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_第1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_第2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_第3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_第4頁
新高考語文一輪總復(fù)習(xí)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4/14/第三部分古代詩文閱讀專題十三文言文閱讀專題檢測A組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鄭當(dāng)時者,字莊,陳人也。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植槐椤Gf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眻?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赍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dāng)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shù)歲,以官卒。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內(nèi)行修潔。此兩人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資財。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fù)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B.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C.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D.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洗沐,漢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B.黃老,黃帝與老子,道家以黃、老為祖,故稱道家為“黃老”。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個高級官職,如宗正、廷尉等。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漢以后是僅次于王的爵位。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莊行俠仗義,喜愛交友。他解救張羽于危難,聲名遠播;慰問老友,與賓客交往,樂此不疲。B.鄭莊追慕長者,以禮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見不到;對賓客無論貴賤都執(zhí)賓主之禮。C.鄭莊居官廉潔,不治產(chǎn)業(yè)。他廉潔從政又不置辦家產(chǎn),把俸祿和賞賜分贈給賓客,因而死后家無余財。D.鄭莊推崇賢才,仁厚愛士。只要有進言的機會,他就稱道天下賢士;從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對方。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2)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5.班固評價《史記》“不虛美,不隱惡”,“不隱惡”在本文中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3分)一、1.答案A“四夷”意思為“各地少數(shù)民族”,作“招”的賓語,承前省略主語“漢”,意思獨立,結(jié)構(gòu)完整,前后斷開,排除B、C兩項?!岸唷币馑际恰昂芏?甚多”,修飾“逋負”,強調(diào)虧欠錢款之多,根據(jù)句意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故選A。2.答案AA項,“……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說法錯誤,洗沐,釋義為沐浴,借指休假。漢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3.答案CC項,因果關(guān)系不當(dāng),鄭莊死后家無余財主要是由于家道中落。4.答案(1)他年紀輕,官職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輩的、天下聞名的人。(2)起初翟公(他)擔(dān)任廷尉時,賓客滿門;等到他被免官,門外可以設(shè)置捕雀的羅網(wǎng)。解析第(1)句中,注意“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輩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斷句,天下聞名的人。第(2)句中,注意“始”,起初;“為”,擔(dān)任;“闐”,充滿;“廢”,被廢,指被免官;“羅”,羅網(wǎng)。5.答案①鄭莊在朝時常常附和順從皇上的意見,不敢過分表明自己的是非態(tài)度。②鄭莊舉人不當(dāng)。他保舉的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自己也因此獲罪。解析根據(jù)文中“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dāng)否”得出“鄭莊在朝時常常附和順從皇上的意見,不敢過分表明自己的是非態(tài)度”;根據(jù)“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得出“鄭莊舉人不當(dāng)。他保舉的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自己也因此獲罪”。[參考譯文]鄭當(dāng)時,字莊,陳人。鄭莊以仗義行俠為樂事,解救張羽于危難之中,聲名傳遍梁、楚之間。孝景帝時,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經(jīng)常在長安四郊置備馬匹,慰問各位老友,迎送賓朋,夜以繼日,直到天亮,還時常擔(dān)心有所疏漏。鄭莊喜愛道家學(xué)說,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唯恐見不到他們一樣。他年紀輕,官職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輩、天下聞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鄭莊逐漸升遷為魯國中尉、濟南太守、江都國相,到九卿中的右內(nèi)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議論,他被貶為詹事,又調(diào)任大農(nóng)令。鄭莊做太史時,告誡屬下官吏說:“客人到來,不論尊貴或低賤,一律不得讓人滯留門口等候?!彼磮?zhí)主人待客之禮,以自己的高貴身份屈居客人之下。鄭莊廉潔,又不置辦家產(chǎn),僅依靠官俸和賞賜所得供給諸位友人,而他所贈送的禮物,只不過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進言的機會,他必得稱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舉士人和屬下的丞、史,稱道他們頗有美言,時常認為他們比自己賢能。他從不對吏員直呼其名,與屬下談話時,好像怕傷害了對方。聽到別人有高見,便報告皇上,唯恐延誤。因此,崤山以東廣大地區(qū)的士人都一致稱贊他。鄭莊被派遣視察黃河決口,請求給五天時間準備行裝?;噬险f:“我聽說‘鄭莊遠行,千里不帶糧’,為什么還要請求準備行裝的時間?”但是鄭莊在朝中常常附和順從主上之意,不敢過分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張。到了晚年,漢朝征討匈奴,招撫各地少數(shù)民族,天下耗費財物很多,國家財力物力更加匱乏。鄭莊保舉的人及其賓客,替大農(nóng)令承辦運輸,虧欠錢款甚多。司馬安任淮陽太守,檢舉此事,鄭莊因此獲罪,贖罪后削職為平民。不久,暫代長史之職。皇上認為他年事已高,讓他去做汝南太守。幾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鄭莊、汲黯當(dāng)初位列九卿,為政清廉,居家時品行也高潔純正。這兩人中途都曾被罷官,家境清貧,賓客越來越少。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沒有剩余的財物。鄭莊的兄弟子孫因他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太史公說:憑著汲黯、鄭莊的賢能,有權(quán)勢時賓客十倍,無權(quán)勢時情形就相反,何況一般人呢!下邽翟公曾說過,起初翟公(他)擔(dān)任廷尉時,賓客滿門;等到他被免官,門外可以設(shè)置捕雀的羅網(wǎng)。他再次擔(dān)任廷尉后,賓客們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門上寫道:“經(jīng)歷生死,才知道交情的深淺。經(jīng)歷貧富,才知道結(jié)交的實情。經(jīng)歷貴賤,交情才會呈現(xiàn)?!奔橱?、鄭莊也有這樣的遭遇,可悲啊!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張合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合所破。亮拔西縣千余家,還于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jù),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xùn)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笔甏?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zé)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節(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B.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C.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D.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zé)帥/臣職是當(dāng)/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府,在本文中指高級官員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漢朝三公、大將軍都可以開府。B.旄鉞,指的是白旄和黃鉞,白旄是一種軍旗,黃鉞是以黃金為飾的斧,旄鉞指君主。C.屯田,古代生產(chǎn)組織形式,漢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yǎng)而組織的集體耕作。D.陛下,陛本義是宮殿的臺階,帝王的衛(wèi)士在臺階兩側(cè)進行戒備,后成為對帝王的尊稱。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葛亮忠心輔佐,深得劉備信任。劉備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沒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可以說把蜀國托付給了諸葛亮。B.諸葛亮勇于認錯,主動承擔(dān)責(zé)任。當(dāng)手下的將領(lǐng)打了敗仗,他認為自己身居高位,責(zé)任應(yīng)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貶職三級,來懲罰自己的過失。C.諸葛亮治軍嚴謹,敵人為之感嘆。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雜著居住在一起,卻不會去擾民??戳耸褴姷臓I壘,魏將司馬懿忍不住稱贊。D.諸葛亮生活簡樸,嚴格約束自己。他的個人生活用品,都是來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園和薄田為生,他從不經(jīng)營其他產(chǎn)業(yè)為自己謀取私利。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2)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5.街亭之戰(zhàn),作為參戰(zhàn)一方的蜀國,其自身的戰(zhàn)敗原因有哪些?請簡要說明。(3分)二、1.答案D“闕”是名詞,意思是“過失”,做“有”的賓語,且“咎”做下一句的主語,所以在“闕”和“咎”之間應(yīng)該斷開,排除A、B兩項;“知”的賓語是“人”,“臣明不知人”主謂賓俱全,結(jié)構(gòu)完整,后面可以斷開,且“多暗”說的是“恤事”,所以“多暗”和“恤事”之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故選D。2.答案BB項,“旄鉞指君主”錯誤,“旄鉞”指白旄和黃鉞,借指軍權(quán),不指君主。3.答案AA項,“劉備……他又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錯誤,文中說的是“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由此可知,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的是劉禪,不是劉備。4.答案(1)劉備在永安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后事情囑托給他。(2)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誡分明。解析(1)“于”,在;“病篤”,病重;“召亮于成都”,狀語后置句,“于成都”,從成都;“屬以后事”,狀語后置句,省略句,應(yīng)為“以后事屬之”,把身后事情囑托給他,“屬”,囑托,托付。(2)“雖”,雖然;“峻”,嚴厲;“以”,因為;“其”,代詞,他;“明”,分明;前一個“而”表轉(zhuǎn)折,卻,后一個“而”表并列。5.答案(1)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舉動失當(dāng)。(2)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慮事情不夠周到。(3)諸葛亮不擅長臨機應(yīng)變和用兵的謀略。解析首先找到街亭之戰(zhàn),如文中說“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張合戰(zhàn)于街亭”,這就找到了答題的區(qū)域。接著尋找原因,如“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合所破”,由此可知,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舉動失當(dāng),這是原因之一;而馬謖是諸葛亮任命的,且諸葛亮上疏中也提到“至有街亭違命之闕,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可見街亭之戰(zhàn)的失敗也與諸葛亮識人不明有關(guān);同時文章最后對諸葛亮做出評價,肯定了諸葛亮的功績,也分析了他“北定中原”沒有成功的原因,“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可見還與諸葛亮不擅長臨機應(yīng)變和用兵的謀略有關(guān)??忌梢詮倪@些方面進行概括。[參考譯文]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人,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劉備在永安病重,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把身后事情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先生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國家,最后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如果太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那就拜托你輔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話,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敝T葛亮流著眼淚說:“臣一定會竭盡所有輔佐的力量,獻上忠貞的節(jié)操,堅持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告誡劉禪說:“你和丞相共掌國事,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他!”建興元年,后主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設(shè)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興六年春天,諸葛亮發(fā)出消息說要從斜谷道去攻打郿地。諸葛亮親自率領(lǐng)各路軍隊攻打祁山,軍隊陣容整齊,賞罰嚴肅而號令明白。諸葛亮派馬謖督率各軍前進,和張合在街亭大戰(zhàn)。馬謖違背諸葛亮的約束規(guī)定,舉動失當(dāng),被張合打得大敗。諸葛亮將西縣百姓一千多戶遷回漢中,斬殺馬謖向大家謝罪。上奏疏說:“臣憑著微弱的才能,竊居著不該占據(jù)的高位,親率軍隊掌握大權(quán),總是嚴格地訓(xùn)練三軍,但是不能訓(xùn)導(dǎo)規(guī)章,嚴明法度,面臨大事幾乎無措,致使有馬謖在街亭違背命令、作戰(zhàn)失敗的過錯,這都是我用人不當(dāng)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慮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軍事失利責(zé)罰主帥的原則,過錯應(yīng)由臣來擔(dān)當(dāng)。我自請降職三級,來督責(zé)我的過失?!苯ㄅd十二年春天,諸葛亮帶領(lǐng)所有的軍隊從斜谷出發(fā),用流馬運送軍糧,占據(jù)武功五丈原,和司馬懿在渭水南邊列陣對抗。諸葛亮常常憂慮糧食供應(yīng)不上,讓自己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無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為長久駐扎的基礎(chǔ)。耕田的士兵混雜在渭水邊的居民中,而百姓都安居樂業(yè),軍隊也不曾謀求私利。兩軍對峙了一百多天。這年八月,諸葛亮生重病,死在軍中,享年五十四歲。等到蜀軍撤退以后,司馬懿去查看蜀軍的營壘、住所,說道:“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說:“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樹,貧瘠的田地十五頃,我子孫們穿衣吃飯之外,尚有剩余。至于臣在外任職當(dāng)官,別無開銷,隨身的衣物和飲食,完全由官府供給,也沒有另外經(jīng)營其他產(chǎn)業(yè),來增加家財。等到臣死的時候,不要讓我家里頭有多余的布帛,外面有多余的錢財,以致辜負了陛下?!钡街T葛亮死的時候,果真和他所說的一樣。史官評論說:諸葛亮擔(dān)任丞相,撫恤百姓,明示法規(guī),規(guī)定官吏的職責(zé),制定合乎時宜的制度,誠心待人,公正無私;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凡是觸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對以真情認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酌情減釋;對說話浮夸、巧辯文過的人,即使犯了輕罪也必定會重責(zé);對無論多么小的善行,沒有不獎賞的;對無論多么小的惡行,沒有不貶斥的;處理事務(wù)非常精明干練,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堅持名實相符,表里如一,鄙棄了弄虛作假;在蜀國境內(nèi),大家都敬畏他,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誡分明。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與管仲、蕭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卻未能成功,大概是因為臨機應(yīng)變及用兵謀略,并非他所擅長的吧!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幣。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五年九月,和等還,諸國使者隨和朝見。帝大悅,爵賞有差。舊港者,故三佛齊國也,其酋陳祖義,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諭,祖義詐降,而潛謀邀劫。和大敗其眾,擒祖義。六年九月再往錫蘭山。國王亞烈苦柰兒誘和至國中,索金幣,發(fā)兵劫和舟。和覘賊大眾既出,國內(nèi)虛,率所統(tǒng)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官屬。劫和舟者聞之,還自救,官軍復(fù)大破之。九年六月獻俘于朝。是時,交阝止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詟,來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復(fù)命和等往使,至蘇門答剌。其前偽王子蘇干剌者,怒和賜不及己,率兵邀擊官軍。和力戰(zhàn),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還朝。帝大喜,賚諸將士有差。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咸遣使朝貢,辭還。復(fù)命和等偕往,賜其君長。十七年七月還。十九年春復(fù)往,明年八月還。二十二年正月,舊港酋長施濟孫請襲宣慰使職,和赍敕印往賜之。比還,而成祖已晏駕。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備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于是和復(fù)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和歷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故俗傳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為明初盛事云。(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B.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C.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D.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fù)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郡王。B.爵賞,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給予下屬或同僚的巨額賞賜。C.晏駕,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意思相同的詞還有駕崩、賓天等。D.朝貢,指古代外國或藩屬國的使臣來朝見君主,并敬獻禮物。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明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尋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處;二是要宣揚明朝的國威,顯示中原的富強。B.鄭和富有智謀,思慮周全。錫蘭山國王誘捕鄭和,欲索金帛,鄭和對此作出詳細的計劃,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敗其軍,大獲全勝。C.鄭和善于作戰(zhàn),屢敗敵寇。他俘獲了想借詐降來搶劫明軍的陳祖義,又擒拿了前偽王子蘇干剌及其妻子、兒女,顯了軍威保了安全。D.鄭和七次出使,功勛卓著。鄭和歷事三朝,先后出使過三十多個國家,獲得了許多寶物,使明朝與海外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聯(lián)系。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交阝止已破滅,郡縣其地,諸邦益震詟,來者日多。(2)自和后,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夸外番。5.根據(jù)文本材料,談?wù)勦嵑拖挛餮蟮慕?jīng)濟得失。(3分)三、1.答案C“首達占城”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以次”是按次序的意思,是“遍歷”的狀語,所以應(yīng)在“占城”與“以次”之間斷開。排除A、B兩項。如果在“其君長”前面斷開,則“因給賜”沒有賓語。排除D項。2.答案B爵賞,爵祿和賞賜。爵在此處應(yīng)為動詞,意為加封官爵;賞在此處也是動詞,意為賞賜。3.答案B“以伏兵”屬無中生有。4.答案(1)這時,交阝止已經(jīng)被打敗滅亡,明朝把這個地區(qū)作為自己的郡縣,各國更加恐懼,來朝拜的日漸增多。(2)自鄭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沒有誰不極力稱贊鄭和來向外國夸耀的。解析(1)“郡縣”,將……作為郡縣,詞類活用;“震詟”,恐懼;“日”,日漸。(2)“凡”,凡是;“將命”,奉命。5.答案①得到寶物不計其數(shù);②朝廷耗費的財物不可勝計。解析鄭和下西洋有利有弊,要從這兩個角度來談,且注意是“經(jīng)濟”方面。[參考譯文]鄭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說的三保太監(jiān)。起初在明成祖還是燕王的時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隨燕王起兵奪權(quán)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監(jiān)。明成祖懷疑明惠帝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蹤探訪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國炫耀大明朝的武力,顯示中國的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令鄭和帶領(lǐng)士卒二萬七千八百多人,攜帶了很多金銀財物。從蘇州劉家河渡海到福建,又從福建五虎門揚帆出發(fā),首先到達了占城,依次走遍了各國,向他們宣讀天子的詔書,并賞賜和饋贈當(dāng)?shù)氐木鳌⑹最I(lǐng),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懾服。永樂五年九月,鄭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國使者跟隨鄭和來朝見明成祖。明成祖非常高興,對出海者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封賞、賜爵。舊港,就是從前的三佛齊國,這里的酋長陳祖義搶掠過往的商客。鄭和派人宣諭招撫他,陳祖義佯裝投降,卻暗地策劃攔路搶劫。鄭和打敗了他們,生擒了陳祖義。永樂六年九月,鄭和再次出使錫蘭山。錫蘭山國王亞烈苦柰兒引誘鄭和到都城內(nèi),索要金銀財物,并發(fā)兵劫持鄭和的船。鄭和窺探到敵人大部分都出動了,城內(nèi)空虛,就率領(lǐng)自己統(tǒng)轄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們的都城,生擒了亞烈苦柰兒及其妻子、兒女、官員。搶劫鄭和船的敵人聽說后,回來救援,鄭和的官軍又大敗了他們。永樂九年六月把俘虜獻給朝廷。這時,交阝止已經(jīng)被打敗滅亡,明朝把這個地區(qū)作為自己的郡縣,各國更加恐懼,來朝拜的日漸增多。永樂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鄭和等人出使,到了蘇門答剌國。該國的前偽王子蘇干剌,怨恨鄭和不賞賜自己,率兵截擊鄭和的官軍。鄭和奮力作戰(zhàn),抓住了蘇干剌,并俘虜了他的妻子、兒女,在永樂十三年七月回國。皇帝非常高興,不同程度地獎賞了將士們。永樂十四年冬天,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都派使者來朝廷進貢,各國使者回去的時候,明成祖又派鄭和等人和他們一同前往,賞賜各國的君主、酋長。永樂十七年七月回國。永樂十九年春又出使,第二年八月回來。永樂二十二年正月,舊港的酋長施濟孫請求繼承宣慰使的官職,鄭和帶著文書和官印前去頒發(fā)給他。回來的時候,明成祖已經(jīng)駕崩了。洪熙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鄭和守備南京。宣德五年六月,皇帝認為登上帝位時間很長了,而離中國遠的外國依然沒有來朝拜進貢,于是鄭和又奉命出使了忽魯謨斯等十七國,然后回朝。鄭和歷事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經(jīng)歷的國家共有三十多個,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寶物不計其數(shù),而朝廷耗費的財物也不可勝計。從宣德年間以來,遠方各國不時也有來中原的,但終究也不能與永樂時期相比。自鄭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沒有誰不極力稱贊鄭和來向外國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傳為明朝初年的盛事。B組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0分)武王至殷郊,系墮。五人御于前,莫肯之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蔽渫趺愣詾橄???鬃勇勚?“此五人者之所以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惫侍熳佑胁粍偌毭裾?天下有不勝千乘者。秦繆公見戎由余,說而欲留之,由余不肯。繆公以告蹇叔。蹇叔曰:“君以告內(nèi)史廖?!眱?nèi)史廖對曰:“戎人不達于五音與五味,君不若遺之?!笨姽耘畼范巳伺c良宰遺之。戎王喜,迷惑大亂,飲酒晝夜不休。由余驟諫而不聽,因怒而歸繆公也。蹇叔非不能為內(nèi)史廖之所為也,其義不行也。繆公能令人臣時立其正義,故雪殽之恥,而西至河雍也。秦繆公相百里奚。晉使叔虎、齊使東郭蹇如秦,公孫枝請見之。公曰:“請見客,子之事歟?”對曰:“非也。”“相國使子乎?”對曰:“不也?!惫?“然則子事非子之事也。秦國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猶懼為諸侯笑,今子為非子之事!退!將論而罪?!惫珜O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請之。公曰:“此所聞于相國歟?枝無罪,奚請?有罪,奚請焉?”百里奚歸,辭公孫枝。公孫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為法也。今繆公鄉(xiāng)之矣。其霸西戎,豈不宜哉?晉文公將伐鄴,趙衰言所以勝鄴之術(shù)。文公用之,果勝。還,將行賞。衰曰:“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子虎?!蔽墓僮踊⒃?“衰言所以勝鄴,鄴既勝,將賞之,曰:‘蓋聞之于子虎,請賞子虎?!弊踊⒃?“言之易,行之難,臣言之者也?!惫?“子無辭?!弊踊⒉桓夜剔o,乃受矣。凡行賞欲其博也,博則多助。今虎非親言者也,而賞猶及之,此疏遠者之所以盡能竭智者也。晉文公亡久矣,歸而因大亂之余,猶能以霸,其由此歟。(節(jié)選自呂不韋《不茍論》,有改動)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子虎B.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子虎C.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子虎D.君將賞其本乎/賞其末乎/賞其末/則騎乘者存/賞其本/則臣聞之子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繆公,謚號“穆”,春秋時秦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為謀臣,頗有作為。B.殽之恥,指晉、秦爭霸過程中,晉軍曾在殽地被秦伏擊而潰敗一事;晉秦兩國關(guān)系因此由友好轉(zhuǎn)為敵對。C.相國,戰(zhàn)國時除楚國外各國先后設(shè)相,稱相國、相邦,為百官之長;秦代以后成為輔佐皇帝的最高官職。D.西戎,此稱謂最早來自周代,為古代西北戎族總稱;中原人稱四方各部落分別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武王身邊五個大臣沒有一個替他系帶子,說明賢明的君主不隨意責(zé)求臣民,而忠誠的輔臣也不必去茍且迎合。B.秦繆公之所以能夠開疆拓土,稱霸西戎,與他讓臣下遵守道義、不做職分之外的事情以及依法施政有密切關(guān)系。C.百里奚向秦繆公求情失敗后,勸公孫枝盡快逃離,公孫枝卻轉(zhuǎn)而到鬧市中訴苦,百里奚迫不得已對其論罪行罰。D.臣賢君明是成就霸業(yè)之本。趙衰面對賞賜不搶功邀功,體現(xiàn)了臣賢;晉文公不吝獎賞,有功輒賞,則彰顯了君明。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戎人不達于五音與五味,君不若遺之?!笨姽耘畼范巳伺c良宰遺之。(2)晉文公亡久矣,歸而因大亂之余,猶能以霸,其由此歟。5.由余“歸繆公”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說明。(3分)一、1.答案D“君將賞其本乎”,“乎”是句末語氣詞,斷句標(biāo)志,后面斷開,排除A、B兩項;“則騎乘者存”,“則”是連詞,一般放在句中或句首,通常不會放在句末,排除C項。2.答案B“殽之恥”指秦軍在殽之戰(zhàn)中被晉軍打敗。3.答案C“勸公孫枝盡快逃離”“迫不得已”錯,原文“百里奚歸,辭公孫枝。公孫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意思是“百里奚回來,回絕了公孫枝。公孫枝轉(zhuǎn)而又到鬧市中去陳訴。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對公孫枝論罪行罰”。故選C。4.答案(1)“戎人不通曉音樂和美食,您不如把這些東西贈送給他們。”秦繆公就把女樂十六名和高明的廚師送給了戎人。(2)晉文公流亡(逃亡)在外很久,歸國后繼承了大亂之后的殘破局面,仍然能夠憑借這種條件稱霸,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解析(1)“達”,通曉;“遺”,贈送;“二八人”,十六人;“宰”,廚師。(2)“亡”,流亡,逃亡;“因”,沿襲,繼承;“霸”,稱霸;“其”,表揣測語氣,恐怕。5.答案①秦繆公非常賞識由余,曾極力挽留欲為己所用;②戎王接受秦繆公饋贈的女樂和良廚后,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不值得輔佐;③由余屢次勸諫,戎王不聽,由余心灰意冷,憤然離去。解析本題題干要求分析“由余‘歸繆公’的原因”,分析原因題要注意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分析。結(jié)合“秦繆公見戎由余,說而欲留之”分析可知,秦繆公非常賞識由余,曾極力挽留欲為己所用;結(jié)合“戎王喜,迷惑大亂,飲酒晝夜不休”分析可知,戎王接受秦繆公饋贈的女樂和良廚后,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不值得輔佐;結(jié)合“由余驟諫而不聽,因怒而歸繆公也”分析可知,由余屢次勸諫,戎王不聽,由余心灰意冷,憤然離去。[參考譯文]周武王(率軍襲擊商紂王,)到殷商郊外,襪帶掉了下來。當(dāng)時有五個輔佐大臣在身邊侍奉,但沒有誰肯去替他系上襪帶,說:“我們是用來輔佐國君的,并不是幫他系襪帶的?!敝芪渫踬M力地自己把帶子系上??鬃勇牭竭@件事后說:“這五個人成為君王的助手的原因就在這里,這也是不賢明的君主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天子有時不能戰(zhàn)勝小民,擁有天下者有時不能戰(zhàn)勝只有千輛兵車的諸侯國。秦繆公見到戎國的由余,很賞識他,想把他留下,由余不答應(yīng)??姽炎约旱囊鈭D告訴了蹇叔。蹇叔說:“您去把這件事告訴內(nèi)史廖。”內(nèi)史廖聽了回答說:“戎人不懂得音樂和美食,您不如把這些東西贈送給他們?!笨姽桶雅畼肥透呙鞯膹N師送給了戎人。戎王十分高興,神魂顛倒,任意胡為,飲酒晝夜不止。由余多次勸諫戎王都不聽,一怒之下歸附了秦繆公。蹇叔并不是不能做內(nèi)史廖做的事,而是他所遵守的道義不允許這樣做。秦繆公能讓臣下時時堅持自己應(yīng)遵守的道義,所以能洗刷殽之戰(zhàn)的恥辱,把疆土向西開拓到雍州。秦繆公任百里奚為相國。這時,晉派叔虎、齊派東郭蹇出使秦國,公孫枝請求會見他們??姽f:“請求會見客人,這是你職分內(nèi)的事嗎?”公孫枝回答說:“不是?!笨姽终f:“是相國委派你了嗎?”回答說:“沒有。”秦繆公說:“這樣看來,你是要做不該你做的事。秦國偏僻荒遠,處于戎夷之地,即使是事事都有專職,人人備守其責(zé),仍然怕被諸侯恥笑,而現(xiàn)在你竟然要做不該你做的事!下去吧!我打算治罪于你?!惫珜O枝退朝,到百里奚那里陳述事情的原委。百里奚替他向繆公求情??姽f:“這樣的事是相國該過問的嗎?公孫枝沒有罪的話,有什么必要求情?要是有罪的話,求情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來,回絕了公孫枝。公孫枝轉(zhuǎn)而又到鬧市中去陳訴。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對公孫枝論罪行罰。確定官員的名分職守,這是古人實行法治的方法?,F(xiàn)在秦繆公已朝這個方向努力了。他稱霸西戎,難道不是情理之中的嗎?晉文公將要伐鄴,趙衰向文公提出戰(zhàn)勝鄴的方法。文公采納了他的建議,果然取得了勝利。伐鄴回來,文公準備賞賜他。趙衰說:“您是要賞賜根本呢,還是要賞賜末節(jié)呢?如果賞賜末節(jié),那么有參戰(zhàn)的將士在;如果賞賜根本,那么我的建議是從子虎那里聽來的?!蔽墓僖娮踊⒄f:“趙衰提出了戰(zhàn)勝鄴的方法,現(xiàn)在鄴已被戰(zhàn)勝,我要賞賜他,他說:‘我是從子虎那里聽來的,請賞賜子虎。’”子虎說:“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我只不過是個說了幾句話的人。”文公說:“你就不要推辭了?!弊踊⒉桓覉詻Q推辭,這才接受了賞賜。凡是行賞,賞賜的范圍應(yīng)該越大越好,范圍大,得到的幫助就多。如今子虎并不是直接進言的人,而仍然賞賜到他,這是疏遠的人為君主竭盡才智的原因。晉文公流亡在外很久,回國后繼承的又是大亂以后的殘破局面,但仍能憑這種條件成就霸業(yè),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武承嗣營求為太子,數(shù)使人說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碧笠馕礇Q。狄仁杰每從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碧笤?“此朕家事,卿勿預(yù)知?!比式茉?“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nèi),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yù)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謂仁杰曰:“朕夢大鸚鵡兩翼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碧笥墒菬o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杰舉其子司府丞光嗣①,已而稱職。太后喜曰:“卿足繼祁奚矣。”初,契丹將李楷固,善用索及騎射,每陷陣,如鶻入烏群,所向披靡。及孫萬榮死,來降,有司責(zé)其后至,奏請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驍勇絕倫,能盡力于所事,必能盡力于我,若撫之以德,為我用矣?!弊嗾埳庵KH皆止之,仁杰曰:“茍利于國,豈為身謀!”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請與之官,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衛(wèi)將軍,使將兵擊契丹余黨,悉平之。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諫,其略曰:“今之伽藍②,制過宮闕。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來,終須地出,不損百姓,將何以求?”又曰:“如來設(shè)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存虛飾!”又曰:“比來水旱不節(jié),當(dāng)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為善,何得相違!”遂罷其役。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謂之國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二、二十三》,有刪改)[注]①司府丞光嗣:狄仁杰的兒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職。②伽藍:梵語,譯為佛教寺院。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B.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C.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袝姑于廟者也D.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秦漢時始稱“太廟”。太廟內(nèi)只供奉本朝歷代先皇。B.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唐末建立契丹國,后改國號為遼。D.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嬪、皇子、公主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狄仁杰堅持原則,直言敢諫。在立儲問題上,不阿附太后,最終太后聽從了他的意見。B.狄仁杰公私兼顧,不避嫌忌。他舉薦自己兒子為尚書郎,太后說他像祁奚一樣顧念家人。C.狄仁杰不計得失,為國薦賢。他知人敢任,力排眾議,請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將李楷固。D.狄仁杰反對奢華,愛惜民力。武則天要建造大佛像,狄公極力諫阻,武則天停止了這項工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及孫萬榮死,來降,有司責(zé)其后至,奏請族之。(2)當(dāng)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5.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則天要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想法的?請簡要說明。(3分)二、1.答案D“陛下立子”是主謂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兩項;“千秋萬歲后”是時間狀語,“后”字不能斷到后面,排除B項;“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中“則”是虛詞,往往用在句子開頭,因此在“則”前斷開,故選D項。2.答案A“太廟內(nèi)只供奉本朝歷代先皇”錯。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準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知識拓展太廟——明清皇室的祖廟太廟,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北側(cè),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的場所,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太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依據(jù)古代王都“左祖右社”的規(guī)制,與故宮、社稷壇同時建造,是紫禁城重要的組成部分。3.答案B“公私兼顧”“顧念家人”不當(dāng)。太后說其“足繼祁奚”,是夸贊他推薦自己的兒子就像“內(nèi)舉不避親”的祁奚一樣。4.答案(1)等到孫萬榮死后,(李楷固)前來投降,有關(guān)部門指責(zé)他沒有及早歸降,上奏請求將他滅族。(“及”“后至”“族”各1分,句意1分)(2)如今邊境還未安寧,如果耗費國庫資財,又用盡民力,假如某個地方有災(zāi)難,陛下將用什么去救援呢?(“盡”“一隅”“何以”各1分,句意1分)解析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guān)鍵點有:(1)“及”,等到;“后至”,來得晚,指沒有及早歸降;“族”,滅族。(2)“盡”,用盡;“一隅”,某個地方;“何以”,賓語前置,以何,用什么。5.答案①從先皇遺命的角度勸說;②從母子和姑侄關(guān)系親疏的角度勸說;③機智地為太后解夢。(每點1分)解析答題時要審清題干要求,找出對應(yīng)答題區(qū)域,然后分條概括。與題干要求對應(yīng)的原文是“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他先是從先皇遺命的角度勸說,再從母子和姑侄關(guān)系親疏的角度勸說,最后機智地為太后解夢。這樣就打消了武則天要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想法。原文評注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dāng)皇帝,人們連想都不敢想。我看過一些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shù)。——摘自毛澤東同工作人員孟錦云的談話[參考譯文]武承嗣謀求做太子,多次指使人勸太后說:“自古以來的天子沒有以外姓人為繼承人的?!碧筮€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從容不迫地對太后說:“高宗大帝將兩個兒子托付給陛下。陛下現(xiàn)在卻想將國家移交給外姓,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況且姑侄關(guān)系與母子關(guān)系相比哪個更親?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則千秋萬歲之后,配祭太廟,代代相承,沒有窮盡;立侄兒為太子,則沒有聽說過侄兒當(dāng)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廟的?!碧笳f:“這是我家里的事,你不要干預(yù)?!钡胰式苷f:“君王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nèi),誰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為四肢,從道理上如同一體,何況我充任宰相,哪能不干預(yù)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對狄仁杰說:“我夢見大鸚鵡兩翼都折斷了,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說:“武是陛下的姓,兩翼是您的兩個兒子。陛下若起用兩個兒子,那么兩翼便振作起來了?!碧笠虼吮銢]有了立武承嗣為太子的念頭。太后命令宰相各薦舉尚書郎一人,狄仁杰薦舉自己的兒子司府丞狄光嗣,不久(狄光嗣)便勝任了這個職務(wù)。太后高興地說:“你可以繼承(古代薦舉自己兒子的)祁奚了?!碑?dāng)初,契丹的將領(lǐng)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繩和騎射,每次進入戰(zhàn)陣,就好像鶻鳥進入烏鴉群中,所向無敵。等到孫萬榮死后,(李楷固)前來投降,有關(guān)部門指責(zé)他沒有及早歸降,上奏請求將他滅族。狄仁杰說:“李楷固勇猛無比,既然能為他侍奉的主上盡力,也一定能為我們盡力,如果用恩德安撫他,就能為我們所用?!庇谑巧献嗾埱笊饷馑?。狄仁杰的親屬好友都勸他不要這樣做,狄仁杰說:“如果有利于國家,難道還要為自己打算!”太后采納他的意見,赦免了李楷固。(狄仁杰)又請求授給李楷固官職,太后任命李楷固為左玉鈐衛(wèi)將軍,派他領(lǐng)兵進擊契丹余黨,結(jié)果將余黨全部平定。太后想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諫阻,奏疏的大意是:“當(dāng)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規(guī)模上已經(jīng)超過皇帝的宮殿。營建這些寺院無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資不會從天而降,終究來自地里,不損害百姓,那么又從哪里得到這些東西呢?”(他)又說:“如來佛創(chuàng)立佛教,以大慈大悲為宗旨,哪里想要勞民傷財,來設(shè)置浮華無實用的裝飾!”又說:“近年來水旱災(zāi)害時有發(fā)生,如今邊境還未安寧,如果耗費國庫資財,又用盡民力,假如某個地方有災(zāi)難,陛下將用什么去救援呢?”太后說:“您勸導(dǎo)我行善,我又怎么能違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太后信任看重狄仁杰,沒有哪一個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稱狄仁杰為國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好在朝堂上當(dāng)面直言規(guī)諫,太后常常違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納他的建議。辛丑年,狄仁杰去世,太后流著眼淚說:“朝堂上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少篤學(xué),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币云湮氖就踉?、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復(fù)制科,仲淹謂弼:“子當(dāng)以是進?!迸e茂材異等,授將作監(jiān)丞、簽書河陽判官。時西夏首領(lǐng)二人來降,但補借奉職。弼言當(dāng)厚賞以勸來者。事下中書,宰相初不知也。弼嘆曰:“此豈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極論之,于是從弼言。帝銳以太平責(zé)成宰輔,數(shù)下詔督弼與范仲淹等,又開天章閣,給筆札,使書其所欲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當(dāng)世之務(wù)十余條,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幸、去宿弊為本。欲漸易監(jiān)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悅矣。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萬區(qū),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于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葬之,目曰“叢?!?。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自弼立法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慶于朝。帝微覘知之,以語學(xué)士歐陽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頓首賀。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于其間。當(dāng)是時,百官任職,天下無事。請老,加拜司空,進封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八月,薨,年八十。(選自《宋史·富弼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B.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C.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D.前此/救災(zāi)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制科,古代由皇帝親自下詔臨時設(shè)置的科舉考試科目。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C.公,古代貴族五等爵位中的頭等,爵位一般由嫡長子孫世襲。D.薨,死的一種說法,周代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員之死可曰“薨”。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富弼目光敏銳,見識卓越。他認為給予歸降之人的賞賜過于微薄,不利于規(guī)勸其他人降服,并對宰相的不知情表示不滿。B.富弼盡職盡責(zé),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詔書進行督促,富弼順勢進言,力圖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C.富弼敢于擔(dān)當(dāng),解民危困。河朔發(fā)生水災(zāi),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災(zāi)方案,合理安置災(zāi)民,其方法簡便周到,天下以之為樣板。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士大夫互相慶賀。富弼人氣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弼上當(dāng)世之務(wù)十余條,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幸、去宿弊為本。(2)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于其間。5.在今天看來,富弼的救災(zāi)方案仍有頗多啟示意義,請分條概括其救災(zāi)之法。(3分)三、1.答案B“救災(zāi)者”是“聚民城郭中”的主語,二者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兩項;“或待哺數(shù)日不得粥而仆”意思是“有的連續(xù)幾天等待進食卻因不能吃到粥而餓倒”,“而”表因果,不能將“而仆”斷開,排除D項。2.答案B“粟……即高粱”錯,粟,谷子,去殼后叫小米。文化常識五谷“五谷”,即五種谷物,說法不一:一種指稻、稷(又叫“粟”)、麥、豆、麻;另一種指麻、黍(黃米)、稷、麥、豆。同時,它還可以泛指谷物?!拔骞取敝f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但解釋卻有不同。之所以出現(xiàn)分歧,是因為當(dāng)時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種,“百谷”“六谷”和“九谷”說的存在就是一個明證,而各地的作物種類又存在差異?!拔骞取闭f的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因此,籠統(tǒng)地說來,五谷指的就是主要的糧食作物。3.答案D富弼人氣之高,令宋仁宗喜出望外,而不是心生嫌隙。宋仁宗所說“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是指人心所向比“夢卜”更為可靠。夢卜:殷王武丁以夢得傅說,周文王以卜得姜尚,故以“夢卜”代指任命宰相。4.答案(1)富弼上奏當(dāng)世的事務(wù)十多條,大致以進納賢才斥退無能之人、阻止僥幸之徒、革除積久的弊端為根本。(“進”“退”“不肖”“宿”各1分)(2)富弼當(dāng)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舊例行事,并參考公眾議論,其中不摻雜私心。(“典故”“故事”“傅”“容”各1分)解析翻譯時應(yīng)注意重點詞語的落實。(1)進:進納。退:斥退。不肖:無能之人。宿:積久的。(2)典故:典章制度。故事:舊例。傅:參考。容:摻雜。5.答案一是保障民眾基本生存需要。二是有效動員官員。三是鼓勵民眾自救。四是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災(zāi)害的發(fā)生。(每點1分,答出三點即可)解析本題答題區(qū)間在第二段。“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萬區(qū),散處其人,以便薪水”,這是解決了百姓的“食”和“住”的問題,可概括為“保障民眾基本生存需要”;“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這是“有效動員官員”;“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于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這是“鼓勵民眾自救”;“死者為大冢葬之”,這是采取措施避免次生災(zāi)害的發(fā)生。[參考譯文]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年輕時專心學(xué)習(xí),有大氣度,范仲淹見到他后認為他不同尋常,說:“是帝王的輔佐之才?!睂⑺鶎懙奈恼履媒o王曾、晏殊看,晏殊將女兒嫁給他。仁宗恢復(fù)制科,范仲淹對富弼說:“你應(yīng)當(dāng)通過這種途徑進入仕途?!蓖婆e他為茂才異等,授任他為將作監(jiān)丞、簽書河陽判官。當(dāng)時西夏有兩位首領(lǐng)前來歸降,朝廷對他們只是補借奉職。富弼說應(yīng)當(dāng)給豐厚的賞賜以勉勵來降者。事情下達中書,宰相起初不知此事。富弼嘆息說:“這難道是小事嗎?而宰相卻不知道!”更加極力論說此事,于是聽從了富弼的建議。仁宗急切地督責(zé)宰相輔臣興治太平之世,多次下詔督促富弼與范仲淹等,又打開天章閣,給予筆和紙,讓他們寫下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并且任命范仲淹主管西部邊境之事,富弼主管北部邊境之事。富弼上奏當(dāng)世的事務(wù)十多條,大致以進納賢才斥退無能之人、阻止僥幸之徒、革除積久的弊端為根本。富弼打算逐步更換監(jiān)司中沒有才能的人,淘汰所屬吏員,于是小人就開始不高興了。河朔發(fā)生大水,老百姓流浪謀生。富弼規(guī)勸治區(qū)內(nèi)的老百姓拿出糧食,加以官倉的糧食,獲得公私廬舍十多萬處,分散讓人居住,以便于供給柴薪和飲水。官吏中前資、待缺、寄居的,都給予俸祿,讓他們到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挑選老病衰弱者給予糧食,并記下這些官吏的功勞,約定以后替他們上奏謀求賞賜。一般每隔五天,就派人拿著酒肉飯菜去慰問,出于至誠之心,人人都為此盡力。山澤森林池塘之出產(chǎn)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都聽任流民自行獲取。死去的人就筑大冢安葬,稱為“叢冢”。第二年,麥子大豐收,老百姓按照路的遠近領(lǐng)取糧食回家,共救治五十余萬人,招募為兵的流民達萬人。在此之前,救災(zāi)的人都把流民聚集在城中,煮粥供食,結(jié)果導(dǎo)致疾病,以及互相踐踏,有的連續(xù)幾天等待進食卻因不能吃到粥而餓倒,名義上是救濟災(zāi)民,實際上是殺死災(zāi)民。自從富弼立法簡便詳盡,天下相傳來作為樣板。至和二年,詔令任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宣布制命那天,士大夫在朝廷互相慶賀。仁宗暗中觀察知道了此事,對學(xué)士歐陽修說:“古人任命宰相,有的得之于做夢和占卜,哪里像現(xiàn)在人心如此呢?”歐陽修叩頭致賀。富弼當(dāng)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舊例行事,并參考公眾議論,其中不摻雜私心。這個時候,百官各自任職,天下太平無事。富弼請求告老回鄉(xiāng),加拜司空,在被封為韓國公后退休。元豐六年八月,富弼去世,終年八十歲。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房玄齡,臨淄人。開皇中,天下混壹,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蹦晔?舉進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dāng)為國器?!碧谝詿趸凸呶急?杖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公為秦王,征伐未嘗不從,眾爭取怪珍,玄齡獨收人物致幕府,與諸將密相申結(jié),人人愿盡死力。居府出入十年,軍符府檄,或駐馬即辦,文約理盡,初不著藁。高祖曰:“若人機識,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彪[太子將有變,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計事。事平,第功班賞,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戶?;窗餐跎裢ㄔ?“義師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齡以刀筆吏居第一,臣所未喻?!钡墼?“叔父兵誠先至,然未嘗躬行陣勞。今玄齡有決勝帷幄、定社稷功,此蕭何所以先諸將也?!本釉紫喾e十五年,自以權(quán)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帝遣使謂曰:“讓,誠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讓!”會伐遼,留守京師。詔曰:“公當(dāng)蕭何之任,朕無西顧憂矣?!毙g數(shù)上書勸帝,愿毋輕敵,久事外夷。晚節(jié)多病,玄齡顧諸子曰:“今天下事無不得,惟討高麗未止,上含怒意決,群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沒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憂吾國事乎!”玄齡當(dāng)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jié),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議法處令,務(wù)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治家有法度,??种T子驕侈,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fēng),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jié),吾心所尚,爾宜師之?!?節(jié)選自《新唐書·房玄齡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B.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C.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D.上無功德/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鬩/終當(dāng)內(nèi)相誅夷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進士,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考試的人,即殿試及第者。B.幕府,古代君王或軍中將帥在外臨時處理政務(wù)之地,用帳幕搭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