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學尿路感染_第1頁
內科學尿路感染_第2頁
內科學尿路感染_第3頁
內科學尿路感染_第4頁
內科學尿路感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簡稱尿感,是指各種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炎癥性疾病,多見于育齡期婦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敘述由細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根據感染發(fā)生部位可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腎盂腎炎(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據有無尿路結構或功能的異常,又可分為復雜性和非復雜性尿感。復雜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暢、結石、畸形、膀胱-輸尿管反流等結構或功能的異常,或在慢性腎實質性疾病基礎上發(fā)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況者稱為非復雜性尿感。【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原微生物革蘭陰性桿菌為尿路感染最常見致病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為常見,約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其次為克雷伯桿菌、變形桿菌、檸檬酸桿菌屬等。約5%~15%的尿路感染由革蘭陽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腸球菌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最常見于無癥狀性細菌尿、非復雜性尿路感染或首次發(fā)生的尿路感染。醫(yī)院內感染、復雜性或復發(fā)性尿感、尿路器械檢查后發(fā)生的尿感,則多為腸球菌、變形桿菌、克雷伯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所致。其中變形桿菌常見于伴有尿路結石者,銅綠假單胞菌多見于尿路器械檢查后,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常見于血源性尿感。腺病毒可以在兒童和一些年輕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結核分枝桿菌、衣原體、真菌等也可導致尿路感染。近年來,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革蘭陽性菌和真菌性尿感增多,耐藥甚至耐多藥現(xiàn)象呈增加趨勢。發(fā)病機制1.感染途徑上行感染:病原菌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輸尿管、腎盂引起的感染稱為上行感染,約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況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圍定居著少量細菌,如鏈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類白喉桿菌等,并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醫(yī)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導致上行感染的發(fā)生。血行感染:指病原菌通過血運到達腎臟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種感染途徑少見,不足2%。多發(fā)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常見的病原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菌屬、假單胞菌屬和白色念珠菌屬等。直接感染:泌尿系統(tǒng)周圍器官、組織發(fā)生感染時,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統(tǒng)導致感染。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時,病原菌可從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但罕見。2?機體防御功能正常情況下,進入膀胱的細菌很快被清除,是否發(fā)生尿路感染除與細菌的數量、毒力有關外,還取決于機體的防御功能。機體的防御機制包括:①排尿的沖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濃度尿素、高滲透壓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現(xiàn)后,白細胞很快進入膀胱上皮組織和尿液中,起清除細菌的作用;⑥輸尿管膀胱連接處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細菌進入輸尿管的功能。易感因素尿路梗阻:任何妨礙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結石、前列腺增生、狹窄、腫瘤等均可導致尿液積聚,細菌不易被沖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腎組織結構快速破壞,因此及時解除梗阻非常重要。膀胱輸尿管反流:輸尿管壁內段及膀胱開口處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從膀胱輸尿管口反流至輸尿管的屏障,當其功能或結構異常時可使尿液從膀胱逆流到輸尿管,甚至腎盂,導致細菌在局部定植,發(fā)生感染。機體免疫力低下: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糖尿病、長期臥床、嚴重的慢性病和艾滋病等。其中,女性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及無癥狀性細菌尿的發(fā)病率較無糖尿病者增加2~3倍。神經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脊髓損傷、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等疾病,因長時間的尿液潴留和(或)應用導尿管引流尿液導致感染。妊娠:約2%~8%妊娠婦女可發(fā)生尿路感染,與孕期輸尿管蠕動功能減弱、暫時性膀胱-輸尿管活瓣關閉不全及妊娠后期子宮增大致尿液引流不暢有關。性別和性活動:女性尿道較短(約4cm)而寬,距離肛門較近,開口于陰唇下方是女性容易發(fā)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性生活時可將尿道口周圍的細菌擠壓入膀胱引起尿路感染。避孕藥的主要成分壬苯聚醇可破壞陰道正常微生物環(huán)境而增加細菌尿的發(fā)生。前列腺增生導致的尿路梗阻是中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包莖、包皮過長是男性尿路感染的誘發(fā)因素。醫(yī)源性因素:導尿或留置導尿管、膀胱鏡和輸尿管鏡檢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可致尿路黏膜損傷,如將細菌帶入泌尿道,易引發(fā)尿路感染。據文獻報道,即使嚴格消毒,單次導尿后,尿感發(fā)生率約為1%~2%,留置導尿管1天感染率約50%,超過3天者,感染發(fā)生率可達90%以上。泌尿系統(tǒng)結構異常:如腎發(fā)育不良、腎盂及輸尿管畸形、移植腎、多囊腎等,也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遺傳因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宿主的基因影響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反復發(fā)作尿感的婦女,其尿感的家族史顯著多于對照組,這類患者由于陰道和尿道黏膜細胞具有特異的、更多數目的受體,結合大腸埃希菌的數量是非反復發(fā)作尿感婦女的3倍。另外,編碼Toll樣受體、IL-8受體的宿主應答基因突變也與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有關。例如中性粒細胞表面IL-8受體CXCR1表達減少會削弱其防御尿感的能力。4?細菌的致病力細菌進入膀胱后能否引起尿感,與其致病力有很大關系。以大腸埃希菌為例,并不是它的所有菌株均能引起癥狀性尿感,能引起者僅為其中的少數菌株,如0、K和H血清型菌株,它們具有特殊的致病力。大腸埃希菌通過菌毛將細菌菌體附著于特殊的上皮細胞受體,然后導致黏膜上皮細胞分泌IL-6、IL-8,并誘導上皮細胞凋亡和脫落。致病性大腸埃希菌還可產生溶血素、鐵載體等對人體殺菌作用具有抵抗能力的物質?!玖餍胁W】除嬰兒和老年人外,女性尿路感染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比例約8:1。未婚女性發(fā)病率約1%~3%;已婚女性發(fā)病率增高,約5%,與性生活、月經、妊娠、應用殺精子避孕藥物等因素有關。60歲以上女性尿感發(fā)生率高達10%~12%,多為無癥狀性細菌尿。除非存在易感因素,成年男性極少發(fā)生尿路感染。50歲以后男性因前列腺肥大的發(fā)生率增高,尿感發(fā)生率也相應增高,約為7%。嬰兒中,因男性先天性尿路異常發(fā)生率高于女性,故尿路感染的發(fā)病率高。【病理解剖】急性膀胱炎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膀胱黏膜血管擴張、充血、上皮細胞腫脹、黏膜下組織充血、水腫及炎癥細胞浸潤,重者可有點狀或片狀出血,甚至黏膜潰瘍。急性腎盂腎炎可單側或雙側腎臟受累,表現(xiàn)為局限或廣泛的腎盂、腎盞黏膜充血、水腫,表面有膿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細小膿腫,于一個或幾個腎乳頭可見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腎乳頭、基底伸向腎皮質的楔形炎癥病灶。病灶內可見不同程度的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腎小管腔中有膿性分泌物。腎間質水腫,內有白細胞浸潤和小膿腫形成。炎癥劇烈時可有廣泛性出血,較大的炎癥病灶愈合后局部形成瘢痕。腎小球一般無形態(tài)學改變。合并有尿路梗阻者,炎癥范圍常廣泛。慢性腎盂腎炎雙側腎臟病變常不一致,腎臟體積縮小,表面不光滑,有腎盂、腎盞粘連,變形,腎乳頭瘢痕形成,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淋巴-單核細胞浸潤等慢性炎癥表現(xiàn)?!九R床表現(xiàn)】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分為急性單純性膀胱炎和反復發(fā)作性膀胱炎。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現(xiàn)排尿困難。尿液?;鞚?,并有異味,約30%可出現(xiàn)血尿。一般無全身感染癥狀,少數患者出現(xiàn)腰痛、發(fā)熱,但體溫常不超過38.0°C。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現(xiàn),體溫>38.0C,應考慮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為大腸埃希菌,約占75%以上。(二) 腎盂腎炎1?急性腎盂腎炎可發(fā)生于各年齡段,育齡女性最多見。臨床表現(xiàn)與感染程度有關,通常起病較急。(1) 全身癥狀:發(fā)熱、寒戰(zhàn)、頭痛、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體溫多在38.0C以上,多為弛張熱,也可呈稽留熱或間歇熱。部分患者出現(xiàn)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2) 泌尿系統(tǒng)癥狀: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為鈍痛或酸痛。部分患者膀胱刺激癥狀不典型或缺如。(3) 體格檢查:除發(fā)熱、心動過速和全身肌肉壓痛外,還可發(fā)現(xiàn)一側或兩側肋脊角或輸尿管點壓痛和(或)腎區(qū)叩擊痛。2?慢性腎盂腎炎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全身及泌尿系統(tǒng)局部表現(xiàn)可不典型,有時僅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菌尿。半數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腎盂腎炎病史,后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低熱、間歇性尿頻、排尿不適、腰部酸痛及腎小管功能受損表現(xiàn),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續(xù)可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急性發(fā)作時患者癥狀明顯,類似急性腎盂腎炎。(三) 無癥狀細菌尿無癥狀細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細菌尿,而無尿路感染的癥狀,可由癥狀性尿感演變而來或無急性尿路感染病史。20歲至40歲女性無癥狀性細菌尿的發(fā)病率低于5%,而老年女性及男性發(fā)病率為40%~50%。致病菌多為大腸埃希菌,患者可長期無癥狀,尿常規(guī)可無明顯異常,但尿培養(yǎng)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現(xiàn)急性尿路感染癥狀。(四) 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是指留置導尿管或先前48小時內留置導尿管者發(fā)生的感染。最新美國感染病學會國際臨床實踐指南指出,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在全球范圍內最常見。導管上生物被膜的形成為細菌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條件,是其重要的發(fā)病機制。全身應用抗生素、膀胱沖洗、局部應用消毒劑等均不能將其清除,最有效的減少導管相關性感染的方式是避免不必要的導尿管留置,并盡早拔出導尿管。【并發(fā)癥】尿路感染如能及時治療,并發(fā)癥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復雜因素的腎盂腎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可出現(xiàn)下列并發(fā)癥。(一)腎乳頭壞死指腎乳頭及其鄰近腎髓質缺血性壞死,常發(fā)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腎盂腎炎,為其嚴重并發(fā)癥。主要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高熱、劇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時伴發(fā)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和(或)急性腎衰竭。當有壞死組織脫落從尿中排出,阻塞輸尿管時可發(fā)生腎絞痛。靜脈腎盂造影(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可見腎乳頭區(qū)有特征性“環(huán)形征”。宜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加強抗生素應用等。(二)腎周圍膿腫為嚴重腎盂腎炎直接擴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結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為革蘭陰性桿菌,尤其是大腸埃希菌。除原有癥狀加劇外,常出現(xiàn)明顯的單側腰痛,且在向健側彎腰時疼痛加劇。超聲波、X線腹部平片、CT等檢查有助于診斷。治療主要是加強抗感染治療和(或)局部切開引流?!緦嶒炇液推渌麢z查】(一)尿液檢査1?常規(guī)檢查尿液常混濁,可有異味,可有白細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鏡檢白細胞>5個/HP稱為白細胞尿,對尿路感染診斷意義較大;部分尿感患者有鏡下血尿,尿沉渣鏡檢紅細胞數多為3~10個/HP,稱均一性紅細胞尿,極少數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出現(xiàn)肉眼血尿;蛋白尿多為陰性~微量。部分腎盂腎炎患者尿中可見白細胞管型。2?白細胞排泄率準確留取3小時尿液,立即進行尿白細胞計數,所得白細胞數按每小時折算,正常人白細胞計數<2X105/h,白細胞計數>3x105/h為陽性,介于(2~3)x105/h為可疑。3.細菌學檢查(1) 涂片細菌檢查:清潔中段尿沉渣涂片,革蘭染色用油鏡或不染色用高倍鏡檢查,計算10個視野細菌數,取其平均值,若每個視野下可見1個或更多細菌,提示尿路感染。本法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檢出率達80%~90%,可初步確定是桿菌或球菌、是革蘭陰性還是革蘭陽性細菌,對及時選擇有效抗生素有重要參考價值。(2) 細菌培養(yǎng):可采用清潔中段尿、導尿及膀胱穿刺尿做細菌培養(yǎng),其中膀胱穿刺尿培養(yǎng)結果最可靠。清潔中段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105/ml,如臨床上無尿感癥狀,則要求做兩次中段尿培養(yǎng),細菌數均±105/ml,且為同一菌種,稱為真性菌尿,可確診尿路感染;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104~105/ml,為可疑陽性,需復查;如<104/ml,可能為污染。恥骨上膀胱穿刺尿細菌定性培養(yǎng)有細菌生長,即為真性菌尿。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可出現(xiàn)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假陽性主要見于:①中段尿收集不規(guī)范,標本被污染;②尿標本在室溫下存放超過1小時才進行接種;③檢驗技術錯誤等。假陰性主要原因為:①近7天內使用過抗生素;②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不足6小時;③收集中段尿時,消毒藥混入尿標本內;④飲水過多,尿液被稀釋;⑤感染灶排菌呈間歇性等。硝酸鹽還原試驗其原理為大腸埃希菌等革蘭陰性細菌可使尿內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此法診斷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為70%以上,特異性為90%以上,但應滿足致病菌含硝酸鹽還原酶、體內有適量硝酸鹽存在、尿液在膀胱內有足夠的停留時間(>4h)等條件,否則易出現(xiàn)假陰性。該方法可作為尿感的過篩試驗。5?其他輔助檢查急性腎盂腎炎可有腎小管上皮細胞受累,出現(xiàn)尿N-乙酰-0-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升高。慢性腎盂腎炎可有腎小管和(或)腎小球功能異常,表現(xiàn)為尿比重和尿滲透壓下降,甚至腎陛糖尿、腎小管酸中毒等。(二)血液檢查1?血常規(guī)急性腎盂腎炎時血白細胞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核左移。血沉可增快。2?腎功能慢性腎盂腎炎腎功能受損時可出現(xiàn)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肌酐升(三)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如B超、X線腹平片、IVP、排尿期膀胱輸尿管反流造影、逆行性腎盂造影等,目的是了解尿路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尿路結石、梗阻、反流、畸形等導致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的因素。尿路感染急性期不宜做靜脈腎盂造影,可做B超檢查。對于反復發(fā)作的尿路感染或急性尿路感染治療7~10天無效的女性應行IVP。男性患者無論首發(fā)還是復發(fā),在排除前列腺炎和前列腺肥大之后均應行尿路X線檢查以排除尿路解剖和功能上的異常。【診斷】(一)尿路感染的診斷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癥狀、腰部不適等,結合尿液改變和尿液細菌學檢查,診斷不難。凡是有真性細菌尿者,均可診斷為尿路感染。無癥狀性細菌尿的診斷主要依靠尿細菌學檢查,要求兩次細菌培養(yǎng)均為同一菌種的真性菌尿。有研究表明,對伴有典型癥狀的女性診斷尿路感染時,菌落計數界限>102/ml,比>10"ml更具敏感性和特異性,但在男性提示尿路感染的菌落計數應>103/ml。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出現(xiàn)典型的尿路感染癥狀、體征,且無其他原因可以解釋,尿標本細菌培養(yǎng)菌落計數>103/ml時,應考慮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診斷。(二)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真性菌尿的存在表明有尿路感染,但不能判定是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需進行定位診斷。1?根據臨床表現(xiàn)定位上尿路感染常有發(fā)熱、寒戰(zhàn)、甚至出現(xiàn)毒血癥癥狀,伴明顯腰痛,輸尿管點和(或)肋脊點壓痛、腎區(qū)叩擊痛等。而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為突出表現(xiàn),一般少有發(fā)熱、腰痛等。根據實驗室檢查定位出現(xiàn)下列情況提示上尿路感染:膀胱沖洗后尿培養(yǎng)陽性;尿沉渣鏡檢有白細胞管型,并排除間質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疾?。虎悄騈AG升高、尿02微球蛋白(02-MG)升高;尿滲透壓降低。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除反復發(fā)作尿路感染病史之外,尚需結合影像學及腎臟功能檢查。(1)腎外形凹凸不平,且雙腎大小不等;(2)靜脈腎盂造影可見腎盂、腎盞變形,縮窄;持續(xù)性腎小管功能損害。具備上述第(1)、(2)條的任何一項再加第(3)條可診斷慢性腎盂腎炎。【鑒別診斷】不典型尿路感染要與下列疾病鑒別。(一)尿道綜合征常見于女性,患者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不適等尿路刺激癥狀,但多次檢查均無真性細菌尿。部分可能由于逼尿肌與膀胱括約肌功能不協(xié)調、婦科或肛周疾病、神經焦慮等引起,也可能是衣原體等非細菌感染造成。(二)腎結核本病膀胱刺激癥狀更為明顯,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桿菌,尿培養(yǎng)結核分枝桿菌陽性,而普通細菌培養(yǎng)為陰性。尿結核分枝桿菌DNA的PCR檢測、尿結核菌素IgC測定等快速診斷方法已逐漸用于臨床,但尚需改進和完善。IVP可發(fā)現(xiàn)腎實質蟲蝕樣缺損等表現(xiàn)。部分患者伴有腎外結核,抗結核治療有效,可資鑒別。但要注意腎結核??赡芘c尿路感染并存,尿路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后,仍殘留有尿路感染癥狀或尿沉渣異常者,應高度注意腎結核的可能性。(三)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當出現(xiàn)腎功能減退、高血壓時應與慢性腎小球腎炎相鑒別。后者多為雙側腎臟受累,且腎小球功能受損較腎小管功能受損突出,并常有較明確的蛋白尿、血尿和水腫病史;而前者常有尿路刺激征,細菌學檢查陽性,影像學檢查可表現(xiàn)為雙腎不對稱性縮小?!局委煛浚ㄒ唬?一般治療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飲水,勤排尿。發(fā)熱者給予易消化、高熱量、富含維生素飲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顯者,可口服碳酸氫鈉片lg,每日3次,以堿化尿液、緩解癥狀、抑制細菌生長、避免形成血凝塊,對應用磺胺類抗生素者還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結晶形成。尿路感染反復發(fā)作者應積極尋找病因,及時去除誘發(fā)因素。(二) 抗感染治療用藥原則:①選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無病原學結果前,一般首選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首發(fā)尿感。治療3天癥狀無改善,應按藥敏結果調整用藥。②抗生素在尿和腎內的濃度要高。③選用腎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生素。④單一藥物治療失敗、嚴重感染、混合感染、耐藥菌株出現(xiàn)時應聯(lián)合用藥。⑤對不同類型的尿路感染給予不同治療時間。1.急性膀胱炎(1) 單劑量療法:常用磺胺甲嗯唑2.0g、甲氧芐啶0.4g、碳酸氫鈉l.Og,1次頓服(簡稱STS單劑);氧氟沙星0.4g,一次頓服;阿莫西林3.0g,一次頓服。(2) 短療程療法:目前更推薦此法,與單劑量療法相比,短療程療法更有效;耐藥性并無增高;可減少復發(fā),增加治愈率??蛇x用磺胺類、喹諾酮類、半合成青霉素或頭抱菌素類等抗生素,任選一種藥物,連用3天,約90%的患者可治愈。停服抗生素7天后,需進行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如結果陰性表示急性細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真性細菌尿,應繼續(xù)給予2周抗生素治療。對于妊娠婦女、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及男性患者不宜使用單劑量及短程療法,應采用較長療程。2?腎盂腎炎首次發(fā)生的急性腎盂腎炎的致病菌80%為大腸埃希菌,在留取尿細菌檢查標本后應立即開始治療,首選對革蘭陰性桿菌有效的藥物。72小時顯效者無需換藥,否則應按藥敏結果更改抗生素。(1) 病情較輕者:可在門診口服藥物治療,療程10~14天。常用藥物有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0.2g,2次/日;環(huán)丙沙星0.25g,2次/日)、半合成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0.5g,3次/日)、頭抱菌素類(如頭抱咲辛0.25g,2次/日)等。治療14天后,通常90%可治愈。如尿菌仍陽性,應參考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繼續(xù)治療4~6周。(2) 嚴重感染全身中毒癥狀明顯者:需住院治療,應靜脈給藥。常用藥物,如氨芐西林1.0~2.0g,每4小時一次;頭抱噻肟鈉2.0g,每8小時一次;頭抱曲松鈉1.0~2.0g,每12小時一次;左氧氟沙星0.2g,每12小時一次。必要時聯(lián)合用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腎毒性大,應慎用。經過上述治療若好轉,可于熱退后繼續(xù)用藥3天再改為口服抗生素,完成2周療程。治療72小時無好轉,應按藥敏結果更換抗生素,療程不少于2周。經此治療,仍有持續(xù)發(fā)熱者,應注意腎盂腎炎并發(fā)癥,如腎盂積膿、腎周膿腫、感染中毒癥等。慢性腎盂腎炎治療的關鍵是積極尋找并去除易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