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1.gif)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2.gif)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3.gif)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gif)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4e51c190ab68d8e524fdd665f174d4e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錦集五篇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知識目的:1、理解積累“烏有骸骨幽雅嘆服??菔癄€潛行”等詞語。2、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才能目的:1、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和前后照應的構造特點。2、學會快速默讀評析探究的閱讀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教學設想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構造特點。難點:詩歌的音樂美教法學法指導:誦讀法聯想法教學程序與策略教學過程一、導入我們的祖先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左右后就滅絕了,而恐龍滅絕6000萬年后地球上才開場出現最原始的人類,那我們今天又怎么知道我們看到的是恐龍,而恐龍確實是長得這樣呢?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化石”。是呀,我們的科學家們正是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恢復了億萬年前生物世界的奇幻景象,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檢查學生對以下字詞的掌握情況:裹(guǒ)藏骸(hái)骨潛(qián)行軀殼(ké)猛犸(mǎ)悄(qiǎo)然檔(dàng)案①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幽雅)②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悄然)③稱贊而且佩服。(嘆服)④(草木)青翠茂盛。(蔥蘢)⑤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決,永不改變。(??菔癄€)⑥指太陽星星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比喻時間流逝。(日轉星移)2、朗讀詩歌。老師:詩人以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奇異的化石。全詩節(jié)奏鮮明,聲音和諧,音樂性強,并且以第二人稱來稱呼化石,親切自然。誦讀中要仔細體會語氣語調的變化參考:(1)師生共同討論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理,整體感受。第1、2節(jié)應以疑問并略帶遐想的語氣朗讀,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和考慮;第3、4、5、6節(jié)是詩歌的主體局部,詳細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嘆服。第7節(jié)用陳述的語氣為第2節(jié)作了肯定的答復,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2)可采取讓學生示范讀、個別讀、集體讀等方式。(3)可讓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感受。三、理解課文品味探究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確:第1、2節(jié),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出化石,引發(fā)讀者的想像;第3節(jié),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認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jié),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jié),經過??菔癄€、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開展;第6節(jié),贊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jié),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理解生物的進化。請你說說詩的第一、二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構造完好。3、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記載了生物進化的過程?!盎本褪亲C明。遠古的世界上生活著原始動物,最早出現的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古脊椎動物——魚,以后又在此根底上進化而來了其他動物,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動物、哺乳動物等。由原始植被進化而來的原始森林覆蓋了陸地的絕大局部,那是一個蔥蘢的、活力勃勃的世界。詩歌的第3、4、5、6節(jié)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展補充。布置作業(yè)上網搜索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回家網上收看電影《恐龍時代》《侏羅紀公園》或查閱相關圖書資料,理解更多古代生物的知識。寫一篇介紹古生物的短文,三百字左右。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2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二、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三、課前準備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化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四、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五、教學設計1、整體感悟①導人新課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墒窃诶仙嵯壬墓P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赡芪覀兌紱]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的意境之美,品味的語言之美。2、出示目的,板書課題。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沉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土”?!稘系亩臁肥抢仙?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梢娮髡呤菓阎鴮Α肮释痢钡纳钋閬韺懙?。(讓學生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③感知內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老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閑、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考慮問題,出示問題組。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答復,互相補充。[明確]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閑”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3、研讀與賞析①整體感知后,對內容有了根本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化理解。問題組: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a.通過比照,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與北平相比-無風與倫敦相比一?向晴}寶地與熱帶相比-溫晴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靶∩秸褲蠂藗€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贝颂帉W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皟骸迸c“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歡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老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4、[老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閑”。②自由探究[問題組]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風光?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學生考慮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討論明確]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得意,好似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卑褲媳茸鳌靶u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得意。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閑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八?、“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閑”的特點。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薄芭P”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tài),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敏現。d.“那”點薄雪好似是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薄昂α诵摺睂⒀┵x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拔⑽ⅰ痹~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得意、美麗?!皼r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訴,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么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符合情理即可。)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③合作探究進一步討論,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明確]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d.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活力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歡贊美的深情。e.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說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完畢。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照應,又點了題,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5、體驗與反思①質疑交流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一樣之處?寫好,必須仔細觀察,認真考慮,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風光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敏現,富有靈性,才能到達神似。②拓展延伸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fā)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打下結實的根底。③延伸作業(yè)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xiāng)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6、信息反應:《山中訪友》一、教學目的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理解作者所訪之“友”。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③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二、教學重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三、課前準備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四、教學內容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五、教學設計1、整體感悟①導入新課閱讀標題,揣測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板書課題:山中訪友假如你沒讀過課文,請展開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只要符合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學生可能會說: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商討武藝;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訪一位得道的____-禪悟人生;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老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老師正音。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③感悟內容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學生討論明確: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3、研讀與賞析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系是那么親密,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白云-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凈、無雜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讀-感動又嚇人老柏樹-慈祥-恩澤、遮雨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歸鶴-伴我披月回家女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當中;要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仁慈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②合作探究: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討論明確]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③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4、體驗與反思①質疑交流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考慮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5、[老師小結]當你帶著好奇和輕松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里行間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并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考慮-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當中;要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仁慈;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安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②拓展延伸作業(yè)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為游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游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jié)課交流。6、信息反應:《秋天》一、教學目的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③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二、教學重點難點①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②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三、課前準備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②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③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四、教學設計1、整體感悟①導人新課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②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顯示)問題組: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c.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明確]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說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表達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c.天的喜歡、贊美的感情。2、研讀與賞析①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純熟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b.由遠及近的順序。c.優(yōu)美語句賞析:先找出優(yōu)美的語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p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主要分析^p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詳細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氣氛。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似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表達漁民悠閑的心情。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fā),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困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3、拓展延伸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一樣之處。4、布置作業(yè)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5、信息反應:《古代詩歌五首》一、教學目的①理解詩詞有關知識。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③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純熟地背誦。④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進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二、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三、課前準備唐宋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第一課時一、教學內容學習《觀滄?!?、《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二、教學設計觀滄海曹操1、導入新課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頂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一了北方。假如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權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一統天下了?!队^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受騙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老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問題組]①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②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③詩中哪些詩句最能表達作者博大的胸懷?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明確]①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②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屹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假設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假設”字可以看出。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3、研讀與賞析“日月之行”至“假設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發(fā)奮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蒼涼大方,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王灣1、導入新課古時交通不興旺,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2、感知內容3、學生自由朗讀,考慮以下問題:①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②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4、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①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船上所見風光?!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②尾聯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覆蓋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5、研讀與賞析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假如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討論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缺乏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梢妼懢皹O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錢塘湖春行白居易1、導入新課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2、感知內容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老師正音,考慮以下問題。[問題組]①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風光?②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明確]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場銜泥筑巢,一片活力勃勃之勢。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腥狈Α?,是因為看缺乏,說明詩人流連忘返。②“最愛湖東行缺乏”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妙的湖光山色中了。4、研讀與賞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清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風光就會到來。5、作業(yè)背誦這三首詩。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3師:上節(jié)課我們劃分了文章層次,明確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個詞來贊譽濟南,是哪個詞呢?生:寶地師:既然說是寶地,都表達在哪些景物呢?生:山〔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師:濟南真可算是處處是寶地,是美景。今天我們重點分析^p描寫山的這幾段。來看看這些美景是如何通過語言展現的。我們可以分析^p詳細語言,來把握景物特點,體悟作者情感。老師先來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閑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一段文字寫了濟南的老城,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老城帶有生命的意味,寫出了濟南城安閑、秀美的睡態(tài),有著溫暖、恬靜、適宜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歡之情。從這段中,同學們能不能再找出某個詞語、某句話,看看濟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學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p詞語的一個方面〕生:“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得意,好似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師:搖籃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邊緣起伏舒緩,四面高一些,中間平坦舒適〕搖籃給你什么感覺呢?生:平安感、躺在里面很舒適、柔軟、溫暖。師:常常說,母親把嬰兒抱入搖籃里呵護照料,文章中說一圈小山把濟南城放在搖籃里,那濟南城可以感受到小山給予的什么呢?〔假設答不出來可再引導,小山像母親一樣,具有哪些情感〕生:母愛、慈祥、慈善可親?!舶鍟硯煟罕磉_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生:表達了作者的喜歡之情。師:小山形態(tài)秀美,不得不說是出奇的,是塊難得的寶地。誰可以再找一句?生:“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人格化了?!舶鍟盒揶o,擬人〕師:哪個詞看出人格化了?生:低聲地說,小山好似在和濟南城低聲細語。師:為什么要低聲呢?大聲說行不行???生:不行,老城還在“安閑地睡著”,小山不忍打攪,只是像哼唱搖籃曲一樣“低聲地說”。師:對,濟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寧沉靜、溫暖舒適。同學們再想想,“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句話除了是對躺在搖籃里的濟南城說的,還是對誰說的?生:對生活在城里的人們。師:是這樣的,那大家說,生活在這樣的冬天里,人們心里感覺怎么樣?生:熱乎乎的、不著急、好似馬上能到春天了。師:沒錯,在小山的搖籃里,濟南的冬天是溫暖安閑的,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潛藏著朦朧的春意,所以人們才會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作者這樣寫,也使得寫景畫面靈動起來了。師:假如只是陽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說明濟南是個寶地?下面我們來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寫薄雪覆蓋下的山,作者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是哪個詞?生:最妙的。師:找的很準。雪,在冬天是最尋??梢姷?,作者卻說最妙。文章中的哪處描寫讓你感覺到小雪的妙處呢?試分析^p〔3分鐘討論〕生:“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似____看護婦。”師:樹間上的雪,妙在哪了?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雪的形態(tài)比成盤在頭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貼切生動。師:小雪連樹尖兒都罩不住了,好似是松樹頭發(fā)上戴著一髻白花似的,好似是松樹有意挑選這樣一朵花似的,顯出雪的什么特點呢?生:小雪、精巧、得意、靈動。師:對,從色彩上來講呢?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蒼翠了。師: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呢?生:喜歡、驚嘆。師: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還注意到了景物之間,色彩的互相映襯〔板書:色彩映襯〕,濟南的雪一點也沒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襯托,矮松反而顯得越發(fā)青黑了。師:來看看,接下來雪又呈現出哪些姿態(tài)和顏色了?生:“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睂懗隽松矫}上雪的白色、銀色。師:雪霽晴巒,與什么交相輝映呢?生:與藍天交相輝映。師:還有哪句?生:“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似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边@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帶水紋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擬人。師:為什么“穿”字可以判斷出擬人呢?生:穿是人特有的動作,山和雪都不會真正地穿。師:說得對,把人的特征、動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這是一處擬人。那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又是什么呢?生:本體是一道兒白、一道兒黃,喻體是帶水紋的花衣。師:本體中,白色無疑是雪的顏色,那暗黃呢?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顏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蓋著的白雪比成了帶水紋的花衣。師:大家看過水紋的形狀嗎?為什么“看著看著”水紋會動呢?給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一下。生:因為雪不厚,被風吹散了。生:因為雪會融化,融化掉的局部就把山色顯露出來了。師:沒錯,這些都是“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勢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聯想一下水的波紋形狀?!部珊唵萎媹D〕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帶水紋的花衣。師:是這樣的,作者由一處山雪看到另一處山雪,看著看著,隨著視線的跳躍,整體上就成了帶水紋的花衣,而且好似會掀動一樣,看見山的肌膚。這樣寫,靜態(tài)的寫就好似動起來一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呢?生:化靜為動?!舶鍟硯煟红o中有動,白雪覆蓋下的山呈現出一種動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這樣寫雪,就顯得氣韻生動。生:“那點薄雪好似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雪在夕陽照射下的色彩變化,像害羞一樣。師:既然是擬人,擬作一個什么人更適宜呢?生:少女、女孩、小孩子。師:為什么呢?生:因為容易害羞,臉紅的顏色微微發(fā)粉。因為雪純潔無暇,小孩子的內心也單純。師:少女臉頰緋紅,好似害羞一樣,面對雪這樣一種姿態(tài),作者會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生:喜歡,山雪非常得意,情態(tài)可掬。師:咱們再一起看看,這一段結尾說“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發(fā)了作者的某種情感,是什么呢?生:喜歡。師:作者的語氣似乎有點祈求老天爺,就是下小雪吧。那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生:小山太秀氣,下大雪承受不住。師: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層雪,為山著想,為山考慮,這是一種什么情感?生:擔憂、憐惜。師:對,作者有幸在濟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陽,細品山間小雪,作者對這塊寶地是心存珍惜喜歡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生:欣喜、感謝。師:帶著欣喜感謝之情,請同學們集體朗讀這一段,感受美麗的雪景。師:文章的第四段很簡短,寫到了濟南城外村莊的景象,看一看哪個詞語最吸引你呢?生:小水墨畫。這是一處比喻。師:水墨畫里畫了什么?生:山坡、村莊、雪。師:這幾處景物有什么色彩呢?生:白色、黑色、暗黃色。師:請大家想象,一張水墨畫,暗黃色的宣紙畫卷在眼前緩緩展開,黑色與白色潑墨點染在上面,這樣的水墨畫有什么特點呢?生:古樸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舶鍟硯煟簩?,還不是一般的古樸淡雅,作者帶著推測、商量的語氣和讀者親切交談,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生:視如珍寶,愛不釋手。師:這一段里還有那個字眼吸引你?生:臥。師:臥這個動作帶給你什么感受?生:放松、安閑、寧靜、親近自然。〔不是橫,不是重重的壓,村莊和房頂沒有抗拒雪〕師:精準地用詞可以表達出豐富的情感,臥字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雪的輕盈、村莊的安寧祥和?!舶鍟壕珳视迷~〕師: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在欣賞完濟南的山、雪、村莊之后,作者又把我們領到了水邊。說一說這一段展現了哪些景物。生:綠萍、水藻、垂柳。師:作者寫這幾處景物時,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點?生:綠。師:作者竭力描寫綠萍、水藻的綠,為什么呢?生:好似在生長一樣,綠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陽里充滿活力與活力。師:對,這就是積蓄在水中的綠的精神,接下來又寫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個影,說明水怎么樣?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書〕。師:和水藻的綠相比對呢?生:是色彩的映襯。師:映襯之后,大概是為了突出什么吧?生:寫水藻和綠萍的綠,是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師:這是映襯的作用,寫水中植物的綠,就是為了寫水的清澈透亮。這里面還寫出了水的一種特點,是什么?生:不忍得凍上。師:為什么不忍的凍呢?生:因為被那股綠的精神所感染了。師:有道理,還可以想想,為什么不忍得凍,這一句從修辭上來講是什么?生:擬人。師:擬人的修辭,事物就會具備人的動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對水邊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生:憐愛,水好似能和岸邊的垂柳對話,讓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變得活潑歡快,有生命力。師:藍水晶怎么理解?追隨作者的視線,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藍水晶呢?生:天空。師:天空藍汪汪的,藍的發(fā)亮,像藍水晶一樣的天空有怎樣的特點?生:空靈的、明凈、純潔的?!舶鍟硯煟哼@又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生:喜歡。師:藍水晶也是很貴重的,視如珍寶的,而且好似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樣,包著紅屋頂、黃草色,包著濟南城,那作者擁有這樣一塊藍水晶,心晴是怎樣的?生:珍愛、驚奇、贊賞。師:讓我們懷著這些美妙的情感朗讀文章第五段。師:本文中,作者寫了濟南冬天里的氣候,濟南的山、雪、水,并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精準的用詞以及色彩的互相映襯來加以展現。我們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誰可以總結一下,作者帶著怎樣的感情,創(chuàng)設了這樣美妙的意境呢?生:喜歡、熱愛、贊賞、憐惜?!步Y合某處語句〕板書:氣候——溫晴陽光朗照下的山——得意慈善寶地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動人城外遠山——古樸淡雅水——澄清空靈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寫作手法:色彩映襯、化靜為動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4教學目的: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初步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熱愛生命和生活。教學重點、難點:大膽而新奇的想象。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教學過程:導入:神話動畫片導入出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作者簡介:袁珂,神話學家。關于神話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全班集體朗讀課文探究品味復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像力。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里是神,她清楚是人。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于神話的闡述。放《女媧造人》動畫片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拓展運用: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答復以下問題。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表達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闊世界,仍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布置作業(yè):搜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的資料。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方法。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5【教學目的】1、訓練朗讀才能,品味詩歌語言,進步文學欣賞才能。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3.聯絡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yǎng)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重點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2、難點?!吧健?、“?!钡南笳饕饬x。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老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教學設想】1、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的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絡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以理清文章構造為目的,以欣賞配樂朗讀為引子,通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紝W習方法〗讀──講──讀──賞──讀1、“講”,去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根底上,品味語言。2、課堂討論──評述、質疑。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互相質疑?!济襟w設計〗第一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第二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教學步驟】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導入:同學們,假如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妙的世界。老師板書課題、作者。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1、掌握重點字詞。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1)詩中的“海”和“山”蘊含著什么意思?詩的第一節(jié)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薄ⅰ吧健本褪乾F實中“?!焙汀吧健?。第二節(jié)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和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北扔骼硐?、信念、成功等?!吧侥沁吺呛!睂嵞敲词窃娙耸钢静灰频男拍?。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辛奮斗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次銷售供貨合同范本
- 晉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4《長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
- 左右聽評課記錄一年級
- 河北省2024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單元成長的時空第七課在集體中成長第2課時共建美好集體背記新人教版
- 《百家爭鳴》聽課評課記錄3(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
- 設備防雷接地安裝施工方案
- 2以珍惜為主題三年級作文
- 股權激勵協議(超額、身股)
- 2025年度光伏發(fā)電項目貸款擔保合同訴訟狀
- 2025年度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貸款個人擔保合同
- 華為研發(fā)部門績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 CSC資助出國博士聯合培養(yǎng)研修計劃英文-research-plan
- 《環(huán)境管理學》教案
- 2025年蛇年年度營銷日歷營銷建議【2025營銷日歷】
- (一模)寧波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考模擬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
- 攝影入門課程-攝影基礎與技巧全面解析
- 冀少版小學二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 【龍集鎮(zhèn)稻蝦綜合種養(yǎng)面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探析(論文)13000字】
- 父母贈與子女農村土地協議書范本
- 《師范硬筆書法教程(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中國聯通H248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