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_第1頁
《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_第2頁
《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_第3頁
《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_第4頁
《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論語》中四章檢測題(附答案)《論語》中四章檢測題

一、閱讀以下文段,回復文后問題。(4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6·30)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3)斯語矣。〞(11·2)

⑴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⑵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tǒng)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tǒng)治的封地。⑶事:從事,照著去做。

1、“忠〞、“恕〞兩字的內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答案:二、閱讀以下文段,回復文后問題。(4分)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2、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確定其為“仁者〞。由此,我們可以窺見孔子的仁的標準是,而不是。三、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復問題。

(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3、你認為孔子在這里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高尚情懷?(1分)答案:4、浮云可以使人聯(lián)想起大量比喻義,有人說,浮云虛無縹緲,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也具有虛無、難以捉摸的特點。對此,你是怎樣理解“浮云〞這一比喻義的?(3分)答案:5、請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自身實際,談談你對《論語》中的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1

(5分,60字左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答案: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復后面的問題。(4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上》)6、孟子論人之善惡的思想繼承孔子而來,但兩者不一樣,請簡要分析。答案:五、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復問題。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7、請用一個熟語概括“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意思。(1分)答案:8、孔子提倡仁愛,卻不同意“以德報怨〞而主張“以直報怨〞,談談你對這一主張的理解和看法。(3分)答案:

02克己復禮

2

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來句子⑴周監(jiān)于二代⑵五世希不失矣⑶則民無所錯手足句子⑴請事斯語矣.⑵觚不觚.⑶子將奚先.句子⑴有事,弟子服其勞..⑵有酒食,先生饌..句子⑴奚其正?⑵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⑶八佾舞于庭⑷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⑸未之有也⑹有是哉,子之迂也!通假字本字句子監(jiān)希錯活用類型古義⑷女安,則為之⑹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句子⑷必也正名乎.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⑺衣夫錦,于女安乎.今義門人徒弟句子古義通假字本字女弟活用類型今義認為⑸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女二、寫出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三、寫出以下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⑶曾是以為孝乎..①老師②稱知識分子③尊稱男人四、寫出以下各句的句式類型,并作口頭翻譯類型句子⑺甚矣吾衰也⑻曾是以為孝乎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懷⑾野哉,由也!類型⑽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⑿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04知其不可而為之

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來句子⑴趨而辟之⑶植其杖而蕓⑷見其二子焉句子⑴孔子沐浴而朝.⑵子路從而后.通假字本字句子辟蕓見活用類型句子⑷殺雞為黍而食之.⑸見其二子焉.⑸使子路反見之⑹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⑺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⑻今之從政者殆而活用類型通假字本字反與而辟而⑵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辟二、寫出以下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⑶止子路宿⑹欲潔其身,而亂大倫...三、寫出以下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句子

古義今義3

句子古義今義⑴來者猶可追..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來的人⑶子路從而后..不好,不允許⑷遇丈人..然后,妻子的父親類型四、寫出以下各句的句式類型,并作口頭翻譯句子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⑵子路行以告⑶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⑷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答案:

《論語》中四章檢測

一、閱讀以下文段,回復文后問題。(4分)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6·30)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3)斯語矣。〞(11·2)

⑴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⑵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tǒng)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tǒng)治的封地。⑶事:從事,照著去做。5、“忠〞、“恕〞兩字的內涵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答案:“忠〞指對人盡心竭力,積極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就積極方面來說的?!八〃曋复藢捄瘢萍杭叭?,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就消極方面來說的。二者不矛盾。“積極為人〞和“推己及人〞這兩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實行仁的方法)。

二、閱讀以下文段,回復文后問題。(4分)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6、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一方面又確定其為“仁者〞。由此,我們可以窺見孔子的仁的標準是,而不是。答案:維護王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愛護百姓/小信(小諒)。(4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后回復問題。

(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

4

類型句子⑸子路宿于石門⑹而誰以易之⑺莫己知也⑻末之難矣云。〞

(2)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7、你認為孔子在這里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高尚情懷?(1分)答案:安貧樂道。8、浮云可以使人聯(lián)想起大量比喻義,有人說,浮云虛無縹緲,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也具有虛無、難以捉摸的特點。對此,你是怎樣理解“浮云〞這一比喻義的?(3分)答案:浮云比喻孔子的金錢富貴觀。浮云聚散無常,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瞬間即逝,極為短暫;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與己無關,用不著汲汲而求之;浮云輕飄淡然,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無足輕重。孔子在這里用比喻說明白自己堅持道義的信念。請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自身實際,談談你對《論語》中的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答案:(1)由于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人在富貴面前往往會不擇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們認同孔子這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不義手段取得富貴,是不道德的,如過眼浮云一樣毫無價值。(2)我們長期以來對孔子“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句話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確鑿的,起碼是不到位的。事實上,孔子的這一思想,是在為無權無勢的“窮人〞“正名〞,即賦予道義上的合法性,它與《論語》里的另一句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異曲同工。簡言之,孔子在告訴我們:在一個無道即不義的社會中,做一個無權無勢的窮人不是丟臉的事情。(賦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自身實際,各為2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復后面的問題。(4分)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上》)8、孟子論人之善惡的思想繼承孔子而來,但兩者不一樣,請簡要分析。

答案:孔子論人之善惡強調對一個人要加以詳細考察:先考察其所作所為、所言所行,接著考察他的根源起因、目的動機,還要考察他的心態(tài)情緒、志向趣味。這樣,這個人的特點就無所隱匿。孟子論人之善惡,直接借一個人的眼睛觀測其心境,相信人的精神狀態(tài)、內心活動會不自覺在他的眼睛中流露,且無所隱瞞,無所逃遁,所以敏銳確鑿地觀測一個人的眼睛,這個人的本性也就能夠全部了解??鬃拥姆椒ū容^繁雜,但全面、細致、客觀;孟子的方法顯得簡捷,直抵人的本質,需要觀測者豐富的閱世經驗、閱人目力。

五、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回復問題。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5

13、請用一個熟語概括“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意思。(1分)答案:嚴于律己,寬以待人14、孔子提倡仁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