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耐量評估與其在心臟康復中意義-0910_第1頁
運動耐量評估與其在心臟康復中意義-0910_第2頁
運動耐量評估與其在心臟康復中意義-0910_第3頁
運動耐量評估與其在心臟康復中意義-0910_第4頁
運動耐量評估與其在心臟康復中意義-09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內(nèi)容運動耐量的定義及評估方法運動耐量在心臟康復中的意義第一頁,共20頁。何為運動耐量運動耐量是指身體所能達到/承受的最大運動最大運動指的是有氧運動GoldsteinRE.ClinicalMethods:TheHistory,Physical,andLaboratoryExaminations.3rdedition.Chapter8:exercisecapacity.FletcherGF,et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第二頁,共20頁。運動耐量由哪些因素決定運動耐量心臟泵血能力肺通氣換氣能力骨骼肌運動能力FletcherGF,et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第三頁,共20頁。運動耐量如何測量?多采用平板運動方式受檢者按照適當?shù)倪\動試驗方案進行運動,連續(xù)進行氣體采樣和分析及心電圖監(jiān)護,在每階段記錄結果根據(jù)受檢者的峰值耗氧量,計算出運動耐量METs值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2012年版),衛(wèi)生部心肺運動試驗是測定運動耐量的金標準第四頁,共20頁。心肺運動試驗的原理肌肉心臟血流肺CO2的產(chǎn)生O2的消耗O2流CO2流呼氣吸氣線粒體QO2QCO2VO2VCO2Q:內(nèi)呼吸;V:外呼吸運動時外呼吸與內(nèi)呼吸的藕聯(lián)機制心肺運動試驗的核心是通過測量氣道內(nèi)的氣體交換而同步評估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對同一運動應激的反應情況心肺運動試驗的原理及其解讀。中文翻譯版.科學出版社第五頁,共20頁。運動耐量所蘊含的意義健康人群:運動耐量主要反映心肺的功能在正常人,肌肉的氣體代謝能力是正常的,可略而不計,它反映的主要是運動時心肺的氣體交換能力心血管病患者:運動耐量反映心、肺、骨骼肌的整體功能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其肌肉的氣體代謝能力可能已經(jīng)下降,甚至嚴重下降,此時測定的耗氧量代表的是運動時心、肺、骨骼肌整體的氣體代謝能力波洛克心血管康復教科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六頁,共20頁。運動耐量的表示方法峰值耗氧量:是運動耐量最直接、最精確的表達方式代謝當量(METs):是運動強度的一種衡量單位,為了簡便地表達耗氧量所代表的運動強度,將正常成人坐位安靜狀態(tài)下的代謝率(3.5mlO2/kg/min)做為一個單位,將運動時代謝率與之相比的比值,用于表示運動強度運動時長:在臨床運動試驗中,有時候用運動時長表示運動耐量。為了方便的在不同的運動方案中統(tǒng)一比較患者的運動耐量,臨床醫(yī)生應該盡量使用代謝當量來表示運動耐量波洛克心血管康復教科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七頁,共20頁。無氣體分析系統(tǒng)的運動試驗

可間接評估運動耐量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guī)范(2012年版),衛(wèi)生部*(m/h)表示英里/小時,1英里=1.61千米無氣體分析系統(tǒng)時,可根據(jù)運動的坡度和速度間接估算得出運動耐量METs值第八頁,共20頁。Myersj,etal.AmHeartJ2001;142:1041-6使用METs評估問卷,可快速測定運動耐量第九頁,共20頁。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運動耐量年齡男性女性20-29歲12METs10METs30-39歲12METs10METs40-49歲11METs9METs50-59歲10METs8METs60-69歲9METs8METs70-79歲8METs8METsFletcherGF,et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第十頁,共20頁。IHD患者運動耐量顯著下降40-60%1.GrigaliunieneA,etal.HellenicJCardiol.2013;54:107-1182.KinnardDR,etal.JAmCollCardiol.1988;12(3):791-7963.GiullauriaF,etal.EurJPrevCardiol.2012;19(6):1410-194.RedfieldMM,etal.JAMA.2013;309(12):1268-77第十一頁,共20頁。運動耐量是IHD患者預后的最強預測因子N=6213,因臨床原因進行過運動平板試驗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隨訪6.2年,評估運動耐量對患者預后的影響MyersJ,etal.NEnglJMed.2002;346(11):793-801生存率(%)(心血管病患者)隨訪時間(年)第十二頁,共20頁。運動耐量是影響IHD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MyersJ,etal.AmHeartJ.2001;142:1041-6第十三頁,共20頁。主要內(nèi)容運動耐量的定義及評估方法運動耐量在心臟康復中的意義第十四頁,共20頁。運動耐量在心臟康復中的意義進行危險分層日常生活指導制定運動處方療效評定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4):267-275第十五頁,共20頁。危險分層運動或恢復期癥狀及心電圖改變心律失常再血管化后并發(fā)癥心理障礙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功能儲備(METs)血肌鈣蛋白濃度低危運動或恢復期無心絞痛癥狀或心電圖缺血改變無休息或運動引起的復雜心律失常AMI溶栓血管再通,PCI后I或CABG后血管再通且無合并癥無心理障礙(抑郁、焦慮等)>50%≥7.0正常中危中度運動(5-6.9METs)或恢復期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或心電圖缺血改變休息或運動時未出現(xiàn)復雜室性心律失常AMI,PCI或CABG后無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無嚴重心理障礙40-49%5.0-7.0正常高危低水平運動(<5.0METs)或恢復期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或心電圖缺血改變休息或運動時出現(xiàn)的復雜性室性心律失常AMI、PCI或CABG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嚴重心理障礙<40%≤5.0升高運動耐量是冠心病患者危險分層的重要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4):267-275注:低危指每一項都存在時為低危,高危指存在任何一項為高危;AMI:急性心肌梗死;PCI: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CABG: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METs:代謝當量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分層第十六頁,共20頁。根據(jù)運動耐量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指導指導患者盡早恢復日?;顒邮切呐K康復的主要任務之一。應根據(jù)運動耐量指導患者進行安全的日常活動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4):267-275運動強度(METs)日常生活活動職業(yè)相關活動休閑活動體育鍛煉活動<33~5~7~≥9靜坐、進餐穿衣、伏案工作緩慢步行、輕家務干輕度木工活端坐(辦公室)、打字站立(店員)編織手工縫紉固定直行車很輕松的健美操擺貨架(輕物)修車、輕電焊/木工交際舞、兵乓球帆船、夫妻性生活步行(80-107米/分)騎行(10-13km/h)手工修建草坪快速步行鏟土、鋸木操作氣動工具羽毛球、網(wǎng)球籃球、河中捕魚步行(120-133米/分)騎行(14.5-16km/h)搬運27kg重物中速爬樓梯林業(yè)工作干農(nóng)活登山、兵乓球攀巖慢跑(133米/分)游泳(自由泳)負重爬樓、快速跳繩、連續(xù)快跑伐木、重勞動者重挖掘工作足球、激烈籃球比賽、越野滑雪跑步(167米/分)騎行(>21km/h)第十七頁,共20頁。根據(jù)運動耐量制定運動處方運動處方中,最重要的是制定適合患者自身情況的運動強度,運動耐量是制定運動強度的重要依據(jù)合適的運動強度:運動耐量的50-80%體能差的患者,運動強度設定為50%,隨著體能改善,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體能好的患者,運動強度應設為80%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4):267-275第十八頁,共20頁。根據(jù)運動耐量評估康復訓練療效運動耐量是評估康復訓練療效的重要指標MyersJ,etal.NEnglJMed.2002;346(11):793-801N=6213,因臨床原因進行過運動平板試驗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隨訪6.2年,評估運動耐量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