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1頁
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2頁
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3頁
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4頁
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道路工程設計說明一、項目概述1.1項目區(qū)位及概況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經濟帶核心地區(qū),長江、嘉陵江兩江環(huán)抱,域內各式橋梁層出不窮,素有“橋都”美譽。又因地處丘陵地區(qū),坡地較多,有“山城”之稱。巴南區(qū)處在重慶市西南部,東與涪陵、南川接壤,南與綦江相連,西與江津、九龍坡、大渡口毗鄰,北與南岸、江北、渝北、長壽交界。圖1.1項目區(qū)域在城鄉(xiāng)總體規(guī)劃中的位置重慶高職城屬重慶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一核心兩基地四中心”戰(zhàn)略布局的“一核心”,是重慶主城“西有大學城、南有高職城”教育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總投資495億元,規(guī)劃常住人口25萬人,其中在校學生15萬人,力爭用5—8年時間完成開發(fā)建設,總體規(guī)劃面積10平方公里,北接城市副中心——龍洲灣,南至外環(huán)高速,東靠銅鑼山脈,西臨云篆山。區(qū)域內有渝南大道、濱江路、渝南大道C段、渝南分流道、內環(huán)快速、外環(huán)高速、輕軌2、3號線可通達,毗鄰花溪、界石、珞璜、建橋等23個特色工業(yè)園區(qū),距離市中央CBD解放碑18公里,重慶機場42公里、重慶火車站19公里、重慶港口20公里,交通便捷。圖1.2項目區(qū)域在李家沱組團中的位置本次設計大正溝支路、大正溝橫支路位于巴南高職城,渝南大道以東,龍州灣隧道項目以南,燕尾山路以西區(qū)域。項目所處區(qū)域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配套基礎設施不足,嚴重制約了其招商引資和區(qū)域內經濟社會的建設。本項目的建成將完善啟動區(qū)內部路網結構,促進周邊地塊開發(fā)建設,進一步帶動啟動區(qū)城市綜合配套的全面發(fā)展,為推動啟動區(qū)城市建設快速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提供保障。圖1.3項目區(qū)位圖1.2設計范圍及內容本次設計共兩條道路,其中:大正溝支路起點接現狀渝南大道,線路自西南向東北延伸,依次與橫八路東延伸段、大正溝橫支路平交后止于燕尾山路,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標準路幅寬度16m,設計車速30km/h,道路全長1497.823m。大正溝橫支路起點接大正溝支路,線路自西向東延伸,止于燕尾山路,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標準路幅寬度16m,設計車速30km/h,道路全長242.444m。本次施工圖設計圖紙共一冊,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1.3設計依據(1)與業(yè)主簽訂的設計合同;(2)該地區(qū)1:500地形圖;(3)片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4)《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7.06);(5)《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重慶川東南地質工程勘察設計院,2017.06)(6)《橫八路東延伸段道路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6.04);(7)《燕尾山路道路建設項目(K0+000~K1+433.289)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07)(8)《重慶恒大鑫南置業(yè)有限公司重慶巴南恒大新城V6地塊工程方案設計文件》(中冶賽迪,2017.05);(9)《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高邊坡方案設計文件》(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7.06);(10)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初設專家技術審查意見(2017.06);(11)重慶市巴南區(qū)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關于大正溝支路道路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的批復(巴城建初發(fā)(2017)72號);(12)2020年5月20日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巴南區(qū)李家沱組團V分區(qū)V14-1/03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中間成果(13)項目業(yè)主所發(fā)函件(龍濱公司函(【2020】26號))(14)大正溝支路建設用地范圍填土地質情況調研會會議紀要(2020.05)(15)重慶市巴南區(qū)城市管理局關于貫徹落實市城市道路隔離設施和橋隧涂裝及相關標準的通知(2018.04.09)(16)重慶市巴南區(qū)城市管理局關于印發(fā)《市政園林設施建設標準》的通知(2020.06.10)(15)其他相關資料。1.4本版施工圖設計過程簡述因現狀地形地貌發(fā)生變化,且為順接本項目西北向安置房小區(qū)車庫出入口,應項目業(yè)主要求,本次設計調整K0+000~K0+425段道路縱坡,并根據業(yè)主提供新測地形圖重新測算土石方,計算周邊開發(fā)商臨時設施拆除工程(道路建設范圍內),并調整特殊路基處理方式及范圍。(龍濱公司函(【2020】26號))1.5采用的主要技術標準及規(guī)范(一)國家標準(1)《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2013年版)(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108-2010)(2015年版)(5)《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5)《城市道路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1286-2018)(二)建設部標準(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CJJ152-2010)(3)《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4)《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5)《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三)交通部標準(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2)《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四)地方標準(1)《城鎮(zhèn)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DBJ50-145—2012)(2)《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DBJ-064-2007)(3)《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4)《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規(guī)范》(DB50/5029—2004)(5)《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的通告》(第一~八號)1.6上階段審查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于2017年6月對康居路初步設計文件進行了技術審查,審查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如下:(1)初步設計階段須修改完善的意見:1)將高邊坡安全專項論證意見納入附件。執(zhí)行情況:同意審查意見,將高邊坡安全專項論證意見納入附件,詳見設計說明附件第十一章。(2)初步設計階段建議修改完善的意見:1)應補充大正溝支路平面線形無比選方案的理由。執(zhí)行情況:無比選原因如下:因大正溝支路K0+754.167~K1+497.823段已發(fā)件,平面已確定;K0+000~K0+754.167段路線右側為現狀500KV高壓電力走廊,規(guī)劃為防護綠地,線位向右偏移無空間,線位若向左偏移,則將左側地塊割裂為兩個不規(guī)則小地塊;又因兩端交叉口豎向標高已確定且較地塊現狀低約30米,線路從地塊中穿過不可避免將形成深槽,導致地塊難以利用,故不再進行比選。已于設計說明4.2.2節(jié)補充說明。2)從地形圖顯示大正溝支路(K0+100~K0+700)段圍合的西側地塊正進行平場施工(高程在295米),該地塊因東西北側道路高程均在265米左右而形成高30米的孤島,所以宜復核該地塊是否出讓,若出讓應復核其設計高程情況,利于判斷縱斷面比選時推薦方案的合理性。執(zhí)行情況:經復核,地塊尚未出讓,其現狀標高為削原始山頭后標高且后期地塊標高將繼續(xù)降低。3)宜進一步核實大正溝支路與大正溝橫支路交叉口段建筑設計高程是否有抬高的可能性,宜將建筑高程與道路縱坡美觀相結合。執(zhí)行情況:道路縱坡為方案階段設計與恒大方多次溝通后形成的最終成果,本次初步設計再次與恒大方進行溝通與復核,該處標高確無調整空間。4)大正溝橫支路縱斷面設計中起點位于大正溝支路彎道段,若直接以4.3%接不利于交叉口豎向設計和車輛行駛,SJD1宜朝終點方向移,利于降低前段坡度和使道路最低點靠近路口(以不影響燕尾山路直行為準),視覺更美觀。執(zhí)行情況:道路縱坡為方案階段設計與恒大方多次溝通后形成的最終成果,本次初步設計再次進行溝通與復核,縱斷面確無調整空間,與燕尾山路交叉口按正常路拱橫坡接順,不影響燕尾山路直行。5)兩條道路棄方達63.65萬方,應明確運距利于概算編制。執(zhí)行情況:同意審查意見,補充說明運距按5km計,詳見設計說明4.10節(jié)。

二、建設條件(摘自地勘報告)2.1項目區(qū)域水文、氣象據巴南區(qū)氣象站資料,建設區(qū)域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中的盆地南部長江河谷區(qū),其主要特點是全年氣候溫暖,冬暖夏熱特征明顯,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季風性氣候顯著,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根據巴南區(qū)氣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多年平均氣溫為18.7℃,月平均氣溫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極端最高氣溫為44.0℃(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區(qū)內以降雨為主,雪、冰雹少見,年最大降雨量1502.4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為819.20mm(1969年),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達867.8mm,占年降雨量的76%。根據現場調查,勘察范圍內無地表水溪流。2.2線路工程地質條件2.2.1地形地貌擬建場區(qū)屬構造剝蝕淺丘、斜坡地貌。場區(qū)西側為已建道路,場區(qū)內為原始丘陵溝谷地貌,隧道區(qū)為淺丘,道路穿過斜坡及溝谷地帶,淺丘及斜坡地表種植有農作物及樹木,溝谷地帶主要為水田及魚塘,最高點302.25m,最低點222.10m,地形坡角2~20°,相對高差約80.15m,為中等復雜場地。2.2.2地層巖性通過工程地質測繪、鉆探揭示以及綜合分析已有區(qū)域地質成果,擬建場地內地層有第四系人工素填土(Q4ml)、殘坡積層粉質粘土(Q4el+dl)、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的泥巖及砂巖及侏羅系中統(tǒng)新田溝組(J2x)的泥巖及砂巖及少量頁巖。地層巖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tǒng)土層(Q4)素填土(Q4ml):雜色,稍濕,松散~稍密,主要由強、中風化泥巖、砂巖碎塊石及粉質粘土組成,碎塊石粒徑1.0~200mm,偶見800mm,含量約40~55%,為施工平場時填筑,時間約1年。廣布于整個場地。本次勘察鉆探56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20m(ZK28)~22.90m(ZK43)。粉質粘土(Q4el+dl):黃褐色,可塑狀,切面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干強度、韌性中等;上部含少量植物根莖。主要分布于場地設計道路K0+120~道路終點。本次勘察鉆探14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5m(ZK46)~3.80m(ZK21)。(2)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砂巖:灰黃色、淺灰色,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巖屑少許云母等,鈣質膠結。主要分布于場地設計道路起點~K0+120地段,揭露厚度12.40m(ZK1)~30.73m(ZK2)未揭穿。泥巖:紫紅色、暗紫紅色,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局部砂質含量較高。主要分布于K0+080~K0+120地段,揭露厚度7.30m(ZK8)~10.9m(ZK7)未揭穿。(3)侏羅系中統(tǒng)新田溝組(J2x)砂巖:灰黃色、淺灰色,中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長石、巖屑少許云母等,鈣質膠結。主要分布于K0+120~設計道路終點,揭露厚度1.10m(ZK46)~31.56m(ZK11)未揭穿。泥巖:紫紅色、暗紫紅色,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局部砂質含量較高。主要分布于K0+120~設計道路終點,揭露厚度3.50m(ZK63)~35.38m(ZK31)未揭穿。頁巖:紫紅、暗紫色,片狀構造,頁理發(fā)育,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局部砂質含量較高,呈砂質頁巖。主要分布于K0+120~設計道路終點,揭露厚度11.70m(ZK21)~25.46(ZK20)未揭穿。2.2.3地質構造擬建場地構造上處于南溫泉背斜西翼,巖層單斜產出,巖層產狀271°∠62°,地層靠近背斜軸部,地層傾角大;砂巖與泥巖接觸面結合一般,屬硬性結構面。根據區(qū)域地質資料,場區(qū)內及附近無斷層通過??辈靾龅胤秶鷥劝l(fā)育兩組裂隙:①10°∠13°,裂隙面平直、平整,局部光滑,張開1~3mm,泥質充填,裂隙間距1.0~2.0m,延伸遠,貫通性一般,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②175°∠76°,裂隙面平直、粗糙、張開1~3mm,泥質充填,裂隙間距1.0~2.0m,延伸2~3m,貫通性一般,結合很差,軟弱結構面。巖層層面:呈中厚層狀產出,層面明顯,層面平直,結合程度差,為軟弱結構面。場區(qū)未見斷層通過,裂隙不發(fā)育,巖體較完整,地質構造較簡單。2.2.4水文地質條件場區(qū)現狀地形起伏較大,第四系土層厚度分布不均,受大氣降水和少量河水補給,地表水大多沿周邊地勢低洼處排出,少量下滲形成地下水,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土層孔隙水和基巖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層中,該類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蓋層范圍、厚度、透水性制約,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大,無統(tǒng)一地下水位。在丘包地帶,覆土層薄,除雨季外一般無地下水;在丘谷地帶,覆土層較厚,有地下水存在,其水量隨季節(jié)改變變化大。本區(qū)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厚層砂巖和泥巖強風化層中,地下水有隨季節(jié)變化之特點。擬建道路場地松散層孔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補給源為大氣降水,本次勘察把鉆孔中的循環(huán)水抽干后隔24小時觀測,未見地下水,因此,場地內地下水較貧乏。但在降水過后局部存在上層滯水,施工開挖基坑時應采取有效的抽排水措施根據重慶地區(qū)經驗,結合場地實際情況判斷場地內環(huán)境水及土層,對砼、砼中的鋼筋、鋼筋結構僅具有微腐蝕性。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2.2.5不良地質現象根據地質測繪、訪問和綜合分析場地的地質條件,在擬建路線范圍未發(fā)現斷層、滑坡、泥石流、軟弱夾層、危巖和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2.3大正溝支路分段工程地質評價2.3.1大正溝支路道路左側工程地質評價(1)K0+000~K0+025段該段為已建高職城大道。(2)K0+025~K0+150段該段為挖方邊坡,左側坡向178°,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34°,橫向坡度平緩,為5°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5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28.8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主要受裂隙3控制,裂隙3與邊坡坡向夾角小,約3°,直立邊坡存在外傾不利結構面,邊坡整體欠穩(wěn)定,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3)K0+150~K0+36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145°,該段地形平緩,為5°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局部有少量粉質粘土,厚約0~9.0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頁巖。最大挖方高度約30.8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頁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4)K0+360~K0+49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109°(參考9~11剖面),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31°,橫向坡度較陡,為5~36°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22.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26.7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5)K0+490~K0+71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60°,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40°,橫向坡度較陡,為5~37°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6.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31.9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頁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6)K0+710~K0+780段覆蓋層為素填土和粉質粘土,下伏基巖為泥巖。該段路基已經基本平場至設計標高,僅在局部做很小的挖填處理。邊坡采用1:1.50放坡處理。(7)K0+780~K1+02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123°,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20°,橫向坡度較陡,為5~37°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15.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28.8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8)K1+020~K1+14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99°,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20°,橫向坡度較陡,為5~37°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15.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15.28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9)K1+140~K1+497.823段該側填方邊坡最大填高約11m,地面橫批較緩,路基填方整體穩(wěn)定,該側填方邊坡可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坡率值建議為1:1.50。路基以壓實填土作持力層時,應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系數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的要求。2.3.2大正溝支路道路右側工程地質評價(1)K0+000~K0+025段該段為已建高職城大道。(2)K0+025~K0+150段該段為挖方邊坡,坡向358°,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34°,橫向坡度平緩,為5°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5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26.8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主要受裂隙2控制,裂隙2與邊坡坡向夾角小,約3°,直立邊坡存在外傾不利結構面,邊坡整體欠穩(wěn)定,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并采用錨桿進行錨固,坡腳設排水溝。(3)K0+150~K0+36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325°,該段地形平緩,為5°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局部有少量粉質粘土,厚約0~9.0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頁巖。最大挖方高度約28.2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頁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但層面1與裂隙2交線傾向坡外,邊坡易沿此結構面形成楔形體失穩(wěn),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4)K0+360~K0+49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289°(參考9~11剖面),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31°,橫向坡度較陡,為5~36°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22.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12.6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主要受層面1控制,層面1與邊坡坡向夾角小,約14°,直立邊坡存在外傾不利結構面,邊坡整體欠穩(wěn)定,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5)K0+490~K0+71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240°,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40°,橫向坡度較陡,為5~37°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5~6.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8.5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頁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但層面1與裂隙3交線傾向坡外,邊坡易沿此結構面形成楔形體失穩(wěn),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6)K0+710~K0+880段覆蓋層為素填土和粉質粘土,下伏基巖為泥巖。該段路基已經基本平場至設計標高,僅在局部做很小的挖填處理。邊坡采用1:1.50放坡處理。(7)K0+880~K0+940段該側填方邊坡最大填高約9m,地面橫坡較緩,路基填方整體穩(wěn)定,該側填方邊坡可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坡率值建議為1:1.50。路基以壓實填土作持力層時,應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系數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的要求。(8)K0+940~K1+080段該段挖方邊坡,坡向312°,該段縱向坡度變化較大,約為5~20°,橫向坡度較陡,為5~37°左右。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0~15.9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15.4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為切向坡,層面1、裂隙2、裂隙3與坡面大角度相交或相反,邊坡受巖層面及裂隙的切割影響,局部可能發(fā)生崩塌掉塊,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9)K0+940~K1+080段該側填方邊坡最大填高約11m(參考25~32剖面),地面橫批較緩,路基填方整體穩(wěn)定,該側填方邊坡可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坡率值建議為1:1.50。路基以壓實填土作持力層時,應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系數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的要求。2.4大正溝橫支路分段工程地質評價2.4.1大正溝橫支路道路左側工程地質評價(1)K0+000~K0+054段該段為挖方邊坡,坡向185°,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15.7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8.51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主要受裂隙3控制,裂隙3與邊坡坡向夾角小,約10°,直立邊坡存在外傾不利結構面,邊坡整體欠穩(wěn)定,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坡腳設排水溝。(2)K0+05~K0+242.444段該側填方邊坡最大填高約12m,地面橫坡較緩,路基填方整體穩(wěn)定,該側填方邊坡可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坡率值建議為1:1.50。路基以壓實填土作持力層時,應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系數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的要求。2.4.1大正溝橫支路道路右側工程地質評價(1)K0+000~K0+054段該段為挖方邊坡,坡向5°覆蓋層以素填土為主,厚約15.7m,下伏基巖為泥巖、砂巖。最大挖方高度約13.86m。上部挖方填土層主要破壞模式為圓弧滑動破壞,可采用坡率法放坡處理,坡率值建議1:1.50。挖方邊坡下部為泥巖、砂巖,根據赤平投影圖分析,邊坡主要受裂隙2控制,裂隙2與邊坡坡向夾角小,約5°,直立邊坡存在外傾不利結構面,邊坡整體欠穩(wěn)定,建議邊坡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建議坡率值:土層、強風化取1:1.50,中風化層取1:0.75。放坡后格構綠化并采用錨桿進行錨固,坡腳設排水溝。(2)K0+05~K0+242.444段該側填方邊坡最大填高約12m,地面橫批較緩,路基填方整體穩(wěn)定,該側填方邊坡可采用坡率法分階放坡,坡率值建議為1:1.50。路基以壓實填土作持力層時,應分層碾壓夯實,壓實系數應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的要求。2.5地震效應評價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該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值為0.35s,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根據恒大新城于2017年5月由中國有色金屬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恒大新城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鉆孔波速成果統(tǒng)計,素填土剪切波速(Vs)為124~135m/s,平均值按128m/s,屬軟弱土;粉質粘土剪切波速(Vs)為185m/s,屬中軟土。強風化砂、泥巖剪切波速588~617m/s,屬軟質巖石;中等風化泥巖、砂巖及頁巖剪切波速均大于800m/s,為穩(wěn)定巖石。擬建場地內素填土主要為建設場地平場拋填而成,未經壓實處理,均勻性較差。為保證為保證建成后不出現不均勻沉降,建議對場地填土進行碾壓夯實處理后,建議重新復測覆蓋層剪切波速,校核地震效應評價。2.6結論與建議(1)擬建線路范圍內地質構造簡單,無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地范圍內巖土體現狀穩(wěn)定,地下水貧乏,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擬建場地現狀穩(wěn)定,適宜擬建道路修建。(2)路基持力層選擇:路線可根據填挖情況選壓實填土(經翻挖后分層碾壓逐層檢驗合規(guī)范要求)、粉質粘土、基巖強風化帶和中風化帶均可作路基持力層。(3)擬建道路填方路堤的處理建議及措施詳見路線工程地質評價及各縱橫剖面圖。(4)路線應設置有效的截、排水系統(tǒng),防止地表水下滲對路基產生危害及影響路基的穩(wěn)定性,填方段回填前應清底放階,填料及壓實系數應達到相應規(guī)范要求。(5)邊坡應嚴格按《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及勘察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分層跳槽開挖、及時支護的逆作法施工,嚴禁通長大斷面開挖施工;遵循動態(tài)設計,信息法施工原則;控制爆破,設置相應的變形觀測點進行變形監(jiān)測,加強施工地質工作,尤其是加強外傾結構面檢驗。(6)超限高邊坡應按渝建發(fā)(2010)166號文進行支護方案安全專項論證。(7)加強施工期間的監(jiān)理和工程地質配合工作,保證工程質量。(8)加強沉降監(jiān)測。2.7現狀構筑物調查根據現場實地踏勘以及業(yè)主提供相關資料:大正溝支路K0+380-K0+740段東側為大發(fā)地塊,具體情況如下:此處大發(fā)地塊的建筑已經形成,沿線有各種現狀支護措施。K0+380-K0+440段:此段地塊臨時基坑采用“下部樁板上部坡率1:1.5~1.75網噴防護+下部樁板支護”形式。K0+440~K0+520段:此段地塊臨時基坑采用“板肋式錨桿擋墻”形式。K0+520~K0+580段:此段地塊臨時基坑采用“清除覆蓋層,錨桿噴射砼防護?!毙问健4笳郎现稫0+980~K1+120段西側為恒大地塊:恒大地塊在建,建筑主體已基本形成。K0+980~K1+120段西側,為現狀擋墻。2.8現狀地質情況補充說明由于臨近恒大地塊,開發(fā)商在施工時將大正溝支路K0+780~K1+460段、大正溝橫支路K0+000~K0+220段用地范圍填土至設計標高附近。因新近填土最高達十米左右,原地勘文件范圍不能完全覆蓋設計內容,故龍濱公司與勘察單位及設計單位進行了現場探勘調查,并針對新近填土的地質情況進行了確定,情況如下:據現場探勘調查發(fā)現設計大正溝支路K0+780~K1+460、大正溝橫支路K0+000~K0+220范圍內由于臨近地塊開發(fā),在道路路基范圍內填筑了較多填土,填土厚度約3~8m。回填填土為雜色,稍濕,松散~稍密,主要由強、中風化泥巖、砂巖碎塊石及粉質粘土組成,碎塊石粒徑1.0~200mm,偶見直接約2m的塊石,含量約40~55%,為施工平場時隨意拋填,時間約1年;填土表層有厚約1m的建筑棄渣。根據現場調查發(fā)現,場地內臨近工地隨意拋填的人工填土,在平面和豎向上分布規(guī)律性較差,且骨架顆粒粒徑相差局部較大,顆粒級配較差,均勻性和力學性質較差,不易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且表層填土含有建筑垃圾為雜填土,建議對路基范圍內含有建筑垃圾的雜填土進行換填清除,同時為保證為保證建成后不出現不均勻沉降,地勘單位建議對路基范圍內新近填土翻挖后分層碾壓回填。

三、道路工程3.1道路技術標準根據片區(qū)路網研究成果及交通量預測,參照《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CJJ193-2012),確定技術標準如下:序號項目名稱規(guī)范取值設計取值大正溝支路大正溝橫支路1道路等級支路支路支路2設計速度(km/h)3030303設超高最小圓曲線半徑(m)4070-4最大縱坡推薦值(%)76.94.35最小縱坡%6最小豎曲線半徑凸曲線(一般)(m)400900-7凹曲線(一般)(m)400100010008標準路幅寬度(m)—16169設計荷載城-B級城-B級城-B級10路面結構層設計年限(年)10101011路面設計軸載BZZ-100BZZ-100BZZ-10012停車視距(m)≥30≥30≥3013抗震設防烈度6度6度6度3.2平面設計3.2.1大正溝支路本次施工圖設計大正溝支路線位與初步設計線位保持一致。大正溝支路起點接現狀渝南大道,線路自西南向東北延伸,依次與橫八路東延伸段、大正溝橫支路平交后止于燕尾山路,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標準路幅寬度16m,設計車速30km/h,道路全長1497.823m。全線設7處平曲線,最小平曲線半徑為70m,未設置緩和曲線。各指標滿足規(guī)范要求。4.2.2大正溝橫支路本次施工圖設計大正溝橫支路線位與初步設計線位保持一致。大正溝橫支路起點接大正溝支路,線路自西向東延伸,止于燕尾山路,為城市支路,雙向兩車道,標準路幅寬度16m,設計車速30km/h,道路全長242.444m。全線為一直線,各指標滿足規(guī)范要求。3.3縱斷面設計3.3.1大正溝支路應業(yè)主要求(龍濱公司函(【2020】26號),詳見附件),本次大正溝支路施工圖設計將調整K0+000~K0+425段縱坡以順接本項目西北側安置房小區(qū)車行出入口??v斷面標高調整依據為安置房小區(qū)建筑設計單位提供的車行出入口標高。由于本項目先行實施,建筑車行出入口暫不開口,后期由建筑建設單位具體實施。大正溝支路起點接現狀渝南大道,起點標高266.300m,終點接燕尾山路,終點標高248.032m。全線共設9段縱坡,最大縱坡為6.9%,最小縱坡0.7%。全線共設7處豎曲線,最小凸曲線半徑為900m,最小凹曲線半徑為1000m,各指標滿足規(guī)范要求。3.3.2大正溝橫支路本次施工圖設計大正溝橫支路縱斷面與初步設計保持一致。大正溝橫支路起點接大正溝支路,起點標高257.000m,終點接燕尾山路,終點標高249.794m。全線共設2段縱坡(包含與高等級道路接順坡),縱坡坡度分別為4.3%、1.5%。全線共設1處凹曲線,半徑為900m,各指標滿足規(guī)范要求。3.4橫斷面設計3.4.1道路橫斷面設計本次初步設計標兩條道路準路幅寬度均為16m,與規(guī)劃道路紅線保持一致,其標準分幅如下:16米=4m(人行道)+0.25m(路緣帶)+3.5m(車行道)+0.5m(雙黃線)+3.5m(車行道)+0.25m(路緣帶)+4m(人行道)。3.4.2超高加寬設計大正溝支路有5處平曲線半徑大于《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要求的圓曲線最小半徑40m,但小于不設超高的圓曲線最小半徑150m。故本次設計在以上5處圓曲線段設計2%的超高,超高漸變段在兩側直線段上完成,漸變段長度為25m,最大漸變率為1/146,滿足規(guī)范要求(≤1/125)。本次設計圓曲線均小于不設加寬的最小圓曲線半徑250m。本次設計按規(guī)范在圓曲線段道路內外兩側對車行道設置了加寬,同時壓縮人行道保持道路總體寬度不變,具體詳見道路平面設計圖。曲線段路面加寬漸變采用直線加圓曲線的形式過渡,直線段路面加寬漸變段采用三次拋物線線性過渡。公式為:(其中ZHx樁號的位置系數:)如下圖所示:(備注:變化段起點樁號為ZH0,寬度為B0;變化段終點樁號為ZH1,寬度為B1;計算樁號ZHx處的寬度Bx,其中ZHxε[ZH0,ZH1]。)3.5交叉口設計本項目共5處平交路口。1號交叉口在大正溝支路K0+000處與渝南大道相交“T”字路口;2號交叉口在大正溝支路K0+754.167處與橫八路東延伸段相交“十”字路口;3號交叉口在大正溝支路K0+972.881處與大正溝橫支路相交“T”字路口;4號交叉口在大正溝支路K1+497.823處與燕尾山路相交“T”字路口;5號交叉口在大正溝橫支路K0+242.444處與燕尾山路相交“T”字路口。1號交叉口中渝南大道為快速路五縱線的一部分,現狀中心已隔離封閉,故此交叉口采用平B1類平交,大正溝支路只可右轉進出,交叉口平面、豎向參照設計圖紙,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接順;2號交叉口為次干路-支路交叉口,交叉口采用平B2類平交,減速讓行標志管制交叉口,橫八路東延伸段設計中未考慮此交叉口且已開始施工,本次設計豎向按照橫八路橫坡(1.5%)接順;3號交叉口為支路-支路交叉口,交叉口采用平B2類平交,減速讓行標志管制交叉口,豎向設計納入本次設計范圍;4號交叉口為次干路-支路交叉口,交叉口采用平B2類平交,減速讓行標志管制交叉口,豎向設計納入燕尾山路;5號交叉口為次干路-支路交叉口,交叉口采用平B2類平交,減速讓行標志管制交叉口,豎向設計納入燕尾山路;本項目交叉口人行過街采用斑馬線方式解決。3.6路基設計3.6.1路基設計原則1)路基必須做到密實、均勻、穩(wěn)定;2)路基填筑材料應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當地材料或工業(yè)廢料;3)路基設計應滿足防洪泄洪要求;4)路基設計應經濟、耐用;5)路基設計應特別注意路基排水,采取攔截、分散的處理原則。設置必要的防沖刷、防滲漏和有利于片區(qū)保持的綜合排水設施及防護措施;3.6.2一般路段路基設計(1)路床路床填料應均勻、密實,并符合表3.1規(guī)定。表3.1路床土最小強度和壓實度要求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壓實度要求(%)0~3069430~80494路床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00mm,路床頂面橫坡應與路拱橫坡一致。其路床頂面設計回彈模量值應不小于35MPa。(2)填方路基設計①路基填筑、壓實和填筑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為填料,且應優(yōu)先選用礫類土、砂類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時壓實。路基填方若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的最大粒不得超過壓實層厚2/3。為保證路面結構穩(wěn)定,路基壓實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時,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壓實度標準,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30cm時,應翻挖后再回填分層壓實。壓實度標準根據《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規(guī)定取值。路基應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不同種類的土必須分段分層填筑,不應混雜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層數宜少。管徑頂面填土厚度必須大于50cm,方能上輕型碾壓設備進行輾壓。橋涵、管道溝槽、檢查井等均應填充設計標高后,再進行開挖,周圍的回填土應在對稱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均勻分層回填壓(夯)實,其壓實度應不小于92%,填土材料采用砂礫等適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具體填料及壓實標準詳見《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2008)。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穩(wěn)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輪跡重疊等原則,至少碾壓3遍直到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準。②填方邊坡坡率路堤邊坡高度小于8m,邊坡坡率為1:1.5,大于8m,每8m為一級邊坡,第二級坡比為1:1.75,第三級以下坡比均為1:2,兩級邊坡間留2m寬邊坡平臺,平臺向外傾斜2%的橫坡。邊坡為臨時性邊坡,填方路基外側地表水往路基匯集時,在坡腳設排水溝。③基底處理當地面橫坡緩于1:5時,路堤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但應清除地表腐植土及樹皮草根等;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應按陡坡路堤進行處理,路堤填筑前須在斜坡表面上開挖1~2米寬的臺階,做成坡度為2%~4%的反向橫坡,以防路基滑動而影響其穩(wěn)定性。(3)挖方路基本項目線路處于施工區(qū),路基范圍內大量存在堆填土,原始地貌已發(fā)生較大改變,根據地勘報告,對挖方路基分段采用不同處理方式:=1\*GB3①K0+000~K0+360段基本為原始地貌,線路左側規(guī)劃為居住用地,邊坡坡率按中風化巖層1:1開挖、強風化及土層按坡率1:1.75開挖,因地塊安置房項目開發(fā),邊坡防護按臨時邊坡考慮,噴播草籽,臨時護坡,具體實施與否由業(yè)主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線路右側有一500KV高壓電力走廊,規(guī)劃為防護綠地,邊坡坡率按中風化巖層1:0.75開挖、強風化及土層按坡率1:1.5開挖,采用TBS生態(tài)護坡方式進行防護。邊坡分級設置,每級高度為8m,級間設2m寬平臺。此段右側為切向坡,局部存在順層段施工中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順層放坡處理。=2\*GB3②K0+380~K0+700段為新近填土,且?guī)r土分界面較陡,為確保路塹邊坡穩(wěn)定,對此段按沿巖土分界清坡的方式進行處理,采用植被混凝土護坡方式進行防護。=3\*GB3③K0+780~K1+020段路線左側表層填土較薄,邊坡坡率按中風化巖層1:1開挖、強風化及土層按坡率1:1.75開挖;線路右側填土較厚,全部按照1:1.75坡率開挖。邊坡分級設置,每級高度為8m,級間設2m寬平臺。坡面防護采用生態(tài)護坡。其中K0+780~K0+980段路線左側為恒大開發(fā)商開挖所形成現狀邊坡支護,本次設計考慮清除此段現狀邊坡支護。3.6.3特殊路基設計對于路線范圍新近素填土,采用翻挖回填的處理方式,具體處理范圍如下:大正溝支路K0+360~K0+388,K0+515~K0+600,K0+700~K0+800設計為翻挖回填,深度2.5m;大正溝支路K0+800~K0+900,K1+100~K0+1497.823及大正溝橫支路K0+050~K0+213.819設計為翻挖回填,深度3m。(4)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幅應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回填,以減小路基橫向不均勻沉降。為了降低填挖方路段的不均勻沉降對路面的破壞,本次設計在路床頂面以下25cm和50cm處各設置一層土工格柵。土工格柵布設要求詳見特殊路基設計圖。土工格柵布設在縱向填挖分界處填方區(qū)20m、挖方區(qū)10m范圍內。(5)零填零挖路基零填挖路基,應清除表層耕植土,并采用翻挖壓實或換填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其壓實度不小于96%。路堤基底范圍內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響路基穩(wěn)定時,應采取攔截、引排等措施將水引離填方區(qū),并可適當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風化的砂礫石料或塊片石。3.6.4路基排水在路塹開挖前做好坡頂排水防滲工作,當路基外側地表水往路基匯集時,設置截、排水溝。設置位置為填方邊坡坡腳外側2m處和挖方邊坡坡頂外側5m處,截、排水溝采用M7.5漿砌Mu30號片石,尺寸為BxH=0.4x0.4,并設置沉砂井,在適當位置接入道路排水系統(tǒng)。截排水溝設置位置詳見道路平面設計圖。3.6.5路基防護本項目道路K0+000~K0+360段右側為永久邊坡,其余邊坡均為臨時邊坡,對于永久邊坡采用TBS生態(tài)護坡,臨時邊坡按噴播草籽計,后期由業(yè)主根據周邊項目進度情況決定是否實施。邊坡防護位置及方式詳見下表。表3.2邊坡防護一覽表序號起止樁號方位方式1K0+000~K0+360右側TBS生態(tài)護坡2K0+000~K0+970左側噴播草籽3.6.6多級永久邊坡馬道排水本次設計K0+000~K0+360段右側永久邊坡馬道設置截排水溝,截、排水溝采用M7.5漿砌Mu30號片石,尺寸為BxH=0.6x0.45。3.7路面設計本次設計兩條道路路面結構組合如下:4cm厚SBS改性瀝青馬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層粘層油6cm厚瀝青砼AC-20下面層0.6cm厚SBS改性瀝青稀漿封層透層油20cm厚5.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25cm厚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總厚度:55.6cm3.7.1薄層抗滑層本次設計在大于等于5%的長下坡路段瀝青混凝土路面表層間斷性地加鋪一層薄層抗滑層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具體位置為:K0+261.927~K0+394.089。薄層抗滑層結構示意圖3.8人行道路面結構人行道路面結構:6cm厚灰色透水磚+2cm厚1:3水泥砂漿找平層厚+15cm厚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3.9附屬工程1)路緣石、路邊石路緣石、路邊石及植樹圈路緣采用花崗石。路緣石及路邊石表面不得有蜂窩露石、脫皮、裂縫現象。兩節(jié)間采用1:3水泥砂漿安裝后勾縫寬0.5cm,安裝路緣石、路邊石在直道上應筆直,彎道上應圓順,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開,不得阻水。車行道路緣石采用機制15×30×90cm,路緣石露出路面20cm。2)人行道預制透水磚人行道預制透水磚,規(guī)格25×15×6cm,方塊表面不得有峰窩、露石、脫皮、裂縫等現象,方塊必須表面平整,色彩均勻線路清晰、棱角整齊,鋪砌必須平整穩(wěn)定,灌縫應飽滿,不得有翹動現象,不得有積水現象。3)人行與公交系統(tǒng)為確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道路交叉口處根據具體人流去向加劃人行過街斑馬線,班馬線寬度為5~8m。本次設計兩條道路均為支路,未考慮設置公交車站。4)綠化設計道路兩側人行道上每隔6m設置植樹圈,植樹綠化。植樹圈材質選用或花崗石。鋪裝要求:樹圈與人行道板平齊,45度碰角,縫寬不大于3毫米。內鋪鏤空混凝土井字磚或選用高分子合成材料樹圈。5)無障礙設計為了方便殘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設施,根據《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2001)及《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道路靠人行道綠化帶一側,道路交叉口處,設置三面斜坡路緣石,供殘疾人使用。全線道路人行道處均設置盲道,盲道寬0.5m,交叉口處三面坡緣石坡道寬度結合斑馬線設置。6)人行欄桿為保證行人安全,本次設計在填方邊坡高于2m以及填方擋墻臨空面的人行道邊緣設置人行欄桿,后期由業(yè)主根據周邊地塊開發(fā)情況決定是否實施。具體設置位置如下表:表3.3人行欄桿一覽表編號起止樁號長度(m)位置1K0+388~K0+595222右側2K1+035~K1+10065右側7)車行道防撞護欄為保證行車安全,本次設計在K0+388~K0+573設置單管防撞欄桿。具體設置位置如下表:表3.4單管防撞欄桿設置一覽表編號起止樁號長度(m)位置1K0+388~K0+595194右側8)隔離柵為保證行人安全,本次設計在挖方邊坡高于2m的坡頂設置隔離柵,后期由業(yè)主根據周邊地塊開發(fā)情況決定是否實施。具體設置位置如下表:表3.5隔離柵設置一覽表編號起止樁號長度(m)位置1K0+040~K0+9801088左側2K0+019~K0+360462右側3.10道路土石方平衡情況本次設計兩條道路挖方357761m3,填方16491m3,棄方341270m3,運距按5km計,具體棄渣場位置及范圍后期由業(yè)主指定。3.11施工要點3.11.1路基施工⑴壓實度標準為保證路面結構穩(wěn)定,路基壓實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本項目為城市支路,采用重型壓實標準進行控制,擬建項目路基壓實度必須符合下表要求:表3.6路基壓實度標準填挖類型深度范圍(cm)壓實度(%)路堤上路床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90零填及挖方0~30≥9430~80-注:壓實度標準根據《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規(guī)定取值.⑵質量標準路床縱斷高程:-15mm~10mm路床中線偏位:≤50mm路床寬度:不小于設計值+B(B為施工時必要的附加寬度)路床橫坡:±0.3%且不反坡,±20mm表3.7路床頂面土基的回彈模量E0和檢測彎沉值L0填挖分類回彈模量E0彎沉值(0.01mm)一般中濕、潮濕一般干燥填方路基≥35MPa≤310≤265挖方路基≤240⑶挖方路基路塹開挖前應作好截水溝,并視土質情況作好防滲工作。開挖前應將適用于種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面土儲存起來,用于綠化填土。路基開挖必須按設計斷面自上而下開挖,不得亂挖、超挖、開挖至路基頂面時應注意預留碾壓沉降高度。⑷填方路基①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為填料,且應優(yōu)先選用礫類土、砂類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時壓實。路基填方若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的最大粒不得超過壓實層厚2/3。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填粒最大粒徑應符合下表:表3.8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填粒最大粒徑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塹路床0~3061030~80410不同性質的土應分類、分層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塊應打碎或剔除。注:根據《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規(guī)定取值路床土質應均勻、密實、強度高。當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橫坡大于1:5時,應在斜坡上分級挖成寬度不小于2米,并向內傾斜4%的臺階,并用小型打夯機加以夯實后方可進行分層碾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時,基底的壓實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壓實度標準,基底松散土層厚度大于30cm時,應翻挖后再回填分層壓實,或摻5%(干土質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壓。②填筑路基應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不同種類的土必須分段分層填筑,不應混雜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層數宜少。管徑頂面填土厚度必須大于100cm,方能上壓路機輾壓。管道溝槽、檢查井等均應填充設計標高后,再進行開挖,周圍的回填土應在對稱的兩側或四周同時均勻分層回填壓(夯)實,其壓實度應不小于90%,填土材料采用砂礫等適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具體填料及壓實標準詳見《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2008)。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應遵循先輕后重,先穩(wěn)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輪跡重疊等原則,至少碾壓3遍直到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準。⑸軟土路基施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施工前應修筑路基處理試驗路段,獲取各種施工參數。②置換土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填筑前,應排除地表水,清除腐殖土、淤泥。2)填料宜采用透水性土。處于常水位以下部分的填土,不得使用非透水性土。3)填土應由路中心向兩側按要求分層填筑并壓實,層厚宜為15cm。4)分段填筑時,接茬應按分層作成臺階形狀,臺階寬不宜小于2m。3.11.2底基層、基層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及底基層的施工要點①基層質量要求壓實度:≥98%厚度容許偏差:-15mm中線高程:-15mm~5mm平整度:≤12mm寬度:不小于設計值+B(B為施工時必要的附加寬度)橫坡:±0.5%且不反坡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3Mpa彎沉值≤36.3(0.01mm)②底基層質量要求壓實度:≥97%厚度容許偏差:-20mm中線高程:-20mm~5mm平整度:≤15mm寬度:不小于設計值+B(B為施工時必要的附加寬度)橫坡:±0.5%且不反坡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2.0Mpa彎沉值≤96.4(0.01mm)③材料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基層中,水泥摻量分別為4%和5.5%,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硅酸鹽水泥均可使用,但應選用初凝時間大于3小時、終凝時間在6小時以上的32.5級、42.5級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已受潮變質的水泥不應使用,應選用質堅干凈的粒料,基層最大粒徑不得超過37.5mm,底基層最大粒徑不得超過53mm,用于底基層和基層的集料應滿足表下所列性能要求:表3.9基層材料性能要求項目要求扁平顆粒含量%≤20壓碎值%≤30(基層)≤35(底基層)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顆粒范圍及技術指標應下表要求:表3.10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的粒料范圍及技術指標結構層次基層底基層通過下列篩孔尺寸的百分率%37.510031.510090-10026.590~10019.072~8967~909.547~6745~684.7529~4929~502.3617~3518~380.68~228~220.0750~7*0~7*液限%<28塑性指數<9注:依據《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規(guī)定取值④施工要求(1)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須用機械拌和攤鋪和碾壓。(2)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攤鋪或拌和必須均勻,并應嚴格掌握厚度。(3)施工前應通過試驗確定壓實系數,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的壓實系數宜為1.30~1.35,并采用專用攤鋪機械攤鋪。(4)碾壓應在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時進行,宜用12~18t壓路機作初步穩(wěn)定碾壓,混合料初步穩(wěn)定后用大于18t的壓路機碾壓,至表面平整、無明顯輪跡,且達到要求的壓實度。3.11.3粘層、透層為使面層各瀝青層間粘結良好,兩層瀝青混合料應連續(xù)施工,并在層間灑粘層瀝青。粘層瀝青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用量為0.3-0.6L/m2。瀝青路面各類基層都必須噴灑透層油,瀝青層必須在透層油完全滲透入基層后方可鋪筑。基層上設置下封層時,透層油不能省略。氣溫低于10℃或大風天氣,即將降雨時不得噴灑透層油。用于半剛性基層的透層油宜緊接在基層碾壓成型后表面稍變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況下噴灑。透層油宜采用瀝青灑布車一次噴灑均勻。噴灑透層油前應清掃路面,遮擋防護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避免污染,透層油選用滲透性好的乳化瀝青,用量為0.7-1.5L/m2。應用于本工程粘層、透層用改性乳化瀝青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術要求。表3.11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要求試驗方法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T0658粒子電荷陽離子(+)T0653篩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計E251-103-30T0622標準粘度計C25.3(s)8-2512-60T0621蒸發(fā)殘留物殘留分含量不小于(%)5060T0651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軟化點,不小于(℃)5053T0606針入度25℃(0.1mm)40-120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與礦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積,不小于2/3T0654常溫貯存穩(wěn)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施工時,粘層、透層的施工技術要求應嚴格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進行控制。3.11.4瀝青混凝土面層質量要求面層壓實度≥98%平整度(標準差):≤2.0mm中線高程:±20mm中線偏位:≤20mm寬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橫坡:±0.5%且不反坡上面層彎沉值≤28.8(0.01mm)下面層彎沉值≤30.3(0.01mm)材料要求應用于本項目道路路面鋪裝層的瀝青混凝土的基質瀝青應符合交通部《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中重交AH-70#瀝青的技術要求下表所示:表3.12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指標70號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針入度指數PI-1.5~+1.0T0604軟化點(R&B),不小于(℃)46T0606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含蠟量(蒸餾法),不大于(%)2.2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RTFOT)后質量變化,不大于(%)±0.8T0610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殘留延度(10℃),不小于(cm)6T0605改性瀝青可單獨或復合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天然瀝青及其他改性材料制作。各類聚合物改性瀝青的質量應符合下表的技術要求,當使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及復合改性瀝青時,可通過試驗研究制訂相應的技術要求。表3.13聚合物改性瀝青技術要求指標SBS類SBR類EVA、PE類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dmm30~6060~8040~60T0604針入度指數PI不小于0-0.6-0.6T0604延度(5℃,5cm/min)cm不小于2040—T0605軟化點TR&B℃不小于605056T0606運動粘度(135℃)Pa.s不大于333T0625T0619閃點℃不小于230230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99—T0607彈性恢復25℃%不小于75——T0662粘韌性N·m不小于—-5—T0624韌性N·m不小于—2.5—T0624貯存穩(wěn)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不大于2.5—無改性劑明顯析出、凝聚T0661TFOT(或RTFOT)后殘留物質量變化,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針入度比25℃,不小于%656058T0604延度5℃,不小于cm1510-T0605注:本項目瀝青改性劑為SBS類。集料(1)粗集料瀝青層用粗集料可選用碎石或軋制的碎礫石,粗集料應該潔凈、干燥、表面粗糙,質量應符合表下表的規(guī)定。表3.14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術要求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石料壓碎值,不大于%30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35T0317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T0304堅固性,不大于%-T0314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徑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20--T03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T0310軟石含量,不大于%5T0320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41個破碎面顆粒含量%90T03462個或2個以上破碎面顆粒含量%80T0346面層用粗集料規(guī)格應符合下表所列的技術要求。表3.15瀝青混凝土用粗集料規(guī)格規(guī)格名稱公稱粒徑(mm)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31.526.519.052.360.6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S143~510090~1000~150~3(2)細集料本次道路瀝青路面采用細集料需滿足下表及《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9.2和表4.9.4的技術要求:表3.16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表觀相對密度,≥-2.45T0328堅固性(>0.3mm部分),≥%-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5T0333砂當量,≥%50T0334亞甲藍值,≤g/kg-T0349棱角性(流動時間),≥s-T0345(3)抗剝落劑為保證瀝青混合料中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在集料與瀝青的粘附達不到4級或4級以上的條件下,需使用抗剝落劑來改善其間的粘附性。應選用質量優(yōu)良,長期抗剝落性能較好的抗剝落劑;也可以采取摻加定量的石灰代替礦粉來提高石料與瀝青的粘附能力。(4)纖維穩(wěn)定劑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瀝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及使用壽命,在瀝青混合料上面層中加入纖維穩(wěn)定劑材料。纖維穩(wěn)定劑應在250℃條件下不變質。不宜使用石棉纖維。采用木質素纖維,質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11.1的要求。采用聚合物纖維,技術指標應符合《瀝青路面用聚合物纖維》JT/T534-2004的要求。由于聚合物纖維在抗剪切和抗低溫變形性能方面較好,還起到纖維加筋,減少路面反射裂縫的作用,建議采用聚合物纖維。瀝青混合料級配組成及性能要求(1)瀝青混合料的級配應用于本工程路面鋪裝瀝青混合料的級配需滿足下表的要求:表3.17瀝青混合料級配范圍混合料類型SMA-13AC-20篩孔(mm)通過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8~9213.290~10062~809.550~7550~724.7520~3426~562.3615~2616~441.1814~2412~330.612~208~240.310~165~170.159~154~130.0758~123~7②混合料性能要求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合料性能應滿足下表所列要求:表3.18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馬歇爾試驗技術標準技術指標技術要求實驗方法馬歇爾試件尺寸mmф101.6mm×63.5mmT0702馬歇爾穩(wěn)定度(KN)≥6T0709流值FL(mm)2-4.5T0709空隙率VV%深約90mm以內3-6T0708深約90mm以下3-6T0708礦料間隙率VMA%設計孔隙率(%)相應于以下公稱最大粒徑(mm)的最小VMA及VFA技術要求(%)T07081913.23≥12≥134≥13≥145≥14≥156≥15≥16瀝青飽和度VFA%65-75T0708擊實次數次兩面各50T0702熱拌瀝青混合料動穩(wěn)定度(次/mm)≥2800T0719凍融劈裂強度比(%)≥80T0729浸水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85T0709普通瀝青混合料極限破壞應變(με)≥2500T0715表3.19瀝青瑪蹄脂混合料技術標準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馬歇爾試件尺寸mmφ101.6mm×63.5mmT0702馬歇爾試件擊實次數[1]兩面擊實50次T0702空隙率VV[2]%3~4T0705礦料間隙率VMA[2]不小于%17.0T0705粗集料骨架間隙率VCAmix[3]不大于VCADRCT0705瀝青飽和度VFA%75~85T0705穩(wěn)定度[4]不小于kN5.5T0709流值mm2~5T0709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的結合料損失%不大于0.2T0732肯塔堡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或浸水飛散試驗%不大于20T0733瀝青混合料選擇以下礦料級配:SMA-13、AC-20,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規(guī)定表5.3.2-1、表5.3.2-2和表5.3.2-3的級配范圍和技術要求。施工前必須選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通過配合比設計確定礦料級配和瀝青用量。經配合比設計確定的瀝青混凝土混合料應符合規(guī)范JTGF40-2004表5.3.3-1和表5.3.3-2的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的技術標準,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路面面層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的級配組成需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特別強調粗集料的1:3細長扁平顆粒含量必須<15%,1:5細長扁平顆粒含量應<5%;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35%;集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擊式破碎機、錘擊式破碎機和圓錐式破碎機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機破碎(集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機破碎)。3.13施工安全措施(1)一般要求施工單位除應遵守相關施工規(guī)程外,還應遵守有關指導安全、健康與環(huán)境衛(wèi)生方面的法規(guī)和規(guī)范,并應提供相應的安全裝置、設備與保護器材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保護現場施工和監(jiān)理人員的生命、健康及安全。(2)安全員在本工程施工期間,施工單位應在現場常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該專職安全員應經過培訓具有擔任安全工作的資格,且熟悉所施工的工作類型。其工作任務,包括制定健康保護與事故預防措施,并檢查所有安全規(guī)則與條例的實施情況。駐地管理人員一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