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如同推特一樣,微博對于在中國發(fā)生各種新聞實踐也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Howard(2011)和Papacharissi(2009)都曾談及過,每當主流新聞媒體或其他傳播媒介受到限制或信息被堵塞時,博客和微博便會迅速成長為重要的新聞傳播者。在中國,這樣一個媒體大環(huán)境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受監(jiān)管的社會中,新的信息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代替性”信息資源的角色(Wu,Y.,2012)。說到推特和微博之間的區(qū)別,李開復——中國互聯網行業(yè)著名人物之一曾說過,微博比推特更有效率,因為140個漢字可以比同樣長短的英文容納多五倍的信息量,“用戶幾乎能夠用140個漢字發(fā)布一則新聞的摘要”(Kirkpatrick,2011)。新浪微博的發(fā)展速度同樣驚人,截至2012年12月,新浪微博平臺已擁有5億多個賬戶和超過4600萬的活躍用戶,其賬戶數量比2011年增長了74%(新浪微博,2013)。由此可見,在中國傳統(tǒng)媒體仍然受限的媒介環(huán)境下,微博作為一個新興社交網絡和信息載體,鑒于它快速的發(fā)展與壯大,毫無疑問將對中國的新聞實踐產生巨大的影響。國內的學者們已經開展過一些關于微博在中國新聞報道的使用及影響方面的研究,如“微博語境下的公民新聞”(Zhang,2012;Peng,2010;Lu,2012;Lv,2011)。然而,在國際學術領域,關于微博的研究則大多關于微博的交互式傳播在社會事件以及與政治相關的事件中所起到的功能(Xia,2010;Wang,2011;Wu,C.,2011;Gao,2012;Zhang&Negro,2012),鮮有國際學者關注微博對中國新聞領域所起的變化,與此同時,還沒有學者著眼于微博對在華外國新聞制作(國際新聞)作用的研究。國際新聞報道的增長,歸因于國家與國家之間愈漸顯著的政治與經濟的依存關系。在國際新聞報道中,報道國報道其他國家的媒介議程是與該國和被報道國家之間的國際關系及外交政策相一致(Chang,1998;Dorogi,2001;YuandRiffe,1988)。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政治力量的增長,中國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媒體報道(Peng,2004;Wilke&Achatzi,2011),這些外媒記者的報道活動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中國媒介環(huán)境的影響。社交網絡的出現,尤其是微博,不僅測試了政府對互聯網自由信息流動的寬容度,更是為外國記者提供了接近中國公眾的特殊通道,解決了這個一直以來困擾他們的難題。考慮到微博對新聞報道的強大作用,本文旨在將微博與外媒新聞報道聯系起來,填補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綜上所述,作者提出如下研究假設:①2010~2012年,三家歐洲報紙有關中國的報道中對微博的關注顯著增加;②這三家歐洲報紙在處理微博相關的新聞時,或多或少地關注相同的新聞話題;③三家歐洲報紙在把微博當作一種新的新聞線索和引用為輿論觀點的使用上都有所增強,但由于每份報紙的編輯方針不同,對微博的利用還存在差異;④微博已經成為外國駐華記者行之有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盡管微博的可信度仍然存在疑問。二方法論作者選擇定量內容分析作為探索本文研究假設的主要方法。同時,作者還對一些在華的外國記者及新聞助理進行了深度訪談,其結果也可支持作者對這些研究假設的分析。內容分析法可以簡短地描述為對信息特征所作的系統(tǒng)的、客觀的定量分析(Neuendorf,2002),它是大眾傳播研究在過去20年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研究方法之一(Riffe&Freitag,1997;Yale&Gilly,1988)。至于研究新聞流動和新聞實踐,許多研究者已將內容分析作為他們主要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2010~2012年,三個歐洲重要國家(英國、法國和德國)的三家全國性精英報紙——《泰晤士報》、《費加羅報》和《南德意志報》在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中對微博的關注,觀察外國駐華記者在報道關于中國的新聞中微博的使用情況(無論是作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新聞來源,還是作為一種獲取針對某一社會事件的公共輿論的平臺)是否能在歐洲的精英報界得以驗證。在研究中選擇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是因為他們幾乎主導著整個歐洲的報業(yè)市場;事實上,這三個國家的報紙銷售量占歐盟報紙總銷售量的60%(Papathanassopoulos,2001)。此外,本文所選擇的三份報紙都是該國的全國性日報:在英國報紙中選擇《泰晤士報》是因為該報是英國傳統(tǒng)的高質量報紙(Spark,1999),每日發(fā)行量逾40萬份[1];在法國報紙中選擇《費加羅報》是因為該報是法國現存發(fā)行最久的報紙,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聲譽卓越,而且擁有大約33.69萬份[2]的發(fā)行量;在德國報紙中選擇《南德意志報》是因為它在德國是訂閱量最大的日報,日發(fā)行量逾44萬份,有超過1100萬讀者[3]。選擇這三份報紙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全部報道內容均保存于Factiva數據庫。選擇從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為考察的時間段是為了能夠對這三個歐洲媒體在報道中國的相關新聞時運用微博的動態(tài)有一個綜合性概覽。這一時間段的選擇是基于這三年是微博在中國發(fā)展壯大的時間??倶颖臼峭ㄟ^在Factiva數據庫進行關鍵詞搜索歸檔得來?;谛侣剤蟮赖臄盗亢蛨蟮雷h題排行,作者對每種報紙在過去三年(特別是2011年和2012年)與微博有關的新聞議題進行比較計算,繪制出一個分類圖。與微博相關的新聞報道數量和報道議題排行,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外媒在對中國的新聞制作過程中運用微博的趨勢。報紙間的比較分析也基于數據而進行,同時,作者還在三家報紙都同樣給予關注的新聞話題中,選擇了兩個個案進行分析。在進行文本的內容分析之后,作者還與外國駐華記者(工作在北京和上海)以及他們的中國新聞助理進行了深度訪談。這一闡述式研究方法的核心目的在于理解微博是怎樣服務于外國駐華記者每天的新聞制作。比如他們之中很多人都談到,在中國進行新聞報道中遭遇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接近被采訪者。而微博,某種程度上通過提供大量的在線評論解決了這個問題,尤其是對一些正在發(fā)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的報道中。訪談由三組開放式提問構成,涵蓋被訪者使用微博的情況和他們對微博在他們的新聞報道中角色定位的觀點等:第一組問題目的是獲取他們使用微博的基礎信息,如他們是否有微博賬號,何時使用微博,以及他們使用的頻率;第二組問題涉及他們對微博的專業(yè)使用,如他們是否把微博當作一個新聞來源來策劃他們報道中國的主題,是否直接在他們的新聞報道中引用微博的消息或評論,以及他們是否把微博當作一個了解中國社會公共輿論的平臺;第三組問題是關于他們對微博承載信息的看法,包括他們如何看待微博上的信息流動,是否相信微博中的信息及其原因,微博在他們的新聞制作過程中是否是一個積極的通道,以及他們如何評價微博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等等??偣灿谐^20位駐華記者和新聞助理接受了采訪。三研究發(fā)現通過對過去三年里三家歐洲主要精英報紙中關于微博的新聞報道進行報道數量、最受歡迎的新聞議題以及微博是如何在他們的新聞制作中被使用的研究,縱向內容分析的結果提供了以下幾個重要發(fā)現。第一,圖1展示出2010~2012年,三家歐洲主要精英報紙中與微博有關(提到或引用)的文章的數量。可以看出,在2011年,外國報紙中提及微博的數量急劇上升,并且這一趨勢持續(xù)至2012年。圖12010~2012年三家歐洲報紙中與微博相關的文章數量從圖1可以看出,三家報紙涉及微博的報道普遍增多,尤其是在2011年增加幅度非常明顯。2010年,《泰晤士報》沒有提及微博,《費加羅報》提及1次,《南德意志報》提及2次。但是在2011年,《泰晤士報》和《費加羅報》均有20次在新聞報道中討論微博,《南德意志報》刊登出14篇相關文章。2012年,《泰晤士報》有40篇新聞報道提及微博,《南德意志報》有30篇新聞報道提及,《費加羅報》則有25篇新聞報道提及。第二,表1、表2、表3所展現的是三家歐洲報紙在新聞報道中如何使用微博。作者將微博使用情況按三種途徑進行了分類:直接引用,也就是駐華記者直接引用來自微博的評論(通常引用微博用戶名,《南德意志報》在某些情況下在引用之后還復制了微博用戶的網頁鏈接);間接引用,意為駐華記者總結或翻譯微博用戶的評論,給出他們自己的解釋,并且不具體說明微博用戶的名稱;提及,意為文章并不提供大范圍引用和評論,而只是對微博做一般的提及。表1《泰晤士報》使用微博情況表2《費加羅報》使用微博情況表3《南德意志報》使用微博情況從表1、表2、表3可以看出,2010~2012年,三家報紙的記者都增多了對微博的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泰晤士報》從35%增長到42.5%;《費加羅報》從45%增長到48%;《南德意志報》從57.15%增長到63.3%。從2010年開始,德國報紙在他們的新聞報道中對使用微博表現出最大的興趣,盡管在2012年直接引用數量有所下降,而間接引用開始在他們的新聞報道中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南德意志報》直接引用的數量在2011年和2012年也比法國報紙多,并與英國報紙持平。《泰晤士報》在對中國的報道中提及微博晚于其他兩家報紙,但在新聞數量方面迅速超越了《費加羅報》和《南德意志報》,在直接引用方面也超過了《費加羅報》,并與《南德意態(tài)報》持平?!爸苯右谩笔窃u估微博在外國記者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中發(fā)揮功能的一種方式,依照訪談中大多數在中國工作的外國記者們都表示在中國直接進行采訪獲得相關評論存在困境,微博可以提供給記者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能,尤其是直接引用經過實名認證的微博用戶的評論。第三,圖2展示出2011年和2012年(2010年只有極少數案例,故此處未納入)三家報紙中涉及微博的新聞議題。議題大致分為經濟新聞(與商業(yè)、企業(yè)、金融等有關的新聞),政治新聞(與政府、政黨、外交關系、抗議等有關的新聞)和社會新聞(與文化、社會議題、娛樂等有關的新聞)。上海傳媒發(fā)展報告(2014)圖2三家歐洲報紙的新聞主題在三家歐洲報紙中,與微博相關的新聞報道里政治類新聞最多,特別是2011年的《泰晤士報》(75%)和2012年的《南德意志報》(77%)。由圖2可知,《南德意志報》對經濟新聞最不感興趣,同時《泰晤士報》和《費加羅報》或多或少對經濟類新聞給予了同樣的重視?!顿M加羅報》在2011年(25%)和2012年(20%)以最平衡的方式在涉及微博的報道中關注社會話題,在2011年《南德意志報》較多地(29%)關注社會新聞,《泰晤士報》2011年給予了極少的重視,但兩家報紙在2012年的社會新聞方面分別表現出23%和15%的興趣。如果我們更細致地看這些議題,可以發(fā)現三家報紙在政治類新聞中都報道了溫州動車相撞事故,政府領導層的權力過渡,官員貪污腐敗,以及烏坎村事件等;在經濟領域,《泰晤士報》和《費加羅報》唯一共享的議題是關于微博平臺的粉絲買賣;社會新聞中,三家報紙對小女孩悅悅的悲劇都進行了討論。(案例分析的詳細討論見后文)第四,表4展示出了外國駐華記者和新聞助理們對微博的使用情況。這些數據由2013年3月作者對英國、法國和美國的多位駐華記者進行深度訪談得來。這部分分析的研究限制在于訪談沒有能夠囊括德國的記者,但是對于外國駐華記者的普遍調查所得來的關于他們對中國新聞報道中的使用微博的信息,能夠為了解德國駐華記者的微博使用情況提供一個參考。表4外國駐華記者和新聞助理對微博的使用情況由于語言障礙,只有少數外國駐華記者擁有他們自己的微博賬號,甚至那些有賬號的記者也不會頻繁地使用微博。相反,新聞助理——服務于外國媒體的年輕的中國人群體,他們幫助駐華記者收集新聞來源,安排實施采訪,翻譯并完成其他相關行政工作——都有自己的微博賬號,而且頻繁使用(每天數次)。不到一半的外國駐華記者將微博視作一個發(fā)現新聞線索的資源,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重視傳統(tǒng)媒體(報紙,電視)和有來源的新聞網站,并將其作為一個可靠的信息提供者。然而,超過一半的新聞助理使用微博尋找新聞話題,因為使用微博更容易發(fā)現一些爆炸性的新聞,并且新聞助理們可以在微博上創(chuàng)造一個互相關注的平臺,這對于他們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來分享新帖子、新信息,或新的新聞線索。在訪談中對是否引用微博當作評論來使用的看法引人注目:超過90%的外國駐華記者和所有的新聞助理同意微博可以被當作一個引用“觀點”的來源(直接或間接),無論這個來源是針對一些一般社會議題上的大眾輿論觀點(比如悅悅事件),還是針對一些由微博實名認證的知名人士或明星作出的特殊評論?!坝械臅r候他們不愿意與我們直接對話,但他們在微博頁面上發(fā)布觀點,并且這些觀點通過微博傳達大眾,我就可能拿來引用在我的文章中?!币晃弧度A爾街日報》的駐華記者解釋他使用微博的方式,他會關注一些著名的經濟學者、分析師或企業(yè)家的微博,如果他們在微博上發(fā)表評論,他便可以通過跟蹤這些微博上的信息獲得不經過采訪而得來的“專家觀點”。四討論1.微博在外媒對中國的報道中占重要位置嗎社交網絡的增長和“個人媒體”發(fā)布的出現(如微博)導致了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傳統(tǒng)關系的重整(Newmanet.al.,2012)。Sambrook(2005)多年前已經重新審視了公眾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他說“當重大事件發(fā)生時,公眾可以為我們提供與我們可以向他們傳播的差不多的新信息。從現在開始,新聞報道將成為一種合作關系?!比欢?,如果我們觀察2011年和2012年三家歐洲報紙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的全部內容,微博在這些報道中的使用仍然非常有限(見表5)。表52011年和2012年關于微博的新聞條目比例如表5所示,在三家報紙關于中國的每日報道中,提及微博或將微博當作一種來源使用的新聞報道的比例仍然非常小,其中《費加羅報》較《泰晤士報》和《南德意志報》而言,對微博給予了較多的重視。因此,盡管三家報紙中關于微博的新聞數量急速上升(見圖1),超過90%的外國駐華記者在與作者進行訪談期間也確認他們在新聞報道中把微博作為“引用觀點”來使用(見表4),但在他們的新聞制作過程中對微博的實際使用依舊非常有限,可被觀察到的增長也不明顯。研究假設1被否定。2.三家歐洲報紙使用微博時的一致和差異為了把《泰晤士報》、《費加羅報》和《南德意志報》的新聞報道方法做出詳細的比較,在這一部分,作者將進行案例研究,選擇三家歐洲報紙都作出過報道的2011年小悅悅事件進行解讀。2011年10月13日,在廣東省佛山市一條狹窄的街道,2歲女孩王悅(小名“小悅悅”)遭兩輛車碾過。一段視頻監(jiān)控錄像捕捉并記錄下小悅悅被白色貨車撞倒在地,夭折于貨車輪下的全部事件經過。在第一個司機開車撞倒并壓過小悅悅的身體之后。有18位路人或步行或騎摩托車經過小悅悅身邊,但卻沒有一個人停下查看或幫助她。接著另一輛更大的卡車又一次從小悅悅腿上碾壓過去。最終,一位拾荒的阿姨陳賢妹發(fā)現了小悅悅并跑向她進行援救。這段視頻被發(fā)布到網上,在中國和海外引起了廣泛的憤怒,矛頭指向中國社會的冷漠。三家歐洲報紙同時記錄了當時微博上關于這一事件的激烈討論?!短┪钍繄蟆钒研吕宋⒉┓Q作“一個暴怒和譴責的平臺”,因為視頻“allowedChinesetocountandcondemnthepeoplewhosawYueyuebutdidnothingtohelpher”(允許國人一個一個數出那些看到小悅悅卻沒有做出任何幫助的人并進行譴責)(Lewis,October182011)?!癟hisisnotabout18individualsreflectingontheirhatefulindifference,butamatterofshameforeveryone.Weareakindpeople.Whendidwestarthidingthat?”(不光那十八個人要對自己可恨的冷漠進行反思,所有的人都應該感到恥辱。我們本是善良的人,但我們從何時開始逃避這種善良)。《泰晤士報》引用的大部分微博上的評論都是匿名的。通過間接引用微博評論,《泰晤士報》還討論了另外一起有關麻木不仁的過路人和令人害怕的訴訟的案例:彭宇于2006年在街上試圖去幫助一位老人,但這個26歲的年輕人卻被老人告上了法庭?!顿M加羅報》統(tǒng)計出微博上有一共440萬關于此事件的評論(DeLaGrange,Oct.192011),較《泰晤士報》記錄下更多的線上發(fā)帖。引用一位人民大學著名教授的帖子,《費加羅報》稱其為“集體冷漠”:“Jemesensvraimenttriste.S’occuperdesespetits,c’estlanaturemêmedesanimaux.Maischeznous,dumoinsencertainsendroits,ilsemblequel’onsoitdescenduendessousdesanimaux,noussommesfaceàunefroideurcollective,ilnefautpaslenier”(我覺得非常悲傷。愛護小孩子是動物的天性。但在這里,至少在一些地方,似乎我們不如動物。不能否認,我們正在面對一種集體冷漠)?!顿M加羅報》還將注意力轉向了摧毀道德、追求財富的“體系”,引用一位名叫“Timeinwords”的微博用戶的評論:“aiderunepersonnequiachutéestuninvestissementrisqué,etletauxderetoursurcetinvestissementgénéralementnégatif”(幫助險境中的人是一項風險投資,這個投資的收益率一般是負的)。“停止冷漠”,如《南德意志報》所報道的,是繼小悅悅悲劇之后的一項微博行動的名稱(Bork,20October2011)。同《泰晤士報》一樣,《南德意志報》也提及了微博上關于彭宇案的討論,指出法律保護的判斷錯誤(雖然《南德意志報》談及這一案例時犯了一個時間上小錯誤,指其為2007年)。除此之外,《南德意志報》也記錄了微博上的很多討論“harteSchicksalchinesischerBauernfamilien,diealsWanderarbeiterindenSt?dtensohartarbeitenmüssen,dassihnendasAufpassenaufihreKinderschwerf?llt”(辛勤工作的中國農民家庭和城市中流動打工者一樣生活艱難,他們越來越難以照管他們的孩子)(Bork,20October2011)。除提供微博用戶的名字之外,《南德意志報》在他們的引文后還提供了微博用戶的網頁鏈接,甚至一些用戶的詳細說明:“WasistbloβfalschgelaufeninunseremLand?fragtderchinesischeBloggermitdempoetischenNamenVaterdeskleinenKükensWowo”[“我們的國家究竟出了什么問題?”中國博客使用者“小雞Wowo的爸爸”有力地問道(http:///1909624383)];“IchforderediePolizeiinFoshanmitNachdruckauf,dieElternvonYueYuezuverhaften”,schreibtQinXuezhouausderzentralchinesischenProvinzHubei(http:///qinxueyan)einachtzehnj?hrigerSchüler[“我強烈要求佛山的警察逮捕小悅悅的父母”,一名來自中國中部河北省的十八歲學生秦學東(音)寫道(http:///qinxueyan)](Diebesten,Nov.32011)。3.微博,能否被當作報道中國新聞的新來源基于對超過20位服務于外國媒體在華記者和新聞助理的訪談,作者了解到他們在中國的日常新聞實踐中最經常碰到的兩個難題:①接近官方新聞源;②接近被訪者,特別是當新聞話題與敏感話題相關時?!笆堑模拇_也有一些人對西方媒體的態(tài)度更開放并且想跟我們交流,但是你不能永遠只和那些人對話,永遠只引述他們的觀點”[4]。一些新聞助理認為大部分自愿跟外國媒體對話的中國人多少會有一些個人問題或與政府之間有過摩擦?!坝刑嗍滦枰ヌ幚?,我們不可能解決所有他們的問題”[5];“當他們來找我們的時候,當他們想要我們去報道他們的時候,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或麻煩,所以才希望外國媒體贊成和幫助他們,我們不可能總聽從他們,畢竟他們的觀點有時也會有失公允……”[6]一方面,外國駐華記者不容易接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