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考試重點_第1頁
茶文化考試重點_第2頁
茶文化考試重點_第3頁
茶文化考試重點_第4頁
茶文化考試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5000年前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開場栽培茶樹,則茶樹起源比此還要早得多。"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草木之中人來往茶中華茶文化的形成與開展大致經(jīng)歷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當代5個時期。"盧仝七碗〞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谠浦G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陸羽"茶經(jīng)"的問世,奠定了中國古典茶學的根本構架,創(chuàng)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茶學體系,它是茶葉百科全書,是茶學、茶藝、茶道的完美結合.四名家:董翰、趙梁、元暢、時朋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茶樹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組成的,它們分別執(zhí)行著不同的生理功能。其根、莖、葉執(zhí)行著養(yǎng)料及水分的吸收、運輸、轉化、合成和貯存等功能,稱為營養(yǎng)器官。其花、果實及種子完成開花結果至種子成熟的全部生殖過程,稱為繁殖器官。茶樹植株在非人為控制〔如剪、采等〕條件下自然性狀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生態(tài)型,其樹型可分為喬木型、小喬木型和灌木型三種。喬木型茶樹主干明顯,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其樹高通常3~5米以上,野生茶樹可高達10米以上。這類茶樹主根興旺,多半屬于較原始的野生類型。灌木型茶樹無明顯主干,樹冠較矮小,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樹高通常只達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頸處,分枝稠密。根系分布較淺,側根興旺。小喬木型茶樹屬于喬木、灌木間的中間類型,也有較明顯主干與較高的分枝部位,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樹冠多較直立高大,根系也較興旺?!?〕茶多酚〔2〕生物堿〔3〕芳香油〔4〕蛋白質和氨基酸〔5〕糖類〔6〕色素茶葉的鑒定習慣上稱為審評,對茶葉質量采用感官審評,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方法。茶葉質量的感官審評分為外形審評內質審評茶葉的內質審評〔1〕茶葉的香氣審評〔2〕茶葉的湯色審評〔3〕茶葉的滋味審評〔4〕茶葉的葉底審評真假茶、新陳茶的識別:葉組織形態(tài)鑒別化學鑒別法新陳茶的識別新茶是指剛上市的茶葉或是當年的茶葉;陳茶是指存放1-2年以上的茶葉。1〕色香味新茶的色、香、味均佳,給人以新鮮爽口的感覺;陳茶色澤呈暗綠色或暗褐色,湯色暗、枯黃、透析度降低、香氣消沉,并產(chǎn)生一種令人不快的老化味,即人們常說的陳味。2〕含水量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簡單地鑒別新陳茶。新茶一般含水量較低,在正常情況下含水約7%,茶葉條索疏松,質硬而脆,用手指輕輕一捏,即成粉末狀。陳茶因存放時間過長,經(jīng)久吸濕,一般含水量都比擬高,茶葉濕軟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狀,茶梗也不易折斷。3〕其他情況有些鮮茶里摻進了陳茶。這種茶色澤不勻,新茶色澤新鮮悅目,陳茶發(fā)暗、枯、黑,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所以,買茶者只要仔細識別一下,新陳混雜的次茶是不難鑒別的。再有,有些茶販用外形相似的葉子魚目混珠,即用類似茶葉的植物葉子制成假茶充新茶。一、根據(jù)加工程度不同分為1〕初制茶2〕精制茶3〕再加工茶二、按制作方法不同分類〔茶多酚氧化程度〕1〕紅茶〔發(fā)酵茶〕2〕綠茶〔非發(fā)酵茶〕3〕黃茶〔量少,歸綠茶〕4〕黑茶〔歸綠茶,老青茶,制作磚茶〕5〕白茶〔量少,歸綠茶〕6〕青茶〔烏龍茶,半發(fā)酵茶〕三、按銷路不同分類內銷外銷邊銷〔少數(shù)民族〕僑銷〔東南亞僑民〕四、按茶葉商品形態(tài)進展分類1〕紅茶2〕綠茶3〕烏龍茶4〕花茶5〕緊壓茶6〕速溶茶茶飲料是茶葉的新型加工品種,主要包括各種固體和液體茶飲料制品。固體茶飲料如速溶茶,液體茶飲料如各種罐裝茶水。第二節(jié):茶葉分類個人觀點:結合茶葉分類理論,根據(jù)制法和品質的系統(tǒng)性,加上主要內含物〔黃烷醇類〕含量多少的次序,以及習慣的分法,同意茶學家陳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類分類系統(tǒng),把初制茶分為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紅茶六大茶類。在國外,茶葉分類比擬簡單,歐洲把茶葉按商品性質分為紅茶(redtea)、烏龍茶(Oolongtea)、綠茶(greentea)三大類。日本普遍按茶葉發(fā)酵程度將其分為不發(fā)酵茶、半發(fā)酵茶、全發(fā)酵茶、后發(fā)酵茶。2、綠茶制法:一般經(jīng)過殺青,揉捻,枯燥三個工序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毛峰,廬山云霧茶,**瓜片,君山銀針,**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水之美的標準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水以清、輕、甘、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這位精通百藝獨不精于治國的亡國之君確實是位才子,最先把"美〞和"自然〞的理念引入鑒水之中,升華了品茗的內涵。后人在他的根底上又參加了一個"活〞字,確定了宜茶美水的標準:水質要清;水體要輕;水味要甘;水溫要冽;水源要活。"茶經(jīng)"里評說:"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水的分類1〕**〔雨、雪、霜、露、雹〕2〕地水〔山泉水、江河水、井水〕3〕再加工水〔自來水、純潔水、礦泉水、活性水、凈化水〕茶具的概念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飲茶使用的各種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貯茶、飲茶等大類,陸羽"茶經(jīng)"就是這樣概述茶具的?,F(xiàn)在所指專門與泡茶有關的專門器具(古時稱茶器),按狹義的范圍,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壺、茶盞、茶碟、托盤等飲茶用具。宋代以后,茶具與茶器才逐漸合一。目前,則主要指飲茶器具。"茶經(jīng)"中詳列了與泡茶有關的用具28種、八大類,對茶具總的要求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湯質,又力求古雅美觀。茶具又稱茶器具,茶器,有廣意和狹義之分:廣義來說:是泛指完成泡飲全過程所需設備,器具,用品及茶室用品亦統(tǒng)稱為茶道具。狹義意來說:僅指泡和飲的用具,即主茶具。二、茶具種類1、按用途可劃分為:茶杯、茶碗、茶壺、茶蓋、茶碟、托盤等飲茶用具。2、按茶藝沖泡要求可劃分為:煮水器、備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滌潔器等。3、按茶具的功能可分為十類4、按茶具的質地可分為八類按茶具的質地分1.陶土茶具2.瓷器茶具3.漆器茶具4.玻璃茶具5.金屬茶具6.竹木茶具7.搪瓷茶具8.其它茶具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目前我國的紫砂茶具,質量以產(chǎn)于**宜興的為最,與其毗鄰的**長興亦有生產(chǎn)。經(jīng)過歷代茶人的不斷創(chuàng)新,方非一式,圓不一樣;就是人們對紫砂茶具器形的贊美。一般認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須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zhèn)浞椒Q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只有具備了容積和重量比照例恰當,壺把的提用方便,壺蓋的周圍合逢,壺嘴的出水流暢,色質和圖案的脫俗和諧,整套茶具的美觀和實用得到融洽的結合,才能算作一套完整的茶具。宜興茶具便有這些特點。一、茶藝與茶道的含義茶藝:是一門生活的藝術,是以泡茶的技藝、品茶的藝術為主體、并與相關藝術因素相結合的總和。假設把"泡茶〞喻為創(chuàng)作,則"品茶〞即為對創(chuàng)作成果的鑒賞、體味與升華。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茶道,強調精神方面,特別聯(lián)系道德、修養(yǎng)層面;茶藝,偏重泡茶、品茶技藝、經(jīng)歷、體味。茶道是內涵、內容,茶藝是外觀、形式。三、茶文化的特性1〕歷史性2〕時代性3〕民族性4〕地區(qū)性5〕國際性六、我國的四大茶區(qū):1、西南茶區(qū):紅茶、綠茶、普洱茶、緊壓茶〔八〕再加工茶類: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三〕沏茶時投放茶葉的先后1〕下投法:先放茶葉,后沖入沸水。2〕中投法:沸水沖入杯中約1/3,再放入茶葉,浸泡一定時間后再水至七分滿。3〕上投法:在杯中先沖水至七分滿后再放入茶葉。一、茶的保健作用〔一〕茶的保健作用1〕解渴多酚類物質、糖類、氨基酸、果膠、維生素等物質2〕提神飲茶對中樞神經(jīng)有興奮作用。黃嘌呤衍生物、咖啡堿及茶堿。茶和咖啡都能提神,然而咖啡能導致動脈硬化,而茶葉卻不會,原因在于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可以有效地消除咖啡堿的不良作用。3〕明目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E茶葉洗眼可以治療急性結膜炎等眼病二、科學飲茶有哪些宜忌〔一〕飲茶常識茶宜兼飲,不宜偏飲茶宜長飲,不宜連續(xù)茶宜擇時飲,不宜盲飲茶宜溫飲,不宜燙飲茶宜淡飲,不宜濃飲〔三〕飲茶的禁忌1〕忌空腹飲茶,茶入肺腑會冷脾胃。2〕忌飲燙茶,最好56℃以下。3〕忌飲冷茶,冷茶寒滯、聚痰。4〕忌沖泡過久,防止氧化、受細菌污染。5〕忌沖泡次數(shù)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會在最后泡出。6〕忌飯前飲,茶水會沖淡胃酸。7〕忌飯后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消化。8〕忌用茶水服藥,茶中鞣酸會影響藥效。9〕忌飲隔夜茶,茶水時間久會變質。10〕忌酒后飲茶,酒后飲茶傷腎。11〕忌飲濃茶,咖啡因使人上癮中毒。12〕不宜飲用的茶葉有:焦味茶、霉變茶、串味茶。茶葉中的營養(yǎng)和保健成:茶多酚含量10-25%又稱:茶鞣質、茶單寧是茶葉中兒茶素類、丙酮類、酚酸類和花色素類化合物的總稱。其中以兒茶素最為重要,約占多酚類總量的60%-80%。功用1〕具有很強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2〕抗衰老作用。3〕抗輻射作用。4〕對癌細胞的抑制作用。5〕抗菌、殺菌作用。6〕對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茶的藥理作用1〕有助于延緩衰老茶的特別特別用途茶在人們生活中,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日積月累,自然會發(fā)現(xiàn)許多特別用途,將這些用途綜合起來,介紹如下:煮茶葉蛋,蚊香,花肥,治腳氣,治口臭,護發(fā),護發(fā),治療咽炎,殺菌防腐,飲茶十忌一忌:空腹飲茶空腹飲茶,茶性入肺腑,會冷脾胃,等于"引狼入室〞,我國自古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二忌:飲燙茶太燙的茶水對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較強。如果長期飲用太燙的茶水,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的病變。另據(jù)國外研究顯示,經(jīng)常飲溫度超過62oC茶者,胃壁較容易受損,易出現(xiàn)胃病的病癥。飲茶的溫度宜在56oC以下。三忌:飲冷茶溫茶,熱茶能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冷茶對身體則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四忌:濃茶濃茶含咖啡因,茶堿多,刺激強,易引起頭痛,失眠。五忌:沖泡時間太久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而且由于茶葉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減少,使茶湯營養(yǎng)價值大大降低;同時由于茶湯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茶湯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直菌)數(shù)量較多,很不衛(wèi)生。六忌:沖泡次數(shù)過多一般茶葉在沖泡3-4次后就根本上沒有什么茶汁了。據(jù)有關試驗測定,頭開茶湯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50%,二開茶湯含水浸出物總量的30%,三開茶湯則為10%,四開茶湯卻只有1-3%,再屢次沖泡就會使茶葉中的*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七忌:飯前飲茶飯前飲茶會沖淡唾液,使飲食無味,還能暫時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質的功能下降。八忌:飯后馬上飲茶茶中含有鞣酸,能與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發(fā)生凝固作用,影響人體對蛋白質和鐵質的消化吸收。九忌:用茶水服藥茶葉中含有大量鞣質,可分解成鞣酸,與許多藥物結合而產(chǎn)生沉淀,阻礙吸收,影響藥效。十忌:飲隔夜茶因隔夜茶時間過久,維生素已喪失,而且茶里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霉菌繁殖的養(yǎng)料。一、清熱瀉火茶1、金銀花茶原料:金銀花5g、綠茶3g。用法:將金銀花和綠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即可飲用,至茶味變淡為止。功能:清熱,解毒;抗菌。用途:外感發(fā)熱;慢性腸炎;肺炎;扁桃體炎;腎炎;夏季熱盛時飲用。2、銀花清利茶原料:金銀花15g、白糖10g。用法:飲用時參加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茶味變淡。功能:清熱止痢。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挾膿血。17、板藍根茶原料:板藍根5g、綠茶5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抗菌抗病毒。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咽喉腫痛;目赤;瘡疹;肺炎;肝炎。25、魚腥草茶原料:魚腥草5g、綠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5~10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抗菌抗病毒。用途:肺炎;水腫;淋??;瘡瘍;濕疹;痔瘡;肺膿瘍。二、疏風解表茶1、玉屏風茶原料:防風5g、黃芪5g、白術3g、綠茶3g。用法:用300ml水煮藥至水沸后泡茶,沖飲至味淡。功能:疏風固表。用途:自汗。2、防汗茶原料:防風5g、川芎3g、人參3g、花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解表益氣止汗。用途:盜汗。3、防感茶原料:防風5g、荊芥3g、綠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疏風解表。用途:外感風寒;流感。6、菊花茶原料:菊花5g、綠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疏風清熱,解毒明目;抗菌抗炎。用途:外感風熱,頭痛目赤、羞明流淚。7、杞菊茶原料:菊花3g、構杞3g、綠茶2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杉舆m量白糖。功能:滋腎養(yǎng)肝明目。用途:肝腎陰虛目澀頭暈。三、除濕利水茶1、荷葉茶原料:荷葉10g、綠茶3g、冰糖12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清暑利濕,升發(fā)清陽,止血。用途:夏季暑濕泄瀉、眩暈、嘔惡、頭悶痛。4、寬中茶原料:白術5g、陳皮3g、花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運脾除濕。用途:脾虛脹滿。5、木瓜茶原料:木瓜10g、綠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10ml分鐘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祛濕舒筋,平肝和胃。用途:濕痹四肢不利、吐瀉轉筋;腳氣;水腫;痢疾。四、祛痰止咳利咽茶2、杏仁茶原料:杏仁5g、花茶3g。用法:用杏仁的煎煮液250ml,沖泡花茶后飲用。功能:祛痰止咳,平喘,潤腸。用途:外感咳嗽、喘息;慢性支氣管炎;便秘。3、川貝茶原料:川貝母5g、綠茶3g。用法:用200ml水煎煮川貝母至水沸后,沖泡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清肺潤肺,化痰止咳。用途:咳嗽痰多;肺癰;喉痹;乳癰。6、平胃茶原料:厚樸5g、蒼術3g、陳皮3g、生姜3g、甘草3g、花茶3g。用法:用400ml水煎煮厚樸、蒼術、陳皮、生姜至水沸后,泡甘草、花茶飲用。也可用300ml開水直接沖飲。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用途:濕阻脾胃所致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噦、噯氣吞酸、肢重倦??;慢性胃炎。五、益心安神茶1、酸棗仁茶原料:酸棗仁5g、花茶1g。用法:用酸棗仁的煎煮液150ml,沖泡花茶飲用。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飲。功能:寧心安神,養(yǎng)肝,斂汗;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抗驚厥,降溫,降壓。用途:虛煩不眠、驚悸怔忡、煩渴、虛汗。2、龍眼參茶原料:龍眼肉5g、西洋參2g、花茶1g。用法:用龍眼肉、西洋參的煎煮液300ml,泡茶飲。也可不用茶。功能:益氣血,寧心神。用途:體虛失眠;產(chǎn)婦臨盆前飲用可助力。3、百合茶原料:百合10g、綠茶3g。用法:用百合的煎煮液300ml泡茶飲用??刹挥貌?。功能: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用途:熱病后余熱未清、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肺癆久嗽、咳唾痰血;腳氣浮腫。六、消食健胃茶1、山楂茶原料:山楂5g、綠茶3g、冰糖10g。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功能: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降壓,抗菌。用途:肉食不化;小兒乳食停滯;痰飲痞滿,癥瘕;吞酸;下??;疝氣。2、麥神茶原料:麥芽5g、神曲3g、白術3g、陳皮3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消食化積。用途:飲食積滯。七、溫熱散寒茶1、干姜茶原料:干姜10g、紅茶3g。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瀉;寒飲咳喘;風濕寒痹;陽虛吐血衄血下血。2、干姜紅糖茶原料:干姜5g、紅糖10g、紅茶3g。用法:用干姜、紅糖的煎煮液25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溫胃止嘔。用途:外感風寒或脾胃受寒,惡心嘔吐。3、艾葉茶原料:艾葉5g、紅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功能:溫經(jīng)散寒,理氣止血,安胎。用途: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月經(jīng)不調;胎動不安。八、祛風濕強筋骨茶1、杜仲五味茶原料:杜仲5g、五味子3g、花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補肝益腎。用途:腰痛。2、杜仲菊茶原料:杜仲5g、菊花3g、綠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清肝明目,降血壓。用途:高血壓;頭暈目眩、目赤灼痛。3、五加杜仲茶原料:五加皮5g、杜仲3g、花茶3g。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補肝腎,祛風濕。用途:肝腎缺乏及風濕腰腿疼痛。九、活血祛瘀茶1、三七茶原料:三七5g、花茶3g。用法:用三七的煎煮液25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途:跌打損傷瘀血腫塊;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癥瘕;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下;心紋痛;小腸炎。2、三七丹茶原料:三七5g、丹參3g、花茶3g。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活血化瘀,止痛定悸。用途:冠心病心絞痛;脅肋刺痛;肝腫大。3、益母花茶原料:益母草5g、紅花2g、川芎2g、當歸2g、花茶5g。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活血調經(jīng)止痛。用途: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十、補氣壯陽茶1、獨參茶原料:人參10g、花茶3g。用法:用300ml開水泡茶飲用?;蛴萌藚⒌募逯笠号莶栾嬘?。功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益智。用途:勞損虛脫;大失血大吐瀉之后體虛神衰;眩暈頭痛;血汗暴脫;婦女崩漏。高血壓;冠心??;心肌營養(yǎng)不良;糖尿??;陽痿。3、人參棗茶原料:人參3g、大棗3枚、紅茶3g、糖10g。用法:用人參、大棗的煎煮液300ml泡紅茶飲用,沖飲至味淡。功能:補氣生血。用途:失血后以此茶康復。5、芪麥茶原料:黃芪5g、麥門冬3g、生地3g、茯神3g、栝蔞3g、綠茶5g。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