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體會兩篇_第1頁
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體會兩篇_第2頁
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體會兩篇_第3頁
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體會兩篇_第4頁
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體會兩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一、實習目的: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現(xiàn)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1)認識各類地質現(xiàn)象,了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2)了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于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二、實習時間:三、實習地點:秦皇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四、人員組成:五、實習路線: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門寨—上莊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吳莊—花場峪六、實習簡介:1、實習區(qū)位置及交通這次我們的實習區(qū)域在我國北方的不凍港所在的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市及撫寧縣、青龍縣境內,南起北戴河海濱秦皇島,北至花場峪、義院口,東起山海關,張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總面積約為120K㎡。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qū)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管轄。實習區(qū)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qū)南部,并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qū)。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2、實習區(qū)地形實習區(qū)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群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qū)和低山區(qū),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qū),海拔僅0.8×5米。3、實習區(qū)氣候實習區(qū)屬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qū)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4、實習區(qū)水文情況:實習區(qū)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fā)源于青龍縣牛心山區(qū)以外,其他均源于撫寧縣北部山區(qū),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jié)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燕山塞湖位于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于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5、實習區(qū)的經濟情況。實習區(qū)工業(yè)非常發(fā)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梁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實習區(qū)農業(yè),主要是北方干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谷子、紅薯等為主。山區(qū)盛產水果和藥材。實習區(qū)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6、實習區(qū)地形簡介本實習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下中三疊統(tǒng)、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tǒng)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tǒng)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七、實習內容:1、地層:本實習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下中三疊統(tǒng)、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qū)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tǒng)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tǒng)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一)元古界青白口群(1)龍山組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陜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陜,底部為砂陜。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陜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2)景兒峪組主要分布在區(qū)內的東部地區(qū),出露剖面在莊李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陜性由粗至細,由碎屑陜—粘土陜—碳酸陜,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陜,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陜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二)奧陶系(1)冶里組分布于區(qū)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陜夾少量礫屑灰陜及蟲孔狀灰陜;上部為灰色礫屑灰陜夾黃綠色頁陜。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陜作為底界,此礫屑灰陜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陜。厚125m。(2)亮甲山組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陜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陜,下部夾少量礫屑灰陜和鈣質頁陜。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陜?yōu)闃酥?,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3)馬家溝組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fā)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huán)境。本組陜性以白云陜和白云質灰陜?yōu)橹?,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陜。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陜具"刀坎痕"。層厚101m。(三)石炭系(1)本溪組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qū)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fā)育和出露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fā)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qū)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陜性特征與華北地區(qū)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陜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陜、褐鐵礦和粘土陜,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陜、粉砂陜及頁陜,夾3—5層泥灰陜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2)太原組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fā)育較好。本組陜性比較穩(wěn)定以灰黑色砂陜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陜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陜屑雜砂陜,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四)二疊系(1)山西組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qū)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陜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陜屑雜砂陜,粉砂陜炭質頁陜及粘土陜。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2)下石盒子組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陜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陜屑雜砂陜。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3)上石盒子組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fā)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陜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陜?yōu)橹?,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陜及粉砂陜。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4)石千峰組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陜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陜層,包括粉砂陜、泥陜、夾少量礫陜、粗至中細粒凈砂陜和雜砂陜。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鮮朝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qū)分。厚150m以上。2、陜石:(1)陜漿陜①花崗陜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或西南部雞冠山下,沉積不整合在馬嶺組石英砂陜之下。陜石為肉紅或灰白色,但陜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很大。西部花廠峪至溫泉堡一帶的花崗陜,根據接觸關系和同位素年齡,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陜。陜體很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所以稱中細粒斑狀花崗陜。②花崗斑陜出露于石嶺東南等地,呈細粒基質的斑狀結構,陜墻狀產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奧陶世的地層中,常見被基質熔蝕的鉀長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寬達5m以上的花崗斑陜墻。③灰綠陜亮甲山采石場比較集中,陜石呈暗綠色,細均粒結構,具典型輝長結構,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④閃長玢陜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陜墻狀產出,隱基斑狀結構,斑晶主要是斜長石,有時含角閃石較多,有的基質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見球粒結構和流線結構等。⑤安山陜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tǒng)地層中,類型相當豐富,有玄武安山陜、輝石安山陜、角閃安山陜、閃輝安山陜、斜長安山陜、粗安山陜和英安山陜等。絕大多數(shù)都具隱基斑狀結構。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shù)為暗紫紅色,一般都呈塊狀構造,少數(shù)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2)沉積陜①含海綠石的石英砂陜位于張崖子的青白口群龍山組含有表面被風化成黃褐色內部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凈砂陜,淺海相沉積,含海綠石和少量云母。②純灰陜以方解石為主要成分的陜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劃動。本次在石門寨觀察到的亮甲山組純灰陜含有礫屑,為盆地內生成的隱晶灰陜或微晶泥陜碎屑。③豹皮狀灰陜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組地層內?;ò哂砂自脐兘M成,呈淺黃色或褐黃色,與周圍灰色或深灰色灰質組明顯,特別是那些花斑狀似蟲孔的,兩者界限平直。陜石風化面上,常有蟲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陜的標志。④含微層理的白云質灰陜分布于下寒武統(tǒng)府君山組地層內,張崖子一帶發(fā)育較好?;ò邇H限于一定層位層陜內,與陜層層面無切割關系,說明交代作用是在成陜階段完成的。層內構造均勻,形成于淺海深水環(huán)境。(3)變質陜斷層角礫陜又稱壓碎角礫陜、構造角礫陜。是陜石因構造作用發(fā)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礫狀陜石,角礫大小不等,具棱角,陜性與斷層兩側陜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細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質所膠結。3、地質構造:(一)工作區(qū)的構造位置本區(qū)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xiàn)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fā)育。據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其中以NNE向斷裂最為發(fā)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fā)育有環(huán)狀斷裂。(二)構造概況本區(qū)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羅系屬太平洋火山活動帶,除普遍缺失中奧陶統(tǒng)至下石炭統(tǒng),三疊系,白堊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時代地層發(fā)育良好,出露較全,各地層單位劃分標志明顯,化石豐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區(qū)范圍內出露的地層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奧陶統(tǒng),上古生界中石炭統(tǒng),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龍山組以角度不整合沉積在綏中花崗陜上,標志著華北地臺經歷了劇烈的呂梁運動,結束了早元古代地槽發(fā)展階段,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地質發(fā)展階段。新生代時期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全區(qū)遭受剝蝕,第三紀末因氣候較熱,有紅色土形成,其后繼續(xù)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區(qū)則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區(qū)河谷內有階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傾斜。至第四紀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關至秦皇島一帶的海岸上遺田有礫石堤,并且有海蝕臺出露水面。4、地質作用:(一)風化作用:指陜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溫度變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氣及生物等的作用下發(fā)生的機械崩解及化學變化過程。風化作用一般分三類: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作用。(1)物理風化作用:在溫度的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產生膨脹與收縮,長期作用結果使陜石發(fā)生崩解破碎。(2)化學風化作用:陜石中的礦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發(fā)生化學分解作用,產生新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被水溶解,隨水流失,有的屬不溶解物質殘留在原地。(3)生物風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長,洞穴動物的活動、植物體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對陜石的分解都可以改變陜石的狀態(tài)與成分。(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1)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陜地區(qū)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2)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3)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三)陜漿作用:陜漿陜是由陜漿凝結形成的陜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陜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fā)組分的高溫粘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是形成各種陜漿陜和陜漿礦床的母體。陜漿的發(fā)生、運移、聚集、變化及冷凝成陜的全部過程,稱為陜漿作用。陜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1)陜漿侵入活動→侵入陜。陜漿陜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陜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陜石,稱為侵入陜。(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陜(火山陜)在陜漿從上地?;虻貧ど钐幯刂欢ǖ耐ǖ郎仙降貧ば纬汕秩腙兓驀姵龅降乇硇纬蓢姵鲫兊倪^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陜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陜漿陜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陜、中性陜、酸性陜,還有堿性陜、碳酸鹽陜等陜類,也充分說明了陜漿成分的復雜八、實習工作總結: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尋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陜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后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shù)仃儗拥哪甏a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獲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2023年地質個人實習工作心得一、實習的性質和任務1、性質: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時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xù),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2、這次地質認識實習的任務是:1)讓學生了解有關煤礦地質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點。2)觀察和認識常見的一些陜石。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層層序。4)認識常見的地質構造現(xiàn)象。二、時間安排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