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知識梳理1.《<世說新語>兩則》作者作品?!妒勒f新語》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筆記小說集,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書中記述了漢魏至晉宋間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論,時間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內(nèi)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宗教以及習俗風尚等許多方面,在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雅量等36門。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妒勒f新語》是魏晉軼事小說的代表作品,為我國古代筆記小說的先驅(qū),對后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对佈分v的是晉朝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少女謝道韞表現(xiàn)了以柳絮詠雪的才能?!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的懂得為人的道理。二、字音字形在不(fǒu)雪驟(zhòu)
差可擬(ch?。┝酰▁ù)謝道韞(yùn)無奕女(yì)王凝之(níng)三、詞語匯總(一)重點詞語釋義《詠雪》⑴內(nèi)集:家庭聚會。內(nèi),指家人。集,聚集。⑵兒女:子侄輩的年輕一代。⑶講論文義:談論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的意思。⑷俄而:不久,一會兒。⑸驟:急(速),緊。⑹欣然:高興的樣子。⑺何所似:即“所似何”,賓語前置。像什么。何,疑問代詞,什么;似,像。⑻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⑼未若:比不上。⑽因:憑借。⑾即:是?!蛾愄鹋c友期》⑴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⑵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⑶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⑷乃至:(友人)才到。乃,才。⑸時年:當時的年齡⑹戲:玩耍。⑺客:客人,指朋友。⑻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通“否”(fǒu),句末語氣詞。表詢問。⑼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語氣詞,表示感嘆。⑽相委而去:丟下我離開了。委,丟下、舍棄。去,離開。⑾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⑿引:拉,這里有友好的意思。⒀顧:回頭看。(二)通假字不同“否”,讀“fǒu”,句末表疑問,譯為“嗎”(三)古今異義與友期行期:(古義,約定;今義,日期。)相委而去委:(古義,舍棄;今義,委托。)去后乃至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往。)與兒女講兒女:(古義,子侄輩,泛指家中年輕的一代;今義,兒子和女兒。)與兒女講論文義文義:(古義,詩文;今義,文章。)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古義:憑借;今義:因為)(四)詞類活用元方時年七歲時:名詞作狀語,當時友人慚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慚愧四、特殊句式
判斷句: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則”、“是”連用,表判斷。)五、重點句子翻譯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論詩文。2、.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3、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漫天飛舞。4、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5、過中不至,太丘舍去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6、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7、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文章主旨《詠雪》以人物對話為主,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tài)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蛾愄鹋c友期》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贊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內(nèi)容理解:1.《詠雪》中“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和諧、歡快、輕松2《詠雪》中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第一種意見:“撒鹽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與鹽比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與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第二種意見:“柳絮因風起”一句好。好的詩句應有深刻的意蘊,“柳絮”句將物象與意蘊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詩句的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來臨的感覺;而“撒鹽空中”僅有物象而無意蘊。3.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4.有人認為客人已經(jīng)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腿藷o禮在先,是事實,元方年僅七歲,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對,維護父親的尊嚴,已屬不易,不應對其要求過高。2.《<論語>十二章》一、作者作品。1.《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墩撜Z》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二、內(nèi)容簡介。本文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經(jīng)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三、字音字形論語(lún)說(yuè)慍(yùn)三省(xǐng)傳(chuán)不習乎逾(yú)罔(wǎng)殆(dài)一簞食(dān)曲肱(gōng)篤志(dǔ)四、朗讀節(jié)奏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懈怠?!?、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五、詞語匯總(一)重點詞語釋義1.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2.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fā)怒)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6.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9.不逾矩(越過,超過)(規(guī)矩,規(guī)范)10.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11.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12.思而不學則殆(有害)13.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15.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16.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1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ǚ褐付鄠€,幾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18.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yōu)點)19.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20.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21.不舍晝夜(舍棄)22.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23.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24.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二)通假字1.不亦說乎“說”通“悅”,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三)古今異義1.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2.不亦君子乎(古義:指有才德的人今義:泛指品德高尚的人)3.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三)4.溫故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5.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5.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6.匹夫不可奪志也(古義:泛指平民百姓;今義:無學識、無智謀的人)(四)詞類活用(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日)(3)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學過的知識、新的體會)源:學_科__X_X_K](4)傳不習乎(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5)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飯)(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來源:Zxxk.Com](五)一詞多義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成為,做)2.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溫故而知新(得到)3.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六)虛詞歸納而:①學而時習之(表順承)②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③為人謀而不忠乎(表轉(zhuǎn)折)④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轉(zhuǎn)折)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表順承)⑥溫故而知新(表順承)⑦學而不思則罔(表轉(zhuǎn)折)⑧思而不學則殆(表轉(zhuǎn)折)⑨不義而富且貴(表順承)⑩切問而近思(表順承)六、特殊句式省略句(1)可以為師矣?!耙浴焙竺媸÷源~“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動詞“擇”判斷句(1)賢哉,回也(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七、語句翻譯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狈g: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我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guī)矩。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狈g: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翻譯:孔子說:“多么有賢德啊,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多么有賢德啊,顏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狈g: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狈g: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狈g: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狈g:孔子說:“軍隊可以改變主帥,普通人不可以改變志氣。”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八、理解性默寫: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庇纱宋覀兛梢月?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九、內(nèi)容理解:1這十二章《論語》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nèi)容。(1)學習態(tài)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為樂,培養(yǎng)興趣)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謙虛好學)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習其經(jīng)驗,又要從反面吸取其教訓)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2)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②傳不習乎?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diào)復習)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3)品德修養(yǎng):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寬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④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安貧樂道)⑤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仁德)2.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怎么看待“簞食瓢飲”?(1)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2)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zhì)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zhuǎn)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3)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zhì)條件,利用好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十、出自課文的成語及釋義。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擇善而從: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簬讉€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逝者如斯: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張。富貴浮云:不義而富貴,對于我就像浮云一樣。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十一、孔子名言錦句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誡子書》一、作者作品?!墩]子書》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隆中,后來任蜀國丞相。誡:告誡、勸勉。子,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本文是諸葛亮寫給自己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誨中蘊含著無限期望。二、內(nèi)容簡介?!墩]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yǎng)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在文章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yǎng)上狠下功夫。他說,“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fā)揚自己的才干,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yè)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全文語言清新雅致,說理平易近人,作者運用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使這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三、朗讀節(jié)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四、字音字形夫(fú)淫慢(yín) 勵精(lì)險躁(zào)治(y?)性遂(suì)成五、詞語匯總(一)重點詞語釋義(1)夫(fú):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
(5)淡泊(澹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6)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7)寧靜:這里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8)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9)廣才:增長才干。
(10)成:達成,成就。
(11)淫慢:沉湎、怠惰。
(12)勵精:盡心;專心。
(13)險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14)理性:從理智上控制行為的能力。
(15)與:跟隨。
(16)馳:疾行,這里是增長的意思
(17)日:時間。
(18)去:消逝,逝去。
(19)遂:于是,就。
(20)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21)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22)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二)通假字險躁則不能治性?!爸巍蓖ā耙薄?,修治,修養(yǎng)。(三)古今異義1.“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古:指安靜,精力集中。今:指環(huán)境上的安靜,不嘈雜。2.“險躁則不能治性”險古:輕浮。今:危險,不安全。3.“淫慢則不能勵精”慢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緩慢。(四)詞類活用1.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明確。2.非寧靜無以致遠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大志向。3.非志無以成學志: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4、非學無以廣才廣: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增長。(五)一詞多義1.學而時習之: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君子之行:結(jié)構(gòu)助詞,的2.靜以修身:介詞,表目的非寧靜無以致遠:介詞,用來3.非淡泊無以明志:遠大志向非志無以成學:名詞活用為動詞,立志4.夫?qū)W須靜也:動詞,學習非志無以成學:名詞,學業(yè)六、特殊句式①倒裝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正確語序為:"以靜修身,以儉養(yǎng)德。②判斷句。夫?qū)W需靜也"……也"表判斷③倒裝句。將復何及賓語前置,應為:"將復及何"七、重點句子翻譯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應該)用寧靜專一來修善自身,用儉樸來培養(yǎng)自身的品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不內(nèi)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專一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3、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學習必須寧靜專一,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增長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學業(yè)的成就。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翻譯: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隨歲月而消失,于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后悔)哪來得及!理解性默寫:1.文中常被人們當做志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全文中心論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3.表現(xiàn)躁的危害的反面論證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九、內(nèi)容理解: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2.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yǎng)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注意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3.作者抓住“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語句看多用什么句式?澹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語句多用雙重否定句、對偶句。
4.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修養(yǎng)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yǎng)開始。
5.你是如何看待“夫?qū)W須靜也”這句話的?學習需要淡泊寧靜。淡泊寧靜是學習的最佳境界,只有靜下來,不受外界的干擾,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從時間觀念上講,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抓緊時間學習,淡泊寧靜,全身心投入。靜,是為了節(jié)約學習時間。因為時光一去不復返,記憶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6.《誡子書》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補充一個論據(jù)。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diào)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而把失敗歸結(jié)于“躁”字。把“靜”和“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例句: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7.讀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啟發(fā)?(1)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做事就會半途而廢。學習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學習,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2)人在少年時期就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發(fā)憤圖強,因為時光飛逝,意志力也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年不努力,就會一事無成。十、文章主旨諸葛亮將立志、學習和成才三者聯(lián)系在一起,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十一、藝術特色。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十二、出自課文的成語及名句。
成語:淡泊明志儉以養(yǎng)德寧靜致遠名言警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4.《狼》一、作者作品?!独恰愤x自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作品《聊齋志異》。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聊齋”是他的書房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事。郭沫若盛贊蒲松齡的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二、字音字形綴(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時(shǎo)積薪(xīn)奔倚(yǐ))
頃刻(qǐng)變詐(zhà)三、詞語匯總(一)重點詞語釋義綴(zhuì)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緊跟。懼:恐懼。投以骨:把骨頭丟給狼。從:跟隨。并驅(qū)如故: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驅(qū):追趕。故:原來(一樣)。大窘:緊張、為難。恐:恐怕、擔心。敵:敵對,脅迫、攻擊。顧:轉(zhuǎn)頭看、看見。積薪:堆柴草。薪:柴草,指麥秸。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苫:蓋上、覆蓋。蔽:遮蔽。乃:于是,就。倚:靠。眈眈相向:瞪眼朝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少時:一會兒。徑去:徑直離開。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瞑:閉眼。意暇甚:神情悠閑得很。意:神情、態(tài)度。暇:空閑。暴:突然。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隧入:從暗道進去。股:大腿。寐:睡覺。黠:狡猾。頃刻:一會兒。變詐:作假、欺騙。幾何:多少。增:增加。笑:笑料。耳:罷了。(二)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三)古今異義1.一狼徑去去古義:離開今義:到某—地方
2.少時少古義:稍微今義:數(shù)量小
3.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幾何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4.屠自后斷其股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5.弛擔持刀弛古義:放下今義:松弛。(四)詞類活用1.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2.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3.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4.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作動詞:從柴草堆中打洞。
5.狼不敢前名詞作動詞,上前6.弛擔持刀形容詞作動詞,卸下(五)一詞多義1.意: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圖意暇甚神情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2.敵:恐前后受其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蓋以誘敵敵方3.前:狼不敢前向前恐前后受其敵前面
4.止:止有剩骨。通“只”一狼得骨止停止5.積薪:場主積薪其中堆積柴草轉(zhuǎn)視積薪后堆積在那里的柴草(六)虛詞用法1.之:復投之代詞,代骨頭又數(shù)刀斃之代詞,代狼亦斃之代詞,代狼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久之助詞,湊足音節(jié),不譯2.其:恐前后受其敵代詞,代狼場主積薪其中代詞,代指麥場屠乃奔倚其下代詞,代指積薪一狼洞其中代詞,代指積薪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詞,代指屠戶屠自后斷其股代詞,代狼
3.以: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以刀劈狼首介詞,用。投以骨介詞,把以刀劈狼首介詞,用蓋以誘敵介詞,來,用來4.乃:屠乃奔倚其下副詞,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副詞,才四、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賓語:“投以骨”省略了“投”的賓語“之”,代狼,可補充為“投之以骨”。
省略介詞:“場主積薪其中”省略了介詞“于”,可補充為“場主積薪于其中”。
省略主語:“顧野有麥場”中省略主語“屠”,可補充為“屠顧野有麥場”。倒裝句:“投以骨”“以”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以骨投”。五、課文翻譯。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農(nóng)作物種子繁育員考試的寫作要求與試題答案規(guī)范
- 家庭收益分配協(xié)議書(2篇)
- 深入理解的籃球裁判員試題
- 2024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常見問題解析試題與答案
- 2024年體育經(jīng)紀人市場分析與助推試題及答案
- 提升成功率的農(nóng)業(yè)植保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效指導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無人機控制理論應用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乙酰哌嗪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IGBT逆變氣體保護焊機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10KV高壓開關柜操作(培訓課件PPT)
- 希爾國際商務第11版英文教材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
- 《學弈》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課件
- 2023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第1套)(含答案)
-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1
- Sup20普通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計
- 2023年北京天文館招考聘用筆試參考題庫附答案詳解
- 國家開放大學《農(nóng)村政策法規(guī)》形成性考核(平時作業(yè))參考答案
- 鋼結(jié)構(gòu)焊接施工方案最終版
- 圍絕經(jīng)期婦女保健指導
- 談判藥品審核備案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