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及其興衰原因BY1207138張超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有其重要歷史地位。它的發(fā)展從遠古時代原始積累,春秋戰(zhàn)國奠定基礎,兩漢、宋元兩次高潮,中經魏晉南北朝的充實提高和隨唐五代的持續(xù)發(fā)展,至明萬歷以后雖比諸同時期的西方已經大為落后,但仍有緩慢進展,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傳統(tǒng)科學思想從高峰走向總結。綜觀整個發(fā)展歷程,16世紀以前的中國科學技術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傳統(tǒng)科學思想和科學技術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國古代的科技先驅辛勤耕耘、善于觀察、長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聯(lián)系實際的產物,閃耀著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輝,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馬克思就曾經指出:“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偟恼f來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杠桿?!保ㄗⅲ骸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頁第427頁。)而今天眾多著名科學家對中國傳統(tǒng)科學思想珍貴價值的重新肯定,必將使之在21世紀科學技術發(fā)展中顯示出東方智慧的新的轉移與新的實現(xiàn),這種情況在一些學科已初見端倪。深信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必將在新世紀里對人類文明再次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主要由以下幾個特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fā)展,既有連續(xù)性,又顯示出階段性高潮的特點;經驗性、描述性、實用性與本土化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與農業(yè)關系密切的學科更多地得到發(fā)展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又一特征;有機宇宙觀、元氣論是指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主流思想;官辦為主是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史上的另一特點。下面對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及其興衰的原因著重從五個方面加以描述,一是先秦科技與先秦諸子,說明中華文明(包括科技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先秦諸子的主要論題是社會倫理、秩序的規(guī)范,他們不太關心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論探求。二是秦漢時期(主要是漢代)諸多中國古代傳統(tǒng)科學體系的形成。三是宋元時期何以會形成傳統(tǒng)科技發(fā)展的高潮。四是西方科學技術的的傳入和明清“實學”。五是“西學中源”、“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歷史上的中西學交匯。1.先秦科技與先秦諸子百家在諸子百家思想當中,涉及到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內容并不是很多。中華文明對社會倫理、秩序等問題的關心,超過了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論探求。中國是世界上古人類文明發(fā)展較早的地區(qū)之一。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在遠古時代,萌芽狀態(tài)的科學技術主要體現(xiàn)在生產工具的制作和發(fā)展。而生產工具的制造和發(fā)展也構成了早期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到公元紀元前后,大致上依次完成了上述三個時代的過渡。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對中華文明史講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社會發(fā)生急劇變革的同時,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思想等等都在快速的發(fā)展。社會思想方面出現(xiàn)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家學說爭論的重心,乃是社會秩序如何變革以及道德觀、倫理觀、價值觀等等如何規(guī)范。在諸子百家思想當中,涉及到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內容則不是很多,例如對后世曾經具有長期影響的儒、道兩大家,他們的思想并不很重視科學和技術。相反,我們卻可以說他們大都是輕視甚至可以說是反對科學技術的。戰(zhàn)國以后的中國社會,儒家一直處于統(tǒng)治者的地位。統(tǒng)治者心里也明白,在治理國家方面,單單只是一味的追求思想意識、倫理道德也還是不夠的,也還有必要解決國計民生的問題。這也就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中“經世致用”的思想。而“經世致用”思想的提倡,又在于是為了統(tǒng)治者“長治久安”狀態(tài)的維護。這一思想并不能形成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強大推動。雖然如此,但它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終歸還是有好處的。但是單單是依靠“經世致用”的思想來發(fā)展科學技術,那恐怕還是遠遠不夠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家蜂起,百家爭鳴,名家辯學很是發(fā)達。這種爭鳴對學術的發(fā)展(包括科學技術在內)是有利的。在其后的中國歷史進程中,也是如此。在先秦諸子百家之中,相對的說,墨家則是比較重視科學和技術,而且同時墨家還對古代的邏輯學方面的發(fā)展有所建樹。但是墨家的這許多建樹,其目的也并不是為了自然奧秘的探索和對各種技術的深入研究。它們乃是為了貫徹墨家的政治主張——“尚賢”、“上同”,“節(jié)用”、“節(jié)喪”,“非樂”、“非命”,“天志”、“明鬼”,“兼愛”、“非攻”等五組、十大主張(“十事”)來服務的。而且墨家并沒有像儒家和道家那樣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秦漢以后幾乎成為“絕學”,在社會上也較少具有什么影響力。當然這并不排除它的某些思想、它的某些論辯方法被儒、道兩家所吸收??傊?,在戰(zhàn)國時期形成的上述思想長期地影響著其后的中國社會,中華文明對社會倫理、秩序等問題的關心,超過了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論探求。2.兩漢——中國古代科技體系的形成對我國后世產生久遠影響的各個學科的體系大都在漢代形成,定下其后影響悠久的模式并且出現(xiàn)了實際上是為后世樹立了樣板的各種著作。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訓,經過楚漢相爭而奪得天下的漢王朝,雖說是“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但漢王朝卻以其渾厚剛強的氣魄,不只是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四百年家業(yè)天下,而且也開創(chuàng)并且構筑了其后持續(xù)了大約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國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兩漢時期,從社會經濟形態(tài)(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本主義)、國家型制(中央集權)到官僚體系(六部、百官以及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甚至它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識形態(tài)政策,都無不成為其后持續(xù)大約二千年歷朝歷代封建帝國所效法的模式和樣板。在科學技術方面也是如此??茖W技術的許多門類,大多是在兩漢時期,定下其后影響悠久的模式并且出現(xiàn)了實際上是為后世樹立了樣板的各種著作。漢武帝時期編制的《太初歷》,通過西漢末年劉歆編制的《三統(tǒng)歷》,在《漢書·律歷志》中記錄流傳下來?!稘h書·律歷志》以及其中所錄載的《三統(tǒng)歷》便成為其后歷代《律歷志》以及歷代各種歷法的模式和樣板。陰陽合歷的模式,其中包括了氣、朔、閏、交食、五星、晷漏等完備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體系。這種歷法的基本模式、框架一直被遵循下來,甚至在西方近代歷法已經傳入的明清時代(《大統(tǒng)歷》、《時憲歷》),也沒改變。數(shù)學方面則出現(xiàn)了以算籌為主要計算工具、以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為主要目的、以《九章算術》為模式范本的體系。醫(yī)藥學方面,形成了以《內經》、《傷寒論》為代表經典的醫(yī)學理論,和以《神農本草經》為代表的傳統(tǒng)藥物學體系。地理學方面形成了以《漢書·地理志》代表的疆域地理志的體系,成為后來歷代正史中的《地理志》所遵循的模式。此外在地圖繪制、建筑,還有制瓷和造紙,這些造福全人類的發(fā)明,也都在漢代形成其基本模式的。對我國后世產生久遠影響的各個學科的體系大都在漢代形成,這與漢代政治上大一統(tǒng)局面的出現(xiàn),雖然還不能說其間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各個門類的科學技術當然自應有其各自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但是,大一統(tǒng)作為時代的潮流,時代的趨勢,也不能不對各個學科體系的形成施以時代的社會影響。人們開始總結先秦以來各個學科所積淀下來的知識和經驗,繼往開來,形成了諸多學科自身發(fā)展的體系。正如明末思想家顧炎武所說:“漢興以來,承用秦法,一至今日者多矣?!鼻貪h以來,由于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置了天文、農、醫(yī)、建筑、水利、冶鐵以及各種手工業(yè)的管理機構和各級官員??茖W技術的發(fā)展,幾乎完全被控制在這些機構和官員的手中,形成了官辦、官營的局面。這些管理機構和管理官員的設置,對新技術的快速推廣起到良好的作用,它可以使農耕、鋼鐵、土木建筑、漆器制造等技術迅速在全國各個地方推廣開來。由于財力、物力、人力都“雄厚”,這時可以興辦比較大的項目和工程。英國著名的科學史家李約瑟觀點是:“在技術創(chuàng)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國官僚社會當然比不上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但它卻要大大勝過歐洲封建社會或希臘奴隸社會?!睗h初的數(shù)學家張蒼、耿壽昌,著名科學家張衡以及對造紙術進行過重大改進的蔡倫,都曾是這樣的官吏。其他如天文儀器的制造、水利工程的修建、東西兩京的都市建設、宮廷和皇家園林興建、兩漢長城的整備、隋唐時期南北大運河的開通等也都無不仰仗官辦官營的優(yōu)勢。但是官辦官營的缺點十分明顯。其最大的缺點便是不計成本,形成對材料、資源、人力的浪費,甚至虛報產量,或是盲目追求數(shù)量而不顧質量。再有官辦官營往往是產生貪官污吏的溫床。西漢中晚期,在冶鐵官營的過程中,就產生了許多弊?。骸翱h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為大器,……不給民用,民用鈍敝,割草不痛?!倍疫€會出現(xiàn)“鐵器苦惡,價貴,或強令民買賣之”(《史記·平準書》)的情況。我在陜西省的縣級文化館見到出土于地下的漢時“縣官鼓鑄”的大鐵犁,在黃土高原上是“十頭黃牛也拉不動”,確實是“不給民用”的廢物。3.宋元時期何以會形成古代科技發(fā)展高潮宋元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明(當然應該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發(fā)展的高潮時期。正如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所說:“每當人們研究中國的文獻中科學史或技術史的任何特定問題時,總會發(fā)現(xiàn)宋代是主要關鍵所在。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彼卧獣r期中國的傳統(tǒng)數(shù)學出現(xiàn)了四大數(shù)學家及其著作:秦九韶及其所著《數(shù)書九章》、李冶及其所著《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楊輝及其所著《詳解九章算法》和《日用算法》等、朱世杰及其所著《算學啟蒙》和《四元玉鑒》。宋元數(shù)學在高次方程和高次方程組、高階等差級數(shù)求和、聯(lián)立一次同余式解法、“天元術”“四元術”(中國古代特有的代數(shù)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領先世界數(shù)百年的輝煌成就。宋代的天文觀測儀器比較齊備,多次進行了恒星觀測(至少有四次規(guī)模較大),多次制作了星圖。宋代一共進行了18次的歷法改革,對各種測算方法和計算方法也進行了許多改進(三次內差法等等)。在元代則出現(xiàn)了郭守敬、王恂等所編《授時歷》,被認為是我國傳統(tǒng)歷法中最優(yōu)秀的一部。在傳統(tǒng)醫(yī)學方面,則有金元四大家的出現(xiàn):以劉完素為代表的“寒涼派”;以張從正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杲為代表的“溫補派”;以朱震亨為代表的“養(yǎng)陰派”?!叭逯T戶分于宋,醫(yī)之門戶分于金元”,醫(yī)學門戶、流派的出現(xiàn),極大地豐富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發(fā)展。在農學方面,也出現(xiàn)了宋元時期的四大農書:陳旉的《陳旉農書》是第一部關于南方稻作的農書;《農桑輯要》是元政府組織人力編寫的;王禎編寫的《王禎農書》是第一部兼論南北農業(yè)技術的農書,還繪有“農器圖譜”;魯明善(維吾爾族)所編《農桑衣食撮要》是一部月令體農書,比較通俗,包含有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農事活動情況。中國古代的三大發(fā)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到了宋元時期都達到了廣泛使用的成熟階段。三大發(fā)明的西傳,使得西方社會在各個方面加快了其進步的節(jié)奏,促使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tài)逐漸轉型為以商品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tài),向社會近代化的方向迅速推進。著名近代學者嚴復曾說過:“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xiàn)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斷言也?!眹鴮W大師王國維也說:“天水(天水是趙姓的郡望——本文作者注)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睔v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彼问穼<亦噺V銘則說:“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倍毡緷h學家內藤湖南則早就認為:“中國中世和近世的大轉變出現(xiàn)在唐宋之際,是讀史者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薄疤拼侵惺赖慕Y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宋元時期科技發(fā)展高潮及其頂峰的形成,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的繁榮,都有著深刻的時代原因和社會背景。(1)太祖、太宗兩朝采取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種種措施,獨攬大權,使軍、政、財?shù)葯嗔杏谥醒?,集中于皇帝手中。較高層次中央集權的國家形態(tài)(皇帝獨裁)及其官僚架構的模式,也為中國以后又大約持續(xù)了一千年之久的元、明、清等各個王朝所效法,為其樹立了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政權樣板。(2)從社會經濟發(fā)展方面來看,唐中葉以來,以楊炎兩稅法的財政改革為法律標志,土地國有的制度——均田制崩潰瓦解,庶族地主經濟以及小自耕農經濟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土地買賣更加自由。到了宋代,土地所有權頻繁發(fā)生轉移,正如詞人辛棄疾所寫的“千年田,換八百主”。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對以農業(yè)立國的中國來講,其意義是帶有根本性的改革意義的。并且改革以后土地制度新的占有模式、它的影響,也都貫通在其后千年左右的中國社會之中。(3)科舉考試制度,尤其是貢舉科舉制度的日益成熟,取士不問門第,而且在錄取的名額數(shù)量上也遠遠超過了唐代,據(jù)統(tǒng)計,僅北宋一代即開科69次,進士和諸科共取士約為61000余人。為了打破門閥貴族的世襲制度,自隋唐時期開始的科舉考試制度,到了宋代方才發(fā)揮了實際的效果。反映在科學技術方面,則是出身低微的人的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事跡,有更多機會出現(xiàn)在各種著作之中。(4)從文化思想方面來說,自唐中葉開始,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如元稹、白居易所提倡的新樂府運動;韓愈、柳宗元所提倡的古文運動;啖助、趙匡所倡導的新經學運動等等。為了使儒家思想復蘇、復興,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5)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宗教思想方面所發(fā)生的變化,那么關于宋元社會思想背景的討論則將是很不全面的。當時的宗教思想主要有佛、道兩家,而且是以佛家為主。佛家思想隨佛教于西漢時開始傳入我國,到了唐代中期以后,林立紛呈的各個宗派逐漸式微,而以六祖慧能為開山祖的南禪宗卻一枝獨秀,得到了很大發(fā)展。有人說:南禪宗的出現(xiàn)說明佛教思想中國化的最后完成,使佛家思想由出世的變?yōu)槿胧赖摹⑵降鹊?,從而和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更加接近。六祖號召回到世俗中間去:“若欲修行,在家亦得”,“離世求菩薩,恰如求兔角”。有人更進一步認為:禪宗思想的這一發(fā)展實際上是在中國發(fā)生的一次宗教改革,而其意義不亞于馬丁·路德在西方進行的宗教改革。(6)在教育思想方面,唐代科舉以辭賦取士,崇尚聲律浮華,積重難返。號稱北宋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則有針對性地提倡“明體達用之學”的思想,深受歡迎,影響甚大。特別是“分齋教學”的教學方法,更是他教育革新思想的核心?!胺铸S”就是整個學校分為“經義齋”和“治事齋”,相當于現(xiàn)代的分科教學。特別是“治事齋”中又分:治民、講武、堰水、歷算等科,承認自然科學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其實,“經義齋”所講究的乃是中國傳統(tǒng)的“讀經”(當然也是新的讀經方法),而“治事齋”乃是學以致用方法的提倡,這標志著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的“經世致用”思想又再次抬頭并且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7)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沈括及其所著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夢溪筆談》,很得到各方面的稱頌。沈括還和蘇頌共同編輯了《蘇沈內翰良方》這部醫(yī)書。林靈素在為這部書所寫的序言中說:“(沈括)凡所至之處,莫不深究?;蜥t(yī)師、或巷里、或小人,以致士大夫之家,山林隱者,無不訪求?!边@些博學多才的人物“成批的”出現(xiàn),明顯的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風氣、思想潮流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和沈括極相類似的人物中,有歐陽修之子歐陽發(fā),他“少好學,師事安定胡瑗,……自書契以來,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靡不悉究?!焙蜕蚶ㄍ瑯右苍钍垢斑|并同樣也是以熟知地理、描繪地圖而聞名的劉敞,據(jù)《宋史》記載:“敞學問淵博,自佛老、卜筮、天文、方藥、山經、地志皆究知大略?!鳖愃频娜宋镞€有參加研制水運儀象臺的宰相蘇頌,《宋史·蘇頌本傳》記載,他雖官高為宰相,但“自書契以來,經史九流百家之說,……律呂、星官、算法、山經、本草、無所不通”。一代名臣司馬光:“于物澹然無所好,于學無所不通”(見《宋史·列傳第95·司馬光本傳》)。在這種思潮的社會背景之下,影響其后千余年的新的儒家學說,后來被稱之為“宋明理學”的哲學思想體系逐漸形成。在宋代,由北宋的邵雍、周敦頤發(fā)其端,由張載、程顥、程頤創(chuàng)立體系,至南宋則由朱熹集其大成,由陸九淵為代表又形成了朱、陸相互抗辯的反對派等等,這也就是宋明理學——新儒學的興起和建立。此外還有以王安石、陳亮、葉適等人所主張的反對理學的觀點,和理學不斷相互辯難,十分活躍。理學在宋代,既不像漢代儒術那樣被崇為一尊,更不像元、明時期把朱熹思想定為不準逾越的官方哲學那樣不可侵犯。在宋代,一定程度上參加討論的各方,可以做到自由討論,各抒己見。這種學術空氣無疑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有利的。理學家們主張“窮理”、“格物致知”?!案F理”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如果能夠以自然科學的研究為目的,其成果自當是不可限量。而且“理”“氣”二元論,在一千多年前的當時,不論是用來開拓思路或是闡述終結成果,都堪稱是相當不壞的工具。但是沒有任何一位知名的理學家曾經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同時也沒有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成就的取得是基于理學的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是理學(清人因其產生的時代而將其稱之為“宋學”)得以創(chuàng)立的時代精神,同時也正是這種時代精神,構成了宋元科技高潮的社會思想原因。是產生兩漢經學的兩漢時代精神,使得兩漢時期成為在科學技術的許多門類中立模式、創(chuàng)樣板的時代;是產生魏晉玄學、竹林論辯的六朝時代精神,形成了六朝時代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各學科的科學思想;是產生宋元理學的時代精神,促成了宋元時期中國傳統(tǒng)科學技術發(fā)展頂峰時期的到來。4.明清實學和西方科學技術的第一次傳入在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影響下,產生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其中有思想家、文學家、歷史學家、自然科學家、醫(yī)生等各方面人物。在百余年間的短暫時期內就涌現(xiàn)出如此眾多的杰出人物,可謂是群星燦爛。這一現(xiàn)象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明末清初一段歷史,在漫長的中華文明史上,雖然比較短暫,但它卻是一個特色鮮明的重要時期。它的這些特色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腐朽的明王朝的逐漸衰亡和新興的清王朝的逐漸興起。在經濟上則是傳統(tǒng)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抬頭發(fā)展。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殖民地,西方國家向東方挺進,并且開始進入中國。伴之而來的則是西學(科學技術是主要內容之一)的傳入及其影響的日益擴大。在人們的思想方面,則是明中葉所興起的王陽明心學開始分化。在人們對王學末流的批判過程中,興起了一股經世致用,以求實、務實為中心內容的實學思潮。明王朝施行的《大統(tǒng)歷》是沿用了元王朝的《授時歷》,到明代成化年間已經累計使用了三百余年,因此“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驗,議改歷者紛紛”。但直到明末的萬歷38年(1610年)11月朔,朝廷的日食預報再次發(fā)生錯誤。明王朝才開始考慮利用當時傳入的西方天文知識進行歷法的改革。明亡之后,傳教士們又將明末所編《崇禎歷書》改頭換面改成《西洋歷法新書》,獻給滿清朝廷,成為編制清代《時憲歷》的基礎。當中國的傳統(tǒng)文明還在傳統(tǒng)的老路上徘徊而且踏步不前的時候,西方的近代文明(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經過文藝復興時期,卻在大踏步地向前發(fā)展。伴隨著西方早期的殖民活動,傳教士們展開了世界范圍的廣泛活動,來到遠東。利瑪竇是成功進入中國內地的較早的傳教士之一。經過長期摸索,利瑪竇終于找到了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打開向中國傳教的途徑。于是根據(jù)利瑪竇的請求,羅馬教廷陸續(xù)派來了比較熟悉科學技術的一批批傳教士。如:湯若望、南懷仁等。清初以后,又有由法皇路易十四派來的傳教士。由于這些傳教士的介紹而傳入西方科學技術知識有很多方面,其中有天文歷法、數(shù)學、地學和地圖學、解剖學、醫(yī)藥學等等。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方科學知識的第一次傳入。西學的傳入和實學思潮的興起幾乎是同時發(fā)生的。如果沒有實學思潮的興起,雖然有傳教士的努力,西學的傳入仍然是不可想象的。正如近代科學家丁文江所說:“明政不綱,學風荒陋。賢士大夫在朝者以激烈迂遠為忠鯁,在野者以理性道學為高尚,空疏頑固,君子病焉!迨乎晚季,物極而返,先覺之士,舍末求本,棄虛務實,風氣之變,實開清初大儒之先聲?!逼渲兴f的“舍末”“棄虛”,指的就是對宋明理學、陸王心學的批判;“求本”“務實”,指的就是實學思潮的興起。不久明朝覆亡,清兵入關,血腥統(tǒng)治,生靈涂炭。亡國之痛,使人們更加認識到理學空談心性,不務實際,誤民誤國。因此在清初一段時期內,實學思潮得以繼續(xù)發(fā)展。在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影響下,產生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其中有思想家、文學家、歷史學家、自然科學家、醫(yī)生等各方面人物。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黃宗羲、顧炎武等人;著名的文學家有: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凌濛初、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曹雪芹等人;著名的歷史學家、政治家、政論家、考據(jù)學家有張居正、顧憲成、全祖望等。至于科技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時珍、徐光啟、徐霞客、宋應星、傅山、方以智等等。在百余年間的短暫時期內就涌現(xiàn)出如此眾多的杰出人物,可謂是群星燦爛。這一現(xiàn)象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在社會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哲學思想、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xiàn)。實學思潮的主要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1)批判精神,主要是表現(xiàn)在對陸王心學末流空談“心”“性”、不務實際的批判。如:顧炎武批判他們是:“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崩顗b則批判他們是:“高者談性天,撰語錄;卑者疲精死神于舉業(yè),不唯圣道之禮樂兵農不務,即當世之刑名錢谷亦懵然罔識,而搦管呻吟,自矜有學?!标懲跣膶W的末流,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是一個阻礙。徐光啟批判道:“算術之學特廢以近代數(shù)百年間耳。廢之原有二:其一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實事,其一為妖妄之術謬言數(shù)有神理?!薄懊骼碇濉敝傅恼沁@樣一些理學家,而“謬言數(shù)有神理”的也正是這樣的一些理學家??滴醯墼跒槠渌鞒志幾氲摹稊?shù)理精蘊》一書的序言中也寫道:“天文算術之學,我中土講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談性命,不務實學,而此業(yè)遂微”。這道理講得也十分清楚。(2)懷疑精神。黃宗羲認為:“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則不悟?!朔喝欢p信者,非能信也,乃是不能疑也?!毙旃鈫⑦@樣說自己:“啟生平善疑”,“欲求所以然之故……雖先儒所因仍,名流所論述,援徵辯證,如云如雨,必不敢輕信所疑,妄書一字?!保?)經世致用的思想。明代中葉,實學思潮的先驅王廷相就認為:“學者讀書,當以經國濟世為務?!彼€說:“君子為學,要之在具夫濟世之才?!毙旃鈫t認為:“方今事勢,實需真才,真才必須實學。一切用世之事,深宜究心?!标愖育堅谡沓霭媪诵旃鈫⒌摹掇r政全書》之后,在該書的序言中介紹徐光啟時寫道:“其生平所學,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實用。至于農事,尤所用心,蓋以為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泵髂┧螒窃短旃ら_物》一書,專門記述有關農業(yè)生產、農副產品加工、陶瓷、舟車、紡織、冶鑄、造紙等各種與國計民生極其關切的各種技術知識。宋應星在該書序言中說:“大業(yè)文人棄置案頭,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天工開物》實際上乃是一部中國古代技術百科全書,享譽世界。(4)實測、實驗、實證的思想。這些思想與那些曾經促進過西方科學技術得以迅速發(fā)展的思想極相類似,對中國科學技術由傳統(tǒng)轉向近代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這些思想也是對那些坐而論道、空談性理的理學家們的有力批判。朱載堉研究歷法同時也研究音律,親自動手作了許多次關于律管的實驗。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十二平均律的理論。他還親自動手測量過磁偏角。徐霞客畢生進行野外山川等自然地理以及各地人文地理的考察,達數(shù)十年之久,對中國熔巖地區(qū)的地貌、長江江源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記》。徐光啟曾經在天津和自己的家鄉(xiāng)上海,多次進行過農業(yè)生產的試驗。他在歷法改革工作中也十分注意進行實際的天象觀測。他說:“諺曰:千聞不如一見,未經目擊而以口舌爭以書術傳,雖唇焦筆禿無益也?!嗽敿訙y候,以求顯驗?!绷硪晃幻髂┣宄醯奶煳膶W家王錫闡也是“每遇交會,必以所步所測,課教疏密,疾病寒暑無間……于茲三十余年”。5.對接受西學,持積極態(tài)度。徐光啟在評論傳教士時就曾經說:“泰西諸君子,以茂德上才,利賓于國,其始至也,人人共異之,乃驟與之言,久與之處,無不意消而中悅服者,其實心、實行、實學,誠信于士大夫也?!毙旃鈫⑺粗氐恼且粋€“實”字。王徵與傳教士鄧玉函合作翻譯出版了《遠西奇器圖說》,這是一部介紹西方各種機械知識的書籍。王徵在此書的序言中說:“學問不問精粗,總期有濟于世焉……所錄者雖屬技藝末務,而實有益于民生日用,國家興作甚急也?!薄皣遗d作甚急”“實有益于民生日用”正是王徵翻譯介紹西方機械知識的真正動機。5.近代史上的中西交匯當西方科學技術開始高速發(fā)展之時,中國則是閉關自守、乾嘉學派的發(fā)展和“西學中源說”的流行。這使中國又失去了一次推行近代化的機會。洋務運動引進了近代工業(yè)生產方式方法,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任何發(fā)生在兩種文化之間的這種傳入和吸收,兩種文化之間的沖擊、碰撞、摩擦,甚至是抵制、抗拒和沖突,都可以說是難以避免的。即便是僅就科學和技術的層面而論,也是如此。這種抗拒和抵制,其所采取的表現(xiàn)形式則是各式各樣的?!拔鲗W中源說”就是表現(xiàn)形式中的一種。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西學雖有其可取之處,但窮究其源,則是起源于中國。由于西學的傳入最初是以改革歷法所引發(fā)的,“西學中源說”便也是以天文歷法發(fā)其端,又因在中國歷、算本是一家,因而也就當然地兼及數(shù)學。最早提出“西學中源說”的有黃宗羲、方以智、王錫闡、梅文鼎等人,乃至清康熙帝也支持這種看法?!拔鲗W中源說”有明末遺民發(fā)端于前,又有清帝及其寵幸者倡導、發(fā)揮于后,至清中葉其影響遂逐漸擴大。加上乾嘉時期考求國故的學術空氣,清中葉的“西學中源說”一時之間甚囂塵上,以至清末。到了清中葉,社會思潮由明清之際的實學思潮轉化為以考據(jù)國故為中心內容的乾嘉學派思潮。當西方正處在科學革命、產業(yè)革命之后,科學技術開始高速發(fā)展之時,在中國則是閉關自守(西學的傳入幾乎停止)、乾嘉學派的發(fā)展和“西學中源說”的流行。這使中國又失去了一次推行近代化、趕上世界潮流的機會。直到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的出現(xiàn),方才由考據(jù)實學轉為經世實學的社會思潮。魏源還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方針,加之席卷全國的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運動,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大肆侵略,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各項不平等條約的訂立,打開了滿清王朝封建鎖國的大門。自19世紀60年代開始,滿清政府在國內、外的壓力之下,不得不開始推行“洋務運動”。洋務運動,雖然不是一個成功的運動,但是它卻是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次的近代化運動。它涉及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近代化。其實近代化問題不僅僅是近四百年來中國歷史的中心問題,它也是近四百年來全世界人類文明史的中心問題。特別是洋務運動,更應該被看做是滿清王朝政府,在當時的國際國內條件下,由政府自上而下、由中央向全國各地推行的一次力圖使國家近代化的嘗試,盡管它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鋼房拆除與臨時安置服務一體化合同2篇
- 面向小學生的網(wǎng)絡安全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
- 2025版中小學生課后輔導中心安全協(xié)議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運輸合同糾紛處理規(guī)則3篇
- 2025版無底薪健身器材銷售代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環(huán)保型工廠土地購置與轉讓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大樓樓頂租賃及管理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煤炭運輸車輛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廳員工福利保障及社會保險繳納合同3篇
- 2025年度店鋪裝修施工與售后服務保障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2024)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認識平面圖形綜合素養(yǎng)測評 B卷(含答案)
- 2025年國家公安部直屬事業(yè)單位招錄人民警察及工作人員696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企業(yè)年會攝影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一手房購房協(xié)議書(共有產權房購房協(xié)議)3篇
- 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協(xié)議
- 中學生宿舍日常與管理
- 第02講 導數(shù)與函數(shù)的單調性(教師版)-2025版高中數(shù)學一輪復習考點幫
- 2024屆新高考語文高中古詩文必背72篇 【原文+注音+翻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
- 2024年高考八省聯(lián)考地理適應性試卷附答案解析
- 三年級(下冊)西師版數(shù)學全冊重點知識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