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_第1頁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_第2頁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_第3頁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_第4頁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版本,下載可自由編輯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

高考物理知識教案都有哪些?物理規(guī)律的數(shù)學語言體現(xiàn)了物理學的簡潔特征。比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下面是為大家?guī)淼?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機械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區(qū)別;

(2)知道當力與位移方向的夾角大于90°時,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計算:

(1)知道計算機械功的公式w=fscosα;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標量。

(2)能夠用公式w=fscosα進行有關計算。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使在理解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的基礎上掌握機械功的計算公式。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與物體運動的位移容易混淆,這是難點。

3.要使學生對負功的意義有所認識,也較困難,也是難點。

三、教具

帶有牽引細線的滑塊(或小車)。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功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初中中學習過功的一些初步知識,今天我們又來學習功的有關知識,絕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要使我們對功的認識再提高一步。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功的概念

先請同學回顧一下初中學過的與功的概念密切相關的如下兩個問題:什么叫做功?誰對誰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書: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了位移,物理學中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塊沿拉力方向在講桌上滑動一段距離,并將示意圖畫到黑板上,如圖1所示,與同學一起討論如下問題:在上述過程中,拉力f對滑塊是否做了功?滑塊所受的重力mg對滑塊是否做了功?桌面對滑塊的支持力n是否對滑塊做了功?強調指出,分析一個力是否對物體做功,關鍵是要看受力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總結并板書:

(2)在物理學中,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的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圖1提出:力f使滑塊發(fā)生位移s這個過程中,f對滑塊做了多少功如何計算?由同學回答出如下計算公式:w=fs。就此再進一步提問:如果細繩斜向上拉滑塊,如圖2所示,這種情況下滑塊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與同學一起分析并得出這一位移為scosα。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計算公式:

w=fscosα

再根據(jù)公式w=fs做啟發(fā)式提問:按此公式考慮,只要f與s在同一直線上,乘起來就可以求得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在圖2中,我們是將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們將力f分解到物體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結果?至此在圖2中將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這個分力為fcosα,再與s相乘,結果仍然是w=fscosα。就此指出,計算一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與力f的大小、物體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間的夾角α有關,且此計算公式有普遍意義(對計算機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書:

w=fscosα

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

接下來給出f=100n、s=5m、α=37°,與同學一起計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說明1n?m這個功的大小被規(guī)定為功的單位,為方便起見,取名為焦耳,符號為j,即1j=1n?m。最后明確板書為:

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負功

(1)首先對功的計算公式w=fscosα的可能值與學生共同討論。從cosα的可能值入手討論,指出功w可能為正值、負值或零,再進一步說明,力f與s間夾角α的取值范圍,最后總結并作如下板書:

當0°≤α90°時,cosα為正值,w為正值,稱為力對物體做正功,或稱為力對物體做功。

當α=90°時,cosα=0,w=0,力對物體做零功,即力對物體不做功。

當90°α≤180°時,cosα為負值,w為負值,稱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2)與學生一起先討論功的物理意義,然后再說明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

①提出功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這個問題與學生討論。結合圖1,使學生注意到力作用滑塊并持續(xù)使滑塊在力的方向上運動,發(fā)生了一段位移,引導學生認識其特征是力在空間位移上逐漸累積的作用過程。然后就此提出:這個累積作用過程到底累積什么?舉如下兩個事例啟發(fā)學生思考:

a.一輛手推車上裝有很多貨物,搬運工推車要用很大的力。向前推一段距離就要休息一會兒,然后有了力氣再推車走。

b.如果要你將重物從一樓向六樓上搬,搬運過程中會有什么感覺?

首先使學生意識到上述兩個過程都是人用力對物體做功的過程,都要消耗體能。就此指出做功過程是能量轉化過程,做功越多,能量轉化得越多,因而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能量是標量,相應功也是標量。板書如下:

功是描述力在空間位移上累積作用的物理量。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功是標量。

②在上述對功的意義認識的基礎上,討論正功和負功的意義,得出如下認識并板書:

正功的意義是:力對物體做功向物體提供能量,即受力物體獲得了能量。

負功的意義是:物體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輸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為代價),即負功表示物體失去了能量。

4.例題講解或討論

例1.課本p.110上的〔例題〕是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示范。分析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推力f對箱子所做的功,實際上就是推力f的水平分力fcosα對箱子所做的功,而推力f的豎直分力fsinα與位移s的方向是垂直的,對箱子不做功。

例2.如圖3所示,abcd為畫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形,其邊長為a,p為靜止于a點的物體。用水平力f沿直線ab拉物體緩慢滑動到b點停下,然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bc拉物體滑動到c點停下,接下來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cd拉物體滑動到d點停下,最后仍用水平力f沿直線da拉物體滑動到a點停下。若后三段運動中物體也是緩慢的,求全過程中水平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少?

此例題先讓學生做,然后找出一個所得結果是w=0的學生發(fā)言,此時會有學生反對,并能說出w=4fa才是正確結果。讓后者講其思路和做法,然后總結,使學生明確在每一段位移a中,力f都與a同方向,做功為fa,四個過程加起來就是4fa。強調:功的概念中的位移是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而不能簡單地與物體運動的位移畫等號。要結合物理過程做具體分析。

例3.如圖4所示,f1和f2是作用在物體p上的兩個水平恒力,大小分別為:f1=3n,f2=4n,在這兩個力共同作用下,使物體p由靜止開始沿水平面移動5m距離的過程中,它們對物體各做多少功?它們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是多少?f1、f2的合力對p做多少功?

此例題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強化功的計算公式的正確應用,糾正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即不注意力與位移方向的分析,直接用3n乘5m、4n乘5m這種低級錯誤,引導學生注意在題目沒有給出位移方向時,應該根據(jù)動力學和運動學知識作出符合實際的判斷;二是通過例題得到的結果,使學生知道一個物體所受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代數(shù)和,并從合力功與分力功所遵從的運算法則,深化功是標量的認識。

解答過程如下:位移在f1、f2方向上的分量分別為s1=3m、s2=4m,f1對p做功為9j,f2對p做功為16j,二者的代數(shù)和為25j。f1、f2的合力為5n,物體的位移與合力方向相同,合力對物體做功為w=fs=5n×5m=25j。

例4.如圖5所示。a為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其右側固定著一個定滑輪o,跨過定滑輪的細繩的p端固定在墻壁上,于細繩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體向右滑動s的過程中,力f對物體做多少功?(上、下兩段繩均保持水平)

本例題仍重點解決計算功時對力和位移這兩個要素的分析。如果著眼于受力物體,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為兩條繩的拉力,合力為2f。因而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w=2fs;如果著眼于繩子的q端,即力f的作用點,則可知物體向右發(fā)主s位移過程中,q點的位移為2s,因而力f拉繩所做的功w=f?2s=2fs。兩種不同處理方法結果是相同的。

五、課堂小結

1.對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義的主要內容作必要的重復(包括正功和負功的意義)。

2.對功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的主要問題再作些強調。

六、說明

1.考慮到功的定義式w=fscosα與課本上講的功的公式相同,特別是對式中s的解釋不一,有物體位移與力的作用點的位移之分,因而沒有給出明確的功的定義的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并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范圍?怎么選擇測量范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shù)。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篇3】

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領會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3.會進行密度單位的換算。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器材準備

天平、量筒、燒杯、水、鐵塊、木塊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播放有關大型飛機的圖片,提出問題:

1.如果你是設計師,在設計制造飛機時,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材料?

你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

2.有同學說,“鐵塊比木塊重”這句話對嗎?

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物質即使體積相同,質量也

不一樣,并由此引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個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猜想與假設

學生就“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有什么關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體的體積越大,質量也越大。

質量與體積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圍繞要探究的的課題,可設置下列問題進行思考。

(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2)選取哪些物質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物質種類是多一些好,

還是少一些好?在選取研究對象上還有什么具體要求?

(3)實驗步驟有哪些?記錄數(shù)據(jù)的表格怎樣設計?

對于以上問題,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全體同學交流,

明確實驗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證下面實驗的順利進行。

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學生分組實驗,把同種物質的物塊增加至3塊,部分小組測量水和

酒精等液體。

4.分析與論證

實驗結束后,把各組測得的數(shù)據(jù)匯總起來,通過實物投影展示給所有

同學,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為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可出示

引導學生認識到:

質量跟體積的比值跟物質的種類有關,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5.得出結論

物理學中為了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上密度的定義,

思考比較:“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與“某種物質質量與體

積的比值”這兩種說法的含義,明確二者表述的物理含義是一致的。

6.評估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評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進

措施。

(二)密度公式與密度單位

討論: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樣計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樣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單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單位:

根據(jù)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質量除以體積,則密度的單位由質量單位

除以體積單位組成,這是組成復合單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單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單位換算:

,

小結

1.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2.密度單位的換算

3.實驗過程反思

練習設計

1.一定量的水結成冰,它的質量________,它的體積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

2.體積是0.5dm3的蠟塊,質量是0.45kg,這種蠟塊的密度是_____kg/m3,

如果將蠟塊切去3/4后,剩余蠟塊的密度是______g/cm3.

3.為了研究物質的密度,某同學用兩種不同的物質做實驗,測得四組數(shù)據(jù),

填在了下列表中:

實驗次數(shù)物體質量/g體積/cm3質量/體積/g?cm-3

1鋁塊154202.7

2鋁塊2108402.7

3松木110200.5

4松木2108216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A.同種物質構成的兩個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C.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體積是不同的

D.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是不同的

選擇上述結論填入以下幾個空格中:

⑴比較1、2(或3、4)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

⑵比較1、3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

⑶比較2、4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

4.人們常說“黃金比鐵重”,這句話若用科學語言表述,應當是()

A.黃金的質量比鐵的質量大B.黃金的體積比鐵的體積大

C.黃金的體積比鐵的體積小D.黃金的密度比鐵的密度大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p>

B.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大于鋁的質量

C.銅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銅的質量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其質量一定不同

6.如圖所示是A、B、C三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線。由圖

可知,A、B、C三種物質的密度ρA、ρB、ρC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A.

B.

C.

D.

7.為研究物質的某種屬性,同學們找來大小不同的蠟塊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塊做實驗,得到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1)請你在圖提供的方格紙上,用圖像形象地把兩種物質的質量隨

體積變化的情況表示出來;

(2)通過對以上圖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要求寫出兩條)根據(jù)結論,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圓周運動,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4.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線速度和角速度與半徑的關系

【學習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學習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分析下圖中,A、B兩點的線速度有什么關系?勻速圓周運動中,勻速的含義是。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分析情況下,輪上各點的角速度有什么關系?

探究四、1)線速度與角速度有什么關系?怎樣推導他們的關系?

2)勻速圓周運動的den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之間有什么關系》試推導其關系。

1.有兩個走時準確的始終,分針的長度分別是8cm和10cm,歷經(jīng)15分鐘,問兩分針的針尖位置的平均線速度是多大?

【當堂檢測】有效訓練、反饋矯正

1、下列關于勻速圓周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是速度不變的運動B.是角速度不變的運動

C.是角速度不斷變化的運動D.是相對圓心位移不變的運動

2.關于勻速圓周運動的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角速度不變B.線速度不變C.向心加速度不變D周期不變

3一個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它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

A通過的弧長相等;B通過的位移相等

C轉過的角度相等;D速度的變化相等.

4、一個物體以角速度ω做勻速圓周運動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軌道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大B.軌道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小

C.軌道半徑越大周期越大D.軌道半徑越大周期越小

5.關于角速度和線速度,說法正確的是

A半徑一定,角速度與線速度成反比

B半徑一定,角速度與線速度成正比

C.線速度一定,角速度與半徑成正比

D.角速度一定,線速度與半徑成反比

6、如圖所示,一個環(huán)繞中心線AB以一定的角速度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Q兩點的角速度相同

B.P、Q兩點的線速度相同

C.P、Q兩點的角速度之比為∶1

D.P、Q兩點的線速度之比為∶1

2023高考物理知識教案【篇5】

物體的質量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

2.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

3.能對質量單位形成感性認識,會粗略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

4.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