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處理_第1頁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處理_第2頁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處理_第3頁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處理_第4頁
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及處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某高速公路石拱通道裂縫產(chǎn)生原因分析及處理1、概述某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K74+760為1-4m石拱通道,洞頂填土12.64m,由于通道外側發(fā)生沉降,導致整體式基礎發(fā)生與通道軸線基本平行的縱向裂縫(見圖1)。針對該情況,施工單位組織專門人員,每天對裂縫進行觀測,分析查找裂縫出現(xiàn)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2、原因分析2.1原地質情況該通道地基處在挖方地段,但西側為洼地,表層有積水和淤泥,基礎開挖到基底設計標高附近時發(fā)現(xiàn)地基土為濕陷性黃土。這種濕陷性黃土是一種非飽和的欠壓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節(jié)理,在天然濕度下,其壓縮性較低,強度較高,但遇水浸濕時,土的強度顯著降低,在附加壓力或在附加壓力與土的自重壓力下引起濕陷變形,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造成結構物失穩(wěn)性變形。施工單位采用強夯法處理該通道地基,改善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消除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危害。2.2原地基處理原地基承載力為180Kpa,該通道地基承載力設計為300Kpa,原地基經(jīng)強夯處理,錘重10t,底面積1.4018㎡,落距5.5m,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為10.5㎜,8.5㎜,13.5㎜。強夯的治理深度h參考以下公式計算:h=其中:P-錘重H-落差A-夯錘底面積ρ-土的干密度W-土的含水量h=h=5.15m計算得強夯的治理深度h>5m,地基處理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另經(jīng)輕型觸探儀檢測得處理后的地基平均承載力為364.6Kpa,大于地基設計承載力300Kpa,同樣得出地基處理后的承載力滿足設計施工要求。2.3裂縫觀測2006年5月17日,路基填土到通道頂標高時通道出現(xiàn)裂縫(裂縫寬度3㎜),以后每天有技術員進行裂縫觀測,觀測結果顯示,前期每下一次大雨后裂縫寬度就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到2006年6月26日該通道的沉降開裂基本趨于穩(wěn)定不變,到2006年7月3日,裂縫達到最大寬度40.1㎜,下表為實測裂縫寬度變化情況:裂縫觀測表觀測日期天氣情況裂縫寬度(㎜)觀測日期天氣情況裂縫寬度(㎜)觀測日期天氣情況裂縫寬度(㎜)5.17晴3.06.5晴26.56.24晴30.15.18晴3.06.6晴26.86.25雨30.15.19晴3.06.7晴26.86.26雨40.05.20雨3.06.8晴26.86.27晴40.05.21雨5.26.9雨26.86.28晴40.05.22晴5.26.10晴29.76.29晴40.05.23晴5.26.11晴29.76.30晴40.05.24陰5.26.12晴29.77.1晴40.05.25晴5.26.13陰29.77.2雨40.05.26雨5.26.14晴29.87.3雨40.15.27晴10.36.15晴29.87.4晴40.15.28晴10.36.16晴29.87.5晴40.15.29晴10.36.17晴29.97.6晴40.15.30晴10.36.18晴29.97.7陰40.15.31晴10.46.19晴30.07.8晴40.16.1晴10.46.20晴30.07.9晴40.16.2晴10.46.21晴30.07.10雨40.16.3雨10.46.22晴30.17.11雨40.16.4晴26.46.23晴30.17.12晴40.1從7月12以后,施工單位仍安排了專門人員每周觀測兩次裂縫的變化情況,但裂縫寬度一直未發(fā)生變化,最大值仍為40.1㎜。2.4鉆芯取樣根據(jù)通道裂縫出現(xiàn)的情況分析可知,通道西側地基存在問題。施工單位聘請201地質隊對該通道做物探分析,發(fā)現(xiàn)通道基礎下部存在局部空洞現(xiàn)象,但空洞具體寬度和深度不確定。后施工單位又組織采空區(qū)隊伍對通道西側進行鉆芯取樣,總鉆進深度為106.6m,未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但在鉆機平臺下16.4m~17.2m(通道基礎底面以下40㎝左右)處出現(xiàn)掉鉆現(xiàn)象。經(jīng)分析此掉鉆段為濕陷性黃土地段,而通道西側本為洼地,通道施工中雨水、施工臨時用水都匯聚在基礎西側附近,該處的濕陷性黃土遇水自行塌陷形成空洞喪失承載能力,導致通道地基整體偏向西側形成裂縫。2.5原因總結造成石拱通道沉降開裂的的原因有三點:一、通道基礎為濕陷性黃土地基;二、施工過程中臨時排水設施處理不當,施工中地表水流入通道地基以下;三、通道施工完且填土后仍有地表水從洞口和沉降縫處流入地基內(nèi)。3、處理方案3.1地基加固3.1.1在通道基礎西側外邊緣2.0m處布一道垂直注漿孔,使通道基礎西側外邊緣形成防滲帷幕,阻止基礎下注漿向外流散。帷幕注漿孔孔深12m(洞身上口算起),注漿段5.2~12m,孔距為1.5m。水泥漿的水灰比為1:1,為使水泥漿液能夠速凝固和防擴散較遠,摻入30%(體積比)或水泥重量的1.5%的水玻璃溶液(40oBe′),水玻璃的模數(shù)為3-3.3,注漿壓力為0.3~0.5MPa。3.1.2在通道基礎外邊緣1.0m處設一排傾斜孔,通道內(nèi)縱軸線及縱軸線偏西0.5m處各設一排傾斜孔,采取斜孔對基礎下土層進行注漿加固,基礎外邊緣斜孔傾角為10o,通道內(nèi)縱軸線上斜孔傾角為30o,縱軸線偏西0.5m斜孔傾角為45o(施工中根據(jù)具體情況可適當調整),盡量保證西側臺身下方注漿飽滿?;A外邊緣斜孔及縱軸線上斜孔注漿段為5.2~12m,縱軸線偏西0.5m斜孔注漿段為5.2~9.4m(具體見圖2、圖3),傾斜孔孔距按1.5米布設,但根據(jù)鉆孔情況在有空洞段孔距按1.0米布設。注漿孔水灰比采用1:1,注漿壓力為0.5~1MPa,每孔采取少量多次的間歇注漿方式,注漿流量為15-20L/min,注漿結束的標準為每分鐘0.3L。3.1.3施工要求(1)選用42.5級細顆粒水泥,并且在施工前要進行注漿效果試驗。(2)為保證水泥漿液的穩(wěn)定性,防止水泥顆粒離析、沉淀,在水泥漿液中加入3-5%的膨潤土。(3)注漿孔的鉆孔孔徑一般為89mm。注漿花管長5m,花孔數(shù)為25個,孔徑為5mm,花孔孔距為6cm。(4)注漿順序應先外圍帷幕孔再注傾斜孔。為防止注漿過程中冒漿和附加沉降,所有的注漿孔采取跳孔施工。(5)施工中可根據(jù)試注的效果調整其注漿參數(shù)。(6)注漿采用漿液濃度先稀后稠的方法,注漿開始后,要定時觀測泵的吸漿量和泵壓,記錄注漿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現(xiàn)象,收集原始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注漿量和漿液濃度。(7)間歇注漿前必須用清水洗孔,壓水時間不得小于10分鐘。(8)通道基礎進行注漿處理后,需進行動力觸探試驗檢驗其注漿效果。3.2通道加固通道基礎進行灌漿處理后,采取動力觸探進行檢驗其注漿效果,滿足承載力要求后方可進行拱涵加固。將通道上路基填土按1:0.75開挖,將原護拱砌體拆除,在通道縱、橫斷面布置Ф25的鋼筋,鋼筋長度60㎝,間距為50㎝,插入原砌體40㎝,在植入的鋼筋上縱橫向綁扎Ф10的圓鋼形成鋼筋網(wǎng)片,再在原拱圈砌體上澆筑30㎝厚的混凝土拱圈(見圖4),同時拱涵內(nèi)地基也需澆筑混凝土加強。3.3防水處理基礎經(jīng)過注漿處理后,通道西側下部整體形成一個防水封閉結構。對于沉降縫處填瀝青麻絮止水,通道開挖出的洞身需重新刷膠泥防水層。對于進洞口因水流匯聚,在八字墻四周的地表先用二八灰土處理,再在其上澆筑一層15㎝厚的C25防水混凝土,其縱坡和通道設計縱坡(0.5%)一致并設計單向橫坡(2%)偏向通道西側,將地表水匯聚在通道的西側,在西側的洞腳處設置排水溝,把進洞口的地表水引出洞外,并把與排水溝接觸的洞身做防水處理。同時處理過程中需加強臨時排水,保護通道地基。4、總結該通道加固處理后,經(jīng)動力觸探檢驗其地基承載力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